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GPT
登录
注册
财经无忌
我们更懂中国商业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1,226
帖子 · 1,226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5-01 23:46
翻开鸣鸣很忙的另一面:为何说它是一家利他企业?
文 | 萧田 稻盛和夫的一生可谓传奇,从濒临破产的陶瓷厂到日本航空公司的重生,他用一系列看似“吃亏”的决策,最终收获了“经营之圣”的美誉。 在他看来,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就是利他—— 这一经营理念影响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零售企业,比如丰田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于“追求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这一利他的经营原则; 又比如松下公司,始终以“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使命从事经营活动等等。 某种程度上,这一理念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中国“国民品牌”鸣鸣很忙。 4月28号,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GMV)达555亿元人民币,年收入393.44亿元、净利润9.13亿元。 从千店到万店、从湖南到全国,从单品牌到合并后成为“鸣鸣很忙”集团,此次IPO标志着量贩零食行业进入next level。 鸣鸣很忙凭借“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和长期主义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质优价”的实惠体验。 本质上,它的崛起之路也是一条利他之路。 1、“让利式增长”背后的“薄利多销经济学” 1913年,已经50岁的亨利福特在底特律的河边工厂,部署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汽车生产流水线。 这个机械学徒工出身的老头即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第二年,福特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款车不仅价格亲民,而且性能优越,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借助流水线生产,福特公司将T型车的生产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仅需93分钟,汽车的售价从850美元降低至290美元。 这一价格的下降使得普通家庭也能够购买汽车,推动了汽车的普及。 2003年,39岁的马云在杭州创办了淘宝网——人们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全世界的商品。 如果说福特是从生产制造的环节提升了效率,那么马云和他的同事们,开启的是商品流通的效率。 事实上,对效率的追求推动了我们商业
看
10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翻开鸣鸣很忙的另一面:为何说它是一家利他企业?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4-30 20:22
一场全民透爽挑战,安踏儿童如何用科技“知冷暖”?
文 | 萧田 “火炉城市”湖北早早入夏,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以上,最高气温一路飙升到33℃,但却因为一场特别活动和一件科技新品,凉意满满。 就在几天前(4月19日),武汉东湖畔,宇树机器人挥舞机械臂、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武大靖和健身教练刘畊宏带领百余位小朋友身穿空调T跳起了健身操。 “操场放肆奔跑,汗水滑过跑道,清凉一夏随风绕”.....趣味性十足的口令,直接点燃了现场孩子们的热情。 虽然天气炎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热情的大朋友们带着小朋友们,孩子们欢笑声和蹦跳的身影交织,更是将这场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是安踏儿童“空调T全民透爽挑战”的一个侧影。 去年底,安踏儿童宣布流水突破100亿元,成为运动行业内首个达到百亿流水的儿童品牌。跨越百亿里程碑后,安踏儿童迅速提出了全新品牌理念——“科技引领成长”。 在当下的儿童产品市场,提升“萌趣性”似乎是一种主流选择。但安踏儿童却一反常态——坚持将科技放在首位,通过科技创新,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享受到更专业的运动体验。 这背后无疑透露着安踏儿童对中国儿童运动市场的深度思考。 1、以科技为名的创新活动,隐藏了一颗初心 今年两会,在国家卫健委的号召下,“国家喊你减肥了”等多个相关话题,相继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安踏儿童联合湖北文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团队,通过趣味化的运动形式,开启孩子们夏季运动的新模式,提升儿童体重管理意识。 在这次活动中,刘畊宏和武大靖一起,不仅亲身示范趣味健身动作,还与孩子们分享了科学运动与健康管理的理念。 武大靖鼓励孩子们更多走向操场、走向运动场进行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状态;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刘畊宏则分享了他的教育心得:“让孩子把体力体能用到他喜欢的运动上,在运动中找到核心价值,对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新晋科技界顶流的宇树机器人穿着空调T,也挥舞着机
看
26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场全民透爽挑战,安踏儿童如何用科技“知冷暖”?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4-29
用“终局思维”,洋河勇闯白酒“周期劫”
文 | 山核桃 比起刷屏的AI、算力、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股”,作为投资者眼中过去的“白马股大本营”,白酒股们似乎显得有些落寞。 近两年来,面对行业增速放缓和消费承压,处于周期底部的白酒板块还在遭遇艰难的“逆风局”。 就连行业老大茅台也感受到了凉意。“本轮白酒周期挑战主要集中于需求侧,对茅台而言,今年(2024年)比2013年的挑战更严峻、复杂。”在去年茅台酒年度经销商大会上,贵州茅台总经理王莉面对经销商时更是直言不讳。 多家已披露经营业绩的酒企也印证了这一点,除头部酒企茅台、五粮液等业绩“略增”外,绝大部分品牌营收、归母净利都或多或少有所下降,全年业绩也未能达到此前设定的增长目标。 4月28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也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洋河实现营收288.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73亿元。 行业逆风,业绩承压,不是白酒行业和中国酒企不行了,而是市场先生总是“预期先行”。 毕竟从增量时代步入缩量时代,当前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在行业弱周期里,投资者更应关注有着“终局思维”的头部酒企。 它们的特点是:既能拥抱长期思维,坚定在“品质白酒基建”侧长期投入,又能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刀刃向内,积极调整发展节奏。 洋河,无疑是“终局思维”的信仰者。 1、底盘稳中有进,洋河主动降速背后的变阵 过去一年,围绕洋河身上最大的争议无疑是“降速”。 在外界眼中,一谈起洋河,无论是“白酒行业老三之争”,抑或是基本面数据的对比,似乎都在反复印证这家头部酒企成长的“不及预期”。 但市场忽视了一点,洋河的降速不是被动降速,而是主动降速,当一家企业主动按下“暂停键”,往往比持续扩张更需要勇气。 与被动降速不同,主动降速往往是为了重塑和夯实企业的增长底盘,寻求换挡增速之道,为未来蓄势。 聚焦产品和渠道,洋河就选择在主动降速中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增
看
16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用“终局思维”,洋河勇闯白酒“周期劫”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4-29
老板电器2024年打造多个增长引擎,进军商厨千亿蓝海市场
2024年,中国厨电行业整体增长承压,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一方面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国补政策与AI技术的加速应用又为厨电行业注入了新动力,推动行业更快建立存量新周期的发展路径。 在新形势下,高端厨电领导品牌老板电器2024年实现稳健经营。4月28日,老板电器正式披露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15.77亿元。同时,2024年老板电器继续坚持分红,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63.76亿元(含2024年度分红),未来三年将继续高比例分红,彰显公司对长期经营的信心和底气。 2024年,老板电器多个品类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面对科技和市场新趋势,公司全年加速AI+烹饪技术落地,大力开拓新市场,持续深化品牌人文底蕴,实现科技与人文双翼齐飞,为未来持续增长构建多个强劲动力。 1、高端厨电持续领先,新兴市场潜力无限 截止2024年12月31日,根据奥维报告数据,老板电器核心品类持续领跑行业。油烟机线下销售额占比达32.06%,线上占比21.41%;燃气灶线下销售额占比31.73%,线上占比19.81%,均稳居行业第一。烟灶两件套套餐线上销售额占比26.89%,同样位列行业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老板双超薄系列产品在油烟机高端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线下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在全球市场,老板电器的油烟机和灶具已连续10年保持全球销量领先地位。 在厨电全品类布局中,老板电器同样展示出了强劲的爆发力。奥维报告显示,微蒸烤(嵌入式蒸烤一体机)销售额线下占比27.7%,位居行业第一。 此外,洗碗机1-8月销售量占比20.65%,销售额占比18.25%,均为中国品牌第一;其中消毒洗碗机S1 Plus Lite单品销量同比增长87%,成为国产洗碗机TOP1爆品。集成灶销售额线下占比39.5%,位居行业第一。燃气热水器线下销量规模同比增长
看
8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老板电器2024年打造多个增长引擎,进军商厨千亿蓝海市场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4-28
一季度再显强劲动能,孩子王身上到底有多少个第一?
文 | 萧田 交出一份稳健的“年终答卷”后,母婴童行业龙头孩子王(301078.SZ)又迎来开门红。 4月24日晚间,孩子王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孩子王实现营业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9.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0.81万元,同比增长165.96%。 其中,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8亿元,同比增长18.09%。凸显了孩子王运营效率的实质性提升。 在整个行业受到出生率下降、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等多重影响下,孩子王不仅保持住了逆势中的经营韧性,同时还延续了高势能增长之态。 孩子王为何能一次次打赢逆风局? 拆解这份财报,我们认为,答案就蕴藏在孩子王的这个“王”字的笔画里: 一横,在用户体验上做延伸; 一横,让服务从有界延长到无界; 一竖,专注创造用户价值上深耕; 一横,挖掘更多市场和领域,延续“向上”的潜能。 三横一竖,本质上是孩子王紧紧围绕“构建产业智慧新生态”这一企业愿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母婴童行业垂直深耕,以“三扩”(扩品类、扩赛道、扩业态)为战略横向拓展,最终在多个指标上站上行业第一,成为了中国孩子心中的孩子王。 1、一横,从母婴跨越到更广阔的全龄段 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指出:经济发展经历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 正如中国母婴童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转折——迈入崭新的用户主权、短视频与AI智能化交织的新时代,体验经济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新的消费逻辑里,作为母婴童行业的新物种,孩子王坚持“在变化中进化”,加速引领母婴童行业进入“体验经济”: 紧跟市场需求,进行业务创新;追逐用户需求,进行体验创新。 为此,孩子王围绕着三扩中的扩品类,从传统母婴用品“扩”到全年龄段儿童生活馆。 过去十年人口高峰在2016年和2017年,到现在刚好到了6-7
看
8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季度再显强劲动能,孩子王身上到底有多少个第一?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4-27
透视超预期财报,南京银行的成长性从何而来?
