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

IP属地:未知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9 13:56

      伊利财报亮剑:经营规模、质量双领跑,2025强势开局,韧性增长再超预期

      在消费市场复苏的关键节点,4月29日,伊利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再次用确定性回应市场期待,以龙头韧性和活力引领行业向上信心,用稳健业绩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57.80亿元,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115.39亿元,同比增长12.2%,经营规模与经营质量双领跑;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30.18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归母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增长24.19%,逆势双增。 Part 1 全品类业务全面领跑,奶粉业务成战略增长极 与“双领跑”的惊人业绩交相呼应的是,伊利全品类业务也展现出了强劲实力。 从品类看,液体乳营收达750.03亿元,稳居行业第一,规模优势持续扩大;冷饮业务营收87.21亿元,实现营收、市场份额“双第一”,连续30年稳居全国冷饮行业龙头地位;奶粉业务以强势增长迎来战略收获期,伊利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再创历史新高,奶粉整体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伊利全品类业务实现全面领跑。 作为伊利重点布局和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凭借对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伊利奶粉业务积极前瞻布局全生命周期,在行业调整期实现逆势增长,成为驱动公司盈利质量和盈利结构“双”提升的重要引擎。如今,奶粉业务不仅成为战略增长极,也已成为伊利区别于其他综合性乳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强化伊利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作为伊利奶粉业务的战略核心品牌,伊利金领冠以“超凡”品质持续引领行业发展。依托23年母乳研究积累、全球15个研发中心,并牵头建设中国乳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持续优化产品配方。 在产品布局方面,通过“牛羊并举”战略打造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满足差异化需求,羊奶粉业务稳居“羊奶粉市场销量与销售额全球第一”,旗下佳贝艾特更是连续七年占据中
      96评论
      举报
      伊利财报亮剑:经营规模、质量双领跑,2025强势开局,韧性增长再超预期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9 08:56

      美的“太子”何剑锋,20亿加码顾家家居

      ​斑马消费 范建 日前,美的“太子”何剑锋准备再砸近20亿元,包揽顾家家居的定增,将进一步巩固控制权。 2024年1月,何剑锋以百亿元代价入主顾家家居,手中控制的上市企业增至3家。进入公司后,何剑锋着手优化调整管理层,派出有美的集团工作背景的邝广雄担任董事长。 邝广雄的运气并不太好。受家居消费疲软、地产行业景气度等影响,公司去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双双下降,交出了一份不算理想的成绩单。 然而,这没能打消何剑锋的信心,千亿级“盈峰系”傍身,他希望眼光更加长远一点,走得更稳一点。   加码投资20亿 继2024年1月正式入主顾家家居后,美的“太子”何剑锋,再对其加码投资。 5月7日晚间,顾家家居(603816.SH)发布定增预案,拟向盈峰集团定向发行不超过1.04亿股股份,募资资金不超过19.97亿元,发行价格每股19.15元。 按照计划,所募资金将全部投向智能化技改、功能铁架生产线扩建、智能家居产品研发、AI及零售数字化转型、品牌建设数字化提升和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 顾家家居的控股股东为盈峰睿和投资,持股29.42%。盈峰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盈峰发展全资持有盈峰睿和投资。因此,这次发行构成关联交易。 发行完成后,盈峰睿和投资、盈峰集团,合计将持有公司37.37%股权,何剑锋对顾家家居的控制,将进一步巩固。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盈峰集团此次认购已触发要约收购义务。尽管其已承诺自本次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本次认购发行的股份,但仍需提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其免于要约收购。 盈利集团是何剑锋“盈峰系”的核心企业,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为919.96亿元。2024年、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33.36亿元、83.84亿元,归母净利润18.56亿元和9.38亿元。   周期性承压 在这次定增案中,将拿出一半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顾家家居
      103评论
      举报
      美的“太子”何剑锋,20亿加码顾家家居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9 08:49

