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One

深度影响创新。

IP属地:北京
    • 定焦One定焦One
      ·08:46

      马丽“包饺子”,吃定五一档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特约作者 | 刘毓杭 编辑 | 魏佳 这届五一档,意义远超寻常——它不仅要承接春节档创纪录的95.1亿票房热潮,更肩负着为下半年市场定调的重任。 回望打破多项影史记录的2025年春节档,领头羊《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打破迪士尼、环球等海外公司对动画电影的长期垄断,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出品方光线传媒更是凭借《哪吒2》的成功,交出一份数字好看的一季度财报:营收29.75亿,净利润高达20亿,同比大增374.79%。 春节档的成功为行业注入信心的同时,也让后续档期承载了更多压力。清明档因无超级大片坐镇,票房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五一档更加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既要消化春节档培育的观影势能,又要为暑期档储备市场动能。 是如2023年五一档那般接力赛一样轮流坐庄,将热度一直延续到暑期档;还是像去年一样平平收场,甚至影响了暑期档及国庆档的票房表现?还是让我们从这11部电影(包含重映)说起。 11部电影发力,谁最具爆款潜力? 截至发稿前,共有11部电影宣布加入五一档大战(原为13部,《熊孩子·探险熊兵》与《黑暗迷踪》先后撤档),包括喜剧、超级英雄、悬疑、现实主义以及动画电影等类型,算是“史上最挤”的一届。 4月24日,五一档预售正式开启。灯塔专业版显示,截止到4月30日前,预售票房累计为3471.79万。假期开始后,5月1日单日票房实现破亿,截至5月2日下午13时38分,总票房破3亿,截至发稿前,票房破4亿。根据票房及想看人数,我们将今年五一档影片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包括《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和《雷霆特攻队》三部电影。 《水饺皇后》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有几分传记电影的意味。它讲述了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因意外滞留香港、带着两个女儿讨生活的臧健和女士,是如何靠着一碗碗水饺走上逆袭之路,创建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湾仔码头
      21评论
      举报
      马丽“包饺子”,吃定五一档
    • 定焦One定焦One
      ·05-02 09:04

      新造车4月再洗牌:零跑超小鹏理想,小米问界各有烦恼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金玙璠 编辑 | 魏佳 5月第一天,当电动车车主在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的时候,造车新势力4月交付量榜单如期揭晓,固有格局继续被打破:前三名依次是零跑、小鹏、理想。 零跑一早就甩出一张交付41039辆、同比增长173%的成绩单,超过小鹏(35045辆)、理想(33939辆),连续两个月登顶新势力销冠。 小鹏交付量同比涨了2.7倍,在头部新势力中涨幅最大,但和零跑仍有6000辆差距,只拿到第二名。 理想去年稳坐头把交椅,今年1、2月被小鹏反超,3、4月又因为零跑逆袭降到第三名。 挨过3月舆论风波的小米,仍未公布具体数据,仅宣布交付超过2.8万辆,咬紧牙关守住了第四。 蔚来(含乐道)交付23900辆,反超深蓝汽车(20138辆)。 在万辆俱乐部里,几方势力同样暗潮汹涌: 比亚迪腾势(15388辆)、华为加持的阿维塔(11681辆)和东风岚图(10019辆)组成“万辆三剑客”,排名稳定。 尾部阵营的智己汽车(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处境略显尴尬,未破万的成绩单(4366辆)与其他玩家差距越拉越大。 截至发稿,鸿蒙智行及问界、智界未公布4月交付量。另外,此前单独公布极氪和领克交付量的极氪集团,本月只公布了总数(41316辆)。 4月交付量重划新势力版图,三大阵营可以总结为,低价称王、高端失速、跨界遇阻: 零跑、小鹏证明20万元以下市场仍是销量密码,消费者更看重“配置堆满+价格砍半”; 高端品牌的溢价空间正在被压缩,理想和蔚来都在靠补贴冲销量; 小米和华为一边用互联网思维改造造车逻辑,一边也遇到了各自的麻烦:3月SU7碰撞事故影响订单转化,6月YU7上市成为能否翻盘的关键;与小米的被动局面不同,华为鸿蒙智行正借新车突破一季度的交付瓶颈。 本文将围绕这六位选手、三个梯队展开分析。 零跑、小鹏:性价比玩家称王 进入2025
      398评论
      举报
      新造车4月再洗牌:零跑超小鹏理想,小米问界各有烦恼
    • 定焦One定焦One
      ·05-01 14:05