文 | 无锈钵 持续的低息差挑战,正在成为优质银行扩大领先身位的“战略契机”。 新近出炉的24年财报和25年一季度财报,为市场呈现了一个兼具“成长股”特性的优质标的——南京银行(SH.601009)。 复盘南京银行的财报,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方面是经营环节的成长性。 身处不确定环境下,南京银行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营收侧所创下的两位数增幅,更是位居行业前列; 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2024年,南京银行收获多位大股东增持,全年股价累计上涨57.96%,成长性不亚于科技公司。 投资大咖菲利普·费雪写在《如何选择成长股》一书中的标准:财务健康、竞争优势、长期价值,或许可以成为市场解密南京银行这一“长期主义者”的发展路径。 1、稳健为基,增长为翼,南京银行靠什么行稳致远? 在费雪的观念里,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是成长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体现,因为透支当下换取明天,只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真正优秀的公司从不在晴天借伞,雨天还伞。” 经营质效和财务健康并非只能“二选一”,对于长期主义者来说,这种平衡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今年“火”遍全球科技界的梁文峰就说过,“短期回报是长期积累的自然结果。” 在此次年报致辞中,南京银行行长朱钢论述了“管控风险”和“精益经营”相互关系: “(南京银行)将在未来继续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加强全面风险合规管控,为精益经营提供更强支撑。” 复盘南京银行的财报,该行的“财务健康”表现围绕两部分构建: 一方面是出色的业绩表现。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4年末,南京银行经营质效保持了优良水准,营业收入达到502.73亿元(+11.32%),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9.05%),增速领跑一众万亿规模上市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发展势头还在一季度得到了延续。 2025年一季度,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1.9亿元(+6.53%),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增
看
12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透视超预期财报,南京银行的成长性从何而来?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4-25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洽洽如何成为零食业的新坐标?
文 | 萧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他在书中论证了两个问题:其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其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从此,人类揭开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奥秘。 生物需要进化,企业同样需要进化。 从外部来看,各行各业正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从内部而言,企业也要进行一场事关生存和发展的适应性进化。 作为国民品牌,洽洽从瓜子起家,历经二十余载终成“瓜子大佬”,在行业百舸争流、桂冠竞争激烈竞争中,又完成了从“瓜子大佬”到“坚果专家”的蜕变。 但洽洽的进化之路并未就此停止。 财报显示,2024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71.31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净利润8.49亿元,同比增长5.82%。收入利润双增长。今年一季度,洽洽实现营收15.71亿元,实现净利润7724.8万元。 在休闲零食行业整体不太景气的背景下,洽洽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 当其他同行还困囿于红海之下,洽洽却已经跳脱出同质化、内卷化怪圈,在红海之上冲浪,进入了“船大开浪”时刻。那么,洽洽穿越周期的企业韧性从何而来?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洽洽的三个新身份。 1、打破成长魔咒的“常青树” 在沃尔玛的货架前驻足时,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现象:货架上80%的SKU在动态调整,但总有20%的产品像钉子户般牢牢占据核心位置。 这些穿越周期的“长跑冠军”,正是快消品企业的生命线,它们背后也隐藏着快消品行业的终极生存法则——大单品战略。 但大单品战略并非是一把万能钥匙。 随着国内零食行业市场供应变得越加丰富,人们对于商品的热爱不再“专一”,而是更加博爱。这一模式就会出现问题——大单品战略会变成大单品困境,而爆品战略又无法长红。 为此,洽洽从产品和渠道两个维度主动求变,打破了行业一般性逻辑,也打开了成长的天花板—— 面向存量市场,洽洽用极致的大单品穿透市场,用明星单品沉淀产品矩阵。 即通过大单品的系列化与风味
看
16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洽洽如何成为零食业的新坐标?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4-24
国补正当时,做好生意的关键是找到“增长铁三角”
文 | 山核桃 过去大半年里,在“扩内需、稳经济”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国补(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作为提振消费的主要抓手之一,已带来看得见的乘数效应。 以家电行业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国补政策推出后,家电社零增速持续领跑大盘,去年全年家电社零总额突破万亿,累计同比增速12.3%,这一数据超过2017年的9454亿元峰值,不少家电厂商也将“国补驱动”写在了财报里。 不过,和上一轮大规模的家电下乡不同,在电商普及的今天,国补消费呈现出新的趋势:于消费者而言,线上平台成为主要购买渠道;于依赖线下渠道起家的家电家居、3C数码品牌而言,把握这波政策机会的关键在于线上渠道的深耕细作。 2025年,国补有哪些变化?如何抓住国补机会?本文我们试图回答这两个商家最关注的问题。 1、新一轮国补的三个变化 表面来看,国补遵循“国家补贴、消费者领钱下单”的简单逻辑,实际上需要各地政府、电商平台和品牌多方协同,才能放大补贴效果。2025年,新一轮的“国补”有三个明显看得见的变化。 首先,在消费者端,相较于去年对国补政策刚进入视野,2025年,经历了上一轮的国补热,消费者对国补政策的认知度显著提升,市场研究机构GfK的用户调研显示,知晓2025年国补政策的用户已达65%。 同时,消费决策也逐渐趋于理性,用户习惯搜索、浏览国补政策,产品信息,真实反馈等多元内容后再购买。在抖音电商,#手把手教你领手机平板国补、#一条视频告诉你国家补贴怎么用 等国补热点迅速占领种草榜前列,#国补 相关短视频播放次数也已超37亿次。 用户消费心理变化也推动品牌商家转向精细化经营的深层较量。在国补的同题作文下,商家唯有锚定与国补政策适配、与目标客群需求契合的渠道,才能最大化政策杠杆效应,实现流量转化与品牌价值沉淀的双重目标。 因此,有不少品牌商家将抖音电商视为2025年把握国补的新阵地。「财经无忌」了解到
看
86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国补正当时,做好生意的关键是找到“增长铁三角”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4-23
超1.5万专利,方太再造中国式创新
文 | 山核桃 无锈钵 当我们讨论专利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时间拨回两年前,当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官宣“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是,“成为专利大国”,一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隐秘的关键任务,也是中国制造深耕创新水到渠成的结果。 众所周知,专利数量的多寡象征技术要素密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创新程度和产业的活跃程度,也是观察产业兴衰起伏和大国竞争的重要标志。 这背后,是一场从市场到企业的认知转变。 相较于追逐和模仿,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制造突围向上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深挖“技术护城河”,重塑创新竞争力,从制造走向真正的再造和引领,这是新竞争周期给予所有中国玩家的新课题。 1、大国竞争的“创新密钥” 一部制造大国到知识产权大国的转型史,就是一部本土化技术的突围史。 从一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贝塞麦炼钢法”的引入与专利确权保护,带动美国等制造强国崛起,再到过去几十年间,通信、智能手机、厨房家电领域精彩的专利战博弈,百年商业史告诉我们。经得起专利战洗礼的企业,往往是敢创新、能创新的企业,能储备充足专利的产业,也都是大国制造的亮眼名片。 在通信领域,华为和爱立信、高通长达十余年的专利博弈中,凭借着更主动的姿态,华为塑造了中国技术企业的创新底气;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和苹果等专利之争,让中国手机厂商跻身世界舞台,小米创始人雷军甚至把“专利战”视作“手机行业拳王争霸战的一部分”:“专利战就代表整个智能手机的游戏规则。” 同样在厨房家电领域,以方太为代表的高端玩家,所引领的中国厨电高端化征程背后,同样离不开“超1.5万件国内授权专利”的沉淀。 有人这样形容:“今天的方太,平均每天就有一项新专利诞生。” 回首过往,中国品牌漫长的崛起之路上,技术专利的储备构成了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的基础性条件
看
50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超1.5万专利,方太再造中国式创新
财经无忌
财经无忌
·
04-21
率先拥抱AI的外卖平台,早已不打口水仗了
文 | 白嘉嘉 今天,一篇刷屏的《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把外界对外卖行业的关注再次推到了高潮,网友们纷纷喊话刘强东,“东哥有格局”。 事实上,年初以来,有关外卖行业的各种讨论,此起彼伏,无论是小哥社保还是平台利润,话题不断。 不过在这风起云涌的当口,饿了么却一直保持着异样的“沉默”——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从过往的经历来看,“蓝骑士”并不是一支缺乏战斗力的队伍。 那么,饿了么为什么保持“沉默”?“沉默”的它又在做什么?随着外卖行业进入新阶段,饿了么的优势又在哪里? 实际上,“沉默”与“喧嚣”,是外卖平台在“长树干”和“长树杈”之间,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1、“沉默”的潜台词:口水大战无益行业发展 自2008年中国第一笔线上外卖诞生以来,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17年发展历程。期间业内发生过很多次的“口水仗”,参与者跑马灯般轮换,每一次都声势浩大。 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外卖行业竞争的核心最终都回到了两个关键问题: 谁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谁能在商家、用户、骑手间构建起互利共赢的稳定关系? 而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口水仗”能解决的。 从大背景来看,外卖行业经历17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商户、用户、骑手总量相对稳定。 此时回头审视“口水仗”能发现,它的边际效应已经递减。 过去行业还处于高增速时期,“口水仗”带来的声量,或许能带来一定规模的新增客群,无形中抬高了行业的整体规模。 现阶段再起“口水仗”,几乎已经不存在可触达的新用户,而对于老用户而言,舆论场上激烈的攻防,对实际消费决策的影响微乎其微。 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点外卖时的心理活动,想必大多数人思考的是今天要吃哪一家店、哪一道菜,而不是平台最近在发表什么观点。 当然,补贴战对消费者来说依旧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没人会拒绝数额巨大的红包。 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成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如果一家平台愿意花费大量资金,来争夺市场份额,必然瞄准了占
看
