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WAVE

融入时代巨潮,发现商业决策

IP属地:未知
    • 巨潮WAVE巨潮WAVE
      ·12:25

      弃用复原乳背后

      文|谢泽锋 编辑|杨旭然 从“喝上奶”迈向“喝好奶”,中国乳业又通过产业政策的升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9月16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正式实施,要求灭菌乳(常温纯牛奶)只能使用生牛(羊)乳为原料,不得添加其他原料,不得用复原乳加工制备。 这契合了当下国民消费升级,以及对健康的更高要求。也是中国乳制品升级的重要一跃,也将进一步提升国产乳品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放眼全球,欧美澳等多数发达国家(地区)都有类似不允许在灭菌乳中使用复原乳的要求,只有在奶源匮乏的地区,或遭遇极端灾害时,才可恢复复原乳的供应,且只能用于公共应急。 我国这一新规落地,相当于再次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并实现了与国际主流标准的接轨。与此同时,也给乳制品行业带来新的经营规范,有望彻底出清依赖复原乳还原的中小企业,坐拥优质奶源的头部乳企将充分受益于本轮行业标准的进一步提升。 复原乳这个过渡时期的产物,正在被更加清晰地进行管理和界定,人们也必然会对其产生更理性的认知。无论是对中国乳制品,还是对于大型乳企来说,这都可称得上是一个利好。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过往 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指以奶制品为原料,主要为浓缩乳(炼乳)或乳粉,通过添加适量的水,再次还原为与生鲜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旺仔牛奶、AD钙奶都是知名产品的代表,配料也都标明为全脂乳粉。 浓缩乳或乳粉是由牛奶浓缩后干燥制成的。也就是说,复原乳是一次对牛奶的再还原过程。生鲜乳通过第一次加工成奶制品(乳粉),第二次加热处理后复原为乳汁。需要注意的是,工业化复原过程与家庭冲调奶粉有所不同。 中国农村杂志社就曾报道,使用复原乳的产品经历了多次热加工,一些对热敏感的营养成分,如免疫球蛋白、活性酶、乳铁蛋白、活性钙等容易在加工过程中损耗。复原乳中β-乳球蛋白功能
      26评论
      举报
      弃用复原乳背后
    • 巨潮WAVE巨潮WAVE
      ·09-22 19:53

      到店战场硝烟再起:高德上线团购业务,剑指本地生活新闭环

      文|董二千 编辑|杨旭然 短短十天,高德地图在本地生活领域动作频频,引发了多个行业的密切关注。 继9月10日上线“高德扫街榜”,切入到生活服务领域之后,仅仅10天,高德于9月20日又迎来了一次关键升级——高德联合淘宝、支付宝、饿了么,正式上线团购业务,重点布局餐饮领域,首批将覆盖全国50多个一二线城市。 两大动作看似相互独立,实则紧密咬合,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目标:将到店消费场景深度绑定到高德平台,以彻底解决用户从“想去哪”到“怎么省”的全链路决策痛点。 业务持续推进之后,高德将从一个传统的在线导航软件,升级为“导航+到店+团购+评价”一站式全链路闭环布局。阿里过去给高德描绘那张蓝图正逐步实现——用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消费者将获得一个出行消费的全新模式。 此前高德就曾经有过判断,地图是整个现实世界最好的载体。在2021年就已经开始探索通过地图将所有消费目的地连接在一起,更好地服务用户消费。本轮新业务规划,通过赋予一张地图以更多使命,体现了阿里一以贯之的战略协同打法。 高德此次被置于阿里体系前台流量入口的关键位置。不仅是对其作为“生活服务超级入口”价值的肯定,更揭示了阿里巴巴正着力打通“到家”(如饿了么外卖)与“到店”(高德主导场景)服务,意图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本地生活生态闭环。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闭环 “高德扫街榜”的诞生,直击了消费者最原始,也是最难以解决的消费痛点:在一条陌生的街道或新的商圈,如何快速找到真正值得体验的店铺去消费。 传统依赖“算法推荐+用户评分”的模式,消费者已经不再照单全收。就像知名美食导演陈晓卿曾经提到的,“餐厅评分3.5到4.0分之间,通常有好吃的东西。” 解决这个问题,高德给出的方案是依托其独有的“地图数据+真实出行轨迹”,开辟差异化路径。对此,高德地图CEO郭宁解释称: 这是
      24评论
      举报
      到店战场硝烟再起:高德上线团购业务,剑指本地生活新闭环
    • 巨潮WAVE巨潮WAVE
      ·09-19

