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

聚焦标杆与热点、解构趋势与韬略

IP属地:未知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2022-04-18

      保卫产业链!保卫供应链!

      作 者丨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华商韬略出品 图片丨网络、图虫创意 人类缔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体系,它史无前例的强大,也史无前例的脆弱。 如果说击穿医疗体系的底线,比的是整个医患供需,而一个千亿、甚至万亿产业底线的击穿,可能只是封住几家零部件工厂。 去年冬天的北京格外冷。 最近发现,这给小区的生态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现在已是万物复苏了,但好几块去年补种的草坪都被铲光,还有一些去年新移栽的树,也被拔了,要重新补。 园艺工人说,那些草,那些树的根,大多被冻坏了,即便其中一些有机会再活过来,也都不如重新播种的好。 所以,全部拔掉,重来。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1、一些草,一些树,已经被冻死了,直接被天灾出清;2、一些草,一些树,奄奄一息,还没死,但被挑剔的客户(园艺工人)市场出清。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但那些草,那些树,没了! 永远的没了。 草拔了,树拔了,还可以很快补种。 企业,甚至企业背后的产业被拔了,要补,就没那么容易了。 过去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千万条,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争夺有带动性的产业企业,争夺企业背后的产业。 具体到后发国家,这个目标甚至可以更明确,方法也可以更简单、粗暴:打掉先发国家的带动性企业,继而一步步瓦解其整个产业优势,最终取而代之。 从纺织服装到半导体,欧美、日韩,中国,这几十年几乎都在这一逻辑下明争暗斗,你追我赶。家电就是个典型,先是日韩打掉了欧美,然后是中国正在打掉日韩。与之伴随,则是看得见的几家企业背后,整个家电产业链的重构。 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是过去几十年,最显著受益,甚至全世界最为受益于这种争夺的。这也是我们今天得以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一些人将其称为所谓的产业梯度转移。我个人是太不同意这种说法的。因为,转移一词看上去好像是自然而然,是人家想转,我们随便就可以要的。 事实显然不是这个样子
      2.63万8
      举报
      保卫产业链!保卫供应链!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4 11:02

      稳定币诈骗第一案,一个U盘卷走130亿

      稳定币爆雷第一案,200万人被骗130亿
      463评论
      举报
      稳定币诈骗第一案,一个U盘卷走130亿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4 10:55

      刚刚,又一位千亿级首富大佬,走了

        我看准了,中国绝不会让我失望。   文 | 华商韬略   综合媒体消息,知名华商巨擘,新加坡吴南德集团创始人吴清亮于8月12日逝世,享年98岁。   祖籍潮汕的吴清亮白手起家,以持续一生的奋斗创造出一个世界级产业王国,也是鼎鼎大名的立邦漆之父。他90高龄还在以百亿美元巨资收购日本百年财团,并以超过1400亿人民币财富,登顶新加坡首富,书写一代华商的光荣与传奇。   【01 逆袭日本巨头】   在中国,立邦漆可谓家喻户晓,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个品牌属于日本。   其实,它的创立者和品牌母公司实控人,都是吴清亮。   围绕立邦,日涂控股与吴清亮家族之间,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纠缠与争夺。   1950年,年仅23岁的吴清亮远赴日本,来到当时位居日本涂料界第一的“日本涂料株式会社”(日涂控股前身),拜访了掌门小畑千秋。   日涂控股创立于1881年,是日本第一家涂料企业,早在1949年5月就登陆东京证券交易所,技术水平堪称一流。   吴清亮热情诚恳的态度,给了小畑千秋很深的印象。   彼时,吴清亮需要日涂控股的品牌和技术,后者也有开拓新加坡及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双方的合作由此开始。   从日本回来后,吴清亮拿到了日涂控股在新加坡的经销权,成为一名正经的品牌经销商。   1962年,新加坡发生了一件大事,全民公投通过了并入马来西亚的主张。仅过3年,新加坡又独立了出来,整个东南亚政治经济形势风云激荡。   各方博弈中,新加坡政府对进口涂料加大了征税力度,20%的关税极大压缩了代理商的利润空间。   这并未难住吴清亮,已经积累下足够资本与技术的他更进一步。1962年,他与日涂控股合资成立立时集团。   其中,吴清亮独自控股的吴德南集团,占据立时60%的股权,拥有绝对控制权,日涂控股持有剩下的40%的股份。   从代理商到控股建厂,建立产能,吴清亮再进一步。   此后,吴清亮以新
      60评论
      举报
      刚刚,又一位千亿级首富大佬,走了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3 18:18

      二手房 ,还藏着大机会?