7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率先拥抱AI的外卖平台,早已不打口水仗了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45713817573271","uuid":"3545713817573271","gmtCreate":1584518240654,"gmtModify":1703232748335,"name":"财经无忌","pinyin":"cjwjcaijingwuji","introduction":"我们更懂中国商业","introductionEn":"","signature":"我们更懂中国商业","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2,"status":2,"fanSize":244,"headSize":15,"tweetSize":1226,"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3,"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4.04.27","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1","templateUu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name":"周度最佳创作者","description":"每周获得最佳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71475ceaf67d40016c8cfa16c08c8b3","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a6336061b9ba82ba9177c7ec476f5f2","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03.2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4}],"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30458370831200,"gmtCreate":1746114390356,"gmtModify":1746114781563,"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翻开鸣鸣很忙的另一面:为何说它是一家利他企业?","htmlText":"文 | 萧田 稻盛和夫的一生可谓传奇,从濒临破产的陶瓷厂到日本航空公司的重生,他用一系列看似“吃亏”的决策,最终收获了“经营之圣”的美誉。 在他看来,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就是利他—— 这一经营理念影响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零售企业,比如丰田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于“追求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这一利他的经营原则; 又比如松下公司,始终以“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使命从事经营活动等等。 某种程度上,这一理念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中国“国民品牌”鸣鸣很忙。 4月28号,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GMV)达555亿元人民币,年收入393.44亿元、净利润9.13亿元。 从千店到万店、从湖南到全国,从单品牌到合并后成为“鸣鸣很忙”集团,此次IPO标志着量贩零食行业进入next level。 鸣鸣很忙凭借“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和长期主义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质优价”的实惠体验。 本质上,它的崛起之路也是一条利他之路。 1、“让利式增长”背后的“薄利多销经济学” 1913年,已经50岁的亨利福特在底特律的河边工厂,部署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汽车生产流水线。 这个机械学徒工出身的老头即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第二年,福特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款车不仅价格亲民,而且性能优越,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借助流水线生产,福特公司将T型车的生产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仅需93分钟,汽车的售价从850美元降低至290美元。 这一价格的下降使得普通家庭也能够购买汽车,推动了汽车的普及。 2003年,39岁的马云在杭州创办了淘宝网——人们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全世界的商品。 如果说福特是从生产制造的环节提升了效率,那么马云和他的同事们,开启的是商品流通的效率。 事实上,对效率的追求推动了我们商业","listText":"文 | 萧田 稻盛和夫的一生可谓传奇,从濒临破产的陶瓷厂到日本航空公司的重生,他用一系列看似“吃亏”的决策,最终收获了“经营之圣”的美誉。 在他看来,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就是利他—— 这一经营理念影响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零售企业,比如丰田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于“追求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这一利他的经营原则; 又比如松下公司,始终以“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使命从事经营活动等等。 某种程度上,这一理念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中国“国民品牌”鸣鸣很忙。 4月28号,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GMV)达555亿元人民币,年收入393.44亿元、净利润9.13亿元。 从千店到万店、从湖南到全国,从单品牌到合并后成为“鸣鸣很忙”集团,此次IPO标志着量贩零食行业进入next level。 鸣鸣很忙凭借“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和长期主义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质优价”的实惠体验。 本质上,它的崛起之路也是一条利他之路。 1、“让利式增长”背后的“薄利多销经济学” 1913年,已经50岁的亨利福特在底特律的河边工厂,部署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汽车生产流水线。 这个机械学徒工出身的老头即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第二年,福特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款车不仅价格亲民,而且性能优越,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借助流水线生产,福特公司将T型车的生产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仅需93分钟,汽车的售价从850美元降低至290美元。 这一价格的下降使得普通家庭也能够购买汽车,推动了汽车的普及。 2003年,39岁的马云在杭州创办了淘宝网——人们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全世界的商品。 如果说福特是从生产制造的环节提升了效率,那么马云和他的同事们,开启的是商品流通的效率。 事实上,对效率的追求推动了我们商业","text":"文 | 萧田 稻盛和夫的一生可谓传奇,从濒临破产的陶瓷厂到日本航空公司的重生,他用一系列看似“吃亏”的决策,最终收获了“经营之圣”的美誉。 在他看来,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就是利他—— 这一经营理念影响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零售企业,比如丰田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于“追求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这一利他的经营原则; 又比如松下公司,始终以“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使命从事经营活动等等。 某种程度上,这一理念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中国“国民品牌”鸣鸣很忙。 4月28号,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GMV)达555亿元人民币,年收入393.44亿元、净利润9.13亿元。 从千店到万店、从湖南到全国,从单品牌到合并后成为“鸣鸣很忙”集团,此次IPO标志着量贩零食行业进入next level。 鸣鸣很忙凭借“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和长期主义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质优价”的实惠体验。 本质上,它的崛起之路也是一条利他之路。 1、“让利式增长”背后的“薄利多销经济学” 1913年,已经50岁的亨利福特在底特律的河边工厂,部署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汽车生产流水线。 这个机械学徒工出身的老头即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第二年,福特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款车不仅价格亲民,而且性能优越,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借助流水线生产,福特公司将T型车的生产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仅需93分钟,汽车的售价从850美元降低至290美元。 这一价格的下降使得普通家庭也能够购买汽车,推动了汽车的普及。 2003年,39岁的马云在杭州创办了淘宝网——人们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全世界的商品。 如果说福特是从生产制造的环节提升了效率,那么马云和他的同事们,开启的是商品流通的效率。 事实上,对效率的追求推动了我们商业","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a3fe5881818379edcbedaf0c87d5ea6","width":"1080","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04583708312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0055039648120,"gmtCreate":1746015727917,"gmtModify":1746019112666,"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一场全民透爽挑战,安踏儿童如何用科技“知冷暖”?","htmlText":"文 | 萧田 “火炉城市”湖北早早入夏,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以上,最高气温一路飙升到33℃,但却因为一场特别活动和一件科技新品,凉意满满。 就在几天前(4月19日),武汉东湖畔,宇树机器人挥舞机械臂、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武大靖和健身教练刘畊宏带领百余位小朋友身穿空调T跳起了健身操。 “操场放肆奔跑,汗水滑过跑道,清凉一夏随风绕”.....趣味性十足的口令,直接点燃了现场孩子们的热情。 虽然天气炎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热情的大朋友们带着小朋友们,孩子们欢笑声和蹦跳的身影交织,更是将这场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是安踏儿童“空调T全民透爽挑战”的一个侧影。 去年底,安踏儿童宣布流水突破100亿元,成为运动行业内首个达到百亿流水的儿童品牌。跨越百亿里程碑后,安踏儿童迅速提出了全新品牌理念——“科技引领成长”。 在当下的儿童产品市场,提升“萌趣性”似乎是一种主流选择。但安踏儿童却一反常态——坚持将科技放在首位,通过科技创新,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享受到更专业的运动体验。 这背后无疑透露着安踏儿童对中国儿童运动市场的深度思考。 1、以科技为名的创新活动,隐藏了一颗初心 今年两会,在国家卫健委的号召下,“国家喊你减肥了”等多个相关话题,相继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安踏儿童联合湖北文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团队,通过趣味化的运动形式,开启孩子们夏季运动的新模式,提升儿童体重管理意识。 在这次活动中,刘畊宏和武大靖一起,不仅亲身示范趣味健身动作,还与孩子们分享了科学运动与健康管理的理念。 武大靖鼓励孩子们更多走向操场、走向运动场进行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状态;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刘畊宏则分享了他的教育心得:“让孩子把体力体能用到他喜欢的运动上,在运动中找到核心价值,对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新晋科技界顶流的宇树机器人穿着空调T,也挥舞着机","listText":"文 | 萧田 “火炉城市”湖北早早入夏,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以上,最高气温一路飙升到33℃,但却因为一场特别活动和一件科技新品,凉意满满。 