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

IP属地:未知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54

      冰红茶大战开启,有糖茶回归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卷够了无糖茶,厂商们转身加码有糖茶。 或许真如行业人士所说,在茶饮料市场,所有产品也都可以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轮到了有糖茶。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无糖茶市场增速放缓、有糖茶产品老化和口味单一,以及市场格局固化,还有新一代消费群体对“有点甜”的需求。 当这近千亿市场重新得到重视,新老品牌入局后,有糖茶在产品和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趋势,又会为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答案留给了时间。   潮流轮替 今年6月,农夫山泉时隔20年重启冰茶项目,引发了一阵热议。 饮料巨头的这一举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茶饮料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化。已有不少Z世代、10后们,开始追求“有点甜”的饮料了。 过去几年,无糖茶迅速出圈、崛起,市场热度和声量,几乎淹没了有糖茶。 实际上,不论市场规模,还是产品数量,有糖茶一直是茶饮料市场的老大。只因产品老化,形态单一和口味固化,缺乏增长动力。 今年,有糖茶市场突然掀起了一波新高潮。农夫山泉推出冰茶,元气森林继续加码冰红茶,东鹏饮料入局果汁茶、统一推出冰红茶可乐、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冰红茶,大窑、珍珍、香飘飘等,也相继涉足有糖茶饮料。 一时间,冰红茶大战硝烟弥漫。 冰红茶,是有糖茶领域的长青产品。1994年,河北旭日升集团推出旭日升冰红茶,为国产首款碳酸红茶饮料,一时引爆全国市场。 1995年-1996年,统一、康师傅先后推出冰红茶。30年间,茶与糖的组合,衍生出红茶、绿茶和茉莉花茶等3大品类。 据马上赢统计,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这3大品类的销售规模合计占有糖茶市场8成以上。 目前,有糖茶市场由康师傅、统一等把持大部分市场份额。2024年,康师傅控股茶饮料收入217.00亿元,统一企业中国旗下饮品业务收入192.41亿元。   近千亿市场 今年以来,无糖茶市场继续酣战,价格战、容量战此起彼伏,但这掩饰不了市场争夺的疲惫。
      13评论
      举报
      冰红茶大战开启,有糖茶回归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47

      即时零售锁死了前置仓的天花板

      斑马消费 任建新 如果说,即时零售大战改变了电商市场格局,没有紧跟风口的玩家将失去未来。那么,在这场大战背后,原本已经跑通业务模型的前置仓,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前置仓就是即时零售的初级阶段。当互联网巨头成为即时零售市场的主导者,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们的上升空间,将被彻底锁死。 如何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自洽的生存逻辑?叮咚买菜给出的答案是,专注生鲜与食品、深入供应链。当即时零售巨头们谋求“多、快、好、省”的相对平衡时,尽可能放大自己的“好”。   前置仓幸存者 即时零售,并不是在2025年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迭代过程。 20多年前,淘宝、京东等先后创立,并快速进入高速增长期,电子商务逐渐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用户量与GMV持续增长,电商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始终有些品类,堪称电子商务禁区,比如,生鲜。 与3C、美妆、图书等品类相比,生鲜产品非标,早期很难获得用户信任;当时快递业的服务和效率,并不适合生鲜配送。同时,生鲜产品毛利率不高,损耗比较大,利润空间小,自然难以电商化。 不过,生鲜产品需求量大、复购率高,一直被零售市场视为绝佳的引流品。当年,永辉超市仅靠生鲜引流这一招,成长为中国连锁超市之王。 于是,各路产业与资本玩家,在生鲜电商领域鏖战多年,形成平台电商、O2O、前置仓、店仓一体、社区团购等多个流派,多家明星公司站上风口。 最终,前置仓赛道的小象超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几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即时零售业务的早期形态。 前置仓把生鲜产品搬到消费者附近,再借助配送体系即时满足,兼顾了丰富性、接近性与方便性,堪称生鲜超市的线上版本,甚至还能比传统生鲜超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优惠的价格。 早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们,以规模为首要导向,集体狂奔。2021年,前置仓双巨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上市,这被视为前置仓模式成功立足的标志性事件。 2021年之后,前置
      10评论
      举报
      即时零售锁死了前置仓的天花板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12 08:42