      潮玩的舞台天然国际化

      文|侯恬 编辑|杨旭然 潮玩的英文通常被称为“Art Toy”或“Designer Toy”,是一种既有艺术设计属性,又具备潮流特征的玩具。相比普通玩具,潮玩的受众年龄更大,并且其乐趣往往不在于“玩”这件事本身,而是背后的IP与时尚创意的价值,以及这些创意能带给人的独特文化叙事。 潮玩最初萌芽于21世纪的美国和日本,彼时已初步出现设计师玩具的形式,核心是表达独特审美与一些街头文化精神。那时的潮玩,多数是由独立设计师或小型工作室创作,因产量较少,价格相对较高,仅被少数兴趣群体视为艺术收藏品,始终处于小众圈层。 被大众所熟知的那个“潮玩”,是2016年之后出现的。日本品牌Sonny Angel通过盲盒销售形式,为潮玩后续的爆火奠定了基础。泡泡玛特沿用这一形式,与香港设计师Kenny合作推出了Molly星座系列,凭借独特的形象设计、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盲盒模式的工业化运作,正式推动潮玩破圈成为了一种大众消费品。 泡泡玛特 Molly 星座系列 此后行业原创IP不断涌现,更多参与者也纷纷进入该领域,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不断扩容。潮玩逐渐成长为同时受到消费市场与资本市场关注的热门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潮玩的整个产业链有天然的全球化特征,从上游的跨国IP合作,再到中游供应链的国际化布局,以及下游的全球渠道扩张,几乎每个环节都在全球同频。 借此东风,一批中国潮流企业迅速崛起,成为资本市场眼中最具想象力的新消费代表之一。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崛起 2016年之后,潮玩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4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从87亿元增长至448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23%。 在这期间,包括欧美、日韩以及中国在内的潮玩市场均快速增长。如今北美、欧洲和中国已成为全球前三大市场,而东南亚、东欧等
      107评论
      举报
      潮玩的舞台天然国际化
    • 巨潮WAVE巨潮WAVE
      ·09-17

      “新加坡前首富”的中国压力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刚刚公布了“进入全球前十”的雄心,74岁的李西廷就遭遇了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的冲击。 5月20日,迈瑞医疗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李西廷宣布了公司的战略目标:希望再用5年时间,在2030年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综合实力Top10。 然而仅仅三个多月后,8月27日晚间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却给这个雄心泼了一盆冷水。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43亿元,同比减少18.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0.69亿元,同比减少32.96%。 迈瑞医疗股价表现(自上市至今) 这是迈瑞医疗上市以来首次中报业绩出现负增长,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其发展降速实际上是个必然趋势,近十年来迈瑞医疗的业绩增长都处于放缓趋势中。今年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下滑,可以称得上是多重因素共同引发的结果,也是增长在长期降速之后的一个结果。 至于这其中是否有因为李西廷改换国籍所造成的问题,就难有定论,见仁见智了。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失速 李西廷和他的迈瑞医疗,很少在业绩上如此狼狈过。毕竟,过去的他们曾经不断踏对中国医疗器械的行业风口。 1991年,李西廷、徐航、成明和“三剑客”创立了迈瑞医疗。彼时中国医疗器械短缺,迈瑞依靠代理通用、西门子的呼吸机,赚到了公司的第一桶金。 此后迈瑞着手自研,并依靠价格优势,在外资产品垄断的市场中逐渐壮大。1999年,迈瑞自主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成功实现了从代理商到生产商的身份转变。 迈瑞通过外延并购,持续扩大企业规模。2017年迈瑞营收正式超过百亿,2020年吃到疫情红利,超过200亿。2022年超过300亿。 在此期间,以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为主的三大业务也基本成形。 资本市场上的李西廷同样决断英明。200
      161评论
      举报
      “新加坡前首富”的中国压力
    • 巨潮WAVE巨潮WAVE
      ·09-16