就在几天前(4月19日),武汉东湖畔,宇树机器人挥舞机械臂、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武大靖和健身教练刘畊宏带领百余位小朋友身穿空调T跳起了健身操。 “操场放肆奔跑,汗水滑过跑道,清凉一夏随风绕”.....趣味性十足的口令,直接点燃了现场孩子们的热情。 虽然天气炎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热情的大朋友们带着小朋友们,孩子们欢笑声和蹦跳的身影交织,更是将这场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是安踏儿童“空调T全民透爽挑战”的一个侧影。 去年底,安踏儿童宣布流水突破100亿元,成为运动行业内首个达到百亿流水的儿童品牌。跨越百亿里程碑后,安踏儿童迅速提出了全新品牌理念——“科技引领成长”。 在当下的儿童产品市场,提升“萌趣性”似乎是一种主流选择。但安踏儿童却一反常态——坚持将科技放在首位,通过科技创新,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享受到更专业的运动体验。 这背后无疑透露着安踏儿童对中国儿童运动市场的深度思考。 1、以科技为名的创新活动,隐藏了一颗初心 今年两会,在国家卫健委的号召下,“国家喊你减肥了”等多个相关话题,相继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安踏儿童联合湖北文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团队,通过趣味化的运动形式,开启孩子们夏季运动的新模式,提升儿童体重管理意识。 在这次活动中,刘畊宏和武大靖一起,不仅亲身示范趣味健身动作,还与孩子们分享了科学运动与健康管理的理念。 武大靖鼓励孩子们更多走向操场、走向运动场进行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状态;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刘畊宏则分享了他的教育心得:“让孩子把体力体能用到他喜欢的运动上,在运动中找到核心价值,对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新晋科技界顶流的宇树机器人穿着空调T,也挥舞着机","text":"文 | 萧田 “火炉城市”湖北早早入夏,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以上,最高气温一路飙升到33℃,但却因为一场特别活动和一件科技新品,凉意满满。 就在几天前(4月19日),武汉东湖畔,宇树机器人挥舞机械臂、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武大靖和健身教练刘畊宏带领百余位小朋友身穿空调T跳起了健身操。 “操场放肆奔跑,汗水滑过跑道,清凉一夏随风绕”.....趣味性十足的口令,直接点燃了现场孩子们的热情。 虽然天气炎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热情的大朋友们带着小朋友们,孩子们欢笑声和蹦跳的身影交织,更是将这场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是安踏儿童“空调T全民透爽挑战”的一个侧影。 去年底,安踏儿童宣布流水突破100亿元,成为运动行业内首个达到百亿流水的儿童品牌。跨越百亿里程碑后,安踏儿童迅速提出了全新品牌理念——“科技引领成长”。 在当下的儿童产品市场,提升“萌趣性”似乎是一种主流选择。但安踏儿童却一反常态——坚持将科技放在首位,通过科技创新,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享受到更专业的运动体验。 这背后无疑透露着安踏儿童对中国儿童运动市场的深度思考。 1、以科技为名的创新活动,隐藏了一颗初心 今年两会,在国家卫健委的号召下,“国家喊你减肥了”等多个相关话题,相继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安踏儿童联合湖北文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团队,通过趣味化的运动形式,开启孩子们夏季运动的新模式,提升儿童体重管理意识。 在这次活动中,刘畊宏和武大靖一起,不仅亲身示范趣味健身动作,还与孩子们分享了科学运动与健康管理的理念。 武大靖鼓励孩子们更多走向操场、走向运动场进行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状态;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刘畊宏则分享了他的教育心得:“让孩子把体力体能用到他喜欢的运动上,在运动中找到核心价值,对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新晋科技界顶流的宇树机器人穿着空调T,也挥舞着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5d295b9052d4f6cbf4ebc3c85b10c07","width":"1080","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00550396481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9571856666896,"gmtCreate":1745897753757,"gmtModify":1745904764728,"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用“终局思维”,洋河勇闯白酒“周期劫”","htmlText":"文 | 山核桃 比起刷屏的AI、算力、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股”,作为投资者眼中过去的“白马股大本营”,白酒股们似乎显得有些落寞。 近两年来,面对行业增速放缓和消费承压,处于周期底部的白酒板块还在遭遇艰难的“逆风局”。 就连行业老大茅台也感受到了凉意。“本轮白酒周期挑战主要集中于需求侧,对茅台而言,今年(2024年)比2013年的挑战更严峻、复杂。”在去年茅台酒年度经销商大会上,贵州茅台总经理王莉面对经销商时更是直言不讳。 多家已披露经营业绩的酒企也印证了这一点,除头部酒企茅台、五粮液等业绩“略增”外,绝大部分品牌营收、归母净利都或多或少有所下降,全年业绩也未能达到此前设定的增长目标。 4月28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也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洋河实现营收288.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73亿元。 行业逆风,业绩承压,不是白酒行业和中国酒企不行了,而是市场先生总是“预期先行”。 毕竟从增量时代步入缩量时代,当前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在行业弱周期里,投资者更应关注有着“终局思维”的头部酒企。 它们的特点是:既能拥抱长期思维,坚定在“品质白酒基建”侧长期投入,又能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刀刃向内,积极调整发展节奏。 洋河,无疑是“终局思维”的信仰者。 1、底盘稳中有进,洋河主动降速背后的变阵 过去一年,围绕洋河身上最大的争议无疑是“降速”。 在外界眼中,一谈起洋河,无论是“白酒行业老三之争”,抑或是基本面数据的对比,似乎都在反复印证这家头部酒企成长的“不及预期”。 但市场忽视了一点,洋河的降速不是被动降速,而是主动降速,当一家企业主动按下“暂停键”,往往比持续扩张更需要勇气。 与被动降速不同,主动降速往往是为了重塑和夯实企业的增长底盘,寻求换挡增速之道,为未来蓄势。 聚焦产品和渠道,洋河就选择在主动降速中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增","listText":"文 | 山核桃 比起刷屏的AI、算力、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股”,作为投资者眼中过去的“白马股大本营”,白酒股们似乎显得有些落寞。 近两年来,面对行业增速放缓和消费承压,处于周期底部的白酒板块还在遭遇艰难的“逆风局”。 就连行业老大茅台也感受到了凉意。“本轮白酒周期挑战主要集中于需求侧,对茅台而言,今年(2024年)比2013年的挑战更严峻、复杂。”在去年茅台酒年度经销商大会上,贵州茅台总经理王莉面对经销商时更是直言不讳。 多家已披露经营业绩的酒企也印证了这一点,除头部酒企茅台、五粮液等业绩“略增”外,绝大部分品牌营收、归母净利都或多或少有所下降,全年业绩也未能达到此前设定的增长目标。 4月28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也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洋河实现营收288.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73亿元。 行业逆风,业绩承压,不是白酒行业和中国酒企不行了,而是市场先生总是“预期先行”。 毕竟从增量时代步入缩量时代,当前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在行业弱周期里,投资者更应关注有着“终局思维”的头部酒企。 它们的特点是:既能拥抱长期思维,坚定在“品质白酒基建”侧长期投入,又能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刀刃向内,积极调整发展节奏。 洋河,无疑是“终局思维”的信仰者。 1、底盘稳中有进,洋河主动降速背后的变阵 过去一年,围绕洋河身上最大的争议无疑是“降速”。 在外界眼中,一谈起洋河,无论是“白酒行业老三之争”,抑或是基本面数据的对比,似乎都在反复印证这家头部酒企成长的“不及预期”。 但市场忽视了一点,洋河的降速不是被动降速,而是主动降速,当一家企业主动按下“暂停键”,往往比持续扩张更需要勇气。 与被动降速不同,主动降速往往是为了重塑和夯实企业的增长底盘,寻求换挡增速之道,为未来蓄势。 聚焦产品和渠道,洋河就选择在主动降速中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增","text":"文 | 山核桃 比起刷屏的AI、算力、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股”,作为投资者眼中过去的“白马股大本营”,白酒股们似乎显得有些落寞。 近两年来,面对行业增速放缓和消费承压,处于周期底部的白酒板块还在遭遇艰难的“逆风局”。 就连行业老大茅台也感受到了凉意。“本轮白酒周期挑战主要集中于需求侧,对茅台而言,今年(2024年)比2013年的挑战更严峻、复杂。”在去年茅台酒年度经销商大会上,贵州茅台总经理王莉面对经销商时更是直言不讳。 多家已披露经营业绩的酒企也印证了这一点,除头部酒企茅台、五粮液等业绩“略增”外,绝大部分品牌营收、归母净利都或多或少有所下降,全年业绩也未能达到此前设定的增长目标。 4月28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也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洋河实现营收288.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73亿元。 行业逆风,业绩承压,不是白酒行业和中国酒企不行了,而是市场先生总是“预期先行”。 毕竟从增量时代步入缩量时代,当前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在行业弱周期里,投资者更应关注有着“终局思维”的头部酒企。 它们的特点是:既能拥抱长期思维,坚定在“品质白酒基建”侧长期投入,又能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刀刃向内,积极调整发展节奏。 洋河,无疑是“终局思维”的信仰者。 1、底盘稳中有进,洋河主动降速背后的变阵 过去一年,围绕洋河身上最大的争议无疑是“降速”。 在外界眼中,一谈起洋河,无论是“白酒行业老三之争”,抑或是基本面数据的对比,似乎都在反复印证这家头部酒企成长的“不及预期”。 但市场忽视了一点,洋河的降速不是被动降速,而是主动降速,当一家企业主动按下“暂停键”,往往比持续扩张更需要勇气。 与被动降速不同,主动降速往往是为了重塑和夯实企业的增长底盘,寻求换挡增速之道,为未来蓄势。 聚焦产品和渠道,洋河就选择在主动降速中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增","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c0f0c58340ba8f6cedcceac0d7a9498","width":"1080","height":"53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95718566668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9750848700752,"gmtCreate":1745895455287,"gmtModify":1745896024516,"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老板电器2024年打造多个增长引擎,进军商厨千亿蓝海市场","htmlText":"2024年,中国厨电行业整体增长承压,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一方面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国补政策与AI技术的加速应用又为厨电行业注入了新动力,推动行业更快建立存量新周期的发展路径。 在新形势下,高端厨电领导品牌老板电器2024年实现稳健经营。4月28日,老板电器正式披露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15.77亿元。同时,2024年老板电器继续坚持分红,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63.76亿元(含2024年度分红),未来三年将继续高比例分红,彰显公司对长期经营的信心和底气。 