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Insight

连线Insight官方账号

IP属地:未知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1-11 20:36

      看大疆做全景相机,不要只看两份报告

      文/苏诚 编辑/子夜 2025年7月31日,大疆发布全景相机 OSMO 360,宣传语是“一寸见乾坤”。 就在不久前,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忽然“分裂”成了两个平行世界。久谦咨询的报告显示,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全球收入份额已升至66%,全景相机上市三个月即拿下43%的市场。 而沙利文的报告则得出了另一个结论——全景相机市场大疆仅占17.1%,影石高达75%。 谁的数据更准,现在看已经不重要了。但有一点无可辩驳:从零起步,大疆已在全景相机赛道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关键角色的跃迁。 图源大疆官网 对这家公司来说,“进入一个新领域”早已不意味着试水,而更像是一次有预谋的生态迁移。从无人机到云台相机,再到运动相机,如今是全景相机,大疆几乎每一次出手都像一场复盘后的自我复制。 1、大疆的技术复利,延展到了全景相机领域 一切都从汪滔的“激极尽志,求真品诚”开始。对他而言,每一件产品都不是简单工具,而是“科技艺术品”。 精灵无人机诞生时,大疆就立下了一个标准:不是让机器飞起来,而是让影像飞得优雅。稳定飞行、丝滑画质、智能避障,每个细节都在强调——科技也可以有品位。 这套审美,后来成为大疆的产品基因。 然而,大疆从无人机走向地面影像的转折,并非一开始就在计划之中。 2014年前后,公司内部几乎没有“地面拍摄”的概念,但一批核心用户的“野路子”做法激发了新的可能:他们把无人机云台拆下来,用3D打印支架进行地面拍摄。 这个小规模、非官方的实验,让大疆看到成熟无人机云台技术在地面市场的巨大潜力——一个尚未被满足的体验空白。 于是,2015年,Osmo手持云台相机问世,它将无人机上的三轴增稳技术带到地面,实现了“降维打击”般的用户体验。初代Osmo是技术验证机:稳定性解决了核心痛点,但价格高、体积大、收音和镜头有限,使其仍偏向专业用户。 2018年,初代Osmo Pocket面世,正值Vlog概念刚刚萌芽。大疆
      109评论
      举报
      看大疆做全景相机,不要只看两份报告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1-11 14:28

      架构调整后,蚂蚁继续死磕医疗健康“硬骨头”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蚂蚁继续探路。 11月7日,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发布全员信,宣布原“蚂蚁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正式升级为“蚂蚁健康事业群”,加速医疗健康业务成为蚂蚁的新战略支柱板块。 调整后的蚂蚁集团形成全新的业务矩阵:除蚂蚁国际、数字科技、Oceanbase保持独立公司运营外,支付宝事业群、数字支付事业群、财富保险事业群、信贷事业群与新成立的健康事业群,共同构成蚂蚁5大核心业务单元。 这一架构调整背后,是蚂蚁在医疗健康领域长达十一年的悄然布局。从2014年打造中国第一笔线上挂号缴费,到2019年推出首张电子医保码,再到2024年收购好大夫在线,蚂蚁的医疗版图正在系统性地拼接成型。 尤其是AI健康管家AQ的上线,开启了蚂蚁在AI领域的尝试,也是蚂蚁AI战略在垂直领域的一次关键落地,标志着蚂蚁对新增长曲线的探索。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从2019年的8万亿元一路高歌猛进,增长至2025年的2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 随着AI的落地与发展、医疗供需缺口增大,大健康是互联网巨头纷纷押注的赛道,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投入高、周期长、难盈利”是要面对的几个核心挑战,信息割裂、数据孤岛的现状,也让为不同需求的患者找到好医生成为难题。 蚂蚁能否用技术破解这些行业顽疾,仍需要时间检验。随着健康事业群的成立,蚂蚁的医疗长征进入了新的阶段,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1、蚂蚁为何要死磕医疗健康? 从单点业务,到战略级事业群,蚂蚁和医疗健康死磕了11年。 2014年,支付宝推出中国第一笔线上挂号缴费服务,正式切入医疗数字化赛道,此后十年间,蚂蚁逐步向医疗健康赛道深入。 2016年,蚂蚁首创全国第一家医院医保线上支付在深圳落地,开启医保数字化变革; 2018年,作为标准组成员参与医保电子凭证标
      10评论
      举报
      架构调整后,蚂蚁继续死磕医疗健康“硬骨头”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1-07

