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Insight

连线Insight官方账号

IP属地:未知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9:11

      IP生意的天花板更高了吗?

      文/纪德 编辑/子夜 2025年,IP市场最热闹的两个赛道,一个是短剧,另一个是潮玩。 这对手握大把IP资源的内容平台来说,无异于“送上门的饭碗”。 短剧节奏快、抓人眼球,与网文故事天然适配。另一边,潮玩谷子这类产品要想卖得好,背后也得有个好故事、好角色撑着。手里IP库存充足的玩家,往往在这两个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从2024年开始,爱优腾芒等头部内容平台显著加大了对短剧的投入力度,阅文更是全力开拓短剧和潮玩两大市场,今年初还放出信号,首次把“IP商业化”提到了战略高度。 对于这些靠内容起家的平台而言,它们现在要讲的新故事是:怎么把IP玩出更多花样,找到更多赚钱的路子。 图源阅文好物微博 这“新故事”讲的效果如何?看看业内玩家上半年的成绩单就能略知一二。 例如,刚发布2025年中报的阅文,其上半年实现收入31.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68.5%至8.5亿元。虽然短剧业务的具体数据尚未单独披露,但衍生品GMV已飙升至4.8亿元,几乎追平去年全年业绩。这至少说明,新路子确实在贡献真金白银。 市场对玩家在IP商业化战上的积极动作,反应明显。财报发布后,阅文中报一出来,股价大涨,收盘涨幅近20%,创近半年新高。花旗、里昂证券、中金等多家机构上调了阅文的目标价。 IP商业化正在重塑内容产业的估值逻辑。 内容平台通过聚焦“IP商业化”这个核心战略,正在努力拓宽自己的地盘,将生意持续地做下去。 1、好故事为IP开发提供“确定性” 内容平台就像个“孵化器”,主业就是孵化出有潜力的IP。 等IP养成,再通过新业务把它变成真金白银,这就是所谓的IP商业化。 这个路子各行各业都在走。 游戏行业的大厂米哈游,靠着自家的拳头产品,如《原神》《崩坏》系列游戏中的角色和世界观,延伸出游戏内购、卖衍生品、办线下活动等路径。 网文平台也得靠“两条腿”走路。 一条是“老本行”在线阅读,这是它们的基本盘,靠《诡
      15评论
      举报
      IP生意的天花板更高了吗?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18:42

      百川智能,必须啃下AI医疗的“硬骨头”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想看看多少场景能真的用上AI医生”。 今年1月,刚发布推理大模型Baichuan-M1-preview,谈及2025年最期待的,且与AI相关的事,百川智能CEO王小川这样回答。 没过多久,百川智能裁撤负责金融行业To B业务的B端组,理由是“公司要聚焦医疗”。另一边,百川智能停训新通用大模型,转向医疗垂类模型。 如今,不到半年,百川智能又在AI医疗赛道有了新的成果。 8月11日,百川智能推出医疗增强推理大模型Baichuan-M2-32B。这是百川智能开源的第二个医疗增强大模型,专门针对现实医疗推理场景。 图源百川智能官网 尽管参数量为32B,但在多种维度上Baichuan-M2都实现了“小而美”的超越。 OpenAI发布的Healthbench评测集中,Baichuan-M2的综合成绩超越了OpenAI的开源模型gpt-oss-120b。根据百川智能的官方介绍,目前,Baichuan-M2在所有开源模型中,排名世界第一。 一切似乎都回应了王小川的坚持——医疗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 当然,技术榜单的荣光并不能直接照亮商业化之路。传统医疗行业巨大的供需缺口,让医疗向来是个痛点多的行业。挂号难、治病难、找好医生难几乎成为行业通病。 也正是这样的行业痛点和市场需求,给了AI在医疗落地并爆发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随着今年年初DeepSeek火爆、大模型行业淘汰赛加剧,AI医疗赛道瞬时火热。 巨头的嗅觉往往最敏锐。今年以来,蚂蚁、京东、**、字节等巨头都将触角深入AI赛道,聚焦用户问诊、买药等基础需求。此外,“AI六小虎”中,月之暗面也被爆出布局AI医疗产品。 换句话说,拥有先发优势的百川智能再次被迫卷入红海竞争中。在真正实现用AI看病前,如何用更多场景提升用户付费能力、用故事吸引更多投资人,是百川智能更要紧的事。 1、百川智能的大模型,在AI医疗赛道有何竞争
      84评论
      举报
      百川智能,必须啃下AI医疗的“硬骨头”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14 18:47

      减亏55.1%的金蝶,离盈利还有多远?