      “人狠话不多”的饿了么,开始出牌了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魏佳 当京东和美团你来我往、战况胶着之际,全网都在等饿了么出招。 终于,该来的还是来了。4月30日,饿了么宣布推出“饿补超百亿”,年轻人纷纷晒出自己4毛钱买的茶百道和6块钱买的螺丝粉,狂欢气氛瞬间拉满。 有业内人士表示,本来以为饿了么“要躺平”,没想到来了一次“蓄势已久的大反扑”。 实际上,这也符合饿了么一贯的打法:这次“超百亿饿补”看似姗姗来迟,实则恰逢其时——在对手补贴声量逐渐减小、市场教育已基本完成之时,饿了么以履约配送为基础,借助淘天产品供给,用“补贴(流量)+履约+产品供给”的组合生态,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 最近的这场外卖大战,看似各家是在拼补贴,背后其实是在抢占即时零售入口。这场战争的胜负,不在于谁喊得声音大,而在于谁能以更低价格、更优体验、更全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 饿补超百亿,不拼口水拼价值 “饿了么你也是支棱起来了,直接王炸出击”。 在社交平台上,有用户晒出自己这两天在饿了么上点外卖的成果:一份加满料(火腿肠、豆泡、鹌鹑蛋)的螺蛳粉只花了6元;买了杯霸王茶姬,15元无门槛券直接把“霸王茶姬”变成了“蜜雪冰城”。 就在五一假期开始的前一天,饿了么官宣开启“饿补超百亿”活动。上饿了么APP搜索“超百亿”,就能领取红包或购买优惠套餐。 截至发稿时,活动仅开始不到两天,但年轻人的自发晒单已经是铺天盖地——茶百道鲜奶茉莉奶绿原价15元,4毛即可带走;一点点QQ美莓奶茶原价16元,到手价仅2元;沪上阿姨纤体瓶原价25元,领券后只要5元。这样的优惠力度让网友们纷纷喊话:“饿了么,我将在五一狠狠追随你!” 图源 / 小红书用户“小划(停谷版)” 但正如不少用户所说,补贴只是他们在饿了么下单的理由之一,留住他们的,是更流畅的体验和更可靠的服务。 有用户觉得饿了么界面清爽,查找商家和菜品更方便;有用户发
      48评论
      举报
      “人狠话不多”的饿了么,开始出牌了
    • 定焦One定焦One
      ·04-30

      和“世界冠军”一起学技能,是什么体验?

      本届技能营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参与这一届的“营员”有100多人,其中有60多位都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
      179评论
      举报
      和“世界冠军”一起学技能,是什么体验?
    • 定焦One定焦One
      ·04-30

