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缎

为上市公司提供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IP属地:未知
    • 锦缎锦缎
      ·09-29 15:42

      从负债几百万,到霸榜抖音粮油,抖音电商直播间里,隐藏着农业产业带的崛起故事

      稍有留心的人不难发现,今天的中国农产品,正在成为全球技术颠覆者: 鱼子酱,鹅肝,蓝莓,乃至于更多洋货,这些曾经进口依赖度极高的国外品种,正在日益本土化。 比如说鱼子酱,曾被称为“黑色黄金”。这个由欧美垄断百年的产业,正在被中国企业悄然改写——今天,中国已悄然成为全球鱼子酱最大生产国,贡献全球超60%的产量。 再比如说,曾经是法国特产的鹅肝,现在已经是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的本地招牌,临朐县年出栏朗德鹅500万只,产出鹅肥肝5000余吨,约占国内市场的70%、全球市场的20%,年产值达80多亿元。 曾经高高在上的蓝莓,也正在实现本土化。到去年底,我国蓝莓种植面积近10万公顷,总产量近80万吨,其中鲜果产量占总产量的3/4。中国已成为全球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农业的技术底气已经毋庸置疑,但对于更广袤的中国农业市场乃至从业者来说,技术创新仅是其价值获取的其中一环,想要获取价值,抵御农业市场的天然风险,需要向产业带的纵深不懈前行。 我们之前在《一年154亿单,直播电商带来产业带物种繁荣》中,讨论了产业带的概念: 在经济学概念中,“产业带”是一条带状的链条产业集中区域,在这条产业带中,通过地理位置的聚集,人才和资源成本摊平,物流成本下降,整个产业带的抗风险能力上升。 但这种直播电商带来的集群产业带价值上行,不仅仅限于中国的制造业。 对于近2亿农业劳动者来说,直播电商也正在让中国的农产品劳动者更具获得感,更为繁忙,这种繁忙,本身就意味着价值,意味着需求,意味着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抖音电商在山东烟台发布的《2025丰收节抖音电商农产品消费白皮书》中,我们看到这种直播电商对农业产业带价值上行助力的直观表现: 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抖音电商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平均每天有2448万单农特产包裹发往全国各地。 最近三年,抖音电商累计销售农特产超200亿单,平均每天增长
      90评论
      举报
      从负债几百万,到霸榜抖音粮油,抖音电商直播间里,隐藏着农业产业带的崛起故事
    • 锦缎锦缎
      ·09-21

      百度的AI叙事,刚刚开始

      世界对于中国AI的另眼相看,正在2025年内被持续展开价值切面,形成了一个渐进的三段式叙事框架: 1、星火燎原:岁末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打破OpenAI大模型霸权,本土大模型低成本普及渐成燎原之势; 2、算力雄心:三月以来,随着阿里等科技大厂对“AI Capex”的振臂一呼,以及**、百度、寒武纪等本土AI算力集群的逐渐破土,首个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主升浪启动; 3、龙头叙事:进入九月,OpenAI的5000亿美元估值体系映射下,中国AI逐步进入龙头叙事阶段,百度这个“算力-框架-模型-云服务-应用-生态”多边形战士,经市场遴选后显露峥嵘,领涨资本市场同时,中国AI商业应用时代正式启幕。 某种意义上,百度的预期差,正是中国AI的预期差,理解了此刻的百度,也将理解未来十年中国AI的叙事逻辑。中国AI的百度叙事,只是刚刚开始。 01 九月“攻势” 在2025年的AI浪潮中,中国科技巨头正以迅猛姿态重塑全球叙事。 其中,尤以百度最为引人瞩目,它正以独特的全栈AI “多边形战士”能力,强势回归聚光灯下。 这个9月,其港股股价自月初累计飙升近50%,从约90港元攀升至逾140港元,市值重估浪潮席卷而来。 这不仅仅是短期催化剂的叠加效应,更是市场对百度AI生态潜力的集体“觉醒”与“系统性重估”: 其一,中国科技股在 AI 浪潮中被集体重估,龙头公司平均涨幅20%,而美国代表性企业平均涨幅仅5%。 此前,世界对中国AI 的进展多有忽视,直到最近一年,中国企业从 Deepseek 的算法突破,到阿里的资本开支加码,再到当前百度“多边形”全栈叙事展开,一个个里程碑不断打破偏见。 其二,百度是这场重构中最耀眼的破局者,九月来百度港股股价累计涨幅接近 50%。巧合的是,美股涨幅第一的也是相同赛道的谷歌;曾有人认为,搜索主业会被 AI 冲击,直到
      1,078评论
      举报
      百度的AI叙事,刚刚开始
    • 锦缎锦缎
      ·09-18

