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缎

为上市公司提供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IP属地:未知
    • 锦缎锦缎
      ·07-18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上周末起,即时零售“外卖大战”骤然升级,各大平台纷纷加码补贴,绞杀市场份额,订单量战报迭创新高,眼球效应一时无两。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资本与流量盛宴。只是当我们试图掰开这场即时零售大战此刻的内里时,就会发现当前的情景,表象远远大于实质—— 回顾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补贴大战”,从团购,到打车,再到支付,等等不一而足,一个清晰的“铁律”浮现其间:决定胜负的关键,从来不是单纯的补贴规模,而是隐藏在竞争背后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力。 以史为鉴,无论是团购大战中美团的地推铁军,还是出行大战中滴滴的极致运力,亦或支付大战中无微不至的社交与商业场景,每一轮战争的终局战场,从来都不是流量补贴秀场,而是对基建配套能力的终极考验。 订单数据是战报,系统能力是战线。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本轮战争,不会例外。 当补贴日趋同质化,决定最终战局走势的真实战线分野,亦即将从“眼球效应”,转移到履约能力与本地供给网络的博弈上。 01 决胜关键:履约、供给能力成为最强杠杆 先来看一看外卖大战的最新战报: 1.京东外卖上月宣布突破2500万单,本月自截稿时还未发布新的单量数据。 2.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自7月5日“冲单日”突破8000万单后,7月12日再次突破8000万单。 3.美团去年的峰值单量(秋天第一杯奶茶)约为9000万,在今年7月5日单量突破1.2亿,7月12日峰值更是突破了1.5亿。 从既有数据来看,在各大平台补贴未出现明显退坡的情况下,三大平台的增速规模逐渐分层:京东虽未更新近两周的单量数据,但目前整体的规模与两大头部老玩家拉开了距离。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具备较强的行业积累,通过补贴短时间实现了非常迅猛的增长(从3000万增长至8000万),但第二周冲单日的势能明显减弱,增速趋缓。 虽然基数最大,但美团目前来看增长潜力反而更大,上半年美团整体的补贴力度是不如淘宝闪购和京东的,近两周加
      1,467评论
      举报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 锦缎锦缎
      ·07-16

      地产深水区,透视房企穿越周期之道

      2024年6月末,克而瑞发布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 TOP100 榜单,数据显示2025年6月,TOP100房企实现单月销售操盘金额3389.6亿元,环比增长14.7%。 另据统计局数据7月15日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3.5%,商品房销售金额下降5.5%,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仍然萎靡,行业仍处于深度筑底期。 告别了疾风骤雨般的下行,行业进入一个相对平缓却考验内功的新阶段——这或许将是未来数年的常态。 从投资者视角出发,我们与其纠结行业何时反弹,不如将目光投向那些在逆风中已悄然展露不同韧性与成长性的企业。喧嚣散尽后的回暖中,往往是这些在底部率先走出分化的企业,蕴藏着更强劲的复苏动能 以国内市场来看:一方面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025年3月更新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初全国范围内处于破产清算或重整程序中的房地产企业已经达到427家。 另一方面,部分优质头部开发商,交出了明显优于市场的业绩答卷,比如龙湖集团,2025年1-6月,龙湖集团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350.1亿元,合同销售面积261.4万平方米,大幅跑赢百强房企整体水平。 那么,形成分化的逻辑在哪?日本地产行业的经验颇具启示意义。成功熬过泡沫破裂周期的企业,如三井不动产、住友不动产和三菱地所,均在行业筑底期展现出关键共性,可视为房企熨平周期的三大关键要素: 1.在周期下行时,手握可以持续造血活水的商业、租赁地产项目 2.对于外部债务规划清晰,至少保证了1-3年内的财务稳定性 3.泡沫破裂后严格遵循政府指导,注重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业务由广到精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以龙湖为代表的国内率先展现穿越周期迹象的企业,亦是如此。 01 活水开源:经营性业务优化收入结构 穿越周期的首要基础,在于构建稳定的“现金活水”。在今年《北大金融评论》第17期中,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
      1,389评论
      举报
      地产深水区,透视房企穿越周期之道
    • 锦缎锦缎
      ·07-11

      未来十年,如何抓住7万亿服务零售市场机遇?

