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Insight

连线Insight官方账号

IP属地:未知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08 12:19

      京东、美团、盒马,要打一场硬折扣超市的“攻守战”

      文 /窦文雪  编辑 /子夜  2025年,硬折扣超市成了一门热生意。 一边,是传统商超、生鲜电商平台纷纷增加硬折扣超市业务,例如联华华商推出联华富德、物美集团推出物美超值硬折扣店、叮咚买菜推出叮咚奥莱等等。 另一边是阿里、京东、美团三家平台齐齐瞄准了这块蛋糕。 先是美团被曝出旗下硬折扣超市项目“快乐猴”首店将在8月底开出,后是京东又在8月5日向媒体透露,将于8月在江苏宿迁、河北涿州开出5家京东折扣超市。 同时,盒马今年以来也更聚焦硬折扣超市盒马NB。 阿里、京东、美团纷纷加码硬折扣超市,实则并不奇怪。 早在2021年就开出第一家门店的盒马NB,成了这个业态是否有竞争力的风向标。 近年来,随着对“质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硬折扣超市的市场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硬折扣超市庞大的市场空间。盒马NB也在近几年开始了加速扩张。 另外两家平台京东和美团,都拥有做硬折扣零售店的条件。在线上,两家平台都拥有高月活的APP和高黏性用户,在线下,它们也都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并积攒了丰富的供应链资源。 如今,两家平台又集中被曝出在折扣零售方面的布局进展,看得出,从8月开始,硬折扣超市这条赛道中的头部玩家更多了,一场硬折扣超市的“硬仗”马上就要开打了。 1、8月,一场硬折扣超市的“混战”要来了 在京东和美团对外放出即将开店的消息之前,相关的准备工作早就开始了。 京东是在去年的6月和12月,分别在北京的房山区,改造了两家华冠折扣超市做试点,据了解,华冠超市此前是北京房山区的连锁超市,在2021年成为京东全资控股公司。 美团则是在4月露出了一些端倪。彼时,其上线了一个名为“快乐猴”的微信小程序,认证主体杭州象鲜科技有限公司,隶属美团小象超市体系,该账号还关联了美团、美团点餐、美团充电宝和美团外卖等小程序。 后续,京东、美团的折扣超市即将落地的消息越来越多,首店
      33评论
      举报
      京东、美团、盒马,要打一场硬折扣超市的“攻守战”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06

      Lyft、Uber双巨头牵手百度,无人驾驶的“中国方案”如何重塑全球出行?

      文/熊逾格 编辑/子夜 20天,“中国变量”正在改变无人驾驶全球格局。 2025年8月5日,萝卜快跑宣布与全球出行平台Lyft达成战略合作。据官方公告,双方计划于2026年率先在德国和英国部署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此后逐步在欧洲市场扩展至数千辆规模,打造欧洲最大无人车队。   Lyft宣布与萝卜快跑的合作,图源Lyft官网 此时,距离萝卜快跑与Uber达成“史上最大规模无人驾驶合作”仅过去不到一个月。7月15日,萝卜快跑曾宣布将数千辆无人驾驶汽车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市场部署。 短短20天内,两家全球出行巨头相继向一家中国无人驾驶企业抛出合作橄榄枝,背后折射出的产业趋势值得深思。 当前,全球无人驾驶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商用的临界点。 据高盛研报预测,到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至45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60%。在这个千亿美元级别的新兴市场中,以往的技术话语权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不是硅谷,不是柏林,一场改变全球出行格局的无人驾驶攻势,起点在中国武汉。 短短一年间,萝卜快跑从武汉,到香港、迪拜、阿布扎比,再与Uber、Lyft合作进入德国、英国,率先实现全球规模化落地,目前在全球15个城市运营超过1000辆车,完成超过1100万次出行服务。 全球出行产业正在对“中国方案”进行重新评估。 合作消息发布后,Lyft成为“萝卜概念股”,百度、Lyft股价接连上涨,截至收盘分别上涨1.75%和3.38%。 当日,花旗分析师也在报告中强调“Uber和Lyft的合作验证了百度在Robotaxi服务方面的全球认可度”。 Lyft CEO David Risher在X发文称,百度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众多数据本身就说明了一切。他认为,共享出行的未来是混合模式,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类司机协同工作,“我们已准备好在欧
      76评论
      举报
      Lyft、Uber双巨头牵手百度,无人驾驶的“中国方案”如何重塑全球出行?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04

