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

全球视野,价值视角。

IP属地:未知
    • 深响深响
      ·08-04 17:56

      北欧品牌还在批量来华,中国户外的钱真那么好赚?

      ©️深响原创 · 作者|林之柏 老人头、火柴棍、壁克峰、攀山鼠、北极狐之后,另一个北欧高端户外品牌“大白熊”Nordisk也要来中国了。 7月下旬,丹麦户外装备品牌Nordisk宣布和韩国K2集团、中国黑蚁资本达成合作,将在中国成立三方合资公司,全面布局中国市场,首批品牌专卖店预计将在年内开业。Nordisk早在2010年便在中国设立办公室,但一直不紧不慢,没有大规模扩张。如今和经验丰富的K2集团、资金实力雄厚的黑蚁资本结盟,表明其加大开发力度的决心。 而Nordisk并非特例,随着中国户外运动市场热度飙升,最近几年一批来自北欧的高端户外品牌扎堆抢滩中国市场: 瑞典规模最大户外装备品牌之一Haglöfs(火柴棍)被李宁家族控制的莱恩资本、非凡领域合资公司收购,今年年初正式进驻天猫、线下门店也在筹备中; 阔别七年之后,主营滑雪、登山、极地远征装备的挪威“国宝级”品牌Norrøna(老人头)和零售代理商滔搏达成合作,即将二度入华; 来自冰岛的百年品牌66°North高层表示正在和中国零售商谈判,已制定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 Fjällräven(北极狐)、Helly Hansen(海丽汉森)等入华多年的品牌也在不断加大投入…… 除了同为北欧老乡,Nordisk、Norrøna、Haglöfs等品牌身上还有不少相似之处:定位偏高端,产品主打自然/科技/专业性能,营销和渠道扩张始终保持谨慎。各品牌之间相互借力、造势,“北欧帮”不断壮大,成为高端户外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北欧帮”崛起公式:极限性能、高冷营销与本土化渠道 纵观近年来抢滩中国市场的一众北欧户外品牌,均离不开专业级产品+社交媒体为主的营销策略+本地代理渠道三板斧。 在产品理念上,北欧品牌崇尚“性能为王”,紧紧围绕专业、时尚、环保三个关键词做文章。 首先是专业性,防风防水、保暖锁温是“必卷项”,几乎每个品牌都有自研、独家
      75评论
      举报
      北欧品牌还在批量来华,中国户外的钱真那么好赚?
    • 深响深响
      ·07-31

      《扫毒风暴》爆热收官:一场提振长剧信心的“逆袭战”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昨日《扫毒风暴》在腾讯视频圆满收官,自开播至今,这部剧以一场漂亮的“逆袭战”在今年暑期档实现强势突围—— 收视方面,该剧在央视首播酷云收视率峰值突破2.5483%,全部频道电视剧直播收视率TOP1;根据欢网数据显示,后续收视率峰值一度冲至4.0935%,平均收视率2.6499%;并且在酷云蝉联第30周全端播放量周榜冠军。 口碑方面,该剧豆瓣开分即达到7.9,而后逆势攀升至8.0,成为暑期档口碑剧集冠军;在微博开分9.3后,更逆势涨至9.4。 热度层面,微博剧集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突破9亿,开播后抖音剧集榜强势登顶TOP1,最高热度值飙升至2.7亿,刷新了2025年暑期档抖音剧集榜的热度峰值纪录。 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这几年悬疑刑侦类型剧不好拍——市场一片红海,作品极易陷入同质化套路。观众还是“即要又要还要”:既感受硬核的暴力美学与猫鼠游戏的紧张博弈,又追求悬疑故事严丝合缝的强逻辑闭环,还要看角色深刻丰满的弧光及其命运博弈的深度……多重高标准叠加,新剧面对不少挑战。 《扫毒风暴》尽管开播初期因镜头和剧情铺垫受到了些许质疑,但创作团队展现出了敏捷的响应能力与创作诚意,及时优化内容。随着剧情渐入佳境,人物魅力绽放,情节张力持续升级,口碑实现稳健攀升。这种突围轨迹,正是因为《扫毒风暴》以粗粝而真实的影像质感,突破了刑侦类型剧的既定框架,在人性深掘、叙事密度和时代痛感表达上,成为当前市场中极具辨识度的作品。 值得关注的是,腾讯视频在2025年上半年继续领跑着剧集市场,云合数据显示,《大奉打更人》《六姊妹》《折腰》《雁回时》等剧作均进入2025上半年全网长剧累计有效播放霸屏榜TOP10。腾讯视频接连输出多元类型精品,为深耕品质的长剧创作注入了强劲信心,再次印证了深度叙事与艺术表达的持久价值。 人性解剖:灰暗地带的角色弧光与命运博弈 对观众而言,一部剧的吸
      453评论
      举报
      《扫毒风暴》爆热收官:一场提振长剧信心的“逆袭战”
    • 深响深响
      ·07-31