2024年,老板电器多个品类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面对科技和市场新趋势,公司全年加速AI+烹饪技术落地,大力开拓新市场,持续深化品牌人文底蕴,实现科技与人文双翼齐飞,为未来持续增长构建多个强劲动力。 1、高端厨电持续领先,新兴市场潜力无限 截止2024年12月31日,根据奥维报告数据,老板电器核心品类持续领跑行业。油烟机线下销售额占比达32.06%,线上占比21.41%;燃气灶线下销售额占比31.73%,线上占比19.81%,均稳居行业第一。烟灶两件套套餐线上销售额占比26.89%,同样位列行业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老板双超薄系列产品在油烟机高端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线下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在全球市场,老板电器的油烟机和灶具已连续10年保持全球销量领先地位。 在厨电全品类布局中,老板电器同样展示出了强劲的爆发力。奥维报告显示,微蒸烤(嵌入式蒸烤一体机)销售额线下占比27.7%,位居行业第一。 此外,洗碗机1-8月销售量占比20.65%,销售额占比18.25%,均为中国品牌第一;其中消毒洗碗机S1 Plus Lite单品销量同比增长87%,成为国产洗碗机TOP1爆品。集成灶销售额线下占比39.5%,位居行业第一。燃气热水器线下销量规模同比增长","listText":"2024年,中国厨电行业整体增长承压,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一方面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国补政策与AI技术的加速应用又为厨电行业注入了新动力,推动行业更快建立存量新周期的发展路径。 在新形势下,高端厨电领导品牌老板电器2024年实现稳健经营。4月28日,老板电器正式披露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15.77亿元。同时,2024年老板电器继续坚持分红,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63.76亿元(含2024年度分红),未来三年将继续高比例分红,彰显公司对长期经营的信心和底气。 2024年,老板电器多个品类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面对科技和市场新趋势,公司全年加速AI+烹饪技术落地,大力开拓新市场,持续深化品牌人文底蕴,实现科技与人文双翼齐飞,为未来持续增长构建多个强劲动力。 1、高端厨电持续领先,新兴市场潜力无限 截止2024年12月31日,根据奥维报告数据,老板电器核心品类持续领跑行业。油烟机线下销售额占比达32.06%,线上占比21.41%;燃气灶线下销售额占比31.73%,线上占比19.81%,均稳居行业第一。烟灶两件套套餐线上销售额占比26.89%,同样位列行业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老板双超薄系列产品在油烟机高端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线下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在全球市场,老板电器的油烟机和灶具已连续10年保持全球销量领先地位。 在厨电全品类布局中,老板电器同样展示出了强劲的爆发力。奥维报告显示,微蒸烤(嵌入式蒸烤一体机)销售额线下占比27.7%,位居行业第一。 此外,洗碗机1-8月销售量占比20.65%,销售额占比18.25%,均为中国品牌第一;其中消毒洗碗机S1 Plus Lite单品销量同比增长87%,成为国产洗碗机TOP1爆品。集成灶销售额线下占比39.5%,位居行业第一。燃气热水器线下销量规模同比增长","text":"2024年,中国厨电行业整体增长承压,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一方面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国补政策与AI技术的加速应用又为厨电行业注入了新动力,推动行业更快建立存量新周期的发展路径。 在新形势下,高端厨电领导品牌老板电器2024年实现稳健经营。4月28日,老板电器正式披露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15.77亿元。同时,2024年老板电器继续坚持分红,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63.76亿元(含2024年度分红),未来三年将继续高比例分红,彰显公司对长期经营的信心和底气。 2024年,老板电器多个品类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面对科技和市场新趋势,公司全年加速AI+烹饪技术落地,大力开拓新市场,持续深化品牌人文底蕴,实现科技与人文双翼齐飞,为未来持续增长构建多个强劲动力。 1、高端厨电持续领先,新兴市场潜力无限 截止2024年12月31日,根据奥维报告数据,老板电器核心品类持续领跑行业。油烟机线下销售额占比达32.06%,线上占比21.41%;燃气灶线下销售额占比31.73%,线上占比19.81%,均稳居行业第一。烟灶两件套套餐线上销售额占比26.89%,同样位列行业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老板双超薄系列产品在油烟机高端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线下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在全球市场,老板电器的油烟机和灶具已连续10年保持全球销量领先地位。 在厨电全品类布局中,老板电器同样展示出了强劲的爆发力。奥维报告显示,微蒸烤(嵌入式蒸烤一体机)销售额线下占比27.7%,位居行业第一。 此外,洗碗机1-8月销售量占比20.65%,销售额占比18.25%,均为中国品牌第一;其中消毒洗碗机S1 Plus Lite单品销量同比增长87%,成为国产洗碗机TOP1爆品。集成灶销售额线下占比39.5%,位居行业第一。燃气热水器线下销量规模同比增长","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74dbd54e57713c3e91b896acc1164aa","width":"1650","height":"107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97508487007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9241495355944,"gmtCreate":1745817755654,"gmtModify":1745820656996,"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一季度再显强劲动能,孩子王身上到底有多少个第一?","htmlText":"文 | 萧田 交出一份稳健的“年终答卷”后,母婴童行业龙头孩子王(301078.SZ)又迎来开门红。 4月24日晚间,孩子王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孩子王实现营业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9.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0.81万元,同比增长165.96%。 其中,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8亿元,同比增长18.09%。凸显了孩子王运营效率的实质性提升。 在整个行业受到出生率下降、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等多重影响下,孩子王不仅保持住了逆势中的经营韧性,同时还延续了高势能增长之态。 孩子王为何能一次次打赢逆风局? 拆解这份财报,我们认为,答案就蕴藏在孩子王的这个“王”字的笔画里: 一横,在用户体验上做延伸; 一横,让服务从有界延长到无界; 一竖,专注创造用户价值上深耕; 一横,挖掘更多市场和领域,延续“向上”的潜能。 三横一竖,本质上是孩子王紧紧围绕“构建产业智慧新生态”这一企业愿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母婴童行业垂直深耕,以“三扩”(扩品类、扩赛道、扩业态)为战略横向拓展,最终在多个指标上站上行业第一,成为了中国孩子心中的孩子王。 1、一横,从母婴跨越到更广阔的全龄段 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指出:经济发展经历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 正如中国母婴童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转折——迈入崭新的用户主权、短视频与AI智能化交织的新时代,体验经济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新的消费逻辑里,作为母婴童行业的新物种,孩子王坚持“在变化中进化”,加速引领母婴童行业进入“体验经济”: 紧跟市场需求,进行业务创新;追逐用户需求,进行体验创新。 为此,孩子王围绕着三扩中的扩品类,从传统母婴用品“扩”到全年龄段儿童生活馆。 过去十年人口高峰在2016年和2017年,到现在刚好到了6-7","listText":"文 | 萧田 交出一份稳健的“年终答卷”后,母婴童行业龙头孩子王(301078.SZ)又迎来开门红。 4月24日晚间,孩子王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孩子王实现营业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9.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0.81万元,同比增长165.96%。 其中,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8亿元,同比增长18.09%。凸显了孩子王运营效率的实质性提升。 在整个行业受到出生率下降、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等多重影响下,孩子王不仅保持住了逆势中的经营韧性,同时还延续了高势能增长之态。 孩子王为何能一次次打赢逆风局? 拆解这份财报,我们认为,答案就蕴藏在孩子王的这个“王”字的笔画里: 一横,在用户体验上做延伸; 一横,让服务从有界延长到无界; 一竖,专注创造用户价值上深耕; 一横,挖掘更多市场和领域,延续“向上”的潜能。 三横一竖,本质上是孩子王紧紧围绕“构建产业智慧新生态”这一企业愿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母婴童行业垂直深耕,以“三扩”(扩品类、扩赛道、扩业态)为战略横向拓展,最终在多个指标上站上行业第一,成为了中国孩子心中的孩子王。 1、一横,从母婴跨越到更广阔的全龄段 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指出:经济发展经历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 正如中国母婴童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转折——迈入崭新的用户主权、短视频与AI智能化交织的新时代,体验经济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新的消费逻辑里,作为母婴童行业的新物种,孩子王坚持“在变化中进化”,加速引领母婴童行业进入“体验经济”: 紧跟市场需求,进行业务创新;追逐用户需求,进行体验创新。 为此,孩子王围绕着三扩中的扩品类,从传统母婴用品“扩”到全年龄段儿童生活馆。 过去十年人口高峰在2016年和2017年,到现在刚好到了6-7","text":"文 | 萧田 交出一份稳健的“年终答卷”后,母婴童行业龙头孩子王(301078.SZ)又迎来开门红。 4月24日晚间,孩子王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孩子王实现营业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9.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0.81万元,同比增长165.96%。 其中,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8亿元,同比增长18.09%。凸显了孩子王运营效率的实质性提升。 在整个行业受到出生率下降、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等多重影响下,孩子王不仅保持住了逆势中的经营韧性,同时还延续了高势能增长之态。 孩子王为何能一次次打赢逆风局? 拆解这份财报,我们认为,答案就蕴藏在孩子王的这个“王”字的笔画里: 一横,在用户体验上做延伸; 一横,让服务从有界延长到无界; 一竖,专注创造用户价值上深耕; 一横,挖掘更多市场和领域,延续“向上”的潜能。 三横一竖,本质上是孩子王紧紧围绕“构建产业智慧新生态”这一企业愿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母婴童行业垂直深耕,以“三扩”(扩品类、扩赛道、扩业态)为战略横向拓展,最终在多个指标上站上行业第一,成为了中国孩子心中的孩子王。 1、一横,从母婴跨越到更广阔的全龄段 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指出:经济发展经历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 正如中国母婴童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转折——迈入崭新的用户主权、短视频与AI智能化交织的新时代,体验经济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新的消费逻辑里,作为母婴童行业的新物种,孩子王坚持“在变化中进化”,加速引领母婴童行业进入“体验经济”: 紧跟市场需求,进行业务创新;追逐用户需求,进行体验创新。 为此,孩子王围绕着三扩中的扩品类,从传统母婴用品“扩”到全年龄段儿童生活馆。 