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IP属地:未知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9-12

      大道至简:AI agent赛道的赢家极有可能还是股民们熟悉的蓝筹巨头

      最近这两年,全球AI相关赛道的创业者如过江之鲫,在写字楼里面随便碰到的一位投资掮客,都有可能大谈All in AI。 但是,几个细分领域中,LLM大模型的军备竞赛可是要烧钱的,能烧得起的也就股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巨头。至于专业领域的AI模型(例如细分工业领域的专用AI)的开发,也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是一个耗时耗力的精心过程,往往局限于细分相关行业的原有佼佼者。要想复刻以前Web 2.0时代那样靠着一个抽象的idea和几卷PPT就能拉到一批天使投资和ABC轮融资,难度是越来越高的。 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不断升高,承租方的算力需求和开支也不断上涨 事实上,既缺乏细分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功底,又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小型创业团队,想在AI赛道打赢持久战,也确实看不到多少赢面,唯一对这类创业团队相对友善的AI赛道细分领域也就AI agent了,而这类团队,恰恰是当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类型。 这几年科创领域的职业投资人也变得成熟,在慢慢拨开各种行业新造词汇的外衣后,对于这个现实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没那么容易被2023年AI大潮初期的各色PPT轻易忽悠了。这种Web 2.0时代的典型创业团队,如果缺乏细分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功底,只能在AI agent赛道拼凑idea,挖掘需求,就算目前实在没有需求也要画出未来需求。 这年头的商业企划书的模板领域也开始卷出新赛道了 成熟于Web 2.0时代的那套‘打通数据链’的叙事方式和营销卖点,至今依然有效。因此,现在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从项目数量上归纳,最多的就是AI agent,绝大多数不会触及模型的训练,大多不会触及模型工具层,也没太多复杂的后端算法,总结起来,就是一套提示词工程+基于API的复杂套壳+校验机制。 这套技术组合,真的有什么高壁垒和高门槛吗?一个做互联网的团队就可以去完成,都不需要动用数学领域和专业领域的技术,多数情况
      1.61万4
      举报
      大道至简:AI agent赛道的赢家极有可能还是股民们熟悉的蓝筹巨头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8-28

      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农夫山泉,值得长期持有

      $农夫山泉(09633)$  在过去1年经历了网络舆论的暴雨和烈日,股价经历了过山车,市场过于关注网络舆论,而忽视了农夫山泉企业本身的质地---高ROE背后的强大护城河。 经历了2024年的前所未有的网络舆论风暴后,农夫山泉在2024年3季、4季度的业绩受到了舆论攻击的负面影响,其中2024年第4季度的业绩几乎同比无增长,但并没有出现利润和营收的同比下滑,冲击也仅局限于瓶装水领域。由于农夫山泉一般是在半年报和全年报中统一公布细节数据,2024年网络舆论风暴具体对农夫山泉造成怎样的冲击,也要等到2025年农夫山泉公布财报时,资本市场才能得到准确答案。 事后来看,2024年农夫山泉股价面对网络舆论风暴的反应还是明显过度了。在整个网络舆论风暴发酵后的3个月里,农夫山泉股价从45港币跌至最低23港币,几乎腰斩,跌幅远超同期港股整体水平。市场那段时间从网络氛围中摄入的信息过于偏负面,缺乏信心,对于农夫山泉的业绩评估也普遍失真,这才让其股价跌出了“黄金坑”。关于这场舆论风暴背后的是非曲直,这里就不论述了,仁者见仁。 2025年3月,农夫山泉交出了2024年业绩答卷,其利润和营收表明,农夫山泉对网络舆论风暴的抗压能力是超过大多数分析师预期的,尤其是茶饮料和果汁饮料部分,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但即便如此,市场在之后2个月对农夫山泉的股价修复依然有限。直到2025年5月,其股价也没能突破38港币,可能是市场还想进一步观望,等待农夫山泉更多的数据去佐证判断。 2024年农夫山泉股票的“黄金坑” 直到2025年7月,娃哈哈宗氏家族内部矛盾激化并公开撕裂,一系列猛料被曝出。农夫山泉股价才正式突破38港币的长期阻力位,并且在10个交易日后创出4年
      8,8261
      举报
      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农夫山泉,值得长期持有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7-31

