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字

前一财记者,用最简洁的文字聊聊互联网,科技公号:一千二百字

IP属地:上海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08-15 19:50

      京东Q2刚“交卷”,亚马逊开打美版外卖战

      由于外卖新业务对业绩的影响正式被纳入,从今年二季度开始, $京东(JD)$ 京东财报可以被视为进入一个新的观察期。“外卖大战”第一回合可谓对京东Q2财报的影响“立竿见影”,在实实在在地拉动收入和用户交易频次的背后,是“三费”的激增与自由现金流的锐减。 就在昨天, $亚马逊(AMZN)$ 亚马逊宣布已在1000座城镇上线生鲜食杂的当日达服务,针对Prime会员实行购满25美元免运费政策,并计划年底前扩张至2600座城。这令与此相关的配送服务商Instacart和DoorDash,以及零售商沃尔玛和Kroger都倍感压力,其股价均应声下跌。 当我们还在对照Q2财报分析京东花费如此大代价挤进外卖市场是否值得时,亚马逊沿着零售“时间轴”的扩张脚步似乎更坚定。两家模式类似的电商公司是否说明,即使未来重新由盈转亏,也必然要走这一步? “三费”的激增 今年3、4月份是京东外卖投入的快速落地期,尽管外界已预判会带来营销推广费用的上涨,但昨天公布的涨幅还是令人感到一点惊讶。Q2京东的营销开支同比增加127.6%,单季度净增151亿元;营销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4.1%增加到今年Q2的7.6%。该增加主要用于外卖等新业务的推广。 环比看,Q2营销开支增加了165亿元,而Q1取得的经营现金流净额是182.6亿元,净利润有109亿元。相当于Q1挣得钱基本都被拿去做Q2的推广增量了,说明市场竞争还是比较惨烈的, $阿里巴巴(BABA)$ ,当然这里边有一个6.18大促的因素。 研发费用方面,Q2同比增加25.7%,对照今年Q1研发费用的同比增速是14.6%。京东管理层最近
      324评论
      举报
      京东Q2刚“交卷”,亚马逊开打美版外卖战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08-01

      AWS云计算还是亚马逊的“现金牛”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AWS都是亚马逊 $亚马逊(AMZN)$ 的核心利润部门,但随着生成式AI背景下持续不断的庞大资金投入,它的利润贡献占比呈现出一定的弱化。 数据体现在亚马逊刚刚发布的二季度财报中。当季AWS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速为10%,去年同期曾高达72%;当季AWS的经营利润为101.6亿美元,经计算,它对亚马逊整体经营利润的贡献为53%,已基本降至一半,而仅在一年前的2024Q2,AWS的利润贡献为64%。 伴随这一变化的是亚马逊喊出的2025年豪掷1000亿美元资本性支出用于AI与基础设施。明显增加的折旧与逐季摊销势必会拉低利润表。事实上这是一种普遍趋势,我在去年Q2写的《数据说话:“AI吞金兽”正在威胁互联网大厂》里分析,全球大厂无一例外地参与到围绕AI的资本性支出竞赛中,未来更显著的营收增长预期才能匹配这种级别的投入,否则将是财务上的无底洞。 那么,AWS还是亚马逊的“现金牛”吗?在分析师会议上,亚马逊管理层给出了更多的“干货”与预期。 供给受到一定制约 我们先来看一下AWS的收入增长情况,今年二季度同比增速为17.5%,从下图不难看出,这与前5个季度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甚至普遍高于2023年的水平。更早发布二季报的微软, $微软(MSFT)$ 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9%。两家公司在财报盘后一涨一跌的股价变化也体现了投资人的态度。考虑到亚马逊AWS第一大云厂商的规模,市场第二是其规模的65%左右,较低的增速似乎可以理解。 但转到利润方面,AWS二季度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速只有10%,而且从2024Q1以来呈逐季递减;在经营利润率方面(operating margin),二季度为32.9%,为8个季度
      609评论
      举报
      AWS云计算还是亚马逊的“现金牛”吗?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06-12

