斑马消费

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

IP属地:未知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47

      天味食品港股寻路,破局增长难题

      斑马消费 沈庹 6年前,邓文亲手将天味食品送上A股,如今正推动企业向港股冲刺。日前,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搭建A+H资本架构再进一步。 上一次登上A股,公司押中调味料市场由单一向复合产品升级的趋势,一方面降低厨房小白的烹饪难度,同时为各类人群提供更多可能性,备受资本热宠。 此次冲刺港股,如邓文所言是基于长远战略视野的关键一步。但如今情形略有不同,并不缺钱的天味食品,如何扭转经营疲软的现状,给予中小投资者更大的希望,或许比募得资金现实得多。   经营失速 在调味品企业们纷纷实施资本布局过程中,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味食品,603317.SH)不甘人后,于11月13日更新招股书,继续闯关港股。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为中国第四大复合调味品企业,且是中国前五大复合调味品企业中收入增长最快的企业(2022年至2024年),亦为中国第一大菜谱式调料及中国第二大火锅调料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9.7%和4.8%。 尽管如此,公司此番冲刺港股,多少带着几分紧迫,首当其冲的就是经营乏力。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26.76亿元、31.26亿元和34.47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32.84%、17.02%和10.41%。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3.41亿元、4.66亿元和6.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1%、33.65%和36.77%。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双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24.80%和57.53%。后续,这一趋势得到遏制。前三季度,公司录得营业收入约24.11亿元,同比微增1.9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3%,为约3.92亿元。 其中,对收入贡献占比超7成的线下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7.64亿元,同比下降10.25%。 公司三大核心产品市场表现分化。2025年前9个月,火锅调料、菜谱式调料
      58评论
      举报
      天味食品港股寻路,破局增长难题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36

      35.88万起,玛莎拉蒂“打骨折”搏命

      斑马消费 范建 敢相信吗?只需要一台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价钱,你就可以拥有一台玛莎拉蒂了。 近期,全国多地玛莎拉蒂经销商发促销海报,官方指导价89.88万元的玛莎拉蒂Grecale Folgore,现在只要35.88万元起。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玛莎拉蒂销量节节败退,不得不“打骨折”自降身价,以换得喘息的机会。 需要搏命的何止玛莎拉蒂。其身后的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近两年业绩持续大降,今年上半年已陷入巨亏。 或许,Stellantis集团已到了不得不对旗下14个品牌,进行重新考虑的时候了。   “骨折式”降价 超豪华品牌汽车,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上周末,一则消息在国内汽车圈快速引爆。官方指导价89.88万元的玛莎拉蒂Grecale Folgore,被玛莎拉蒂全国多地经销商打到了35.88万元。 Grecale Folgore是玛莎拉蒂的首款纯电SUV,也是其畅销车型Grecale“格雷嘉”的纯电版,是一款中型SUV,于2024年推向市场。 目前,“打骨折”销售的是玛莎拉蒂2025款Grecale Folgore,推出时间是在2024年底。 据了解,35.88万元的Grecale Folgore,并非玛莎拉蒂某个区域的经销商做引流活动,其全国多地4S店,都通过各自的社交平台晒出了相似的海报。 多家权威媒体已致电相关经销商,确认的这一降价消息的真实性。该款车型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续航里程533、马力550、极速220”,购车可减免购置税。35.88万元的价格,比官方指导价降了54万元。 经销商在促销海报35.88万元的价格后,都有一个小小的“起”字。销售顾问表示,这个价格只是裸车价,还需要加一些选配的费用,最终落地价约在40万元。 据一家4S店的销售顾问介绍,这批特价车型该店共有七八十台,近期市场热度非常高,已经卖出去了将近一半,不
      134评论
      举报
      35.88万起,玛莎拉蒂“打骨折”搏命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17 09:20

      当“双11”不再翻“记分牌”