      旺山旺水,急需补血

      斑马消费 沈庹 创新药企业旺山旺水在特殊3年里以特效药出圈,但整体产品商业化没跟上,以至于现金吃紧。 日前,公司再次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意欲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助力扩张。 其目前押注抗病毒、抗抑郁及生殖健康3大赛道,早已是红海一片。公司对应的大多数产品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距离真正实现市场销售回笼资金,还有很长一段路。 近几年来,公司为保障研发及运营资金,只能持续融资和向银行借款。这,并非长久之计。   特效药出圈 上周,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旺山旺水)二次递表联交所,外界眼光再次聚焦于这家年轻创新医药企业身上。 这是一家师生共创的企业。2004年9月,田广辉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结识了该所研究员沈敬山博士。 硕士毕业后,田广辉师从沈敬山完成博士学业,并加入上海特化,从事原料药研发,以及TPN171和LV232的早期研发。 为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师生二人在2013年成立旺山旺水,由沈出资并主导IP获取,田负责组建和带领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由沈敬山控股,田广辉身兼董事长、CEO多职,负责日常经营。 2020年至2022年,旺山旺水凭借特效药VV116成功出圈,引发市场关注。VV116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用于治疗COVID-19,商品名分别为民得维®及MINDVY®。 它还有一张王牌,即国产治疗ED药物TPN171(中文名:昂伟达)。经过市场确认,TPN171患者依从性高,起效时间短至半小时,半衰期为8至11小时。区别于市场同类产品,昂伟达可以低剂量,效果远高于他达拉非、阿发拉非和爱地拉非。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三大领域:抗病毒、神经精神、生殖健康,合计9个创新资产管线。 据灼识咨询,上述三大领域市场规模预计由2024年的203亿元、1039亿元和362亿元,升至2035年的403亿元、1235亿元和4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1评论
      举报
      旺山旺水,急需补血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12 08:28

      即时零售,改变电商格局

      斑马消费 任建新 即时零售大战,激战正酣。 谁也不会否认,即时零售的市场价值。基于场景消费的“30分钟送万物”,战略意义不亚于20多年前电商对消费模式的重塑。 这场决定未来10年的天王山之战中,阿里巴巴和美团凭借各自的产业优势,已经拿到了决赛权,抖音和京东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只有拼多多,因为战略纵深不够,在这场突然打响的战争中,到目前仍然处于被动的局面。   趋势不可逆 早上出门下雨,到办公室就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拖鞋和袜子;午餐点外卖,不仅可以上美团,还可以到淘宝和京东下单;下午锻炼完,需要新的健身服,下单后半小时就能收到。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喜欢即时零售下的生活方式了。 20多年前,电子商务诞生,消费者购物不仅可以去门店,也可以上网;后来,在电商的基础上衍生出外卖业务,进步在于即时配送,售卖的品类也从服装、美妆、3C,变成了餐饮、药品这些即时满足型商品。 如今的即时零售,就是把即时满足,从餐饮、药品,扩大至几乎所有品类。“30分钟送万物”,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即时零售,并非新生事物。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等前置仓线上超市,可称为初代即时零售。 后来,外卖业务逐步成熟的美团,推出“零售+科技”战略,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后更名为小象超市)、美团闪购等业务展开赛马。即时零售的业务模型,逐渐成型。 经过几年酝酿,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即时零售成为今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主线。 零售行业的核心需求点,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多、快、好、省”。电商之所以能够分线下零售的蛋糕,主要是在“多”上面下功夫,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崛起,是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省”。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以及家庭小型化和更紧凑生活节奏的影响,消费者对“多、快、好、省”的综合需求达到极致,于是就需要用即时零售的“快”来加以弥补。 消费者需求提升,正好遇上了互联网公司再度进入业务扩张周期。
      97评论
      举报
      即时零售,改变电商格局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11 08:04

