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江湖

简介

IP属地:未知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7-12

      长视频的未来:泡泡玛特+抖音

      $爱奇艺(IQ)$ $泡泡玛特(09992)$ $腾讯音乐(TME)$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2025年最热闹的地方是哪里?还得是互联网圈。 巨头们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又开始了新一轮烧钱抢入口的大战,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又烧钱还不挣钱的AI大模型。 一瞬之间,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那个混战的年代,当时几乎所有的模式都是又烧钱又不挣钱,但是大家对未来都有着美好的预期。 如今格局已经形成,过往烧钱的模式或早或晚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巨头各据一方。 比如独占社交的微信QQ、搜索的百度、依靠外卖打通本地生活的美团、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长视频“优爱腾”等等。 这些模式都是“流量获取—商业化变现”,在经过长时间的烧钱之后,多数都掌握了稳定盈利的能力。 但我们能看到,除了长视频,其他的流量入口的功能性都要强过其内容。 也就是说,只有视频一家是产生内容,单纯的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的平台。 但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当抖音、快手赚的不要不要的时候,长视频的背影稍显落寞。 直到今年一季度,在阿里的财报中,优酷宣布首次盈利,这是优酷成立近20年来的第一次。同时,B站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盈利,加上已经盈利三年的爱奇艺和腾讯视频。 此刻,长视频终于集体跨过了盈利这道门槛,不再是碎钞机。 从商业模式上讲,长视频的模式是或买版权,或自产,最终产生剧集从而吸引用户,再通过广告、会员的方式变现。 想要向上寻求更高的增长,却还是山高路远。 其实细想之下也很简单,过去的商业模式还是不够性感。 旧时代的三座大山 本质上长视频承载的就是用户闲置放松的时间,有优质的内容就会吸
      915评论
      举报
      长视频的未来:泡泡玛特+抖音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7-12

      九号平衡车“慢行”:“平衡”好商业与教育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又出去玩平衡车,上次摔的,现在又忘了?” 说着,兰丽(化名)就收走了她家小孩“球球”的电动平衡车,边收还边吐槽“也怪我,这东西太不安全了”。 原来,这辆平衡车还是兰丽买的。“当时,球球看小区里别的小孩都在玩平衡车,就缠着想要,然后我上网搜了下,说三分钟就能上手,高知宝妈、先锋爸爸的育儿神器什么的,一时兴起就下了单”。 “结果买回来后,全家学了两天,就小孩学会了。但这东西又没有主动刹车,速度还不慢,万一他偷偷跑到马路上,后果真的不敢想。” “这些8、9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这是兰丽的暑假烦恼,也是现在很多家长们都在头疼的“平衡车”问题。 对此,九号公司CEO王野也深有同感,“销量增长后,我们发现很多用户并不清楚平衡车的安全边界”我们做过事故调查,100起事故中99起,都与产品本身无关,而是用户操作不当导致的”“平衡车需要特定的使用环境和操作规范,但大众往往把它当作普通代步工具使用,但这个教育又很难” 这话从一个卖平衡车的CEO口中说出来,乍一听好像感觉有点甩锅的意思,但实际上有问题吗? 没有!一个新型代步工具想要普及,难的并不是产品技术,而是用户教育,如何让人们正确认识并接受,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兰丽紧接着又告诉我们:她家的平衡车就是在九号买的,也是九号官方旗舰店宣传的“三分钟轻松上手”“送给孩子的酷礼物”“陪伴孩子去户外探索的科技玩伴”,这才让她产生了平衡车很简单、也很安全的使用错觉…… 九号平衡车,不能做“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 最近,九号公司CEO王野在一则对话访谈栏目中,分享了不少有关电动平衡车行业的见解。比如,他谈到平衡车始终未能达到理想的规模效应,关键有两个问题:一是法规困境,平衡车依靠陀螺仪和倒立摆原理工作,一旦安装物理刹车就会失去平衡。这个先天缺陷导致它在全球都面临合规难题。 第二个是用户教育
      53评论
      举报
      九号平衡车“慢行”:“平衡”好商业与教育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7-12

