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侃见财经官方账号

IP属地:广东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10 10:35

      李嘉诚旗下核心创新药企,市值“仅剩”200亿港元

      创新药市场的爆发,源自BD交易的催化。 在这种背景下,康方生物、信达生物、荣昌生物、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等一批创新药企业都走出了一波较大行情。 尤其是康方生物,在依沃西单抗的加持下,走出了十倍行情,市值突破1400亿港元。但在创新药整体的宏大叙事下,有些老牌的创新药企业却“缺席”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和黄医药。 如果从年内算起,这家老牌的创新药企业涨幅仅为4.39%,市值更是长期徘徊在200亿港元关口。 作为手握13.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现金,拥有四款获批重磅肿瘤药物的头部创新药企,何以至此? 答案与和黄医药 $和黄医药(HCM)$ 管理层的管理风格脱不开关系,低调发展实际并不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 8月7日晚,李嘉诚旗下创新药企业和黄医药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收入总额2.78亿美元,同比减少9.16%;净利润4.55亿美元,同比增加1663.32%。每股普通股基本盈利0.53美元。 需要说明的是,净利润的暴涨是受惠于期内完成以45亿元人民币现金代价出售上海和黄药业50%股权,截至报告期末的税后收益为4.163亿美元。 面对这份喜忧参半的财报,市场给予了其无情的痛击。其中和黄医药美股跌幅超过了9%,港股跌幅则接近16%,领跌港股创新药市场。 业绩的预期,在股价中得以充分地反映。 但市场倾向的“BD时刻”,和黄医药并非没有。 和黄医药非执行主席艾乐德博士(Dr Dan Eldar)表示:“我们计划审慎并积极地部署资源,加快推进一系列来自创新ATTC平台候选药物的开发进程,包括在中国及海外同步开展临床开发。我们二十年来在自主发现、开展大规模的关键性临床试验、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以及成功取得全球监管批准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将赋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创新药物,以满足全球大量未
      148评论
      举报
      李嘉诚旗下核心创新药企,市值“仅剩”200亿港元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10 08:48

      净赚超4.8亿!完美世界,“翻身”

      游戏行业正在整体复苏,行业的景气周期也已开启。A股游戏龙头之一的完美世界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8亿元至5.2亿元,增长幅度为3.71倍至3.94倍,同比扭亏为盈。 $完美世界(002624)$
      75评论
      举报
      净赚超4.8亿!完美世界,“翻身”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08 09:47

      1000亿医疗器械龙头,遭股东减持17.8亿

      医疗器械行业的东风还未吹起。 行业的“BD时刻”也未来临,但作为医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行业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底部也已夯实。 进入2025年以后,行业龙头的业绩开始止跌回暖,对于行业的底部,有人选择坚守,也有人选择抛售。例如“国产设备影像之王”联影医疗,在业绩回暖之际,却遭到了重要股东——员工持股平台的减持。 8月3日,联影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于8月1日收到员工持股平台关于股份减持计划的告知函。 公告显示,员工持股平台公司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及上海影董拟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337.66万股,占总股本的1.62%。 若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若完全减持,该员工持股平台套现金额约为17.7亿元。 相关资料显示,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及上海影董,目前持有公司5458.43万股,占总股本的6.62%,且上述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联影科技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减持并非员工持股平台公司的第一次减持。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IPO前,员工持股平台公司一共取得了6205.59万股,持股比例为7.53%,2023年8月22日,该部分股票开始上市流通。 2024年3月,联影股份员工持股平台公司即抛出了减持计划。根据公告显示,员工持股平台拟减持不超过824万股,占总股本的1%;最终该员工持股平台一共减持约747万股,套现8.9亿元。 据悉,2025年8月22日,联影医疗还将有2.3亿股解禁,占总股本的28.01%,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 短期来看,巨额的解禁必将使公司股价承压。 从股权架构来看,公司控股股东为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33%;股权穿透显示,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公司的创始人薛敏,最终持股比例约为24.27%,若以最新收盘价格计算,该部分持股市值约为264亿元。公司董事长、联席
      205评论
      举报
      1000亿医疗器械龙头,遭股东减持17.8亿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08 09:05