      买下喜马拉雅,也得解决“降本”问题

      前不久一季报时,我写过一篇《Q1观察:腾讯音乐的确需要“喜马拉雅们”》,肯定了这笔潜在交易对腾讯音乐 $腾讯音乐(TME)$ 的价值,能给它带来用户、业务、市场上的增量。现在这笔交易合同已经签订,只等反垄断审核通过。现在针对后续整合又产生了更大的悬念。 比如喜马拉雅管理层今后的去留、与 $腾讯控股(00700)$ 腾讯音乐资源的整合、会费体系的变动、续费率的影响等,而长期来看更应受关注的是内容成本问题。 首先,腾讯音乐在并购上没少花钱。12.6亿美元现金,加不超过5.1986%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根据市值粗算有小200亿人民币,比之前传闻的24亿美元总对价要高出一截。尽管与2021年喜马拉雅递交招股书时约300亿人民币估值顶峰相比缩水明显,但基本面不可同日而语。2021年时北京上海房价多少?所以,喜马拉雅不属于网上说的贱卖,“音频一哥”的价值还是得到认可的。 考虑到已实现盈利的喜马拉雅年收入大概在60亿元上下,粗略计算200亿收购价相当于EV/Revenue值是3.3倍,溢价不算高,但收购前腾讯音乐自己的EV/Revenue也就在6倍左右。 腾讯音乐手上有多少钱呢?根据2024年报,去年整个经营现金流净流入是102.8亿元,截至年末时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131.6亿元。也就是说,你让腾讯音乐全部用现金来收购,它短期账面上的资金可能还不够。况且它还需要为股票回购持续动用资金。 2017年时,腾讯音乐投资Spotify
      5,743评论
      举报
      买下喜马拉雅,也得解决“降本”问题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05-28

      美团“反内卷”的三个出口: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和出海探索

      近期,外卖市场消息不断。京东 $京东集团-SW(09618)$ 、淘宝 $阿里巴巴(BABA)$ 新进入市场抢地盘;监管约谈多平台、释放有序竞争信号;政策层针对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规范发文征求意见等,内外部变动将使行业进入一个调整期。在这一背景下,头部平台的战略决策将对行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美团 $美团-W(03690)$ 在本周一发布Q1财报,与业绩的稳增长相比,其管理层在分析师会议上的表态似乎更受外界关注。王兴称,靠补贴刺激的低价低质“内卷式”竞争不可持续,公司将通过创新挖掘市场增量,带动行业品质升级。 即便跳出外卖领域去观察,类似现象已在很多行业愈演愈烈。比如疯狂的汽车价格战让消费者买车便宜了,但背后伴随的必然是减配、甚至在质量和流程上偷工减料。长城魏建军最近放言,汽车界的“恒大”已出现,产业安全受到威胁。政策层也新近发文,将整治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 对于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餐饮外卖行业,“反内卷”所关联的就不仅是成本问题。现在Q1财报发布接近尾声,已传递出很多方向性上的新动向,保障商家和骑手利益、释放经营压力成为主流趋势。 外卖基本盘仍稳步增长 一季度,包括外卖、闪购、到店酒旅在内的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同比增长17.8%,达到643亿元。由于Q1属商家投放淡季,该增长率略低于去年Q4。但其中配送服务的同比增长率为22.1%,高出去年Q4近3个百分点。 其中,闪购业务对增长贡献较大,非餐即时配送订单量同比增幅超60%,增长强劲的品类包括饮料食杂、3C产品、家用电器、美妆个护等。分析师会议上透露,截至3月底使用过美团闪购的用户累计
      1,585评论
      举报
      美团“反内卷”的三个出口: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和出海探索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05-15

      Q1观察:腾讯音乐的确需要“喜马拉雅们”