      业绩回暖后,星巴克对自己想要什么更清楚了

      文/纪德 编辑/子夜 进入2025年,星巴克中国终于拨云见日。 过去两个季度,其营收、净利润和门店交易额等核心指标连续提升,这一向好趋势主要得益于过去一年全方位的战略调整,从三大品类全线降价、拥抱外卖战场,到深入下沉市场,一系列组合拳正在逐步显现成效。 伴随着业绩回暖,关于中国业务股权出售的谈判也进入实质性阶段。 在2025财年Q3的电话会议上,星巴克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Brian Niccol提到,星巴克正在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机构进行评估。 星巴克正展现出审慎的姿态:它并非寻求彻底退出,而是计划以“出售部分股权”的方式,引入真正能帮助中国业务未来发展的合作方。 图源星巴克微博 然而,其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在瑞幸、库迪等劲敌环伺的战场上,星巴克依然有压力,从门店形态、产品矩阵到会员体系,每个环节都需要在竞争中持续进化。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对星巴克而言始终是一块难以割舍的战场。 寻找本土合作伙伴,或许只是其转型棋局的第一步。 1、转型见效,星巴克中国的业绩涨回来了 依靠产品创新、非咖品类拓展和品牌跨界合作等组合拳,星巴克中国终于止住了业绩下滑的颓势,在2025财年迎来转机。 回顾2024财年(2023年Q4至2024年Q3),其营收、净利润、门店交易额等关键指标均较上年走低。 转变出现在2025财年Q2,星巴克中国营业收入达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创下2024财年以来季度新高;这一势头在下一季度得以延续,营收攀升至7.90亿美元,增速提升至8%。 反映门店经营“健康度”的同店销售额也显现暖意:2025财年Q3,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2%,其中同店交易量增长6%,客单价下降4%。 虽因降价策略,星巴克中国客单价有所下滑,但其增长的订单数最终托起了销售额。 这一系列积极变化的背后,是星巴克中国一场全方位的“自我革命”。 去年8月,被美股誉为“救火队长”的布莱恩·
      86评论
      举报
      业绩回暖后,星巴克对自己想要什么更清楚了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01

      直击WAIC:大模型走进“中场战事”

      文/熊逾格 编辑/陈锋 7月末,上海世博展览馆人潮如织,2025 WAIC迎来史无前例的热度。 科技盛宴背后,2025年以来,国内大模型产业的三大趋势愈发清晰,竞争版图正在重塑: 推理模型成为新的技术制高点;应用落地从概念走向实战;国产算力迎来突破性进展。 从DeepSeek的开源风暴到****384超节点的首次亮相,从“六小虎”的差异化布局到巨头的全面反击,大模型正告别“百模大战”的混沌期,步入更加理性而激烈的“中场战事”。 WAIC 2025现场,图源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们看到,2025 WAIC上,在去年显得低调的机器人产业变得火热,相关公司由2024年的18家剧增到80家,占领几乎整个展馆二层H3展馆,火热非凡。而大模型厂商们则主要集中在一层H1展馆。 今年,“AI六小虎”中的零一万物、百川智能并未现身, BAT、科大讯飞等头部厂商展位不再专注比拼模型参数,而是展示出多样的落地生态。 如今,大模型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军备竞赛,而是一场关乎产业生态、商业模式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较量。当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推理能力成为新的分水岭,国产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每一个参与者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实力。 1、一场推理模型的“百花齐放” 如果说2025年以前的“百模大战”更多是在基础能力上的比拼,推理模型则代表了从“能回答”到“会思考”的质的飞跃。 这一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无疑是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 据业内分析,DeepSeek-R1的训练成本仅为560万美元,远低于美国AI公司的数千万美元乃至数亿美元投入。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突破开启了推理模型的“平民化”路径,让原本高不可攀的AGI研究变得相对可及。 面对变局,头部厂商迅速跟进。WAIC上推理模型的“百花齐放”,阐释着大模型竞争规则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自2
      389评论
      举报
      直击WAIC:大模型走进“中场战事”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7-31

      直击WAIC:让用户排长队体验的智能眼镜,今年究竟有什么新东西?

