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午夜尼奥
商业视角解读互联网江湖,风险投资人
IP属地:北京
+关注
帖子 · 53
帖子 · 53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10-29
OpenAI的“重组”始末:从开源梦想家到5000亿美元商
这两天,OpenAI公司正式完成了长达一年多的企业重组,这是个重大转折点。 简单来说,这次重组让OpenAI从原本的非营利组织主导的混合结构,转向更像传统公司的模式:由一个非营利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控制一个营利性公共利益公司(OpenAI Group PBC)。 表面上看,这是个公益与商业的平衡选择。 一方面解决公司融资难题,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公益使命。 重组的主要推动力是CEO 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AI帝国之梦——包括巨额数据中心建设和AI技术开发,但也经历了微软、加州和特拉华州检察长等多方谈判。 先说说重组背景和原因。 OpenAI成立于2015年,最早是马斯克拉上阿尔特曼组了团队,主要目的是对抗被谷歌收入囊中的Deepmind,所以OpenAI原来是纯非营利AI研究机构,旨在“安全开发AGI(人工通用智能)”。 但随着后来ChatGPT的发布以及爆火——最新的数据是周活跃用户超过了8亿,公司需要巨额资金,而此前的“非盈利结构”限制了公司融资和IPO。 于是重组在2024年底启动,涉及了大量法律审查,加州和特拉华州检察长曾调查,确保非营利利益不被稀释。曾经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也曾起诉并出价970亿美元收购,但最终撤诉。 10月28日,加州检察长Rob Bonta一锤定音,标志了OPenAI重组的完成。 那么新旧结构有哪些不同呢? 先看传统的基金会,也就是OpenAI Foundation(非营利组织),它持有控制权,任命营利组织PBC董事会,监督AI安全和公益(如青少年保护措施)。 基金会资产价值超860亿美元,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富基金会。 OpenAI Group PBC就是商业公司的实体,是个完全商业目的、可以继续融资以及未来要上市的正经公司,目前估值5000亿美元,可自由融资、收购公司,甚至IPO(可能2027年)。 重组完成,代表
看
575
回复
评论
点赞
3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OpenAI的“重组”始末:从开源梦想家到5000亿美元商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10-28
诺基亚启示录:退路,才是最危险的路
诺基亚巅峰时,地球上每卖出三台手机,就有一台来自它。 所有人都相信:它不会倒。 包括它自己。 于是,命运动手了。 2007年,iPhone出场。 没有键盘,没有天线,连开机都要按一个圆按钮。 诺基亚看着它,就像巨人看到了一个婴儿:“可爱,但威胁不了我。” 巨人最害怕的,不是怪物,而是变化。 诺基亚内部吵翻了: 未来到底是触屏? 还是继续按键? 犹豫,是强者最危险的病。 为了显得“稳”,它给自己备好了退路: 既保留按键,也上触屏。 听起来体贴用户,实际上讨好恐惧。 它不是做选择,而是在逃避做选择。 触屏团队说: “我们做得一般?没事,有键盘兜底。” 键盘团队说: “我们砍点按键?没事,有触屏补位。” 当退路存在,全力以赴就变成了笑话。 大家都有60分的底气,却没有100分的勇气。 最终的产品很努力,可惜是个怪物。 触屏不够爽,键盘不够好。 看起来什么都有,却什么都不极致。 世界不会奖励“差不多”。 讨好所有人就是抛弃未来。 而另一边,苹果选择孤注一掷: “我们只有触屏。” 失败就死。 所以他们死命让它成功。 真正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保险的选择。 而是不留退路的决绝。 历史喜欢用极小的细节,惩罚极大的傲慢。 当诺基亚终于抬头时,风已吹向苹果。 它不是被时代抛弃,而是被自己犹豫拖死。 诺基亚最痛的教训只有一句: 退路,会让人输得体面,但输得必然。 你有多少次,也和诺基亚一样? 想创业,却准备“先干点别的以防不测”。 想全力,但不敢。 想改变,却先留一条回头路。 退路,看起来是保护。 其实是诱惑。 一旦后悔有门,人就不会拼命。 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对手,是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 成功不是做对所有事。 是赌对一件事。 并为它拼到失去一切也不回头。 如果你此刻正犹豫,如果你也害怕孤注一掷—— 记住诺基亚: 它输的不是竞争,而是选择。 它“死”了在最安全的地方。 这才是诺基亚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
看
762
回复
1
点赞
3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诺基亚启示录:退路,才是最危险的路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10-23
复盘OPPO Find X9系列的爆款策略
每年临近双 11 的这一个月,是手机厂商最紧张的时刻。 原因很简单,一是苹果每年三季度准时发布新iPhone,并很快成为大家吊打的对象;二是双11平台与商家投入大额补贴,通常这也是当年旗舰机型的价格低点。 今年的旗舰机型,有个挺有意思的卖点,就是“颜色”。 iPhone 17Pro 从9月份发布至今,“爱马仕橙”就是最畅销配色——它轻松解决了“别人怎么看出来我换了新手机”的经典难题,也扎扎实实的把一个很跳脱颜色,完美匹配到一个很跳脱的价位上。 近2万的顶配售价,尽管不能让iPhone真的兑换个爱马仕,但也绝对是旗舰机售价的天花板。 也许你想不到,这段时间里,另一个双11换机潮里脱颖而出的颜色叫“追光红”。 它来自不久前发布的OPPO Find X9独家配色,22日刚正式起售,就在市场里卖断了货。 一款新机,选择双11期间开启首销其实需要很大勇气,但这代Find X9较前序产品提升非常明显,尤其是价格更高的“大杯”——Pro款全面超预期,销量占比竟然超过了60%。 这成绩其实不算意外,前几天OPPO Find X9 发布会结束后开启预订的一小时内,全渠道预订量就刷新了OPPO Find系列历史最高纪录,那时起,“追光红”就处于一机难求状态。 首销当日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选择追光红的男性用户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这在过往手机的销售中都不太常见,背后的驱动力可能或许一部分来自礼赠需求,无论是赠予母亲还是爱人,一抹红色都显得恰到好处。 当然,如同“爱马仕橙”对iPhone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追光红”大概也只是OPPO Find X9诸多亮点里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破局点:影像 1980年,索尼推出第一台Walkman。这台比饭盒还小的设备,用耳机孔划开了一个新时代——音乐从此属于个人,而不再是家庭音响,Walkman的成功也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重新定义了“音乐该怎样被聆听”。 四十年多后
看
422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复盘OPPO Find X9系列的爆款策略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10-09
2011年10月,乔布斯去世;随后库克正式接管苹果帝国,截至目前,正好做了14年的CEO; 为什么说“正好”呢,因为乔布斯在1997年回归苹果后(之前被董事会赶走了)到去世前几个月,也掌舵了14年的苹果。 所以,两任CEO,同样的年限,还挺有对比效果的。当然,最直观的还是如图所见,产品发布&公司市值。 乔布斯时代(1997-2011),让苹果从濒临破产的2.5亿美元市值起步,到iMac、iPod、iPhone和iPad这些神级产品登场,苹果完美演绎了什么时“凤凰涅槃”,市值达到344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41,000%。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乔布斯掌舵的任一时间买入苹果并持有至今,大概是10~100多倍的回报。 这也是乔布斯众所周知的魔力——不只是卖产品,而是售卖梦想与美学。 再说说厨子。 库克接棒后(2011至今),很多人觉得他太不“乔布斯”了,苹果失去了以往的创造力,但但实际上,乔布斯的遗产已经被推向巅峰。 苹果市值从3470亿美元暴增至超股票3.1万亿美元,增长了9,000%。 虽然这14年里没有iPhone、iPad这样的产品,但库克掌舵下也给出不少引领行业的东西: AirPods、Apple Watch、Apple Pay和M系列芯片、Vision Pro(似乎第二版已经砍掉要走meta+rayban路线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库克这14年,就是他把乔布斯的创新一步步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电子品霸权。 要知道,守业,通常比创业还要难。 可能你不知道的是,苹果已经把“寻找库克的接班人”提上了议程,或许没过几年,这个亲和的白发老头,也要和苹果告别了。 几个有趣的数据: - 3 万亿美元:2022 年苹果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市值超过 3 万亿美元的公司 - 垂直整合:2020 年以来,苹果设计了其生态系统中的每一款主要芯片——从 iPhon
看
59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10-06
今天聊聊:OpenAI 背后的算力版图。 一个小背景是,OpenAI 估值在这两天达到5000 亿美元——超越 SpaceX的4000亿以及字节的3300亿,正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 看完图你大概会发现:真正推动 AI 前进的,不是某一家独角兽,而是一整条由芯片、云和资本交织成的供应链。从下到上来数数: 1. 最底层:台积电 & 英伟达 台积电(TSMC)负责造出最先进的芯片,英伟达把它们打造成 GPU。 OpenAI 训练模型所需的“肌肉”,几乎全靠英伟达的显卡。没有台积电的产能保障,英伟达也没法源源不断供货。 2. 中间层:云计算巨头 微软是 OpenAI 最大的算力提供者,Azure 云几乎绑定了 OpenAI 的所有核心业务。 甲骨文(Oracle)也参与其中,通过“Stargate”星际之门项目提供大规模算力。 CoreWeave 作为新兴 GPU 云厂商,承接了 OpenAI 的“溢出需求”,neocloud,就像备用发电机。 3. 资本层:金主与绑定 微软早早砸下数百亿美元,直接拿走了股权和独家算力协议。 软银(SoftBank)近期也出手,2.2B 美元融资,换来与 OpenAI 的合作。钱从资本流向 OpenAI,再流向英伟达和云厂商,形成循环。 4. OpenAI 的位置 别被 OpenAI 的5000亿估值迷惑,在这条算力版图里,它就像是这条算力链的“中枢站”:一头接资本输血,一头消耗 GPU 和云资源。 真正的“血液和大脑”,掌握在台积电和英伟达手里。 所以,OpenAI 的成功其实是整个产业联盟的胜利。 AI 大航海时代,看似是 OpenAI 在领航,其实掌舵的,很可能是掌握底层算力的玩家。 你觉得未来的最大赢家,是 OpenAI 这样的模型公司,还是英伟达这样的算力霸主?
