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同济大学柳喆俊老师和游戏艺术家探讨了从三维交互技术、功能性游戏等角度切入,游戏作为一种“方法”,有着怎样的研究与产业应用可能性。上期回顾:《同济柳喆俊:游戏和所有行业都能交叉,在娱乐性和功能性之间如何平衡》(点击图片链接 了解详细内容)本期,我们和上海纽约大学张星晨老师,一起关注前沿技术和硬件设备,如何引领新兴游戏化设计与研究方向。在其他很多领域,高校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探索前沿领域等等重要功能,是不少创新的发源地。游戏领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却是个例外。创新往往先发生在游戏产业内部。对高校来说,游戏还是个新兴研究方向。但随着全球游戏创新逐渐陷入瓶颈,“玩法缝合”成为商业游戏常见的微创新途径,高校因其较为自由的研究方向和空间,成为最好的试验场之一。上海纽约大学教师张星晨经历了从游戏行业重回高校学习、研究,到最终任教的过程。在见证本土游戏产业从承接海外项目外包到自研手游崛起后,更加意识到前沿技术应用对游戏创新的重要。而在既定条件下,基于现有的设备,研究符合未来产品体验的设计,也成为张星晨在研究和教学中持续努力的方向。尤其在VR方向上,张星晨对游戏艺术家表示,VR为传统媒介补全了“空间”这一维度,现实和虚拟空间的叠加将创造全新的体验。相应的,创作技术、方法、语言,甚至伦理层面,都需要被重新定义。而张星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下一代制作人对于创新也抱有更大的热情,积极参与Game Jam这类以玩法创新为核心的创作活动,也更在意长线的游戏体验。虽然高校的创新成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在产业中展现,但会在未来看到其价值。以下为游戏艺术家和张星晨的对话从游戏美术开始见证中国游戏产业变迁Game Art 作为美术专业出身,为什么会选择做游戏设计?张星晨我是天津美院中国画毕业的,专业学的纯粹是艺术的东西,后来因为个人兴趣的原因开始做动画,动画没做多长时间就转向做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