      修炼十年,拼多多一剑破万法

      一部《凡人修仙传》,从早前的网文传奇,到而今影视热播,赚取无数少年心。 主角韩立,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小子,硬是靠着一只神奇小瓶子和一颗不服输的心,在神仙打架的修仙界杀出一条血路。 图片来自网络 映射到今天的商业丛林中,让我想起了拼多多。 凡人修仙的故事,咋一看,跟咱们熟悉的电商“拼多多”有啥关系?嘿,别急,听我慢慢道来——“修仙”与“拼货”,这俩还真有点神似之处! 就像韩立十年磨一剑,拼多多也用十年时间,磨出了一把“平价破万法”的电商利剑。 01 十年磨一剑:韩立的坚持,拼多多的初心 韩立这小子,没啥天赋,靠着一只掌天瓶,硬生生从凡人修成了大佬。他那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风格,简直就是修仙界的异类。 拼多多呢?也像个电商界的“韩立”,没背景、没资源,却凭着一颗“让大家买得起好货”的初心,在巨头林立的电商江湖里站稳了脚跟。 零售这行当,说白了就是要想方设法让买家和卖家“天雷勾动地火”,把交易的摩擦成本降到最低。拼多多抓住了这个“第一性原则”,就像韩立抓住了掌天瓶,十年来从没忘了自己的初心: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轻松买到好货。 不管外面风口怎么吹,拼多多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专心致志搞平价电商。 ●2015年:从田间地头起飞 拼多多刚出道时,没挑花里胡哨的赛道,直接扎进农产品这块“硬骨头”。为啥?因为农产品供需匹配的摩擦最大。他们使出“千亿补贴”大招,一边修路搭桥,完善农村的物流和供给链——“电商西进”计划了解一下,一边刺激大家买水果蔬菜的热情。 结果?农民的货卖出去了,城里人的菜篮子也满了,完美双赢。 ●2019年:不慕风口,专注性价比 彼时,在互联网泡沫最绚丽的一段光景中,整个市场开始憧憬起“消费升级”的新风口。当别的电商忙着“高端大气上档次”,搞品牌营销、推高价货,拼多多却说“咱不玩虚的”,继续主打“性价比”路线,瞄准最广大的老百姓。 拼多多愣是把电商覆盖到了大江南北,连山沟沟里的
      633评论
      举报
      修炼十年,拼多多一剑破万法
    • 锦缎锦缎
      ·09-02

      国内稳定、海外加速,这家公司如何布局全球多元生态?

      进入千亿俱乐部后,滴滴并未陷入规模困境,反而在最新的二季报中,以GTV同比增长15.9%再度验证自己的活力。自2023年以来,滴滴订单量已经连续10个季度保持着同比双位数的稳定增长。 拆分来说,国内业务稳健增长得益于多元生态的构建,让滴滴从出行服务商向生活枢纽转型;国际业务,尤其是押注拉美市场重点布局墨西哥和巴西,为其找到了未来的增长引擎。 01 中报里的滴滴 1、国内仍为基本盘 2025年Q2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0%;国内出行季度日均订单 3710 万单,GTV达到 825亿元,同比增长12%,环比提速。且运营优化,经调整EBITA 36亿元,对应利润率4.4%,超市场预期。 2、海外仍增速更高 国际业务出行日均订单达1196 万,同比增长25%,GTV达到271亿元,同比增长19%,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速更高,达到28%。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3、规模效率双升 规模增长的同时,运营效率提升成为滴滴盈利水平改善的推手。2Q滴滴经调整净利润31亿元,对应净利率 5.4%。滴滴核心竞争力—双边网络效应,被进一步夯实: 供给端,滴滴通过“保障收益+完善服务”双管齐下强化司机粘性:日均3710万单的订单量为司机提供了稳定收入,而小桔车服的租车、加油、维修服务,形成了运营&维保的全链条闭环。 需求端,滴滴通过多元业务覆盖构建了一站式出行平台,形成“用户越多—司机越多—体验越好”的正向循环。 图:滴滴出行飞轮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广发证券 02 从出行工具到生活枢纽 国内外业务持续超预期的破局之道,在于滴滴作为行业领导者,以出行为链接,打造覆盖“吃住行” 的多元生态,让用户体验到“多快好省”。 首先是网约车、顺风车、代驾、同城货运、快送等多元业务构建的一站式最强大流量入口;其次是基于该入口,形成全链路服务,持续挖掘更多元、细分出行场景需求,滴滴的服务
      716评论
      举报
      国内稳定、海外加速,这家公司如何布局全球多元生态?
    • 锦缎锦缎
      ·08-28