      斑马消费 陈碧婷 2025年的双11,似乎不再“喧嚣”。 曾经每年“零点狂欢”“GMV跳动”“实时战报”的电商节日,在这个冬天归于平静。没有大屏直播,没有刷屏海报,没有榜单比拼,平台不再公布成交总额,品牌也大多闭口不谈战绩。 GMV战报的“记分牌”虽然消失,但交易仍在发生,战争仍在继续,只是换了主战场,也换了打法。   GMV战报“消失”了 2025年双11落幕的方式,或许是整个电商生态的一次隐喻。交易数据仍在增长、用户仍在下单,却少有人关心买了多少、卖了多少时,真正退场的或许是情绪本身。 双11是中国电商最热的符号。曾几何时,凌晨抢购、秒杀倒计时、APP崩了、客服爆了、全网屏幕上滚动着GMV数字。彼时,GMV增长本身就是一种全民仪式,也是一场营销高潮的终极证明。 但到了2025年,这种全民狂欢的气氛悄然散去。买卖仍在持续,只是少了那一份“疯狂”。 其实,2022年起,京东、天猫就已逐步取消公开GMV总额的做法。到了2025年,这一行为更趋常态化,电商大促仿佛成了一场没有“记分牌”的比赛。 平台不是没有发布数据,而是不再用GMV这样的“大数字”来喊话用户,转而用其他细化数字来炫增长。 今年的双11,京东宣布下单用户同比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 天猫双11全周期,近600个品牌成交破亿,34091个品牌同比去年增长翻倍,18048个同比增长超3倍,13081个同比增长超5倍,均超去年同期,以近4年最好的增长收官; 抖音电商的火热也有目共睹,双11期间有6.7万品牌销售额同比翻倍,超过10万商家通过直播实现销售额翻倍。中小达人贡献达人带货销售额超80%,与中小商家共同成为平台增长中坚力量。 从上述整体增长亮眼,但趋于多元、分散的战报,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追求增长的同时,各平台正在寻求差异化。 交易始终在发生,但驱动交易的不再是节日般的集体情绪,而是回归满足日常需
      104评论
      举报
      当“双11”不再翻“记分牌”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17 09:12

      “80后”许阳阳接班,达利食品如何“从1到N”?

      斑马消费 任建新 经过30多年食品行业的打拼,许世辉带领达利食品完成了从“0到1”的原始积累。他终于选择,将经营大权交给女儿许阳阳。 在中国消费市场的新一轮大变革中,达利食品也没能避免进入下滑通道。此时接过集团总裁一职,“80后”许阳阳重任在肩。 家族企业传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许阳阳要做的,是带领达利集团实现“从1到N”,率领公司找到一条新的增长通道。   “80后”二代接班 创立30多年,达利食品这家年营收200亿元的中国食品巨头,终于迈出了二代接班的关键一步。 据媒体报道,日前,许阳阳已经从父亲许世辉手中接过经营权杖,就任达利食品总裁。 许世辉原本有一子一女,儿子许亮亮很早就作为家族企业接班人来培养。20多岁时,他已担任达利集团副总裁,分管地产等非食品业务,为人和善、低调、务实。 未曾想,2012年7月的一次出差途中,许亮亮遭遇严重车祸去世,年仅27岁。 这场意外打破了达利食品的传承计划,“长公主”许阳阳成为了唯一的继承人。 许阳阳今年42岁,曾在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后赴英国留学。2008年,她结束英国的学业回国进入家族企业。 她并没有直接空降成为高管,而是从基层做起,经历了多个岗位的历练。 在车间,她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在工会,与员工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从产品开发、生产、品牌到市场,对食品产业的全链路都有了充分了解。 2014年,她升任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在达利食品的一些重大事项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 达利食品赴港上市,是许阳阳的第一个“力作”。在她的牵头下,2015年,达利食品仅用9个月时间,便成功登陆港股,是当年全球消费品行业最大的IPO。 “豆本豆”的推出,许阳阳也有很大的功劳。正是她和团队看准了植物蛋白的市场潜力,2017年,用“豆本豆”为达利食品开拓出了一个极具成长性的新品类。 2023年,达利食品提出出海战略
      49评论
      举报
      “80后”许阳阳接班,达利食品如何“从1到N”?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14