      文/窦文雪 编辑/子夜 金蝶因云转型导致的持续亏损,似乎即将迎来转机。 近日,金蝶国际交出了一份大幅减亏的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金蝶录得亏损低于1亿元,亏损收窄幅度超55%。 图源金蝶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 如果金蝶在下半年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势头,再加上下半年往往是IT行业的旺季,或许就能实现扭亏。 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金蝶在两年前就有了扭亏的苗头。 自2023年上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金蝶都一直在交收入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长的成绩单。 而且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云服务的公司,金蝶的云订阅服务年经常性收入(ARR)、云订阅服务相关的合同负债等关键指标也表现良好,尤其是在今年3月金蝶发布2024年年报的时候,市场中认为金蝶“拐点已至”的声音更多了。 今年上半年,金蝶拿出了增幅超过10%的云订阅收入、ARR、云订阅服务相关的合同负债,毛利率也得到了改善,其中小企业的客户数持续增长,还新签了304家大企业客户。 除此之外,在“AI 优先、订阅优先、全球化”的战略之下,金蝶也在AI和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量。 其在今年上半年的这份财报中,把AI看做是公司亏损收窄的原因之一;金蝶的全球化战略也进展迅速,在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签约了超过200家中企出海与海外本土企业。 不过,金蝶依然面临大客户获取难,产品、实施及其他收入的同比增速放缓等问题,这也限制了金蝶的想象空间。 金蝶想尽快实现扭亏,不管是在寻求新增量还是解决老问题上,都要再加把劲。 1、金蝶的半年报,喜忧参半 “我们相信,今年一定是实现盈利的一年。”在中报的业绩说明会上,金蝶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林波如此表示。 这个信心不无道理,今年上半年,金蝶的多项主要业绩数据表现良好。 2025年上半年,金蝶实现收入为31.92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云服务收入为26.73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高于集团的整体收入增幅。 报告期内
      67评论
      举报
      减亏55.1%的金蝶,离盈利还有多远?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14 12:46

      腾讯音乐Q2财报亮眼:在线音乐服务收入激增26.4%,驱动整体增长稳中向好

      8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腾讯音乐”)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腾讯音乐2025年第二季度在线音乐业务实现高质量增长,推动整体收入稳增,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本季度,腾讯音乐总收入达84.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达26.4亿元。其中,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4%至68.5亿元,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7.1%至43.8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6.3%至1.244亿,ARPPU进一步提升至11.7元。值得关注的是,腾讯音乐超级会员用户规模近期突破1500万,创下新里程碑。 在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的指引下,腾讯音乐持续深耕在线音乐业务,发挥其作为核心引擎的驱动作用,为整体业绩的坚实增长注入强势动能。本季度,腾讯音乐不断拓展差异化音乐内容,加强内容制作与共创能力,打造更沉浸、全面的音乐活动,并升级优化平台功能及超级会员权益,为用户带来更高品质的个性化音乐体验,推动用户黏性提升,促进更多高价值用户留存与转化。 《2025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指出,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在线音乐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付费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产业生态展现出蓬勃活力,商业价值加速释放。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持续向好发展,也为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业务提供了长期增长的沃土。 基于腾讯音乐稳中有升的业绩表现,市场对其增长前景普遍持乐观预期,其中,中金公司指出,受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和ARPPU两者增长共同驱动,腾讯音乐2025年在线音乐订阅业务有望实现高质量增长,长线市场渗透力或将继续增强。高盛则强调,线下演出、数字专辑及长音频等差异化内容形态,有效驱动腾讯音乐在线音乐非订阅服务收入持续增长,给出2025年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将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的乐观预测,认可腾讯音乐在线音乐业务的长线价值。
      148评论
      举报
      腾讯音乐Q2财报亮眼:在线音乐服务收入激增26.4%,驱动整体增长稳中向好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13 17:02