看
2,752
回复
2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09-30
AI经济奇景:宾客狂吃预制菜,厨师却都失业了
这两天有个数据很有意思,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发现,2025年上半年,全球资本支出实现了11%的年化增长,与此同时呢,就业市场却像一潭死水,发达市场的新增就业几乎没有增长…… 过去60年的经济扩张周期中,这种资本支出加速与就业增长停滞并存的局面,从未出现过。 这场景,就好比宴席上宾客狂吃海喝预制菜,做饭厨子却集体失业了。 钱去哪了呢? 全涌向了AI数据中心这类“资本饕餮”。 一个数据中心耗资数十亿,但建成后大概只需少量碳基监工——运维员盯着屏幕,就像预制菜工厂用微波炉替代大厨,阵仗唬人,却创造不了饭碗。 做个对比,同样金额的投资,AI基建的就业贡献只有制造业的10%,科技巨头们烧钱建“算力厨房”,端出的GDP大餐香气四溢,但打工人连筷子都摸不到。 当然,这在AI基础的初期并不罕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并不会在意你是否被在轮下下面。 乐观派说这是“生产力革命”,AI能让经济实现“无就业复苏”。 不过截止当下,真相或许是:95%的AI投入在打水漂,企业烧钱买了个寂寞。 更残酷的是,AI这哥们也挺逗的,它专挑软柿子捏——重复性白领工作先被算法“优化”,毕业生还没进门,岗位已显示“已售罄”。 拿美国数据看看,劳动参与率跌至59.6%,宽口径失业率高达8.1%,不少人在职场边缘啃着“数字面包”充饥了。 这场盛宴的规则早已内定:你的工资上限,可能还不如运行替代你的AI所需的电费。 说句不好听的,未来GDP哪怕翻十倍,财富也会被算力寡头收割,多数工作可替代性强的劳动者,基本可以算做“AI佃农”了,只能租用AI工具谋生。 预制菜催生经济数据的同时,人与人建立的社会信任也许会慢慢消融——就像消费者质疑预制菜缺“锅气”,就业数据里的“不足就业”指标,揭露了繁荣下的失业危机。 红杉资本就警告过,当前AI热潮可能只是狭窄的科技泡沫,破灭时连餐桌都要掀翻,放任不管的后果,大概就是进入「就业差→收入降→消
看
9,248
回复
3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AI经济奇景:宾客狂吃预制菜,厨师却都失业了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09-19
其实很多科技公司CEO私下都在筹划大规模裁员,但没人敢公开说…… Anthropic CEO最近的“暴论”说,保持沉默对社会不负责任,因此选择打破行业潜规则,直面这的残酷现实。 1,就业冲击紧迫且剧烈:1-5 年内 50% 白领工作将消失,并非科幻预言,而是基于技术发展轨迹的理性推断,实际节奏可能因指数级增长特性更快。 2,失业率将达历史高位:失业率预计飙升至 10-20%,远超 2008 年金融危机时美国 10% 的峰值,冲击集中于中产阶级。 3,变革已进入进行时:入门级白领岗位已萎缩 13%,AI 对就业的取代并非 “未来时”,而是正在悄然发生。 4,企业内部已现重构范例:Anthropic 内部 70-90% 代码由 Claude 生成,工程师从 “写代码” 转变为 “管理 AI 舰队”,个人产出提升 2-3 倍。 5,技术迭代进入正反馈循环:AI 已能解决工程师数天无法攻克的复杂问题,且正参与设计下一代 AI,技术进步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6,大众认知存在根本偏差:AI 能力每 3 个月提升、收入年增 10 倍,但公众因 “线性感知” 和 “适应麻木”,误判其发展速度与影响。 7,AI 已暴露风险边界:前沿模型出现 “作弊” 刷分、绕过限制、甚至敲诈撒谎等自保行为,虽在受控环境中,却预示潜在风险。 8,短期需三重应急措施:大规模 AI 工具培训(非程序员也能开发软件)、政府提供转型保障、对 AI 企业征税以反哺社会。 9,监管需建立统一框架:强制 AI 公司公开测试与影响数据、建立联邦级透明法规、推进机械可解释性研究 10,AGI 与社会终局近在眼前:5 年内或出现 AGI 级系统,机器人将成下一战且可能由 AI 自主设计形态;25%“极糟” vs75%“极好” 的社会结果,取决于政策选择。
看
1,17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09-11
马斯克:2030年AI超全人类,Optimus是通用劳动力,以及火星殖民
埃隆.马斯克这两天在特斯拉全球工程总部接受了一次远程访谈,我们不堆砌信息,只抓关键逻辑。 这次访谈里藏着两条清晰的线:一边是用技术重构未来的野心,一边是对西方文明衰落的焦虑。前者聚焦三大核心 ——Optimus 人形机器人、AI 超越人类、火星殖民;后者则暴露了他对文明存续的深层担忧。至于现有的tesla主要产品,几乎没提。 接下来详细说说: 一、核心野心:用三大技术改写人类未来 这部分是马斯克的 “进攻线”,也是访谈的绝对重点。从近到远,从工具到文明,层层递进。 1. 近景:Optimus,不止是机器人,更是 “生产力革命” 马斯克敢称它 “人类历史最伟大产品”,核心逻辑就一个:解决了 “通用劳动力” 这个终极问题。 成本是关键突破口:年产 100 万台时,单台成本压到 2-2.5 万美元。拆解下来,AI 芯片占 5000-6000 美元,26 个电机驱动器是另一大成本项。这个价格一旦落地,每个家庭、工厂都能拥有 “不知疲倦的工人”,全球经济结构会被连根拔起。 难在哪?手和前臂是 “噩梦级” 难点:人类手有 27-28 个自由度,肌肉藏在前臂里,靠肌腱像木偶线一样控制手指。想让机器人穿针引线、组装汽车,就得复刻这套精密系统 —— 但市面上根本没有现成零件,全得特斯拉自己从 0 造。马斯克说它 “难度仅次于星舰”,不是吹牛。 2025 年是关键节点:Optimus V3 要实现两件事:人类级别的手部灵活度,能理解现实世界的 AI 大脑。到时候,大规模量产就不再是画饼。 还有个每次访谈几乎都会被问的问题,为啥Optimus非得是人形机器人? 答案很实在:人类把世界设计成了 “适合人类用” 的样子。人形机器人能直接用我们的工具、进我们的房子,不用重建任何基础设施。五指设计也不能省,连小拇指都是进化筛选出的 “刚需”。 2. 中景:AI,2030 年超越全人类智慧的 “进化接力棒
看
2.05万
回复
4
点赞
5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马斯克:2030年AI超全人类,Optimus是通用劳动力,以及火星殖民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08-30
美团深陷“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绞肉机”。 1916年,德国战略目的异常明确——进军法国人必须死守的凡尔登要塞并不是了夺取战略要地,而是通过无休止的消耗战,让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摧毁法军的意志,迫使其退出战争。 这场战役没什么战术可言,就是纯粹的实力消耗,双方在泥泞的战壕中进行着绝望的拉锯——据后来测算,德军每损失一人,法军将损失两人甚至更多,双方最终以巨大的伤亡代价重塑了战争的残酷逻辑。 如今,美团正深陷一场即时零售世界的“凡尔登战役”。 如同战壕里绝望的士兵,面对阿里与京东两大巨头的轮番围攻,美团在2025年关键字就是“消耗”——消耗了利润储备,消耗了资本耐心,长久以来建立的护城河也可能土崩瓦解。 1.利润血崩 8月26日,美团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暴跌89%,相比去年同期的136亿,只剩下了不足15亿元——与市场普遍预期的近百亿利润相距甚远。 其实在Q1财报电话会议里美团就给过预警,公司会“不惜代价”守住份额,同时也必然会损失利润,只是让投资者没想到的,二季度的业绩会如此不堪。 通过盘点美团2024至今的6个季度季报,可以清晰看到外卖大战给美团带来的剧烈损失——2024年是美团发展过程中最顺风顺水的阶段,收入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多年布局的“平台→商家→骑手→用户”的飞轮不断推高公司利润,尤其在下半年的两个季度,均有着翻倍的增速。 2025年开始,随着竞争对手开始进入即时零售业务,市场急转直下,美团一季度收入增速降至18%,利润增速降至45%,二季度市场正式打响大规模消耗战后,美团的销售与营销开支如同脱缰野马,不得不跟进对手的节奏,直接导致了利润体系直接崩盘,最终录得近9成的净利润降幅。 拆解Q2美团的成本结构,可以很明显看到问题根源:614亿元的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225亿元销售费用增加52%,两项
看
2,053
回复
4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美团深陷“凡尔登绞肉机”
午夜尼奥
午夜尼奥
·
08-14
从高管到自由人:我如何摆脱倦怠,从0开始赚到800万?