      菜鸟无人车“狂飙”:雷声有多大,雨点就有多小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菜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最近,菜鸟公众号发了一则消息:菜鸟与万辰集团旗下的零食品牌来优品合作,在合肥投入了十余辆无人车,承担从菜鸟仓到来优品门店的补货工作。 菜鸟无人车,在商业的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 。 十余辆无人车的合作规模是个什么水平呢? 按照618菜鸟发布的新款无人车GT-Lite的优惠价格,一台只要1.68万,按照19台数量计算,合作金额约32万元。 这个金额规模,也就是我同事跟小米的“重大战略”合作差不多——他下定了一辆小米YU7。 这个体量的合作规模,什么时候开始也算大新闻了? 当然,这个价格计算其实不严谨,毕竟菜鸟无人车GT-Lit的首发海报下面还有两行字:“限时大定;2000抵7000元,优惠后价格:车体价格1.68w,FSD服务费:2w/年”。 要是算上FSD的价格,合作金额怕是要再翻上一倍了。毕竟还是大公司有实力,菜鸟跟万辰的合作,比我同事跟小米的合作,足足高了一倍有余。 无人车商业化:雷声有多大,雨点就有多小 不只是与零食品牌合作,根据菜鸟公众号发布的消息,7月8日,申通快递与菜鸟无人车达成战略合作,并表示:“助力申通快递冲刺年内用车2000辆目标”。 “助力……冲刺……2000辆目标”。这就好像你向领导拍胸脯保证说,今年你的目标是要做600个PPT。 但关键问题是,如果申通实现了2000辆的无人车目标,这2000辆无人车都会用菜鸟自家的吗? 可能未必。 今年3月份,九识智能与申通开启战略合作,双方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4月份还搞了一场无人车场景化应用推介全网直播。 在无人车合作上,申通也有PLAN B。 菜鸟这么着急把目标拿上台面,其实反倒表明了一点:无人车尚处于商业化落地的初级阶段,拿得出手的商业化案例还是有些少了。 勉强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与申通的合作,“目标销量”毕竟也是销量。 在我看来,其实菜鸟未必需要这么着急
      96评论
      举报
      菜鸟无人车“狂飙”:雷声有多大,雨点就有多小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7-10

      收购四年,TCL智家没有“驯服”奥马冰箱?

      $TCL智家(002668)$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在收购落地四年后,TCL智家和“奥马电器”的故事,又出现了新波澜。 最近,TCL智家向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下称奥马冰箱)提起了诉讼。 诉讼理由为:目前,奥马冰箱董事会成员6名,由奥马冰箱全体股东共同选聘。《奥马冰箱公司章程》第三十九条第五款第(1)(2)项内容要点为: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化时,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奥马冰箱董事应当通过特别决议方式通过。 TCL智家认为,上述条款存在效力瑕疵,限制了控股股东的合法权利,不利于奥马冰箱的长远发展。 很明显,这就是一起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权的戏码。 之所以引人关注,一方面奥马冰箱的背后,正是TCL智家于2021年强势收购的奥马电器。现如今收购完成四年了,但TCL智家却还需要靠诉讼手段来解决管理问题,这是不是就说明双方在内部管理存在着些许的分歧? 可另一方面,现在奥马冰箱又占据着TCL智家超70%的营收,如果双方真的出现内讧争斗,那么大概率就是两败俱伤,这让TCL智家的投资者们如何能坐得住呢? TCL智家:强扭的瓜不甜,但是解渴? 对于现在TCL智家和奥马冰箱的控制权争夺,其实很多人并不意外。 毕竟,当年TCL家电收购奥马电器的时候就不算顺利,甚至还遭到了激烈反抗。 最直接的就是,奥马电器为了抵御TCL家电的“强攻”,而选择以“豪猪条款”为防御手段。即在公司设立章程或内部细则中设计防御条款,使那些没有经过目标公司董事会同意的收购企图不可能实现或不具可行性。 2021年2月,奥马电器发布公告称,TCL拍卖得来的股权尚未过户,TCL当前持股比例不足10%,不具备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资格;另外,TCL家电集团的函件中,一致行动人中新融泽没有
      113评论
      举报
      收购四年,TCL智家没有“驯服”奥马冰箱?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7-10