      来自海外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消费主旨将不再是解决物质需求,也不仅仅是挂钩地位与社交的符号,而更多是自我表达的媒介——我们可以对此归结于:消费者将经历从追求商品的功能性,向追求情绪价值、服务体验和自我实现等高阶需求转变。 这样的变局,即意味着:服务零售业的“寒武纪爆发”。 自2019年起,我国人均GDP正式越过1万美元关隘,服务零售行业亦同步水涨船高,并越来越受到顶层设计的重视: 2023年8月开始,国家统计局开始按月发布服务零售额的累计增速,统计结果显示服务零售额增速持续超越社零,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 202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服务零售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拔高; 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强调支持发展服务性消费,加大对服务零售业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宽口径定义,2024年中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已经达到了1.3万元,乘上中国14亿人口,对应服务零售的市场空间已经达到18万亿元,占社零比重迈过40%。 而根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的预测,到2030年服务型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50%以上。以中国社零50万亿保守推算,2030年服务零售市场空间对应为25万亿元,对应年复合增速超过6%。 如果更长周期来看,可以对标美国——近20年,美国的服务性消费占比稳定在70%(日本占比为60%左右),那就意味着,远期中国服务性消费整体还有接近翻倍的空间。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在广袤的服务市场中,诸如酒旅、餐饮和医疗服务,已经被相对标准化产品满足;更为蓝海的市场,将是个性化更强、更垂直的服务。根据美团估算,这些服务零售行业细分产业超过200个,对应的服务零售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7万亿元,过去三年
      1,466评论
      举报
      未来十年,如何抓住7万亿服务零售市场机遇?
    • 锦缎锦缎
      ·06-30

      社区感和UGC:小红书市集,何以“友好”的底层逻辑

      今年的618,静悄悄的结束了。 除了电商从业者和零售分析师还在朋友圈积极的刷存在感之外,大多数消费者其实都没有太关注这个节日。 从各大平台的战报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这几年,各大电商平台已经很默契的极少直接公布618的GMV涨幅战绩,无论战绩好坏,在大环境如此的情况下,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口水战,很有必要。 无论是消费者,平台,还是品牌方,大家多多少少都在流露出一些疲惫感。 长期内卷到了极致之后,618已经没有什么新的玩法,套路反而越来越多了: 在商品的海量供应和商家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之下,消费者在套路和文字游戏上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而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和商家的大盘。 电商内卷的终局:文字游戏 这几乎构成了一个负向循环:618这种传统大促节日,滚动下行的原因也在于此。 今天的参与方,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在期待着平台给出一些新的尝试和新的玩法,来打破这种疲劳循环。 01 小红书的新尝试 在这种静悄悄中,小红书没有参与618,而是在6月不算低调的上线了”友好市集”: “友好市集”是从小红书电商“购物”更名而来,目前已在个人主页中展示。 根据小红书的表态,友好市集未来将会是小红书电商的重点场域之一。小红书商家报名入选之后,小红书官方会给出最大力度的激励。 6月活动的激励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平台出资提供大额券补贴,免除在评论、群聊场景成交的订单佣金,为入选的优质商品提供超过10亿社区流量倾斜,以及提供“友好市集”专属标签。 其中值得一说的是,在友好市集中,小红书电商并不鼓励商家刻意压价:与之对应的一个手段是,小红书将向用户提供由平台承担的大额券,使价格更加友好,进而使用户的购物体验更好。 友好市集的上线,也回应了之前外部对小红书电商发展路径的疑问: 在这之前,小红书与天猫和京东合作,点击广告笔记中的链接可以直接跳转,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小红书自己的闭环电商怎么办?
      8,213评论
      举报
      社区感和UGC:小红书市集,何以“友好”的底层逻辑
    • 锦缎锦缎
      ·06-27