      零食版蜜雪冰城,要上市了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魏佳 这两年,线下掀起了一股万店风暴。当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创造万店神话时,另一个品牌也用超1.4万门店试图改写中国量贩零食的版图。 这个品牌就是鸣鸣很忙,散装豆干、论斤称重的巧克力、均价1元的膨化食品,正通过它庞大的加盟门店网络,在下沉市场构建起年营收数百亿的零食帝国。 4月28日,鸣鸣很忙这个成立不到十年的量贩零食品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首次披露的财务数据,正式揭开了这个隐秘巨头的面纱:年收入393.44亿元、净利润9.13亿元。 对于这家公司,外界始终有三大疑问: 为什么零食能卖得比其他商超便宜?卖的是杂牌吗?品质有保障吗? 为什么能快速铺开到万店规模?2023年年底它还只有6500家门店,2024年年底已经超过1.4万家。 量贩零食,到底是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从招股书来看,鸣鸣很忙的毛利并不高,它能通过自有品牌优化加盟商的利润空间吗? 本文试图回答这三个问题,以及这家公司在狂飙的过程中,到底有没有隐忧。 比超市便宜25%,怎么做到的? 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之所以会去鸣鸣很忙购物,主要出于三大原因。 一是便宜。卫龙大面筋1.9元一包、火鸡面2.8元一包,比其他超市价格低。 二是能边逛边买。相比电商、直播、本地生活等线上渠道,量贩零食这种线下渠道更能满足偶发性、连带性及场景触发性需求。孩子放学、打工人下班,可以随时走进家附近或者学校、公司附近的店。 三是选择多样、体验更好。比起大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量贩零食更像是专攻休闲零食的专卖店,购物体验及门店氛围也更好。 对于消费者感知度排第一的“便宜”,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渠道的同类产品便宜约25%。至于品类多样,招股书也提到,截至2024年年底,鸣鸣很忙在库SKU共3380个,每家门店保持最少1800个SKU,是同等规模商超中休闲食品饮料
      237评论
      举报
      零食版蜜雪冰城,要上市了
    • 定焦One定焦One
      ·04-29

      一季度手机大战:华为小米谁是第一?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金玙璠 编辑 | 魏佳 国补之下,手机市场大变天,厂商厮杀更激烈。 最近,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销量排名陆续放榜。 但当国内手机市场三份报告(IDC、Canalys和Counterpoint)公布后,消费者懵圈了:小米和华为,到底谁是第一?哪个口径更有参考价值? 从出货量来看,小米时隔十年重返第一名。过去三年,vivo、苹果都登顶过中国手机市场第一。 但看销量,华为是第一,而且市场份额领先小米将近3%。 第二梯队的“蓝绿大厂”OPPO、vivo则在国内和海外上演着“抢位战”: 在国内市场,敢在高端砸钱的OPPO,因为出货量增速更快,排名第三;vivo跌至第四,不仅被OPPO反超,更被小米、华为甩开身位。但看销量,vivo排第二,市场份额领先OPPO 2.4个百分点; 在海外市场,OPPO、vivo的出货量分列第四、第五,它们一个重点运营东南亚,一个主攻印度市场,两家的市场份额差距已经缩小到了0.3%。 如果说国补下的一季度,小米、华为“吃肉”,OV“喝汤”,那苹果就是被“双杀”:无论是出货量还是销量,都在前五名中垫底——出货量同比暴跌8%以上,实际销量降了7.7%。这是苹果在中国市场连续多个季度下滑后的又一低谷。 数据打架背后,是厂商们的“算盘”打得震天响。我们不妨根据三家机构数据交叉验证、从出货量和销量两个口径切入分析,“谁才是真第一”? 国内市场,在“出货量增速>销量增速”的趋势下,出货量需转化成实际销量,我们还需要用更长时间观察,谁抢的是数字面子,谁挣的是市场里子? 放眼全球,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三星用“高端守门+中端扫货”的机海战术重返第一,苹果靠“激进备货+布局新兴市场”闷声发财,而国产军团的挑战很明确:如何在三星的“机海”、苹果的“生态”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新兴市场争夺中,除了价格战还能靠
      295评论
      举报
      一季度手机大战:华为小米谁是第一?
    • 定焦One定焦One
      ·04-28