      德弘资本没有“扶正”高鑫零售

      斑马消费 徐霁 今年年初,德弘资本出资131.38亿元接手高鑫零售,暂时未能体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截至今年9月30日的中期,公司业绩由盈转亏,转型的阵痛仍在持续。 回归零售的本质,是沈辉执掌高鑫零售的核心理念。但传统零售模式日渐式微,高鑫零售的调改升级无异于一场大变革。 所有的经营压力,都得由CEO沈辉来承受。   业绩由盈转亏 大卖场时代,高鑫零售(06808.HK)是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曾创下了连续19年不关一店的辉煌记录。然而,随着传统大卖场模式日渐不适应市场需求,高鑫零售也不得不在摸索中转型求生。 2020年起,公司曾重点发展中小超市业态,形成由大卖场(大润发)、中型超市(大润发Super)、小型超市(小润发)组成的立体发展格局,其中,小润发主打社区生鲜。 对于中小超市高鑫零售曾投入重兵,到2022财年,小润发的门店数量已破百家。但次年,这一业态即进入收缩期,其后,就已不再财报中重点提及。 经过后续几年的调整,目前,高鑫零售形成了大卖场(大润发)、中型超市(大润发Super)、会员店(M会员商店) 的全新业态格局。截至今年9月末,共拥有462家大卖场、32家中型超市及7家M会员店。 11月11日,高鑫零售披露截至9月30日的中期业绩,归母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2.96亿元变为亏损1.23亿元,再度由盈转亏,转型的阵痛仍在加剧。 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02亿元,同比下滑12.1%;其中销售货品收入290.81亿元,同比下降12.4%。公司将原因归结于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疲软,导致平均每笔交易的购买件数及商品单价走低,平均客单价下滑;中秋节和国庆节重叠的日历效应。 虽然,高鑫零售极力调整以求降本增效,但“同店销售增长”这一评价门店运营的核心指标,并没有得到改善。期内,同店销售(按货品销售)同比下降11.7%。 与此同时,租金收入14.03亿元,较上
      43评论
      举报
      德弘资本没有“扶正”高鑫零售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14

      从“将就”到“讲究”,康师傅引领方便面内核“大迁徙”

      斑马消费 陈碧婷 大环境在变,消费方式在变,消费者也在“变”。在当今市场中,消费者年轻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大趋势。在许多赛道上,年轻人的出现令人措手不及——比如在中药消费市场中,25-40岁人群占比达40%,颠覆了传统中药消费“老龄化”的刻板印象;在汽车领域,中国豪华车用户平均年龄仅为35岁,远低于欧美的55岁;电商大促场景中,Z世代对“双十一”的参与度连续三年攀升,2025年更是高达93.1%……年轻群体正以个性化需求重塑消费市场,从中药养生到智能汽车,从线上购物节到线下体验经济,其消费行为既反映对品质与情感价值的追求,也倒逼企业创新产品形态与服务模式,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消费者的年轻化,改写了很多行业的运行逻辑。方便面市场也不例外。 年轻人对方便面的需求已不单单是填饱肚子,而是需要从一碗面中,获得味觉和情绪价值的多重满足感。 这一趋势,正推动方便面产业的内核“大迁徙”。 今年以来,中国方便面市场龙头康师傅动作频频,正在从产品、品牌等多层面,引领行业进行着一场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升级。   一、新品即爆款,康师傅进入新的产品周期 罗永浩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连续创业,从教育、科技到直播带货,总能收获无数拥趸。如今,他将对产品的偏执,带入到了方便面市场。 这就注定,罗永浩联手康师傅打造的特别特鲜泡面,绝不会是普通的方便面。当其他方便面还在讲述“非油炸”时,康师傅已首创单篓水煮工艺,把“大锅饭”做成“小炒”,精确的数据化,让特别特鲜泡面最大限度还原鲜煮面的口感。 如果说,特别特鲜泡面是方便面的天花板,那么,合面则是通过康师傅的工艺,将均衡性发挥到极致。 劲道宽面,原切大块肉用三道RP技术锁鲜,再配上爽脆高丽菜和慢熬高汤,仅需4分钟就能享用一碗热气腾腾的好面。有面有肉也有菜,内容饱满、营养丰富,已经超出了传统方便面,成了一道方
      145评论
      举报
      从“将就”到“讲究”,康师傅引领方便面内核“大迁徙”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13

      是谁耽误了威龙股份?