      小米科技生态站上新起点:首款SUV小米YU7、小米AI眼镜等新品重磅发布,玄戒O1超大规模量产

      6月26日,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同时还发布了小米MIX Flip 2、REDMI K80至尊版、小米Pad 7S Pro、REDEMI K Pad、小米AI眼镜、小米Watch S4 41mm、小米手环10,以及米家空调Pro 健康风、米家扫拖机器人M40 S、小米开放式耳机Pro等十余款人车家全生态重磅新品。 其中,小米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依托先进设计理念、先进底盘平台、先进智能与生态、先进安全架构,是为时代精英打造的先进SUV;小米MIX Flip 2引领手机行业品类创新、形态创新,是近乎完美的「满分小折」;小米AI眼镜定义属于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是随身的AI入口。 一系列重磅新品的发布,也标志着小米站上全生态科技创新大爆发的新起点。雷军表示:“小米创业十五年走到今天,在手机、汽车、芯片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技术为本、坚持高端化引领。” 据悉,小米YU7共推出了三个配置版本和9款配色,其中小米YU7标准版售价25.35万元、小米YU7 Pro售价27.99万元、小米YU7 Max售价32.99万元。同时,小米SU7 Ultra赛道专业套装和纽北限量版也正式上市,其中小米SU7 Ultra赛道专业套装定价10万元,小米SU7 Ultra纽北限量版售价81.49万元,车型永久限量100台、2025版限量10台。以上产品6月26日晚22:00开始支付定金,可通过小米汽车APP或小米汽车微信小程序下定。 本次发布会的多款人车家全生态重磅新品,现已全面开售:小米MIX Flip 2共三个配置版本,12GB+256GB售价5999元、12GB+512GB售价6499元、16GB+1TB售价7299元;小米15 Ultra限量定制色售价6999元;REDMI
      2,425评论
      举报
      小米科技生态站上新起点:首款SUV小米YU7、小米AI眼镜等新品重磅发布,玄戒O1超大规模量产
    • 锦缎锦缎
      ·06-27

      今年夏天,景区正在用网感给我亿点点震撼

      暑假到了,家里就像多了一头野猪。  精力无穷,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带着孩子去旅游,也成为了家长自然的选择。 为了吸引暑期档的家长们,全国景区都在抖音玩起了新花样: 我印象里,开始搞抽象破圈的应该是河北文旅,“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蓝色手旗,打到了世界各地。 越来越多景点的内容运营,也在琢磨走红起号的操作: 邯郸太行五指山景区,月薪6000招募孙悟空在五指山下趴着,负责吃游客投喂,“不用吃中午饭”。 事实上,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是通过这条新闻,第一次知道了五指山景区。 还有,比如河南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月薪三万招聘高颜值摸鱼官,主要负责工作是摸海豚。 评论区的网友创作能力不亚于主账号:有人主动应聘,说自己社交能力强,看见蚂蚁都能聊两句,还有人调侃,看来长得好看真能当饭吃。 平心而论,最近抖音里最火的当属苏超,连带着江苏的景区也开始跟着圈流量,常州队苏超零进球五连败被剃光头之后,常州天目湖推出了光头游客免门票的优惠。 好奇的网友不难发现,不仅仅是光头免票,天目湖景区在抖音团购中的团购价格也相当有竞争力,这直接转化了那些有冲动的消费者。 这些景区独树一帜的内容创作,在评论区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二创,进一步刺激了景区知名度的扩散: 比如,网友建议少林寺组队去天目湖团建蹭光头免费票; 比如,被投喂的孙悟空,对游客提出想要吃安徽板面; 游客对好内容越来越有感知,而景区也越来越熟练于如何将好内容带来的流量转化成线下消费。 全民金广发的网感极佳创作风格,和充满人类智慧精华的评论二次传播,通过这种互动,都让这些景区由小众而大众,在暑假这个旅游的特殊档口,促成了更多人借助抖音团购和本地生活,前往景点消费。 抖音成为了文旅赛道热点创作,二次传播,促成交易的全链条高效平台,一种内容到线下交易的生态由此产生: 这个暑假,景区默默在抖音里卷起来了。 01 为什么选择抖音开卷? 一个被忽略的
      1,975评论
      举报
      今年夏天,景区正在用网感给我亿点点震撼
    • 锦缎锦缎
      ·06-26