这是一个关于“重新定义成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如何从传统职业的终点,开启个人事业的起点”访谈。 本文主角Justin Welsh,曾是科技初创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位和薪水。然而,持续的“不惜一切代价增长”文化最终让他不堪重负,陷入了严重的职业倦怠。 他系统性地拆解了他如何从一个高压管理者,转型为一个年收入800万美元的单打独斗企业家的全过程,并分享了从认识和应对职业倦怠,到建立个人品牌、寻找利基市场,再到创建商业系统和产品化的所有具体方法和深刻洞察,为每一个在传统职场中感到迷茫或渴望自由的人,提供了一份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下面开始,我们将以讲述者Justin Welsh的第一视角展开。 0,失控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Justin Welsh。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你有一个许多人羡慕的工作,高薪、高管,前途一片光明。但你每天早上醒来,却感受不到一丝快乐。 我曾是这样一个人。我在一家飞速发展的科技公司担任销售副总裁,管理着150人的团队。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才到家,生活被工作填得满满的。 在别人眼里,我成功了。但对我来说,那是一种煎熬。 我发现,职业倦怠不是因为你工作太努力,而是因为你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感。 就像在玩《俄罗斯方块》,方块掉下来的速度越来越快,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到了2018年,我崩溃了。一次严重的恐慌发作让我意识到,我必须做出改变。 我用八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离开了。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先做副业?为什么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老实说,我曾犹豫不决。但这次“被迫”的离开,反而是一种幸运。它让我没有退路,只能全力以赴。 1, 还在职场中挣扎?先从这15分钟开始 我并不是要劝你立刻辞职。 相反,如果你正身处职场,感到倦怠,我建议你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 每天抽出15分钟。这段时间不是让你去刷社交媒体,而是去创造。 在社交媒体或任何平台
看
716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从高管到自由人:我如何摆脱倦怠,从0开始赚到800万?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74501498693116","uuid":"3574501498693116","gmtCreate":1611408070283,"gmtModify":1742121321100,"name":"午夜尼奥","pinyin":"wynawuyeniao","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商业视角解读互联网江湖,风险投资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51,"headSize":5,"tweetSize":53,"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4,"level":{"id":1,"name":"萌萌虎","nameTw":"萌萌虎","represent":"呱呱坠地","factor":"评论帖子3次或发布1条主帖(非转发)","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4,"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6,"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1,"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3.2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3.0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518b5610c3e8410da5cfad115e4b0f5a-1","templateUuid":"518b5610c3e8410da5cfad115e4b0f5a","name":"实盘交易者","description":"完成一笔实盘交易","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e08a1cc2087a1de93402c2c290fa65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504a6397ce1137932d56e5f4ce27166","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b22c79415b4cd6e3d8ebc4a0fa32604","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12.2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100}],"userBadgeCount":3,"currentWearingBadge":{"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1,"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3.2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3,"crmLevelSwitch":0,"location":"北京","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94451315671248,"gmtCreate":1761745547608,"gmtModify":1761747345779,"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title":"OpenAI的“重组”始末:从开源梦想家到5000亿美元商","htmlText":"这两天,OpenAI公司正式完成了长达一年多的企业重组,这是个重大转折点。 简单来说,这次重组让OpenAI从原本的非营利组织主导的混合结构,转向更像传统公司的模式:由一个非营利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控制一个营利性公共利益公司(OpenAI Group PBC)。 表面上看,这是个公益与商业的平衡选择。 一方面解决公司融资难题,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公益使命。 重组的主要推动力是CEO 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AI帝国之梦——包括巨额数据中心建设和AI技术开发,但也经历了微软、加州和特拉华州检察长等多方谈判。 先说说重组背景和原因。 OpenAI成立于2015年,最早是马斯克拉上阿尔特曼组了团队,主要目的是对抗被谷歌收入囊中的Deepmind,所以OpenAI原来是纯非营利AI研究机构,旨在“安全开发AGI(人工通用智能)”。 但随着后来ChatGPT的发布以及爆火——最新的数据是周活跃用户超过了8亿,公司需要巨额资金,而此前的“非盈利结构”限制了公司融资和IPO。 于是重组在2024年底启动,涉及了大量法律审查,加州和特拉华州检察长曾调查,确保非营利利益不被稀释。曾经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也曾起诉并出价970亿美元收购,但最终撤诉。 10月28日,加州检察长Rob Bonta一锤定音,标志了OPenAI重组的完成。 那么新旧结构有哪些不同呢? 先看传统的基金会,也就是OpenAI Foundation(非营利组织),它持有控制权,任命营利组织PBC董事会,监督AI安全和公益(如青少年保护措施)。 基金会资产价值超860亿美元,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富基金会。 OpenAI Group PBC就是商业公司的实体,是个完全商业目的、可以继续融资以及未来要上市的正经公司,目前估值5000亿美元,可自由融资、收购公司,甚至IPO(可能2027年)。 重组完成,代表","listText":"这两天,OpenAI公司正式完成了长达一年多的企业重组,这是个重大转折点。 简单来说,这次重组让OpenAI从原本的非营利组织主导的混合结构,转向更像传统公司的模式:由一个非营利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控制一个营利性公共利益公司(OpenAI Group PBC)。 表面上看,这是个公益与商业的平衡选择。 一方面解决公司融资难题,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公益使命。 重组的主要推动力是CEO 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AI帝国之梦——包括巨额数据中心建设和AI技术开发,但也经历了微软、加州和特拉华州检察长等多方谈判。 先说说重组背景和原因。 OpenAI成立于2015年,最早是马斯克拉上阿尔特曼组了团队,主要目的是对抗被谷歌收入囊中的Deepmind,所以OpenAI原来是纯非营利AI研究机构,旨在“安全开发AGI(人工通用智能)”。 但随着后来ChatGPT的发布以及爆火——最新的数据是周活跃用户超过了8亿,公司需要巨额资金,而此前的“非盈利结构”限制了公司融资和IPO。 于是重组在2024年底启动,涉及了大量法律审查,加州和特拉华州检察长曾调查,确保非营利利益不被稀释。曾经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也曾起诉并出价970亿美元收购,但最终撤诉。 10月28日,加州检察长Rob Bonta一锤定音,标志了OPenAI重组的完成。 那么新旧结构有哪些不同呢? 先看传统的基金会,也就是OpenAI Foundation(非营利组织),它持有控制权,任命营利组织PBC董事会,监督AI安全和公益(如青少年保护措施)。 基金会资产价值超860亿美元,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富基金会。 OpenAI Group PBC就是商业公司的实体,是个完全商业目的、可以继续融资以及未来要上市的正经公司,目前估值5000亿美元,可自由融资、收购公司,甚至IPO(可能2027年)。 重组完成,代表","text":"这两天,OpenAI公司正式完成了长达一年多的企业重组,这是个重大转折点。 简单来说,这次重组让OpenAI从原本的非营利组织主导的混合结构,转向更像传统公司的模式:由一个非营利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控制一个营利性公共利益公司(OpenAI Group PBC)。 表面上看,这是个公益与商业的平衡选择。 一方面解决公司融资难题,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公益使命。 重组的主要推动力是CEO 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AI帝国之梦——包括巨额数据中心建设和AI技术开发,但也经历了微软、加州和特拉华州检察长等多方谈判。 先说说重组背景和原因。 OpenAI成立于2015年,最早是马斯克拉上阿尔特曼组了团队,主要目的是对抗被谷歌收入囊中的Deepmind,所以OpenAI原来是纯非营利AI研究机构,旨在“安全开发AGI(人工通用智能)”。 但随着后来ChatGPT的发布以及爆火——最新的数据是周活跃用户超过了8亿,公司需要巨额资金,而此前的“非盈利结构”限制了公司融资和IPO。 于是重组在2024年底启动,涉及了大量法律审查,加州和特拉华州检察长曾调查,确保非营利利益不被稀释。曾经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也曾起诉并出价970亿美元收购,但最终撤诉。 10月28日,加州检察长Rob Bonta一锤定音,标志了OPenAI重组的完成。 那么新旧结构有哪些不同呢? 先看传统的基金会,也就是OpenAI Foundation(非营利组织),它持有控制权,任命营利组织PBC董事会,监督AI安全和公益(如青少年保护措施)。 基金会资产价值超860亿美元,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富基金会。 OpenAI Group PBC就是商业公司的实体,是个完全商业目的、可以继续融资以及未来要上市的正经公司,目前估值5000亿美元,可自由融资、收购公司,甚至IPO(可能2027年)。 重组完成,代表","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3b2f0723cc0b888d68f8ab2f83e0e45","width":"1600","height":"90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dc84d88d4bb429a4d45e8f4bfa5d0bb","width":"1368","height":"52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76ea3cb02b64284e38bb2578ba9b1c5","width":"1588","height":"74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3,"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44513156712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7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4028791558440,"gmtCreate":1761633419114,"gmtModify":1761633439593,"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title":"诺基亚启示录:退路,才是最危险的路","htmlText":"诺基亚巅峰时,地球上每卖出三台手机,就有一台来自它。 