      汇源果汁自曝家丑,刚入正轨又陷内斗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万万没想到,才还魂没多久的汇源果汁,又遇到难言之隐。 上周末,北京汇源通过一封公开信自曝家丑,将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种种不堪,置于公众视野。 据公开信,重整3年来,投资人的数亿重整资金,并未流入企业日常经营中,亦未完成实缴义务,北京汇源多达11次催缴无果。 在诸暨文盛汇全面掌控公司的情况下,北京汇源这次“抗争”,恐难有胜算。但是,为阻击控股股东即将在临时股东会上讨论多个不合理的提议,不得不站出来。 与此同时,公司正呼吁更多的股东和转股债权人站出来,这不仅关系它们自身的权益,更关系汇源果汁品牌的未来。 一场鏖战,已不可避免。   炮火全开 8月9日午后,针对诸暨文盛汇已提议在8月11日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北京汇源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紧急刊发一封写给公司股东及转股债权人的公开信。 信中直指自重整以来,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不当操作”,对利益分配、企业管理权扭曲等形成的重大影响,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据公开信,诸暨文盛汇此前已提议,以北京汇源资本公积弥补亏损,但公司当前资本公积总额中半数以上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尚有大多数债权人暂未受领北京汇源股权,部分债权人仍可选择股权之外的不同清偿方式,由此将导致资本公积金额变化。 公司认为,若这一提议一旦在临时股东会议上通过,相当于逼迫相关债权人被动确认债转股行为,变相剥夺该等债权人的选择权。 更令公司不满的是,诸暨文盛汇至今仍未完成实缴出资义务。北京汇源称,目前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2.8%,其承诺16亿元投资,尚有8.5亿元已逾期1年以上,且经11次催缴仍未实缴。 而且,目前实际支付的投资款,除由管理人支取少量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小额债务外,有6.47亿元(含利息及履约金)虽然存入北京汇源名下账户,但全部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分文未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更未对公司现有利润有过任何贡
      209评论
      举报
      汇源果汁自曝家丑,刚入正轨又陷内斗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11 08:00

      “任性”的百果园,被现实教育

      斑马消费 范建 创始人余惠勇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微博热搜上。 “我们一直在教育消费者”、“百果园不迎合消费者”等观点,不仅未能解释百果园的水果价格为什么贵的质疑,还在互联网上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弹。 现实,给百果园上了一课。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百果园要做的,不是教育消费者,而是应该着力于成本优化,提供用户能真正感知质价比的产品。   陷入新的争议 对于百果园,大家都不陌生,它的门店开在各城市的居民区附近,是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 8月8日,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发表的一条短视频,本意是想分享自己对水果行业的认知,回应外界对百果园价格贵的争议。 未曾想,就是这段视频中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热搜上。 “水果这个产品很普通,但真正了解水果的人非常少。”视频中余惠勇分享了关于阳光玫瑰的案例。 现在的阳光玫瑰,为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余惠勇称,是因为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余惠勇介绍,早些年,阳光玫瑰是日本最高端的一个葡萄品种,当地为了保证品质,只使用有机肥,严格控制产量。但引入中国短短几年,价格就从几十块钱一斤降到现在几块钱一斤。百果园坚持做高品质,所以在售的阳光玫瑰仍然需要几十块一斤。 “要想给顾客留下一个很便宜的印象很容易,因为不同品质的水果差别太大了,哪怕外观相同,有时候价格也会相差四五倍。”余惠勇表示,便宜的水果供大于求,真正好的水果供不应求,这也是它贵的一个原因。“我们有几千万会员,如果没有一批真正认识百果园价值的顾客,百果园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余惠勇看来,商业就两种,一种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另一种是教育消费者成熟。“多年来,百果园一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就是余惠勇这短短几分钟的观点分享,不仅未能回应外界对于百果园价格贵的质疑,还将品牌推向又一个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届年轻消费者
      181评论
      举报
      “任性”的百果园,被现实教育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08

