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

聚焦标杆与热点、解构趋势与韬略

IP属地:未知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2022-04-18

      保卫产业链!保卫供应链!

      作 者丨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华商韬略出品 图片丨网络、图虫创意 人类缔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体系,它史无前例的强大,也史无前例的脆弱。 如果说击穿医疗体系的底线,比的是整个医患供需,而一个千亿、甚至万亿产业底线的击穿,可能只是封住几家零部件工厂。 去年冬天的北京格外冷。 最近发现,这给小区的生态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现在已是万物复苏了,但好几块去年补种的草坪都被铲光,还有一些去年新移栽的树,也被拔了,要重新补。 园艺工人说,那些草,那些树的根,大多被冻坏了,即便其中一些有机会再活过来,也都不如重新播种的好。 所以,全部拔掉,重来。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1、一些草,一些树,已经被冻死了,直接被天灾出清;2、一些草,一些树,奄奄一息,还没死,但被挑剔的客户(园艺工人)市场出清。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但那些草,那些树,没了! 永远的没了。 草拔了,树拔了,还可以很快补种。 企业,甚至企业背后的产业被拔了,要补,就没那么容易了。 过去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千万条,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争夺有带动性的产业企业,争夺企业背后的产业。 具体到后发国家,这个目标甚至可以更明确,方法也可以更简单、粗暴:打掉先发国家的带动性企业,继而一步步瓦解其整个产业优势,最终取而代之。 从纺织服装到半导体,欧美、日韩,中国,这几十年几乎都在这一逻辑下明争暗斗,你追我赶。家电就是个典型,先是日韩打掉了欧美,然后是中国正在打掉日韩。与之伴随,则是看得见的几家企业背后,整个家电产业链的重构。 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是过去几十年,最显著受益,甚至全世界最为受益于这种争夺的。这也是我们今天得以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一些人将其称为所谓的产业梯度转移。我个人是太不同意这种说法的。因为,转移一词看上去好像是自然而然,是人家想转,我们随便就可以要的。 事实显然不是这个样子
      2.69万8
      举报
      保卫产业链!保卫供应链!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5 21:47

      vivo激荡三十年:快时代的慢胜利

      科技产业,“唯快不破”一直是信条。从马斯克到扎克伯格,乃至早期的硅谷,都推崇快速行动,目的是更快地验证想法、抢占先机、迭代产品。但,快就一定正确吗?答案是未必!在资本裹挟下,很多企业以快为纲,陷入一种疯狂的节奏,却忘了商业的本质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最后被市场淘汰。喧嚣中,有一家中国企业,保持了少有的战略定力,以三十年的“慢生长”,书写了一场长期主义的胜利。它就是vivo。2025年8月21日,vivo发布了首款混合现实(MR)头显设备vivo Vision探索版。它以极致的轻量化和交互体验,推动MR设备走向普及,并为家庭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搭起了一座桥梁。这家中国科技巨头,也因此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一年前,当苹果发布革命性的Vision Pro时,很少有人想到,接棒苹果,首先推出MR设备会是这家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但突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跨越30年的马拉松式长跑。2011年,第一次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vivo就面临一场关键抉择。彼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从山寨机时代,走向诸侯割据的内卷时代:最疯狂时,500多个手机品牌在红海厮杀,平均每天有12款新机发布,价格战打得硝烟弥漫。面对混乱局面,vivo也可以像其他对手一样,堆硬件、拼参数、打价格战……先抢占市场再说。关于这个问题,vivo内部一度有过激烈争辩。最终,冷静战胜了情绪。公司创始人沈炜,以及其他管理层给出否定答案,他们反问自己一个简单却不流行的问题: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在浮躁的快时代,本分才是穿越周期的锚。所谓本分,就是回归商业本质,一切从用户出发。早在功能机时代,这种用户思维就帮助他们打造出风靡一时的步步高音乐手机。到了智能机时代,行业的浮躁依旧肉眼可见:一边是厂商拼参数、打价格战,一边是用户抱怨手机太重,听歌没有质感。用户要的不是参数,而是一部好用的手机,这个判断定调了vi
      16评论
      举报
      vivo激荡三十年:快时代的慢胜利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5 21:47