      浙商二代接盘中国算力顶流

      文|谢泽锋 编辑|杨旭然 豪掷280亿元跨界数据中心——此前东阳光集团业务已经横跨电子材料、医药、铝箔等领域,如今又欲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布局。 浙商传奇张中能去世后,二代张寓帅掌舵的东阳光集团,资本运作愈发频繁。 今年8月7日,东阳光集团先是推动东阳光药于H股整体上市,完成家族长期以来谋求医药产业整体上市的夙愿;仅仅一个月后,又计划撬动280亿元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公司,倘若完成,这将是东阳光转型数字经济征途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在这之前,人工智能领域浪潮汹涌,抢占风口的上市公司如过江之鲫。 前有长虹集团参股****合作伙伴华鲲振宇,高新发展也曾计划控股华鲲振宇,后因多重因素交易终止,引发股价大幅波动;此外,味精龙头莲花控股、景观照明公司罗曼股份、“重组狂人”群星玩具等,都在试图搭上AI的顺风车。 相比上述这些企业,东阳光集团从铝箔加工起家,延伸出化工、电子材料业务,再到获得罗氏授权,靠奥司他韦一战成名,如今二代则是选择进军AI算力、具身智能机器人、液冷科技等领域。 光谷东智光子Lumen系列亮相链博会 二代企业家的前瞻布局和运作手法,与一代时期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产业层面的耳目一新。这笔超大规模的交易,将有机会成为东阳光再次腾飞的关键一役。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豪赌 280亿元,创造了中国数据中心领域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纪录。 9月10日晚间,东阳光发布公告,将联合控股股东东阳光集团及其他投资人组成买方团,拟以280亿元现金从贝恩投资手中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100%股权。 秦淮数据成立于2015年,属于我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中的扛把子选手。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4年)》显示,秦淮数据在集约发展、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评比中斩获第一,总体规模也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万国数据。
      105评论
      举报
      浙商二代接盘中国算力顶流
    • 巨潮WAVE巨潮WAVE
      ·09-16

      浙商二代接盘中国算力顶流

      文|谢泽锋 编辑|杨旭然 豪掷280亿元跨界数据中心——此前东阳光集团业务已经横跨电子材料、医药、铝箔等领域,如今又欲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布局。 浙商传奇张中能去世后,二代张寓帅掌舵的东阳光集团,资本运作愈发频繁。 今年8月7日,东阳光集团先是推动东阳光药于H股整体上市,完成家族长期以来谋求医药产业整体上市的夙愿;仅仅一个月后,又计划撬动280亿元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公司,倘若完成,这将是东阳光转型数字经济征途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在这之前,人工智能领域浪潮汹涌,抢占风口的上市公司如过江之鲫。 前有长虹集团参股****合作伙伴华鲲振宇,高新发展也曾计划控股华鲲振宇,后因多重因素交易终止,引发股价大幅波动;此外,味精龙头莲花控股、景观照明公司罗曼股份、“重组狂人”群星玩具等,都在试图搭上AI的顺风车。 相比上述这些企业,东阳光集团从铝箔加工起家,延伸出化工、电子材料业务,再到获得罗氏授权,靠奥司他韦一战成名,如今二代则是选择进军AI算力、具身智能机器人、液冷科技等领域。 光谷东智光子Lumen系列亮相链博会 二代企业家的前瞻布局和运作手法,与一代时期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产业层面的耳目一新。这笔超大规模的交易,将有机会成为东阳光再次腾飞的关键一役。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豪赌 280亿元,创造了中国数据中心领域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纪录。 9月10日晚间,东阳光发布公告,将联合控股股东东阳光集团及其他投资人组成买方团,拟以280亿元现金从贝恩投资手中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100%股权。 秦淮数据成立于2015年,属于我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中的扛把子选手。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4年)》显示,秦淮数据在集约发展、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评比中斩获第一,总体规模也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万国数据。
      162评论
      举报
      浙商二代接盘中国算力顶流
    • 巨潮WAVE巨潮WAVE
      ·09-15