      6000亿平安基金背后的权益类困境

      在公募基金行业中,券商系与银行系两大派系长期主导着行业格局。 相比于靠投研能力“打天下”的券商系公募,银行系公募走得更为容易:其依托母行庞大的客户基础、遍布全国的网点渠道以及天然的信用背书,在规模扩张上具有先天优势,像工银瑞信、建信基金等头部机构,都是借助母行实现了快速扩张。 不过,在一众银行系公募机构中,平安基金却显得有点独特。据侃见财经观察,虽然背靠平安集团这棵大树,但平安基金一路走来却充满了磕绊,公司成立没多久即遭遇2013年“股债双杀”,随后业务重心一度放在管理专户投资上,直接导致多位基金经理出走;2014年后好不容易抓住了货币基金大爆发的机会,但后来业务基本全压在货币基金上,权益类业务发展缓慢。 最近,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平安基金APP将于8月31日暂停运营及维护服务,APP所有功能迁移至官网及微信服务号,这一纸公告再度将平安基金推向了聚光灯下。据了解,平安基金APP主要针对个人用户,起着连接中小投资者的作用,作为拥有6000亿管理规模的公募巨头,为何平安基金会选择关停平安基金APP? 非典型的银行系公募 平安基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 当时,中国平安正谋划“全牌照”金融业务,于是便筹备建立了平安大华基金管理公司。 资料显示,平安大华基金管理公司由三方持股,其中外方股东是新加坡大华资产管理公司,最初持股比例为25%,平安集团直接持股比例为60.7%,另一股东为三亚盈湾旅业持股14.3%。2011年,平安大华基金对外挂牌,成为国内第63家获批基金公司。 现在回头看,平安大华有点“时运不济”,在筹备建立之初A股刚刚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其一点红利都没有吃到,在2011年对外挂牌后没多久,A股又遭遇了“股债双杀”的熊市行情。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平安大华发行的首只基金——平安大华行业先锋也是表现不佳,虽然首募份额高达31.97亿元,但由于表现不及预期被
      117评论
      举报
      6000亿平安基金背后的权益类困境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08 08:22

      巴菲特踩“坑”卡夫亨氏,伯克希尔计提38亿美元!

      伯克希尔的防御姿态越来越明显了。近期,8月2日晚,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实现营收925.15亿美元;净利润为123.7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59.24%。 $伯克希尔(BRK.A)$
      387评论
      举报
      巴菲特踩“坑”卡夫亨氏,伯克希尔计提38亿美元!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07

      为了“留住”马斯克!特斯拉奖给他2083亿

      一个好的掌舵人,对于一家公司的意义不言而喻。 为了“留住”马斯克,特斯拉直接“重金”奖励。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公告显示,特斯拉批准向马斯克授予9600万股股票奖励,马斯克将按每股23.34美元的价格购买已获授股票。该部分股票价值约2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3亿元)。 对于该部分的奖励,特斯拉特别委员会表示,“留住马斯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尽管马斯克的商业项目和其他需求繁多,但相信这一奖项将激励他继续留在公司。 实际上,马斯克的这份薪酬方案计划始于2018年,当时特斯拉批准了马斯克的10年长期薪酬方案,包含12组市值和经营目标,若全部实现,他将获得价值约560亿美元的期权奖励。 根据8月4日,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该奖励授予日两周年时归属,马斯克届时须任首席执行官或负责产品开发或运营的执行官。在授予日期五周年之前,马斯克不得出售、转让或处置奖励所涵盖的股份。 该文件也提到,自2012年CEO绩效奖励于2017年最后一次获得以来,马斯克已经八年没有获得有意义的补偿。因此,为了表彰马斯克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为特斯拉和股东创造的非凡价值,公司必须采取行动来兑现在2018年达成的协议。毕竟,“协议就是协议”。 根据福布斯2025年富豪榜单显示,马斯克以3420亿美元的身家,位列全球第一位,其身家比位列第二名的扎克伯格高出了1260亿美元。 当然,对于马斯克或者任何一位超级富豪而言,其身家大多来源于公司的股票,身家的浮动与公司股价紧密相关,因此经营好公司对于掌舵者而言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由于马斯克的部分操作,对特斯拉 $特斯拉(TSLA)$ 的股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马斯克此前在社交场合公开承认,对失去公司控制权的担忧。 他称,将持股比例提升至25%是“既能确保战略方向,又不会多到无法
      249评论
      举报
      为了“留住”马斯克!特斯拉奖给他2083亿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07