      一场火热的公益直播背后的冷思考

      9月21日,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却因为一个群体而变得不再普通。这一天,是世界第32个阿尔茨海默病日。当晚,海尔与央视新闻联合推出了一场名为《看见阿尔茨海默》的公益直播,敬一丹作为直播的主持人,同时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贾建平解答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专业问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等嘉宾则作为照护者代表,分享了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心路历程。一场长达4个小时的公益直播节目,却意外吸引了多达4000万观众的参与,成千上万的互动信息刷屏,很多网友含着泪看完了直播……这是海尔联合央视新闻发起的阿尔茨海默病公益直播,周云杰坐在嘉宾席上,专注地倾听一位照护者讲述她陪伴母亲十年的经历。“周总你们一定要早点想办法,解决患者家属的燃眉之急。”这位中年女士的讲述让现场观众潸然泪下。直播中,专家从医学角度解析疾病,照护者分享日常护理心得,而周云杰,则以企业家的视角给出了特别的答案:“海尔正积极探索AI陪伴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创新,在更好照护老人的同时,减轻家庭的护理压力。”在直播开始之初,周云杰就对为什么发起这次直播给出了答案:海尔已经布局了大健康产业,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内容进行了一些创新与研发,积累了相关的方案。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并不了解阿尔茨海默,所以他才参与了这场健康公益栏目,力求让更多人了解阿尔茨海默,提前关注、提前防治。这场直播没有产品推销,没有商业话术,却吸引了超4000万人次观看,弹幕中满是感动与感谢。▲来源:央视新闻有观众表示:“今晚直播太精彩了,不仅学到知识,更传递着感动和温暖,策划非常成功,这背后凝结着你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更多的观众,则是被深深感染:“节目看得既暖又感动!用这么有温度的方式引发大家关注,充分体现了海尔的大企业担当,点赞!”在这场节目之前,周云杰刚刚结束海尔年度最重要的人单合一论
      17评论
      举报
      一场火热的公益直播背后的冷思考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5 21:47

      博时基金:十年舵手离任,留给新帅一道考题

      作者丨徐风图片丨图虫创意、东方IC、网络来源丨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近期,博时基金高管变更引发了市场关注。据招商局集团公告,现任总经理张东“拟进一步使用人选”,按照惯例或将接替江向阳出任董事长。博时基金近年来高管变动较为频繁,2024年才落定了总经理人选。一二把手接连变更下,提振权益表现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01管理层更迭再现作为十年老将,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即将离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江向阳在博时基金的任职始于2015年,彼时从证监会空降出任总经理,2020年4月升任董事长,至今掌舵已有10年。据媒体报道,江向阳的卸任或与年龄有关,今年将年满60岁。江向阳刚执掌博时基金之时,正处于固收类资产崛起的时代红利。在江向阳带领下,博时基金抓住了发展机遇,尤其是债券型基金规模快速攀升,由2015年底的303.31亿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4201.67亿,增长幅度超12倍,也奠定了其“固收大厂”的行业地位。博时基金固收类资产的增长也极大推动了整体规模增长和排名跃升,同期由2059.25亿成长到1.13万亿,排名也由12名一度提升到2019年的第3名,仅次于天弘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此后博时基金排名出现下滑,目前位居第8名。博时基金除了本次董事长职位调整外,近年来管理层变动也较为频繁。2023年11月原总经理高阳转投天弘基金,职位由董事长江向阳代理,2024年5月张东正式接任。张东作为银行业老将,此前出身招商银行,任职长达30年,曾担任总行零售银行部、财富管理部等多个业务部门领导职位,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同样为空降,此前并无公募行业管理经验。时隔一年多,张东升任博时基金董事长,提振权益是摆在新掌门面前首当其冲的考验。02权益滑落,混基腰斩相对于固收领域优势,近年来博时基金权益品类却难言乐观。权益资产作为公司“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资产管理机构”目标的重要一环,在规模上
      119评论
      举报
      博时基金:十年舵手离任,留给新帅一道考题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4 18:08

      长寿经济大爆发,衰老干预已成为现实

      央企引进尖端衰老干预产品,瑞拓龄上市意味着什么?
      31评论
      举报
      长寿经济大爆发,衰老干预已成为现实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4 15:15

      康师傅新品“亮剑”,要向外卖开战?