      艺人经纪大洗牌:谁在囤积“明日之星”?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最近一段30秒的素颜视频,让15岁女孩七七以“神似张柏芝”的灵动侧脸引爆网络。嗅觉敏锐的制片人于正迅速在直播间抛出了想要签约的橄榄枝。尽管后续因理念不合放弃,但其对新面孔的强烈渴求已显露无遗。 就在上个月,于正还公开表示在闲鱼“淘人”,发布招募信息,寻找那些“接地气”、“活人感”强的素人演员苗子,并强调即便毫无表演经验也可参与。 有人习惯性将这视为“炒作噱头”,但于正的欢娱传媒签约新人的动作却是实打实:今年2月签约在短剧领域已积攒了相当高人气和认知度的滕泽文、刘擎;紧接着在4月签下了年仅9岁但已出演《绽放的许开心》等多部作品的卢雅熙,以及19岁的新人李柏煦,并宣布其已出演《玉茗茶骨》。 图源:欢娱影视官方微博 放眼整个行业,欢娱传媒并非孤例。在梳理了国内众多影视公司、经纪公司乃至长视频平台旗下公司后,一个清晰的趋势浮现——无论新老势力,都在广撒网式的签约新艺人。 比如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之子侯绪扬掌舵的得艺闲果,2024年接连将王江一、方思晴等新人收入囊中;耀客传媒的制作人张萌、西嘻影业创始人兼CEO杨晓培不仅直接坐镇演技综艺选角,这两家公司从2024年至今也分别签下了十多位新人。 但这波“签约潮”的大背景,却是文娱行业近年来持续的高压。剧集方面,平台“降本增效”,项目数量锐减、单集体量缩水,非头部剧集被直接“放弃”。电影市场持续低迷,2024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暴跌近四分之一。综艺招商普遍缩水,制作预算收紧。 一个尖锐的矛盾由此产生:行业遇冷,项目稀缺,为何各家反而加速“囤积”新人?这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种布局逻辑? 多方“抱团”,让新人都“上桌” 曾几何时,国内的艺人经纪还依赖如王京花等王牌经纪人的个人资源垄断、大包大揽的“家长式”经纪模式。但如今,在影视大制作项目日益稀缺的寒冬里,传统经纪模式面临根本挑战:没有影视项目关联,就缺乏强有力内容
      388评论
      举报
      艺人经纪大洗牌:谁在囤积“明日之星”?
    • 深响深响
      ·07-29