      Meta的增长空间被严重低估

      先说结论:$Meta Platforms, Inc.(META)$  的核心收入——广告业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推理如下: 说到Meta,一些看空的资金总是说社交互联网领域的增长速度已经产生边际效应,认为Meta的互联网社交经济属于Web2.0的范畴,在如今以AI叙事为主的大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社交业务的各种估值会出现较大的分歧。 单从AI与互联网社交结合的角度来看,社交的本质目前仍是人类与人类间的交流。市场似乎认为AI赋能的想象空间有限,因此在估值Meta时,仅将其大语言模型的进展视为独立的加分项。 鉴于目前Meta几个LLM团队的成果在同行面前不算特别显眼,Llama系列模型在多数排名机构的评测中并没有OpenAI的GPT和Google的Gemini那么亮眼。目前AI的加成并没有显著体现在Meta的股价中。 扎克伯格似乎对Meta目前的AI领域的已有进展并不满意,如今扩大薪酬支出以超高薪挖角AI人才 甚至有部分市场资金担心Meta的CEO最近以创历史记录的薪资挖角同行AI技术人员,增加开支的同时还对老员工的心态造成冲击。 在财报发布前夜,Meta股价依然没能突破前期最高位平台,等着Q2财报触发上涨信号 相比$微软(MSFT)$  ,过去几个月,Meta的AI布局效果对于股价的上涨催化依然有限。 但是,市场普遍忽略了AI 对于 Meta的广告业务的质变式催化作用,而且这并不苛求Meta的LLM达到AGI水平。Meta部署在其各种社交APP上的AI对话以及AI检索,只要其推理功能能够通过图灵测试,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像一个聊天的朋友一样精准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
      1.08万1
      举报
      Meta的增长空间被严重低估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7-11
      心碎的是今年tsla和Apple都很弱,apple让我有点担心。心动的是Microsoft硬起来了,打破了前几年大家的陈见。总之,依然看拿好M7,美股这边主打一个M7省心。
      1,893评论
      举报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6-13
      @马虎恶魔号 你看看小米会不会成为10倍股,友商都是出现各种问题,妥妥的主角光环
      1,0961
      举报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6-13

      泡玛玛特成功卡住人类的bug,众多资本会纷纷效仿

      泡泡玛特作为“潮玩”赛道的代表股票,最初只是扎根于零售消费领域的一家企业。其创始人王宁的学历背景和创业经历,也更贴近零售和广告行业。然而,这两年来$泡泡玛特(09992)$  却以令资本市场瞠目结舌的速度崛起,股价走势一度媲美那些引领行业革命的科技龙头,比如$英伟达(NVDA)$  的AI时刻。事实上,这家公司的底层逻辑早已超越传统零售,更需要用生物科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剖析。 关键核心就是人类的大脑分泌物---多巴胺,即是快乐感的源泉,也是奴役人类的魔鬼。 多巴胺奖励机制是指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导致个体产生积极情绪和愉悦感,从而促进其重复或追求相关行为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奖励机制,通过多巴胺的释放,让人对奖励的行为产生强烈的渴望和依赖。 当你拿到了你想要的东西,比如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多巴胺就会分泌一下。多巴胺并不能保证人一定会喜欢所得到的东西,而是重点产生对下一次行为的渴望和动机。 当人类个体获得奖励的不确定性增加(可理解为香农熵上升),大脑奖励回路中的多巴胺分泌会显著提升。如果最大可能的奖励(即“上确界”或极值)足够诱人,不仅多巴胺分泌增多,人的贪婪本性也会被激发。泡泡玛特正是通过打造高度复杂、多样化的IP矩阵,并对各种限量款、联名款设置稀缺性和款式不确定性,使潮玩产品的价格区间上限很高。如此设计将抽盲盒的不确定性和最大可能奖励推至极致,使消费者的多巴胺分泌状态接近重度上瘾者。 多巴胺对于神经元的代谢影响巨大 根据Zeigarnik effect,当奖励回路尚未闭环——即任务未完成时,人会产生强烈的不适、焦虑和急迫感,从而驱使自己尽快采取行
      1.57万3
      举报
      泡玛玛特成功卡住人类的bug,众多资本会纷纷效仿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5-30