      市场变了,酒店们压力更大了|酒店纵横③

      斑马消费 沈庹 2024年,国内旅游市场一片火爆,车票、景区一票难求,酒店行业挣钱却越来越难,每房收益、日均房价以及入住率,均呈现全线下降趋势。 即便如此,酒店企业的扩张并没有停止。今年以来,4家上市连锁酒店企业均披露了新开酒店计划。 当下的市场格局已然形成,华住、锦江双雄争霸,亚朵集团直追首旅酒店。日前,市场传言亚朵集团正在考虑登陆港股,预计募资数亿美元。 存量时代,酒店们的压力更大了。   酒店们挣钱难了 2024年,国内旅游行业爆火,几乎每个大型节假日,交通拥堵成为常态,景区人挤人,酒店一房难求。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支出,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不过,酒店全行业经营状况有所承压。 据酒店之家数据,去年,全国各档次酒店RevPAR(每房收益)均在回调。其中,经济型酒店、中档酒店、高档及豪华型酒店,分别为87元、140元、182元和334元,同比分别下降7.0%、10.2%、15.0%和16.3%。 价格明显承压的状况,主要出现在第二、三季度,仍受上年高基数的影响。去年第四季度,在相关利好政策影响之下,RevPAR才进一步回升。 去年,国内酒店业逐渐由2023年高基数走向常态,受白热化竞争及成本压力影响,多数企业表现欠佳。 华住集团全年录得营业收入238.9亿元,归母净利润30.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8%和-25.39%。 其中,RevPAR为235元、ADR(日均房价)为289元,同比分别下降3%和3.2%,OCC(入住率)为81.2%,较上年同期增加0.2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在市场疲软的竞争格局之下,公司的每房收益、日均房价深受影响。公司去年营业收入获得增长,主要是由扩张带来。截至去年底,公司酒店11471家,同比增加1753家。 其他品牌的表现近乎一致。上述同期,锦江酒店RevPAR为157元,ADR为241元、OCC为65.4%,同比分别下降5.8%
      204评论
      举报
      市场变了,酒店们压力更大了|酒店纵横③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08

      明争暗斗十年,新潮传媒83亿卖身分众

      斑马消费 任建新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分众传媒和新潮传媒,这对在中国梯媒行业明争暗斗十年的“冤家”,最终选择了以83亿元彩礼,进行一场资本联姻。 昨日,分众传媒披露对新潮传媒的收购草案,这宗中国户外媒体行业最大的并购案,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83亿元大交易 昨日,分众传媒(002027.SZ)披露收购草案,对新潮传媒100%股权的收购,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后续,这宗并购,还需经过股东大会审议、交易所审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审查等一系列程序。 8月6日,分众传媒已与张继学、朋锦睿恒以及重庆京东、百度在线等50名交易对方,正式签署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 经评估机构以市场法评估,新潮传媒100%股权的估值为83.43亿元,增值率146.58%,经各方协商最终确定交易价格为83亿元。 本次交易中,结合谈判情况、交易对方初始取得成本等因素,分众传媒对新潮传媒各股东采取了差异化定价策略。 如重庆京东所持新潮传媒18.4745%股权的交易价为19.78亿元,对应估值为107.07亿元;张继学所持10.6888%股权的交易价8.15亿元,对应估值76.25亿元;百度在线所持8.9938%股权交易价11.22亿元,对应估值为124.75亿元。 草案显示,新潮传媒的50名股东中,仅有少数股东选择少量现金交易,涉及现金交易金额为1.21亿元,其余81.89亿元对价,分众传媒拟以5.68元/股,共发行约14.40亿股,占上市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9.07%。 张继学为新潮传媒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约28.33%股权。其中,他直接持股10.69%,通过新锦华盈等多家机构,间接控制8.70%股权,另外其一致行动人庞升东等直接和间接控制8.95%股权。 上述交易完成后,张继学及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分众传媒2.78亿股,占上市公司重组后总股本的1.98%。
      196评论
      举报
      明争暗斗十年,新潮传媒83亿卖身分众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07

      RIO升度,百润股份“买醉”