      “兜底者”拼多多

      就在近日,社区团购市场再生变故,许多投入真金白银的“团长”“商家”们,骤然陷入流量困境。对于他们而言,虽然理解平台基于商业环境做出的合理抉择,但摆在眼前的问题依旧现实冰冷:如何处理手中的库存和预支的仓储费用? 显然,这并不是所有中小商家,都能够以个体力量,所去熨平的生存困境。 就在此时,一家互联网电商公司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向这些社区团购小商家抛出橄榄枝与一揽子解决方案。一时之间,有商家不无感慨:“谁能想到,最后是拼多多兜底!” 其实,这并不是偶然。 01 “兜底者”拼多多  我们当然好奇,拼多多为什么要站出来充当“兜底者”——直到梳理过拼多多业务历史后,猛然发现,这个角色,对于拼多多而言,早已是它的底色。 过去10年间,在拼多多从0到1,从默默无闻到成长为中国互联网中坚力量过程中,毋论是农产品、电商,亦或是外贸、社区团购,凡与其业务汇有交集的细分行业领域,行业兜底者从来都是拼多多: 1)农地云拼+产地直发,零佣金助农,兜底农民心头事 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农民心中,积压的最大一块石头。电商物流体系的构建,部分解决了销售渠道的问题,但是传统电商模式下,普通农民无法应对需求分散、需求量小的问题。 本就利薄的农耕者,如何负担得起聘请专业电商营运团队的费用?而倘若采用代工模式,渠道环节的繁冗,也势必会大幅度削减产品利润。 在这一农产品流通核心矛盾面前,拼多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兜底”: 彼时还在电商领域分量有限的拼多多,首创“农地云拼+产地直发”的模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了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全国市场,并且推出了“零佣金助农”,最终打破了小而散的产业链格局,使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上电商平台的舞台中央。 2) “下沉策略”熨平电商行业资源错配,兜底被边缘化的中小电商卖家
      2,178评论
      举报
      “兜底者”拼多多
    • 锦缎锦缎
      ·06-23

      单说天猫“增长”的背后:淘天双平台战略又要摇摆了吗?

      今年的618,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最近几年,各大电商平台已经很默契地不直接公布618的GMV涨幅。在“反内卷”的大环境下,不去争抢谁的GMV更大、增幅更高,也有利于把精力更多放在服务好消费者和商家上。 而在这种协调控场的大气氛中,今年618淘天的表态却显得颇为令人玩味: 比如6月19日,618活动刚一结束,天猫总裁刘博就接受了晚点latepost的采访。在采访中刘博表示: “今年 618,真实的销售额其实增长了—— 618 全周期天猫剔除退款后的 GMV 同比增长 10%,且平台购买用户数实现双位数增长。” 这是目前各大电商平台中,唯一一家官方宣布了直接的GMV增幅数据的。这不禁让人猜测: 是淘天今年的业绩太好了,忍不住秀一秀?还是业绩不太好,需要第一时间提振一下市场信心? 01 刘博增长故事背后,耐人寻味的“定语” 细究刘博的措辞,能够发现不少信息量。 首先,“其实”两个字暴露了一个多少有点心酸的背景:在天猫连年增长miss疲劳症之后,市场对于天猫的618预期已经开始不可逆转的转向。 而天猫此番表态的真实目的是,通过塑造“增长”的叙事,尝试扭转市场的负面预期。 而为了讲好这个增长的故事,连晚点的读者也发现了: 在这短短54个字的叙述中,淘天的增长故事,有着两个重要的定语: 一个是“剔除退款”后的GMV——也就是说,增长的是行业内通常称为“结算GMV”。 那么,为什么不提另一个行业关注度更高的“支付GMV”呢?是不是支付GMV没有增长,或者负增长呢? 刘博早就知道可能会有这种质疑,提前就埋伏好了解释: 淘宝天猫 2025 年的北极星指标 —— 阿里内部最重要的指标——变成了剔除退款后的商家真实成交。 但这恰恰就让人注意到了“10%增长”的另一个定语:“天猫”——这“10%的增长”,仅限
      2,421评论
      举报
      单说天猫“增长”的背后:淘天双平台战略又要摇摆了吗?
    • 锦缎锦缎
      ·06-18