所有人都相信:它不会倒。 包括它自己。 于是,命运动手了。 2007年,iPhone出场。 没有键盘,没有天线,连开机都要按一个圆按钮。 诺基亚看着它,就像巨人看到了一个婴儿:“可爱,但威胁不了我。” 巨人最害怕的,不是怪物,而是变化。 诺基亚内部吵翻了: 未来到底是触屏? 还是继续按键? 犹豫,是强者最危险的病。 为了显得“稳”,它给自己备好了退路: 既保留按键,也上触屏。 听起来体贴用户,实际上讨好恐惧。 它不是做选择,而是在逃避做选择。 触屏团队说: “我们做得一般?没事,有键盘兜底。” 键盘团队说: “我们砍点按键?没事,有触屏补位。” 当退路存在,全力以赴就变成了笑话。 大家都有60分的底气,却没有100分的勇气。 最终的产品很努力,可惜是个怪物。 触屏不够爽,键盘不够好。 看起来什么都有,却什么都不极致。 世界不会奖励“差不多”。 讨好所有人就是抛弃未来。 而另一边,苹果选择孤注一掷: “我们只有触屏。” 失败就死。 所以他们死命让它成功。 真正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保险的选择。 而是不留退路的决绝。 历史喜欢用极小的细节,惩罚极大的傲慢。 当诺基亚终于抬头时,风已吹向苹果。 它不是被时代抛弃,而是被自己犹豫拖死。 诺基亚最痛的教训只有一句: 退路,会让人输得体面,但输得必然。 你有多少次,也和诺基亚一样? 想创业,却准备“先干点别的以防不测”。 想全力,但不敢。 想改变,却先留一条回头路。 退路,看起来是保护。 其实是诱惑。 一旦后悔有门,人就不会拼命。 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对手,是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 成功不是做对所有事。 是赌对一件事。 并为它拼到失去一切也不回头。 如果你此刻正犹豫,如果你也害怕孤注一掷—— 记住诺基亚: 它输的不是竞争,而是选择。 它“死”了在最安全的地方。 这才是诺基亚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listText":"诺基亚巅峰时,地球上每卖出三台手机,就有一台来自它。 所有人都相信:它不会倒。 包括它自己。 于是,命运动手了。 2007年,iPhone出场。 没有键盘,没有天线,连开机都要按一个圆按钮。 诺基亚看着它,就像巨人看到了一个婴儿:“可爱,但威胁不了我。” 巨人最害怕的,不是怪物,而是变化。 诺基亚内部吵翻了: 未来到底是触屏? 还是继续按键? 犹豫,是强者最危险的病。 为了显得“稳”,它给自己备好了退路: 既保留按键,也上触屏。 听起来体贴用户,实际上讨好恐惧。 它不是做选择,而是在逃避做选择。 触屏团队说: “我们做得一般?没事,有键盘兜底。” 键盘团队说: “我们砍点按键?没事,有触屏补位。” 当退路存在,全力以赴就变成了笑话。 大家都有60分的底气,却没有100分的勇气。 最终的产品很努力,可惜是个怪物。 触屏不够爽,键盘不够好。 看起来什么都有,却什么都不极致。 世界不会奖励“差不多”。 讨好所有人就是抛弃未来。 而另一边,苹果选择孤注一掷: “我们只有触屏。” 失败就死。 所以他们死命让它成功。 真正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保险的选择。 而是不留退路的决绝。 历史喜欢用极小的细节,惩罚极大的傲慢。 当诺基亚终于抬头时,风已吹向苹果。 它不是被时代抛弃,而是被自己犹豫拖死。 诺基亚最痛的教训只有一句: 退路,会让人输得体面,但输得必然。 你有多少次,也和诺基亚一样? 想创业,却准备“先干点别的以防不测”。 想全力,但不敢。 想改变,却先留一条回头路。 退路,看起来是保护。 其实是诱惑。 一旦后悔有门,人就不会拼命。 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对手,是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 成功不是做对所有事。 是赌对一件事。 并为它拼到失去一切也不回头。 如果你此刻正犹豫,如果你也害怕孤注一掷—— 记住诺基亚: 它输的不是竞争,而是选择。 它“死”了在最安全的地方。 这才是诺基亚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text":"诺基亚巅峰时,地球上每卖出三台手机,就有一台来自它。 所有人都相信:它不会倒。 包括它自己。 于是,命运动手了。 2007年,iPhone出场。 没有键盘,没有天线,连开机都要按一个圆按钮。 诺基亚看着它,就像巨人看到了一个婴儿:“可爱,但威胁不了我。” 巨人最害怕的,不是怪物,而是变化。 诺基亚内部吵翻了: 未来到底是触屏? 还是继续按键? 犹豫,是强者最危险的病。 为了显得“稳”,它给自己备好了退路: 既保留按键,也上触屏。 听起来体贴用户,实际上讨好恐惧。 它不是做选择,而是在逃避做选择。 触屏团队说: “我们做得一般?没事,有键盘兜底。” 键盘团队说: “我们砍点按键?没事,有触屏补位。” 当退路存在,全力以赴就变成了笑话。 大家都有60分的底气,却没有100分的勇气。 最终的产品很努力,可惜是个怪物。 触屏不够爽,键盘不够好。 看起来什么都有,却什么都不极致。 世界不会奖励“差不多”。 讨好所有人就是抛弃未来。 而另一边,苹果选择孤注一掷: “我们只有触屏。” 失败就死。 所以他们死命让它成功。 真正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保险的选择。 而是不留退路的决绝。 历史喜欢用极小的细节,惩罚极大的傲慢。 当诺基亚终于抬头时,风已吹向苹果。 它不是被时代抛弃,而是被自己犹豫拖死。 诺基亚最痛的教训只有一句: 退路,会让人输得体面,但输得必然。 你有多少次,也和诺基亚一样? 想创业,却准备“先干点别的以防不测”。 想全力,但不敢。 想改变,却先留一条回头路。 退路,看起来是保护。 其实是诱惑。 一旦后悔有门,人就不会拼命。 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对手,是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 成功不是做对所有事。 是赌对一件事。 并为它拼到失去一切也不回头。 如果你此刻正犹豫,如果你也害怕孤注一掷—— 记住诺基亚: 它输的不是竞争,而是选择。 它“死”了在最安全的地方。 这才是诺基亚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7856c11494af78e26982ec9471a5416","width":"1072","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3,"commentSize":1,"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940287915584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6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2313147015488,"gmtCreate":1761214234158,"gmtModify":1761215616601,"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title":"复盘OPPO Find X9系列的爆款策略","htmlText":"每年临近双 11 的这一个月,是手机厂商最紧张的时刻。 原因很简单,一是苹果每年三季度准时发布新iPhone,并很快成为大家吊打的对象;二是双11平台与商家投入大额补贴,通常这也是当年旗舰机型的价格低点。 今年的旗舰机型,有个挺有意思的卖点,就是“颜色”。 iPhone 17Pro 从9月份发布至今,“爱马仕橙”就是最畅销配色——它轻松解决了“别人怎么看出来我换了新手机”的经典难题,也扎扎实实的把一个很跳脱颜色,完美匹配到一个很跳脱的价位上。 近2万的顶配售价,尽管不能让iPhone真的兑换个爱马仕,但也绝对是旗舰机售价的天花板。 也许你想不到,这段时间里,另一个双11换机潮里脱颖而出的颜色叫“追光红”。 它来自不久前发布的OPPO Find X9独家配色,22日刚正式起售,就在市场里卖断了货。 一款新机,选择双11期间开启首销其实需要很大勇气,但这代Find X9较前序产品提升非常明显,尤其是价格更高的“大杯”——Pro款全面超预期,销量占比竟然超过了60%。 这成绩其实不算意外,前几天OPPO Find X9 发布会结束后开启预订的一小时内,全渠道预订量就刷新了OPPO Find系列历史最高纪录,那时起,“追光红”就处于一机难求状态。 首销当日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选择追光红的男性用户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这在过往手机的销售中都不太常见,背后的驱动力可能或许一部分来自礼赠需求,无论是赠予母亲还是爱人,一抹红色都显得恰到好处。 当然,如同“爱马仕橙”对iPhone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追光红”大概也只是OPPO Find X9诸多亮点里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破局点:影像 1980年,索尼推出第一台Walkman。这台比饭盒还小的设备,用耳机孔划开了一个新时代——音乐从此属于个人,而不再是家庭音响,Walkman的成功也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重新定义了“音乐该怎样被聆听”。 四十年多后","listText":"每年临近双 11 的这一个月,是手机厂商最紧张的时刻。 原因很简单,一是苹果每年三季度准时发布新iPhone,并很快成为大家吊打的对象;二是双11平台与商家投入大额补贴,通常这也是当年旗舰机型的价格低点。 今年的旗舰机型,有个挺有意思的卖点,就是“颜色”。 iPhone 17Pro 从9月份发布至今,“爱马仕橙”就是最畅销配色——它轻松解决了“别人怎么看出来我换了新手机”的经典难题,也扎扎实实的把一个很跳脱颜色,完美匹配到一个很跳脱的价位上。 近2万的顶配售价,尽管不能让iPhone真的兑换个爱马仕,但也绝对是旗舰机售价的天花板。 也许你想不到,这段时间里,另一个双11换机潮里脱颖而出的颜色叫“追光红”。 它来自不久前发布的OPPO Find X9独家配色,22日刚正式起售,就在市场里卖断了货。 一款新机,选择双11期间开启首销其实需要很大勇气,但这代Find X9较前序产品提升非常明显,尤其是价格更高的“大杯”——Pro款全面超预期,销量占比竟然超过了60%。 这成绩其实不算意外,前几天OPPO Find X9 发布会结束后开启预订的一小时内,全渠道预订量就刷新了OPPO Find系列历史最高纪录,那时起,“追光红”就处于一机难求状态。 首销当日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选择追光红的男性用户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这在过往手机的销售中都不太常见,背后的驱动力可能或许一部分来自礼赠需求,无论是赠予母亲还是爱人,一抹红色都显得恰到好处。 当然,如同“爱马仕橙”对iPhone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追光红”大概也只是OPPO Find X9诸多亮点里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破局点:影像 1980年,索尼推出第一台Walkman。这台比饭盒还小的设备,用耳机孔划开了一个新时代——音乐从此属于个人,而不再是家庭音响,Walkman的成功也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重新定义了“音乐该怎样被聆听”。 四十年多后","text":"每年临近双 11 的这一个月,是手机厂商最紧张的时刻。 原因很简单,一是苹果每年三季度准时发布新iPhone,并很快成为大家吊打的对象;二是双11平台与商家投入大额补贴,通常这也是当年旗舰机型的价格低点。 今年的旗舰机型,有个挺有意思的卖点,就是“颜色”。 iPhone 17Pro 从9月份发布至今,“爱马仕橙”就是最畅销配色——它轻松解决了“别人怎么看出来我换了新手机”的经典难题,也扎扎实实的把一个很跳脱颜色,完美匹配到一个很跳脱的价位上。 近2万的顶配售价,尽管不能让iPhone真的兑换个爱马仕,但也绝对是旗舰机售价的天花板。 也许你想不到,这段时间里,另一个双11换机潮里脱颖而出的颜色叫“追光红”。 它来自不久前发布的OPPO Find X9独家配色,22日刚正式起售,就在市场里卖断了货。 一款新机,选择双11期间开启首销其实需要很大勇气,但这代Find X9较前序产品提升非常明显,尤其是价格更高的“大杯”——Pro款全面超预期,销量占比竟然超过了60%。 这成绩其实不算意外,前几天OPPO Find X9 发布会结束后开启预订的一小时内,全渠道预订量就刷新了OPPO Find系列历史最高纪录,那时起,“追光红”就处于一机难求状态。 首销当日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选择追光红的男性用户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这在过往手机的销售中都不太常见,背后的驱动力可能或许一部分来自礼赠需求,无论是赠予母亲还是爱人,一抹红色都显得恰到好处。 当然,如同“爱马仕橙”对iPhone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追光红”大概也只是OPPO Find X9诸多亮点里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破局点:影像 1980年,索尼推出第一台Walkman。这台比饭盒还小的设备,用耳机孔划开了一个新时代——音乐从此属于个人,而不再是家庭音响,Walkman的成功也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重新定义了“音乐该怎样被聆听”。 