      手握百万套房源的自如,为啥突然盯上二手房?
      73评论
      举报
      二手房 ,还藏着大机会?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3 14:52

      刚刚,又一位千亿级首富大佬,走了

      综合媒体消息,知名华商巨擘,新加坡吴南德集团创始人吴清亮于8月12日逝世,享年98岁。祖籍潮汕的吴清亮白手起家,以持续一生的奋斗创造出一个世界级产业王国,也是鼎鼎大名的立邦漆之父。他90高龄还在以百亿美元巨资收购日本百年财团,并以超过1400亿人民币财富,登顶新加坡首富,书写一代华商的光荣与传奇。在中国,立邦漆可谓家喻户晓,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个品牌属于日本。其实,它的创立者和品牌母公司实控人,都是吴清亮。围绕立邦,日涂控股与吴清亮家族之间,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纠缠与争夺。1950年,年仅23岁的吴清亮远赴日本,来到当时位居日本涂料界第一的“日本涂料株式会社”(日涂控股前身),拜访了掌门小畑千秋。日涂控股创立于1881年,是日本第一家涂料企业,早在1949年5月就登陆东京证券交易所,技术水平堪称一流。吴清亮热情诚恳的态度,给了小畑千秋很深的印象。彼时,吴清亮需要日涂控股的品牌和技术,后者也有开拓新加坡及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双方的合作由此开始。从日本回来后,吴清亮拿到了日涂控股在新加坡的经销权,成为一名正经的品牌经销商。1962年,新加坡发生了一件大事,全民公投通过了并入马来西亚的主张。仅过3年,新加坡又独立了出来,整个东南亚政治经济形势风云激荡。各方博弈中,新加坡政府对进口涂料加大了征税力度,20%的关税极大压缩了代理商的利润空间。这并未难住吴清亮,已经积累下足够资本与技术的他更进一步。1962年,他与日涂控股合资成立立时集团。其中,吴清亮独自控股的吴德南集团,占据立时60%的股权,拥有绝对控制权,日涂控股持有剩下的40%的股份。从代理商到控股建厂,建立产能,吴清亮再进一步。此后,吴清亮以新加坡为核心,将立时集团迅速向周边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市场扩张,逐渐成为东南亚的涂料霸主。▲立时集团50周年庆祝会上,时任日涂社长酒井健二(中)与吴清亮(右二)而在这些国家成立的
      100评论
      举报
      刚刚,又一位千亿级首富大佬,走了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3 14:52

      货拉拉的豪赌

      作者丨文雨图片丨图虫创意、东方IC、网络来源丨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7月25日晚,由长安汽车代工、货拉拉深度定制的纯电封闭货车正式亮相,售价7.68万元起。在强手如云、血流成河的中国造车江湖,货拉拉只能算沧海一粟,因此这一举动并未在车圈引起广泛关注。但对于货拉拉自身而言,造车是公司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次落子。这是一步好棋,也是一步险棋,更是一步别无选择的棋。01上市2023年3月、9月,2024年4月、10月以及2025年4月,货拉拉曾先后五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而且从时间线上看货拉拉都会在六个月有效期过后第一时间重新递表,可见公司是非常急于上市的。事实上,货拉拉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并不差。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年-2024年,货拉拉分别实现收入10.36亿美元、13.34亿美元、15.93亿美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210万美元、3.91亿美元、5.01亿美元。在此期间,货拉拉降本增效的成绩也非常显著,其中包括销售、研发和行政费用在内的经营费用率从2022年的57.8%下降到2024年的34.1%。之所以被港交所频频拒之门外,根源是货拉拉本身的内在属性存在一定瑕疵。比如商业模式,和顺丰、京东等传统物流企业完全不同,货拉拉更像是一个撮合交易的互联网中介平台,轻资产运营,某种程度上缺乏真正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再比如盈利模式。货拉拉虽然号称有货运平台服务、多元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三大业务,但其实核心业务只有货运平台服务,盈利结构非常单一。所谓货运平台服务主要就是司机上交的佣金和会员费,这块业务在货拉拉总营收中的占比始终高达50%以上,而且利润率巨高,2024年货运平台服务的毛利率高达81.9%,贡献了货拉拉绝大部分利润。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政策合规风险。货拉拉的盈利主要来自向司机收租,所以要想增利就必须和司机群体进行利益博弈,这种做法的最终
      118评论
      举报
      货拉拉的豪赌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3 14:52