      增速放缓后,海信家电“新掌门” 高玉玲如何破局?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提到海信,很多人的印象是海信电视。 这是因为海信电视品类的市场地位处在第一梯队,海信的宣传也更多围绕电视品类展开,例如在2025年世俱杯喊出“海信100吋,世界第一”的口号。 相比之下,同属于“海信系”的海信家电,发展则面临挑战。2025年海信家电上半年报显示,海信家电营收与净利润双增,但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白电业务是个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当对手都在狂奔,海信家电却还卡在第二梯队。更重要的是,贡献近半营收的核心品类空调面临更大盈利压力的同时,线上渠道又杀出小米等竞争对手。 资本市场用脚投了票。海信家电业绩公布次日,海信家电A股股价下跌5.55%至25.69元,港股股价下跌6%至22.70港元,随后多日持续下滑。 要知道,这份半年报是高玉玲接任董事长后的首份完整答卷。这位80后女舵手,在去年11月成为海信家电史上最年轻且首位女性董事长后,如今又兼任总裁职务。除了一号位的变化,海信引入美的系高管殷必彤任空气事业部总裁,并提名有海外背景的方雪玉为董事候选人。 组织变化往往伴随战略调整。眼下,高玉玲带领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的是挑战更为严峻的海信家电。 对新上任领导来说,要同时应对内部管理重组、核心业务增速放缓、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更关键的是,想要跻身第一梯队,吴玉玲要带着海信家电讲出新故事。 1、海信家电半年报:还在增长,但挑战仍在 半年报既是转折点,也是练兵场,不仅将企业上半年的业务表现摆在台面上,也给下半年企业的战略指明了方向。 对当下海信家电而言,半年报的意义更倾向于前者。 半年报数据显示,海信家电2025年上半年营收493.4亿元,同比微增1.44%;归母净利润20.77亿元,同比增长3.01%。 若将海信家电营收拆解,分业务来看更为清晰。今年上半年,除了核心业务暖通空调占据营收半边天,冰洗业务成为新亮点。 图源海信家电2025年
      197评论
      举报
      增速放缓后,海信家电“新掌门” 高玉玲如何破局?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12

      淘宝推出大会员体系,能满足它做超级入口的野心吗?

      文/窦文雪 编辑/子夜 在阿里系平台加速联合作战的大背景下,淘宝又在会员制度上“出手”了。 近日,淘宝上线了一套全新的大会员体系,这套体系以淘气值的数额为标准,划分了6个会员等级,最低级别的青铜会员淘气值要求为0,用户不需要花钱购买,就可以享受会员服务、购物、旅行、出行类别下的多项权益。 图源淘宝APP 此外,淘宝88VIP也借着“周年庆”的由头进行了一次升级。 除了在原有的权益基础上升级了饿了么、飞猪、高德地图等平台中的权益,还加送了90天的盒马X会员体验卡。 而淘宝的大会员体系也会对88VIP用户给出格外的优惠。 例如所有的普通淘宝大会员都不享受外卖、生活类的各项权益,而88VIP会员则可以享受外卖红包、慢必陪、优先接单、网易云会员等权益;同时,在观影优惠、飞猪会员的直升等级、机酒大额优惠券等方面,普通大会员和88VIP会员所享受的优惠力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淘宝大会员与88VIP给出的权益分别针对的方向不同,两者如何联合,共同吸引更多的用户,是淘宝会员体系接下来运营的关键。 近期,阿里系正在变得更“团结”。 不管是在今年4月底上线淘宝闪购,还是在今年6月宣布将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将盒马加入到淘宝的一级入口……都指向了阿里是意图要将淘宝建成一个“超级入口”,让更多的阿里系平台联动起来,让淘宝从电商平台转向大消费平台。 而包含着大量跨平台权益的会员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跨平台更优惠”,或许会是直接有效的引流方式。 此外,阿里的竞争对手美团和京东,最近也在完善自己的会员体系。 在外卖大战、即时零售大战之外,一场会员大战也要打响了。 1、有了88VIP,淘宝为何要做一套新的大会员体系? 如果说,淘宝需要一个会员体系来增加淘宝APP本身的用户粘性,它的88VIP实则已经可以做到了。 88VIP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只针对淘宝的高价值用户开
      66评论
      举报
      淘宝推出大会员体系,能满足它做超级入口的野心吗?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08

