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商业

知名财经领域创作者

IP属地:河北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8-06 11:23

      两度ST、营收三连降,黑芝麻如何走到易主这一步?

      文 | 张佳儒 A股再现“精准预言”? 8月4日午间,上市公司黑芝麻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正在筹划股份转让,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而早在7月3日,有网友发文,“黑芝麻将在8月12号要启动重组了”。8月4日,黑芝麻因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停牌后,该网友更新发文,称“我提前一个月都告诉你们了”。 尽管网友提及的“重组”说法与黑芝麻公告中“控制权可能变更”的表述并不一致,涉及的时间节点也存在差异,但仍引发了外界对于相关信息可能存在泄露的猜测。 对此,黑芝麻方面表示,公司证券部也是上周五(8月1日)下午收盘后才接到相关信息,对于上述传言并不清楚。 资料显示,黑芝麻长期由控股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及李汉荣、李汉朝为代表的李氏家族实际掌控。在李氏家族的控制下,黑芝麻虽长期维持着“糊老大”地位,但其近年来逐渐陷入营收与内控的双重困局。 经营层面,2022年至2024年,黑芝麻营收连续3年下滑,2025年一季度,下滑趋势仍未扭转;内控层面的问题更显严峻,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违规行为,6月份被广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从监管要求与投资者期待来看,如果黑芝麻此次易主顺利落地,公司亟需以此为契机,全面整肃内控体系,补齐治理短板,为打破业绩困局奠定基础。 营收三连降,第二增长曲线成增长拖累 很多人知道黑芝麻,是从一部国民神剧开始的。1990年,电视剧《渴望》以超90%的收视率创下收视神话,成为国内首部引发“万人空巷”的电视剧。 与这部现象级剧集一同走红的,还有一则剧中贴片广告:“黑芝麻糊哎……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南方黑芝麻糊。” 在经典广告的助攻下,南方黑芝麻糊成为“糊老大”,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黑芝麻凭借南方黑芝麻糊这一产品,早在1997年就登陆深交所,成为“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上市之后,黑芝麻的营收整体呈增长态势,
      80评论
      举报
      两度ST、营收三连降,黑芝麻如何走到易主这一步?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8-05 16:59

      平安基金一产品赎回费打2.5折,大幅让利藏何玄机?

      文 | 刘振涛 平安基金一只产品的优惠活动,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 近日,平安基金旗下一只名为“平安惠享纯债”的基金产品发布了优惠公告,平安惠享纯债将实施赎回费率优惠活动,优惠活动从2025年8月1日至8月31日,为期一个月时间。 从平安惠享纯债赎回费率调整的情况来看,持有基金A份额的在7天到2年之间享受优惠活动,持有基金C份额的则是7天到30天之间的投资者享受优惠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这些投资者的赎回费率打2.5折。 近年来,公募行业都在倡导让利于投资者,不少公募机构都相继调整公募产品的申购费率,降低管理费率,将部分收益让利于投资者。 平安基金旗下的平安惠享纯债调整赎回费率,降低收费,看来也是在让利于投资者。然而,观察平安惠享纯债的运作和过往公告,这场赎回费的优惠似乎“暗藏玄机”。 基金份额变动大,机构投资者是持仓主力 资料显示,平安惠享纯债成立于2016年10月,是一只债券型基金产品,该产品成立时募集份额达2.023亿份,募集资金刚好超过2亿元的成立条件。 2020年4月23日,平安惠享纯债设立了基金C份额,2024年8月20日,平安惠享纯债设立了基金D份额,形成了现在该基金A、C、D三种份额的运作情况。 最新的2025年二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平安惠享纯债的总份额为5.52亿份,基金的资产净值为6.34亿元。其中,平安惠享纯债A份额达5.36亿份,基金资产净值达6.17亿元。 回顾平安惠享纯债历史运作情况,机构投资者对于该基金来说十分重要。该基金发布的第一份年度报告,2016年年报显示,机构投资者持有了该基金99.26%的份额。 天天基金网显示的该基金持有人结构图中,从2016年末到2019年末,机构投资者持有都在99%以上。2022年开始,机构投资者持有有所变化,进进出出,使得平安惠享纯债的份额和资产规模波动较大。 以基金A份额为例,比如2021年上半年
      42评论
      举报
      平安基金一产品赎回费打2.5折,大幅让利藏何玄机?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8-05 10:20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20倍,但极米科技的翻身仗还没打完

