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国内专业财经新媒体平台

IP属地:未知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7 14:46

      中国人寿成全球最大寿险公司!

      最近,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根据2024年寿险和健康险准备金以及独立账户/保险和投资合同准备金或负债,发布了全球寿险公司50强。 中国人寿超过此前的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 Group),成为全球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平安列第三位。 作为全球寿险公司排名指标,相比保费收入或总资产,准备金/负债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寿险公司的业务与长期稳健性,中国人寿凭借7980.7亿美元的准备金位居第一,第二名的安联保险集团7691.9亿美元,第三名的中国平安为6830.1亿美元。 太平洋保险(中国太保)以2862.9亿美元排28名,泰康保险以2113.4亿美元排第42名,新华保险以2318.5亿美元排第46名,中国太平集团以2232.8亿美元排49名。 如果以总资产看,中国平安以17752.6亿美元,排名第一,安联集团10814.6亿美元,排名第二,中国人寿以9274.5亿美元排名第三。 $中国人寿(02628)$ $中国人寿(601628)$
      19评论
      举报
      中国人寿成全球最大寿险公司!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7 14:03

      在震荡市里“结硬寨,打呆仗”

      一个明显的感受,最近在股市挣钱越来越不容易了。或许是因为经历前期快速上涨,部分板块估值抬升,在整数点位关口市场开启了谨慎观望模式。近期多家券商研报就提示了风格再平衡的可能。(资料来源:券商中国,《市场风格切换了?要调仓吗?券商最新观点出炉》,2025/11/5) 其实不论是风格切换,还是估值调整,背后折射的都是“均值回归”。 汇添富基金经理蔡志文曾写道过:“尽管股市波动是混沌难以预测的,但有两条真理在穿越时间后却颠扑不破:一是价格与价值大幅偏离时会发生均值回归,二是长期看股价上涨高度与盈利变化幅度正相关甚至相同。” 这根植于其统计学的专业训练,也是他奉为圭臬的投资策略。对蔡志文而言,“均值”本身就很低,“别人可能平均是30倍市盈率,我的组合平均不到10倍,固收+组合会更低。”这样一套将安全边际内嵌到选股中的逻辑,也为其固收+组合带来了“低回撤”特征。 数据显示,经历中美关说博弈等多次“黑天鹅”事件,蔡志文的固收+代表作——汇添富添添乐双盈A过去一年上涨7.20%,同期基准4.52%,区间最大回撤仅-1.37%。(数据来源:业绩和基准来自基金2025年三季报,回撤来自Wind,过去一年为2024/10/1-2025/9/30) 锚定“低估值” “我非常注重安全性。”在谈及固收+产品管理时,蔡志文多次强调回撤控制是其投研体系中的核心命题之一。他指出,自己管理的所有产品,回撤控制始终保持在较优水平。在组合结构的维度上,蔡志文就把估值的锚摆在了具有天然防御属性的位置上。 “我不择时,但我会动态调仓。”蔡志文解释说,他不会把希望寄托于市场拐点或短期机会,而是把安全边际嵌入在选股框架中。在他看来,只有在估值足够低的前提下,股票才具有防守能力。 这样的低估值策略,也让他的产品在波动市中显现出强大的抗跌性和净值平滑性。他特别指出,对于定位低波的固收+产品,哪怕是一个点的回撤,都可能引发客户
      30评论
      举报
      在震荡市里“结硬寨,打呆仗”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7 11:19

      微众银行携微众科技首次亮相香港金融科技周xStartmeupHK创业节

      11月3日,中国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与其子公司微众科技首次亮相香港金融科技周xStartmeupHK创业节2025,标志着其国际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次参展,微众银行重点展示了其在科技创新及应用、普惠金融实践等方面的领先成果。微众科技作为微众银行全资子公司,亦展现其立足香港、坚持科技输出的探索与实践。 (微众银行展位人流络绎不绝,吸引众多参展人士驻足观看) 作为香港首屈一指的盛会,香港金融科技周xStartmeupHK创业节2025由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投资推广署联合主办,于2025年11月3至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届科技周以“策动金融科技新时代”为主题,汇聚来自超过100个经济体的3.7万名与会者、800余名演讲嘉宾以及700多家参展机构。 展会首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等特区政府官员及监管机构高层代表参观了微众银行展位。这次参展,除了分享普惠金融产品及实践、分布式核心系统之外,微众银行也重点展示了AI原生应用和独具Web3特色的数字艺术品。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以科技为核心发展引擎,自主研发分布式核心系统,实现了单一账户每年IT运维成本仅为人民币2元,单日金融交易峰值超过14亿笔,产品可用率达到99.999%的系统能力,有力支撑了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目前,微众银行已服务超过4.3亿个人客户,累计申请贷款的中小微企业超过600万家。 随着AI技术的迅速演进,微众银行正着力向AI原生银行迈进,在AI应用、AI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转型与AI治理体系等方面加深实践,推动AI技术的全面落地。目前,微众银行已部署逾百个AI应用场景、超过700个Agent,并有50多位数字员工正式“上岗”,有效提升组织效能。在本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上,微众银行也展示了其AI原生银行全景规划、AI垂直领域的典型应用和数字员工叶芷黎的实时互动体验。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
      126评论
      举报
      微众银行携微众科技首次亮相香港金融科技周xStartmeupHK创业节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6 18:17