      谁在争夺3000亿宠物市场?∣“争宠”①

      斑马消费 陈碧婷 当代年轻人,再穷再苦,也不能苦了“毛孩子”。 1992年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成立,宠物行业起步。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猫狗数量达到1.24亿只,宠物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 跨国巨头玛氏、雀巢普瑞纳,OEM/ODM代工+出口业务起家、近年转向品牌业务、重注本土市场的乖宝、中宠、依依等本土小巨头,以及宠物经济崛起后跨界进入的伊利、好利来、小熊电器等,正在争夺这个冉冉升起的巨大市场。   30年,3000亿 三十年前,中国不仅没有宠物市场、宠物行业,甚至连宠物的概念都没诞生。 以前的狗,主要用来看家护院;以前的猫,主要功能是防治老鼠——所以才有了那句经典谚语,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1992年,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成立,管理政策从禁养转变为限养,并提出“伴侣动物”这个概念,标志着国内宠物行业的形成。 小猫和小狗,正式被社会作为“宠物”来看待。它们的角色,也从功能性的小动物,变成了人类的朋友和伙伴。 1993年,玛氏入场,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头部宠物食品企业。这个当今全球第一的宠物行业巨头,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产品。 随后,中宠股份(002891.SZ)、路斯股份发轫于1998年;佩蒂股份、天元宠物、源飞宠物、乖宝宠物(301498.SZ)则先后创立于新世纪之后。这两代公司,构成了如今中国宠物行业的主体。不过,早期,它们基本都是通过OEM/ODM模式,将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 随着雀巢普瑞纳等全球头部品牌陆续进入,外资宠物食品品牌大举布局中国市场;而中国的宠物食品、用品工厂们,立足于强大的生产能力,将产品输送至全球。 好在,这种本土市场和本土产业的交叉割裂状态,并未持续太久。 经过30多年的和谐相处,宠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在老龄化、少子化、家庭人口数量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宠物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进一步升级,从朋友和伙伴
      75评论
      举报
      谁在争夺3000亿宠物市场?∣“争宠”①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8 08:50

      谁来操刀金字火腿?

      斑马消费 沈庹 如果顺利的话,过不了多久,“火腿第一股”金字火腿,又将迎来新一任实控人。 这位准实控人名叫郑庆升,虽然在资本市场籍籍无名,但来头不小。他是福建莆田知名企业家,旗下的产业涉及房地产、教育和豪华汽车销售,已在上海经销英国豪华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15年。 此番,郑庆升跨界入主金字火腿,如何推动这家“不断跨界”的上市公司持续向前,还有待观察。   再次易主 几乎没有任何预兆,金字火腿(002515.SZ)再次发生实控人变更,已经板上钉钉。 这次变更速度相当快。4月18日,公司接到实控人任贵龙筹划股份转让事项的通知。4月25日,任贵龙与郑庆升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待深交所进行合规性确认后,即可办理股份协议转让过户手续。 根据协议,任贵龙拟将所持上市公司1.45亿股,以8.7亿元转让给郑庆升,占公司总股本的11.98%,同时,委托剩余8297.467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85%)对应的表决权。 据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待标的股份过户后,郑庆升有权提名或推荐4名非独董、3名独董,并由郑庆升提名或推荐非独董担任公司董事长。届时,金字火腿又将迎来人事大换血。 尽管事隔多日,股吧里仍然情绪高涨。很多中小投资者寄希望于新实控人挺身而出拯救股价,也能推动公司火腿业务走上新的高度。 不过,从郑庆升的履历来看,可能会让他们略感失望。 郑庆升生于1956年,是福建莆田市仙游县的企业家,生意轨迹遍及福建、河南、浙江宁波及上海等地,主要涉足房地产、汽车销售以及教育行业。其中,其控制的上海阿斯顿马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系英国豪华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的授权经销商,已经营15年。   牛散撤退 任贵龙与其女婿任奇峰,因经常出没于资本市场,成为业内皆知的知名牛散。 2021年11月,任贵龙以每股5元,合计9.93亿元,受让金字火腿原第一大股东安吉巴玛所持上市公司1.986亿股(
      82评论
      举报
      谁来操刀金字火腿?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8 08:40