      创新与全球化运营能力“双引擎”,复星新周期启动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热度空前。上证指数已然突破3800关口,创10年新高。港股方面亦不遑多让,以创新药为先锋,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近3成。 “猝不及防”的行情翻升之中,许多视野尚停留在旧周期的投资者陷入两难:既怕踏空,又怕追高。 实质上,行情演进至今,仍有诸多“一眼胖瘦”的宝藏公司待被挖掘。这类公司的核心特征是基本面正悄然蜕变,但恰处于估值低位。 身处港股市场的复星国际,就是其中典型代表。8月27日,复星国际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再度印证了这一逻辑: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录得人民币872.83亿元,归母利润录得人民币6.61亿元。财务表现稳健背后,创新与全球化运营这一增长“双引擎”已呼之欲出,即将助推其新周期的全面启动。 结合当前市场趋势与估值水平,当前的复星国际或有望迎来新一轮价值擢升。 01 一份稳健进取的中期财报 中报显示,复星国际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达人民币872.8亿元,产业运营利润达人民币31.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人民币6.6亿元。分板块来看: ·健康板块:复星医药上半年实现营收195.14亿元,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其中,创新药品稳健增长,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经营性现金流21.34亿元,同比增长11.90%。 复宏汉霖上半年营收达到28.2亿元,同比增长2.7%;毛利润约22亿元,同比增长10.5%;经营性现金流超7.71亿元,同比增长206.8%。 ·快乐板块:豫园股份上半年营收191.12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录得22.8亿,同比增长71%。 ·富足板块:复星葡萄牙保险本土及国际业务稳步增长,毛保费总额达到32.71亿欧,同比增长16.5%,净利润达到1.33亿欧元,同比增长27.6%。 鼎睿再保险毛保费收入达到10.61亿美元,再保险收入6.61亿美元,分别增长25.1%及36.8%。 一言以蔽之,在各个业
      1,172评论
      举报
      创新与全球化运营能力“双引擎”,复星新周期启动
    • 锦缎锦缎
      ·08-25

      打碎重塑,面向AI的新钉钉出现了

      投资了 OpenAI ,创建了 Palantir 的 Peter Thiel ,在最近一期 NYT 播客中说:  今天硅谷围绕AI的叙事,开始走进死胡同。 大家兴致勃勃的讨论,什么才算AGI的标准定义,AI到底智商是140还是150。 这些都不重要。 在他看来,这种叙事对于AI产业来说甚至是颇为有毒的,他让AI变成了一种类奥赛的智力测试,成了硅谷小圈子的自娱自乐。 在他看来,如果AI真的像硅谷所承诺的那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流程,那么围绕AI的叙事应该更为宏大,更能迎合时代的潮流(zeigeist)。 大而化之,作为比特世界的产物,AI将如何穿透物理世界的屏障,真正将全新生产力流程变革带到原子级的物理世界,让现实物理世界的数据,能够被AI所影响和改变,这才是AI赛道上的选手所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Peter Thiel的眼中,AI的意义应该由它能够从多大程度上回应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来决定: AI将如何回应赤字和债务,经济停滞,地缘关系的重大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构成了对这个时代重大问题的答案?那些100年前就已存在的大型传统机构的能力将如何重塑和提升? Thiel的Palantir,服务了国防部,美国陆军,和一众超巨金融机构,将这些100年前就存在的传统机构的决策能力和情报流程进行了AI时代的全面改造,用几亿美金的合同,为这些预算十万亿美金的机构节约上千亿美金的成本。 一切,都是因为Palantir准确的回答了这一问题:对于物理世界,AI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价值万亿的问题,而Palantir成了AI时代能够准确回答这一重大问题的第一个答案。 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的Palantir的市值,升至4000亿美金,跻身美国资本市场总市值前30名。 01 打碎重塑的钉钉,可能是面向AI未来的答案 尽管AI能力一直升级,但时至今日,大多数公司仍然困在AI的表层,智能客服回
      1,131评论
      举报
      打碎重塑,面向AI的新钉钉出现了
    • 锦缎锦缎
      ·08-23