      业绩喜忧参半,大都会人寿如何按下转型加速键?

      业绩“双面镜”:保费净利双增,净资产缩水。 文/每日财报 栗佳 随着2025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完毕,各家险企的业绩也都浮出水面。 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人身险机构经营指标表现有些分化,一方面,保费端增长是大趋势,盈利能力上也是向好态势;但另一方面,受资产评估利率上升和负债评估利率下降的双重影响,不少险企偿付能力指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在普遍分化的环境中,合资险企大都会人寿,同样也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答卷”。虽然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但是偿付能力指标有较大滑坡,同时投资端情况也并如意,下滑幅度较大。 在寿险业转型加快、市场波动亟待破题的关键节点,《每日财报》试图通过深度观察大都会人寿,回答三个核心问题:目前大都会人寿经营情况到底如何?面临着哪些严峻的考验?而面对当下的种种难题,大都会人寿又向何处突围呢? 业绩“双面镜”:保费净利双增,净资产缩水 根据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大都会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总计323.37亿元,同比大涨51.19%;净利润总计2.35亿元,增速32.7%,创收和盈利能力都不错。 对比行业来看,凭借保费端喜人涨势,大都会人寿同业排名更进一步,在目前已披露三季度业绩数据的59家非上市人身险企中,保费收入跻身前十,排名第9位,相较去年同期排名已经大幅前进了5个档位,表现优异。而其净利润额因基数较小影响,虽然增速很高,但对比同业而言则稍显逊色,排名第32位,较上年同期的20名下降了12个档位。 事实上,如果拆分单个季度来看,大都会人寿保费收入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是净利润波动较大。数据显示,今年Q1-Q3,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分别达131.08亿元、91.42亿元及100.87亿元,均较上年同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净利润分别为0.96亿元、0.65亿元、0.74亿元,同比增速仅在第一季度实现了暴涨,而在后两个季度增速则是一步步
      91评论
      举报
      业绩喜忧参半,大都会人寿如何按下转型加速键?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6 18:01

      白酒掀起“降度”风潮

      主动降度,拥抱变化。 文/每日财报 杜康 年轻人是否会为低度酒买单?答案还未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低度化”已从边缘化产品逐渐走上年轻人的酒桌,成为行业存量竞争中的关键变量。 从五粮液推出29度“一见倾心”,到古井贡酒发布26度“轻度古20”,再到舍得酒业推出29度的“舍得自在”,及今世缘推出更低度的22度“今世缘·多少”。低度白酒这场沉寂半个世纪的战役,正在被重新点燃。 主动降度,拥抱变化 中国白酒行业的“降度”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70、80年代就曾出现过一轮低度化浪潮,不过,在90年代被高度白酒重新夺回了主流地位。如今历史再次重演,但驱动因素已然不同。因为当下这场低度化潮流,本质上是对消费群体结构性变化的被动应对,是一场充满焦虑的行业自救。 《每日财报》认为,消费断代危机是推动这轮白酒“低度化”的核心动力。行业数据显示,90后、00后的白酒消费量仅为父辈的三分之一,呈现出“年消费低于2次、单次低于200元、偏好低度酒”的三低特征。传统白酒在年轻群体中的接受度持续走低,迫使酒企不得不调整产品策略。 五粮液推出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泸州老窖推出38度低度国窖1573,古井贡酒推出26度“轻度古20”,舍得酒业推出29度“舍得自在”,今世缘更是将度数降至22度推出“今世缘·多少”,这一系列动作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争夺正在流失的年轻消费者。 从市场数据看,低度白酒的份额确实在快速增长。2022年,低度白酒产量占比约15%,到2024年就已上升到25%以上。但这种增长背后也隐藏着让白酒行业集体焦虑的事实,即传统高度白酒的基本盘正在萎缩。因为50/60后逐渐退出白酒消费市场,70/80后饮酒频次锐减,行业不得不通过“降度”来适应新的消费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低度化”的本质可能是价格调整的变相策略。有业内人士指出,许多酒企推出的低度产品实际上是变相降价的手段,通过降低酒精度
      96评论
      举报
      白酒掀起“降度”风潮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6 10:45