      拼多多千亿扶持背后:让“微笑曲线”谷底的商家也能露出微笑

      $拼多多(PDD)$ 文:志刚@互联网江湖 这个夏天,拼多多再一次重塑了我的网购观。 最近天气渐热,想要买一件防晒服,在网上搜索,无意间搜到了一博主探店防晒服工厂的视频,让我大长知识。 防晒服最常见的面料是锦纶(尼龙),面料亲肤有冰感,一件UPF50+(防晒值)的普通防晒服,面料成本不过十几块,售价几十块钱厂家也有得赚。 到拼多多上一搜,这个价格带的防晒服卖爆了,于是果断下单一件。 这个夏天的获得感,是拼多多上买的防晒服给的。 不只是防晒服,搜了一下其他博主探厂的视频,发现还有江西弋阳的遮阳伞、山东平度的假睫毛、云南昆明的鲜切花…… 千亿扶持帮助下,全国各地的产业带商家,在拼多多上卖出一个接一个的“爆款”。 一把15块的遮阳伞,撑住了“村域经济”的基本面 谁能想到,一把15块钱的遮阳伞,紫外线隔绝效果居然跟150块钱的相差无几? 为了弄明白原理,小红书博主“华肥娘娘”来到阳伞品牌洋蜻蜓的工厂所在地:江西弋阳乡村。 村里的一栋农村自建房,就是生产这把阳伞的“车间”。“车间”里阿姨们笑容满面,正在熟练地组装出一把又一把的“爆款”防晒伞。 洋蜻蜓是一家专做防晒伞的品牌,在拼多多开了十家店,多家店销量超过百万件,其中一家官方店,销量突破270万。 工厂负责人说,防晒伞的成本主要是差在了伞架结构和防晒涂层上。伸缩式的结构比按钮式的成本要高,德国进口的防晒涂层也要贵一些,但在防晒效果上,两者差别不大,防晒指数UV值都在2000以上。 在被问到卖15块钱的遮阳伞是否有利润时,老板说,一把伞的成本是9块多,拼多多上卖的是14~15块,9块多的成本加上2块钱的快递费再加上人工,仍然有2块多的利润挣。 “旺季的话,伞的月销量能到40多万把。”老板说。 工厂老板是一个青年小伙,父母以前在雨伞工厂打工多年,老板本人也在义
      345评论
      举报
      拼多多千亿扶持背后:让“微笑曲线”谷底的商家也能露出微笑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7-08

      盒马,需要向阿里“毛遂自荐”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即时零售“三国杀”又出现了新玩法: 盒马的商业模式,开始在即时零售的战场上被大面积复制。 先看美团方面,现在一边宣布即日起正式推出“浣熊食堂”,用以全面实现外卖的品质升级;另一边又有消息称,美团旗下硬折扣超市项目正式命名为“快乐猴”,将于今年8月正式开店,整体商业模式对标盒马NB,主打硬折扣。 如果再加上刚刚才被“提拔”的小象超市,美团这一整套组合拳可不就是在构建“美团版盒马”吗? 再来说京东,曾经拿来对标盒马的“七鲜”现在也得到了重用,不仅直接将“京东买菜”入口正式更名为“京东七鲜”,而且最近开业的七鲜美食MALL,主打的也是品质餐饮、品质外卖服务。整体打法同样一股子“京东版盒马”的味儿。 那么对此,作为“正主”的阿里是什么反应? 除了继续砸钱补贴外,阿里集合了飞猪、饿了么们,但唯独没有叫上盒马,仿佛遗忘了一般…… 一边是美团们的苦苦追寻,视若珍宝;一边是阿里的放之不用,如若敝履,这还真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不过言归正传,现在美团跟京东,为什么都在复制盒马?这背后的战略思考是什么?同时最关键的,盒马为什么还没有被划入阿里即时零售的生态圈? 即时零售,卷入2.0时代? 其实,即时零售从线上卷到线上线下一体化,从拼低价,转战到拼品质供给这事儿,是个必然选择。 就像小米等互联网手机品牌们,一开始只有线上销售,但为什么后来也开始学习OV们,走一体化运营? 答案是,线上的品牌效应可以直接带动线下的销售,而线下的规模销量,又可以传递给品牌供应链及时进行优化升级,这是对用户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深耕,也是对整个零售产业链条经济更加全面地带动。 所以在上个月,美团发文称要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推动零售新业态提质升级。 主要包括:全面拓展闪购品类,在3C家电、生鲜食品等品类持续优化体验;大力加码小象超市,不断扩大覆盖区域,逐步拓展
      157评论
      举报
      盒马,需要向阿里“毛遂自荐”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7-04

