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国内专业财经新媒体平台

IP属地:未知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0:45

      杭州银行前三季度效益持续向好 资产质量保持优秀

      文/每日财报 仲宇 日前,杭州银行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财报显示,杭州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88.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7.49亿元,同比增长15.01%,增速领跑同行;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76%和513.64%,保持行业最优水平。 2025年,不仅是杭州银行“二二五五”战略规划的收关之年,也是其实现“中国领先价值银行”的重要转折点。 01 强化资源配置,规模稳健增长 2025年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面临动能切换,在此大背景下,银行因有效需求的结构化调整,面临着周期带来的考验。 今年以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新“杭州六小龙”陆续走向台前,用一个个“DeepSeek”时刻,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科技硬实力,同时也为杭州这座“数字经济第一城”增添了浓厚的科技色彩,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金融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杭州银行以“深耕本土、辐射周边”的发展战略,通过强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了规模的稳健增长。 截至三季度末,杭州银行总资产为22954亿元,总负债为21324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8.67%和7.9%。 资产配置上,贷款和金融投资双双突破万亿大关,分别达到10256亿元和10881亿元,分别较期初增长9.39%和12.03%,占总资产比重为92.08%,较期初提升1.72个百分点,核心贷存比较期初提升2.38个百分点至76.05%。 1、大公司板块,杭州银行持续优化“1+5”管理模式,推动“四通三易”品牌核心产品整合升级,扎实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截至三季度末,金融线条贷款余额为6516.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3.64亿元,增幅达15.28%。 “六大引擎”全面开花,其中,“外汇金引擎”服务客户数同比增长23.55%、跨境融资投放同比增长69.06%;“科创金引擎”探索科创3.0模式,推进“投
      29评论
      举报
      杭州银行前三季度效益持续向好 资产质量保持优秀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5 17:45

      至信股份IPO闯关背后:客户接连“爆雷” 业绩增长藏隐忧

      东莞证券的上市困局与突围之路。 文/每日财报 张恒 10月30日,东莞证券通过债券公告“官宣”,撤销监事会四人组成员,这让正在等待IPO的东莞证券再次聚焦在聚光灯下。 从2015年首次叩响A股大门,到2025年9月末第七次更新申报材料,这家扎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券商,在股权更迭、监管警示与业务转型的多重考验中,艰难前行。 如今,随着东莞市国资委实现绝对控股,困扰其多年的股权稳定性问题终得化解,但与此同时,业务结构单一、投行收入“挂零”、合规内控隐忧等挑战,也为其IPO前景增添了新的变数。 股权迷局终破冰,国资入主奠新局 根据招股书,东莞证券IPO拟发行不超过5亿股A股,募资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以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升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质量与抗风险能力,保障公司稳健运营。 据了解,2015年6月,公司首次向深交所递交IPO材料,谁也没有料到,这场上市长跑竟会持续十年之久。 截至2025年9月,同期排队的渤海证券已进入“已问询”阶段,而东莞证券自2023年3月获得“已受理”反馈后,进度已滞后同业两年半。在目前仅存的四家排队IPO券商中,东莞证券的审核进度明显落后。 东莞证券的IPO长跑,长期受制于“分散且不稳定”的股权结构。原第一大股东锦龙股份自身深陷债务漩涡,将其所持东莞证券40%股权中的10%予以质押,另有4.6%股权被司法冻结。这种“股权瑕疵”与“实控人缺位”的状况,成为审核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硬伤。 直到今年6月这一僵局被彻底打破——由东莞控股与东莞金控组成的国资联合体,以22.72亿元受让锦龙股份所持20%股权。 交易完成后,东莞市国资委通过旗下三家主体合计持股比例从55.4%跃升至75.4%,实现对东莞证券的绝对控制。 新任董事长陈照星同时执掌大股东投控集团,有望形成地方国资与公司战略的深度协同。随着质押与冻结比例显著下降,东莞证券终于在第七次冲刺
      114评论
      举报
      至信股份IPO闯关背后:客户接连“爆雷” 业绩增长藏隐忧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5 17:02

      津门敬老扬新风 天津敬老文化主题活动在中华剧院举办

      金秋送爽,敬老情浓。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助老文明风尚,10月31日,在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天津农商银行主办的“津门敬老 周到相随”——天津市“敬老月”・敬老文化节主题活动在中华剧院温情举行。本次活动是天津农商银行积极践行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并得到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北方演艺集团-天津市演出公司的大力支持。 整场活动温情与精彩并存。来自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的教师和学员献上了合唱、舞蹈、器乐演奏等节目,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北方演艺集团-天津市演出公司带来的舞台剧,巧妙融入“银铃志愿者”“周到班车”“亲情账户”等服务元素,以贴近生活的剧情,讲述了金融服务与社区助老相融合的暖心故事。 活动特别设置的“金婚致敬”环节,通过五对夫妇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传递出幸福如“长期投资”、岁月增“情感利息”的温暖哲思,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展现了天津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与尊重。 据了解,天津农商银行自2025年9月启动“周到班车”服务以来,已持续走进全市多个社区乡村,开展防骗反诈知识普及、适老金融产品推介、智能设备辅导等多元化服务,逐步构建起“金融+养老+社区”长效服务机制。接下来,天津农商银行将继续秉持“服务本地、守望相伴”的品牌理念,持续深化老年友好型银行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为提升天津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59评论
      举报
      津门敬老扬新风 天津敬老文化主题活动在中华剧院举办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5 13:53