        创新破局,康师傅重做方便面。   文 | 华商韬略 方乐迪   2013年到2025年,外卖行业经历了多轮激烈竞争,每一轮都伴随着“方便面将被取代”的唱衰声。新速食、预制菜兴起、外卖等跨界挑战者持续冲击着方便面市场。   然而,康师傅依然稳居行业龙头,市占率高达45%。   因为,康师傅能始终精准把握“对胃”与“卡位”,敏锐捕捉时代偏爱,持续交付标准化、高确定性的产品,从而牢牢赢得市场与消费者的信赖。   这,也正是康师傅如今敢于再次正面迎战外卖冲击的底气所在。   【01 创新一代速食,比外卖“多快好省”?】   这个夏天,接续偃旗息鼓的外卖大战,一碗泡面成了互联网上事先张扬的“狼来了”。   先是“疑似罗永浩私下录音泄露”,再是“TNT发布会2.0”,直到8月21日,人们才发现,所谓颠覆性产品,竟是一碗面——康师傅“特别特鲜泡面”。“泄密-反转-引爆”层层递进的戏剧张力,流量大规模进入直播间,让“特别特鲜泡面”,上线7天累计销量近100万桶。   这款产品不是表层的“加料”或换装,而是在保持即食便利的同时,创新地推出“单篓水煮”工艺,让方便面有了“鲜煮口感”。这种靠工艺带来的“现煮感”,在方便食品行业里还是头一遭。   从名字到产品、定价,再到营销,“特别特鲜泡面”一点也不“泡面”。“特别”不止于此,康师傅正在重新定义“吃面”,再造速食,等于说将方便面这个行业重新做了一遍。 ▲潮卤牛三宝牛肉面\白松露鸡腿鸡汤面\PREMIUM优选杯 图片来源:小红书   再比如,康师傅聚焦场景积极拥抱新渠道——在山姆先后上架了用料扎实、口味独特的潮卤牛三宝牛肉面、选用珍稀食材的白松露鸡腿鸡汤面;在开市客推出免撒料包的“宅家速食之光”PREMIUM优选杯,市场表现远超预期,终端销售数据亮眼。   最令消费者惊喜,也是对方便面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合面,10元,把标准化的“正餐体验”装进
      146评论
      举报
      康师傅新品“亮剑”,要向外卖开战?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4 14:04

      康师傅新品“亮剑”,要向外卖开战?

