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斑马消费
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2,119
帖子 · 2,119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9:05
金氏母女清仓离场,张小泉资本局曲终人散
斑马消费 沈庹 从“断刀门”到控制权岌岌可危,“刀剪第一股”张小泉备受折磨。然而,万志美、金燕母女二人,先后通过清仓减持套现,成为这场危机中为数不多的赢家。 10多年前,万志美、金燕母女就开始了这个“潜伏”计划,先后在上海张小泉、富泉投资以及张小泉实业等3家企业中辗转腾挪,得以分享张小泉上市的资本盛宴。 两年前,限售股甫一解禁,万志美就抛出减持计划落袋为安。金燕则分步减持,日前已准备将最后54万余股清仓。这场颇为长情的陪跑,也来到了终点。 目前,张樟生、张国标兄弟对张小泉的控制权已岌岌可危。但这和金氏母女已经没有关系了。 母女全身而退 8月13日盘后,张小泉(301055.SZ)公告披露,因自身资金需求,股东金燕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不超过54.01万股(占剔除回购股份后公司总股本的0.36%)。去年以来,她已多次减持张小泉。 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5月-8月、11月至2025年1月,及2025年5月,金燕分别减持112.32万股、151.42万股和151.42万股,合计套现超6000万元。 金燕系青岛啤酒前董事长金志国之女,1982年出生。任职微积分创新科技(北京)财务总监、董事及董秘,道江咨询(北京)执行董事等。 早在14年前,她就已开始了对张小泉的“潜伏”计划。 2011年1月,29岁的金燕,从上海美丽华手中受让上海张小泉8%股权,对价约309.79万元。同年2月,受让富泉投资所持张小泉集团5.8782%股权,对价1200.12万元。 2017年11月,富泉投资受让金燕所持上海张小泉股权,完成了对上海张小泉100%控制,结束了杭州张小泉、上海张小泉的品牌之争。同年12月,金燕将所持张小泉集团的股权转让给富泉投资,对价1468.19万元。 金燕积极配合转让股权,似乎正是为进入改制前的张小泉实业做铺垫。 2017年11月,金燕、万志美分别出资2
看
2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金氏母女清仓离场,张小泉资本局曲终人散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8:56
冲泡类饮品大撤退
斑马消费 陈晓京 香飘飘奶茶、维维豆奶、南方黑芝麻糊,这些曾经名极一时的国民品牌,正在遭遇集体危机。 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某个品牌,而是冲泡产品的共同问题。 本来,豆奶粉、冲泡奶茶、黑芝麻糊,就是当年市场供应不足时的过渡性产品。当消费者有了更好的、更充足的选择,自然会抛弃这些不够方便也不够健康的上一代产品。 时代抛弃冲泡饮品,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冲泡类饮品大撤退 70后、80后对电视广告的深刻印象中,应该都少不了黑芝麻糊“一股浓香,一缕温暖”那感人至深的一幕。 后来,他们又记住了“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冲泡奶茶行业的“你是我的优乐美,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以及香飘飘简单粗暴的“一年卖出3亿杯,杯子连起来绕地球一圈”…… 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冲泡类饮品。以至于,在品牌形象中,温暖,一直是它们最突出的标签之一。 不过,在当下的消费市场,这几个品牌,都在遭遇市场和消费者的抛弃。 2024年,香飘飘冲泡类产品收入22.71亿元,同比下降15.42%;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亏损增加,也主要与冲泡产品的表现有关。 去年,维维股份固体冲调饮品收入19.09亿元,同比下降3.02%;黑芝麻冲饮系列收入8.54亿元,同比下降3.90%。今年一季度,维维股份、黑芝麻均呈现出收入利润双降局面,与旗下核心业务冲泡类产品的表现息息相关。 其实,香飘飘、维维豆奶、黑芝麻的增长危机,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跌宕起伏。 南方黑芝麻糊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1991年通过那条经典广告进入大众视野,逐渐发展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2014年前后,黑芝麻糊类产品销售收入8.38亿元;之后艰难增长,到2021年,冲饮类产品收入逼近10亿元;然而,最近几年连续下滑,2024年被打回原型,冲饮系列收入8.54亿元。 1992年,崔桂亮在徐州创立豆奶品牌维维
看
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冲泡类饮品大撤退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8-14 08:54
彩礼5亿,煌上煌恋上“冻干大师”
斑马消费 陈晓京 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依靠成本下降和压缩费用,录得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但这丝毫掩盖不了经营继续承压的现实。 门店规模锐减、产品销量下降,现有产能规模庞大但利用率不足,均是严峻的挑战。 前几年,公司跨界米制品业务,收购真真老老,培育出第二曲线。日前,又欲通过重大投资涉足冻干食品赛道,将是再一次跨界尝试。 冻干食品成为近年来市场香饽饽,煌上煌盯住了行业龙头立兴食品,计划拿到控制权,布局第三大业务板块。 立兴食品的经营成色,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后期能否与煌上煌的肉制品、米制品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公司业绩增长,还是一个未知数。 豪赌冻干食品赛道 单纯卖酱板鸭、卖粽子,早已满足不了煌上煌(002695.SZ)的野心,它正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2024年底,公司盯上展翠食品,试图染指休闲食品领域,终因与标的企业控股股东就相关条款无法达成一致终止推进。 日前,煌上煌再次挥舞着大旗,对进入冻干赛道,摆开志在必得的架势。 8月12日,公司一纸公告披露,计划以约4.95亿元对价,从林解本、王永和、郭树松、赵志坚、林建清、华安县晟兴投资以及华安县众立投资手中,收购立兴食品合计51%股权。 据公告,以收益法计,立兴食品母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约3.08亿元,评估价值为9.78亿元,增值率高达217.89%;合并归母净资产2.77亿元,评估价值9.78亿元,评估增值率252.58%。 经各方协商,确定立兴食品100%股权的估值为9.70亿元。 2024年,立兴食品营业收入4.1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2.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21.75万元和4188.30万元。 该公司原股东作出业绩承诺,2025年至2027年,经审计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和1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64亿元。 看上去,煌上煌的卤制品和米制品,与立兴食品主业看似关联度
看
7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彩礼5亿,煌上煌恋上“冻干大师”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8-14 08:45
即时零售大战,快递行业慌了
斑马消费 任建新 快递业喊了几年的“狼来了”,在2025年再现端倪。 快递市场正处于三重危机:目前的快递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拆单率,价值增长有限;拼多多的业务压力也表明,低价电商正在失去高速增长的可能性;2025年爆发的即时零售,或将在未来影响用户消费习惯,夺走电商和快递的成长空间。 那么,在快递市场中,谁受到的冲击更大?如何才能在这场注定到来的存量争夺中拿到更多的话语权? 危机 快递业的存量危机,似乎又一次有了降临的苗头。 2025年Q1,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为21.6%,2025年上半年,则变成了19.3%。较2024年的21.5%相比,明显增速下滑。 实际上,快递市场的增长危机,并非首次出现,只是,这一次狼真的来了,且危险系数更高。 1993年前后,王卫在广东创立顺丰,聂腾飞在浙江创立申通,这算是中国快递行业的南北双起点。 一开始的快递,主要就是送文件。早期,王卫拖着拉杆箱往返香港运送文件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2003年,淘宝诞生,随后京东和天猫上线,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快递,也逐步进入黄金时代。 200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亿件;2007年前后进入高速增长期,首次突破10亿件;2014年破百亿,2021年破千亿,2024年达到1750亿件。2006年-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 2022年前后,传统电商业务进入转型升级期,电商快递进入低增长阶段。叠加特殊时期,导致当年快递业务量增速降至2.1%。 不过,抖音、快手直播电商的快速崛起,以及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低价电商,提升了快递市场的拆单率,最近几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重回高增长轨道,2023和2024年增速分别高达19.4%和21.5%。 尽管,因为平均货值下降,以及持续数年的价格战,导致快递单价逐年下滑,快递行业收获的实际上是低价值的增长,多家快递公司盈利能力出
看
9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即时零售大战,快递行业慌了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8-13 08:54
冰红茶大战开启,有糖茶回归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卷够了无糖茶,厂商们转身加码有糖茶。 或许真如行业人士所说,在茶饮料市场,所有产品也都可以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轮到了有糖茶。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无糖茶市场增速放缓、有糖茶产品老化和口味单一,以及市场格局固化,还有新一代消费群体对“有点甜”的需求。 当这近千亿市场重新得到重视,新老品牌入局后,有糖茶在产品和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趋势,又会为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答案留给了时间。 潮流轮替 今年6月,农夫山泉时隔20年重启冰茶项目,引发了一阵热议。 饮料巨头的这一举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茶饮料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化。已有不少Z世代、10后们,开始追求“有点甜”的饮料了。 过去几年,无糖茶迅速出圈、崛起,市场热度和声量,几乎淹没了有糖茶。 实际上,不论市场规模,还是产品数量,有糖茶一直是茶饮料市场的老大。只因产品老化,形态单一和口味固化,缺乏增长动力。 今年,有糖茶市场突然掀起了一波新高潮。农夫山泉推出冰茶,元气森林继续加码冰红茶,东鹏饮料入局果汁茶、统一推出冰红茶可乐、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冰红茶,大窑、珍珍、香飘飘等,也相继涉足有糖茶饮料。 一时间,冰红茶大战硝烟弥漫。 冰红茶,是有糖茶领域的长青产品。1994年,河北旭日升集团推出旭日升冰红茶,为国产首款碳酸红茶饮料,一时引爆全国市场。 1995年-1996年,统一、康师傅先后推出冰红茶。30年间,茶与糖的组合,衍生出红茶、绿茶和茉莉花茶等3大品类。 据马上赢统计,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这3大品类的销售规模合计占有糖茶市场8成以上。 目前,有糖茶市场由康师傅、统一等把持大部分市场份额。2024年,康师傅控股茶饮料收入217.00亿元,统一企业中国旗下饮品业务收入192.41亿元。 近千亿市场 今年以来,无糖茶市场继续酣战,价格战、容量战此起彼伏,但这掩饰不了市场争夺的疲惫。
看
7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冰红茶大战开启,有糖茶回归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8-13 08:47
即时零售锁死了前置仓的天花板