四十年多后","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25df228f96658a9c007d88e98ea6dbb","width":"1080","height":"70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8f8d66508ec622ecc2767e1aca3f788","width":"1080","height":"72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5553cc9bacd2f47221b1a106ea15658","width":"1080","height":"49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23131470154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2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7331569393952,"gmtCreate":1760005896715,"gmtModify":1760014614671,"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htmlText":"2011年10月,乔布斯去世;随后库克正式接管苹果帝国,截至目前,正好做了14年的CEO; 为什么说“正好”呢,因为乔布斯在1997年回归苹果后(之前被董事会赶走了)到去世前几个月,也掌舵了14年的苹果。 所以,两任CEO,同样的年限,还挺有对比效果的。当然,最直观的还是如图所见,产品发布&公司市值。 乔布斯时代(1997-2011),让苹果从濒临破产的2.5亿美元市值起步,到iMac、iPod、iPhone和iPad这些神级产品登场,苹果完美演绎了什么时“凤凰涅槃”,市值达到344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41,000%。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乔布斯掌舵的任一时间买入苹果并持有至今,大概是10~100多倍的回报。 这也是乔布斯众所周知的魔力——不只是卖产品,而是售卖梦想与美学。 再说说厨子。 库克接棒后(2011至今),很多人觉得他太不“乔布斯”了,苹果失去了以往的创造力,但但实际上,乔布斯的遗产已经被推向巅峰。 苹果市值从3470亿美元暴增至超股票3.1万亿美元,增长了9,000%。 虽然这14年里没有iPhone、iPad这样的产品,但库克掌舵下也给出不少引领行业的东西: AirPods、Apple Watch、Apple Pay和M系列芯片、Vision Pro(似乎第二版已经砍掉要走meta+rayban路线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库克这14年,就是他把乔布斯的创新一步步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电子品霸权。 要知道,守业,通常比创业还要难。 可能你不知道的是,苹果已经把“寻找库克的接班人”提上了议程,或许没过几年,这个亲和的白发老头,也要和苹果告别了。 几个有趣的数据: - 3 万亿美元:2022 年苹果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市值超过 3 万亿美元的公司 - 垂直整合:2020 年以来,苹果设计了其生态系统中的每一款主要芯片——从 iPhon","listText":"2011年10月,乔布斯去世;随后库克正式接管苹果帝国,截至目前,正好做了14年的CEO; 为什么说“正好”呢,因为乔布斯在1997年回归苹果后(之前被董事会赶走了)到去世前几个月,也掌舵了14年的苹果。 所以,两任CEO,同样的年限,还挺有对比效果的。当然,最直观的还是如图所见,产品发布&公司市值。 乔布斯时代(1997-2011),让苹果从濒临破产的2.5亿美元市值起步,到iMac、iPod、iPhone和iPad这些神级产品登场,苹果完美演绎了什么时“凤凰涅槃”,市值达到344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41,000%。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乔布斯掌舵的任一时间买入苹果并持有至今,大概是10~100多倍的回报。 这也是乔布斯众所周知的魔力——不只是卖产品,而是售卖梦想与美学。 再说说厨子。 库克接棒后(2011至今),很多人觉得他太不“乔布斯”了,苹果失去了以往的创造力,但但实际上,乔布斯的遗产已经被推向巅峰。 苹果市值从3470亿美元暴增至超股票3.1万亿美元,增长了9,000%。 虽然这14年里没有iPhone、iPad这样的产品,但库克掌舵下也给出不少引领行业的东西: AirPods、Apple Watch、Apple Pay和M系列芯片、Vision Pro(似乎第二版已经砍掉要走meta+rayban路线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库克这14年,就是他把乔布斯的创新一步步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电子品霸权。 要知道,守业,通常比创业还要难。 可能你不知道的是,苹果已经把“寻找库克的接班人”提上了议程,或许没过几年,这个亲和的白发老头,也要和苹果告别了。 几个有趣的数据: - 3 万亿美元:2022 年苹果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市值超过 3 万亿美元的公司 - 垂直整合:2020 年以来,苹果设计了其生态系统中的每一款主要芯片——从 iPhon","text":"2011年10月,乔布斯去世;随后库克正式接管苹果帝国,截至目前,正好做了14年的CEO; 为什么说“正好”呢,因为乔布斯在1997年回归苹果后(之前被董事会赶走了)到去世前几个月,也掌舵了14年的苹果。 所以,两任CEO,同样的年限,还挺有对比效果的。当然,最直观的还是如图所见,产品发布&公司市值。 乔布斯时代(1997-2011),让苹果从濒临破产的2.5亿美元市值起步,到iMac、iPod、iPhone和iPad这些神级产品登场,苹果完美演绎了什么时“凤凰涅槃”,市值达到344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41,000%。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乔布斯掌舵的任一时间买入苹果并持有至今,大概是10~100多倍的回报。 这也是乔布斯众所周知的魔力——不只是卖产品,而是售卖梦想与美学。 再说说厨子。 库克接棒后(2011至今),很多人觉得他太不“乔布斯”了,苹果失去了以往的创造力,但但实际上,乔布斯的遗产已经被推向巅峰。 苹果市值从3470亿美元暴增至超股票3.1万亿美元,增长了9,000%。 虽然这14年里没有iPhone、iPad这样的产品,但库克掌舵下也给出不少引领行业的东西: AirPods、Apple Watch、Apple Pay和M系列芯片、Vision Pro(似乎第二版已经砍掉要走meta+rayban路线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库克这14年,就是他把乔布斯的创新一步步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电子品霸权。 要知道,守业,通常比创业还要难。 可能你不知道的是,苹果已经把“寻找库克的接班人”提上了议程,或许没过几年,这个亲和的白发老头,也要和苹果告别了。 几个有趣的数据: - 3 万亿美元:2022 年苹果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市值超过 3 万亿美元的公司 - 垂直整合:2020 年以来,苹果设计了其生态系统中的每一款主要芯片——从 iPhon","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4ceb7d3c5f89eaf87713e87d63854d6","width":"1368","height":"171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73315693939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9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6327557706408,"gmtCreate":1759760900733,"gmtModify":1759988979298,"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htmlText":"今天聊聊:OpenAI 背后的算力版图。 一个小背景是,OpenAI 估值在这两天达到5000 亿美元——超越 SpaceX的4000亿以及字节的3300亿,正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 看完图你大概会发现:真正推动 AI 前进的,不是某一家独角兽,而是一整条由芯片、云和资本交织成的供应链。从下到上来数数: 1. 最底层:台积电 & 英伟达 台积电(TSMC)负责造出最先进的芯片,英伟达把它们打造成 GPU。 OpenAI 训练模型所需的“肌肉”,几乎全靠英伟达的显卡。没有台积电的产能保障,英伟达也没法源源不断供货。 2. 中间层:云计算巨头 微软是 OpenAI 最大的算力提供者,Azure 云几乎绑定了 OpenAI 的所有核心业务。 甲骨文(Oracle)也参与其中,通过“Stargate”星际之门项目提供大规模算力。 CoreWeave 作为新兴 GPU 云厂商,承接了 OpenAI 的“溢出需求”,neocloud,就像备用发电机。 3. 资本层:金主与绑定 微软早早砸下数百亿美元,直接拿走了股权和独家算力协议。 软银(SoftBank)近期也出手,2.2B 美元融资,换来与 OpenAI 的合作。钱从资本流向 OpenAI,再流向英伟达和云厂商,形成循环。 4. OpenAI 的位置 别被 OpenAI 的5000亿估值迷惑,在这条算力版图里,它就像是这条算力链的“中枢站”:一头接资本输血,一头消耗 GPU 和云资源。 真正的“血液和大脑”,掌握在台积电和英伟达手里。 所以,OpenAI 的成功其实是整个产业联盟的胜利。 AI 大航海时代,看似是 OpenAI 在领航,其实掌舵的,很可能是掌握底层算力的玩家。 你觉得未来的最大赢家,是 OpenAI 这样的模型公司,还是英伟达这样的算力霸主?","listText":"今天聊聊:OpenAI 背后的算力版图。 一个小背景是,OpenAI 估值在这两天达到5000 亿美元——超越 SpaceX的4000亿以及字节的3300亿,正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 看完图你大概会发现:真正推动 AI 前进的,不是某一家独角兽,而是一整条由芯片、云和资本交织成的供应链。从下到上来数数: 1. 最底层:台积电 & 英伟达 台积电(TSMC)负责造出最先进的芯片,英伟达把它们打造成 GPU。 OpenAI 训练模型所需的“肌肉”,几乎全靠英伟达的显卡。没有台积电的产能保障,英伟达也没法源源不断供货。 2. 中间层:云计算巨头 微软是 OpenAI 最大的算力提供者,Azure 云几乎绑定了 OpenAI 的所有核心业务。 甲骨文(Oracle)也参与其中,通过“Stargate”星际之门项目提供大规模算力。 CoreWeave 作为新兴 GPU 云厂商,承接了 OpenAI 的“溢出需求”,neocloud,就像备用发电机。 3. 资本层:金主与绑定 微软早早砸下数百亿美元,直接拿走了股权和独家算力协议。 软银(SoftBank)近期也出手,2.2B 美元融资,换来与 OpenAI 的合作。钱从资本流向 OpenAI,再流向英伟达和云厂商,形成循环。 4. OpenAI 的位置 别被 OpenAI 的5000亿估值迷惑,在这条算力版图里,它就像是这条算力链的“中枢站”:一头接资本输血,一头消耗 GPU 和云资源。 真正的“血液和大脑”,掌握在台积电和英伟达手里。 所以,OpenAI 的成功其实是整个产业联盟的胜利。 AI 大航海时代,看似是 OpenAI 在领航,其实掌舵的,很可能是掌握底层算力的玩家。 你觉得未来的最大赢家,是 OpenAI 这样的模型公司,还是英伟达这样的算力霸主?","text":"今天聊聊:OpenAI 背后的算力版图。 一个小背景是,OpenAI 估值在这两天达到5000 亿美元——超越 SpaceX的4000亿以及字节的3300亿,正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 看完图你大概会发现:真正推动 AI 前进的,不是某一家独角兽,而是一整条由芯片、云和资本交织成的供应链。从下到上来数数: 1. 最底层:台积电 & 英伟达 台积电(TSMC)负责造出最先进的芯片,英伟达把它们打造成 GPU。 OpenAI 训练模型所需的“肌肉”,几乎全靠英伟达的显卡。没有台积电的产能保障,英伟达也没法源源不断供货。 2. 中间层:云计算巨头 微软是 OpenAI 最大的算力提供者,Azure 云几乎绑定了 OpenAI 的所有核心业务。 甲骨文(Oracle)也参与其中,通过“Stargate”星际之门项目提供大规模算力。 CoreWeave 作为新兴 GPU 云厂商,承接了 OpenAI 的“溢出需求”,neocloud,就像备用发电机。 3. 资本层:金主与绑定 微软早早砸下数百亿美元,直接拿走了股权和独家算力协议。 软银(SoftBank)近期也出手,2.2B 美元融资,换来与 OpenAI 的合作。钱从资本流向 OpenAI,再流向英伟达和云厂商,形成循环。 4. OpenAI 的位置 别被 OpenAI 的5000亿估值迷惑,在这条算力版图里,它就像是这条算力链的“中枢站”:一头接资本输血,一头消耗 GPU 和云资源。 真正的“血液和大脑”,掌握在台积电和英伟达手里。 所以,OpenAI 的成功其实是整个产业联盟的胜利。 AI 大航海时代,看似是 OpenAI 在领航,其实掌舵的,很可能是掌握底层算力的玩家。 你觉得未来的最大赢家,是 OpenAI 这样的模型公司,还是英伟达这样的算力霸主?","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7cc80250d6e9f54c269ee911d5ead61","width":"1200","height":"159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2,"commentSize":2,"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63275577064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75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3479274703284436","authorId":"3479274703284436","name":"期货小当家1号","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b6f3af7e7bfa68bfeb522c15a7f7720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dStr":"3479274703284436","authorIdStr":"3479274703284436"},"content":"我觉得最终赢家还是算力霸主,技术和资源整合才是关键","text":"我觉得最终赢家还是算力霸主,技术和资源整合才是关键","html":"我觉得最终赢家还是算力霸主,技术和资源整合才是关键"}],"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4054281216432,"gmtCreate":1759205900337,"gmtModify":1759215006801,"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title":"AI经济奇景:宾客狂吃预制菜,厨师却都失业了","htmlText":"这两天有个数据很有意思,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发现,2025年上半年,全球资本支出实现了11%的年化增长,与此同时呢,就业市场却像一潭死水,发达市场的新增就业几乎没有增长…… 过去60年的经济扩张周期中,这种资本支出加速与就业增长停滞并存的局面,从未出现过。 