      京东、美团、盒马,要打一场硬折扣超市的“攻守战”

      文 /窦文雪  编辑 /子夜  2025年,硬折扣超市成了一门热生意。 一边,是传统商超、生鲜电商平台纷纷增加硬折扣超市业务,例如联华华商推出联华富德、物美集团推出物美超值硬折扣店、叮咚买菜推出叮咚奥莱等等。 另一边是阿里、京东、美团三家平台齐齐瞄准了这块蛋糕。 先是美团被曝出旗下硬折扣超市项目“快乐猴”首店将在8月底开出,后是京东又在8月5日向媒体透露,将于8月在江苏宿迁、河北涿州开出5家京东折扣超市。 同时,盒马今年以来也更聚焦硬折扣超市盒马NB。 阿里、京东、美团纷纷加码硬折扣超市,实则并不奇怪。 早在2021年就开出第一家门店的盒马NB,成了这个业态是否有竞争力的风向标。 近年来,随着对“质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硬折扣超市的市场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硬折扣超市庞大的市场空间。盒马NB也在近几年开始了加速扩张。 另外两家平台京东和美团,都拥有做硬折扣零售店的条件。在线上,两家平台都拥有高月活的APP和高黏性用户,在线下,它们也都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并积攒了丰富的供应链资源。 如今,两家平台又集中被曝出在折扣零售方面的布局进展,看得出,从8月开始,硬折扣超市这条赛道中的头部玩家更多了,一场硬折扣超市的“硬仗”马上就要开打了。 1、8月,一场硬折扣超市的“混战”要来了 在京东和美团对外放出即将开店的消息之前,相关的准备工作早就开始了。 京东是在去年的6月和12月,分别在北京的房山区,改造了两家华冠折扣超市做试点,据了解,华冠超市此前是北京房山区的连锁超市,在2021年成为京东全资控股公司。 美团则是在4月露出了一些端倪。彼时,其上线了一个名为“快乐猴”的微信小程序,认证主体杭州象鲜科技有限公司,隶属美团小象超市体系,该账号还关联了美团、美团点餐、美团充电宝和美团外卖等小程序。 后续,京东、美团的折扣超市即将落地的消息越来越多,首店
      150评论
      举报
      京东、美团、盒马,要打一场硬折扣超市的“攻守战”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06

      Lyft、Uber双巨头牵手百度,无人驾驶的“中国方案”如何重塑全球出行?

      文/熊逾格 编辑/子夜 20天,“中国变量”正在改变无人驾驶全球格局。 2025年8月5日,萝卜快跑宣布与全球出行平台Lyft达成战略合作。据官方公告,双方计划于2026年率先在德国和英国部署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此后逐步在欧洲市场扩展至数千辆规模,打造欧洲最大无人车队。   Lyft宣布与萝卜快跑的合作,图源Lyft官网 此时,距离萝卜快跑与Uber达成“史上最大规模无人驾驶合作”仅过去不到一个月。7月15日,萝卜快跑曾宣布将数千辆无人驾驶汽车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市场部署。 短短20天内,两家全球出行巨头相继向一家中国无人驾驶企业抛出合作橄榄枝,背后折射出的产业趋势值得深思。 当前,全球无人驾驶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商用的临界点。 据高盛研报预测,到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至45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60%。在这个千亿美元级别的新兴市场中,以往的技术话语权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不是硅谷,不是柏林,一场改变全球出行格局的无人驾驶攻势,起点在中国武汉。 短短一年间,萝卜快跑从武汉,到香港、迪拜、阿布扎比,再与Uber、Lyft合作进入德国、英国,率先实现全球规模化落地,目前在全球15个城市运营超过1000辆车,完成超过1100万次出行服务。 全球出行产业正在对“中国方案”进行重新评估。 合作消息发布后,Lyft成为“萝卜概念股”,百度、Lyft股价接连上涨,截至收盘分别上涨1.75%和3.38%。 当日,花旗分析师也在报告中强调“Uber和Lyft的合作验证了百度在Robotaxi服务方面的全球认可度”。 Lyft CEO David Risher在X发文称,百度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众多数据本身就说明了一切。他认为,共享出行的未来是混合模式,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类司机协同工作,“我们已准备好在欧
      220评论
      举报
      Lyft、Uber双巨头牵手百度,无人驾驶的“中国方案”如何重塑全球出行?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04