      2013年到2025年,外卖行业经历了多轮激烈竞争,每一轮都伴随着“方便面将被取代”的唱衰声。新速食、预制菜兴起、外卖等跨界挑战者持续冲击着方便面市场。然而,康师傅依然稳居行业龙头,市占率高达45%。因为,康师傅能始终精准把握“对胃”与“卡位”,敏锐捕捉时代偏爱,持续交付标准化、高确定性的产品,从而牢牢赢得市场与消费者的信赖。这,也正是康师傅如今敢于再次正面迎战外卖冲击的底气所在。这个夏天,接续偃旗息鼓的外卖大战,一碗泡面成了互联网上事先张扬的“狼来了”。先是“疑似罗永浩私下录音泄露”,再是“TNT发布会2.0”,直到8月21日,人们才发现,所谓颠覆性产品,竟是一碗面——康师傅“特别特鲜泡面”。“泄密-反转-引爆”层层递进的戏剧张力,流量大规模进入直播间,让“特别特鲜泡面”,上线7天累计销量近100万桶。这款产品不是表层的“加料”或换装,而是在保持即食便利的同时,创新地推出“单篓水煮”工艺,让方便面有了“鲜煮口感”。这种靠工艺带来的“现煮感”,在方便食品行业里还是头一遭。从名字到产品、定价,再到营销,“特别特鲜泡面”一点也不“泡面”。“特别”不止于此,康师傅正在重新定义“吃面”,再造速食,等于说将方便面这个行业重新做了一遍。▲潮卤牛三宝牛肉面\白松露鸡腿鸡汤面\PREMIUM优选杯图片来源:小红书再比如,康师傅聚焦场景积极拥抱新渠道——在山姆先后上架了用料扎实、口味独特的潮卤牛三宝牛肉面、选用珍稀食材的白松露鸡腿鸡汤面;在开市客推出免撒料包的“宅家速食之光”PREMIUM优选杯,市场表现远超预期,终端销售数据亮眼。最令消费者惊喜,也是对方便面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合面,10元,把标准化的“正餐体验”装进速食。合面在“肉、菜、汤、面”上做足文章,4分钟就能泡出“劲道宽面+原切大块肉+脆嫩蔬菜+肉汁汤底”,满足了用户对“有饭有菜有汤”的正餐期待。凭借RP锁鲜技术,合面还解决了传统
      11评论
      举报
      康师傅新品“亮剑”,要向外卖开战?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4 14:04

      谁在定义中国医疗器械的全球时代?

      多年之后,迈瑞医疗的历史将会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2025年就是那道清晰的分水岭。在迈瑞这一年的中报里,有条不太引人注意,却又至关重要的信息:它在国际市场的营业收入,占总营收49.8%。超越本土营收,只在毫厘之间。这意味着,迈瑞医疗在理论和事实两个层面上,都已成为了真正意义的全球化企业。通过全球化,打造世界级企业,是许多优秀中国企业家共有的雄心。这颗雄心,最终造就了很多企业的全球化决心,并演绎出诸如“国门之内无名牌”、“世界级企业都是跨国经营”等著名语录。多年前,迈瑞医疗创始人李西廷同样有类似的表达:“迈瑞的产品如果只在国内买,水平提不高,就像打篮球要去NBA打,打拳击要和泰森打。”多语言版本监护仪产品的开发,成为了迈瑞全球化的起点,也让中国医疗器械首次现身欧洲与北美市场,真正与传统国际巨头同场竞技。但真正的全球化竞争,并不仅限于这种单纯的“出海”。“出海”更多是一种产品销售的思路,即立足于中国制造,让产品行销全球。正如丰田不会认为在美国销售汽车是“出海”,星巴克也不会将中国业务定性为“出海业务”。真正的“全球化”是贯穿于整个企业治理的经营思路,它考验着企业在全球经营业务的能力,以及基于全球化的战略规划。这推动着迈瑞产生更多思考——中国医疗器械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全球市场。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产业门类,它的市场开拓,存在天然的门槛,这道门槛的高度,首先体现在研发和制造上。比如超声设备这个大品类,它背靠超声医学,基础是人体解剖学和病理学,还要结合临床医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底层逻辑来源丰富,单一学科的积累再强悍,也无法做出优秀产品。对产业本质的洞察,进一步明晰成为商业逻辑:超声市场的各层次产品中,高端彩超的研发时间最长,业务壁垒最高,当然,它对应的也是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这种思路,最终演化为迈瑞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落子——以全球并购方式,加速竞争力积累。
      93评论
      举报
      谁在定义中国医疗器械的全球时代?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4 11:51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HK)荣膺“最佳IPO公司”,迈入智能驾驶产业价值高位