斑马消费 任建新 如果说,即时零售大战改变了电商市场格局,没有紧跟风口的玩家将失去未来。那么,在这场大战背后,原本已经跑通业务模型的前置仓,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前置仓就是即时零售的初级阶段。当互联网巨头成为即时零售市场的主导者,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们的上升空间,将被彻底锁死。 如何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自洽的生存逻辑?叮咚买菜给出的答案是,专注生鲜与食品、深入供应链。当即时零售巨头们谋求“多、快、好、省”的相对平衡时,尽可能放大自己的“好”。 前置仓幸存者 即时零售,并不是在2025年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迭代过程。 20多年前,淘宝、京东等先后创立,并快速进入高速增长期,电子商务逐渐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用户量与GMV持续增长,电商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始终有些品类,堪称电子商务禁区,比如,生鲜。 与3C、美妆、图书等品类相比,生鲜产品非标,早期很难获得用户信任;当时快递业的服务和效率,并不适合生鲜配送。同时,生鲜产品毛利率不高,损耗比较大,利润空间小,自然难以电商化。 不过,生鲜产品需求量大、复购率高,一直被零售市场视为绝佳的引流品。当年,永辉超市仅靠生鲜引流这一招,成长为中国连锁超市之王。 于是,各路产业与资本玩家,在生鲜电商领域鏖战多年,形成平台电商、O2O、前置仓、店仓一体、社区团购等多个流派,多家明星公司站上风口。 最终,前置仓赛道的小象超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几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即时零售业务的早期形态。 前置仓把生鲜产品搬到消费者附近,再借助配送体系即时满足,兼顾了丰富性、接近性与方便性,堪称生鲜超市的线上版本,甚至还能比传统生鲜超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优惠的价格。 早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们,以规模为首要导向,集体狂奔。2021年,前置仓双巨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上市,这被视为前置仓模式成功立足的标志性事件。 2021年之后,前置
看
4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即时零售锁死了前置仓的天花板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8-12
旺山旺水,急需补血
斑马消费 沈庹 创新药企业旺山旺水在特殊3年里以特效药出圈,但整体产品商业化没跟上,以至于现金吃紧。 日前,公司再次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意欲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助力扩张。 其目前押注抗病毒、抗抑郁及生殖健康3大赛道,早已是红海一片。公司对应的大多数产品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距离真正实现市场销售回笼资金,还有很长一段路。 近几年来,公司为保障研发及运营资金,只能持续融资和向银行借款。这,并非长久之计。 特效药出圈 上周,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旺山旺水)二次递表联交所,外界眼光再次聚焦于这家年轻创新医药企业身上。 这是一家师生共创的企业。2004年9月,田广辉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结识了该所研究员沈敬山博士。 硕士毕业后,田广辉师从沈敬山完成博士学业,并加入上海特化,从事原料药研发,以及TPN171和LV232的早期研发。 为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师生二人在2013年成立旺山旺水,由沈出资并主导IP获取,田负责组建和带领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由沈敬山控股,田广辉身兼董事长、CEO多职,负责日常经营。 2020年至2022年,旺山旺水凭借特效药VV116成功出圈,引发市场关注。VV116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用于治疗COVID-19,商品名分别为民得维®及MINDVY®。 它还有一张王牌,即国产治疗ED药物TPN171(中文名:昂伟达)。经过市场确认,TPN171患者依从性高,起效时间短至半小时,半衰期为8至11小时。区别于市场同类产品,昂伟达可以低剂量,效果远高于他达拉非、阿发拉非和爱地拉非。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三大领域:抗病毒、神经精神、生殖健康,合计9个创新资产管线。 据灼识咨询,上述三大领域市场规模预计由2024年的203亿元、1039亿元和362亿元,升至2035年的403亿元、1235亿元和4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看
8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旺山旺水,急需补血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8-12
即时零售,改变电商格局
斑马消费 任建新 即时零售大战,激战正酣。 谁也不会否认,即时零售的市场价值。基于场景消费的“30分钟送万物”,战略意义不亚于20多年前电商对消费模式的重塑。 这场决定未来10年的天王山之战中,阿里巴巴和美团凭借各自的产业优势,已经拿到了决赛权,抖音和京东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只有拼多多,因为战略纵深不够,在这场突然打响的战争中,到目前仍然处于被动的局面。 趋势不可逆 早上出门下雨,到办公室就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拖鞋和袜子;午餐点外卖,不仅可以上美团,还可以到淘宝和京东下单;下午锻炼完,需要新的健身服,下单后半小时就能收到。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喜欢即时零售下的生活方式了。 20多年前,电子商务诞生,消费者购物不仅可以去门店,也可以上网;后来,在电商的基础上衍生出外卖业务,进步在于即时配送,售卖的品类也从服装、美妆、3C,变成了餐饮、药品这些即时满足型商品。 如今的即时零售,就是把即时满足,从餐饮、药品,扩大至几乎所有品类。“30分钟送万物”,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即时零售,并非新生事物。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等前置仓线上超市,可称为初代即时零售。 后来,外卖业务逐步成熟的美团,推出“零售+科技”战略,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后更名为小象超市)、美团闪购等业务展开赛马。即时零售的业务模型,逐渐成型。 经过几年酝酿,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即时零售成为今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主线。 零售行业的核心需求点,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多、快、好、省”。电商之所以能够分线下零售的蛋糕,主要是在“多”上面下功夫,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崛起,是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省”。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以及家庭小型化和更紧凑生活节奏的影响,消费者对“多、快、好、省”的综合需求达到极致,于是就需要用即时零售的“快”来加以弥补。 消费者需求提升,正好遇上了互联网公司再度进入业务扩张周期。
看
11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即时零售,改变电商格局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8-11
汇源果汁自曝家丑,刚入正轨又陷内斗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万万没想到,才还魂没多久的汇源果汁,又遇到难言之隐。 上周末,北京汇源通过一封公开信自曝家丑,将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种种不堪,置于公众视野。 据公开信,重整3年来,投资人的数亿重整资金,并未流入企业日常经营中,亦未完成实缴义务,北京汇源多达11次催缴无果。 在诸暨文盛汇全面掌控公司的情况下,北京汇源这次“抗争”,恐难有胜算。但是,为阻击控股股东即将在临时股东会上讨论多个不合理的提议,不得不站出来。 与此同时,公司正呼吁更多的股东和转股债权人站出来,这不仅关系它们自身的权益,更关系汇源果汁品牌的未来。 一场鏖战,已不可避免。 炮火全开 8月9日午后,针对诸暨文盛汇已提议在8月11日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北京汇源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紧急刊发一封写给公司股东及转股债权人的公开信。 信中直指自重整以来,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不当操作”,对利益分配、企业管理权扭曲等形成的重大影响,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据公开信,诸暨文盛汇此前已提议,以北京汇源资本公积弥补亏损,但公司当前资本公积总额中半数以上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尚有大多数债权人暂未受领北京汇源股权,部分债权人仍可选择股权之外的不同清偿方式,由此将导致资本公积金额变化。 公司认为,若这一提议一旦在临时股东会议上通过,相当于逼迫相关债权人被动确认债转股行为,变相剥夺该等债权人的选择权。 更令公司不满的是,诸暨文盛汇至今仍未完成实缴出资义务。北京汇源称,目前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2.8%,其承诺16亿元投资,尚有8.5亿元已逾期1年以上,且经11次催缴仍未实缴。 而且,目前实际支付的投资款,除由管理人支取少量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小额债务外,有6.47亿元(含利息及履约金)虽然存入北京汇源名下账户,但全部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分文未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更未对公司现有利润有过任何贡
看
25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汇源果汁自曝家丑,刚入正轨又陷内斗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
08-11
“任性”的百果园,被现实教育
斑马消费 范建 创始人余惠勇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微博热搜上。 “我们一直在教育消费者”、“百果园不迎合消费者”等观点,不仅未能解释百果园的水果价格为什么贵的质疑,还在互联网上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弹。 现实,给百果园上了一课。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百果园要做的,不是教育消费者,而是应该着力于成本优化,提供用户能真正感知质价比的产品。 陷入新的争议 对于百果园,大家都不陌生,它的门店开在各城市的居民区附近,是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 8月8日,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发表的一条短视频,本意是想分享自己对水果行业的认知,回应外界对百果园价格贵的争议。 未曾想,就是这段视频中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热搜上。 “水果这个产品很普通,但真正了解水果的人非常少。”视频中余惠勇分享了关于阳光玫瑰的案例。 现在的阳光玫瑰,为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余惠勇称,是因为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余惠勇介绍,早些年,阳光玫瑰是日本最高端的一个葡萄品种,当地为了保证品质,只使用有机肥,严格控制产量。但引入中国短短几年,价格就从几十块钱一斤降到现在几块钱一斤。百果园坚持做高品质,所以在售的阳光玫瑰仍然需要几十块一斤。 “要想给顾客留下一个很便宜的印象很容易,因为不同品质的水果差别太大了,哪怕外观相同,有时候价格也会相差四五倍。”余惠勇表示,便宜的水果供大于求,真正好的水果供不应求,这也是它贵的一个原因。“我们有几千万会员,如果没有一批真正认识百果园价值的顾客,百果园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余惠勇看来,商业就两种,一种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另一种是教育消费者成熟。“多年来,百果园一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就是余惠勇这短短几分钟的观点分享,不仅未能回应外界对于百果园价格贵的质疑,还将品牌推向又一个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届年轻消费者