      文/窦文雪 编辑/子夜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仍在飞速发展,AI硬件也成为热门赛道。 不久前,OpenAI出手,用65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了一家AI硬件公司,引发了热议。而在OpenAI之前,资本就早已开始给AI硬件企业投票了。 根据睿兽pro发布的数据,2025年5月,中国一级市场人工智能行业发生融资事件87个,其中,最热门的细分赛道就是人工智能硬件,共计发生了42个投融资事件。 在今年的WAIC上,AI硬件成为新“风向”的趋势也很明显。各家企业不再卷“大模型参数”,而是转向了“场景化应用的较量”。很多AI硬件产品出现在大模型企业的展台中,帮企业更直观地展示大模型产品的落地情况。 智能眼镜就是AI硬件中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此前,一直被传入局AI眼镜的阿里,选择在WAIC中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 还有Rokid、XREAL、李未可和Hailiday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产品参展,在今年的WAIC中拉满了存在感。 大厂陆续加入、小厂乘风破浪,WAIC中智能眼镜品牌们的表现,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作为下一代超级硬件的入口之一,智能眼镜行业发展迅速。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只有34万台,而2024年,这个数据就来到了234万台。预计到2028年AI眼镜的全球出货量规模将触达两千万量级;2024年,全年AR眼镜销量达到28.6万台,预计2025年,中国AR眼镜将会迎来下一个销量高峰。 不过,市场前景广阔、可能的落地场景众多,也并不意味着行业仍有时间让各大厂商“野蛮生长”。 对于智能眼镜品牌而言,只有找到更多的落地场景并实现商业化,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1、WIAC上的智能眼镜体验,排起了长队 在今年的WAIC中,排队时间最长的区域除了有机器人表演的展位,可能就是AI/AR眼镜企业的展区了。 作为近几年才刚刚火起来的产品,智能眼
      147评论
      举报
      直击WAIC:让用户排长队体验的智能眼镜,今年究竟有什么新东西?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7-29

      直播间里的酒旅新故事:内容正在重构消费链路

      文/李乐 编辑/子夜 今年暑期,旅游的热浪席卷全国。 机场、火车站人潮涌动,电子屏上滚动的航班信息与检票口前的长队交织成繁忙的出行图景,酒店预订量也在这股热潮中节节攀升。 连线 Insight关注到,今年的暑期游有了一些新变化: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出行计划与酒店预订,不再始于主动搜索,而是源于抖音直播间里的一次偶然驻足。 酒店的直播间,正在凭借新的形式吸引用户。 镜头前,身穿集团制服的酒店经理正展示客房的细节,弹幕里不断弹出“双床房有窗吗”、“周六周末是否还有家庭房库存”、“早餐到几点结束”的实时咨询。 图源华住会抖音官方直播间 主播手指一划,日期选择界面便清晰弹出。从观看直播、锁定入住日期,到查看实时价格库存、完成支付,用户全流程无需跳转,在抖音内即可一气呵成。 于是,许多在内容平台浏览旅游攻略的用户,甚至是原本没有明确出行计划的人,就这样“顺道”订好了酒店。 在酒旅市场这片早已成熟的赛道上,抖音生活服务正以全新姿态深度介入。 今年7月,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华住集团、首旅如家等头部酒店集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玩法:从性价比突出的会员体验券包,到支持跨店使用的直播特惠通兑券,从实时更新的日历房预订功能,到由店长、前台主管组成的职人直播矩阵,平台与连锁酒店和文旅热门目的地住宿商家合作,用内容重构酒店消费的全链路。 暑假向来是酒旅行业的黄金消费期,抖音生活服务能给酒旅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这场始于直播间的玩法,又如何重塑酒旅行业用户体验? 1、想旅游的人,被酒店直播间内容吸引了? 周末的傍晚,林晓雨窝在沙发里刷抖音,手指不停在美食探店和萌宠视频间滑动。突然,一条直播推送闯入了她的视线,一条华住会官方直播间的推送突然弹出,两名穿着酒店制服的员工对着镜头讲解:“带大家看看我们新升级的零压房,枕头有软硬度两种可以选,很适合商务出行的朋友们,台灯可调节亮度,开视频会议不刺眼。” 弹幕里有
      80评论
      举报
      直播间里的酒旅新故事:内容正在重构消费链路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7-26

      价格战熄火后,外卖三巨头如何打“留量战”?