      根本挡不住!又一款中国神器在欧美卖疯了

      一个千亿市场,长在欧美后花园。作 者丨陈斯文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2023年3月的一天,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一处草坪上,未岚大陆CTO陈子冲遇到一个难题,一对目睹了“魔术”表演的夫妻,非常诚恳地希望买下他的“道具”:公司刚刚推向市场的Navimow割草机器人。在很多欧美家庭,割草一直是个上头的问题。现在,它成为了一批中国公司打开欧美市场的契机。2022年,未岚大陆的割草机器人就开始在欧美市场加速奔跑。两年过去,这个由A股科创板上市企业九号公司创立的新品牌,已成为许多欧美家庭的常备品。2024年,九号公司割草机器人业务总营收已超8亿元,到今年5月,其割草机器人产品全球用户数量已超过24万,成为平衡车、滑板车之后,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崭新看点。同样靠割草机器人加速收割市场的,还有诸如松灵机器人旗下的割草机器人品牌库犸动力,2024年,它在欧美市场实现了8万台销量,累计服务超40万家庭用户。科沃斯,也是中国割草机器人席卷海外的受益者之一。数据显示,2024 年,科沃斯GOAT系列全年海外收入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86.7%和 271.7%,欧洲市场占有率突破12%,1年卖出了4万多台。而且,好戏才刚刚开始。光大证券研究认为,全球割草机市场规模已在2024年达33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达457亿美元;Grand View Rsesearch的研究数据则认为,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485亿美元。中国人对割草机的应用感知有限,印象基本停留在园林工人草屑横飞的场景,但在欧美,却是另一番景象。有数据显示,全世界的私人花园,大概有2.5亿个,其中美国1亿,欧洲8000万,包揽了全球总量的七成以上,这还不包括一些普通家庭十几平米的小花园。这些花园几乎都有草坪,也都需要割草。美国很多州都有规定,草坪不修,任由荒草没踝,会被经济处罚;在欧洲,满院杂草被视为不道德不文明,相当于中国在楼道里乱
      46评论
      举报
      根本挡不住!又一款中国神器在欧美卖疯了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3 10:57

      超过上海,重庆冲成消费第一城

        乐天巴蜀,消费之都。   文 | 华商韬略 大南   2020年逆袭广州、2022年甩开北京,2025年1-2月、第一季度及1-4月,连续三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上海,冲成消费第一城。   重庆人的消费力,为什么这么强?   【01 重庆人的消费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作为高频词被反复提及32次,各地都将提振消费作为“重头戏”来抓。   一个重庆朋友说:消费,对重庆来说,不需要抓,因为重庆人格外舍得消费。有钱要消费,没钱也要消费,甚至还有句玩笑话:“重庆人即便分钱没得,也要搞个闹热”。   作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黄金码头,重庆自古就是八方来客的聚集地,向西连接肥沃的四川盆地,向东通达广阔的江汉平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生活观念与消费文化。   这里既有农耕文明的朴实,又有商贾人士的灵活,还带着码头工人的豪爽以及“袍哥”的江湖义气,最终融合成重庆人独特的性格底色——乐观豁达、热爱生活、享受当下。   2024年统计显示,重庆人把近70%的可支配收入都用在消费上。你可以调侃一个重庆人挣得不多,但绝不能说他“不懂吃、不会耍”。   如果要为这种文化找到一个最佳缩影,那必然是火锅。沸腾的红油锅里各种食材在翻滚,热气蒸腾下,味蕾得到一场酣畅淋漓的享受,天大的烦恼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正如重庆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   散落在山城街头巷尾的3.7万家火锅店,就是3.7万个社交场所和文化载体,见证着重庆人“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当然,这些门店也带动火锅产业链每年创造3000亿的产值,滋养了超过100万人的生计。   2024年餐饮寒冬席卷全国,北京、上海的餐饮消费额分别出现-4.9%、-5.3%的下滑,但重庆人根本不理解什么叫“餐饮寒冬”,其餐饮消费额在去年逆势增长9.1%,斩获2519.91亿的好成绩。
      74评论
      举报
      超过上海,重庆冲成消费第一城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3 10:07

      沙漠变粮仓,新疆凭啥逆天改命

      新疆竟然成了粮仓
      109评论
      举报
      沙漠变粮仓,新疆凭啥逆天改命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2 20:00