      文 | 董武英 在股价持续下跌、股东频频减持、部分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情况下,极米科技这个“投影仪一哥”打了一个“翻身仗”。 7月31日,极米科技发布了一份半年度业绩预增自愿性披露公告。公告显示,极米科技预计今年半年度实现营收16.26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归母净利润8866.22万元,同比增长2062.33%。 近日,利润大增的极米科技又宣布了一项大动作: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将有助于极米科技国际化战略实施,提升极米科技国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带动业绩改善。 相比于去年的业绩低点,极米科技今年上半年业绩已经出现了明显复苏。不过,这个预期业绩仍是极米科技上市以来第二差的利润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极米科技这场“翻身仗”仍未打完。 上半年业绩预增20倍,投影仪龙头走出低谷 从创业到上市,极米科技的发展历史,几乎可以用“高光”形容。 2012年6月,芯片设计厂商联发科宣布收购从事液晶电视芯片设计的晨星半导体,给当时已经做到晨星半导体西南区技术总监的钟波带来了第一桶金——500万元,之后他萌生了创业做“无屏电视”的想法,在四川创办了极米科技。 钟波所说的“无屏电视”,本质上是一个智能微型投影仪。投影仪并非新产品,但将其在小型化的同时,实现显示效果和智能化升级,却是一个具有创新价值的方向。2014年5月,极米科技在北京召开了首个发布会,推出了无屏电视Z3,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在三个月后获得了第一笔融资。 到2016年时,极米科技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亿元,在家用智能微投市占率稳居第一。2021年3月,极米科技登陆科创板市场,首日股价大涨近3倍。上市后,极米科技股价持续上涨,在2021年6月每股股价最高达到883.78元,市值已经接近440亿元。 上市第一年,极米科技业绩保持着高速增长。2021年,其营收达到40.38亿元,同比增长42.78%;实
      77评论
      举报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20倍,但极米科技的翻身仗还没打完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8-04 14:54

      不足1年5位副总离任,信达澳亚基金半年规模缩水344亿

      文 | 刘振涛 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已经落下帷幕,随着基金产品最新资产净值披露,公募公司的管理规模也相继出炉。2025年上半年末,有不少公募机构管理规模下降超过100亿,其中就包括老牌公募——信达澳亚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信达澳亚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1030.06亿元,与2024年末相比,下降了344.45亿元,降幅达25%。 公募规模下降的同时,信达澳亚基金的高管副总经理频频离任。 信达澳亚基金副总经理王建华在近期离任,在他任职期间,管理过3只公募产品,任职回报都是负收益。除了王建华,近1年来,信达澳亚基金前前后后有5名副总经理离任,引来市场对其管理层稳定性和业务战略调整的关注。 一面是副总经理频频离任,一面是公募管理规模大幅缩水,信达澳亚基金怎么了? 固收产品“疲软”,管理规模下降超300亿 信达澳亚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距今成立19年时间,是一家老牌公募公司。2024年上半年末,该基金公募管理规模突破千亿。 2025年6月30日末,信达澳亚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为1030.06亿元,与2025年一季度末相比,再次回到千亿规模,而与2024年末相比,规模缩水了344.45亿元,半年规模缩水25%。 观察信达澳亚基金上半年规模缩水的背后,优势领域固收产品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 信达澳亚基金是一家合资公募机构,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固收产品逐步成为公司发展的优势领域,固收产品规模也逐步占到了公司公募的一大半以上。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信达澳亚基金股票型产品规模为86.67亿元,混合型产品规模为266.93亿元,债券型产品规模为327.12亿元,货币型产品规模为348.96亿元。 2025年6月30日末,公司固收类产品(债券型+货币型)规模达676.08亿元,占到公司管理总规模的60%以上。 2025年上半年末各个类型产品与
      168评论
      举报
      不足1年5位副总离任,信达澳亚基金半年规模缩水344亿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8-02