      白酒“消费时代”,水井坊重构增长逻辑

      斑马消费 杨伟 2024年,白酒行业持续处于深度调整期,水井坊依然保持了稳健的业绩增长,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净利润达到13.41亿元。 长期稳健增长的核心,是公司正在执行的全面拥抱消费者策略。 白酒市场,正从自上而下的“品牌时代”,过渡至自下而上的“消费时代”。市场的运营重心,从以品牌为核心的层层销售,转向直接对消费者心智的争夺。 洞察市场先机的水井坊,从“好酒”战略升级为“美酒”,提出“喝美酒,庆美事”的品牌主张,通过全面拥抱消费者的品牌、产品和渠道策略,正在让白酒消费变得更具情绪价值。   白酒进入“消费时代” “中国白酒市场,名酒很多,好酒不少,为什么消费者要选择水井坊?”在今年3月底的一场交流活动上,水井坊高层一开场就抛出了这个问题。 在此之前,白酒行业较少关注“消费者选择”这一命题。 在传统模式下,消费者往往是因为品牌认知和终端布局,被动选择了某一款白酒。企业更在意销量和市场份额;即便是在总量增速下降的时代,也会更加关注高端化的成效。 在“品牌时代”,白酒崇尚用历史和传统来自我强调,用名酒标签来彰显品牌地位。站住品牌高地,借助经销渠道铺向终端。 当时的白酒企业,不关心、也无法关心,自己的酒是谁在买、在喝,难以全面掌握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评价。 如今,白酒市场正在发生巨变。尽管规模仍然在提升,但挤压式增长与结构性繁荣的市场格局越来越明显。 白酒用户也变了。尤其是代表了未来消费核心的年轻群体,对传统品牌的信仰减弱。他们高度自我,更愿意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 白酒行业自上而下的品牌运作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下的环境。市场倒逼品牌转向对消费者心智的争夺。 消费底层逻辑的变化,改变了电商、零售等多个行业的格局。社交电商颠覆了传统电商,正是行业重心从平台和商家转向消费者的结果。拼多多、抖音引导平台卖家,以消费者为中心做好服务,后来居上;胖东来更是如此,把消费者服务
      244评论
      举报
      白酒“消费时代”,水井坊重构增长逻辑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7

      百年“双星”,陷入家族内斗?

      斑马消费 沈庹 一封疑似由双星品牌创始人汪海签署的公开信,近日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信中描述其被儿子儿媳及孙子逼宫,被逼交出公章和管理权。 昨日下午,汪海的儿媳徐英向媒体表示,不知道这封公开信的真假,也不知公公所在何处,“但这事我们肯定会给大家一个答复”。 汪海在上世纪70年代加入青岛双星前身国营第九橡胶厂,后来推动青岛双星上市,12年前辞任董事长,转身掌舵家族企业的鞋类业务至今。 作为双星品牌缔造者,汪海曾带领青岛双星成为国内制鞋行业头部企业,无奈在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冲击之下,逐渐沦落。 他在任期内主导的轮胎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双星轮胎已成为亚洲轮胎品牌500强。如果日前收购锦湖轮胎顺利的话,青岛双星将跻身全球轮胎市场头部。   家族内斗? 84岁的青岛双星名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汪海,被逼交出权力? 日前,一封疑为其签署的告全体员工公开信在互联网上疯传。信中详细披露20多天前,汪海被膝下两代人限制人身自由、抢公章等情节,引起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昨日下午,汪海儿媳徐英向媒体回应称,不知道这封公开信是否为公公所发,也不知其所在何处,但承诺给公众一个答复。 按照公开信的描述,4月11日下午,汪海被其孙汪子栋限制人身自由两小时,并要求交出公司管理权。与此同时,汪海之子汪军、儿媳徐英到办公室抢夺公章及财物等。 当天,汪、徐等人还采取阻止人员进场等方式,导致当天召开的一季度生产经营会议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会议会场混乱,经警方介入才得以平息。 公开信中称,4月14日汪海的办公室再次被袭扰,四个存放商标和人事资料档案柜被搬走,经报警后才被追回。 据称,家族内斗的导火索,是集团于4月11日免去了徐英分管集团财务等相关职务。 目前,汪海声明暂停青岛双星名人集团、青岛名人海工贸有限公司,对外授权盖章和其他需要盖章业务。 据天眼查,青岛双星名人集团创立于2002年9月,控制青岛双星
      149评论
      举报
      百年“双星”,陷入家族内斗?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7

      连锁药店,病了!