      前天,腾讯音乐(TME) $腾讯音乐-SW(01698)$ 发布一季度财报。在经历了去年收入增长停滞不前的困局后,公司重回增长正轨,在Q1取得同比8.7%增速,逼近两位数百分比。 此前,直播监管发文规范打赏行为及未成年人保护,对它的“社交娱乐服务”业务产生较大影响,伴随着总收入出现负增长一段时期,且对今后长期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是经过一系列调整与合规,该块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已从去年同期的26%下降到现在的21%,逐步消化掉部分影响。 取而代之的是在线音乐订阅收入的增长贡献。Q1这部分收入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16.6%,营收占比超过57%,比去年同期占比53%进一步提升。相应的,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在Q1达到1.23亿,同比增长8.3%。 来自业务端的一个感知是,在音乐绿钻会员基础上,腾讯音乐正着力推广超级会员。除覆盖绿钻会员权益外,超级会员还享受K歌、听书、数字专辑等横向衍生权益,还有机会参加粉丝见面会。由于超级会员价格比绿钻更贵,多少也带动了单个付费用户收入的增长。 利润方面,Q1整体毛利率提升了约3个百分点,达到44.1%。经营利润同比大增147%,但这是因为其他收入中调高了针对入股环球音乐后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后导致的,并非来自主业。如果剔除其他收入影响,经营利润同比增速大约是23%。此外,其经营现金流表现一直较稳定,Q1同比略有缩减。 在上述业务背景下再看近日关于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的传闻,就更容易理解,尽管目前没有确凿消息出来。喜马拉雅前几年接连错过了SEC和港交所的几次IPO窗口,估值受挫,但平台本身是一个优质内容池,其长期价值不是单靠买版权就能获取的。 首先从用户角度,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存在较大重叠,前者5.5亿在线音乐月活用户覆盖了部分后者用户,但仍有一些细分用户群是
      8,423评论
      举报
      Q1观察:腾讯音乐的确需要“喜马拉雅们”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03-20

      腾讯Q4狂扫货,大厂进入新一轮“基建竞赛”

      腾讯 $腾讯控股(00700)$ 昨天发布2024年四季度财报,总收入同比增速在时隔一年多后重回双位数百分比,达到11%,经营利润增长24%。更值得关注的是,四季度它的资本开支高达366亿元,同比环比都明显抬升,主要用于购买英伟达芯片了,而且这个资本开支水平可能将是未来季度的常态。 相比,阿里 $阿里巴巴(BABA)$ 对应Q4资本开支是314亿元,腾讯成为国内科技类上市公司Q4资本支出最高的一家。据媒体报道,整个2024年腾讯大约从英伟达 $英伟达(NVDA)$ 手里买了23万张GPU芯片,字节跳动大致上也买了这么多。随着英伟达Hopper系列芯片疯狂涨价,扫货买卡的成本也将高企。 不久前,阿里对外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投资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的基建。这将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投资,超过该公司过去十年在此领域的投入。如果均摊到季度,每季度投入将是317亿。另据第三方机构测算,字节跳动2024年的AI相关投入大约是800亿元。不难看出,在这个“全民AI”的时代,大厂之间已开启新一轮“基建竞赛”。 放眼全球,这个发力时间点与国外公司基本一致,“买卡”则略有一点滞后,主要是之前国内大厂受环境影响增速和股价一度受挫,投资加码有所放缓。第三方机构统计,字节跳动和腾讯2024年购买英伟达H芯片的总量加起来基本与第一名微软持平,分列二三位,而第四至七位依次为Meta、特斯拉、亚马逊、谷歌。在数据中心与AI领域持续投入的亚马逊最近表示,2025年的资本性支出将达到1000美元,主要用于AWS的AI建设。 可见,继全球互联网公司大力度回购股票之后,又开始齐
      2,786评论
      举报
      腾讯Q4狂扫货,大厂进入新一轮“基建竞赛”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2024-11-15