        9月23日,地平线机器人-W(09660.HK)在“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中荣获“最佳IPO公司”大奖。该评选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是面向全球华语财经市场极具含金量的年度榜单。其中,“最佳IPO公司”奖项聚焦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衡量企业上市后的价值释放能力。评选对比IPO前后的业绩表现、市值管理成效、融资使用效率,关注招股书承诺与实际履行的一致性,同时纳入上市过程中的合规性与信息披露质量评估。以期通过评选树立资本市场入口端的质量标杆。经过五大核心维度的综合评估,地平线最终脱颖而出,实至名归地站上了这一荣誉台席。   Brand Finance中国区总裁陈忆登为最佳IPO公司地平线颁奖   2024年10月,地平线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当时往回看三年的港股最大科技IPO,公司市值也在一年内升值超过了200%。这种极具穿透力的资本增长,不仅反映出市场对其商业模型的高度认同,也说明地平线正处于智能驾驶产业由“规模化兑现”迈向“全域场景扩展”的新台阶,构建起更具系统性与长期性的增长逻辑。   驱动这一进阶的核心动因,是其长期坚持的软硬一体自研战略。依托深度整合的芯片、算法、工具链和系统工程能力,地平线形成了稳定、可交付、可规模部署的技术底座。在这一体系驱动下,公司主力产品取得快速突破:征程家族累计出货量突破千万片,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成功进入量产交付,并已获得多家车企的10+款车型定点,瞄准三至五年内实现千万级部署目标。HSD的规模化应用,正是地平线软硬协同能力转化为商业确定性的直接体现。   与此同时,地平线也开启了从乘用车智驾向Robotaxi商业化和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拓展。9月初地平线宣布携手哈啰,基于运营场景共建面向L4级的自动驾驶核心平台。区别于直接切入L4级智能驾驶的跨越式路径,地平线始终坚持的“渐进式”演进路径,是从L2起步,依托真实场景持续迭代,
      733评论
      举报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HK)荣膺“最佳IPO公司”,迈入智能驾驶产业价值高位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4 10:47

      河南企业家,冲上来了

        得中原者得天下。   文 | 华商韬略 大南   最近几年,河南企业和企业家的表现非常“出圈”:   曾被质疑“中国潮玩没有竞争力”的泡泡玛特,因LABUBU风靡全球,上半年营收暴涨204%,公司市值突破4000亿,创始人王宁成为河南新首富;   奶茶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蜜雪冰城门店数量扩张至5.3万家,营收做到行业第二名的两倍,公司上市同样股价大涨,让其创始人与王宁在河南首富位置上轮动;   养殖业巨头牧原集团,从“猪周期”难题中突围,上半年营收高达764.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猛增11.7倍至105.3亿元。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热搜常客胖东来、火腿霸主双汇、辣条霸主卫龙,乃至三全、思念、锅圈、王守义十三香……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在绽放出河南商业的光芒。   【01 天下粮仓, 十省通衢】   一方水土养一方“商”,通江达海的珠三角与长三角天然适合发展外贸,赤水河流经的贵州与四川注定成为白酒行业的温床,而沙漠遍布的大西北摇身一变成了光伏产业的宝地。   产业的诞生与崛起往往是因地制宜的结果。1999年发生的一件事,则很好地说明了河南的独特优势。   这年前后,一群操着浓厚“湘音”的湖南人陆续踏上北上的列车,风尘仆仆地来到河南,他们游走于各市县进行考察,准备投资生产一种新型零食——辣条。   彼时,“辣条”已经在湖南市场风靡,这些老板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北迁河南创业?   原来,辣条的主要原料是面粉,但作为发源地的湖南平江不产小麦,每袋面粉都要从外地长途运输而来,致使运费竟然与原料成本相当。   因此很多平江人选择走出去,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考察。其中不少人去过东北、湖北、江苏等地,投资回报始终不理想,直到他们来到河南,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河南自古有“天下粮仓”的美誉,以全国1/16的耕地产出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食品企业在这里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料
      158评论
      举报
      河南企业家,冲上来了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9-23 18:17

      **影像实验室曝光,到底藏了多少黑科技?

      **影像实验室首次揭秘!里面到底在秘密研发什么?
      34评论
      举报
      **影像实验室曝光,到底藏了多少黑科技?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