      杭州银行前三季度效益持续向好 资产质量保持优秀

      文/每日财报 仲宇 日前,杭州银行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财报显示,杭州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88.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7.49亿元,同比增长15.01%,增速领跑同行;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76%和513.64%,保持行业最优水平。 2025年,不仅是杭州银行“二二五五”战略规划的收关之年,也是其实现“中国领先价值银行”的重要转折点。 01 强化资源配置,规模稳健增长 2025年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面临动能切换,在此大背景下,银行因有效需求的结构化调整,面临着周期带来的考验。 今年以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新“杭州六小龙”陆续走向台前,用一个个“DeepSeek”时刻,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科技硬实力,同时也为杭州这座“数字经济第一城”增添了浓厚的科技色彩,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金融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杭州银行以“深耕本土、辐射周边”的发展战略,通过强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了规模的稳健增长。 截至三季度末,杭州银行总资产为22954亿元,总负债为21324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8.67%和7.9%。 资产配置上,贷款和金融投资双双突破万亿大关,分别达到10256亿元和10881亿元,分别较期初增长9.39%和12.03%,占总资产比重为92.08%,较期初提升1.72个百分点,核心贷存比较期初提升2.38个百分点至76.05%。 1、大公司板块,杭州银行持续优化“1+5”管理模式,推动“四通三易”品牌核心产品整合升级,扎实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截至三季度末,金融线条贷款余额为6516.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3.64亿元,增幅达15.28%。 “六大引擎”全面开花,其中,“外汇金引擎”服务客户数同比增长23.55%、跨境融资投放同比增长69.06%;“科创金引擎”探索科创3.0模式,推进“投
      63评论
      举报
      杭州银行前三季度效益持续向好 资产质量保持优秀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5 17:45

      至信股份IPO闯关背后:客户接连“爆雷” 业绩增长藏隐忧

      东莞证券的上市困局与突围之路。 文/每日财报 张恒 10月30日,东莞证券通过债券公告“官宣”,撤销监事会四人组成员,这让正在等待IPO的东莞证券再次聚焦在聚光灯下。 从2015年首次叩响A股大门,到2025年9月末第七次更新申报材料,这家扎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券商,在股权更迭、监管警示与业务转型的多重考验中,艰难前行。 如今,随着东莞市国资委实现绝对控股,困扰其多年的股权稳定性问题终得化解,但与此同时,业务结构单一、投行收入“挂零”、合规内控隐忧等挑战,也为其IPO前景增添了新的变数。 股权迷局终破冰,国资入主奠新局 根据招股书,东莞证券IPO拟发行不超过5亿股A股,募资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以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升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质量与抗风险能力,保障公司稳健运营。 据了解,2015年6月,公司首次向深交所递交IPO材料,谁也没有料到,这场上市长跑竟会持续十年之久。 截至2025年9月,同期排队的渤海证券已进入“已问询”阶段,而东莞证券自2023年3月获得“已受理”反馈后,进度已滞后同业两年半。在目前仅存的四家排队IPO券商中,东莞证券的审核进度明显落后。 东莞证券的IPO长跑,长期受制于“分散且不稳定”的股权结构。原第一大股东锦龙股份自身深陷债务漩涡,将其所持东莞证券40%股权中的10%予以质押,另有4.6%股权被司法冻结。这种“股权瑕疵”与“实控人缺位”的状况,成为审核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硬伤。 直到今年6月这一僵局被彻底打破——由东莞控股与东莞金控组成的国资联合体,以22.72亿元受让锦龙股份所持20%股权。 交易完成后,东莞市国资委通过旗下三家主体合计持股比例从55.4%跃升至75.4%,实现对东莞证券的绝对控制。 新任董事长陈照星同时执掌大股东投控集团,有望形成地方国资与公司战略的深度协同。随着质押与冻结比例显著下降,东莞证券终于在第七次冲刺
      145评论
      举报
      至信股份IPO闯关背后:客户接连“爆雷” 业绩增长藏隐忧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5 17:02