      “胖改”一年多难逃亏损,永辉超市抛39.9亿“救火”式定增

      文 | 张佳儒 “胖改”一年多,投资者没等来永辉超市业绩逆袭,却等来公司“伸手要钱”。 7月30日晚,永辉超市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39.92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 永辉超市按照胖东来模式调改,始于2024年5月初。当时,公司高管亲赴许昌,拜访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会面之后,永辉超市“胖改”拉开序幕。 2024年6月19日,永辉全国首家胖东来模式调改店开业。2025年6月13日,永辉全国6店同开,“胖改”开业门店达到100家。6月15日单日,6家开业门店合计客流76000人次,商品交易总额(GMV)近1000万元。 与“胖改”门店火热鲜明对比的是,永辉超市业绩数据显得冰冷。7月中旬,永辉超市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0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盈利2.75亿元,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永辉“胖改”之路迈入规模化、系统化的“百店时代”,为何越改越亏,还需要通过定增向市场伸手要钱? “胖改”一年多,越改越亏,越改越贵? 永辉超市,国内超市行业的巨头,2010年在上交所上市,被称为“生鲜第一股”。巅峰时期,永辉超市门店数量超1000家,年营收超900亿元,还是国内第一个市值超千亿的商超企业,风光无两。 然而自2021年起,永辉超市的业绩遭遇困境,营收从当年的 910.62 亿元逐步回落,到 2024 年已降至 675.74 亿元;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95亿元。 业绩重压之下,永辉超市这位昔日巨头选择放下身段,走上了向胖东来拜师取经的道路。 2024年5月,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时任CEO李松峰携团队前往河南许昌拜访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随后,于东来决定帮扶调改永辉超市。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截至2025年6月30日,永辉超市调改门店总数达124家,开业门店达到100家。长江证券研报显示,截至3月底,永辉超市41家开
      180评论
      举报
      “胖改”一年多难逃亏损,永辉超市抛39.9亿“救火”式定增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8-01

      2025携程旅游创新贡献奖揭晓:全球20大爆款重塑旅行DNA

      当“说走就走”成为大众情绪,旅行创新的坐标系正在被重新书写。在携程Envision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伴随10亿元旅游创新基金的正式启动,首届“旅游创新贡献奖”评选正式启动。近日,最终获奖名单一经公布随即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张家界七十二奇楼用109.9米的全球最高吊脚楼群一年吸引300万游客,拉斯维加斯Sphere里由电子音乐厂牌Afterlife带来的AI实时生成艺术让观众在16K球幕下与光影共舞,这些在全球社交平台被反复转发的创新瞬间,正通过全球旅游爱好者的每一票成功从“旅行打卡”进阶为“旅行共创”。 此次20个获奖项目,正是在过去一年里引发全球游客追捧和热议的“现象级旅行现场”。他们从2023-2024年度数百个新开或爆红案例中脱颖而出,分享总额1000万元的年度奖金。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表彰,而是一场关于“如何把旅行变成可持续创新”的全球答辩。 从张家界到拉斯维加斯:当技术、文化、艺术、内容在同一坐标系里碰撞 如果把20个获奖案例放在一张地图上,会发现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旅行创新地形图”: 从泉州蟳埔女“簪花围”撬动25亿次社交媒体播放,到伦敦国王十字车站9¾站台的魔法打卡;从张家界109.9米高的全球最大吊脚楼群“七十二奇楼”,到拉斯维加斯Sphere里由电子音乐厂牌Afterlife带来的AI实时生成艺术,这些项目不再只是目的地,而是一次人生体验、一种情绪价值。 技术维度上,沙特Shebara度假村的镜面球形水上别墅通过11000块光伏板实现能源自给,日本teamLab无界用520台电脑与470台投影仪把1万平方米空间变成可步入的“数字宇宙”;文化维度上,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用2.4万平方米复原盛唐街巷,潮汕英歌舞把明代军傩仪式跳成“中国最潮传统舞蹈”;艺术维度上,自贡灯会首次用动态光影与VR重构千年彩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10℃恒温创造吉尼斯认证的
      208评论
      举报
      2025携程旅游创新贡献奖揭晓:全球20大爆款重塑旅行DNA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8-01