      斑马消费 沈庹 星河息壤(浙江)所持威龙股份股权累计被冻结及标记已达86.47%,如若相关股份全部被司法处置,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将岌岌可危。 身处监视居住状态的实控人闫鹏飞,是否有可能出手解困,尚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这家老牌葡萄酒企业来说,解困只是一方面,尽早让公司经营走上正轨才是重中之重。 这在当下依然是一个很难的课题。继创始人王珍海因违规担保案出局后,出现的各色人等,均未能将这瓶葡萄酒卖爆,企业一直在惊涛骇浪中浮浮沉沉。   控制权危急 威龙股份(603779.SH)实控人闫鹏飞被监视居住11个月以来,控股股东星河息壤(浙江)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微妙。 11月11日,公司公告披露,星河息壤(浙江)因向爱特云翔的2519.78万元借款未偿,所持公司395.00万股被冻结并被司法标记。 截至公告日,星河息壤(浙江)持有威龙股份6257.19万股,持股比例为18.84%,其中累计被冻结约5015.58万股、累计被标记395.00万股,合计占其持股的86.47%,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16.29%。 上述被累计冻结的5015.58万股,乃是山东桓台县法院对桓台县检察院诉实控人闫鹏飞涉嫌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一案的刑事裁定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同时,还冻结公司二股东杭州斐尼克斯所持公司2661.99万股股份及孳息,其冻结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02%,处于100%冻结状态。 公司认为,若星河息壤(浙江)被冻结的股份全部被司法处置,可能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星河息壤(浙江)曾对威龙股份的发展兴致勃勃。2024年11月30日,其基于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认可,计划在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不超过2000万元。6个月期满,星河息壤(浙江)尚未完成增持,延长增持计划实施期限6个月至今年11月底。 截至目前,因资金安排等因素影响,增持主体尚未增持,增持计划尚未实施
      119评论
      举报
      是谁耽误了威龙股份?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13

      永辉超市再融资,创始人再减持

      斑马消费 徐霁 一边是公司再融资,筹集“弹药”打硬仗;另一边,创始人、董事长却选择了减持。 短期内,出现在永辉超市身上的两个大动作,很难不被投资者讨论和解读。 已连续巨亏4年的永辉超市,急需通过“胖改”来争取转机,但胖改路上持续加深的阵痛,也需要艰难承受。 今年9月之后,几乎所有压力,都转移到了90后新任CEO王守诚的肩头。   大股东宣布减持 当前的永辉超市,正处于变革的关键当口,作为创始人的张轩松与其一致行动人却选择了减持。 昨日,永辉超市(601933.SH)披露公告称,已收到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出具的告知函,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上市公司不超过9075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将在2025年12月4日-2026年3月3日间实施。 目前,张轩松直接持有永辉超市8.72%股权,为单一第二大股东。喜世润合润6号等6只私募基金,分别持股1.87%、0.85%、0.77%、0.74%、0.74%和0.36%,与张轩松为一致行动人。通过一致行动人关系,张轩松合计控制永辉超市14.05%股权。 张轩松与这些私募产品的一致行动人关系,是因家庭资产规划而形成的。2021年2月,张轩松因家庭资产规划需要,将所持永辉超市3.5亿股,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了喜世润合润6号等6只私募基金产品,各方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 其后,张轩松还多次动用这些私募基金产品,通过二级市场对永辉超市股票进行增持。 虽然,张轩松仍是永辉超市的大股东、董事长,但他已无法完全左右公司的航向。 1995年,高中都没毕业的张轩松,在做过多门小生意后,进入零售行业,在福州开出了一家“古乐微利超市”,这就是永辉超市的起点。 2010年,永辉超市登陆上交所,成为了拥有150多家门店的连锁商超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的永辉超市,充分利用融资平台优势,进行更大规模的门店扩张。与此同时,广泛投资区域连锁超市同
      125评论
      举报
      永辉超市再融资,创始人再减持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12