      潮玩、YU7卖爆之后,2025年企业增长战略来到“分蘖点”

      $小米集团-W(01810)$ $阿里巴巴(BABA)$ $京东(JD)$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2025年已经过半,多年后回过头来看,此时或是一个重要的分蘖点。 经过了上半年的复苏,很多行业仍然很难、很卷。与此同时,潮玩火了,定价二十多万的YU7也卖爆了,雷军用3分钟的时间,卖出小米YU7一整年的产能。 于是,商业增长似乎开始出现了某种“二象性”。 这种“二象性”存在于各个领域,比如:冰红茶依然滞销,而喜茶门口却要排队。 破内卷的命题还在,各个行业增长依旧很难,但从数据上看,1-5月份社零数据增长了5%,消费复苏明显。 外卖、即时零售赛道一片火热,巨头开始有新动作。阿里飞猪并入淘天、京东入局外卖、酒旅、美团进军巴西……巨头们战略动作频次起来了。 一切又在向好的方向快速演变。 2025年注定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向之年,大公司都在转变方向,在复苏的节奏里打破内卷,寻找增量。当2025开始进入下半场,一个好战略,便成了撬动增长的关键。 2025商业战略大考开启“下半场” 商业领袖们的动作总是充满信号意义。 回顾上半年,商业大佬们的动向值得细品:马云频繁露面阿里,市面传出张一鸣重回字节一线的消息,京东进军外卖、酒旅,刘强东频繁发声…… 这个时间节点,大佬们似乎更活跃了。 回到阿里这几次,马老师不仅去了饿了么,还去了夸克,对应当下火热的即时零售和AI两大赛道。 张一鸣重回一线消息,虽有知情人士“辟谣”,但也表示他本人关注AI。 东哥更不用说,作为京东的灵魂人物,亲自发声给自家外卖、酒旅业务站台,热度、流量都拉满了。 你瞧,大佬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317评论
      举报
      潮玩、YU7卖爆之后,2025年企业增长战略来到“分蘖点”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7-03

      “轻折”已过万重山,折叠屏手机“打翻”苹果饭碗

      最近,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的消息又传开了。 郭明錤爆料,富士康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正式开始生产“折叠屏iPhone”。 对于折叠iPhone的消息,人们已经麻了。过去几年,我跟很多朋友一样都在等折叠iPhone,但最近两场发布会,让我动了换折叠屏手机的念头。 折叠屏手机上市已经很多年,身边不少人都用上了,而我一直有所顾虑。 顾虑有三点:1、太重携带不便;2、担心屏幕不耐用、续航时间不够;3、折叠大屏利用率不高,不值得那个价格。 这可能也是大部分用户都有的顾虑。 最近,情况似乎有了变化。 刚发布的AI轻薄旗舰荣耀Magic V5,把整机重量控制在219克,比16pro max还轻。前几天vivo发布的全球最轻大折叠vivo X Fold5,钛色版本做到了217克,也要比16pro max轻。 发布更早的**Mate X6,重量做到了239克,只比16pro max的227克略重一点。 技术上,大折叠屏的体重问题已经解决了。 从第一代折叠屏手机发布到现在,到今天折叠屏手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柔性屏幕技术相对更成熟,更耐用,而价格从动辄一两万,也降到了主流的6000-8000元。 那么,对于我这样的“直板机钉子户”来说,今天的折叠屏手机到底能买吗? 大折叠的“实用主义”时代,要来了 先来看IDC的一份数据。 2025年Q1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3.1%。份额上,一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占整个手机出货量市场的3.97%,每出货100台手机,折叠屏只占到3.9台。 数据说明两件事儿: 从渗透率上看,折叠屏依然是个增量市场。 怎么把折叠屏的渗透率提上去,依旧是各家厂商挠头的问题。 折叠屏的成本结构决定了其产品只能定位于高端市场,换句话来说,对手机厂商而言,拿下了这个市场的用户,就等于稳在了高端品牌的第一梯队。 折叠屏渗透率上不去,其实还是那个问题,太小
      273评论
      举报
      “轻折”已过万重山,折叠屏手机“打翻”苹果饭碗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6-28