      黑水滔天,无法阻止小米“反脆弱”成长

      自媒体兴起以来,针对小米的质疑、攻击甚至造谣抹黑始终不断。包括对企业家个人的攻击、对具体产品的贬低、唱衰股价,以及水军刷屏和大V之间的互相攻击,尤其是带有极端意识形态色彩的言论,构成了多维度、长期化的舆论战场。笔者长期在互联网对舆论风向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某段时间里针对小米的负面言论明显减少,通常意味着同期发生了吸引吃瓜群众的社会热点事件,导致舆论焦点发生分流。 小米于5月27日发布了2025年Q1的财报,再创史上最强业绩, 营业收入11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0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幅高达64.5%,多项指标大幅超出预期。照此估算, 2025年的全年利润大概率超过420亿人民币,按照财报发布前的收盘价51港币来算,$小米集团-W(01810)$  的动态PE值已经降至30。 如果小米Yu7实际性能与发布会宣传差别不大,有望成为爆款,考虑到这一点以及年底小米武汉家电工厂的产能释放,30倍的动态PE已经算保守了。市场预期财报发布第二天股价应该大涨。 然而,次日小米股价仅微涨0.49%,后两日也波动有限,未出现明显涨幅。 这几天小米股价明显弱于中概股平均水平 笔者甚感纳闷。于是打开各大自媒体评论区,发现仍然有友商黑水刷评论。这类黑评论要么重复刷一周前抹黑小米“玄戒”芯片的段子,要么故意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不点名公开言论引向小米。还有部分言论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恒大’联系起来,暗示中国车企普遍存在隐性债务风险。 近日,魏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抛出一枚“重磅炸弹”——“汽车产业的‘恒大’已经存在,只是没爆而已”,并扬言“全行业审计”若能落地,长城承担审计费用,并揭开车企财务数据的遮羞布,市场纷纷猜测魏建军所指的汽车界恒大是哪家 一些极
      9,213评论
      举报
      黑水滔天,无法阻止小米“反脆弱”成长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5-09
      厉害
      944评论
      举报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4-11

      黄金被市场重新认识,将屡创新高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到covid疫情之前的近半个世纪里,每当通胀预期出现,金融市场参与者首先担心的是美联储的紧缩预期,然后由美联储的紧缩预期引发美元升值、黄金下跌的逻辑链条,于是黄金市场中资金纷纷抽离,跑到美元去避险,推高美元。过去几十年在经济衰退导致的恐慌抛售期间,黄金也会随着股票价格下跌,并没有展现出独特的属性。在出现什么国际重大突发事件时,黄金虽然也能展现出一定的避险属性,但更多的资金会选择美元或者加密货币作为避险标的,甚至在日本经济体还有一定影响力的那段岁月里,国际突发事件情况下,连选择日元作为避险标的的资金都比选择黄金的多。 金融市场上整整两代人,虽然平时听着“黄金避险”的段子,真到了投资决策时,重仓布局黄金多头的并不多,或者这么做了过后,也被市场教训了。无数的金融小白经历那些年市场的洗礼后逐渐丧失了对黄金的信仰。到了2020年,我甚至听到金融大V公开说: “黄金这玩意,其实唯一的投资价值就是领导人不小心错按了核按钮的情况下,拿着黄金实物在末日场景下有保命的作用,其他时候并没太多投资收益。” 评论区的网友们也多数表示赞同。毕竟当时人们经历了房地产的辉煌、加密货币的爆发、明星股票的高回报,再对比自己投资黄金的经历,多少有些同感。 那位大V至少说对了一半,黄金的高密度、耐腐蚀、易加工等属性使其成为乱世下保财保命甚至保政权的重要战略物资。图为宋代的金铤,这类战略金属为两宋动荡风云下的士人南渡提供了重要的财产和生命保障 然而,从covid疫情开始,黄金走势越来越难以用过去市场惯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拟合,逐渐摆脱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传统印象。 去年笔者就在文章《即便美联储暂停降息,黄金依然会突破3000美元》中重点强调了黄金的抗跌能力在最近几十年的多个价格周期里不断强化,即每个经济周期中发生价格大幅调整时,黄金价格回调幅度逐渐缩小,但上涨时,依然还是稳步上涨。当时笔者总结的原因
      9,1692
      举报
      黄金被市场重新认识,将屡创新高
    •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04-07
      $苹果(AAPL)$ 利润被侵蚀
      1,127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