      单季2万亿交易额,微信流量指挥棒再调整

      腾讯 $腾讯控股(00700)$ 本周三发布三季度财报,先来看一下基本面: 总营收1672亿元,同比增速8%,环比4%,仍然维持一年来的低位增长。分部业绩中,受本土游戏以及出海表现的拉动,增值服务同比增长9%,这是近几个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营销服务(财报从这个季度开始把“网络广告”收入改为“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速仅为2%,处于历史较差水平,受大环境支付疲软以及企业缩减开支等影响。 延续“惯性”,利润增速再次超过收入增速。Q3净利润同比增47%,而剔除投资损益、分占联营合营公司盈亏、所得税前后计提变化等因素,只看腾讯自身业务赚钱能力的经营盈利为533亿元,同比增长20%。这一增速水平与前几个季度相比有所放缓,但这里面有季节性因素,2023Q3时的经营盈利同比增速为-6%。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9%提升至53%,主要受一些高毛利率业务的拉动,比如本土游戏、视频号、微信搜一搜广告等。其中,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的毛利率改善是最显著的,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环比基本持平。 2024年前9个月,腾讯经营现金流为2045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365亿元。今年Q3经营现金流为781亿元,扣除资本性开支、版权付费等开销后,自由现金流仍高达585亿元,足以支撑Q4的进一步股份回购计划及股东分红。此前腾讯定的回购目标是1000亿,目前已回购超过900亿,预计到年底会超额完成这一目标。 总体看,在这个体量及外部环境下,腾讯Q3业绩表现实属稳健。新游戏和视频号让人看到增长亮点。相应的,腾讯管理层在Q3提升了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增加19%,接近百亿,与前几个季度相比属于“大手笔”。长期看,外界对腾讯总营收增速回到两位数百分比还是有期待的。 接下来说一个细节。这份财报中首次披露
      2,515评论
      举报
      单季2万亿交易额,微信流量指挥棒再调整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2024-10-21

      前瞻双十一:平台进入“让利期”

      今年双十一的动静似乎比往年来得都要早一些,战线时间轴拉得很长,平台间却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友好”局面。 继 $阿里巴巴(BABA)$ 淘宝平台接入微信支付后,淘宝天猫商家已经可以选择京东物流进行履约。淘宝和京东物流的后台系统对接已基本完成,消费者可在淘宝App内查到京东物流轨迹。 接下来是淘宝、 $京东(JD)$ 京东、 $拼多多(PDD)$ 拼多多、抖音各大平台纷纷推出的让利举措,相比于消费者侧的满减、补贴等形式,面向商家侧的变化更显著于以往:减免服务费、补贴运费、加大返佣力度、降低货款账户提现门槛等,主打一个“减负松绑”。B站、小红书等内容平台对大促参与度的逐年加深,又给行业带来新气象。 你是否感觉到,今年双十一有那么点特别,有那么点不同寻常? 再看奥乐齐 实物电商现在承担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社会零售品销售份额,对消费刺激经济而言举足轻重。在各地方接连出台消费券和以旧换新补贴、上海市将直播经济纳入三年行动计划的促消费宏观语境下,不难理解电商提振GMV也承担了重要的任务。 尽管,曾让人惊心动魄的双十一夜晚的GMV数字已经远离公众印象多年,多数电商平台也在季报、年报中选择淡化GMV披露。 目前在上海开了50多家门店的奥乐齐超市(德国Aldi的国内形态),似乎能从另一个角度“管窥”当下消费的变化。以熟悉的一家门店为例,早晨一开门是老年人进去挑便宜的蔬果生鲜,白天是中年人进店选购更丰富的食品饮料,晚上是下了班的年轻人围着蛋糕、三明治冷柜拣选打折食品,到了周末是有小朋友加入的家庭采购。打着“超值”标签的自有品牌SKU占比眼见着越来越高,甚至有9块9一瓶的5
      2,420评论
      举报
      前瞻双十一:平台进入“让利期”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2024-08-23

      迎最大幅度减亏,B站下一季能盈利吗?