      拉夏贝尔:重生后我成了女装榜一

      ©️深响原创 · 作者|林之柏 从破产清算到抖音榜一,“女装第一股”拉夏贝尔杀回来了。 今年618期间,拉夏贝尔登顶抖音女装品牌榜。紧接着7月中旬,拉夏贝尔官宣变更实控人,金穗丰华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并喊出“为中国快时尚行业树立转型标杆”的口号。 此时距离拉夏贝尔被执行破产清算已过去整整两年。而能熬过这两年低谷,拉夏贝尔靠的是一门争议颇多的暴利生意:贴牌授权——早在破产前的2020年,拉夏贝尔便主动向贴牌授权模式转型。如今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搜索拉夏贝尔,能看到大量带品牌前缀的女装、童装、配饰专卖店,粉丝量从数百到数十万不等,都贴着拉夏贝尔的商标卖货。 品牌靠贴牌授权赚钱不是什么新鲜事,服饰品牌尤甚: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等都是行家。电商平台近些年也在积极扶持高性价比白牌、贴牌厂商,阿里旗下1688就推出了贴牌业务“1688源选”,主攻高复购、高囤货率百货品类。 但随着时间推移,贴牌生意的缺点愈发突出:品控飘忽挫伤口碑、价格体系紊乱加剧内卷、持续稀释品牌特质……南极人已在2023年调转船头,重启自营业务、“背弃”贴牌授权路线。拉夏贝尔此番“咸鱼翻身”,究竟是为贴牌生意再一次正名,还只是一阵虚火?对于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的贴牌生意,品牌又该如何取舍? 图源:抖音 一场“早有预谋”的复活 拉夏贝尔并不是一夜翻身的。 2020年是转型重要节点,拉夏贝尔宣布开启“品牌授权+运营服务”新业务战略,设立授权事业部,正式转型贴牌模式。彼时起,拉夏贝尔已不再独立经营线上电商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成为拉夏贝尔大股东的金穗丰华实控人王国良,也是在2020年通过旗下广穗电商拿到拉夏贝尔代理权,可以说是拉夏贝尔贴牌生意的资深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其线下业务同步大幅收缩、批量关店。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拉夏贝尔线下门店总数缩减至427家,较巅峰期锐减约95%。拉夏贝尔的决心也收到
      163评论
      举报
      拉夏贝尔:重生后我成了女装榜一
    • 深响深响
      ·07-28

      对话清华教授刘嘉:AI时代,我们该学什么?怎么学?

      ©️深响原创 · 作者|刘亚澜 AI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论坛上大佬侃侃而谈、创业投资如火如荼;书店里各种AI科普琳琅满目,从理论到实践应有尽有;甚至楼下遛弯儿的退休大爷也能跟你聊上几句AI时代的社会问题。 在“万物皆可AI”的浪潮中,我们持续跟进着AI技术在商业领域的落地,通过走进一线、对话从业者和决策者,亲历着技术带给时代的变化。但在具体的商业问题之外,几个困惑其实一直萦绕在脑海中: 当知识不再稀缺,学习的意义何在?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学什么?怎么学? 活儿都让AI干了,人的价值何在?人与人的差距如何体现? 这或许也是很多普通人的“手足无措”—— 阿里的“通义”,把翻译广告打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对面,引得不少在校生自嘲“入学即失业”;在公认“耗费光阴”的医学领域,夸克健康大模型已经先后通过了副主任医师职称考试和12门学科的主任医师笔试评测。 而在广告行业,像百度的轻舸AIMax、巨量引擎的UBMax,都越来越智能自动化,过去优化师们手动调价、卡版位、筛定向的这些核心技能成为历史的眼泪;刚在WAIC上亮相的腾讯广告奇妙数字人则是用3000+“主播”搭配AI工具,让商家的直播成本最高可降低90%以上……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而且正发生在各行各业。 刘嘉是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也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他最近把自己对于AI和人类的一些底层问题的思考写成了《通用人工智能:认知、教育与生存方式的重构》一书,以独特的跨学科视角,深入解析通用人工智能的演化路径与底层逻辑、语言如何承载认知,以及人类能力结构如何在新时代被重新定义。 通过跟刘嘉教授的进一步对话,我们试图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AI时代,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 深响:尤瓦尔·赫拉利说“没人知道要学什么,因为没
      462评论
      举报
      对话清华教授刘嘉:AI时代,我们该学什么?怎么学?
    • 深响深响
      ·07-24

      苏州正力新能:这家苏州电池厂,凭啥拿下大众增程车的电池大单?