看
25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任性”的百果园,被现实教育
加载更多
暂无粉丝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487281101167581","uuid":"3487281101167581","gmtCreate":1524187118243,"gmtModify":1673855835016,"name":"斑马消费","pinyin":"bmxfbanmaxiaofei","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564,"headSize":3,"tweetSize":2119,"questionSize":0,"limitLevel":900,"accountStatus":3,"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9.1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05.30","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67773684113528,"gmtCreate":1755219935725,"gmtModify":1755221628582,"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金氏母女清仓离场,张小泉资本局曲终人散","htmlText":"斑马消费 沈庹 从“断刀门”到控制权岌岌可危,“刀剪第一股”张小泉备受折磨。然而,万志美、金燕母女二人,先后通过清仓减持套现,成为这场危机中为数不多的赢家。 10多年前,万志美、金燕母女就开始了这个“潜伏”计划,先后在上海张小泉、富泉投资以及张小泉实业等3家企业中辗转腾挪,得以分享张小泉上市的资本盛宴。 两年前,限售股甫一解禁,万志美就抛出减持计划落袋为安。金燕则分步减持,日前已准备将最后54万余股清仓。这场颇为长情的陪跑,也来到了终点。 目前,张樟生、张国标兄弟对张小泉的控制权已岌岌可危。但这和金氏母女已经没有关系了。 母女全身而退 8月13日盘后,张小泉(301055.SZ)公告披露,因自身资金需求,股东金燕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不超过54.01万股(占剔除回购股份后公司总股本的0.36%)。去年以来,她已多次减持张小泉。 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5月-8月、11月至2025年1月,及2025年5月,金燕分别减持112.32万股、151.42万股和151.42万股,合计套现超6000万元。 金燕系青岛啤酒前董事长金志国之女,1982年出生。任职微积分创新科技(北京)财务总监、董事及董秘,道江咨询(北京)执行董事等。 早在14年前,她就已开始了对张小泉的“潜伏”计划。 2011年1月,29岁的金燕,从上海美丽华手中受让上海张小泉8%股权,对价约309.79万元。同年2月,受让富泉投资所持张小泉集团5.8782%股权,对价1200.12万元。 2017年11月,富泉投资受让金燕所持上海张小泉股权,完成了对上海张小泉100%控制,结束了杭州张小泉、上海张小泉的品牌之争。同年12月,金燕将所持张小泉集团的股权转让给富泉投资,对价1468.19万元。 金燕积极配合转让股权,似乎正是为进入改制前的张小泉实业做铺垫。 2017年11月,金燕、万志美分别出资2","listText":"斑马消费 沈庹 从“断刀门”到控制权岌岌可危,“刀剪第一股”张小泉备受折磨。然而,万志美、金燕母女二人,先后通过清仓减持套现,成为这场危机中为数不多的赢家。 10多年前,万志美、金燕母女就开始了这个“潜伏”计划,先后在上海张小泉、富泉投资以及张小泉实业等3家企业中辗转腾挪,得以分享张小泉上市的资本盛宴。 两年前,限售股甫一解禁,万志美就抛出减持计划落袋为安。金燕则分步减持,日前已准备将最后54万余股清仓。这场颇为长情的陪跑,也来到了终点。 目前,张樟生、张国标兄弟对张小泉的控制权已岌岌可危。但这和金氏母女已经没有关系了。 母女全身而退 8月13日盘后,张小泉(301055.SZ)公告披露,因自身资金需求,股东金燕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不超过54.01万股(占剔除回购股份后公司总股本的0.36%)。去年以来,她已多次减持张小泉。 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5月-8月、11月至2025年1月,及2025年5月,金燕分别减持112.32万股、151.42万股和151.42万股,合计套现超6000万元。 金燕系青岛啤酒前董事长金志国之女,1982年出生。任职微积分创新科技(北京)财务总监、董事及董秘,道江咨询(北京)执行董事等。 早在14年前,她就已开始了对张小泉的“潜伏”计划。 2011年1月,29岁的金燕,从上海美丽华手中受让上海张小泉8%股权,对价约309.79万元。同年2月,受让富泉投资所持张小泉集团5.8782%股权,对价1200.12万元。 2017年11月,富泉投资受让金燕所持上海张小泉股权,完成了对上海张小泉100%控制,结束了杭州张小泉、上海张小泉的品牌之争。同年12月,金燕将所持张小泉集团的股权转让给富泉投资,对价1468.19万元。 金燕积极配合转让股权,似乎正是为进入改制前的张小泉实业做铺垫。 2017年11月,金燕、万志美分别出资2","text":"斑马消费 沈庹 从“断刀门”到控制权岌岌可危,“刀剪第一股”张小泉备受折磨。然而,万志美、金燕母女二人,先后通过清仓减持套现,成为这场危机中为数不多的赢家。 10多年前,万志美、金燕母女就开始了这个“潜伏”计划,先后在上海张小泉、富泉投资以及张小泉实业等3家企业中辗转腾挪,得以分享张小泉上市的资本盛宴。 两年前,限售股甫一解禁,万志美就抛出减持计划落袋为安。金燕则分步减持,日前已准备将最后54万余股清仓。这场颇为长情的陪跑,也来到了终点。 目前,张樟生、张国标兄弟对张小泉的控制权已岌岌可危。但这和金氏母女已经没有关系了。 母女全身而退 8月13日盘后,张小泉(301055.SZ)公告披露,因自身资金需求,股东金燕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不超过54.01万股(占剔除回购股份后公司总股本的0.36%)。去年以来,她已多次减持张小泉。 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5月-8月、11月至2025年1月,及2025年5月,金燕分别减持112.32万股、151.42万股和151.42万股,合计套现超6000万元。 金燕系青岛啤酒前董事长金志国之女,1982年出生。任职微积分创新科技(北京)财务总监、董事及董秘,道江咨询(北京)执行董事等。 早在14年前,她就已开始了对张小泉的“潜伏”计划。 2011年1月,29岁的金燕,从上海美丽华手中受让上海张小泉8%股权,对价约309.79万元。同年2月,受让富泉投资所持张小泉集团5.8782%股权,对价1200.12万元。 2017年11月,富泉投资受让金燕所持上海张小泉股权,完成了对上海张小泉100%控制,结束了杭州张小泉、上海张小泉的品牌之争。同年12月,金燕将所持张小泉集团的股权转让给富泉投资,对价1468.19万元。 金燕积极配合转让股权,似乎正是为进入改制前的张小泉实业做铺垫。 2017年11月,金燕、万志美分别出资2","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777368411352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7773111632136,"gmtCreate":1755219405216,"gmtModify":1755221636272,"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冲泡类饮品大撤退","html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香飘飘奶茶、维维豆奶、南方黑芝麻糊,这些曾经名极一时的国民品牌,正在遭遇集体危机。 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某个品牌,而是冲泡产品的共同问题。 本来,豆奶粉、冲泡奶茶、黑芝麻糊,就是当年市场供应不足时的过渡性产品。当消费者有了更好的、更充足的选择,自然会抛弃这些不够方便也不够健康的上一代产品。 时代抛弃冲泡饮品,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冲泡类饮品大撤退 70后、80后对电视广告的深刻印象中,应该都少不了黑芝麻糊“一股浓香,一缕温暖”那感人至深的一幕。 后来,他们又记住了“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冲泡奶茶行业的“你是我的优乐美,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以及香飘飘简单粗暴的“一年卖出3亿杯,杯子连起来绕地球一圈”…… 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冲泡类饮品。以至于,在品牌形象中,温暖,一直是它们最突出的标签之一。 不过,在当下的消费市场,这几个品牌,都在遭遇市场和消费者的抛弃。 2024年,香飘飘冲泡类产品收入22.71亿元,同比下降15.42%;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亏损增加,也主要与冲泡产品的表现有关。 去年,维维股份固体冲调饮品收入19.09亿元,同比下降3.02%;黑芝麻冲饮系列收入8.54亿元,同比下降3.90%。今年一季度,维维股份、黑芝麻均呈现出收入利润双降局面,与旗下核心业务冲泡类产品的表现息息相关。 其实,香飘飘、维维豆奶、黑芝麻的增长危机,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跌宕起伏。 南方黑芝麻糊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1991年通过那条经典广告进入大众视野,逐渐发展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2014年前后,黑芝麻糊类产品销售收入8.38亿元;之后艰难增长,到2021年,冲饮类产品收入逼近10亿元;然而,最近几年连续下滑,2024年被打回原型,冲饮系列收入8.54亿元。 1992年,崔桂亮在徐州创立豆奶品牌维维","list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香飘飘奶茶、维维豆奶、南方黑芝麻糊,这些曾经名极一时的国民品牌,正在遭遇集体危机。 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某个品牌,而是冲泡产品的共同问题。 本来,豆奶粉、冲泡奶茶、黑芝麻糊,就是当年市场供应不足时的过渡性产品。当消费者有了更好的、更充足的选择,自然会抛弃这些不够方便也不够健康的上一代产品。 时代抛弃冲泡饮品,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冲泡类饮品大撤退 70后、80后对电视广告的深刻印象中,应该都少不了黑芝麻糊“一股浓香,一缕温暖”那感人至深的一幕。 后来,他们又记住了“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冲泡奶茶行业的“你是我的优乐美,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以及香飘飘简单粗暴的“一年卖出3亿杯,杯子连起来绕地球一圈”…… 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冲泡类饮品。以至于,在品牌形象中,温暖,一直是它们最突出的标签之一。 不过,在当下的消费市场,这几个品牌,都在遭遇市场和消费者的抛弃。 2024年,香飘飘冲泡类产品收入22.71亿元,同比下降15.42%;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亏损增加,也主要与冲泡产品的表现有关。 去年,维维股份固体冲调饮品收入19.09亿元,同比下降3.02%;黑芝麻冲饮系列收入8.54亿元,同比下降3.90%。今年一季度,维维股份、黑芝麻均呈现出收入利润双降局面,与旗下核心业务冲泡类产品的表现息息相关。 其实,香飘飘、维维豆奶、黑芝麻的增长危机,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跌宕起伏。 南方黑芝麻糊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1991年通过那条经典广告进入大众视野,逐渐发展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2014年前后,黑芝麻糊类产品销售收入8.38亿元;之后艰难增长,到2021年,冲饮类产品收入逼近10亿元;然而,最近几年连续下滑,2024年被打回原型,冲饮系列收入8.54亿元。 1992年,崔桂亮在徐州创立豆奶品牌维维","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香飘飘奶茶、维维豆奶、南方黑芝麻糊,这些曾经名极一时的国民品牌,正在遭遇集体危机。 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某个品牌,而是冲泡产品的共同问题。 本来,豆奶粉、冲泡奶茶、黑芝麻糊,就是当年市场供应不足时的过渡性产品。当消费者有了更好的、更充足的选择,自然会抛弃这些不够方便也不够健康的上一代产品。 时代抛弃冲泡饮品,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冲泡类饮品大撤退 70后、80后对电视广告的深刻印象中,应该都少不了黑芝麻糊“一股浓香,一缕温暖”那感人至深的一幕。 