      9块9的AI女友游戏,正在攻陷你的朋友圈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特约作者 | 李唐 编辑 | 魏佳 AI女友游戏广告,正在悄悄入侵你的朋友圈。 母胎单身二十年的阿宝躺在沙发上刷手机,朋友圈一则游戏广告引起了他的注意。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一次出于好奇的点击,不仅让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还即将令他莫名其妙损失9.9元。 虚拟恋人游戏已不是新奇事物,但在AI的加持下,该品类隐约有翻红的势头。 2024年10月前后,乙游(女性向的恋爱游戏)厂商自然选择(深圳)智能有限公司进军AI女友游戏,推出首款3D AI伴侣“EVE”。该公司已获得天使投资,估值已过亿元。 今年3月,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创立的神秘AI游戏公司Anuttacon也浮出水面,其首个游戏名为“Whispers From The Star/《群星低语》”,是一款以AI语音交互为核心玩法的太空生存游戏,号称主角Stella与玩家的所有反应、情感、动作都是AI实时生成,游戏画面也是实时渲染,玩家的每一句话都将影响故事的走向。尽管这还不能严格算作是AI女友游戏,但方向仍然值得关注。 在此之前,男性向恋爱游戏《奇点时代》和真人互动影游《完蛋!我被美女们包围了!》已经验证了市场的潜力。如今,加上AI技术的加持,这条赛道被赋予了更多想象空间。 不过,此前被热议的AI陪伴玩具、AI情趣机器人都尚未迎来爆发期,这一次,从小团队到游戏新星都在默契押注的AI女友游戏,会有不一样的命运吗? “甜蜜”背后的消费漩涡 张梵西最近迷上了一款AI女友游戏,月收入5000+元的他,每月往往会为此花上300元-500元不等。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会员订阅和定制服务,其中定制服务是充值大头。 据他介绍,微信小程序上的AI女友游戏种类众多,但玩法相对单一,以角色扮演的基础对话为主。 他玩的这款游戏玩法更丰富些,包括角色扮演、外型定制、个性定制、约会冒险等。在定制页面,该游戏还支持风格、动
      111评论
      举报
      9块9的AI女友游戏,正在攻陷你的朋友圈
    • 定焦One定焦One
      ·04-27

      AI应用大盘点:谁暴涨?谁掉队?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王璐 编辑 | 魏佳 2025年第一季度,AI应用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 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显示,截至2025年2月,AI原生App活跃用户数达2.4亿,比1月规模几近翻倍。这场热潮的引爆点,源自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年初发布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引发的现象级传播。 到了3月初,被称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产品的Manus亮相,再次引发市场期待。虽然Manus还处在内测阶段,但由于用户过于热情,邀请码在二手平台上炒到了上万元。 这场狂欢,不仅点燃资本市场热情,更催生出“AI应用元年”的行业共识。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是今年Q1全球最火AI应用?一定程度上,这一答案不仅代表着AI应用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大公司格局,甚至还藏着下一个AI独角兽。 对此,「定焦One」选取了市面上几家热门的AI榜单,分别是AI产品榜、Xsignal、AIGCRank、新榜,综合了月活(MAU)、日活(DAU)、下载量三个比较重要的维度,以及从业者的观点,梳理出1-3月全球AI应用的前二十及国内前十,有了以下发现: 目前市面上的AI应用榜单比较杂乱,各家的数据来源、排名维度、统计结果有很大不同,需要综合多个榜单才能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 整体来看,AI头部应用相对稳定,前四位被ChatGPT、夸克、豆包、DeepSeek占据; 国内AI应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全球AI应用的前二十里,中外应用占比基本各一半; AI应用的市场欢迎度有着明显的类型划分:聊天机器人>AI伴侣>AI修图>AI办公>AI视频; AI应用排名并不仅仅关乎技术,和营销能力、功能集成等也有关。 五花八门的AI榜单,想要看懂不容易 想给AI应用排名,参考哪些维度、各维度的重要性如何,是需要事先明确的问题。但我们参考多份榜单后发现了
      88评论
      举报
      AI应用大盘点:谁暴涨?谁掉队?
    • 定焦One定焦One
      ·04-25