      追觅洗地机,让全球消费者放下拖把

      “不是不想打扫,而是不想再被打扫束缚。”这句话道出了越来越多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对“家务自由”的共识。而在这个共识背后,一场围绕高端智能清洁家电的消费升级正在悄然发生。 日前,在“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中,追觅以绝对优势摘下中国智能清洁品类第一的殊荣,成为唯一进入榜单百强的该赛道品牌。截至2025年6月,追觅洗地机已成功在全球超过18个国家和地区斩获市占第一。从俄罗斯、波兰、哈萨克斯坦,到法国、意大利、瑞士,再到日本、泰国、墨西哥等市场,追觅已经成为千万家庭高频复购、极力推荐的“理想生活标配”。 这并非一次偶然的“爆品突围”,而是一场深刻的生活方式变革——是对产品哲学、消费审美与时代节奏的精准响应。 “干净的家”成了万千家庭的新型焦虑源 家,本应是松弛的代名词。但在不少用户眼里,“干净的家”却变成了一种新的内卷。在一线城市的真实生活场景里:80㎡的房子混搭木地板、地毯与瓷砖;厨房布满油污,阳台堆积宠物毛发,客厅还有小孩打翻的零食碎屑……每一次打扫都像一场“战役”。即便请来钟点工,也只能暂时纾解凌乱,过不了多久又恢复如初。 更糟的是,时间正在成为最大的奢侈品。平日里上班加班,周末还要在通勤路上看房、遛狗、带娃。家务的负担,正悄悄侵蚀着他们对“生活掌控感”的追求。正如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留言感叹:“当扫地、洗碗、做饭这三件事都实现自动化,我才觉得自己是真的‘住进了家’。”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家务是他们最想外包却又不得不亲力亲为的“必要负担”。 传统清洁工具效率低下、体验不佳,一次彻底清扫往往需要花费一小时:吸尘、拖地、清洗滚刷、消毒抹布……既耗时,也耗费精力和情绪。需要强调的是,这届用户并非在逃避劳动,而是渴望通过智能工具来平衡掌控感和情绪价值。让科技来解决脏乱,把时间还给生活,本质上是对“生活主动权”的一次回归。 为什么是洗地机?为什么是追觅? 智能家电市场的演进,从基础功
      196评论
      举报
      追觅洗地机,让全球消费者放下拖把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6-27

      B站,也选择“骑驴找马”

      $哔哩哔哩(BILI)$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近,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都仿佛梦回到了2015年,不仅一线大厂们重新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同时就连二线的互联网玩家们也开始了摩拳擦掌,以期从中找到更大的突破。 就像B站,从“大开环”战略开始,将内容生态向头部电商平台开放并进行导流,再到前些天跟着京东、天猫们一起公布了618大促战报。 然后又紧跟着官宣上了自制古装剧,大有想要在暑期档和腾讯视频们扳扳手腕的意思。 说实话,B站这份敢于出击的气势,绝对是值得肯定的。 但可惜就是再仔细一看,618期间,B站带货广告收入同比增长41%,对比2024年的93%却出现了大幅放缓的趋势。 另外在B站暑期档的“四部曲”中,第一部的《青川入梦》总播放量也只是刚超过了两千万,远不及同期爱优腾在播古偶单集数据,算是遭遇了出师不利。 那么面对这样的境遇,B站还能保持勇往直前的冲劲吗? 卖广告的B站,没有狠下心来 想搞清楚B站为什么要折腾?就先要明白现在B站是怎么赚钱的,增长是哪来的。 以2024年为例,B站的业务营收构成为:“增值服务”业务约占41%,“广告”约占30%,“移动游戏”约21%,“IP衍生品及其他”约占8%。 显然,B站的基本盘,就是以社区内容价值为核心的、自然成长出来的增值服务和广告业务们,这部分占79%。 有意思的是,剩下占21%的游戏业务,实际上才是现在拉动B站增长的中坚力量。 比如同期,B站的总营收同比增速为19%,但对应的,却只有移动游戏和广告业务的营收增速实现了反超,分别为40%和28%。 到了今年一季度,B站的游戏业务则更成了一枝独秀的存在,营收同比增长76%,剩下的广告、增值服务们,则均远低于总营收增速的24%。 这说明,现在B站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靠
      2,505评论
      举报
      B站,也选择“骑驴找马”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