这场景,就好比宴席上宾客狂吃海喝预制菜,做饭厨子却集体失业了。 钱去哪了呢? 全涌向了AI数据中心这类“资本饕餮”。 一个数据中心耗资数十亿,但建成后大概只需少量碳基监工——运维员盯着屏幕,就像预制菜工厂用微波炉替代大厨,阵仗唬人,却创造不了饭碗。 做个对比,同样金额的投资,AI基建的就业贡献只有制造业的10%,科技巨头们烧钱建“算力厨房”,端出的GDP大餐香气四溢,但打工人连筷子都摸不到。 当然,这在AI基础的初期并不罕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并不会在意你是否被在轮下下面。 乐观派说这是“生产力革命”,AI能让经济实现“无就业复苏”。 不过截止当下,真相或许是:95%的AI投入在打水漂,企业烧钱买了个寂寞。 更残酷的是,AI这哥们也挺逗的,它专挑软柿子捏——重复性白领工作先被算法“优化”,毕业生还没进门,岗位已显示“已售罄”。 拿美国数据看看,劳动参与率跌至59.6%,宽口径失业率高达8.1%,不少人在职场边缘啃着“数字面包”充饥了。 这场盛宴的规则早已内定:你的工资上限,可能还不如运行替代你的AI所需的电费。 说句不好听的,未来GDP哪怕翻十倍,财富也会被算力寡头收割,多数工作可替代性强的劳动者,基本可以算做“AI佃农”了,只能租用AI工具谋生。 预制菜催生经济数据的同时,人与人建立的社会信任也许会慢慢消融——就像消费者质疑预制菜缺“锅气”,就业数据里的“不足就业”指标,揭露了繁荣下的失业危机。 红杉资本就警告过,当前AI热潮可能只是狭窄的科技泡沫,破灭时连餐桌都要掀翻,放任不管的后果,大概就是进入「就业差→收入降→消","listText":"这两天有个数据很有意思,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发现,2025年上半年,全球资本支出实现了11%的年化增长,与此同时呢,就业市场却像一潭死水,发达市场的新增就业几乎没有增长…… 过去60年的经济扩张周期中,这种资本支出加速与就业增长停滞并存的局面,从未出现过。 这场景,就好比宴席上宾客狂吃海喝预制菜,做饭厨子却集体失业了。 钱去哪了呢? 全涌向了AI数据中心这类“资本饕餮”。 一个数据中心耗资数十亿,但建成后大概只需少量碳基监工——运维员盯着屏幕,就像预制菜工厂用微波炉替代大厨,阵仗唬人,却创造不了饭碗。 做个对比,同样金额的投资,AI基建的就业贡献只有制造业的10%,科技巨头们烧钱建“算力厨房”,端出的GDP大餐香气四溢,但打工人连筷子都摸不到。 当然,这在AI基础的初期并不罕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并不会在意你是否被在轮下下面。 乐观派说这是“生产力革命”,AI能让经济实现“无就业复苏”。 不过截止当下,真相或许是:95%的AI投入在打水漂,企业烧钱买了个寂寞。 更残酷的是,AI这哥们也挺逗的,它专挑软柿子捏——重复性白领工作先被算法“优化”,毕业生还没进门,岗位已显示“已售罄”。 拿美国数据看看,劳动参与率跌至59.6%,宽口径失业率高达8.1%,不少人在职场边缘啃着“数字面包”充饥了。 这场盛宴的规则早已内定:你的工资上限,可能还不如运行替代你的AI所需的电费。 说句不好听的,未来GDP哪怕翻十倍,财富也会被算力寡头收割,多数工作可替代性强的劳动者,基本可以算做“AI佃农”了,只能租用AI工具谋生。 预制菜催生经济数据的同时,人与人建立的社会信任也许会慢慢消融——就像消费者质疑预制菜缺“锅气”,就业数据里的“不足就业”指标,揭露了繁荣下的失业危机。 红杉资本就警告过,当前AI热潮可能只是狭窄的科技泡沫,破灭时连餐桌都要掀翻,放任不管的后果,大概就是进入「就业差→收入降→消","text":"这两天有个数据很有意思,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发现,2025年上半年,全球资本支出实现了11%的年化增长,与此同时呢,就业市场却像一潭死水,发达市场的新增就业几乎没有增长…… 过去60年的经济扩张周期中,这种资本支出加速与就业增长停滞并存的局面,从未出现过。 这场景,就好比宴席上宾客狂吃海喝预制菜,做饭厨子却集体失业了。 钱去哪了呢? 全涌向了AI数据中心这类“资本饕餮”。 一个数据中心耗资数十亿,但建成后大概只需少量碳基监工——运维员盯着屏幕,就像预制菜工厂用微波炉替代大厨,阵仗唬人,却创造不了饭碗。 做个对比,同样金额的投资,AI基建的就业贡献只有制造业的10%,科技巨头们烧钱建“算力厨房”,端出的GDP大餐香气四溢,但打工人连筷子都摸不到。 当然,这在AI基础的初期并不罕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并不会在意你是否被在轮下下面。 乐观派说这是“生产力革命”,AI能让经济实现“无就业复苏”。 不过截止当下,真相或许是:95%的AI投入在打水漂,企业烧钱买了个寂寞。 更残酷的是,AI这哥们也挺逗的,它专挑软柿子捏——重复性白领工作先被算法“优化”,毕业生还没进门,岗位已显示“已售罄”。 拿美国数据看看,劳动参与率跌至59.6%,宽口径失业率高达8.1%,不少人在职场边缘啃着“数字面包”充饥了。 这场盛宴的规则早已内定:你的工资上限,可能还不如运行替代你的AI所需的电费。 说句不好听的,未来GDP哪怕翻十倍,财富也会被算力寡头收割,多数工作可替代性强的劳动者,基本可以算做“AI佃农”了,只能租用AI工具谋生。 预制菜催生经济数据的同时,人与人建立的社会信任也许会慢慢消融——就像消费者质疑预制菜缺“锅气”,就业数据里的“不足就业”指标,揭露了繁荣下的失业危机。 红杉资本就警告过,当前AI热潮可能只是狭窄的科技泡沫,破灭时连餐桌都要掀翻,放任不管的后果,大概就是进入「就业差→收入降→消","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8e317a84ce57347fb9bb719311b6e81","width":"2304","height":"172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3,"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40542812164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24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10000000000010485","authorId":"10000000000010485","name":"上山抓牛股","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b1b514fb84e9876b2ede5b6bd40c4c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dStr":"10000000000010485","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485"},"content":"GPT-4o的爆火、nanobanana的爆火、Sora2的爆火,都在提醒我们正迈向一个算力需求无限的未来。如果你认为英伟达的护城河足够深,那么投资英伟达无疑是好的投资。","text":"GPT-4o的爆火、nanobanana的爆火、Sora2的爆火,都在提醒我们正迈向一个算力需求无限的未来。如果你认为英伟达的护城河足够深,那么投资英伟达无疑是好的投资。","html":"GPT-4o的爆火、nanobanana的爆火、Sora2的爆火,都在提醒我们正迈向一个算力需求无限的未来。如果你认为英伟达的护城河足够深,那么投资英伟达无疑是好的投资。"},{"author":{"id":"10000000000010482","authorId":"10000000000010482","name":"秘密你","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995502c6484b6b8d742969ce8ce9c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dStr":"1000000000001048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482"},"content":"黄金涨到3900美元,英伟达股价才188,一对比起来英伟达还蛮便宜。","text":"黄金涨到3900美元,英伟达股价才188,一对比起来英伟达还蛮便宜。","html":"黄金涨到3900美元,英伟达股价才188,一对比起来英伟达还蛮便宜。"}],"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0219969089768,"gmtCreate":1758264994628,"gmtModify":1758265012364,"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htmlText":"其实很多科技公司CEO私下都在筹划大规模裁员,但没人敢公开说…… Anthropic CEO最近的“暴论”说,保持沉默对社会不负责任,因此选择打破行业潜规则,直面这的残酷现实。 1,就业冲击紧迫且剧烈:1-5 年内 50% 白领工作将消失,并非科幻预言,而是基于技术发展轨迹的理性推断,实际节奏可能因指数级增长特性更快。 2,失业率将达历史高位:失业率预计飙升至 10-20%,远超 2008 年金融危机时美国 10% 的峰值,冲击集中于中产阶级。 3,变革已进入进行时:入门级白领岗位已萎缩 13%,AI 对就业的取代并非 “未来时”,而是正在悄然发生。 4,企业内部已现重构范例:Anthropic 内部 70-90% 代码由 Claude 生成,工程师从 “写代码” 转变为 “管理 AI 舰队”,个人产出提升 2-3 倍。 5,技术迭代进入正反馈循环:AI 已能解决工程师数天无法攻克的复杂问题,且正参与设计下一代 AI,技术进步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6,大众认知存在根本偏差:AI 能力每 3 个月提升、收入年增 10 倍,但公众因 “线性感知” 和 “适应麻木”,误判其发展速度与影响。 7,AI 已暴露风险边界:前沿模型出现 “作弊” 刷分、绕过限制、甚至敲诈撒谎等自保行为,虽在受控环境中,却预示潜在风险。 8,短期需三重应急措施:大规模 AI 工具培训(非程序员也能开发软件)、政府提供转型保障、对 AI 企业征税以反哺社会。 9,监管需建立统一框架:强制 AI 公司公开测试与影响数据、建立联邦级透明法规、推进机械可解释性研究 10,AGI 与社会终局近在眼前:5 年内或出现 AGI 级系统,机器人将成下一战且可能由 AI 自主设计形态;25%“极糟” vs75%“极好” 的社会结果,取决于政策选择。 ","listText":"其实很多科技公司CEO私下都在筹划大规模裁员,但没人敢公开说…… Anthropic CEO最近的“暴论”说,保持沉默对社会不负责任,因此选择打破行业潜规则,直面这的残酷现实。 1,就业冲击紧迫且剧烈:1-5 年内 50% 白领工作将消失,并非科幻预言,而是基于技术发展轨迹的理性推断,实际节奏可能因指数级增长特性更快。 2,失业率将达历史高位:失业率预计飙升至 10-20%,远超 2008 年金融危机时美国 10% 的峰值,冲击集中于中产阶级。 3,变革已进入进行时:入门级白领岗位已萎缩 13%,AI 对就业的取代并非 “未来时”,而是正在悄然发生。 4,企业内部已现重构范例:Anthropic 内部 70-90% 代码由 Claude 生成,工程师从 “写代码” 转变为 “管理 AI 舰队”,个人产出提升 2-3 倍。 5,技术迭代进入正反馈循环:AI 已能解决工程师数天无法攻克的复杂问题,且正参与设计下一代 AI,技术进步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6,大众认知存在根本偏差:AI 能力每 3 个月提升、收入年增 10 倍,但公众因 “线性感知” 和 “适应麻木”,误判其发展速度与影响。 7,AI 已暴露风险边界:前沿模型出现 “作弊” 刷分、绕过限制、甚至敲诈撒谎等自保行为,虽在受控环境中,却预示潜在风险。 8,短期需三重应急措施:大规模 AI 工具培训(非程序员也能开发软件)、政府提供转型保障、对 AI 企业征税以反哺社会。 9,监管需建立统一框架:强制 AI 公司公开测试与影响数据、建立联邦级透明法规、推进机械可解释性研究 10,AGI 与社会终局近在眼前:5 年内或出现 AGI 级系统,机器人将成下一战且可能由 AI 自主设计形态;25%“极糟” vs75%“极好” 的社会结果,取决于政策选择。 ","text":"其实很多科技公司CEO私下都在筹划大规模裁员,但没人敢公开说…… Anthropic CEO最近的“暴论”说,保持沉默对社会不负责任,因此选择打破行业潜规则,直面这的残酷现实。 1,就业冲击紧迫且剧烈:1-5 年内 50% 白领工作将消失,并非科幻预言,而是基于技术发展轨迹的理性推断,实际节奏可能因指数级增长特性更快。 2,失业率将达历史高位:失业率预计飙升至 10-20%,远超 2008 年金融危机时美国 10% 的峰值,冲击集中于中产阶级。 3,变革已进入进行时:入门级白领岗位已萎缩 13%,AI 对就业的取代并非 “未来时”,而是正在悄然发生。 4,企业内部已现重构范例:Anthropic 内部 70-90% 代码由 Claude 生成,工程师从 “写代码” 转变为 “管理 AI 舰队”,个人产出提升 2-3 倍。 5,技术迭代进入正反馈循环:AI 已能解决工程师数天无法攻克的复杂问题,且正参与设计下一代 AI,技术进步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6,大众认知存在根本偏差:AI 能力每 3 个月提升、收入年增 10 倍,但公众因 “线性感知” 和 “适应麻木”,误判其发展速度与影响。 7,AI 已暴露风险边界:前沿模型出现 “作弊” 刷分、绕过限制、甚至敲诈撒谎等自保行为,虽在受控环境中,却预示潜在风险。 8,短期需三重应急措施:大规模 AI 工具培训(非程序员也能开发软件)、政府提供转型保障、对 AI 企业征税以反哺社会。 