      B站二季度盈利新高:游戏收入大涨6成,广告走上快车道

      8月21日,B站2季报业绩出炉。在本次财报中,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在加速上行,其背后是B站商业变现能力的逐季增强。 首先,Q2的B站总营收达7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 拆分到具体业务线来看,二季度,B站广告业务收入为24.5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整体大盘;游戏业务收入为16.1亿元,同比高速增长60%。 其次,本季度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9.9%,提升至36.5%,已经连续 12 个季度实现环比上涨。B站在业绩会上预计,到4季度将达到37%水平,未来将看到40-50%的毛利率目标。 运营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5%,扩展到了正7.8%,B站中期目标运营利润率15-20%保持不变。净利润和调整后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分别为2.2亿元和5.6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6亿元。 这一点不难理解: 在经营杠杆改善的情况下,B站很自然表现出运营利润率比毛利率改善更快的情况,而且随着商业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高毛利业务持续突破,下半年运营利润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在回报股东层面,二季度,B站回购并注销了一亿美金的股票,目前董事会批准的2亿美金回购计划中还有约8360万美金回购额度。 基于以上表现,今年以来,B站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表现良好:到21号财报发布前,B站市值年内涨幅36%,年初到现在,市值增长了近200亿人民币。 01 逐渐增强的广告变现能力 支撑B站市值和业绩表现的,是B站逐季增强的变现能力,尤其是广告: B站的Q2的广告业务增速是高于广告大盘的,而且单一季度收入也创下新高达24亿人民币,同比增速高达20%。 除了整合投放能力,和提升深度转化比例能力之外,B站今年还多了一个 AI作为助力。在多模态大模型加持之下,广告分发效率大幅提升。这也吸引了更多广告主的投放,在二季度,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了20%。 分垂类行业来看,也有很多亮点: 首先,B站的第一大广告份额来自游戏行业。客观
      1,569评论
      举报
      B站二季度盈利新高:游戏收入大涨6成,广告走上快车道
    • 锦缎锦缎
      ·08-22

      快手的“AI商业内循环”跑通了

      每当提到那些划时代的新技术时,大多数人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摧枯拉朽般的颠覆景象:蒸汽机一响,工业革命就迅速推倒农业文明;互联网诞生,信息时代便席卷全球,颠覆传统生活方式。 但实际上,真正能扎根壮大、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鲜少是靠纯粹的“替代”一蹴而就,往往是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过程中,与传统模式共生共长,最终悄然重塑格局。 今年中报期的谷歌与Meta就是最好的例证,在纯AI产品商业化有限的情况下,依旧双双大幅beat了市场预期,依靠的正是AI加持下,Advantage+、Reel、Pmax等广告业务突飞猛进。 聚焦到国内市场,当前的AI发展与应用主逻辑亦是如此——就在昨日,中国视频大模型领先者快手发布了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录得350.46亿,同比增长13.1%,经调整利润56.18亿,同比增长21.6%,营收利润双双大幅beat了预期。 并且在未来预期层面,快手也展现出对AI发展及整体业务发展相对乐观的信号,业绩会中CFO金秉透露,可灵AI 2025年全年收入预计比今年初目标翻倍,这使快手坚定了在可灵AI上进行长期投入的决心,预计可灵AI相关的2025年Capex上的投入较年初预算也将翻倍。 同时,快手宣布派发上市以来首次特别股息,每股0.46港元,合计共约20亿港元,在回馈股东的同时,也向资本市场表明对新周期充满自信。财报业绩会后,资本市场也给予快手这份超预期中报积极反馈,快手-W(HK1024)今日盘中拉升接近5%。 快手这份优异的中报,为我们提供了观察AI如何深度改造成熟商业生态的先进样本:依托这份财报,我们将从供需两侧,以及内容和电商两个维度,“2X2”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下AI如何重塑既有短视频商业生态。 01 需求破壁:AI撬开快手增长天花板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受限于上网设备达到增长的天花板,实际网络视频的整体用户使用率
      1,733评论
      举报
      快手的“AI商业内循环”跑通了
    • 锦缎锦缎
      ·08-20