      海尔智家被低估了吗?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海尔智家,正被资本市场审视。 2025年三季报显示,海尔智家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稳健双增,尤其利润增速已连续多个季度跑赢营收,展现出内部增效的显著成果。 超预期的财报之下,资本给了积极的反馈。10月30日财报发布次日,海尔智家股价涨势明显,截至收盘涨幅最高近5%,领涨家电板块。 但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海尔智家年内股价下跌2.86%,市净率维持在1.99倍,处于近五年低位,低于行业平均。 2025年1月-10月海尔智家股价走势,图源百度股市通 对海尔智家这家全生态的巨头而言,家电生态的表现至关重要,关乎着海尔智家未来在市场上的深层布局。今年以来,家电行业负重前行,在国内市场需求承压、行业竞争加剧;在海外,增量有限、不确定性增强。 内外承压之下,资本的目光更加严苛。 三季度,旧换新政策变动之下,海尔智家由内而外的韧性增长是可持续的关键,而想要实现可持续路径,多元化是共识。 当前,海尔智家在全球手握七大高端品牌,和一个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定制场景品牌三翼鸟,覆盖高、中、低端的多元品牌矩阵。品牌之间的业务协同与资源分配也不容忽视,这决定了各品牌之间能否形成合力,还是互相内耗。 这种业绩与估值的背道而驰,折射出海尔智家在转型深水区的成长困境,海尔智家也在寻求新解法。当“全球化+高端化”的传统估值逻辑逐渐弱化,AI技术牌或许能成为新解法。 从家电制造到智慧生态的转型,海尔智家手上的牌不少,重点在于怎么打。 1、盈利能力增长,但资本市场为何不买账? 细读海尔智家2025年三季报,数据层面实则不乏亮点。 据其财报,海尔智家2025年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2340.54亿元,同比增长9.98%,归母净利润173.73亿元,同比增长14.68%。其中,第三季实现营业收入775.6亿元,同比增长9.51%,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12.69%。 分
      78评论
      举报
      海尔智家被低估了吗?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1-07

      山姆会员不满,新任总裁“躺枪”?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山姆又惹怒会员了? 新总裁刘鹏上任一周多,山姆又站在了风暴中心。这一次舆论的导火索来自全新改版的APP。 不少网友评论表示对山姆APP改版很陌生,那个曾经以真实选品、简洁页面著称的山姆,似乎不见了。一些网友更是喊话,山姆的“阿里味”更浓了,要马上接入88VIP、跳转淘宝了。 王然作为山姆的老会员,不以为然。“骂山姆的有几个真会员啊,”,王然向连线Insight表示,她认为大家对山姆的敌意有些重。 “虽然更喜欢以前界面的朴实感,但现在也没差太多,基本不影响日常购买”,王然表示。 图源山姆APP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风波正值刘鹏刚刚上任,不少会员将愤怒转移到刘鹏身上,新总裁就这样变成了“背锅侠”。山姆不仅连夜改版APP,还第一时间发公告回应风波。 回溯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藏着山姆会员对品牌初心的集体焦虑。今年以来,山姆因选品风波、配送风波屡次登上热搜,这家零售巨头陷入多事之秋。如今,新总裁上任,原本想重整旗鼓的山姆,又陷入新的难题。 风波会随着时间消散,但口碑不会。重拾会员信任、找到扩张与价值的平衡,才是山姆的要紧事。 1、会员不满,刘鹏背锅? 刚上任一周多,刘鹏就摊上了麻烦事。 “山姆变得像盒马”“山姆APP更新被指图片失真”“山姆阿里系”……近期,多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大量山姆会员在社交平台和应用商店刷屏式地发表不满,甚至喊出“退卡”“开除阿里高管”等激烈言辞。 引起民愤的核心是山姆APP改版。 过度美化产品图片成为主要原因。更新后的APP中,水果、肉类等生鲜食品的图片被指经过AI处理,过度美化,与实物差距明显。 更让会员困惑的是,部分生鲜商品直接使用了烹饪后的熟食成品图替代原物图。 山姆会员孙宇深有感触。“产品展示图的确有些花哨,我是来买菜的,又不是来学做菜的。” 图源山姆官网 孙宇认为,原始图片至少能看看产品的新鲜度。“换再精致的图片也无法提高我的
      188评论
      举报
      山姆会员不满,新任总裁“躺枪”?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1-06