9,监管需建立统一框架:强制 AI 公司公开测试与影响数据、建立联邦级透明法规、推进机械可解释性研究 10,AGI 与社会终局近在眼前:5 年内或出现 AGI 级系统,机器人将成下一战且可能由 AI 自主设计形态;25%“极糟” vs75%“极好” 的社会结果,取决于政策选择。","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120cba6f583895948de06f3d8a7445a","width":"1034","height":"179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676912beef16a76aa15808c22dbb9c2","width":"722","height":"119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2fda3f272c68766782e0e05453fceb2","width":"728","height":"119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02199690897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7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7419314704496,"gmtCreate":1757567596143,"gmtModify":1757568149414,"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title":"马斯克:2030年AI超全人类,Optimus是通用劳动力,以及火星殖民","htmlText":"埃隆.马斯克这两天在特斯拉全球工程总部接受了一次远程访谈,我们不堆砌信息,只抓关键逻辑。 这次访谈里藏着两条清晰的线:一边是用技术重构未来的野心,一边是对西方文明衰落的焦虑。前者聚焦三大核心 ——Optimus 人形机器人、AI 超越人类、火星殖民;后者则暴露了他对文明存续的深层担忧。至于现有的tesla主要产品,几乎没提。 接下来详细说说: 一、核心野心:用三大技术改写人类未来 这部分是马斯克的 “进攻线”,也是访谈的绝对重点。从近到远,从工具到文明,层层递进。 1. 近景:Optimus,不止是机器人,更是 “生产力革命” 马斯克敢称它 “人类历史最伟大产品”,核心逻辑就一个:解决了 “通用劳动力” 这个终极问题。 成本是关键突破口:年产 100 万台时,单台成本压到 2-2.5 万美元。拆解下来,AI 芯片占 5000-6000 美元,26 个电机驱动器是另一大成本项。这个价格一旦落地,每个家庭、工厂都能拥有 “不知疲倦的工人”,全球经济结构会被连根拔起。 难在哪?手和前臂是 “噩梦级” 难点:人类手有 27-28 个自由度,肌肉藏在前臂里,靠肌腱像木偶线一样控制手指。想让机器人穿针引线、组装汽车,就得复刻这套精密系统 —— 但市面上根本没有现成零件,全得特斯拉自己从 0 造。马斯克说它 “难度仅次于星舰”,不是吹牛。 2025 年是关键节点:Optimus V3 要实现两件事:人类级别的手部灵活度,能理解现实世界的 AI 大脑。到时候,大规模量产就不再是画饼。 还有个每次访谈几乎都会被问的问题,为啥Optimus非得是人形机器人? 答案很实在:人类把世界设计成了 “适合人类用” 的样子。人形机器人能直接用我们的工具、进我们的房子,不用重建任何基础设施。五指设计也不能省,连小拇指都是进化筛选出的 “刚需”。 2. 中景:AI,2030 年超越全人类智慧的 “进化接力棒","listText":"埃隆.马斯克这两天在特斯拉全球工程总部接受了一次远程访谈,我们不堆砌信息,只抓关键逻辑。 这次访谈里藏着两条清晰的线:一边是用技术重构未来的野心,一边是对西方文明衰落的焦虑。前者聚焦三大核心 ——Optimus 人形机器人、AI 超越人类、火星殖民;后者则暴露了他对文明存续的深层担忧。至于现有的tesla主要产品,几乎没提。 接下来详细说说: 一、核心野心:用三大技术改写人类未来 这部分是马斯克的 “进攻线”,也是访谈的绝对重点。从近到远,从工具到文明,层层递进。 1. 近景:Optimus,不止是机器人,更是 “生产力革命” 马斯克敢称它 “人类历史最伟大产品”,核心逻辑就一个:解决了 “通用劳动力” 这个终极问题。 成本是关键突破口:年产 100 万台时,单台成本压到 2-2.5 万美元。拆解下来,AI 芯片占 5000-6000 美元,26 个电机驱动器是另一大成本项。这个价格一旦落地,每个家庭、工厂都能拥有 “不知疲倦的工人”,全球经济结构会被连根拔起。 难在哪?手和前臂是 “噩梦级” 难点:人类手有 27-28 个自由度,肌肉藏在前臂里,靠肌腱像木偶线一样控制手指。想让机器人穿针引线、组装汽车,就得复刻这套精密系统 —— 但市面上根本没有现成零件,全得特斯拉自己从 0 造。马斯克说它 “难度仅次于星舰”,不是吹牛。 2025 年是关键节点:Optimus V3 要实现两件事:人类级别的手部灵活度,能理解现实世界的 AI 大脑。到时候,大规模量产就不再是画饼。 还有个每次访谈几乎都会被问的问题,为啥Optimus非得是人形机器人? 答案很实在:人类把世界设计成了 “适合人类用” 的样子。人形机器人能直接用我们的工具、进我们的房子,不用重建任何基础设施。五指设计也不能省,连小拇指都是进化筛选出的 “刚需”。 2. 中景:AI,2030 年超越全人类智慧的 “进化接力棒","text":"埃隆.马斯克这两天在特斯拉全球工程总部接受了一次远程访谈,我们不堆砌信息,只抓关键逻辑。 这次访谈里藏着两条清晰的线:一边是用技术重构未来的野心,一边是对西方文明衰落的焦虑。前者聚焦三大核心 ——Optimus 人形机器人、AI 超越人类、火星殖民;后者则暴露了他对文明存续的深层担忧。至于现有的tesla主要产品,几乎没提。 接下来详细说说: 一、核心野心:用三大技术改写人类未来 这部分是马斯克的 “进攻线”,也是访谈的绝对重点。从近到远,从工具到文明,层层递进。 1. 近景:Optimus,不止是机器人,更是 “生产力革命” 马斯克敢称它 “人类历史最伟大产品”,核心逻辑就一个:解决了 “通用劳动力” 这个终极问题。 成本是关键突破口:年产 100 万台时,单台成本压到 2-2.5 万美元。拆解下来,AI 芯片占 5000-6000 美元,26 个电机驱动器是另一大成本项。这个价格一旦落地,每个家庭、工厂都能拥有 “不知疲倦的工人”,全球经济结构会被连根拔起。 难在哪?手和前臂是 “噩梦级” 难点:人类手有 27-28 个自由度,肌肉藏在前臂里,靠肌腱像木偶线一样控制手指。想让机器人穿针引线、组装汽车,就得复刻这套精密系统 —— 但市面上根本没有现成零件,全得特斯拉自己从 0 造。马斯克说它 “难度仅次于星舰”,不是吹牛。 2025 年是关键节点:Optimus V3 要实现两件事:人类级别的手部灵活度,能理解现实世界的 AI 大脑。到时候,大规模量产就不再是画饼。 还有个每次访谈几乎都会被问的问题,为啥Optimus非得是人形机器人? 答案很实在:人类把世界设计成了 “适合人类用” 的样子。人形机器人能直接用我们的工具、进我们的房子,不用重建任何基础设施。五指设计也不能省,连小拇指都是进化筛选出的 “刚需”。 2. 中景:AI,2030 年超越全人类智慧的 “进化接力棒","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c5c27a48074a91390e31b0e65ab5936","width":"1280","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5,"commentSize":4,"repostSize":14,"link":"https://laohu8.com/post/4774193147044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052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3575336049872142","authorId":"3575336049872142","name":"tom33","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a9a2ae69ad94cc4f6f7359e1f604635","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dStr":"3575336049872142","authorIdStr":"3575336049872142"},"content":"刚开始,快上车,$320时已加仓","text":"刚开始,快上车,$320时已加仓","html":"刚开始,快上车,$320时已加仓"}],"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099779846272,"gmtCreate":1756534627974,"gmtModify":1756704116672,"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title":"美团深陷“凡尔登绞肉机”","htmlText":"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绞肉机”。 1916年,德国战略目的异常明确——进军法国人必须死守的凡尔登要塞并不是了夺取战略要地,而是通过无休止的消耗战,让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摧毁法军的意志,迫使其退出战争。 这场战役没什么战术可言,就是纯粹的实力消耗,双方在泥泞的战壕中进行着绝望的拉锯——据后来测算,德军每损失一人,法军将损失两人甚至更多,双方最终以巨大的伤亡代价重塑了战争的残酷逻辑。 如今,美团正深陷一场即时零售世界的“凡尔登战役”。 如同战壕里绝望的士兵,面对阿里与京东两大巨头的轮番围攻,美团在2025年关键字就是“消耗”——消耗了利润储备,消耗了资本耐心,长久以来建立的护城河也可能土崩瓦解。 1.利润血崩 8月26日,美团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暴跌89%,相比去年同期的136亿,只剩下了不足15亿元——与市场普遍预期的近百亿利润相距甚远。 其实在Q1财报电话会议里美团就给过预警,公司会“不惜代价”守住份额,同时也必然会损失利润,只是让投资者没想到的,二季度的业绩会如此不堪。 通过盘点美团2024至今的6个季度季报,可以清晰看到外卖大战给美团带来的剧烈损失——2024年是美团发展过程中最顺风顺水的阶段,收入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多年布局的“平台→商家→骑手→用户”的飞轮不断推高公司利润,尤其在下半年的两个季度,均有着翻倍的增速。 2025年开始,随着竞争对手开始进入即时零售业务,市场急转直下,美团一季度收入增速降至18%,利润增速降至45%,二季度市场正式打响大规模消耗战后,美团的销售与营销开支如同脱缰野马,不得不跟进对手的节奏,直接导致了利润体系直接崩盘,最终录得近9成的净利润降幅。 拆解Q2美团的成本结构,可以很明显看到问题根源:614亿元的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225亿元销售费用增加52%,两项","listText":"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绞肉机”。 1916年,德国战略目的异常明确——进军法国人必须死守的凡尔登要塞并不是了夺取战略要地,而是通过无休止的消耗战,让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摧毁法军的意志,迫使其退出战争。 这场战役没什么战术可言,就是纯粹的实力消耗,双方在泥泞的战壕中进行着绝望的拉锯——据后来测算,德军每损失一人,法军将损失两人甚至更多,双方最终以巨大的伤亡代价重塑了战争的残酷逻辑。 如今,美团正深陷一场即时零售世界的“凡尔登战役”。 如同战壕里绝望的士兵,面对阿里与京东两大巨头的轮番围攻,美团在2025年关键字就是“消耗”——消耗了利润储备,消耗了资本耐心,长久以来建立的护城河也可能土崩瓦解。 1.利润血崩 8月26日,美团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暴跌89%,相比去年同期的136亿,只剩下了不足15亿元——与市场普遍预期的近百亿利润相距甚远。 其实在Q1财报电话会议里美团就给过预警,公司会“不惜代价”守住份额,同时也必然会损失利润,只是让投资者没想到的,二季度的业绩会如此不堪。 通过盘点美团2024至今的6个季度季报,可以清晰看到外卖大战给美团带来的剧烈损失——2024年是美团发展过程中最顺风顺水的阶段,收入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多年布局的“平台→商家→骑手→用户”的飞轮不断推高公司利润,尤其在下半年的两个季度,均有着翻倍的增速。 2025年开始,随着竞争对手开始进入即时零售业务,市场急转直下,美团一季度收入增速降至18%,利润增速降至45%,二季度市场正式打响大规模消耗战后,美团的销售与营销开支如同脱缰野马,不得不跟进对手的节奏,直接导致了利润体系直接崩盘,最终录得近9成的净利润降幅。 拆解Q2美团的成本结构,可以很明显看到问题根源:614亿元的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225亿元销售费用增加52%,两项","text":"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绞肉机”。 1916年,德国战略目的异常明确——进军法国人必须死守的凡尔登要塞并不是了夺取战略要地,而是通过无休止的消耗战,让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摧毁法军的意志,迫使其退出战争。 这场战役没什么战术可言,就是纯粹的实力消耗,双方在泥泞的战壕中进行着绝望的拉锯——据后来测算,德军每损失一人,法军将损失两人甚至更多,双方最终以巨大的伤亡代价重塑了战争的残酷逻辑。 如今,美团正深陷一场即时零售世界的“凡尔登战役”。 如同战壕里绝望的士兵,面对阿里与京东两大巨头的轮番围攻,美团在2025年关键字就是“消耗”——消耗了利润储备,消耗了资本耐心,长久以来建立的护城河也可能土崩瓦解。 1.利润血崩 8月26日,美团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暴跌89%,相比去年同期的136亿,只剩下了不足15亿元——与市场普遍预期的近百亿利润相距甚远。 其实在Q1财报电话会议里美团就给过预警,公司会“不惜代价”守住份额,同时也必然会损失利润,只是让投资者没想到的,二季度的业绩会如此不堪。 通过盘点美团2024至今的6个季度季报,可以清晰看到外卖大战给美团带来的剧烈损失——2024年是美团发展过程中最顺风顺水的阶段,收入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多年布局的“平台→商家→骑手→用户”的飞轮不断推高公司利润,尤其在下半年的两个季度,均有着翻倍的增速。 