      预制菜大讨论

      文|小卢鱼 编辑|杨旭然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自己在西贝用餐后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用餐体验“恶心”,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 第二天,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公开否认了指责,强调“根据国家规定,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并称罗永浩的言论损害了品牌商誉,表示一定会起诉。 第三天,罗永浩宣布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当晚,他通过直播展示西贝部分食材包装,指出其含有添加剂且保质期长达18个月,以此质疑其“现做”的说法。西贝则推出了“罗永浩菜单”作为反击,事态进一步升级。 第四天,贾国龙通过网络道歉,表示“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同时称罗永浩为“网络黑社会”,罗永浩反击称自己也是顾客,并没被当初恋看待。 可以看出,罗永浩与西贝的这场纠纷已经脱离了个人、企业之间争论的范畴,已经逐步演变为社会对预制菜接受度的一次大讨论。胖东来、海底捞、老乡鸡、太二、华与华等品牌或主动、或被动的,都已经进入到这场舆论的风暴之中。 和消费者对预制菜一边倒的反感不同,餐饮行业乃至整个商界对预制菜的态度要更加复杂,有的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去反对预制菜,有的人在支持预制菜,有的人在支持餐饮业,有的人在支持贾老板。甚至有些人实际上已经从争论的表象中超脱出来,只是在单纯地共情并支持一个抽象化了的“老板群体”。 事情越发复杂。而于东来那句已经被删掉的话,在争论升级之后却显得更加真诚:“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标准 西贝硬刚罗永浩的第一条就是,据国家规定,西贝使用的不是预制菜——因为是中央厨房制作的。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目前国家对预制菜的标准,并不等于老百姓心目中对预制菜的定义。 事实上,中国对预制菜的
      249评论
      举报
      预制菜大讨论
    • 巨潮WAVE巨潮WAVE
      ·09-11

      亚朵对加盟商的让利还不够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6月初的“医院枕套”事件曾将亚朵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这一卫生风波似乎并未对亚朵的业绩产生太大影响。8月底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亚朵集团实现营收24.69亿元,同比增长37.4%;调整后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30.2%。 为此,亚朵集团又上调了全年收入指引:2025年全年收入预计增长30%。 伴随这些亮眼数据的,是亚朵股价的飙升。 进入2025年以来,亚朵美股股价从26美元已经最高涨至40美元以上,涨幅超过50%。到9月9日,其市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亚朵股价表现(自2025年1月至今) 在耀眼的成绩背后,亚朵的一些管理变化可能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同样影响深远。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亚朵推出了一系列的加盟商减负政策。这个面向中高端人群的商旅酒店王者,终于开始关注事业高楼的基石。 但令人疑虑的是:这样的关心已经足够了吗?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基石 今年6月,上海亚朵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几木里”发布了一篇题为《亚朵供应链:为经营减负,为体验加码,让合伙人经营更舒心》的推文。文中提到,6月30日起,一些高频运营物资将大幅降价。其中包括: “奉茶纸杯”将降价51.8%;“懒人抹布”同步下调10.2%; 窗帘、装配板、墙纸墙布等关键工程物资价格最高降幅达11.67%;“牛皮纸手提袋”迭代为无纺布材质成本降低超50%。 除此之外,亚朵集团还发布“供应链采购八大承诺”,涵盖了价格保障(降价退差、差价退赔)、无忧售后(7天包退、30天包换、破损补寄)、服务保障(上楼服务、交期保障、质量保障)。 这并不是亚朵今年第一次对加盟商(合伙人)“宠爱有加”。今年3月,亚朵已启动了合伙人让利计划,供给合伙人的各类物资,包括成人拖鞋、房卡套、手提袋、洗护沐
      584评论
      举报
      亚朵对加盟商的让利还不够
    • 巨潮WAVE巨潮WAVE
      ·09-10