后来,他们又记住了“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冲泡奶茶行业的“你是我的优乐美,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以及香飘飘简单粗暴的“一年卖出3亿杯,杯子连起来绕地球一圈”…… 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冲泡类饮品。以至于,在品牌形象中,温暖,一直是它们最突出的标签之一。 不过,在当下的消费市场,这几个品牌,都在遭遇市场和消费者的抛弃。 2024年,香飘飘冲泡类产品收入22.71亿元,同比下降15.42%;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亏损增加,也主要与冲泡产品的表现有关。 去年,维维股份固体冲调饮品收入19.09亿元,同比下降3.02%;黑芝麻冲饮系列收入8.54亿元,同比下降3.90%。今年一季度,维维股份、黑芝麻均呈现出收入利润双降局面,与旗下核心业务冲泡类产品的表现息息相关。 其实,香飘飘、维维豆奶、黑芝麻的增长危机,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跌宕起伏。 南方黑芝麻糊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1991年通过那条经典广告进入大众视野,逐渐发展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2014年前后,黑芝麻糊类产品销售收入8.38亿元;之后艰难增长,到2021年,冲饮类产品收入逼近10亿元;然而,最近几年连续下滑,2024年被打回原型,冲饮系列收入8.54亿元。 1992年,崔桂亮在徐州创立豆奶品牌维维","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77731116321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7416658579504,"gmtCreate":1755132884587,"gmtModify":1755135532970,"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彩礼5亿,煌上煌恋上“冻干大师”","html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依靠成本下降和压缩费用,录得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但这丝毫掩盖不了经营继续承压的现实。 门店规模锐减、产品销量下降,现有产能规模庞大但利用率不足,均是严峻的挑战。 前几年,公司跨界米制品业务,收购真真老老,培育出第二曲线。日前,又欲通过重大投资涉足冻干食品赛道,将是再一次跨界尝试。 冻干食品成为近年来市场香饽饽,煌上煌盯住了行业龙头立兴食品,计划拿到控制权,布局第三大业务板块。 立兴食品的经营成色,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后期能否与煌上煌的肉制品、米制品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公司业绩增长,还是一个未知数。 豪赌冻干食品赛道 单纯卖酱板鸭、卖粽子,早已满足不了煌上煌(002695.SZ)的野心,它正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2024年底,公司盯上展翠食品,试图染指休闲食品领域,终因与标的企业控股股东就相关条款无法达成一致终止推进。 日前,煌上煌再次挥舞着大旗,对进入冻干赛道,摆开志在必得的架势。 8月12日,公司一纸公告披露,计划以约4.95亿元对价,从林解本、王永和、郭树松、赵志坚、林建清、华安县晟兴投资以及华安县众立投资手中,收购立兴食品合计51%股权。 据公告,以收益法计,立兴食品母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约3.08亿元,评估价值为9.78亿元,增值率高达217.89%;合并归母净资产2.77亿元,评估价值9.78亿元,评估增值率252.58%。 经各方协商,确定立兴食品100%股权的估值为9.70亿元。 2024年,立兴食品营业收入4.1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2.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21.75万元和4188.30万元。 该公司原股东作出业绩承诺,2025年至2027年,经审计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和1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64亿元。 看上去,煌上煌的卤制品和米制品,与立兴食品主业看似关联度","list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依靠成本下降和压缩费用,录得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但这丝毫掩盖不了经营继续承压的现实。 门店规模锐减、产品销量下降,现有产能规模庞大但利用率不足,均是严峻的挑战。 前几年,公司跨界米制品业务,收购真真老老,培育出第二曲线。日前,又欲通过重大投资涉足冻干食品赛道,将是再一次跨界尝试。 冻干食品成为近年来市场香饽饽,煌上煌盯住了行业龙头立兴食品,计划拿到控制权,布局第三大业务板块。 立兴食品的经营成色,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后期能否与煌上煌的肉制品、米制品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公司业绩增长,还是一个未知数。 豪赌冻干食品赛道 单纯卖酱板鸭、卖粽子,早已满足不了煌上煌(002695.SZ)的野心,它正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2024年底,公司盯上展翠食品,试图染指休闲食品领域,终因与标的企业控股股东就相关条款无法达成一致终止推进。 日前,煌上煌再次挥舞着大旗,对进入冻干赛道,摆开志在必得的架势。 8月12日,公司一纸公告披露,计划以约4.95亿元对价,从林解本、王永和、郭树松、赵志坚、林建清、华安县晟兴投资以及华安县众立投资手中,收购立兴食品合计51%股权。 据公告,以收益法计,立兴食品母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约3.08亿元,评估价值为9.78亿元,增值率高达217.89%;合并归母净资产2.77亿元,评估价值9.78亿元,评估增值率252.58%。 经各方协商,确定立兴食品100%股权的估值为9.70亿元。 2024年,立兴食品营业收入4.1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2.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21.75万元和4188.30万元。 该公司原股东作出业绩承诺,2025年至2027年,经审计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和1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64亿元。 看上去,煌上煌的卤制品和米制品,与立兴食品主业看似关联度","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依靠成本下降和压缩费用,录得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但这丝毫掩盖不了经营继续承压的现实。 门店规模锐减、产品销量下降,现有产能规模庞大但利用率不足,均是严峻的挑战。 前几年,公司跨界米制品业务,收购真真老老,培育出第二曲线。日前,又欲通过重大投资涉足冻干食品赛道,将是再一次跨界尝试。 冻干食品成为近年来市场香饽饽,煌上煌盯住了行业龙头立兴食品,计划拿到控制权,布局第三大业务板块。 立兴食品的经营成色,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后期能否与煌上煌的肉制品、米制品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公司业绩增长,还是一个未知数。 豪赌冻干食品赛道 单纯卖酱板鸭、卖粽子,早已满足不了煌上煌(002695.SZ)的野心,它正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2024年底,公司盯上展翠食品,试图染指休闲食品领域,终因与标的企业控股股东就相关条款无法达成一致终止推进。 日前,煌上煌再次挥舞着大旗,对进入冻干赛道,摆开志在必得的架势。 8月12日,公司一纸公告披露,计划以约4.95亿元对价,从林解本、王永和、郭树松、赵志坚、林建清、华安县晟兴投资以及华安县众立投资手中,收购立兴食品合计51%股权。 据公告,以收益法计,立兴食品母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约3.08亿元,评估价值为9.78亿元,增值率高达217.89%;合并归母净资产2.77亿元,评估价值9.78亿元,评估增值率252.58%。 经各方协商,确定立兴食品100%股权的估值为9.70亿元。 2024年,立兴食品营业收入4.1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2.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21.75万元和4188.30万元。 该公司原股东作出业绩承诺,2025年至2027年,经审计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和1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64亿元。 看上去,煌上煌的卤制品和米制品,与立兴食品主业看似关联度","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3e9c4e311794d7da87e00bd5f8d3aaa","width":"1280","height":"96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74166585795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7417914794368,"gmtCreate":1755132359527,"gmtModify":1755135525457,"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即时零售大战,快递行业慌了","htmlText":"斑马消费 任建新 快递业喊了几年的“狼来了”,在2025年再现端倪。 快递市场正处于三重危机:目前的快递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拆单率,价值增长有限;拼多多的业务压力也表明,低价电商正在失去高速增长的可能性;2025年爆发的即时零售,或将在未来影响用户消费习惯,夺走电商和快递的成长空间。 那么,在快递市场中,谁受到的冲击更大?如何才能在这场注定到来的存量争夺中拿到更多的话语权? 危机 快递业的存量危机,似乎又一次有了降临的苗头。 2025年Q1,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为21.6%,2025年上半年,则变成了19.3%。较2024年的21.5%相比,明显增速下滑。 实际上,快递市场的增长危机,并非首次出现,只是,这一次狼真的来了,且危险系数更高。 1993年前后,王卫在广东创立顺丰,聂腾飞在浙江创立申通,这算是中国快递行业的南北双起点。 一开始的快递,主要就是送文件。早期,王卫拖着拉杆箱往返香港运送文件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2003年,淘宝诞生,随后京东和天猫上线,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快递,也逐步进入黄金时代。 200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亿件;2007年前后进入高速增长期,首次突破10亿件;2014年破百亿,2021年破千亿,2024年达到1750亿件。2006年-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 2022年前后,传统电商业务进入转型升级期,电商快递进入低增长阶段。叠加特殊时期,导致当年快递业务量增速降至2.1%。 不过,抖音、快手直播电商的快速崛起,以及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低价电商,提升了快递市场的拆单率,最近几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重回高增长轨道,2023和2024年增速分别高达19.4%和21.5%。 尽管,因为平均货值下降,以及持续数年的价格战,导致快递单价逐年下滑,快递行业收获的实际上是低价值的增长,多家快递公司盈利能力出","listText":"斑马消费 任建新 快递业喊了几年的“狼来了”,在2025年再现端倪。 快递市场正处于三重危机:目前的快递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拆单率,价值增长有限;拼多多的业务压力也表明,低价电商正在失去高速增长的可能性;2025年爆发的即时零售,或将在未来影响用户消费习惯,夺走电商和快递的成长空间。 那么,在快递市场中,谁受到的冲击更大?如何才能在这场注定到来的存量争夺中拿到更多的话语权? 危机 快递业的存量危机,似乎又一次有了降临的苗头。 2025年Q1,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为21.6%,2025年上半年,则变成了19.3%。