过去十年人口高峰在2016年和2017年,到现在刚好到了6-7","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1f77301dad9128ad8602f4bff988068","width":"1080","height":"70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92414953559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8930516685072,"gmtCreate":1745741610928,"gmtModify":1745741926469,"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透视超预期财报,南京银行的成长性从何而来?","htmlText":"文 | 无锈钵 持续的低息差挑战,正在成为优质银行扩大领先身位的“战略契机”。 新近出炉的24年财报和25年一季度财报,为市场呈现了一个兼具“成长股”特性的优质标的——南京银行(SH.601009)。 复盘南京银行的财报,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方面是经营环节的成长性。 身处不确定环境下,南京银行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营收侧所创下的两位数增幅,更是位居行业前列; 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2024年,南京银行收获多位大股东增持,全年股价累计上涨57.96%,成长性不亚于科技公司。 投资大咖菲利普·费雪写在《如何选择成长股》一书中的标准:财务健康、竞争优势、长期价值,或许可以成为市场解密南京银行这一“长期主义者”的发展路径。 1、稳健为基,增长为翼,南京银行靠什么行稳致远? 在费雪的观念里,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是成长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体现,因为透支当下换取明天,只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真正优秀的公司从不在晴天借伞,雨天还伞。” 经营质效和财务健康并非只能“二选一”,对于长期主义者来说,这种平衡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今年“火”遍全球科技界的梁文峰就说过,“短期回报是长期积累的自然结果。” 在此次年报致辞中,南京银行行长朱钢论述了“管控风险”和“精益经营”相互关系: “(南京银行)将在未来继续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加强全面风险合规管控,为精益经营提供更强支撑。” 复盘南京银行的财报,该行的“财务健康”表现围绕两部分构建: 一方面是出色的业绩表现。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4年末,南京银行经营质效保持了优良水准,营业收入达到502.73亿元(+11.32%),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9.05%),增速领跑一众万亿规模上市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发展势头还在一季度得到了延续。 2025年一季度,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1.9亿元(+6.53%),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增","listText":"文 | 无锈钵 持续的低息差挑战,正在成为优质银行扩大领先身位的“战略契机”。 新近出炉的24年财报和25年一季度财报,为市场呈现了一个兼具“成长股”特性的优质标的——南京银行(SH.601009)。 复盘南京银行的财报,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方面是经营环节的成长性。 身处不确定环境下,南京银行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营收侧所创下的两位数增幅,更是位居行业前列; 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2024年,南京银行收获多位大股东增持,全年股价累计上涨57.96%,成长性不亚于科技公司。 投资大咖菲利普·费雪写在《如何选择成长股》一书中的标准:财务健康、竞争优势、长期价值,或许可以成为市场解密南京银行这一“长期主义者”的发展路径。 1、稳健为基,增长为翼,南京银行靠什么行稳致远? 在费雪的观念里,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是成长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体现,因为透支当下换取明天,只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真正优秀的公司从不在晴天借伞,雨天还伞。” 经营质效和财务健康并非只能“二选一”,对于长期主义者来说,这种平衡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今年“火”遍全球科技界的梁文峰就说过,“短期回报是长期积累的自然结果。” 在此次年报致辞中,南京银行行长朱钢论述了“管控风险”和“精益经营”相互关系: “(南京银行)将在未来继续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加强全面风险合规管控,为精益经营提供更强支撑。” 复盘南京银行的财报,该行的“财务健康”表现围绕两部分构建: 一方面是出色的业绩表现。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4年末,南京银行经营质效保持了优良水准,营业收入达到502.73亿元(+11.32%),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9.05%),增速领跑一众万亿规模上市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发展势头还在一季度得到了延续。 2025年一季度,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1.9亿元(+6.53%),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增","text":"文 | 无锈钵 持续的低息差挑战,正在成为优质银行扩大领先身位的“战略契机”。 新近出炉的24年财报和25年一季度财报,为市场呈现了一个兼具“成长股”特性的优质标的——南京银行(SH.601009)。 复盘南京银行的财报,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方面是经营环节的成长性。 身处不确定环境下,南京银行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营收侧所创下的两位数增幅,更是位居行业前列; 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2024年,南京银行收获多位大股东增持,全年股价累计上涨57.96%,成长性不亚于科技公司。 投资大咖菲利普·费雪写在《如何选择成长股》一书中的标准:财务健康、竞争优势、长期价值,或许可以成为市场解密南京银行这一“长期主义者”的发展路径。 1、稳健为基,增长为翼,南京银行靠什么行稳致远? 在费雪的观念里,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是成长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体现,因为透支当下换取明天,只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真正优秀的公司从不在晴天借伞,雨天还伞。” 经营质效和财务健康并非只能“二选一”,对于长期主义者来说,这种平衡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今年“火”遍全球科技界的梁文峰就说过,“短期回报是长期积累的自然结果。” 在此次年报致辞中,南京银行行长朱钢论述了“管控风险”和“精益经营”相互关系: “(南京银行)将在未来继续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加强全面风险合规管控,为精益经营提供更强支撑。” 复盘南京银行的财报,该行的“财务健康”表现围绕两部分构建: 一方面是出色的业绩表现。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4年末,南京银行经营质效保持了优良水准,营业收入达到502.73亿元(+11.32%),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9.05%),增速领跑一众万亿规模上市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发展势头还在一季度得到了延续。 2025年一季度,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1.9亿元(+6.53%),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增","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b2cc8a1c90c5cb690ccf0c1489d0e34","width":"1080","height":"81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893051668507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8200918901208,"gmtCreate":1745561698136,"gmtModify":1745562390088,"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洽洽如何成为零食业的新坐标?","htmlText":"文 | 萧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他在书中论证了两个问题:其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其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从此,人类揭开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奥秘。 生物需要进化,企业同样需要进化。 从外部来看,各行各业正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从内部而言,企业也要进行一场事关生存和发展的适应性进化。 作为国民品牌,洽洽从瓜子起家,历经二十余载终成“瓜子大佬”,在行业百舸争流、桂冠竞争激烈竞争中,又完成了从“瓜子大佬”到“坚果专家”的蜕变。 但洽洽的进化之路并未就此停止。 财报显示,2024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71.31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净利润8.49亿元,同比增长5.82%。收入利润双增长。今年一季度,洽洽实现营收15.71亿元,实现净利润7724.8万元。 在休闲零食行业整体不太景气的背景下,洽洽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 当其他同行还困囿于红海之下,洽洽却已经跳脱出同质化、内卷化怪圈,在红海之上冲浪,进入了“船大开浪”时刻。那么,洽洽穿越周期的企业韧性从何而来?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洽洽的三个新身份。 1、打破成长魔咒的“常青树” 在沃尔玛的货架前驻足时,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现象:货架上80%的SKU在动态调整,但总有20%的产品像钉子户般牢牢占据核心位置。 这些穿越周期的“长跑冠军”,正是快消品企业的生命线,它们背后也隐藏着快消品行业的终极生存法则——大单品战略。 但大单品战略并非是一把万能钥匙。 随着国内零食行业市场供应变得越加丰富,人们对于商品的热爱不再“专一”,而是更加博爱。这一模式就会出现问题——大单品战略会变成大单品困境,而爆品战略又无法长红。 为此,洽洽从产品和渠道两个维度主动求变,打破了行业一般性逻辑,也打开了成长的天花板—— 面向存量市场,洽洽用极致的大单品穿透市场,用明星单品沉淀产品矩阵。 即通过大单品的系列化与风味","listText":"文 | 萧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他在书中论证了两个问题:其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其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从此,人类揭开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奥秘。 生物需要进化,企业同样需要进化。 从外部来看,各行各业正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从内部而言,企业也要进行一场事关生存和发展的适应性进化。 作为国民品牌,洽洽从瓜子起家,历经二十余载终成“瓜子大佬”,在行业百舸争流、桂冠竞争激烈竞争中,又完成了从“瓜子大佬”到“坚果专家”的蜕变。 但洽洽的进化之路并未就此停止。 财报显示,2024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71.31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净利润8.49亿元,同比增长5.82%。收入利润双增长。今年一季度,洽洽实现营收15.71亿元,实现净利润7724.8万元。 在休闲零食行业整体不太景气的背景下,洽洽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 当其他同行还困囿于红海之下,洽洽却已经跳脱出同质化、内卷化怪圈,在红海之上冲浪,进入了“船大开浪”时刻。那么,洽洽穿越周期的企业韧性从何而来?