      AI+医疗新政落地,美年健康转型数智化健康服务生态引领者

      2025年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被业内定义为"AI医疗施工图"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2027年、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从技术应用、数据利用、服务创新等八大方向部署24项重点任务,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数智化转型划定清晰路径。 政策刚一落地,资本市场便迅速聚焦到预防医学领军企业美年健康(SZ002044)——这家深耕行业二十余年的上市公司,其此前布局的AI技术应用、数据平台建设与生态协同战略,几乎与新政核心导向形成精准呼应。从全国近600家体检中心的AI技术"试练场"搭建,到覆盖3亿人次的真实世界健康数据矩阵构建,再到"筛查预警-监测干预-效果评估"智能服务闭环打造,美年健康的每一步战略动作,都与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红利已提前在业绩中显现。美年健康集团此前披露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AI相关业务收入约2.5亿元,同比激增71.02%,成为驱动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印证下,这家企业正以"政策预判+实践落地"的双重优势,打造AI赋能预防医学的行业样本。 新政锚定AI医疗双阶段目标 预防医学成核心发力领域 《意见》直面我国慢性病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加速、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挑战,确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创新驱动、安全可控"发展原则,并明确两阶段核心目标:到2027年,建成一批高质量医疗卫生数据集和临床智能体应用,在疾病早筛、慢病管理等领域形成可复制应用模式;到203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AI辅助诊断,基层医疗机构AI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完善"AI+医疗卫生"应用体系。 在核心任务部署上,《意见》多项内容直指预防医学痛点:提出"推动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从单病种向单个器官多病种延伸",破解传统体检
      47评论
      举报
      AI+医疗新政落地,美年健康转型数智化健康服务生态引领者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5 11:35

      民生银行三季报:战略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民生银行在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4.61%,前三季度累计营收同比增长6.74%。 文/每日财报 张恒 日前,民生银行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85.09亿元,同比增长6.74%;实现归母净利润达285.42亿元。同时,该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双双改善,资产质量也保持稳健。 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民生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李彬表示,今年以来,民生银行业绩表现改善,是近年来战略转型成效的逐步显现。 对于下一阶段的展望,她表示,未来民生银行会持续坚定战略方向,做好战略执行,紧密围绕长客群、优结构、控风险、促增收的工作主线,坚持目标引领,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冲劲很足、战略转型富有成效,这是民生银行管理层在整个发布会上不断透露的讯号。受三季报报业绩利好的影响,民生银行收到不少投研机构的“点赞”。比如,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民生银行营收表现持续领先同业,重申跑赢行业评级;天风证券也这样表示道:“民生银行营收维持高位,净息差改善。” 营收增长、质量稳健,经营质效提升 在竞争激烈且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环境中,银行绝对算是备受关注的细分领域。它的经营逻辑不在于天花板有多高,而在于地板价值有多牢靠。 财报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在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4.61%,前三季度累计营收同比增长6.74%。 拆分营收结构来看,民生银行利息净收入、非利息净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截至今年9月末,民生银行生息资产日均规模71081.96亿元,同比增长516.39亿元,增幅0.73%;净息差企稳回升,达到了1.42%,同比提升2个BP。而单看第三季度,该行净息差则为1.47%、同比增长5bp,相较上半年1.39%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付息负债成本率环比降低12bp至1.69%;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微降1bp至2.94%。总体来看,今年民生银行的息差呈现稳步向好的态势。 针对民生
      55评论
      举报
      民生银行三季报:战略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4 11:15