      上海车展变局:智驾刹车、SUV混战、雷军没来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金玙璠 编辑 | 魏佳 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向来是车企的“必争之地”,更是我们观察车企动向、了解车市格局的绝佳机会。 这届车展明显能闻到格局重塑的火药味——当七成展车变成新能源,特斯拉和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品牌集体缺席,车企争相邀请海外媒体时,这场车展早已不是简单的“新车秀”,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这场剧变:燃油车时代加速落幕,中国车市重新洗牌,以及本土车企的“出海大冒险”。 但变化的细节远比这更耐人寻味,「定焦One」总结了本届车展的三大变化: 产品战: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SUV都成了核心战场。 36万平方米的展馆里,上百款新车中有43款全新车型,半数是SUV。其中新能源车占了七成,混动和纯电车型比例是4:6。 有意思的是,混动和纯电战场,车企们都不约而同押注SUV。混动阵营里,赛力斯问界M8和理想L6的“守擂战”打得火热,有的传统车企却想用价格战“掀桌”;纯电这边更夸张,零跑直接把带激光雷达的SUV杀到13万区间。 技术战:以前家家宣传智驾能力,现在个个强调安全。 走进车展,最明显的变化是,“智驾”统一改成“智能辅助驾驶”,各车企展厅里相关展示大幅减少,智驾在新车发布时甚至成了被迅速带过的版块。 曾经惯用的“L2.9”、“准L3”话术更是彻底消失,企业对外统一宣称“产品仅具备L2级辅助驾驶功能”,智驾从过去的“宣传大赛”变成了“狂秀安全”。 营销战:人形机器人比车模更抢镜。 两年前的国家会展中心,还上演着宝马冰激凌事件,今年的流量密码彻底换血:限量款帽子、明星整活、人形机器人和概念车。不得不说,这届车展的营销逻辑实际更“卷”了,要么是取巧的引流方式,要么是足够前沿的科幻秀。 就连大佬们的社交场也换了规则。往年网红CEO串门互动的热闹场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产业链的“朋友圈秀场”:李想带着宁德时代曾毓群试车,宝马董事长和长城魏
      1,050评论
      举报
      上海车展变局:智驾刹车、SUV混战、雷军没来
    • 定焦One定焦One
      ·04-23

      马斯克,无心卖车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金玙璠 编辑 | 魏佳 特斯拉今年开局不太顺,北京时间4月23日凌晨更是交出一份两年来最差的季报。 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总营收193亿美元,同比下跌9%,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因为卖车生意拖了后腿:全球交付量33.67万,比上一年同期少了5万辆,汽车收入直接缩水两成到139.7亿美元,相当于每天少进账近4000万美元; 汽车业务赚得少了,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项目更烧钱了,导致特斯拉公司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7.4%降到16.3%,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从上个季度的16.6%降到了16.2%; 降幅更大的是利润:经营利润仅有4亿美元,同比减少近8亿美元;净利润(GAAP)4.1亿美元,同比减少10亿美元,下滑了七成以上,相当于每天少赚约一千万美元。 但面对这份汽车销量大滑坡、营收利润双降的财报,马斯克在电话会上只用几句话带过了卖车生意,表示“特斯拉‘更实惠的汽车’基本上是Model 3和Model Y的廉价版本,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投产”,却大谈Cybercab(自动驾驶出租车)和Optimus(人形机器人)。 这正是部分投资者担心的。一位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人对「定焦One」表示,投资者怀疑马斯克“不务正业”——一边对电动车“摆烂”(除小众产品Cybertruck外,4年没发全新车型),一边用AI概念讲故事。 唯一让投资者感到宽心的是,马斯克称自5月起将从DOGE(政府效率部)抽身,会把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特斯拉。随后特斯拉盘后股价走高,截至发稿涨幅超过5%,美东时间4月22日收盘价237.97美元,总市值7654亿美元,但相比于2024年底的高点,已经跌了45%以上。 眼下,特斯拉正处于旧业务承压和新业务成熟之间的断档期,马斯克看起来要把所有筹码都押在AI上。这一季财报我们重点关注两点:第一,老本行造车到底做得怎么样?第二,马斯
      89评论
      举报
      马斯克,无心卖车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