      净赚超1.9亿!江西“猪王”,成功扭亏

      养猪行业重新迎来景气度周期。 三年前,作为江西养猪大户的正邦科技,因激进扩张一度到了破产的边缘。 在“白衣骑士”双胞胎集团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资本腾挪,正邦科技才顺利渡过难关。当下,随着生猪价格逐步回升,今年上半年正邦科技更是成功实现盈利。 根据此前披露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正邦科技预计实现净利润1.9亿元至2.1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成功扭亏为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在5000万元至7000万元。 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故事,正在正邦科技身上上演。 不过,虽然业绩回升,但据侃见财经观察,正邦科技的股价却仍在低位徘徊。截至最新收盘,正邦科技股价报收2.83元/股,进入2025年以来股价仍下跌了3.08%,远远跑输大盘和行业指数;而跟最高点25.98元/股相比,正邦科技的股价仍缩水接近九成。 起死回生 过去几年,由于猪肉价格持续萎靡不振,不少猪企都陷入了经营困境之中。 正邦科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于前期扩张过于激进,再叠加猪肉价格持续低迷,正邦科技一度遭遇亏损和负债的双重重压。 财报显示,在2021到2024年期间,正邦科技 $正邦科技(002157)$ 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180.7亿元、-115.4亿元、-48.83亿元和-3.26亿元,合计扣非净利润为-348.19亿元。连年的业绩亏损,让正邦科技负债越滚越大,其总负债在2022年高达348.3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48.38%,严重“资不抵债”。 不过,相比于其他同样陷入经营困境的猪企来说,正邦科技又是相当幸运的,毕竟其得到的援助并不少。 资料显示,在正邦科技陷入经营困境后,上层给予了重点帮扶,危急时刻,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市高新区、南昌中级人民法院、江西省税务局成立了五套专班,专题研讨和调
      142评论
      举报
      净赚超1.9亿!江西“猪王”,成功扭亏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07

      市值蒸发超4300亿美元!全球“药王”,跌下神坛

      诺和诺德,跌下“神坛”。今年一季度,诺和诺德旗下产品司美格鲁肽“击败”K药,晋升全球新药王。但遗憾的是,诺和德诺的新药王,并未能有效捍卫“王位”。仅仅过一个季度,司美格鲁肽的减重药销售数据就开始放缓。 $诺和诺德(NVO)$
      503评论
      举报
      市值蒸发超4300亿美元!全球“药王”,跌下神坛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06

      风波不断!海辰储能IPO关键期,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

      新能源的江湖,暗战汹涌。 全球第三大储能电池制造商海辰储能在IPO的关键时刻,突然曝出重大利空。 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一位接近宁德时代的知情人士表示,海辰储能总裁办主任、工程部负责人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已经被福建省宁德市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第一财经还披露,此事系宁德时代报案,警方已经收集了相关证据。海辰储能方面也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了冯登科涉案一事,并称“目前冯登科的案件还在调查中”。 有律师指出,冯登科被查与宁德时代诉讼的叠加效应,使海辰储能的港股IPO蒙上阴影。按照港股上市规则,公司需向监管机构证明诉讼不影响持续经营能力,否则可能面临聆讯延迟或终止。 对于市场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海辰储能近日紧急发布声明及内部公开信,作出了全面回应。 IPO关键期,竞业恩怨再现 关于冯登科涉嫌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已经引发轩然大波,震惊储能行业。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与宁德时代的竞业限制恩怨。 对此,海辰储能在声明中首次披露了关键细节:经专业第三方机构鉴定,“复合集流体技术”属于公知技术,不具备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要件,且公司从未在任何产品中使用该技术。声明强调,相关纠纷目前仍在司法调查程序中,公司已对冯先生及其家属提供必要支持,并称“相信法律会厘清事实”。 天眼查信息显示,冯登科目前担任海辰绿能(上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该公司为海辰储能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达90%。 冯登科与海辰储能创始人的关系非常紧密。据报道,冯登科曾在宁德时代担任设备工程师,是海辰储能董事长、创始人吴祖钰的下属。 海辰储能的IPO招股书显示,在创办公司之前,吴祖钰曾在宁德时代担任工程师。除了他以外,海辰储能四位执行董事中,董事易梓琦、庞文杰也均有在宁德时代工作的经历。 由此可见,海辰储能的核心团队几乎都来自宁德时代,一度被业内称为“小宁德时代”。而这也成为了两家公司恩怨纠葛的源头。 从时间线来看,20
      217评论
      举报
      风波不断!海辰储能IPO关键期,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06

      暴增超57%,“扫地茅”,市值突破450亿

      头部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开始向外寻求破局之法以及答案。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答案;不幸的是,扫地机器人行业还在周期底部徘徊。在价格战还未完全结束的背景下,技术内卷加剧以及新玩家不断涌入让行业头部企业痛苦的阈值并未减少,但是已经有了改观的迹象。 $科沃斯(603486)$
      203评论
      举报
      暴增超57%,“扫地茅”,市值突破450亿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