      超过上海,重庆冲成消费第一城

      2020年逆袭广州、2022年甩开北京,2025年1-2月、第一季度及1-4月,连续三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上海,冲成消费第一城。重庆人的消费力,为什么这么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作为高频词被反复提及32次,各地都将提振消费作为“重头戏”来抓。一个重庆朋友说:消费,对重庆来说,不需要抓,因为重庆人格外舍得消费。有钱要消费,没钱也要消费,甚至还有句玩笑话:“重庆人即便分钱没得,也要搞个闹热”。作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黄金码头,重庆自古就是八方来客的聚集地,向西连接肥沃的四川盆地,向东通达广阔的江汉平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生活观念与消费文化。这里既有农耕文明的朴实,又有商贾人士的灵活,还带着码头工人的豪爽以及“袍哥”的江湖义气,最终融合成重庆人独特的性格底色——乐观豁达、热爱生活、享受当下。2024年统计显示,重庆人把近70%的可支配收入都用在消费上。你可以调侃一个重庆人挣得不多,但绝不能说他“不懂吃、不会耍”。如果要为这种文化找到一个最佳缩影,那必然是火锅。沸腾的红油锅里各种食材在翻滚,热气蒸腾下,味蕾得到一场酣畅淋漓的享受,天大的烦恼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正如重庆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散落在山城街头巷尾的3.7万家火锅店,就是3.7万个社交场所和文化载体,见证着重庆人“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当然,这些门店也带动火锅产业链每年创造3000亿的产值,滋养了超过100万人的生计。2024年餐饮寒冬席卷全国,北京、上海的餐饮消费额分别出现-4.9%、-5.3%的下滑,但重庆人根本不理解什么叫“餐饮寒冬”,其餐饮消费额在去年逆势增长9.1%,斩获2519.91亿的好成绩。这就是重庆人对美食的执着,这种执着不仅体现在“吃喝”上,在“玩乐”方面也丝毫不含糊。重庆人碰面打招呼的口头禅就是:出去耍撒,你要耍点啥子嘛?即
      80评论
      举报
      超过上海,重庆冲成消费第一城
    • 华商韬略华商韬略
      ·08-12 20:00

      义乌厂二代,正砸掉义乌老招牌

      新义乌的“尖芽”,已经破土而出。作 者丨徐十一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当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创一代也逐渐老去,义乌的二代们,正以自己的创新变革着他们父辈的事业,他们正砸掉义乌的老招牌,构建着一个新义乌。信息割裂,协同迟滞、效率低下……传统制造业的传统作业方式,曾让厂二代方龙飞深陷泥潭之中。方龙飞的父母早在90年代就在义乌打拼,主营搪瓷用品,产品陆续销售到欧美、中东、南美、非洲等地,从摆摊到创办公司,在他接手前,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超3亿。但父辈们用汗水筑起的制造小王国,在全球化与数字化飓风中日益老态陈旧,近几年越发涌现出内部流程散乱,跨部门协作难,以及信息决策滞后等问题。除此之外,因为工厂的业务遍布欧美、中东、南美、非洲等100+国家地区,但小语种以及多语种的翻译却十分稀缺,极容易因为来不及找到专业人才而错过客户。在效率至上的时代,这无疑是自绝于竞争。相似的困境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厂二代沐昀面前。2019年,义乌的圣菲饰品面临生存危机。仓库内堆积着几千万滞销首饰,订单却猛然锐减。“以前做设计,都是设计师手绘线稿,再发给3D设计部门打样,确定好款式之后再进行生产,要经过11道工序,一个新品从图纸到样品至少耗时三天。”沐昀接受采访时提到此事,显得格外无力。设计效果差效率低还仅是冰山一角,更严重的问题是,义乌复制能力强大。设计效率低下本就难出爆款,但即便侥幸成功,又会很快被其他工厂复刻,独创产品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价格瞬间从几百砍到十几。参考前段时间的graff耳环,原版价格堪称天价,义乌一经手,20rmb内就可以轻松收入囊中。对于复刻厂家来说复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创新者来说,前期投入的设计费、打版费甚至市场试错费却都是成本。保持成本出售很难再有生路,自降成本出售还是血本无归。破局之路何在?沐昀和方龙飞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破局方式——断尾求生,创新升级。他们引用AI
      42评论
      举报
      义乌厂二代,正砸掉义乌老招牌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