      斑马消费 范建 “胡吃海喝”数年之后,中国的连锁药店终于出现了“积食”症状,集体生病了。 精神抖擞的狂飙突进不再,行业性的业绩下滑、腰斩甚至是亏损,成为常态。 2024年,当中国的药店数量突破70万家时,结构性的供给过剩,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全年,关店近4万家,只是一个开始。今明两年,药店关门还将加剧,周期性的阵痛无法避免。 如何解困?解药还得各自去找。   集体“生病” 各个城市的小区周边,哪种业态最密集?药店肯定是其中之一。 十年前,开一家药店,几乎稳赚不赔,如今,这种“躺赚”的生意,已一去不复返。 2024年,医保统筹及个人账户政策的调整,促使顾客购药渠道与品类选择发生变化,线下药店客流量显著下降;叠加监管规则持续细化,企业在医保合规、药品追溯等合规领域的资源投入增加,短期内推高运营成本;同时,医药零售行业竞争加剧与医药电商的线上分流效应叠加,导致医药流通行业,整体陷入调整性。 根据中康CMH数据,2024 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累计销售规模5282亿元,同比下滑2.2%。 行业性的调整,在A股主要连锁药店上市公司的业绩中明显体现。长达数年的狂飙后,它们在2024年,集体猛踩刹车,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成为了主旋律。 国大药房,是“国字号”国药一致旗下的零售板块,也曾是“万店俱乐部”成员之一。 2024年,受关店、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国大药房实现营业收入223.57亿元,同比下滑8.41%;归母净利润-10.27亿元,同比下降388.83%。 在进击百亿、万店的路上,漱玉平民突然跌了一跤。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70亿元,同比增长4.11%,增速较过去大幅下降,但各项刚性支出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89亿元。这也是该公司自2013年有公开业绩披露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大参林(603233.SH)是连锁药店的“店王”,截至
      45评论
      举报
      连锁药店,病了!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6

      五一档,旧片挑大梁?

      斑马消费 陈碧婷 作为电影市场第四大黄金档期,五一档前夕,影视股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上涨。 然而,五一档落下帷幕,市场却泼来一盆冷水。 截至5月5日20点,档期总票房仅7.42亿元,较去年的15.28亿元暴跌超五成。 更戏剧性的是,今年五一档唯一盈利的很可能并非新片,这让整个行业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电影市场究竟何时才能复苏?   票房腰斩 在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序列里,五一档曾是仅次于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的“兵家必争之地”。 往年,五一档首日单日票房破3亿是常态,无数新片在此大展拳脚。特殊几年之后,档期票房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仍维持在15亿左右(2022年是特殊情况),今年则直接腰斩。 首日票房仅有1.85亿元,暴跌超55%。档期票房仅有7.42亿元,而去年五一档档期票房高达15.28亿元。 今年的五一档作品,并非不能打。喜剧、动作、动画、传记等类型一应俱全,豆瓣评分大多也在及格线以上。 香港名导刘伟强操刀、喜剧女王马丽挑大梁的《水饺皇后》,五一档首日斩获0.45亿票房,勉强“登顶”,档期票房也不过1.91亿元。而去年的档期冠军《维和防暴队》,首日便拿下1.36亿票房,档期票房达4.06亿元。 至于今年的档期Top2《猎金・游戏》,同样是一把辛酸泪。邱礼涛执导,刘德华、欧豪主演,五一当天仅拿到0.35亿元票房,档期内票房也仅有1.33亿元。 《人生开门红》《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雷霆特攻队*》《大风杀》《我的世界大电影》《海底小纵队:海啸大危机》等一众新片则集体陷入“沉默”,Top3竟是宫崎骏的重映片《幽灵公主》。 截止5月5日15点,档期Top4均是春节档的“老将”《哪吒2》,五一档第二天直接杀回票房榜前三,整个档期,大约撑起了8.6%的票房份额。 后续才被《人生开门红》《雷霆特攻队*》陆续赶超,但三者差距不到46万。   输家一片 春节档《哪吒2》掀起观影
      176评论
      举报
      五一档,旧片挑大梁?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6