      业绩回暖后,星巴克对自己想要什么更清楚了

      文/纪德 编辑/子夜 进入2025年,星巴克中国终于拨云见日。 过去两个季度,其营收、净利润和门店交易额等核心指标连续提升,这一向好趋势主要得益于过去一年全方位的战略调整,从三大品类全线降价、拥抱外卖战场,到深入下沉市场,一系列组合拳正在逐步显现成效。 伴随着业绩回暖,关于中国业务股权出售的谈判也进入实质性阶段。 在2025财年Q3的电话会议上,星巴克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Brian Niccol提到,星巴克正在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机构进行评估。 星巴克正展现出审慎的姿态:它并非寻求彻底退出,而是计划以“出售部分股权”的方式,引入真正能帮助中国业务未来发展的合作方。 图源星巴克微博 然而,其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在瑞幸、库迪等劲敌环伺的战场上,星巴克依然有压力,从门店形态、产品矩阵到会员体系,每个环节都需要在竞争中持续进化。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对星巴克而言始终是一块难以割舍的战场。 寻找本土合作伙伴,或许只是其转型棋局的第一步。 1、转型见效,星巴克中国的业绩涨回来了 依靠产品创新、非咖品类拓展和品牌跨界合作等组合拳,星巴克中国终于止住了业绩下滑的颓势,在2025财年迎来转机。 回顾2024财年(2023年Q4至2024年Q3),其营收、净利润、门店交易额等关键指标均较上年走低。 转变出现在2025财年Q2,星巴克中国营业收入达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创下2024财年以来季度新高;这一势头在下一季度得以延续,营收攀升至7.90亿美元,增速提升至8%。 反映门店经营“健康度”的同店销售额也显现暖意:2025财年Q3,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2%,其中同店交易量增长6%,客单价下降4%。 虽因降价策略,星巴克中国客单价有所下滑,但其增长的订单数最终托起了销售额。 这一系列积极变化的背后,是星巴克中国一场全方位的“自我革命”。 去年8月,被美股誉为“救火队长”的布莱恩·
      168评论
      举报
      业绩回暖后,星巴克对自己想要什么更清楚了
    • 连线Insight连线Insight
      ·08-01

      直击WAIC:大模型走进“中场战事”

      文/熊逾格 编辑/陈锋 7月末,上海世博展览馆人潮如织,2025 WAIC迎来史无前例的热度。 科技盛宴背后,2025年以来,国内大模型产业的三大趋势愈发清晰,竞争版图正在重塑: 推理模型成为新的技术制高点;应用落地从概念走向实战;国产算力迎来突破性进展。 从DeepSeek的开源风暴到****384超节点的首次亮相,从“六小虎”的差异化布局到巨头的全面反击,大模型正告别“百模大战”的混沌期,步入更加理性而激烈的“中场战事”。 WAIC 2025现场,图源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们看到,2025 WAIC上,在去年显得低调的机器人产业变得火热,相关公司由2024年的18家剧增到80家,占领几乎整个展馆二层H3展馆,火热非凡。而大模型厂商们则主要集中在一层H1展馆。 今年,“AI六小虎”中的零一万物、百川智能并未现身, BAT、科大讯飞等头部厂商展位不再专注比拼模型参数,而是展示出多样的落地生态。 如今,大模型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军备竞赛,而是一场关乎产业生态、商业模式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较量。当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推理能力成为新的分水岭,国产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每一个参与者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实力。 1、一场推理模型的“百花齐放” 如果说2025年以前的“百模大战”更多是在基础能力上的比拼,推理模型则代表了从“能回答”到“会思考”的质的飞跃。 这一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无疑是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 据业内分析,DeepSeek-R1的训练成本仅为560万美元,远低于美国AI公司的数千万美元乃至数亿美元投入。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突破开启了推理模型的“平民化”路径,让原本高不可攀的AGI研究变得相对可及。 面对变局,头部厂商迅速跟进。WAIC上推理模型的“百花齐放”,阐释着大模型竞争规则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自2
      556评论
      举报
      直击WAIC:大模型走进“中场战事”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