      文/窦文雪 编辑/子夜 一场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在7月份上演。 7月初,社交平台中就流传着一些自称是外卖小哥的博主发布的视频,他们声称,已经接到通知,所有骑手全体待命,因为史上最大力度的“外卖大战”就要开打了。 在消费者们还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询问“如何领券”的时候,外卖平台的“疯狂星期六”开始了。 图源微博热搜 在过去的两个周末,淘宝闪购、美团外卖两家外卖平台都拿出了大力度的补贴政策。用户每天点开平台APP就可以看到一连串的红包到账通知,还有平台放出多张咖啡茶饮0元通兑券、推出随机抽取“免单卡”的机制,这些都很难不让消费者心动。 不过,在狂欢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很多消费者感受到的优惠力度并不明显,几乎每个“外卖大战”推广帖的下方都有用户在询问“在哪里找入口”。 部分参与其中的商家也颇有怨言,声称在平台大战时发放的满减红包需要商家承担部分金额,因此压力很大。 最终,这场持续了两周的大战在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三家外卖平台之后,逐渐恢复了平静。 如今,各家平台的订单恢复正常值,像是平台们“花钱白忙一场”,实则大战之后,如何留下用户、将吸引来的用户引导到哪,才是真正考验平台运营能力的时候。 从三家平台“战后”的动作,就能看出“疯狂星期六”并不是一场单纯的价格战,京东在7月22日宣布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旗下七鲜小厨也正式开始营业;美团官宣了拼好饭万家品牌计划。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则是背靠阿里的平台矩阵,继续维持近期的线上电商与线下连通动作,此前,淘宝已经把盒马增加到了一级页面,还正在布局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逐渐向能包含衣食住行的大消费APP转变。 战争从单纯的价格,蔓延到了供应链、非餐饮类战场,这也意味着,三家的战争,激烈程度还会持续。 1、“冲单”始末:三家平台开启了一场压力赛 想追寻这场外卖大战的起因,可能要从今年2月说起。 彼时,京东上线外卖业务,直接在京东APP首页设置了
      473评论
      举报
      价格战熄火后,外卖三巨头如何打“留量战”?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7-24

      左手潮玩、右手谷子,阅文的新故事成色几何?

      文/纪德 编辑/子夜 短短一个月内,阅文在IP衍生品领域接连落子。 7月初,继投资卡牌品牌Hitcard后,阅文又独家战略投资毛绒潮玩品牌“超级元气工厂”。 卡牌作为“谷子经济”的重要品类,正成为新的消费风口。从动漫卡片到角色立牌,这些承载着粉丝情感的衍生品,已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宠。 今年上半年,毛绒玩具赛道的爆发更令人瞩目,从Labubu到Jellycat,治愈系毛绒玩具正在年轻人中掀起一股“养娃”风潮。 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的不仅是阅文,52TOYS、LARMER BOB等主流潮玩品牌也纷纷推出毛绒产品,试图复制下一个爆款神话。 图源超级元气工厂官网 对阅文而言,这样的布局可谓顺势而为。 在线阅读市场日趋饱和的当下,“IP宇宙”已成为更富想象力的战略选择。 多年来,阅文持续拓展IP衍生边界,从影视、动漫到游戏、有声书,去年又将触角延伸至潮玩与谷子领域。 不过,阅文能依靠自身IP抢到多少蛋糕,也要看它对消费者喜好的洞察能否精准。 1、投资+自研两步走,阅文加速布局 从产业链来看,无论是潮玩还是谷子经济,都可分为上游的IP、中游的产品开发与生产,以及下游的渠道。 阅文作为上游,手握海量IP资源,但跨界布局并非易事。 早在2022年,阅文就注册了自有衍生品厂牌“阅文好物”商标,初期定位为自主研发旗下IP衍生品。然而,直到2024年,阅文才真正开始密集布局。 梳理其近年动作不难发现,阅文的“自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全链条独立生产,而是以IP主导权为核心,与下游产业链深度绑定,形成“强IP把控+轻资产运营”的合作模式。 以卡牌这一轻量化品类为例,阅文的强把控体现在IP策划层面。 例如开发《庆余年》影视收藏卡时,“阅文好物”团队会整合稀有的核心IP资源,包括演员真人授权、亲笔签名甚至戏服面料等,提供给卡牌品牌Hitcard这一合作方。 Hitcard则凭借成熟的卡牌开发体系和稳定产能
      184评论
      举报
      左手潮玩、右手谷子,阅文的新故事成色几何?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7-24