      小马智行港股上市:自动驾驶从“技术追跑”到“商业领跑”的里程碑

      文/熊逾格 编辑/子夜 2025年11月6日,小马智行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 此时距离其在纳斯达克上市不到一年。2024年11月27日,小马智行以13美元/股的发行价登上美股,创下2024年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IPO,摘得“全球Robotaxi第一股”称号。 如今,“全球Robotaxi第一股”又在港股IPO,发售4825万股,拿下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IPO。如果给承销商的15%超额配售权全部行使,集资额可达77亿港元。 据招股书披露,本次IPO引入了包括Eastspring在内的多家国际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1.2亿美元。同时彭博社10月28日报道称,全球出行巨头Uber正考虑作为锚定投资者认购1亿美元。 从自动驾驶产业角度来看,历经十年技术验证、多轮融资寒冬与商业化争议,产业来到一个关键转折点: 资本的重心正在转移,从“技术潜力”转向“商业造血能力”。那些技术成熟、成本可控,能够规模扩张,跑通完整链路的企业,等来了市场的回应。 Robotaxi这门生意,真的到了可以规模化盈利的时刻吗? 质疑声从未停止。但产业龙头小马智行的表现让人看到希望:一手握着真金白银的助力,一手握着商业化的实绩,小马智行展示出的未来充满想象力。 1、双地上市,小马智行为何被资本市场看好? 从2024年11月到2025年11月,从纳斯达克到香港联交所,短短一年完成双地上市,这一节奏在中概股企业中并不多见。 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两地市场的差异化定位,为小马智行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空间。 2024年11月27日小马智行登上纳斯达克 美股市场向来偏好成长性叙事,愿意为技术突破与长期愿景支付溢价;港股市场则更关注商业化进度与现金流确定性。双地上市意味着,小马智行既需要向硅谷投资者证明其技术领先性,也需要向亚洲资本市场展示其营收增长的可持续性。 小马智行在商业化上的信心,资本市场早
      124评论
      举报
      小马智行港股上市:自动驾驶从“技术追跑”到“商业领跑”的里程碑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1-04

      重组、谋上市,OpenAI更自由了

      文/窦文雪 编辑/子夜 近几日,AI圈最受瞩目的公司OpenAI,接连释放出令资本兴奋的消息。 据财联社报道,有市场消息称,OpenAI正筹备首次公开募股,此次IPO对该公司的估值或高达1万亿美元。有望缔造史上规模最大的IPO。 报道还援引了业内人士透露的消息,OpenAI正考虑最早于2026年下半年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初步讨论中的融资规模至少600亿美元。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否认了明年上市的消息,他认为上市是公司发展中的自然阶段,但目前并非优先事项。上市没有具体日期,2027年上市或许会更好。 在此之前,OpenAI刚刚宣布完成架构重组,将各投资方的投资转换为普通股,解除了此前在财务回报上限的潜在限制。 同时,OpenAI与微软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双方将从“深度绑定”转向“自由合作”的阶段,双方也可以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 通常情况下,一家技术基本功扎实、倍受资本青睐的科技公司谋求上市,本应是十分顺利的事。 但OpenAI的情况有所不同。其在成立之初就是一家纯粹的非营利机构,强调不以盈利为约束,专注做长期、高成本的基础研究。 因此在OpenAI成立的这十几年中,只要公司尝试商业化动作,就会引发市场担忧。 但作为一家以AGI为目标的公司,OpenAI需要付出的资金数额是庞大的。坚持理想主义重要,但赚钱保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对高算力的支撑也是必然选择。 OpenAI重组后,将不再是单纯的非营利组织,而是通过双层架构平衡商业与公益目标。它将继续由非营利组织控制。而现有的营利性业务将转变为一家公共利益公司,非营利组织将控制该公共利益公司。 此外,若OpenAI完成上市,也将会为微软、软银等早期的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不过,一边是非营利组织的使命,一边是日益增加的资金压力,重组的OpenAI能否真正按照市场期待的方向行走,还有待验证。 1、OpenAI完成重组,与
      298评论
      举报
      重组、谋上市,OpenAI更自由了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1-03