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洽洽的三个新身份。 1、打破成长魔咒的“常青树” 在沃尔玛的货架前驻足时,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现象:货架上80%的SKU在动态调整,但总有20%的产品像钉子户般牢牢占据核心位置。 这些穿越周期的“长跑冠军”,正是快消品企业的生命线,它们背后也隐藏着快消品行业的终极生存法则——大单品战略。 但大单品战略并非是一把万能钥匙。 随着国内零食行业市场供应变得越加丰富,人们对于商品的热爱不再“专一”,而是更加博爱。这一模式就会出现问题——大单品战略会变成大单品困境,而爆品战略又无法长红。 为此,洽洽从产品和渠道两个维度主动求变,打破了行业一般性逻辑,也打开了成长的天花板—— 面向存量市场,洽洽用极致的大单品穿透市场,用明星单品沉淀产品矩阵。 即通过大单品的系列化与风味","text":"文 | 萧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他在书中论证了两个问题:其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其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从此,人类揭开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奥秘。 生物需要进化,企业同样需要进化。 从外部来看,各行各业正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从内部而言,企业也要进行一场事关生存和发展的适应性进化。 作为国民品牌,洽洽从瓜子起家,历经二十余载终成“瓜子大佬”,在行业百舸争流、桂冠竞争激烈竞争中,又完成了从“瓜子大佬”到“坚果专家”的蜕变。 但洽洽的进化之路并未就此停止。 财报显示,2024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71.31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净利润8.49亿元,同比增长5.82%。收入利润双增长。今年一季度,洽洽实现营收15.71亿元,实现净利润7724.8万元。 在休闲零食行业整体不太景气的背景下,洽洽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 当其他同行还困囿于红海之下,洽洽却已经跳脱出同质化、内卷化怪圈,在红海之上冲浪,进入了“船大开浪”时刻。那么,洽洽穿越周期的企业韧性从何而来?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洽洽的三个新身份。 1、打破成长魔咒的“常青树” 在沃尔玛的货架前驻足时,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现象:货架上80%的SKU在动态调整,但总有20%的产品像钉子户般牢牢占据核心位置。 这些穿越周期的“长跑冠军”,正是快消品企业的生命线,它们背后也隐藏着快消品行业的终极生存法则——大单品战略。 但大单品战略并非是一把万能钥匙。 随着国内零食行业市场供应变得越加丰富,人们对于商品的热爱不再“专一”,而是更加博爱。这一模式就会出现问题——大单品战略会变成大单品困境,而爆品战略又无法长红。 为此,洽洽从产品和渠道两个维度主动求变,打破了行业一般性逻辑,也打开了成长的天花板—— 面向存量市场,洽洽用极致的大单品穿透市场,用明星单品沉淀产品矩阵。 即通过大单品的系列化与风味","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2b477f2ea62b5459e1c4958917b801e","width":"1080","height":"65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82009189012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7937244103368,"gmtCreate":1745497186529,"gmtModify":1745500079759,"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国补正当时,做好生意的关键是找到“增长铁三角”","htmlText":"文 | 山核桃 过去大半年里,在“扩内需、稳经济”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国补(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作为提振消费的主要抓手之一,已带来看得见的乘数效应。 以家电行业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国补政策推出后,家电社零增速持续领跑大盘,去年全年家电社零总额突破万亿,累计同比增速12.3%,这一数据超过2017年的9454亿元峰值,不少家电厂商也将“国补驱动”写在了财报里。 不过,和上一轮大规模的家电下乡不同,在电商普及的今天,国补消费呈现出新的趋势:于消费者而言,线上平台成为主要购买渠道;于依赖线下渠道起家的家电家居、3C数码品牌而言,把握这波政策机会的关键在于线上渠道的深耕细作。 2025年,国补有哪些变化?如何抓住国补机会?本文我们试图回答这两个商家最关注的问题。 1、新一轮国补的三个变化 表面来看,国补遵循“国家补贴、消费者领钱下单”的简单逻辑,实际上需要各地政府、电商平台和品牌多方协同,才能放大补贴效果。2025年,新一轮的“国补”有三个明显看得见的变化。 首先,在消费者端,相较于去年对国补政策刚进入视野,2025年,经历了上一轮的国补热,消费者对国补政策的认知度显著提升,市场研究机构GfK的用户调研显示,知晓2025年国补政策的用户已达65%。 同时,消费决策也逐渐趋于理性,用户习惯搜索、浏览国补政策,产品信息,真实反馈等多元内容后再购买。在抖音电商,#手把手教你领手机平板国补、#一条视频告诉你国家补贴怎么用 等国补热点迅速占领种草榜前列,#国补 相关短视频播放次数也已超37亿次。 用户消费心理变化也推动品牌商家转向精细化经营的深层较量。在国补的同题作文下,商家唯有锚定与国补政策适配、与目标客群需求契合的渠道,才能最大化政策杠杆效应,实现流量转化与品牌价值沉淀的双重目标。 因此,有不少品牌商家将抖音电商视为2025年把握国补的新阵地。「财经无忌」了解到","listText":"文 | 山核桃 过去大半年里,在“扩内需、稳经济”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国补(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作为提振消费的主要抓手之一,已带来看得见的乘数效应。 以家电行业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国补政策推出后,家电社零增速持续领跑大盘,去年全年家电社零总额突破万亿,累计同比增速12.3%,这一数据超过2017年的9454亿元峰值,不少家电厂商也将“国补驱动”写在了财报里。 不过,和上一轮大规模的家电下乡不同,在电商普及的今天,国补消费呈现出新的趋势:于消费者而言,线上平台成为主要购买渠道;于依赖线下渠道起家的家电家居、3C数码品牌而言,把握这波政策机会的关键在于线上渠道的深耕细作。 2025年,国补有哪些变化?如何抓住国补机会?本文我们试图回答这两个商家最关注的问题。 1、新一轮国补的三个变化 表面来看,国补遵循“国家补贴、消费者领钱下单”的简单逻辑,实际上需要各地政府、电商平台和品牌多方协同,才能放大补贴效果。2025年,新一轮的“国补”有三个明显看得见的变化。 首先,在消费者端,相较于去年对国补政策刚进入视野,2025年,经历了上一轮的国补热,消费者对国补政策的认知度显著提升,市场研究机构GfK的用户调研显示,知晓2025年国补政策的用户已达65%。 同时,消费决策也逐渐趋于理性,用户习惯搜索、浏览国补政策,产品信息,真实反馈等多元内容后再购买。在抖音电商,#手把手教你领手机平板国补、#一条视频告诉你国家补贴怎么用 等国补热点迅速占领种草榜前列,#国补 相关短视频播放次数也已超37亿次。 用户消费心理变化也推动品牌商家转向精细化经营的深层较量。在国补的同题作文下,商家唯有锚定与国补政策适配、与目标客群需求契合的渠道,才能最大化政策杠杆效应,实现流量转化与品牌价值沉淀的双重目标。 因此,有不少品牌商家将抖音电商视为2025年把握国补的新阵地。「财经无忌」了解到","text":"文 | 山核桃 过去大半年里,在“扩内需、稳经济”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国补(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作为提振消费的主要抓手之一,已带来看得见的乘数效应。 以家电行业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国补政策推出后,家电社零增速持续领跑大盘,去年全年家电社零总额突破万亿,累计同比增速12.3%,这一数据超过2017年的9454亿元峰值,不少家电厂商也将“国补驱动”写在了财报里。 不过,和上一轮大规模的家电下乡不同,在电商普及的今天,国补消费呈现出新的趋势:于消费者而言,线上平台成为主要购买渠道;于依赖线下渠道起家的家电家居、3C数码品牌而言,把握这波政策机会的关键在于线上渠道的深耕细作。 2025年,国补有哪些变化?如何抓住国补机会?本文我们试图回答这两个商家最关注的问题。 1、新一轮国补的三个变化 表面来看,国补遵循“国家补贴、消费者领钱下单”的简单逻辑,实际上需要各地政府、电商平台和品牌多方协同,才能放大补贴效果。2025年,新一轮的“国补”有三个明显看得见的变化。 首先,在消费者端,相较于去年对国补政策刚进入视野,2025年,经历了上一轮的国补热,消费者对国补政策的认知度显著提升,市场研究机构GfK的用户调研显示,知晓2025年国补政策的用户已达65%。 同时,消费决策也逐渐趋于理性,用户习惯搜索、浏览国补政策,产品信息,真实反馈等多元内容后再购买。在抖音电商,#手把手教你领手机平板国补、#一条视频告诉你国家补贴怎么用 等国补热点迅速占领种草榜前列,#国补 相关短视频播放次数也已超37亿次。 用户消费心理变化也推动品牌商家转向精细化经营的深层较量。在国补的同题作文下,商家唯有锚定与国补政策适配、与目标客群需求契合的渠道,才能最大化政策杠杆效应,实现流量转化与品牌价值沉淀的双重目标。 因此,有不少品牌商家将抖音电商视为2025年把握国补的新阵地。「财经无忌」了解到","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40b2dedb44223b19880c6904a089416","width":"950","height":"93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79372441033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7589059916232,"gmtCreate":1745415556633,"gmtModify":174541563839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超1.5万专利,方太再造中国式创新","htmlText":"文 | 山核桃 无锈钵 当我们讨论专利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时间拨回两年前,当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官宣“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是,“成为专利大国”,一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隐秘的关键任务,也是中国制造深耕创新水到渠成的结果。 众所周知,专利数量的多寡象征技术要素密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创新程度和产业的活跃程度,也是观察产业兴衰起伏和大国竞争的重要标志。 这背后,是一场从市场到企业的认知转变。 相较于追逐和模仿,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制造突围向上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深挖“技术护城河”,重塑创新竞争力,从制造走向真正的再造和引领,这是新竞争周期给予所有中国玩家的新课题。 1、大国竞争的“创新密钥” 一部制造大国到知识产权大国的转型史,就是一部本土化技术的突围史。 从一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贝塞麦炼钢法”的引入与专利确权保护,带动美国等制造强国崛起,再到过去几十年间,通信、智能手机、厨房家电领域精彩的专利战博弈,百年商业史告诉我们。经得起专利战洗礼的企业,往往是敢创新、能创新的企业,能储备充足专利的产业,也都是大国制造的亮眼名片。 在通信领域,华为和爱立信、高通长达十余年的专利博弈中,凭借着更主动的姿态,华为塑造了中国技术企业的创新底气;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和苹果等专利之争,让中国手机厂商跻身世界舞台,小米创始人雷军甚至把“专利战”视作“手机行业拳王争霸战的一部分”:“专利战就代表整个智能手机的游戏规则。” 同样在厨房家电领域,以方太为代表的高端玩家,所引领的中国厨电高端化征程背后,同样离不开“超1.5万件国内授权专利”的沉淀。 有人这样形容:“今天的方太,平均每天就有一项新专利诞生。” 回首过往,中国品牌漫长的崛起之路上,技术专利的储备构成了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的基础性条件","listText":"文 | 山核桃 无锈钵 当我们讨论专利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时间拨回两年前,当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官宣“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是,“成为专利大国”,一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隐秘的关键任务,也是中国制造深耕创新水到渠成的结果。 众所周知,专利数量的多寡象征技术要素密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创新程度和产业的活跃程度,也是观察产业兴衰起伏和大国竞争的重要标志。 这背后,是一场从市场到企业的认知转变。 