      浙商银行三季报出炉:规模适度、质量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浙商银行前三季度总营收489.31亿元,净利润116.68亿,控规模、提质效,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文/每日财报 牧勋 在银行业普遍面临息差收窄与低增长挑战的当下,一份银行财报的出炉往往能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浙商银行2025年三季报的发布,便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以追求“质量优先、规模适度”的打法向市场展示了其经营哲学与战略定力。 经营业绩:稳健中求变,质效并重 浙商银行三季报显示,总资产规模达3.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1%。稳步增长背后是该行主动调整战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审慎与克制。 报告期内,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89.31亿元;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16.68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344.38亿元,收入占比70.4%;非利息净收入144.93亿元,收入占比29.6%。两者比例相对均衡,显示出浙商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与中间业务上的均衡布局。 再探究成本收入比降至26.44%,较上年下降1.46个百分点,表明成本控制成效显著,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而盈利能力指标是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年化)0.4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8.82%,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 浙商银行经营业绩的稳健,源于其对“质量优先”原则的坚守。在行业普遍追求规模扩张时,浙商银行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却也更为可持续的道路,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质效,实现内涵式增长。 资产负债结构:低风险均收益,布局长久期资产 面对息差收窄与市场需求疲弱的双重挑战,浙商银行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低风险、均收益”资产为扩表抓手,布局收益适中、风险可控的长久期资产。这一策略调整,不仅有助于稳定息差水平,更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9月末,资产总额达到3.3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34.73亿元,增长1.91%,资产保持稳健增长。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9万亿元,增长2.11
      241评论
      举报
      浙商银行三季报出炉:规模适度、质量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4 10:57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国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国威一号” 立足“优质资产”需求,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规划威一号” 立足“优质资产”需求,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规划

      日前,太平人寿推出一款全新的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太平国威一号终身寿险(分红型)”(以下简称“国威一号”)。太平人寿积极回应市场对于“优质资产”的迫切期待,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在充分保障广大客户生命价值的基础上,助力消费者跨越经济周期、实现家庭资产的长期稳健规划与传承,切实增强客户的幸福感、满意度。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国威一号”作为兼具保障和分红双重优势的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保证利益+分红助力”的设计既能保障家庭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同时也保留了参与市场成长的红利空间,满足消费者对于生命价值和资产管理等多层次、个性化的保障需求。 终身增长,助力保单利益持续提升 从产品来看,“国威一号”在产品设计上坚持贯彻长期主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持续的、优质的保险保障。根据条款,该产品从第二个保单年度起,各保单年度的有效基本保险金额按基本保险金额以1.75%年复利形式递增;同时,有效红利保险金额也按累积红利保险金额以1.75%年复利形式增长。而且,这种双重成长能终身相伴,助力保单利益持续提升,帮助家庭穿越经济周期,更好地守护家庭资产。 分红加持,共享公司经营成果 作为一款分红型保险产品,保单持有人可参与太平人寿分红保险业务的盈余分配,分享公司的专业经营成果,为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国威一号”采用的是增额红利方式,即在保险期间内,每年以增加累积红利保险金额的方式,将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增额红利部分也参加以后各年度的红利计算,从而进一步提升总体保单利益。 灵活规划,适配多元需求 为满足广大消费者群体的实际需求,“国威一号”在产品设计上注重灵活性与包容性。该产品支持月交保险费,有效减轻投保人的交费压力。同时,产品还提供保单贷款、减额交清等多项功能,满足客户在不同人生阶段对资金流动性的多元需求,实现保障与流动的平衡。 丰富服务内涵,提升保障底气 作为金融央企成员单位,太平人寿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
      73评论
      举报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国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国威一号” 立足“优质资产”需求,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规划威一号” 立足“优质资产”需求,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规划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3

      下单用户数超117% 订单量超125% 京东11.11超级供应链跑出加速度

      又好又便宜的11.11只在京东!10月30日晚8点,京东11.11开启“百亿补贴日”,众多优质商品直接降价销售,迅速点燃消费者热情。10月30日晚8点至10月31日19:59,京东11.11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17%、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5%,由自营秒送仓发出的商品,最快5分钟已为客户送达。 近24小时,3C数码整体C2M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家电家居送装一体订单同比增长6倍、京东超市打造的不同品牌组套的“洗护小美盒”销量破万单,京东生鲜源头直发商品成交单量同比增长超180%,线上下单-货到门店-享受专业服务的京东养车门店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这个京东11.11,跨境进口海鲜产品送达消费者时间平均缩短30%。 今年京东11.11重磅新品中,京东专供新品成交额是去年的5倍。休闲食品、酒类、电脑办公等品类重磅新品成交额同比大幅增长,分别为832%、732%、115%。京东打造新品全链路营销模式,依托JDIC(京东新品创新中心)提前介入品牌的研发流程,帮助其优化新品方向,打造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京东专供新品,并通过站内外全渠道推广,帮助品牌提升新品打爆效率,在大促期间加速推爆。 今年的京东11.11,有更多创新业态加入并取得亮眼成绩,京东旅行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7.3倍、机票出票张数同比增长4.5倍;七鲜小厨流量环比增长35%,火爆流量持续带动周边品质餐饮商家单量增长,七鲜美食MALL11.11期间外卖单量对比开业期间增长100%,京东自有品牌七鲜私厨用户数量涨势迅猛,环比增长500%,店铺粉丝量迅速突破12万。 从超十种创新业态获得爆发式增长,到核心业务板块在送装一体、源头直发、线下业态等用户体验上的创新引领,皆源于京东二十多年来深耕锤炼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能力。融合AI产业应用与物流科技,携手线上线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超级供应链”,正助力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品牌全球竞
      105评论
      举报
      下单用户数超117% 订单量超125% 京东11.11超级供应链跑出加速度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3