      滴滴外卖“三支箭”,射向“自己人”

      中国科技大厂的“内卷”神功,越来越国际范儿了。 国内“外卖大战”刚有退火迹象,鲜为人知的是,1.8万公里外的巴西市场,滴滴对美团的阻击战已呈白热化。 巴西是拉美最大的经济体,人口超2.1亿,外卖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20%,是全球第五大外卖市场。该市场长期被本土平台“iFood”垄断,占据约80%市场份额。 今年5月12日,美团旗下海外市场外卖品牌“Keeta”宣布将进军巴西。不足月余,6月9日,滴滴宣布重启其巴西外卖业务“99Food”。 本应是一场中国双龙鏖战巴西地头蛇的戏码,未成想,一开场便扭曲成了一场内卷倾轧局。 “攘外必先安内”,100年过去了,这一隐喻的含金量依旧成色十足。 01 滴滴外卖的“三支箭” 整理巴西与国内两地公开媒体信息可知,从业务重启至今仅两个月,滴滴在巴西外卖市场已连发三支箭,直指它的老对手美团。 1、与商户签订限制性协议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下旬,巴西当地自媒体率先爆出,滴滴的99Food,与当地部分知名连锁参与商户取得接触,提供给单个商户提供数百万元的现金激励(预付款),签订针对美团Keeta的限制性合约。部分合约内容显示,禁止商户与美团Keeta合作,但可以继续和巴西本国的iFood外卖平台合作。 图: 99Food与部分商户签订的限制性协议部分内容(附译文);来源:极光新闻  7月初,巴西媒体《O Globo》跟进报道,证实了该行为并曝光了更多细节。  图:《Globo》相关报道;来源:《Globo》官网 此后,滴滴99Food在向媒体的回应中承认,确实与部分商户签订了类似的限制性条款,并称此举是一种面向核心商户的战略行为。    图:关于滴滴99Food回应内容的新闻报道。来源:IstoeDinheiro官网 对于略通晓巴西外卖市场历史的人而言,滴滴99Food的这一“战略行为”,实则
      2,321评论
      举报
      滴滴外卖“三支箭”,射向“自己人”
    • 锦缎锦缎
      ·07-18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上周末起,即时零售“外卖大战”骤然升级,各大平台纷纷加码补贴,绞杀市场份额,订单量战报迭创新高,眼球效应一时无两。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资本与流量盛宴。只是当我们试图掰开这场即时零售大战此刻的内里时,就会发现当前的情景,表象远远大于实质—— 回顾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补贴大战”,从团购,到打车,再到支付,等等不一而足,一个清晰的“铁律”浮现其间:决定胜负的关键,从来不是单纯的补贴规模,而是隐藏在竞争背后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力。 以史为鉴,无论是团购大战中美团的地推铁军,还是出行大战中滴滴的极致运力,亦或支付大战中无微不至的社交与商业场景,每一轮战争的终局战场,从来都不是流量补贴秀场,而是对基建配套能力的终极考验。 订单数据是战报,系统能力是战线。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本轮战争,不会例外。 当补贴日趋同质化,决定最终战局走势的真实战线分野,亦即将从“眼球效应”,转移到履约能力与本地供给网络的博弈上。 01 决胜关键:履约、供给能力成为最强杠杆 先来看一看外卖大战的最新战报: 1.京东外卖上月宣布突破2500万单,本月自截稿时还未发布新的单量数据。 2.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自7月5日“冲单日”突破8000万单后,7月12日再次突破8000万单。 3.美团去年的峰值单量(秋天第一杯奶茶)约为9000万,在今年7月5日单量突破1.2亿,7月12日峰值更是突破了1.5亿。 从既有数据来看,在各大平台补贴未出现明显退坡的情况下,三大平台的增速规模逐渐分层:京东虽未更新近两周的单量数据,但目前整体的规模与两大头部老玩家拉开了距离。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具备较强的行业积累,通过补贴短时间实现了非常迅猛的增长(从3000万增长至8000万),但第二周冲单日的势能明显减弱,增速趋缓。 虽然基数最大,但美团目前来看增长潜力反而更大,上半年美团整体的补贴力度是不如淘宝闪购和京东的,近两周加
      2,857评论
      举报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