      现如今,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竞争,早就从“技术路线之争”变成了“生存策略之战”。这一点,在大众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最早深耕中国电动化市场的合资品牌之一,大众曾靠着ID系列的“德系基因+公认核心电池厂商”组合站稳脚跟。 但是这两年,风向似乎有所变动。今年上海车展,大众高调亮出“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直接喊出CLTC综合续航1000公里、纯电续航350公里的参数。而支撑这款增程新车的电池,最终落到了苏州一家叫正力新能的公司手里——成立没几年的新玩家。这事乍一看出乎意料,但深扒下来你会发现,这次的合作,分明是两个懂行的主儿,凑在一起下了盘大棋。 大众玩增程 不是妥协是"补位" 圈里人都在说,大众搞增程是"向市场低头"。但你细想:一个能把纯电ID系列卖成合资标杆的车企,突然下场增程,更像是把产品线织得更密了。 以前大众靠纯电ID系列啃下一块市场,现在增程SUV ID.ERA的亮相,明摆着是盯着中国家庭"长途不慌、短途省电" 的痛点来的。有接近大众中国团队的人透底:"德国总部现在是真放手,让中国团队自己说了算。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市场的玩法更懂用户。"你看,从纯电到增程,大众不是退了,是把"为用户造好车"的盘子铺得更大了。 正力新能凭什么? 从适配能力便知端详 正力新能这家成立6年的企业,虽未跻身行业头部,却在今年6月以1.26GWh装车量位列第六(市场占比2.7%),靠的是对细分场景的精准拿捏。增程车电池向来是块硬骨头。既要扛住纯电模式下的高频充放,又得适配燃油发电的协同逻辑,兼容性要求极高。正力新能的方案却能将这两项需求融合得恰到好处。 用大众采购团队的话说:“别家要么死守德系标准不敢突破,要么灵活得没了章法,唯独正力新能的方案像量身定制。参数达标只是基础,更关键是懂我们和整车匹配的深层逻辑。”这种“品质过硬+懂主机厂所需”的组合,恰如赛场上传接球的默契队友,精准踩
      366评论
      举报
      苏州正力新能:这家苏州电池厂,凭啥拿下大众增程车的电池大单?
    • 深响深响
      ·07-23

      用供应链重塑餐饮,七鲜小厨想以创新破局内卷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一个月前,刘强东曾预告京东外卖将带来“跟传统外卖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随即引发业内外各种猜想。如今谜底终于揭晓—— 7月22日,京东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投入10亿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由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七鲜小厨”承担现炒制作及严格品控,以外卖、自提两种形式销售。竞选胜出成为每道菜品的合伙人后,可直接获得100万元现金保底分成,后续该菜品的销售分成上不封顶。未来京东计划在3年内投入超百亿资金,在全国建超一万个七鲜小厨。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创新。 今年上半年,外卖行业“卷”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大额优惠券满天飞,甚至部分外卖平台出现了“0元购”。但在轰轰烈烈的大战里,数据裹挟了生意,平台烧钱不止、商家利润受到影响、消费者看似占了便宜但也担着“便宜没好货”的健康风险。行业走到了一个需要反思的十字路口。 七鲜小厨在此时的亮相,一方面是京东自身在外卖领域的创新探索,七鲜小厨不是“二房东”,也不会抢餐饮店的生意,而是和优秀餐饮商家一起,叠加京东的供应链和运营能力,要从“幽灵外卖”“黑外卖”手里夺回本属于他们的生意。另一方面,七鲜小厨也给杀红眼的外卖行业深刻启发——唯有创新才有未来。 三重创新解法 仔细分析来看,京东七鲜小厨的创新突破,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其对行业痼疾的破解逻辑。 第一,「重运营投入+轻量化合作」的模式。京东负责建门店网点,承担人力、运营,而菜品合伙人仅需要出配方和研发,可以说几乎是零成本参与。 事实上在传统餐饮经营中,餐厅老板需要同时承担租金、人工、食材、营销、运营等多重成本压力,每一项都是硬性支出,每一样都直接影响盈利空间。更严峻的是,随着外卖平台竞争加剧,商家不仅要精通厨艺,还必须掌握营销、运营、推广等复合技能,否则就面临流量断崖、订
      235评论
      举报
      用供应链重塑餐饮,七鲜小厨想以创新破局内卷
    • 深响深响
      ·07-18