      汽修师傅痛恨新能源

      文|谢泽锋 编辑|杨旭然 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经突破55%,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首要选择。 然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却有一群极力抵触和反对电动车的人群,他们的视频满是情绪,但又可以称得上现身说法,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引来评论区无数水军助阵——他们就是汽车修理工。 翻阅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反感新能源汽车的修车师傅不在少数。时不时就对国产新能源汽车极尽嘲讽之能事,当然也能带动一票“反对派”,共同掀起一些讨伐声浪。 在修车师傅激烈抗拒新能源车的同时,还发生过一些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私自”维修新能源汽车可能会被起诉判刑。上海两名修车工就因“解锁”电池包被判入刑和拘役6个月,某位汽修博主还被三家国产车企告上法庭,共计索赔700万元之巨。 众所周知,和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核心零部件彻底“变天”。 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动力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组成了电动车的“动力中枢”,替代传统汽车的燃油动力系统和一系列复杂的零件构成,三者价值量占比接近七成。 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整车质保时间普遍拉长,保养和维修也相对更加简单。再加上车企的维修准入、安全标准等都和燃油车时代有很大不同,这导致全国汽修店的利益都受到不小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多,汽车产业的时代转身,正重构汽车后市场。很明显汽车维修工人正在面对燃油车产业消退的威胁,但截至目前,能够有效引导这个群体进行技能和经营调整、维护他们利益的政策都还比较有限。 汽修师傅们的抱怨是面对变革时一种无奈的选择,同时也是对人们的提醒: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风生水起,口碑、业绩、资本利得三丰收的同时,全国数量庞大的基层汽修师傅的利益,也需要一些支持和保护。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矛盾 “我被三家国产车企告了。” 今年2月,抖音
      489评论
      举报
      汽修师傅痛恨新能源
    • 巨潮WAVE巨潮WAVE
      ·09-09

      黑胶唱片卷土重来

      文|侯恬 编辑|杨旭然 在昏暗的爵士吧里,唱针轻轻落下,黑胶的沙沙声混入旋律,有人举杯,有人起舞。这种天然带着品味的音乐场景,是黑胶唱片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 黑胶,这个近代音乐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载体,自诞生后风靡了近百年,几乎伴随了整个20世纪音乐产业的成长。巅峰时期,全球每年黑胶唱片销量高达5.3亿张,古典音乐、电影原声带、乃至划时代的流行专辑都以黑胶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成为音乐史的一部分。 技术的浪潮一度让黑胶跌落神坛。上世纪80年代,CD靠着更便捷的使用场景和更低的成本迅速崛起,很快就取代了黑胶的主流地位。 仅仅20年间,黑胶年销量从数亿张快速下跌到1000万张,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不足0.1%。中国唱片厂的黑胶生产线也渐渐停摆,上海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在上世纪90年代彻底关停。 但2010年以后,伴随数字音乐的兴起,黑胶音乐市场反而复苏了。过去十余年间,黑胶逐渐从小众收藏品变成一种重新流行的生活方式,到今天,不乏有人为了买到喜欢歌手的黑胶连夜排队,年轻人也开始在咖啡馆、书店等地重拾这种黑胶唱片带来的质感。 与80年代的被取代的情况不同,这一次的黑胶回潮并非依靠技术优势,而是情绪价值。 购买一张黑胶,不仅仅是为了听音乐,也是对品质和拥有感的一种确认。相比动动手指就能无限循环的数字音乐,黑胶播放需要时间、空间和专注,它的“慢”本身构成了稀缺性。 更重要的是,黑胶创造了数字音乐无法复制的现场感与仪式感:旋转的唱片、有质感的音色、充满设计感的封面,这些都为消费者带来了一种沉浸体验,让人与音乐、乃至与歌手之间的连接更加具象。 这也是为什么在流媒体订阅用户破10亿的今天,黑胶依然能逆势回归,并年年创造更高销量。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黑胶复兴 从十多年前开始,曾经因为CD的崛起而退出历史舞台的黑胶唱片,就开始被越来越
      227评论
      举报
      黑胶唱片卷土重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