较2024年的21.5%相比,明显增速下滑。 实际上,快递市场的增长危机,并非首次出现,只是,这一次狼真的来了,且危险系数更高。 1993年前后,王卫在广东创立顺丰,聂腾飞在浙江创立申通,这算是中国快递行业的南北双起点。 一开始的快递,主要就是送文件。早期,王卫拖着拉杆箱往返香港运送文件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2003年,淘宝诞生,随后京东和天猫上线,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快递,也逐步进入黄金时代。 200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亿件;2007年前后进入高速增长期,首次突破10亿件;2014年破百亿,2021年破千亿,2024年达到1750亿件。2006年-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 2022年前后,传统电商业务进入转型升级期,电商快递进入低增长阶段。叠加特殊时期,导致当年快递业务量增速降至2.1%。 不过,抖音、快手直播电商的快速崛起,以及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低价电商,提升了快递市场的拆单率,最近几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重回高增长轨道,2023和2024年增速分别高达19.4%和21.5%。 尽管,因为平均货值下降,以及持续数年的价格战,导致快递单价逐年下滑,快递行业收获的实际上是低价值的增长,多家快递公司盈利能力出","text":"斑马消费 任建新 快递业喊了几年的“狼来了”,在2025年再现端倪。 快递市场正处于三重危机:目前的快递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拆单率,价值增长有限;拼多多的业务压力也表明,低价电商正在失去高速增长的可能性;2025年爆发的即时零售,或将在未来影响用户消费习惯,夺走电商和快递的成长空间。 那么,在快递市场中,谁受到的冲击更大?如何才能在这场注定到来的存量争夺中拿到更多的话语权? 危机 快递业的存量危机,似乎又一次有了降临的苗头。 2025年Q1,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为21.6%,2025年上半年,则变成了19.3%。较2024年的21.5%相比,明显增速下滑。 实际上,快递市场的增长危机,并非首次出现,只是,这一次狼真的来了,且危险系数更高。 1993年前后,王卫在广东创立顺丰,聂腾飞在浙江创立申通,这算是中国快递行业的南北双起点。 一开始的快递,主要就是送文件。早期,王卫拖着拉杆箱往返香港运送文件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2003年,淘宝诞生,随后京东和天猫上线,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快递,也逐步进入黄金时代。 200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亿件;2007年前后进入高速增长期,首次突破10亿件;2014年破百亿,2021年破千亿,2024年达到1750亿件。2006年-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 2022年前后,传统电商业务进入转型升级期,电商快递进入低增长阶段。叠加特殊时期,导致当年快递业务量增速降至2.1%。 不过,抖音、快手直播电商的快速崛起,以及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低价电商,提升了快递市场的拆单率,最近几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重回高增长轨道,2023和2024年增速分别高达19.4%和21.5%。 尽管,因为平均货值下降,以及持续数年的价格战,导致快递单价逐年下滑,快递行业收获的实际上是低价值的增长,多家快递公司盈利能力出","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74179147943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7063266160760,"gmtCreate":1755046493842,"gmtModify":1755048793423,"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冰红茶大战开启,有糖茶回归","html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卷够了无糖茶,厂商们转身加码有糖茶。 或许真如行业人士所说,在茶饮料市场,所有产品也都可以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轮到了有糖茶。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无糖茶市场增速放缓、有糖茶产品老化和口味单一,以及市场格局固化,还有新一代消费群体对“有点甜”的需求。 当这近千亿市场重新得到重视,新老品牌入局后,有糖茶在产品和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趋势,又会为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答案留给了时间。 潮流轮替 今年6月,农夫山泉时隔20年重启冰茶项目,引发了一阵热议。 饮料巨头的这一举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茶饮料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化。已有不少Z世代、10后们,开始追求“有点甜”的饮料了。 过去几年,无糖茶迅速出圈、崛起,市场热度和声量,几乎淹没了有糖茶。 实际上,不论市场规模,还是产品数量,有糖茶一直是茶饮料市场的老大。只因产品老化,形态单一和口味固化,缺乏增长动力。 今年,有糖茶市场突然掀起了一波新高潮。农夫山泉推出冰茶,元气森林继续加码冰红茶,东鹏饮料入局果汁茶、统一推出冰红茶可乐、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冰红茶,大窑、珍珍、香飘飘等,也相继涉足有糖茶饮料。 一时间,冰红茶大战硝烟弥漫。 冰红茶,是有糖茶领域的长青产品。1994年,河北旭日升集团推出旭日升冰红茶,为国产首款碳酸红茶饮料,一时引爆全国市场。 1995年-1996年,统一、康师傅先后推出冰红茶。30年间,茶与糖的组合,衍生出红茶、绿茶和茉莉花茶等3大品类。 据马上赢统计,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这3大品类的销售规模合计占有糖茶市场8成以上。 目前,有糖茶市场由康师傅、统一等把持大部分市场份额。2024年,康师傅控股茶饮料收入217.00亿元,统一企业中国旗下饮品业务收入192.41亿元。 近千亿市场 今年以来,无糖茶市场继续酣战,价格战、容量战此起彼伏,但这掩饰不了市场争夺的疲惫。","list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卷够了无糖茶,厂商们转身加码有糖茶。 或许真如行业人士所说,在茶饮料市场,所有产品也都可以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轮到了有糖茶。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无糖茶市场增速放缓、有糖茶产品老化和口味单一,以及市场格局固化,还有新一代消费群体对“有点甜”的需求。 当这近千亿市场重新得到重视,新老品牌入局后,有糖茶在产品和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趋势,又会为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答案留给了时间。 潮流轮替 今年6月,农夫山泉时隔20年重启冰茶项目,引发了一阵热议。 饮料巨头的这一举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茶饮料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化。已有不少Z世代、10后们,开始追求“有点甜”的饮料了。 过去几年,无糖茶迅速出圈、崛起,市场热度和声量,几乎淹没了有糖茶。 实际上,不论市场规模,还是产品数量,有糖茶一直是茶饮料市场的老大。只因产品老化,形态单一和口味固化,缺乏增长动力。 今年,有糖茶市场突然掀起了一波新高潮。农夫山泉推出冰茶,元气森林继续加码冰红茶,东鹏饮料入局果汁茶、统一推出冰红茶可乐、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冰红茶,大窑、珍珍、香飘飘等,也相继涉足有糖茶饮料。 一时间,冰红茶大战硝烟弥漫。 冰红茶,是有糖茶领域的长青产品。1994年,河北旭日升集团推出旭日升冰红茶,为国产首款碳酸红茶饮料,一时引爆全国市场。 1995年-1996年,统一、康师傅先后推出冰红茶。30年间,茶与糖的组合,衍生出红茶、绿茶和茉莉花茶等3大品类。 据马上赢统计,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这3大品类的销售规模合计占有糖茶市场8成以上。 目前,有糖茶市场由康师傅、统一等把持大部分市场份额。2024年,康师傅控股茶饮料收入217.00亿元,统一企业中国旗下饮品业务收入192.41亿元。 近千亿市场 今年以来,无糖茶市场继续酣战,价格战、容量战此起彼伏,但这掩饰不了市场争夺的疲惫。","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卷够了无糖茶,厂商们转身加码有糖茶。 或许真如行业人士所说,在茶饮料市场,所有产品也都可以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轮到了有糖茶。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无糖茶市场增速放缓、有糖茶产品老化和口味单一,以及市场格局固化,还有新一代消费群体对“有点甜”的需求。 当这近千亿市场重新得到重视,新老品牌入局后,有糖茶在产品和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趋势,又会为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答案留给了时间。 潮流轮替 今年6月,农夫山泉时隔20年重启冰茶项目,引发了一阵热议。 饮料巨头的这一举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茶饮料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化。已有不少Z世代、10后们,开始追求“有点甜”的饮料了。 过去几年,无糖茶迅速出圈、崛起,市场热度和声量,几乎淹没了有糖茶。 实际上,不论市场规模,还是产品数量,有糖茶一直是茶饮料市场的老大。只因产品老化,形态单一和口味固化,缺乏增长动力。 今年,有糖茶市场突然掀起了一波新高潮。农夫山泉推出冰茶,元气森林继续加码冰红茶,东鹏饮料入局果汁茶、统一推出冰红茶可乐、康师傅推出低糖高纤冰红茶,大窑、珍珍、香飘飘等,也相继涉足有糖茶饮料。 一时间,冰红茶大战硝烟弥漫。 冰红茶,是有糖茶领域的长青产品。1994年,河北旭日升集团推出旭日升冰红茶,为国产首款碳酸红茶饮料,一时引爆全国市场。 1995年-1996年,统一、康师傅先后推出冰红茶。30年间,茶与糖的组合,衍生出红茶、绿茶和茉莉花茶等3大品类。 据马上赢统计,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这3大品类的销售规模合计占有糖茶市场8成以上。 目前,有糖茶市场由康师傅、统一等把持大部分市场份额。2024年,康师傅控股茶饮料收入217.00亿元,统一企业中国旗下饮品业务收入192.41亿元。 近千亿市场 今年以来,无糖茶市场继续酣战,价格战、容量战此起彼伏,但这掩饰不了市场争夺的疲惫。","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70632661607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7063746224536,"gmtCreate":1755046039498,"gmtModify":1755048779246,"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即时零售锁死了前置仓的天花板","htmlText":"斑马消费 任建新 如果说,即时零售大战改变了电商市场格局,没有紧跟风口的玩家将失去未来。那么,在这场大战背后,原本已经跑通业务模型的前置仓,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前置仓就是即时零售的初级阶段。当互联网巨头成为即时零售市场的主导者,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们的上升空间,将被彻底锁死。 如何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自洽的生存逻辑?叮咚买菜给出的答案是,专注生鲜与食品、深入供应链。当即时零售巨头们谋求“多、快、好、省”的相对平衡时,尽可能放大自己的“好”。 前置仓幸存者 即时零售,并不是在2025年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迭代过程。 20多年前,淘宝、京东等先后创立,并快速进入高速增长期,电子商务逐渐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用户量与GMV持续增长,电商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始终有些品类,堪称电子商务禁区,比如,生鲜。 