      近6成产品靠代工,全球最大的折叠自行车企业冲刺IPO

      文 | 董武英 前不久,有网友在西湖边上偶遇骑车的马云,引起了极大关注,他骑乘的折叠自行车也被网友曝出是近年来风靡骑行圈、被骑行爱好者称为“小布”的英国Brompton品牌,售价达1.85万元。 在马云同款折叠自行车受到关注后不久,另一家折叠自行车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这家企业就是大行科工,其旗下DAHON(大行)品牌在2024年力压Brompton,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折叠自行车企业。 近年来,受益于骑行运动的风靡,大行科工业绩实现持续增长,但销量增长也带来了产能不足的情况,大行科工2024年近6成产品靠代工商生产,这极大地考验了其质量控制体系。 2025年以来,骑行运动出现降温的迹象,大行科工能继续保持高增长吗? 近4年来累计分红超6000万,83岁创始人持股超9成 在大行品牌的官方介绍中,现年83岁的创始人韩德玮,前半生与自行车的关联并不大。他出生于广东韶关,之后移居中国香港,父母开了一个小服装厂,韩德玮小时候就在这个服装厂兼职设计和广告等美术工作。1959年高中毕业后,全家移民美国。 1962年,韩德玮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的是物理专业。之后一路进修,在1971年拿到了南加州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休斯飞机公司,从事“战术激光”方面研究,参与撰写的《激光手册》成为行业重要参考书,并获得了多项研究专利。 1977年开始,韩德玮进入休斯研究院,开始研究激光核聚变发电项目,后者是当时颇被看好的清洁能源方案之一。 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韩德玮在1981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研究院辞职,专注于自己业余时间钻研的新项目——折叠自行车。在弟弟的支持下,他设计了一款“韩式折叠车”,获得了广泛关注。当时的韩德玮想把这一设计方案授权给各大自行车厂,但无人问津。 1982年,凭借着从30多位投资人那里筹集的200万美元资金,韩德玮自行创业,成立了北美大行公司,根据自己
      187评论
      举报
      近6成产品靠代工,全球最大的折叠自行车企业冲刺IPO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7-31

      210亿独角兽火速又“卖身”,朱世会造富,光智科技转型缺憾难掩

      文 | 张佳儒 放弃独立IPO后,一家210亿估值独角兽,又欲“卖身”上市公司。 7月29日晚间,衢州发展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先导稀材持有的先导电科股份,有意购买先导电科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这一幕并购剧情并不陌生。2024年9月,光智科技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先导稀材持有的先导电科44.9119%股份,亦有意购买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 然而,2025年6月27日,光智科技宣布终止对先导电科的并购。颇具戏剧性的是,仅一个月后,先导电科这只独角兽便选择再度将自身资产卖给上市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先导电科与光智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朱世会。一旦此次先导电科与衢州发展的并购案顺利完成,朱世会无疑将在资本层面实现造富。但从光智科技的角度来看,转型之路上的缺憾再次暴露在公众视野。 同属朱世会麾下,光智科技“蛇吞象”却黄了 2024 年10月14 日,光智科技复牌后即20cm一字涨停,这波涨停行情延续至10月23日。10月25日,公司股价创下115.55元的高点,总市值也从停牌前的31.36 亿元飙升至超150亿元。 光智科技二级市场狂欢的原因,即拟收购先导电科股份。2024年9月29日,光智科技公告,正在筹划购买先导电科股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股价下一交易日开始停牌。 这是一场典型的“蛇吞象”式重组。公开信息显示,先导电科在2022年9月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已超140亿元;2024年7月,其凭借210 亿元的估值入选《2024 胡润中国新材料企业百强榜》,这一数值远超光智科技停牌前31.36亿元的市值。 对于当时的光智科技而言,重组先导电科不仅在估值层面展现出跨越式增长的可能,还给公司扭亏带来希望。 光智科技原名中飞股份,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及机加工零部件领域的生产、研发和销售。2019年,朱世会入主后,公司新建“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项目
      121评论
      举报
      210亿独角兽火速又“卖身”,朱世会造富,光智科技转型缺憾难掩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7-31