      FILA GOLF女子菁英赛:一场赛事,掀起女性运动经济的“她变革”

      文/纪德 编辑/子夜 在世界范围内,“全女”赛事正不断涌现。 从高尔夫、排球、网球到电竞,越来越多以全女性选手为核心的体育赛事,吸引着公众目光。 女性运动员的人气也在肉眼可见地上升。在奥运赛场上拼下金牌的郑钦文、冬奥会上惊艳全场的谷爱凌、频频登上热搜的吴艳妮,她们不仅成绩亮眼,个性也十分鲜明,在社交媒体上自带传播力。 过去在职业体育里,男运动员收入普遍高于女运动员,算是常态。但这几年,情况正慢慢改变。根据专业体育媒体Sportico的数据,2024年全球收入前15的女运动员,总收入达到2.21亿美元,比前一年涨了27%。 可以说,女性正在作为一种新力量,悄悄改变着赛事经济的样貌。 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高尔夫堪称女性职业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 一批以年轻球员为代表的女性高尔夫选手正在崛起。根据最新世界排名,中国选手殷若宁、王馨迎与刘艳分别位列第5、第53和第101位。而高尔夫这项传统上被认为“小众”的运动,也正吸引越来越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女性用户群体的关注。 随着高尔夫赛场上女性运动员和观众越来越多,带来的声量自然也跟过去不一样了。这样一个正在升温的赛道,吸引了不少目光,FILA GOLF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FILA GOLF看准时机,落下一子——用一场专业女子赛事,进一步押注这片潜力市场。这不仅仅是一场竞技赛事,更像是一次围绕女性运动经济的商业探索。 1、不止竞技,更是多元参与的“女性运动场” 秋日的北京,一座山地球场上,来自八个国家的108位女性球员正在专注比赛。 她们当中,有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有刚转职业的新秀;有人气与实力兼备的明星选手,也有从业余身份“火箭式”升入职业的黑马。 作为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的核心一站,“2025女子菁英赛”设置了70万元的总奖金,吸引了国内顶尖的女子球员参与。 她们的目标一致,在起伏的球道间挥杆、前行,像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把杂念击向
      182评论
      举报
      FILA GOLF女子菁英赛:一场赛事,掀起女性运动经济的“她变革”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1-02

      内测“搜同款”,红果短剧迈出带货关键一步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双11激战正酣,红果短剧也来分一杯羹。 近期,据Tech星球报道,红果短剧内测“搜同款”功能,布局短剧带货。尽管是小范围的场景测试,足以标志着红果短剧开启了新一轮商业化探索。 从广告变现到电商融合,相比于以往围绕短剧行业的探索,这次红果的触角伸到了电商领域。 作为行业头部玩家,红果已经凭借优质内容和创新模式跑到了2.12亿月活。此前,红果短暂试水IAP付费模式后,很快就构建起成熟的IAA免费模式,利用免费内容+广告分账模式变现。 如今,短剧行业发展如火如荼,2024年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越市场票房,随着竞争愈加激烈,红果想要坐稳铁王座,如何为流量找到清晰的商业变现路径,显得更为重要。 这一动作背后,既是红果应对用户规模稳定后寻求高阶变现的必然选择,更离不开抖音生态的全面支撑。 今年5月,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字节进一步整合短剧和抖音生态。延续到此次红果做电商,更像是一场1+1>2的双向奔赴。 一方面,红果“短剧同款”可以复用抖音商品池、共享交易链路、打通支付系统,无需从零构建电商能力;另一方面,红果爆款内容输出与稳定的用户增量,可以为抖音电商注入新的消费场景和新用户。 从无到有,红果的每一步布局都在夯实内容与流量优势。这场短剧与电商的融合实验,不仅是红果自身商业化的突破,也为短剧行业的变现路径提供了全新范本。 1、红果内测“搜同款”,探索带货变现 “上链接”的风吹到了红果短剧。 近期,不少短剧用户打开红果App观看短剧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暂停观看到某一帧时,页面会自动弹出“搜同款”提示。 具体而言,当你喜欢剧中女主的一条晚礼服,你可以暂停剧情,转而跳转到电商界面,为心仪的同款下单。 所谓搜同款功能,喜欢看短剧的人并不陌生。淘宝、京东都曾在品牌定制短剧中推出过“搜图”功能,主推冠名品牌的产品;快手短剧也曾推出“边看边买”功能。
      100评论
      举报
      内测“搜同款”,红果短剧迈出带货关键一步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1-02