与3C、美妆、图书等品类相比,生鲜产品非标,早期很难获得用户信任;当时快递业的服务和效率,并不适合生鲜配送。同时,生鲜产品毛利率不高,损耗比较大,利润空间小,自然难以电商化。 不过,生鲜产品需求量大、复购率高,一直被零售市场视为绝佳的引流品。当年,永辉超市仅靠生鲜引流这一招,成长为中国连锁超市之王。 于是,各路产业与资本玩家,在生鲜电商领域鏖战多年,形成平台电商、O2O、前置仓、店仓一体、社区团购等多个流派,多家明星公司站上风口。 最终,前置仓赛道的小象超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几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即时零售业务的早期形态。 前置仓把生鲜产品搬到消费者附近,再借助配送体系即时满足,兼顾了丰富性、接近性与方便性,堪称生鲜超市的线上版本,甚至还能比传统生鲜超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优惠的价格。 早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们,以规模为首要导向,集体狂奔。2021年,前置仓双巨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上市,这被视为前置仓模式成功立足的标志性事件。 2021年之后,前置","listText":"斑马消费 任建新 如果说,即时零售大战改变了电商市场格局,没有紧跟风口的玩家将失去未来。那么,在这场大战背后,原本已经跑通业务模型的前置仓,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前置仓就是即时零售的初级阶段。当互联网巨头成为即时零售市场的主导者,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们的上升空间,将被彻底锁死。 如何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自洽的生存逻辑?叮咚买菜给出的答案是,专注生鲜与食品、深入供应链。当即时零售巨头们谋求“多、快、好、省”的相对平衡时,尽可能放大自己的“好”。 前置仓幸存者 即时零售,并不是在2025年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迭代过程。 20多年前,淘宝、京东等先后创立,并快速进入高速增长期,电子商务逐渐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用户量与GMV持续增长,电商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始终有些品类,堪称电子商务禁区,比如,生鲜。 与3C、美妆、图书等品类相比,生鲜产品非标,早期很难获得用户信任;当时快递业的服务和效率,并不适合生鲜配送。同时,生鲜产品毛利率不高,损耗比较大,利润空间小,自然难以电商化。 不过,生鲜产品需求量大、复购率高,一直被零售市场视为绝佳的引流品。当年,永辉超市仅靠生鲜引流这一招,成长为中国连锁超市之王。 于是,各路产业与资本玩家,在生鲜电商领域鏖战多年,形成平台电商、O2O、前置仓、店仓一体、社区团购等多个流派,多家明星公司站上风口。 最终,前置仓赛道的小象超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几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即时零售业务的早期形态。 前置仓把生鲜产品搬到消费者附近,再借助配送体系即时满足,兼顾了丰富性、接近性与方便性,堪称生鲜超市的线上版本,甚至还能比传统生鲜超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优惠的价格。 早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们,以规模为首要导向,集体狂奔。2021年,前置仓双巨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上市,这被视为前置仓模式成功立足的标志性事件。 2021年之后,前置","text":"斑马消费 任建新 如果说,即时零售大战改变了电商市场格局,没有紧跟风口的玩家将失去未来。那么,在这场大战背后,原本已经跑通业务模型的前置仓,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前置仓就是即时零售的初级阶段。当互联网巨头成为即时零售市场的主导者,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们的上升空间,将被彻底锁死。 如何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自洽的生存逻辑?叮咚买菜给出的答案是,专注生鲜与食品、深入供应链。当即时零售巨头们谋求“多、快、好、省”的相对平衡时,尽可能放大自己的“好”。 前置仓幸存者 即时零售,并不是在2025年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迭代过程。 20多年前,淘宝、京东等先后创立,并快速进入高速增长期,电子商务逐渐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用户量与GMV持续增长,电商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始终有些品类,堪称电子商务禁区,比如,生鲜。 与3C、美妆、图书等品类相比,生鲜产品非标,早期很难获得用户信任;当时快递业的服务和效率,并不适合生鲜配送。同时,生鲜产品毛利率不高,损耗比较大,利润空间小,自然难以电商化。 不过,生鲜产品需求量大、复购率高,一直被零售市场视为绝佳的引流品。当年,永辉超市仅靠生鲜引流这一招,成长为中国连锁超市之王。 于是,各路产业与资本玩家,在生鲜电商领域鏖战多年,形成平台电商、O2O、前置仓、店仓一体、社区团购等多个流派,多家明星公司站上风口。 最终,前置仓赛道的小象超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几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即时零售业务的早期形态。 前置仓把生鲜产品搬到消费者附近,再借助配送体系即时满足,兼顾了丰富性、接近性与方便性,堪称生鲜超市的线上版本,甚至还能比传统生鲜超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优惠的价格。 早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们,以规模为首要导向,集体狂奔。2021年,前置仓双巨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上市,这被视为前置仓模式成功立足的标志性事件。 2021年之后,前置","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70637462245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6673128784192,"gmtCreate":1754959333213,"gmtModify":1754961750756,"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旺山旺水,急需补血","htmlText":"斑马消费 沈庹 创新药企业旺山旺水在特殊3年里以特效药出圈,但整体产品商业化没跟上,以至于现金吃紧。 日前,公司再次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意欲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助力扩张。 其目前押注抗病毒、抗抑郁及生殖健康3大赛道,早已是红海一片。公司对应的大多数产品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距离真正实现市场销售回笼资金,还有很长一段路。 近几年来,公司为保障研发及运营资金,只能持续融资和向银行借款。这,并非长久之计。 特效药出圈 上周,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旺山旺水)二次递表联交所,外界眼光再次聚焦于这家年轻创新医药企业身上。 这是一家师生共创的企业。2004年9月,田广辉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结识了该所研究员沈敬山博士。 硕士毕业后,田广辉师从沈敬山完成博士学业,并加入上海特化,从事原料药研发,以及TPN171和LV232的早期研发。 为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师生二人在2013年成立旺山旺水,由沈出资并主导IP获取,田负责组建和带领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由沈敬山控股,田广辉身兼董事长、CEO多职,负责日常经营。 2020年至2022年,旺山旺水凭借特效药VV116成功出圈,引发市场关注。VV116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用于治疗COVID-19,商品名分别为民得维®及MINDVY®。 它还有一张王牌,即国产治疗ED药物TPN171(中文名:昂伟达)。经过市场确认,TPN171患者依从性高,起效时间短至半小时,半衰期为8至11小时。区别于市场同类产品,昂伟达可以低剂量,效果远高于他达拉非、阿发拉非和爱地拉非。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三大领域:抗病毒、神经精神、生殖健康,合计9个创新资产管线。 据灼识咨询,上述三大领域市场规模预计由2024年的203亿元、1039亿元和362亿元,升至2035年的403亿元、1235亿元和4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listText":"斑马消费 沈庹 创新药企业旺山旺水在特殊3年里以特效药出圈,但整体产品商业化没跟上,以至于现金吃紧。 日前,公司再次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意欲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助力扩张。 其目前押注抗病毒、抗抑郁及生殖健康3大赛道,早已是红海一片。公司对应的大多数产品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距离真正实现市场销售回笼资金,还有很长一段路。 近几年来,公司为保障研发及运营资金,只能持续融资和向银行借款。这,并非长久之计。 特效药出圈 上周,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旺山旺水)二次递表联交所,外界眼光再次聚焦于这家年轻创新医药企业身上。 这是一家师生共创的企业。2004年9月,田广辉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结识了该所研究员沈敬山博士。 硕士毕业后,田广辉师从沈敬山完成博士学业,并加入上海特化,从事原料药研发,以及TPN171和LV232的早期研发。 为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师生二人在2013年成立旺山旺水,由沈出资并主导IP获取,田负责组建和带领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由沈敬山控股,田广辉身兼董事长、CEO多职,负责日常经营。 2020年至2022年,旺山旺水凭借特效药VV116成功出圈,引发市场关注。VV116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用于治疗COVID-19,商品名分别为民得维®及MINDVY®。 它还有一张王牌,即国产治疗ED药物TPN171(中文名:昂伟达)。经过市场确认,TPN171患者依从性高,起效时间短至半小时,半衰期为8至11小时。区别于市场同类产品,昂伟达可以低剂量,效果远高于他达拉非、阿发拉非和爱地拉非。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三大领域:抗病毒、神经精神、生殖健康,合计9个创新资产管线。 据灼识咨询,上述三大领域市场规模预计由2024年的203亿元、1039亿元和362亿元,升至2035年的403亿元、1235亿元和4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text":"斑马消费 沈庹 创新药企业旺山旺水在特殊3年里以特效药出圈,但整体产品商业化没跟上,以至于现金吃紧。 日前,公司再次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意欲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助力扩张。 其目前押注抗病毒、抗抑郁及生殖健康3大赛道,早已是红海一片。公司对应的大多数产品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距离真正实现市场销售回笼资金,还有很长一段路。 近几年来,公司为保障研发及运营资金,只能持续融资和向银行借款。这,并非长久之计。 特效药出圈 上周,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旺山旺水)二次递表联交所,外界眼光再次聚焦于这家年轻创新医药企业身上。 这是一家师生共创的企业。2004年9月,田广辉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结识了该所研究员沈敬山博士。 硕士毕业后,田广辉师从沈敬山完成博士学业,并加入上海特化,从事原料药研发,以及TPN171和LV232的早期研发。 为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师生二人在2013年成立旺山旺水,由沈出资并主导IP获取,田负责组建和带领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由沈敬山控股,田广辉身兼董事长、CEO多职,负责日常经营。 