      外卖战打了小半年,美团还是那个美团

      2025年的618“静悄悄”。即使是炮声响了半年的外卖即时零售,市场态势亦波澜不惊——就在本周,雷锋网获得了外卖市场单量份额数据:从日GMV视角看,美团、饿了么和京东的市占率约为7:2:1。 也就是说,一度轰轰烈烈的“外卖补贴战”,未对市场格局形成冲击,美团的市场份额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还出现了小幅增长。 整个移动互联网时期,从共享经济到内容电商,几乎每轮“烧钱竞争”都会深刻地影响市场格局,为何现如今的外卖如此不同? 从市占率、客单价变化等多重数据视角深入研究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即时零售的商业体系与竞争壁垒,绝没有媒体舆论想象的那么简单。 01 美团还是那个美团 先来看一组基础数据: 美团:根据雷锋网日前披露的信息显示,自6月中旬起,美团的日均单量始终维持在9000万量级以上。结合其2024年中报信息可知,去年二季度(4月-6月),美团的日均单量约为6800万单左右。也就是说,今年同期,美团日单量同比涨幅在30%左右。 饿了么:按照雪球最新的外卖市场调研情况来看,饿了么日均单量约为2900万-3000万单,较去年增长的幅度有限;淘宝闪购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阿里系的即时零售新增单量,淘宝此前披露的合计峰值约为4000万单。 京东:据调研披露日单量约为1800-2000万单,在补贴高峰期间,日单峰值能够触达2500万单。 京东和淘宝系新平台切入外卖市场的打法是“强补贴+副赛道”(奶茶咖啡等饮品)。根据雷峰网的报道,有超过一半的新增订单均来自“奶咖”类目,因此客单价相对较低,据推算美团的客单价约为30元、淘宝京东约为13、14元。  图:三大外卖平台测算客单价,来源:雷锋网,锦缎制图 以客单价*单量的角度来看,三者的日均GMV分别为27亿、5.2亿及3.5亿,按照这种口径计算,可以得出美团、阿里、京东的市场份额约为7:2:1。  图:以单日GMV口径测算
      2,879评论
      举报
      外卖战打了小半年,美团还是那个美团
    • 锦缎锦缎
      ·05-26

      白酒的“魔法时代”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2024财年,A股白酒板块营收增速录得7.29%,归母净利增速7.41%,成为了食品饮料板块下,唯一一个连续十年营收利润双增的子板块。从业绩层面看,白酒似乎仍具有跳脱周期的魔力。但现实却异常残酷:从龙头茅台,到敬陪末座的伊力特,股价都已然一蹶不振许久。市场失灵了?显然不会。透过各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营运决策,便将陡然发现,酒企正在通过各种“商业和数据魔法”,来维持表面光鲜与最后的体面。01魔法一:拉长账期,放弃“先款后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广为人知的会计学恒等式。以时间段为单位的利润表,其实也有类似的勾稽关系,即:经营性利润与经营性数据不会出现过大偏差,如果出现明显的偏差,定会影响企业长期成长性。2024年的酒企利润表。就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虽然整体来看,无论是营收还是归母利润的增速符合预期,高于消费板块整体;但营运层面的经营业天数,明显不及预期,反向增长了62天,为10年内最高涨幅,平均营运周期突破了700天,出现了业绩与营运指标的偏离。图:申万白酒行业营收利润增速及营业周期,来源:Choice金融客户端把营业周期拆开来看,导致白酒板块营业周期上涨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存货周转天数快速增加,而是合同负债减少并且应收账款有抬头趋势,形成剪刀差。存货作为白酒板块BUG级别的科目(受益于白酒越陈价格越高的特性),一直以来都是行研争辩的核心。过去一年间,酒企的存货净增长大幅增加,单年净增加额接近200亿,创历史新高。我们显然不能把这种“异常”增长,简单看作是年份酒正常的生产节奏。图:白酒行业存货净增加额及周转天数,来源:Choice金融客户端如果大家翻遍A股酒企年报的行业表述,便会发现一句经常出现的总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414.47万千升,同比下降1.8%。”如果我们
      3,756评论
      举报
      白酒的“魔法时代”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