      老将张成喆转正任行长,西安银行资本充足率A股城商行垫底

      文 | 刘振涛 5000亿的大行,将迎来新行长! 7月29日,西安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审议通过了提名张成喆为第六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和选举张成喆为副董事长的议案。同时,董事会聘任张成喆为行长,任职资格待监管部门核准。 随着张成喆被聘任为行长,空缺一年之久的西安银行也将迎来新行长,被称为“最忙董事长”的梁邦海也可以不再代履行行长一职,而专心任职董事长了。 张成喆是银行市场的老将,长期在西安银行工作,历任西安银行钟楼支行办公室主任、城东支行总经理、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宝鸡分行行长等。 2016年11月,张成喆升任了西安银行副行长,一直任职到其被聘任为行长前,任职超过8年时间,是主管财务工作的副行长。 由此看来,张成喆是西安银行内部选拔上去的老将。 对于张成喆上任西安银行行长,据媒体报道,有市场专业人士表示,张成喆长期在西安银行工作,熟悉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行内提拔有助于内部激励,强化企业文化认同,便于战略发展稳定性。 西安银行作为一家上市城商行,近2年来整体发展保持稳定,经营业绩连续2年增长,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 不过,西安银行资本充足度承压,以及不良率在上市城商行中较高的情况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外,西安银行制定的2025年财务目标,总资产要年末达5304亿以上,归母净利润26.45亿以上,资本充足率保持12%以上。 老将张成喆的担子不轻,能否带领西安银行完成财务目标呢? 分管财务的张成喆转正,西安银行曾出“员工倒贴钱上班”乌龙 张成喆上任西安银行行长一事其实在今年5月就有传闻。 2025年5月26日,“西安发布”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拟提拔任用市管领导干部任职公示,现任西安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的张成喆,拟任市属国有企业正职。 消息发布后,市场有传闻张成喆将上任西安银行行长。如今来看,当时的市场传闻落地了。 在张成喆被聘任行长前,上一任行长是梁邦海,也就是现在西安银行的
      276评论
      举报
      老将张成喆转正任行长,西安银行资本充足率A股城商行垫底
    • 尺度商业尺度商业
      ·07-30

      净利润连降两年,千亿巨头超百亿下注算力产业链

      文 | 董武英 东山精密开启了一场豪赌之旅。 在今年6月宣布收购光模块企业索尔思光电后,东山精密股价暴涨,市值突破千亿。近日,东山精密又宣布了一项巨额投资,同样瞄准了算力产业链。 根据公告,东山精密同意子公司投资建设高端印制电路板(PCB)项目,满足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需求,投资预计不超过10亿美元。加之此前不超过59.35亿收购索尔思光电,东山精密两项投资额已经超过百亿元。 无论是光模块还是高端PCB,东山精密瞄准的都是正在持续爆发的全球算力需求。作为全球第二大FPC龙头,东山精密已经连续两年归母净利润下滑。 此次,两项投资总额超过百亿元,几乎是东山精密过去5-6年的利润总和。对于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的东山精密来说,这将是一场豪赌,它能成功吗? 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FPC龙头超百亿布局算力产业链 东山精密最早仅是一家小工厂,做的是钣金和冲压业务,主要生产金属结构件,服务于通信设备制造商。 经过多年发展,到2007-2008年,东山精密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专业从事精密钣金制造服务企业之一,精密钣金业务位列国内第一。 2010年4月,东山精密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67.58%,总市值高达111.31亿元。上市后不久,东山精密先后投资LED业务和太阳能光伏业务。由于新业务拖累,2011年和2012年,东山精密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之后有所恢复,但仍未回到2010年净利润水平。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2016年。这一年,东山精密约6亿美元收购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柔性线路板(FPC)和装配全球行业排名第五的企业美国维信(MFLEX),切入了苹果供应链。收购完成后,东山精密营收规模和净利润表现直线拉升,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尝到甜头后,2018年东山精密以2.93亿美元收购伟创力旗下硬板PCB企业超毅(Multek),全面进入了PCB硬板行业,进一步完善了业务版图
      38评论
      举报
      净利润连降两年,千亿巨头超百亿下注算力产业链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