      种种迹象表明, $哔哩哔哩(BILI)$ B站的盈利似乎近在眼前了。 在其最新发布的Q2财报里,剔除股权激励、无形资产摊销后的经调整净亏损为2.71亿元,同比收窄72%,为近年单季最大幅度减亏。对应毛利润为18.3亿,增长49%;费用率(营销研发行政费用/总收入)首次降至40%以下。开源方面,高毛利率业务广告的营收占比继续增加,带动整体毛利率抬升至30%,让盈利预期成为可能。 Q3还将叠加暑期旺季因素,让B站投资者有理由期待一波盈利。然而比盈利与否更重要的是,年初B站股价还曾一度跌破10美元,增速放缓、信心受挫,经历大半年开源节流,Q3很可能是重建信心之时。“悟空热”能否带动国产游戏热?全国600辆“痛车”齐聚今夏Bilibili World所营造的消费声势是否预示平台商业化驶入快车道?都值得期待。 游戏迎来正增长 随着国产3A单机大作《黑神话:悟空》的爆火,游戏制作方4年前在B站上的一条投稿再次引发转评热潮。这条13分钟的实机演示视频在当时发布两小时内即冲到B站热门第一,24小时播放量破千万,目前播放量超过5800万。四年来,该制作方在B站社区持续预告、试玩直播、测试,累计攒粉364万。游戏上线当天在B站上有几万人直播玩这款游戏。良好的社区生态见证了这个爆款一路走红。 B站董事长陈睿这些年一直强调社区生态,并将社区视为他们与其他内容平台的显著差异点。社区背后是用户成长和忠诚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圈层氛围。以前在B站MAU月活只有1亿、DAU日活3000多万时,外界曾担心它的二次元圈层壁垒太高,破壁阻力大;现在B站MAU达到3.36亿、DAU为1.02亿时,社区准入门槛已明显降低,多元文化涌入,却仍保持了社区化内核的稳固。 据了解,B站用户平均年龄是25岁,有六成用户关注泛游戏内容,游戏一直是B站最
      1.27万评论
      举报
      迎最大幅度减亏,B站下一季能盈利吗?
    • 一千二百字一千二百字
      ·2024-08-15

      腾讯音乐Q2告诉我们:音乐是治愈,不是社交

      腾讯音乐TME $腾讯音乐(TME)$ 最新发布的二季报可谓喜忧参半。总收入同比出现下滑,其中社交类收入暴跌,但核心的在线音乐收入大涨,由付费订阅规模的增长所拉动。这是不是一个好现象?先把握一个整体的趋势,后面我们会分析具体数据。 腾讯 $腾讯控股(00700)$ 是做社交出身,在社交逻辑上尝遍了甜头,因此旗下很多产品都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像全民K歌、QQ音乐,网络效应带来的红利也体现在不断上涨的用户数上。而另一方面,音乐不同于朋友圈和视频号,也不同于电影,专心做好音乐服务,在深度、而非广度上做延伸,可能会给音乐平台带来更高的收益,不仅体现在财务数字上。 与暑期电影档的比较 和暑期旅游市场并肩火爆起来的是暑期电影院线,虽然从票房上看远不及去年暑期档206亿元水平,但2023年属于多年库存的一次集中释放,且叠加了爆款因素。2024年在制作水准没有提升、融资和档期都承压的情况下,能在暑期票房截至当前取得92亿元的成绩也算正常发挥。 以阅文集团为例,据其最新发布的半年报,公司上半年收入增幅为27.7%,达41.9亿元。几部由旗下新丽传媒改编的热门影视剧开启了阅文的“爆款年”,拉动了IP版权运营分部收入的大幅增长。 音乐和电影不同。电影具有较强的社交与情感属性,受众一直在求“新”,即新的题材、新的故事、新人演员、新的科技手段与体验;线下院线是国内电影市场的大头,它与互联网业态相比只能算一个小圈子、小市场。 而音乐更多的不是社交属性,尽管暑假里一场接一场的演唱会开遍南北,朋友相约也是一种社交诉求,但演唱会毕竟是音乐市场份额中较小的一部分,多数人是买不到票去听现场的,份额大头还是在线上,音乐产业比电影的盘子更大。此外与电影的求新
      2,943评论
      举报
      腾讯音乐Q2告诉我们:音乐是治愈,不是社交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