相较于追逐和模仿,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制造突围向上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深挖“技术护城河”,重塑创新竞争力,从制造走向真正的再造和引领,这是新竞争周期给予所有中国玩家的新课题。 1、大国竞争的“创新密钥” 一部制造大国到知识产权大国的转型史,就是一部本土化技术的突围史。 从一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贝塞麦炼钢法”的引入与专利确权保护,带动美国等制造强国崛起,再到过去几十年间,通信、智能手机、厨房家电领域精彩的专利战博弈,百年商业史告诉我们。经得起专利战洗礼的企业,往往是敢创新、能创新的企业,能储备充足专利的产业,也都是大国制造的亮眼名片。 在通信领域,华为和爱立信、高通长达十余年的专利博弈中,凭借着更主动的姿态,华为塑造了中国技术企业的创新底气;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和苹果等专利之争,让中国手机厂商跻身世界舞台,小米创始人雷军甚至把“专利战”视作“手机行业拳王争霸战的一部分”:“专利战就代表整个智能手机的游戏规则。” 同样在厨房家电领域,以方太为代表的高端玩家,所引领的中国厨电高端化征程背后,同样离不开“超1.5万件国内授权专利”的沉淀。 有人这样形容:“今天的方太,平均每天就有一项新专利诞生。” 回首过往,中国品牌漫长的崛起之路上,技术专利的储备构成了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的基础性条件","text":"文 | 山核桃 无锈钵 当我们讨论专利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时间拨回两年前,当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官宣“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是,“成为专利大国”,一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隐秘的关键任务,也是中国制造深耕创新水到渠成的结果。 众所周知,专利数量的多寡象征技术要素密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创新程度和产业的活跃程度,也是观察产业兴衰起伏和大国竞争的重要标志。 这背后,是一场从市场到企业的认知转变。 相较于追逐和模仿,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制造突围向上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深挖“技术护城河”,重塑创新竞争力,从制造走向真正的再造和引领,这是新竞争周期给予所有中国玩家的新课题。 1、大国竞争的“创新密钥” 一部制造大国到知识产权大国的转型史,就是一部本土化技术的突围史。 从一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贝塞麦炼钢法”的引入与专利确权保护,带动美国等制造强国崛起,再到过去几十年间,通信、智能手机、厨房家电领域精彩的专利战博弈,百年商业史告诉我们。经得起专利战洗礼的企业,往往是敢创新、能创新的企业,能储备充足专利的产业,也都是大国制造的亮眼名片。 在通信领域,华为和爱立信、高通长达十余年的专利博弈中,凭借着更主动的姿态,华为塑造了中国技术企业的创新底气;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和苹果等专利之争,让中国手机厂商跻身世界舞台,小米创始人雷军甚至把“专利战”视作“手机行业拳王争霸战的一部分”:“专利战就代表整个智能手机的游戏规则。” 同样在厨房家电领域,以方太为代表的高端玩家,所引领的中国厨电高端化征程背后,同样离不开“超1.5万件国内授权专利”的沉淀。 有人这样形容:“今天的方太,平均每天就有一项新专利诞生。” 回首过往,中国品牌漫长的崛起之路上,技术专利的储备构成了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的基础性条件","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5febe9dfb4ada87b2cbaf130dbe5559","width":"1080","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75890599162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0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6822875300552,"gmtCreate":1745228000833,"gmtModify":1745230111575,"author":{"id":"3545713817573271","authorId":"3545713817573271","name":"财经无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671443cfc2a7c0907163ed9c28f08e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5713817573271","authorIdStr":"3545713817573271"},"themes":[],"title":"率先拥抱AI的外卖平台,早已不打口水仗了","htmlText":"文 | 白嘉嘉 今天,一篇刷屏的《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把外界对外卖行业的关注再次推到了高潮,网友们纷纷喊话刘强东,“东哥有格局”。 事实上,年初以来,有关外卖行业的各种讨论,此起彼伏,无论是小哥社保还是平台利润,话题不断。 不过在这风起云涌的当口,饿了么却一直保持着异样的“沉默”——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从过往的经历来看,“蓝骑士”并不是一支缺乏战斗力的队伍。 那么,饿了么为什么保持“沉默”?“沉默”的它又在做什么?随着外卖行业进入新阶段,饿了么的优势又在哪里? 实际上,“沉默”与“喧嚣”,是外卖平台在“长树干”和“长树杈”之间,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1、“沉默”的潜台词:口水大战无益行业发展 自2008年中国第一笔线上外卖诞生以来,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17年发展历程。期间业内发生过很多次的“口水仗”,参与者跑马灯般轮换,每一次都声势浩大。 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外卖行业竞争的核心最终都回到了两个关键问题: 谁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谁能在商家、用户、骑手间构建起互利共赢的稳定关系? 而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口水仗”能解决的。 从大背景来看,外卖行业经历17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商户、用户、骑手总量相对稳定。 此时回头审视“口水仗”能发现,它的边际效应已经递减。 过去行业还处于高增速时期,“口水仗”带来的声量,或许能带来一定规模的新增客群,无形中抬高了行业的整体规模。 现阶段再起“口水仗”,几乎已经不存在可触达的新用户,而对于老用户而言,舆论场上激烈的攻防,对实际消费决策的影响微乎其微。 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点外卖时的心理活动,想必大多数人思考的是今天要吃哪一家店、哪一道菜,而不是平台最近在发表什么观点。 当然,补贴战对消费者来说依旧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没人会拒绝数额巨大的红包。 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成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如果一家平台愿意花费大量资金,来争夺市场份额,必然瞄准了占","listText":"文 | 白嘉嘉 今天,一篇刷屏的《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把外界对外卖行业的关注再次推到了高潮,网友们纷纷喊话刘强东,“东哥有格局”。 事实上,年初以来,有关外卖行业的各种讨论,此起彼伏,无论是小哥社保还是平台利润,话题不断。 不过在这风起云涌的当口,饿了么却一直保持着异样的“沉默”——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从过往的经历来看,“蓝骑士”并不是一支缺乏战斗力的队伍。 那么,饿了么为什么保持“沉默”?“沉默”的它又在做什么?随着外卖行业进入新阶段,饿了么的优势又在哪里? 实际上,“沉默”与“喧嚣”,是外卖平台在“长树干”和“长树杈”之间,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1、“沉默”的潜台词:口水大战无益行业发展 自2008年中国第一笔线上外卖诞生以来,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17年发展历程。期间业内发生过很多次的“口水仗”,参与者跑马灯般轮换,每一次都声势浩大。 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外卖行业竞争的核心最终都回到了两个关键问题: 谁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谁能在商家、用户、骑手间构建起互利共赢的稳定关系? 而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口水仗”能解决的。 从大背景来看,外卖行业经历17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商户、用户、骑手总量相对稳定。 此时回头审视“口水仗”能发现,它的边际效应已经递减。 过去行业还处于高增速时期,“口水仗”带来的声量,或许能带来一定规模的新增客群,无形中抬高了行业的整体规模。 现阶段再起“口水仗”,几乎已经不存在可触达的新用户,而对于老用户而言,舆论场上激烈的攻防,对实际消费决策的影响微乎其微。 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点外卖时的心理活动,想必大多数人思考的是今天要吃哪一家店、哪一道菜,而不是平台最近在发表什么观点。 当然,补贴战对消费者来说依旧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没人会拒绝数额巨大的红包。 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成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如果一家平台愿意花费大量资金,来争夺市场份额,必然瞄准了占","text":"文 | 白嘉嘉 今天,一篇刷屏的《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把外界对外卖行业的关注再次推到了高潮,网友们纷纷喊话刘强东,“东哥有格局”。 事实上,年初以来,有关外卖行业的各种讨论,此起彼伏,无论是小哥社保还是平台利润,话题不断。 不过在这风起云涌的当口,饿了么却一直保持着异样的“沉默”——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从过往的经历来看,“蓝骑士”并不是一支缺乏战斗力的队伍。 那么,饿了么为什么保持“沉默”?“沉默”的它又在做什么?随着外卖行业进入新阶段,饿了么的优势又在哪里? 实际上,“沉默”与“喧嚣”,是外卖平台在“长树干”和“长树杈”之间,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1、“沉默”的潜台词:口水大战无益行业发展 自2008年中国第一笔线上外卖诞生以来,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17年发展历程。期间业内发生过很多次的“口水仗”,参与者跑马灯般轮换,每一次都声势浩大。 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外卖行业竞争的核心最终都回到了两个关键问题: 谁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谁能在商家、用户、骑手间构建起互利共赢的稳定关系? 而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口水仗”能解决的。 从大背景来看,外卖行业经历17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商户、用户、骑手总量相对稳定。 此时回头审视“口水仗”能发现,它的边际效应已经递减。 过去行业还处于高增速时期,“口水仗”带来的声量,或许能带来一定规模的新增客群,无形中抬高了行业的整体规模。 现阶段再起“口水仗”,几乎已经不存在可触达的新用户,而对于老用户而言,舆论场上激烈的攻防,对实际消费决策的影响微乎其微。 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点外卖时的心理活动,想必大多数人思考的是今天要吃哪一家店、哪一道菜,而不是平台最近在发表什么观点。 当然,补贴战对消费者来说依旧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没人会拒绝数额巨大的红包。 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成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如果一家平台愿意花费大量资金,来争夺市场份额,必然瞄准了占","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78c44a55f562e0e78034ecaba87806f","width":"1080","height":"72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68228753005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