      被低估的中国面板:国产面板厂商从跟随到引领的蝶变之路

      文/陈锋 编辑/子夜 从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笔电,到电视、车载显示屏……作为网络与现实世界相联接的重要介质,屏幕在你我生活中无处不在。与屏幕的交互,也几乎贯穿了大多数人生活、工作的所有场景。 智能终端产品形态还在不断变革、创新,消费者面向不同场景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和复杂。 如折叠屏风潮方兴未艾,大折叠、小折叠、三折叠等形态的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再比如TV正呈现高端化、大屏化趋势,并逐渐从功能单一的视听工具演化为消费者客厅生态的智能中心。 在终端需求和场景不断拓展的同时,上游显示面板产业,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最近几年,全球面板产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重塑,中国面板厂商在全球面板产业的主导地位正日益凸显。 以一组数据为例:到目前,中国大陆面板厂已经掌握全球约70%的LCD产能,其中TCL和京东方两家,共同占据了全球近半市场份额;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厂商也追平了韩国面板厂商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份额。 但是,认识这场变革的关键,不仅是看到面板产业重心的国别转移或中外面板厂商份额的此消彼长,更在于穿过表象,看见和理解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如何在漫长的周期起伏之中实现产能、技术的双重突围。 1、从追随者到新领袖,大陆面板厂商做对了什么? 时间回到2009年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为扩大内需,中国大陆发起“家电下乡”等内需刺激政策,使得液晶电视需求快速增长,多家大陆彩电厂商在工信部牵头下组团前往台湾采购液晶面板。 然而,彼时韩企突然向台企发起大规模面板采购,并要求后者签署优先供应协议,其自身更是对中国电视厂商采取了限售加涨价的压制手段,致使大陆进口面板价格暴涨,国内彩电厂商遭受严重冲击。 这一事件直接促使工信部与发改委出台了《平板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重点提出要自主建设TFT-LCD产业。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加快成长脚步。 但是,产业链的建设与话语权的争夺远
      284评论
      举报
      被低估的中国面板:国产面板厂商从跟随到引领的蝶变之路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7-23

      被两家国资“争夺”,良品铺子的易主迷局

      文 /窦文雪  编辑/子夜 近几年,几家昔日的“零食巨头”,都过得不太好。 消费降级之下,量贩零食品牌以性价比策略大肆扩张,让多数传统零食品牌受到挤压,业绩增速放缓,甚至面临亏损,几家老牌零食品牌的转型动作频频,但取得成效的却不多。 曾经的“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在多番挣扎自救后,选择了卖身。 近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武汉国资委旗下长江国贸分别与宁波汉意和良品投资、达永有限签订《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转让协议》,长江国贸拟受让良品铺子1.2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9.99%。 若交易顺利完成,良品铺子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长江国贸,实际控制人也将从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良品铺子发布的公告,图源Choice 陷入亏损,转型效果不佳的良品铺子,能够迎来国资入主,或许是一次新的转机,这意味着公司的资金问题有望解决,公司的“品类拓宽战略”也有望加速推进。 但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波折。 由于此前宁波汉意在寻找新买家的时候,就已经和另一家国资广州轻工进行了磋商,还签署了《协议书》。 不过最终,宁波汉意还是选择了长江国贸,这引起了广州轻工的不满,其将宁波汉意告上了法庭,导致宁波汉意所持有的19.89%良品铺子股份被冻结,良品铺子也陷入了“一股两卖”的争议。 根据良品铺子最新发布的公告,这场股份转让纠纷现已被法院受理。 或是因为这起诉讼,良品铺子发布的这份控股股东变更公告没有在二级市场中激起太高的水花,7月18日复牌后,良品铺子的股价收报13.69元/股,下跌0.15%。 但这场诉讼对良品铺子而言未必是坏事。能被两家国资“争夺”,意味着良品铺子仍有较大想象力。 只要交易能如约完成,良品铺子的求生之路依然有转机。 1、良品铺子的易主“迷局” 从各家媒体的报道以及良品铺子发布的公告中,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良品铺子这次“一股两卖”争议的
      328评论
      举报
      被两家国资“争夺”,良品铺子的易主迷局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