      汉堡王中国,易主求变

      斑马消费 陈晓京 星巴克之后,又一家全球连锁餐饮巨头,将其中国业务托付给了中国资本。 11月10日,汉堡王宣布,品牌所属的餐饮品牌国际集团(RBI)与CPE源峰达成战略合作,将成立合资公司“汉堡王中国”,CPE源峰持股约83%。欲通过更本土化的运营,来开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下一阶段增长。 入华20年,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到了不得不作出重大变革的时候。   中国资本接盘汉堡王 市场盛传已久的汉堡王中国易主,终于在11月10日尘埃落定。 当天,汉堡王官宣,母公司RBI已与CPE源峰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汉堡王中国,进一步强化汉堡王的本土化运营。 根据协议,CPE源峰将向汉堡王中国注入3.5亿美元初始资金,用于支持餐厅门店扩张、市场营销、菜单创新以及运营能力提升。汉堡王中国旗下全资关联企业将签署一份为期20年的自主开发协议,获得汉堡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独家开发权利。 本次交易完成后,CPE源峰将获得汉堡王中国约83%股权,RBI保留约17%股权。 双方计划将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从目前的约1250家,拓展至2035年的4000家以上,并实现可持续的同店增长。 该笔交易预计于2026年一季度完成,具体时间依监管审批程序进展而定。 汉堡王出让中国市场品牌运营权早有征兆。今年2月,RBI斥资1.58亿美元,从土耳其TFI集团及笛卡尔资本手中收购股权,实现了对汉堡王中国全资控股,提前回收了汉堡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权。与此同时,宣布物色新的本土合作伙伴来投资运营该项业务。 今年10月底,有消息称,红杉中国和CPE源峰均对汉堡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最终,RBI选择了CPE源峰成为汉堡王中国的“操盘手”。 CPE源峰是一家立足中国、拥有全球视野的资产管理机构。自创立初期,就持续深耕连锁消费服务领域,相关领域投资累计约100亿元,先后投资了蜜雪冰城、爱尔眼科
      295评论
      举报
      汉堡王中国,易主求变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12

      白砂糖重回配料表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对配料表排序规则的民间分析:配料含量的多寡,决定了名称的前后位置。 一瓶饮料,排序第一位大多是水,其次是白砂糖,后面的配料,基本是为辅助调整产品口感而存在。 减糖控糖的风口下,无糖茶这几年席卷整个饮料市场,白砂糖几乎一夜之间从配料表中消失。即便在有糖茶中,白砂糖也被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等代糖替代,逐渐让出了原有的配料表位置。 但在今年饮料旺季,一批传统饮料企业先后推出新品,白砂糖再次回到配料表中。对白砂糖不再排斥,是消费端对健康的认知升级、对口感的可控需求,以及传统企业重塑产品,共同促成了这位“老朋友”的回归。   白砂糖重回配料表 刚刚过去的饮料旺季,各大品牌竞争激烈,细心的消费者发现,昔日的“老朋友”白砂糖,已悄然回到配料表中。 2018年,元气森林推出无糖风味气泡水,迅速点燃无糖饮料市场的战火,随着各大品牌及厂商跟进,白砂糖渐渐消失在配料表中。 在赤藓糖醇的“加持”之下,产品口感没有白砂糖那般甜腻,只用一丝丝甜抚慰了控糖人群的焦虑情绪。 不止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罗汉果糖等代糖产品借控糖之名,大摇大摆地走进饮料、食品的配料表中,成功完成了换防。 这种趋势随后蔓延到现制茶饮行业,新茶饮品牌们也开启产品迭代。其中,奈雪的茶就曾采用罗汉果糖来替代产品中的糖分物质。 在饮料及现制茶饮品牌们对赤藓糖醇狂热追逐下,赤藓糖醇厂商收入大增。2021年,全球最大赤藓糖醇厂商三元生物(301206.SZ)旗下赤藓糖醇产品实现收入15.67亿元,同比大增154%。 不过,随着行业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产品供需关系失衡,三元生物的赤藓糖醇收入陡降,2024年收入5.15亿元,仅为2021年的三分之一。 代糖不香了,白砂糖正在悄悄返场。今年以来,元气森林、农夫山泉(09633.HK)、东鹏饮料、李子园、水獭吨吨等多家企业,先后推出含白砂糖的有糖茶产品,且这
      160评论
      举报
      白砂糖重回配料表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