      红豆集团发展先锋 王旭阳:深耕紫杉研发路,勇于攻坚排头兵

      深耕原料药和制剂研发,他是敢于创新的急先锋;聚焦关键技术的突破,他是勇于攻坚的排头兵;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他是锐意进取的领头人。从2011年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后,进入红豆集团紫杉药业,王旭阳从一线基础技术岗做起,始终践行“做好药,服务人类健康”的使命,在研发道路上矢志不渝的探索和创新,在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深海中,一次次劈波斩浪,攻坚克难,他也完成了从青涩学子到管理骨干,从技术尖兵到团队核心的蜕变。 成立于2004年的紫杉药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国内紫杉烷类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及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这背后离不开以王旭阳为代表的研发人员无数心血和智慧的付出。多年来,王旭阳申请20多项发明专利,十多项获授权;建立公司研发质量体系,保证研发项目的合规性及推进效率;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抗肿瘤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的上市报产……丰硕的成果、突出的贡献,让王旭阳近期获评第六批红豆集团“攻坚克难发展”先锋。 深耕一线,以技术突破支撑发展 初见王旭阳,很难将他与印象中雷厉风行的管理者划上等号。他踏实肯干,谦和低调,身上依然保留着技术研发人员特有的那份朴实与内敛。然而,正是这位看似低调的负责人,在紫杉药业的关键技术攻坚中,屡屡扮演着“定海神针”的角色。 他的工作,始于实验室的瓶瓶罐罐,源于对每一个数据、每一步工艺的极致追求。谈起印象深刻的专利研发,他提到了那个与在研项目HDS016S息息相关的分析检测方法专利——“一种对L-四氢叶酸对甲苯磺酸盐(6S)光学纯度的分析检测方法”。 当时遇到了瓶颈,王旭阳回忆说。一开始,团队采用传统的旋光法检测中间体中的异构体,结果只能反推出一个模糊的范围,无法实现精准定量。 困境之下,王旭阳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文献与药典中,寻找可能的路径。他们借鉴了美国药典(USP)的相关方法,但这仅仅是个起点。“拿来主义”行不通,必须进行创新
      45评论
      举报
      红豆集团发展先锋 王旭阳:深耕紫杉研发路,勇于攻坚排头兵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0-31

      敬天地、守古法、传匠心 郎酒重阳下沙大典演绎历史产业的活态传承

      2025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九九重阳 天地仁和——2025郎酒重阳下沙大典”在群山环抱的吴家沟天元广场隆重举行。 这场庄重的仪式,不仅是郎酒新一年酿造周期的开端,更是在“酿酒”被工信部首次列为“历史经典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其对自身使命与未来方向的一次深刻回应与活态展示。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与嘉宾一同体验重阳下沙) 现场,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讲述长期主义下不断向上的郎酒;迎来30万吨优质酱酒贮存量的品质底气;“春晚老面孔”朱时茂现身带来重阳脱口秀;红花郎・寿宴礼重阳、2026红花郎春晚季启幕……一系列举措,让大家既看到了历史经典产业的文化厚度,又感受到了其贴紧生活的温度。 守正创新的郎酒 让非遗在传承中“活”起来 传承至今的重阳下沙工艺,是郎酒始终坚守的酱酒酿造最佳法门。每年举行重阳下沙大典,不仅是郎酒对源头的重视和对传承的善待,也逐渐演变为了赤水河左岸的酿酒新风俗,成为“历史经典产业”文化内核的直观呈现。 (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 “白酒始终是一个关于时间价值的产业。”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以“长期主义”为核心,阐述郎酒对“历史经典产业”品质内核的坚守: “我们用整整一年的生产周期,换来一粒粒米红粱到63种原酒的升华;用满满七年的时光,托起一瓶郎味十足的青花郎;用足足20年时间的积累,如今站上了优质酱酒贮存量行业内数一数二的新高度。” 而长期主义的根基,正深植于郎酒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之中。 郎酒股份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英丽在《郎酒的“活”非遗》中指出:“传承是非遗的‘根’,郎酒庄园正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创新实践。”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高度认可郎酒非遗传承,称其“重阳下沙”“端午制曲”是国家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节庆,且独创的6大IP构建多元品牌文化生态,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传播”。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
      86评论
      举报
      敬天地、守古法、传匠心 郎酒重阳下沙大典演绎历史产业的活态传承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