      爱奇艺“四大殿堂”:为好剧立价值新标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如何评价一部热播剧? 行业给出的答案已非常统一:看热度值。 这是个2018年由爱奇艺最先推出的内容衡量指标。相较于传统看播放量的单一维度,“热度值”综合了播放、互动、分享等多重行为数据,构建起了更科学、全面的内容评价体系。它能更有效体现出真实用户反馈,是影视行业从看“流量”到“品质”的重要转型。在爱奇艺之后,业内各大视频平台也都迅速跟进。 如今,热度值依然是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但由于各个平台的计算模式和标准不互通,行业目光就变得更为局限和固化,只关注最高的、破纪录的热度值,逐渐就又出现了数据层面的“唯爆款”论——只有热度值破万的剧集才会被称为爆款,成为行业追捧焦点。相对应的,许多具有圈层影响力、网络热议、小众题材或垂直领域剧集就容易被忽视。 行业评价标准失去多样性,长久下去势必会影响创作生态。行业规则的进化,从来不是对旧体系的彻底否定,而是对初心的回归与拓展。当旧标准已无法适配新阶段的发展需求时,是时候去做革新了。 “四大殿堂”重估好作品 虽然当下大家对于“破万”这个绝对数字的追求很难快速改变,但不同热度值梯度之间的相对价值认知仍可重新建立。 昨日,爱奇艺基于平台内容热度值推出了“剧集四大殿堂”体系,将内容热度8000+至10000+的剧集划分进入殿堂,并给予专属荣誉标识。 热度值本是多维数据综合结果,如今更细致划分出的每个热度阶梯,就能够显示出不同热度阈值剧集差异化的市场价值和文化意义。 除了外界熟知的“破万剧”之外,此次公布的其他三个殿堂,也开始让外界重新审视影视作品的多元价值。 例如,“国民殿堂”中的作品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的社会影响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性话题。它们是平台内容生态的中坚力量,既能创造可观的流量数据,又能积累具有长尾效应的用户口碑,为平台建立稳定的用户基础。例如观众耳熟能详的《南来北往》《城中之城》等,这类作品或反映了时
      783评论
      举报
      爱奇艺“四大殿堂”:为好剧立价值新标
    • 深响深响
      ·07-17