      对话深演智能联合创始人谢鹏:使用智能体的企业,一定会打败不使用智能体的企业

      文/窦文雪 编辑/子夜 从OpenAI发布ChatGPT点燃全球对通用大模型的热情,到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迅速崛起,再到市场中掀起AI应用落地的浪潮……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技术探索走向产业实践。 根据调查机构IDC发布的数据,全球生成式AI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或达85.7%,到2027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美元。到2027年,45%的企业将掌握并使用生成式AI来共同开发数字产品和服务,从而使收入增长比竞争对手翻一番。 在这一背景下,AI Agent作为能够理解人类意图、自主执行任务的技术形态,正逐渐被企业视为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的关键工具。 从营销内容生成、客户服务,到数据分析、流程自动化,AI Agent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其价值正在从“尝鲜”走向“常用”。 然而,如何选择AI Agent?如何真正用好AI Agent?成为当前众多企业面临的普遍痛点。 一方面,企业在选择AI产品时担心“幻觉”问题——尤其在强业务场景中,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商业决策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在落地AI Agent时也常陷入“一步到位”的误区,忽视了从具体任务切入、慢慢习惯AI Agent的重要性。 近期,在2025第十一届GDMS全球数字营销峰会上,连线Insight与深演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谢鹏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探讨了AI智能体在企业中的落地应用、AI决策行业的竞争与挑战等问题。 深演智能联合创始人谢鹏 以下为对谈详细内容,连线Insight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略微删减和修改。 1、想让AI智能体在企业中落地,抓住客户在业务场景中的痛点最重要 连线Insight:我们了解到,深演智能的品牌名称曾做过一次升级,从曾用品牌名“品友互动”到如今的品牌升级,这背后是基于怎样的市场洞察和战略布局? 谢鹏:从创立第一天开始,我们的初心就是用
      130评论
      举报
      对话深演智能联合创始人谢鹏:使用智能体的企业,一定会打败不使用智能体的企业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0-31

      山姆换帅,刘鹏救火?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山姆中国迎来一位“阿里系”总裁。 10月27日,沃尔玛中国的一纸人事任命,将山姆新任总裁刘鹏推至台前。沃尔玛中国宣布,刘鹏已加入沃尔玛中国并担任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直接向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汇报,即日起生效。 对于此次调整,沃尔玛中国表示:“这是沃尔玛持续加大对中国投资、实现业务战略升级的又一重要举措。” 这场换帅调整之际,正值会员制零售在中国高歌猛进,却又暗流涌动的关键时刻。过去一年,会员店品牌开店热潮不减,山姆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一边进行会员店+电商本土化深耕,一边加速下沉扩张,是山姆的发展的主基调。 截至2025年7月,山姆中国门店数达56家(计划年底增至64家),2024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占沃尔玛中国整体业绩的近三分之二,已成为绝对增长引擎。 深耕扩张之余,山姆也陷入了一些争议。 今年7月,山姆上架好丽友派一事引发部分会员不满,山姆陷入选品风波;不久后,山姆配送员电动车超载等消息,再次引起关注。 产品优、服务好,是山姆这几年一步步打下的护城河,也是它能收会员费的底气。 核心地基晃动,山姆想要高速发展,就更需要精耕细作。如今组织的变动,也是山姆战略调整的缩影,本质上,是山姆在规模与品质之间的战略抉择。 毋庸置疑,山姆要回归会员制本质,挑选最吸引会员的货、提供最吸引会员的服务。等待刘鹏的,是一群有着更高要求的消费群体,和一个需要扩张和增长的山姆全业态。想要达到二者的平衡,并不容易。 1、山姆供应链,需要挽回会员的心 “再高的销售额,再高的毛利,如果商品没有差异化,没有会员价值,就必须从山姆撤出。” 山姆中国首席采购官张青的话,曾一语点明供应链对山姆的重要性。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到2018年高速发展,山姆验证了仓储会员店模式的可行性与想象力,也将供应链优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前,据36氪未来消费报道,山姆会通过三种方式
      155评论
      举报
      山姆换帅,刘鹏救火?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