2020年至2022年,旺山旺水凭借特效药VV116成功出圈,引发市场关注。VV116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用于治疗COVID-19,商品名分别为民得维®及MINDVY®。 它还有一张王牌,即国产治疗ED药物TPN171(中文名:昂伟达)。经过市场确认,TPN171患者依从性高,起效时间短至半小时,半衰期为8至11小时。区别于市场同类产品,昂伟达可以低剂量,效果远高于他达拉非、阿发拉非和爱地拉非。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三大领域:抗病毒、神经精神、生殖健康,合计9个创新资产管线。 据灼识咨询,上述三大领域市场规模预计由2024年的203亿元、1039亿元和362亿元,升至2035年的403亿元、1235亿元和4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66731287841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6672015536304,"gmtCreate":1754958497298,"gmtModify":1754961723133,"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即时零售,改变电商格局","htmlText":"斑马消费 任建新 即时零售大战,激战正酣。 谁也不会否认,即时零售的市场价值。基于场景消费的“30分钟送万物”,战略意义不亚于20多年前电商对消费模式的重塑。 这场决定未来10年的天王山之战中,阿里巴巴和美团凭借各自的产业优势,已经拿到了决赛权,抖音和京东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只有拼多多,因为战略纵深不够,在这场突然打响的战争中,到目前仍然处于被动的局面。 趋势不可逆 早上出门下雨,到办公室就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拖鞋和袜子;午餐点外卖,不仅可以上美团,还可以到淘宝和京东下单;下午锻炼完,需要新的健身服,下单后半小时就能收到。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喜欢即时零售下的生活方式了。 20多年前,电子商务诞生,消费者购物不仅可以去门店,也可以上网;后来,在电商的基础上衍生出外卖业务,进步在于即时配送,售卖的品类也从服装、美妆、3C,变成了餐饮、药品这些即时满足型商品。 如今的即时零售,就是把即时满足,从餐饮、药品,扩大至几乎所有品类。“30分钟送万物”,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即时零售,并非新生事物。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等前置仓线上超市,可称为初代即时零售。 后来,外卖业务逐步成熟的美团,推出“零售+科技”战略,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后更名为小象超市)、美团闪购等业务展开赛马。即时零售的业务模型,逐渐成型。 经过几年酝酿,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即时零售成为今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主线。 零售行业的核心需求点,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多、快、好、省”。电商之所以能够分线下零售的蛋糕,主要是在“多”上面下功夫,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崛起,是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省”。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以及家庭小型化和更紧凑生活节奏的影响,消费者对“多、快、好、省”的综合需求达到极致,于是就需要用即时零售的“快”来加以弥补。 消费者需求提升,正好遇上了互联网公司再度进入业务扩张周期。","listText":"斑马消费 任建新 即时零售大战,激战正酣。 谁也不会否认,即时零售的市场价值。基于场景消费的“30分钟送万物”,战略意义不亚于20多年前电商对消费模式的重塑。 这场决定未来10年的天王山之战中,阿里巴巴和美团凭借各自的产业优势,已经拿到了决赛权,抖音和京东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只有拼多多,因为战略纵深不够,在这场突然打响的战争中,到目前仍然处于被动的局面。 趋势不可逆 早上出门下雨,到办公室就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拖鞋和袜子;午餐点外卖,不仅可以上美团,还可以到淘宝和京东下单;下午锻炼完,需要新的健身服,下单后半小时就能收到。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喜欢即时零售下的生活方式了。 20多年前,电子商务诞生,消费者购物不仅可以去门店,也可以上网;后来,在电商的基础上衍生出外卖业务,进步在于即时配送,售卖的品类也从服装、美妆、3C,变成了餐饮、药品这些即时满足型商品。 如今的即时零售,就是把即时满足,从餐饮、药品,扩大至几乎所有品类。“30分钟送万物”,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即时零售,并非新生事物。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等前置仓线上超市,可称为初代即时零售。 后来,外卖业务逐步成熟的美团,推出“零售+科技”战略,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后更名为小象超市)、美团闪购等业务展开赛马。即时零售的业务模型,逐渐成型。 经过几年酝酿,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即时零售成为今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主线。 零售行业的核心需求点,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多、快、好、省”。电商之所以能够分线下零售的蛋糕,主要是在“多”上面下功夫,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崛起,是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省”。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以及家庭小型化和更紧凑生活节奏的影响,消费者对“多、快、好、省”的综合需求达到极致,于是就需要用即时零售的“快”来加以弥补。 消费者需求提升,正好遇上了互联网公司再度进入业务扩张周期。","text":"斑马消费 任建新 即时零售大战,激战正酣。 谁也不会否认,即时零售的市场价值。基于场景消费的“30分钟送万物”,战略意义不亚于20多年前电商对消费模式的重塑。 这场决定未来10年的天王山之战中,阿里巴巴和美团凭借各自的产业优势,已经拿到了决赛权,抖音和京东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只有拼多多,因为战略纵深不够,在这场突然打响的战争中,到目前仍然处于被动的局面。 趋势不可逆 早上出门下雨,到办公室就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拖鞋和袜子;午餐点外卖,不仅可以上美团,还可以到淘宝和京东下单;下午锻炼完,需要新的健身服,下单后半小时就能收到。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喜欢即时零售下的生活方式了。 20多年前,电子商务诞生,消费者购物不仅可以去门店,也可以上网;后来,在电商的基础上衍生出外卖业务,进步在于即时配送,售卖的品类也从服装、美妆、3C,变成了餐饮、药品这些即时满足型商品。 如今的即时零售,就是把即时满足,从餐饮、药品,扩大至几乎所有品类。“30分钟送万物”,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即时零售,并非新生事物。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等前置仓线上超市,可称为初代即时零售。 后来,外卖业务逐步成熟的美团,推出“零售+科技”战略,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后更名为小象超市)、美团闪购等业务展开赛马。即时零售的业务模型,逐渐成型。 经过几年酝酿,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即时零售成为今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主线。 零售行业的核心需求点,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多、快、好、省”。电商之所以能够分线下零售的蛋糕,主要是在“多”上面下功夫,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崛起,是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省”。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以及家庭小型化和更紧凑生活节奏的影响,消费者对“多、快、好、省”的综合需求达到极致,于是就需要用即时零售的“快”来加以弥补。 消费者需求提升,正好遇上了互联网公司再度进入业务扩张周期。","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66720155363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6309512602008,"gmtCreate":1754870674724,"gmtModify":1754875806992,"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汇源果汁自曝家丑,刚入正轨又陷内斗","html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万万没想到,才还魂没多久的汇源果汁,又遇到难言之隐。 上周末,北京汇源通过一封公开信自曝家丑,将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种种不堪,置于公众视野。 据公开信,重整3年来,投资人的数亿重整资金,并未流入企业日常经营中,亦未完成实缴义务,北京汇源多达11次催缴无果。 在诸暨文盛汇全面掌控公司的情况下,北京汇源这次“抗争”,恐难有胜算。但是,为阻击控股股东即将在临时股东会上讨论多个不合理的提议,不得不站出来。 与此同时,公司正呼吁更多的股东和转股债权人站出来,这不仅关系它们自身的权益,更关系汇源果汁品牌的未来。 一场鏖战,已不可避免。 炮火全开 8月9日午后,针对诸暨文盛汇已提议在8月11日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北京汇源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紧急刊发一封写给公司股东及转股债权人的公开信。 信中直指自重整以来,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不当操作”,对利益分配、企业管理权扭曲等形成的重大影响,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据公开信,诸暨文盛汇此前已提议,以北京汇源资本公积弥补亏损,但公司当前资本公积总额中半数以上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尚有大多数债权人暂未受领北京汇源股权,部分债权人仍可选择股权之外的不同清偿方式,由此将导致资本公积金额变化。 公司认为,若这一提议一旦在临时股东会议上通过,相当于逼迫相关债权人被动确认债转股行为,变相剥夺该等债权人的选择权。 更令公司不满的是,诸暨文盛汇至今仍未完成实缴出资义务。北京汇源称,目前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2.8%,其承诺16亿元投资,尚有8.5亿元已逾期1年以上,且经11次催缴仍未实缴。 而且,目前实际支付的投资款,除由管理人支取少量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小额债务外,有6.47亿元(含利息及履约金)虽然存入北京汇源名下账户,但全部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分文未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更未对公司现有利润有过任何贡","list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万万没想到,才还魂没多久的汇源果汁,又遇到难言之隐。 上周末,北京汇源通过一封公开信自曝家丑,将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种种不堪,置于公众视野。 据公开信,重整3年来,投资人的数亿重整资金,并未流入企业日常经营中,亦未完成实缴义务,北京汇源多达11次催缴无果。 在诸暨文盛汇全面掌控公司的情况下,北京汇源这次“抗争”,恐难有胜算。但是,为阻击控股股东即将在临时股东会上讨论多个不合理的提议,不得不站出来。 与此同时,公司正呼吁更多的股东和转股债权人站出来,这不仅关系它们自身的权益,更关系汇源果汁品牌的未来。 一场鏖战,已不可避免。 