      茅台,还得是茅台

      斑马消费 杨伟 超千亿的体量上“大象起舞”,殊为不易。 4月29日晚,贵州茅台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514.43亿元,同比增长10.67%;归母净利润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目标;首次在Q1跨越500亿元大关。 在白酒市场步入“存量竞争”冷静期,产能过剩、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问题频出的背景下,能够日赚5.711亿元的白酒企业,也只有贵州茅台了。 为何茅台能取得如此稳健的成绩?究竟是春节市场刺激下的昙花一现,还是找对了穿越新一轮价值周期的法宝?   稳住基本盘 贵州茅台的产品分两大类:茅台酒、其他系列酒(茅台1935、茅台王子、汉酱、赖茅等)。其中,茅台酒一直起着“基本盘”“压舱石”的作用。 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茅台酒基本盘依旧稳健营收:占比86.1%,达到436亿元,同比增长9.7%,多卖了39亿元。 虽然,这是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茅台酒单季营收同比增速首次降至双位数以下,但是对比行业总体收入增长低于6%的现状,已能映射出贵州茅台业务转型的有效性。 2024年,白酒业明显承压。消费端需求疲软叠加投资属性削弱,双重压力传导至茅台的价格体系,飞天茅台市场价一度出现显著回调。尤其是电商平台百亿补贴常态化,飞天茅台价格一度跌至2080元,直接冲击渠道的心理防线。 彼时,为了保住现金流,有的经销商选择抛售。酒价继续往下跌,触发更多经销商抛售,一旦形成恶性循环,一场价格危机难以避免。 随即,贵州茅台推出系列挺价措施:多地“企业申购1499元飞天”政策宣布暂停、暂停巽风375ml茅台酒的合成行权、取消投放12瓶大箱飞天、暂停投放茅台1935酒合同计划......直至7月,有茅台经销商联合起来短暂暂停向下游供货,飞天价格终于回稳。 飞天茅台价格跳水之时,贵州茅台也觉察到“三期叠加”(宏观环境、白酒行业调整、自身周期性调整)
      159评论
      举报
      茅台,还得是茅台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05-05

      凤祥股份,急于退市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启动私有化退市之后,凤祥股份的命运,备受业内外关注。 这家白羽鸡行业头部企业,登陆港股不到5年。期间,还曾着手回A,意欲成为国内鸡肉深加工行业首家A+H企业,但随着刘学景家族深陷流动性危机,计划落空。 太盟亚洲2022年入主,推动公司营收规模首破50亿元,业绩逐年向好。主导加码的鸡肉深加工业务,已成为第一大业务。 从以往太盟亚洲收购的案例来看,其早已不局限于财务投资,往往对标的企业有着更高的追求。正如太盟投资集团执行董事长单伟建所说,改变标的企业的管理之后,最终会提升企业价值。   退市在即 凤祥控股(09977.HK)筹措已久的私有化退市,已经箭在弦上。 5月2日夜间,要约人菁裕企业发展(山东)有限公司与凤祥股份联合公告称,由于尚需更多时间落实综合文件等资料,执行人员已同意将寄发综合文件的最后时限延至7月11日前。 此前,要约人保留其向所有股东(除Falcon Holding 及Platinum Peony)提出现金支付注销价之替代方式的权利,即股东可按指定兑换比率收取潜在存续证券。 据公告,要约人需在5月11日下午4时期间,收到合计持有已发行股份不少于0.5%(791.674万股)的有意股东提交的表示有意选择上述替代方案。 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后两个月内(即7月11日或之前),要约人决定是否行使潜在股份选择要约。 作为国内肉鸡全产业链第一股,凤祥股份实施私有化退市,早已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4月11日,公司公告,由菁裕企业发展(山东)对其实施附前提条件的私有化。 据相关协议,除Falcon Holding 及其一致行动方Platium Peony之外,要约人向其余H股股东支付2.0港元/股,向内资股股东支付1.86元人民币/内资股,注销总代价为4.89亿港元、9690.93万元人民币。 这一次,要约人对H股股东给出的注销价格颇有诚意,较最后交易
      131评论
      举报
      凤祥股份,急于退市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