      斑马消费 杨伟 百润股份不止微醺,还想小醉。 日前,RIO(锐澳)推出12度花果香小酒产品,为“358”产品矩阵再添一员。 这个12度产品单瓶容量小、定价高,且市场中已有很多替代产品。新品经线上首发后销量冷清,市场表现平平。 RIO母公司百润股份,亟待新品来拉动业绩增长。可现实是,当前各大白酒企业纷纷降度,极力迎合年轻用户的需求,与RIO在低度酒市场形成大会战。   加码高度酒 不久前,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喝RIO(锐澳)强爽8度,普遍感觉没劲儿,二场果断换上了高度白酒。 当时我们预测,RIO肯定会推出高酒精度产品,挽留住想“一步到位”的年轻酒友。没想到,预测很快得到应验。 日前,RIO推出了3款12度花果香小酒,有金桂梅酒、冰酒茉莉,以及白桃樱花等3种风味,每瓶300毫升,终端售价29.9元。 意外的是,这个12度产品在线上首发后,市场反应平平。预调鸡尾酒一哥百润股份(002568.SZ),被泼了一盆凉水。 2003年,百润股份通过子公司巴克斯酒业,推出RIO踏进预调酒市场。 RIO的早期产品,以酒精度3度和5度产品为主,被称为“小甜水”,一度深受年轻人的宠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低度酒饮,越来越难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于微醺的需求。 2016年,公司尝试推出高酒精度产品,强爽8度系列横空出世。不过,当时的预调鸡尾酒市场,低度酒仍是主流,强爽8度上市后,并未激荡起太大的水花。 苦等6年后,酒饮偏好“升度”,强爽8度系列,这才迎来火爆的局面。去年5月,东吴证券在研报中预计,强爽系列在RIO收入中的占比约为40%-50%。 此次,RIO推出12度产品,是在强爽系列之后,再次加码高酒精度预调鸡尾酒产品。欲借此切入餐饮、夜场等更多消费场景,与啤酒、白酒同台竞技。   一心自救 RIO的爆红,最早是在夜场,微醺不醉一时成为夜场的流行饮品,并快速进入到各大快消渠道,成为
      201评论
      举报
      RIO升度,百润股份“买醉”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8-07

      连锁酒店派系混战:从资本狂欢到存量博弈|酒店纵横②

      斑马消费 沈庹 10多年前,华住集团前执行副总裁王海军,在云南怒江边的亚朵村旅行,被当地人与人之间的诚实信任所感动,萌发了创立一家人文酒店的念头。 不久,一家叫做“亚朵”,主打人文关怀理念的中高端连锁酒店,在西安揭开面纱。王海军发现,很多客人对酒店的枕头评价颇高,干脆新辟零售业务卖枕头,2024年卖出380万只。 作为创新跨界系酒店的代表,亚朵诞生于连锁酒店行业转型升级时期,得以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下沉、友商竞速,亚朵也正面临更大的竞争。 锦江系、华住系,与亚朵的境遇差不多。当市场由增量转向存量时代,如何提升经营效率,已是摆在眼前棘手的工作。   派系初具 很长一段时期,中国本土酒店的运营主体,大多为国有企业,主要接待政务、商务人群。普通人的住宿需求,只能由招待所或私人旅馆来满足。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商旅、个人出行需求增长,外资品牌进入国内,国有酒店开始探索掘金经济型酒店市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锦江饭店高管徐祖荣,借鉴美国汽车旅馆商业模式,创立了锦江之星。 如果以锦江之星创立算起,本土酒店连锁化时间迄今不到30年。快速走过了兴起、发展到壮大的过程。 国有酒店集团、地产企业、OTA系职业经理人等纷纷登场,连锁酒店行业的动静越来越大。 市场发展早期,市场参与者仍以国有酒店为主。在锦江集团支持下,锦江之星第一个吃螃蟹。 2003年后,携程网前高管季琦与沈南鹏等联袂创办如家酒店,后来季琦创立汉庭;携程网前高管郑南雁创办7天酒店和铂涛集团。 至此,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三大品牌在市场齐聚。 华住系前高管王海军创办亚朵酒店,已是2013年,通过寻求差异化和跨界发展,与殷乾元后来创立的希诺酒店一起,成为创新发展系的两大代表性企业。 连锁酒店从兴起到发展,正值房地产行业黄金发展期。在住宅业务之外,地产商们逐步涉足酒店领域。 1996年,万达在大连开出首家酒店,2003年在成都
      206评论
      举报
      连锁酒店派系混战:从资本狂欢到存量博弈|酒店纵横②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