炮火全开 8月9日午后,针对诸暨文盛汇已提议在8月11日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北京汇源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紧急刊发一封写给公司股东及转股债权人的公开信。 信中直指自重整以来,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不当操作”,对利益分配、企业管理权扭曲等形成的重大影响,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据公开信,诸暨文盛汇此前已提议,以北京汇源资本公积弥补亏损,但公司当前资本公积总额中半数以上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尚有大多数债权人暂未受领北京汇源股权,部分债权人仍可选择股权之外的不同清偿方式,由此将导致资本公积金额变化。 公司认为,若这一提议一旦在临时股东会议上通过,相当于逼迫相关债权人被动确认债转股行为,变相剥夺该等债权人的选择权。 更令公司不满的是,诸暨文盛汇至今仍未完成实缴出资义务。北京汇源称,目前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2.8%,其承诺16亿元投资,尚有8.5亿元已逾期1年以上,且经11次催缴仍未实缴。 而且,目前实际支付的投资款,除由管理人支取少量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小额债务外,有6.47亿元(含利息及履约金)虽然存入北京汇源名下账户,但全部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分文未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更未对公司现有利润有过任何贡","text":"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万万没想到,才还魂没多久的汇源果汁,又遇到难言之隐。 上周末,北京汇源通过一封公开信自曝家丑,将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种种不堪,置于公众视野。 据公开信,重整3年来,投资人的数亿重整资金,并未流入企业日常经营中,亦未完成实缴义务,北京汇源多达11次催缴无果。 在诸暨文盛汇全面掌控公司的情况下,北京汇源这次“抗争”,恐难有胜算。但是,为阻击控股股东即将在临时股东会上讨论多个不合理的提议,不得不站出来。 与此同时,公司正呼吁更多的股东和转股债权人站出来,这不仅关系它们自身的权益,更关系汇源果汁品牌的未来。 一场鏖战,已不可避免。 炮火全开 8月9日午后,针对诸暨文盛汇已提议在8月11日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北京汇源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紧急刊发一封写给公司股东及转股债权人的公开信。 信中直指自重整以来,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的“不当操作”,对利益分配、企业管理权扭曲等形成的重大影响,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据公开信,诸暨文盛汇此前已提议,以北京汇源资本公积弥补亏损,但公司当前资本公积总额中半数以上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尚有大多数债权人暂未受领北京汇源股权,部分债权人仍可选择股权之外的不同清偿方式,由此将导致资本公积金额变化。 公司认为,若这一提议一旦在临时股东会议上通过,相当于逼迫相关债权人被动确认债转股行为,变相剥夺该等债权人的选择权。 更令公司不满的是,诸暨文盛汇至今仍未完成实缴出资义务。北京汇源称,目前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2.8%,其承诺16亿元投资,尚有8.5亿元已逾期1年以上,且经11次催缴仍未实缴。 而且,目前实际支付的投资款,除由管理人支取少量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小额债务外,有6.47亿元(含利息及履约金)虽然存入北京汇源名下账户,但全部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分文未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更未对公司现有利润有过任何贡","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63095126020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6310177542200,"gmtCreate":1754870406440,"gmtModify":1754875803385,"author":{"id":"3487281101167581","authorId":"3487281101167581","name":"斑马消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a3c00d30764ede3da7939e9230ddb8d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87281101167581","authorIdStr":"3487281101167581"},"themes":[],"title":"“任性”的百果园,被现实教育","htmlText":"斑马消费 范建 创始人余惠勇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微博热搜上。 “我们一直在教育消费者”、“百果园不迎合消费者”等观点,不仅未能解释百果园的水果价格为什么贵的质疑,还在互联网上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弹。 现实,给百果园上了一课。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百果园要做的,不是教育消费者,而是应该着力于成本优化,提供用户能真正感知质价比的产品。 陷入新的争议 对于百果园,大家都不陌生,它的门店开在各城市的居民区附近,是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 8月8日,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发表的一条短视频,本意是想分享自己对水果行业的认知,回应外界对百果园价格贵的争议。 未曾想,就是这段视频中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热搜上。 “水果这个产品很普通,但真正了解水果的人非常少。”视频中余惠勇分享了关于阳光玫瑰的案例。 现在的阳光玫瑰,为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余惠勇称,是因为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余惠勇介绍,早些年,阳光玫瑰是日本最高端的一个葡萄品种,当地为了保证品质,只使用有机肥,严格控制产量。但引入中国短短几年,价格就从几十块钱一斤降到现在几块钱一斤。百果园坚持做高品质,所以在售的阳光玫瑰仍然需要几十块一斤。 “要想给顾客留下一个很便宜的印象很容易,因为不同品质的水果差别太大了,哪怕外观相同,有时候价格也会相差四五倍。”余惠勇表示,便宜的水果供大于求,真正好的水果供不应求,这也是它贵的一个原因。“我们有几千万会员,如果没有一批真正认识百果园价值的顾客,百果园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余惠勇看来,商业就两种,一种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另一种是教育消费者成熟。“多年来,百果园一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就是余惠勇这短短几分钟的观点分享,不仅未能回应外界对于百果园价格贵的质疑,还将品牌推向又一个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届年轻消费者","listText":"斑马消费 范建 创始人余惠勇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微博热搜上。 “我们一直在教育消费者”、“百果园不迎合消费者”等观点,不仅未能解释百果园的水果价格为什么贵的质疑,还在互联网上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弹。 现实,给百果园上了一课。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百果园要做的,不是教育消费者,而是应该着力于成本优化,提供用户能真正感知质价比的产品。 陷入新的争议 对于百果园,大家都不陌生,它的门店开在各城市的居民区附近,是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 8月8日,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发表的一条短视频,本意是想分享自己对水果行业的认知,回应外界对百果园价格贵的争议。 未曾想,就是这段视频中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热搜上。 “水果这个产品很普通,但真正了解水果的人非常少。”视频中余惠勇分享了关于阳光玫瑰的案例。 现在的阳光玫瑰,为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余惠勇称,是因为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余惠勇介绍,早些年,阳光玫瑰是日本最高端的一个葡萄品种,当地为了保证品质,只使用有机肥,严格控制产量。但引入中国短短几年,价格就从几十块钱一斤降到现在几块钱一斤。百果园坚持做高品质,所以在售的阳光玫瑰仍然需要几十块一斤。 “要想给顾客留下一个很便宜的印象很容易,因为不同品质的水果差别太大了,哪怕外观相同,有时候价格也会相差四五倍。”余惠勇表示,便宜的水果供大于求,真正好的水果供不应求,这也是它贵的一个原因。“我们有几千万会员,如果没有一批真正认识百果园价值的顾客,百果园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余惠勇看来,商业就两种,一种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另一种是教育消费者成熟。“多年来,百果园一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就是余惠勇这短短几分钟的观点分享,不仅未能回应外界对于百果园价格贵的质疑,还将品牌推向又一个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届年轻消费者","text":"斑马消费 范建 创始人余惠勇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微博热搜上。 “我们一直在教育消费者”、“百果园不迎合消费者”等观点,不仅未能解释百果园的水果价格为什么贵的质疑,还在互联网上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弹。 现实,给百果园上了一课。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百果园要做的,不是教育消费者,而是应该着力于成本优化,提供用户能真正感知质价比的产品。 陷入新的争议 对于百果园,大家都不陌生,它的门店开在各城市的居民区附近,是中国最大的连锁水果零售商。 8月8日,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发表的一条短视频,本意是想分享自己对水果行业的认知,回应外界对百果园价格贵的争议。 未曾想,就是这段视频中的一番言论,让百果园连续几天挂在热搜上。 “水果这个产品很普通,但真正了解水果的人非常少。”视频中余惠勇分享了关于阳光玫瑰的案例。 现在的阳光玫瑰,为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余惠勇称,是因为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余惠勇介绍,早些年,阳光玫瑰是日本最高端的一个葡萄品种,当地为了保证品质,只使用有机肥,严格控制产量。但引入中国短短几年,价格就从几十块钱一斤降到现在几块钱一斤。百果园坚持做高品质,所以在售的阳光玫瑰仍然需要几十块一斤。 “要想给顾客留下一个很便宜的印象很容易,因为不同品质的水果差别太大了,哪怕外观相同,有时候价格也会相差四五倍。”余惠勇表示,便宜的水果供大于求,真正好的水果供不应求,这也是它贵的一个原因。“我们有几千万会员,如果没有一批真正认识百果园价值的顾客,百果园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余惠勇看来,商业就两种,一种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另一种是教育消费者成熟。“多年来,百果园一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就是余惠勇这短短几分钟的观点分享,不仅未能回应外界对于百果园价格贵的质疑,还将品牌推向又一个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届年轻消费者","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63101775422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er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