      津门敬老扬新风 天津敬老文化主题活动在中华剧院举办

      金秋送爽,敬老情浓。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助老文明风尚,10月31日,在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天津农商银行主办的“津门敬老 周到相随”——天津市“敬老月”・敬老文化节主题活动在中华剧院温情举行。本次活动是天津农商银行积极践行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并得到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北方演艺集团-天津市演出公司的大力支持。 整场活动温情与精彩并存。来自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的教师和学员献上了合唱、舞蹈、器乐演奏等节目,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北方演艺集团-天津市演出公司带来的舞台剧,巧妙融入“银铃志愿者”“周到班车”“亲情账户”等服务元素,以贴近生活的剧情,讲述了金融服务与社区助老相融合的暖心故事。 活动特别设置的“金婚致敬”环节,通过五对夫妇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传递出幸福如“长期投资”、岁月增“情感利息”的温暖哲思,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展现了天津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与尊重。 据了解,天津农商银行自2025年9月启动“周到班车”服务以来,已持续走进全市多个社区乡村,开展防骗反诈知识普及、适老金融产品推介、智能设备辅导等多元化服务,逐步构建起“金融+养老+社区”长效服务机制。接下来,天津农商银行将继续秉持“服务本地、守望相伴”的品牌理念,持续深化老年友好型银行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为提升天津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175评论
      举报
      津门敬老扬新风 天津敬老文化主题活动在中华剧院举办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5 13:53

      AI+医疗新政落地,美年健康转型数智化健康服务生态引领者

      2025年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被业内定义为"AI医疗施工图"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2027年、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从技术应用、数据利用、服务创新等八大方向部署24项重点任务,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数智化转型划定清晰路径。 政策刚一落地,资本市场便迅速聚焦到预防医学领军企业美年健康(SZ002044)——这家深耕行业二十余年的上市公司,其此前布局的AI技术应用、数据平台建设与生态协同战略,几乎与新政核心导向形成精准呼应。从全国近600家体检中心的AI技术"试练场"搭建,到覆盖3亿人次的真实世界健康数据矩阵构建,再到"筛查预警-监测干预-效果评估"智能服务闭环打造,美年健康的每一步战略动作,都与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红利已提前在业绩中显现。美年健康集团此前披露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AI相关业务收入约2.5亿元,同比激增71.02%,成为驱动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印证下,这家企业正以"政策预判+实践落地"的双重优势,打造AI赋能预防医学的行业样本。 新政锚定AI医疗双阶段目标 预防医学成核心发力领域 《意见》直面我国慢性病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加速、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挑战,确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创新驱动、安全可控"发展原则,并明确两阶段核心目标:到2027年,建成一批高质量医疗卫生数据集和临床智能体应用,在疾病早筛、慢病管理等领域形成可复制应用模式;到203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AI辅助诊断,基层医疗机构AI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完善"AI+医疗卫生"应用体系。 在核心任务部署上,《意见》多项内容直指预防医学痛点:提出"推动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从单病种向单个器官多病种延伸",破解传统体检
      98评论
      举报
      AI+医疗新政落地,美年健康转型数智化健康服务生态引领者
    • 每日财报每日财报
      ·11-05 11:35

      民生银行三季报:战略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民生银行在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4.61%,前三季度累计营收同比增长6.74%。 文/每日财报 张恒 日前,民生银行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85.09亿元,同比增长6.74%;实现归母净利润达285.42亿元。同时,该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双双改善,资产质量也保持稳健。 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民生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李彬表示,今年以来,民生银行业绩表现改善,是近年来战略转型成效的逐步显现。 对于下一阶段的展望,她表示,未来民生银行会持续坚定战略方向,做好战略执行,紧密围绕长客群、优结构、控风险、促增收的工作主线,坚持目标引领,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冲劲很足、战略转型富有成效,这是民生银行管理层在整个发布会上不断透露的讯号。受三季报报业绩利好的影响,民生银行收到不少投研机构的“点赞”。比如,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民生银行营收表现持续领先同业,重申跑赢行业评级;天风证券也这样表示道:“民生银行营收维持高位,净息差改善。” 营收增长、质量稳健,经营质效提升 在竞争激烈且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环境中,银行绝对算是备受关注的细分领域。它的经营逻辑不在于天花板有多高,而在于地板价值有多牢靠。 财报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在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4.61%,前三季度累计营收同比增长6.74%。 拆分营收结构来看,民生银行利息净收入、非利息净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截至今年9月末,民生银行生息资产日均规模71081.96亿元,同比增长516.39亿元,增幅0.73%;净息差企稳回升,达到了1.42%,同比提升2个BP。而单看第三季度,该行净息差则为1.47%、同比增长5bp,相较上半年1.39%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付息负债成本率环比降低12bp至1.69%;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微降1bp至2.94%。总体来看,今年民生银行的息差呈现稳步向好的态势。 针对民生
      58评论
      举报
      民生银行三季报:战略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