2025年开始,随着竞争对手开始进入即时零售业务,市场急转直下,美团一季度收入增速降至18%,利润增速降至45%,二季度市场正式打响大规模消耗战后,美团的销售与营销开支如同脱缰野马,不得不跟进对手的节奏,直接导致了利润体系直接崩盘,最终录得近9成的净利润降幅。 拆解Q2美团的成本结构,可以很明显看到问题根源:614亿元的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225亿元销售费用增加52%,两项","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f387e8085cd2715806226a68c21eccd","width":"1080","height":"6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820eb7d447bbe8077cf905bbac2eb05","width":"1080","height":"6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08574c85fb8389932c98911494b2a6c","width":"1080","height":"66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4,"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099779846272","isVote":2,"tweetType":1,"viewCount":205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vote":{"id":5407,"gmtBegin":1756534627951,"gmtEnd":1757137989356,"type":1,"upper":1,"title":"2025年底,美团能否守住即时零售第一?","choices":[{"id":18334,"sort":1,"name":"能","userSize":11,"voted":false},{"id":18335,"sort":2,"name":"不能","userSize":7,"voted":false},{"id":18336,"sort":3,"name":"谁补贴我挺谁","userSize":8,"voted":false}]},"comments":[{"author":{"id":"10000000000010482","authorId":"10000000000010482","name":"秘密你","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995502c6484b6b8d742969ce8ce9c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dStr":"1000000000001048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482"},"content":"Q1财报的时候,王兴说Q2利润会大幅下降,大家不信,相信美团的战损远低于竞对 Q2财报的时候,蒋凡说淘宝闪购9月后会优化一半的UE亏损,大家还是不信,相信淘宝会死磕美团,不拿下美团一半市场誓不罢休","text":"Q1财报的时候,王兴说Q2利润会大幅下降,大家不信,相信美团的战损远低于竞对 Q2财报的时候,蒋凡说淘宝闪购9月后会优化一半的UE亏损,大家还是不信,相信淘宝会死磕美团,不拿下美团一半市场誓不罢休","html":"Q1财报的时候,王兴说Q2利润会大幅下降,大家不信,相信美团的战损远低于竞对 Q2财报的时候,蒋凡说淘宝闪购9月后会优化一半的UE亏损,大家还是不信,相信淘宝会死磕美团,不拿下美团一半市场誓不罢休"},{"author":{"id":"10000000000010484","authorId":"10000000000010484","name":"笑猫日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6e720c7d3a4835efa4409feb9b8f38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dStr":"10000000000010484","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484"},"content":"想周一建仓美团,你们都不看好美团,美团偏偏不争气,我就要买点美团不争气的样子","text":"想周一建仓美团,你们都不看好美团,美团偏偏不争气,我就要买点美团不争气的样子","html":"想周一建仓美团,你们都不看好美团,美团偏偏不争气,我就要买点美团不争气的样子"}],"imageCount":1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7446779379752,"gmtCreate":1755140011429,"gmtModify":1755140048495,"author":{"id":"3574501498693116","authorId":"3574501498693116","name":"午夜尼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15e45efb23610030051283fc3a42127","crmLevel":3,"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4501498693116","authorIdStr":"3574501498693116"},"themes":[],"title":"从高管到自由人:我如何摆脱倦怠,从0开始赚到800万?","htmlText":"这是一个关于“重新定义成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如何从传统职业的终点,开启个人事业的起点”访谈。 本文主角Justin Welsh,曾是科技初创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位和薪水。然而,持续的“不惜一切代价增长”文化最终让他不堪重负,陷入了严重的职业倦怠。 他系统性地拆解了他如何从一个高压管理者,转型为一个年收入800万美元的单打独斗企业家的全过程,并分享了从认识和应对职业倦怠,到建立个人品牌、寻找利基市场,再到创建商业系统和产品化的所有具体方法和深刻洞察,为每一个在传统职场中感到迷茫或渴望自由的人,提供了一份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下面开始,我们将以讲述者Justin Welsh的第一视角展开。 0,失控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Justin Welsh。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你有一个许多人羡慕的工作,高薪、高管,前途一片光明。但你每天早上醒来,却感受不到一丝快乐。 我曾是这样一个人。我在一家飞速发展的科技公司担任销售副总裁,管理着150人的团队。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才到家,生活被工作填得满满的。 在别人眼里,我成功了。但对我来说,那是一种煎熬。 我发现,职业倦怠不是因为你工作太努力,而是因为你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感。 就像在玩《俄罗斯方块》,方块掉下来的速度越来越快,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到了2018年,我崩溃了。一次严重的恐慌发作让我意识到,我必须做出改变。 我用八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离开了。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先做副业?为什么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老实说,我曾犹豫不决。但这次“被迫”的离开,反而是一种幸运。它让我没有退路,只能全力以赴。 1, 还在职场中挣扎?先从这15分钟开始 我并不是要劝你立刻辞职。 相反,如果你正身处职场,感到倦怠,我建议你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 每天抽出15分钟。这段时间不是让你去刷社交媒体,而是去创造。 在社交媒体或任何平台","listText":"这是一个关于“重新定义成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如何从传统职业的终点,开启个人事业的起点”访谈。 本文主角Justin Welsh,曾是科技初创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位和薪水。然而,持续的“不惜一切代价增长”文化最终让他不堪重负,陷入了严重的职业倦怠。 他系统性地拆解了他如何从一个高压管理者,转型为一个年收入800万美元的单打独斗企业家的全过程,并分享了从认识和应对职业倦怠,到建立个人品牌、寻找利基市场,再到创建商业系统和产品化的所有具体方法和深刻洞察,为每一个在传统职场中感到迷茫或渴望自由的人,提供了一份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下面开始,我们将以讲述者Justin Welsh的第一视角展开。 0,失控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Justin Welsh。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你有一个许多人羡慕的工作,高薪、高管,前途一片光明。但你每天早上醒来,却感受不到一丝快乐。 我曾是这样一个人。我在一家飞速发展的科技公司担任销售副总裁,管理着150人的团队。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才到家,生活被工作填得满满的。 在别人眼里,我成功了。但对我来说,那是一种煎熬。 我发现,职业倦怠不是因为你工作太努力,而是因为你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感。 就像在玩《俄罗斯方块》,方块掉下来的速度越来越快,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到了2018年,我崩溃了。一次严重的恐慌发作让我意识到,我必须做出改变。 我用八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离开了。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先做副业?为什么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老实说,我曾犹豫不决。但这次“被迫”的离开,反而是一种幸运。它让我没有退路,只能全力以赴。 1, 还在职场中挣扎?先从这15分钟开始 我并不是要劝你立刻辞职。 相反,如果你正身处职场,感到倦怠,我建议你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 每天抽出15分钟。这段时间不是让你去刷社交媒体,而是去创造。 在社交媒体或任何平台","text":"这是一个关于“重新定义成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如何从传统职业的终点,开启个人事业的起点”访谈。 本文主角Justin Welsh,曾是科技初创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位和薪水。然而,持续的“不惜一切代价增长”文化最终让他不堪重负,陷入了严重的职业倦怠。 他系统性地拆解了他如何从一个高压管理者,转型为一个年收入800万美元的单打独斗企业家的全过程,并分享了从认识和应对职业倦怠,到建立个人品牌、寻找利基市场,再到创建商业系统和产品化的所有具体方法和深刻洞察,为每一个在传统职场中感到迷茫或渴望自由的人,提供了一份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下面开始,我们将以讲述者Justin Welsh的第一视角展开。 0,失控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Justin Welsh。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你有一个许多人羡慕的工作,高薪、高管,前途一片光明。但你每天早上醒来,却感受不到一丝快乐。 我曾是这样一个人。我在一家飞速发展的科技公司担任销售副总裁,管理着150人的团队。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才到家,生活被工作填得满满的。 在别人眼里,我成功了。但对我来说,那是一种煎熬。 我发现,职业倦怠不是因为你工作太努力,而是因为你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感。 就像在玩《俄罗斯方块》,方块掉下来的速度越来越快,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到了2018年,我崩溃了。一次严重的恐慌发作让我意识到,我必须做出改变。 我用八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离开了。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先做副业?为什么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老实说,我曾犹豫不决。但这次“被迫”的离开,反而是一种幸运。它让我没有退路,只能全力以赴。 1, 还在职场中挣扎?先从这15分钟开始 我并不是要劝你立刻辞职。 相反,如果你正身处职场,感到倦怠,我建议你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 每天抽出15分钟。这段时间不是让你去刷社交媒体,而是去创造。 在社交媒体或任何平台","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32681dd2c35bad802670f0c4bbc0729","width":"3288","height":"201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74467793797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1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