      AI仙侠玄幻剧:用离谱和技术给你们一点震撼

      ©️深响原创 · 作者|林之柏 凤凰男成“下蛋”工具、龙女一言不合就“炖妖”补身、“男妈”一胎诞下一窝小狐狸、“万妖窟”男团惨变“火锅底料”、铺垫老半天的“大boss”竟是Labubu……比离谱更离谱的AI仙侠玄幻短剧悄悄地火了。 《遮天》首播即爆,全网话题量破亿;抖音账号“梦婆婆”连载的《九尾狐男妖爱上我》目前累计播放量已超1.1亿,冲上抖音+快手短剧综合热度榜TOP 20,“癫”感十足的剧情让追剧观众既无语又欲罢不能;快手“星芒剧场”上线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下文简称《山海奇镜》)则创下3集播放量破千万的成绩,主角颜值被夸“艳压”内娱。 今年以来,短剧行业似乎陷入了某种疲态。根据2025年H1短剧全景报告,今年上半年短剧大盘热度值同比、环比分别下降6.03%和15.94%。短剧同质化、一个剧本多次翻拍等问题也一直被外界诟病。 AI仙侠玄幻短剧的走红恰逢其时:同类题材输出并不多,制作团队灵感还没枯竭,观众的新鲜感也未耗尽;奇幻的世界观设定和炫酷场面,和千篇一律的霸总豪门等题材形成差异。 创意难求、创作愈发剑走偏锋的短剧行业,是时候拿出一些新东西了。 狠下猛料,高开癫走 AI仙侠玄幻短剧主要卖点有两个:“大场面”和“癫剧情”。 场面上,大量的特效镜头是标配,且尤其钟爱从传统神话故事或大IP汲取灵感,《山海奇镜》就取材自《山海经》,还原书中的各种古兽怪物和打斗场景。短剧的审美疲劳一定程度上源于缺乏新意、没有大场面,真人仙侠玄幻短剧受困于成本一直被诟病抠图太假。AI则能弥补不足,营造高级“质感”。 《山海奇镜》使用大量AI特效镜头 但和真人剧集不同的是,AI仙侠剧更流行阴森、诡谲画风,反倒不爱用经典的柔光滤镜。《遮天》还原了原著粉津津乐道的“九龙拉棺”名场面,铁水浇铸的龙尸自带压迫感;《牧野诡事》几个主要场景都被调侃“地府风”建模,《我在阴间送外卖》直接把整个设定搬到地府。
      909评论
      举报
      AI仙侠玄幻剧:用离谱和技术给你们一点震撼
    • 深响深响
      ·07-16

      Alo真能在中国火起来?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哪里能买到Alo?”这是今年小红书上时常出现的问题。 在相关话题的评论区,用户们的热情远超普通商品讨论:有人分享自己刚在泰国专柜购买的款式和价格,有资深买家推荐“月销上万件的淘宝高仿店铺”,更有专职代购直接打出“韩国帮代,私询价”的广告。 尽管Alo Yoga尚未在中国大陆开设任何官方门店,这个来自洛杉矶的高端瑜伽品牌却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都市女性的衣橱。 近日,Alo品牌的热度在其首尔岛山公园开设560㎡旗舰店后,再次达到新高峰。多位韩国顶流爱豆的上身示范,让Alo的背心、网球裙、运动鞋等等都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硬通货",粉丝们纷纷种草并寻找代购,只为第一时间拥有明星同款。 图源:小红书 Alo以迅猛姿态在中国市场实现了现象级破圈,不过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既要与已建立强品牌认知和市占率的Lululemon正面竞争,也要应对来自传统运动品牌、快时尚品牌在瑜伽服饰领域的围剿,更不用说市场上还有层出不穷的“平替”带来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未开设官方门店的Alo真能在中国火起来吗? Alo的走红“哲学”:明星带货与饥饿营销 在Lululemon在纳斯达克敲响上市钟声的2007年,Alo Yoga在洛杉矶比弗利山庄一间高端买手店里创立。但与Lululemon迅速崛起不同,Alo在最初的十几年里一直默默无闻。尽管品牌的两位创始人Danny Harris和Marco DeGeorge都是瑜伽爱好者,创立之初便带有浓厚的瑜伽基因,品牌却迟迟未能在运动服饰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直到2020年,Alo的命运才迎来转折。 卡戴珊家族的成员Kendall Jenner、Kylie Jenner频繁穿着Alo的服饰出街,成为品牌的行走广告牌,而后还有全球知名歌手Taylor Swift高频穿着Alo服饰出街。每当有明星和网红穿着Alo Yoga的衣服在In
      333评论
      举报
      Alo真能在中国火起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