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头财经

以深透企业战略可行性及未来发展潜力、市值动态和资本涌动。

IP属地:未知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16:04

      全球最赚钱的两家游戏公司陷入抄袭争议

      记者丨张飞涛 实习生丨汗青 出品丨鳌头财经 全球最赚钱的游戏公司腾讯因涉嫌抄袭被告了,原告是全球第二赚钱的游戏公司索尼。 近日,索尼向美国加州联邦法院提交诉讼,指控腾讯旗下的《荒野起源》游戏“盲从式克隆”索尼旗下的《地平线》系列游戏。 鳌头财经了解到,《地平线:零之曙光》为索尼2017年发行的PlayStation4独占游戏,该游戏发布后大获成功并衍生出数款系列游戏,截至今年7月份,《地平线》系列游戏累计销量突破3800万份,成为索尼第一方游戏销量支柱之一。 《荒野起源》是由北极光工作室开发的末日生存游戏,去年2月份该游戏获得版号,去年11月开启了全渠道预约,但截至目前仍未公布发售日期。 北极光工作室则是腾讯旗下四大工作室之一,曾开发出《天涯明月刀OL》等游戏。 索尼在诉讼中提到,腾讯曾就《地平线》IP向索尼提出合作意向,但遭到索尼拒绝。在此之后腾讯并没有调整游戏的开发方向,腾讯的这一行为在索尼看来“侵权意图明显”。 在正式诉讼前,索尼试过用更为“体面”的方式解决此事。 索尼表示在正式提起诉讼前,曾与腾讯进行过多次非正式沟通,明确表达了对《荒野起源》侵权的担忧,但腾讯仍在此过程中再度寻求《地平线》IP的授权许可,在被拒绝后仍坚持推进《荒野起源》的上线计划,迫使索尼最终采取法律手段。 截至目前腾讯并未对此事作出公开回应,但有玩家发现腾讯修改了《荒野起源》Steam商店页的内容,将与《地平线:零之曙光》相似的画面全部替换。 腾讯“抄袭”往事 外界一直存在一种声音,“腾讯一直以来都依靠抄袭”。这一观点有失偏颇,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具有相当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抄袭”的争议一直伴随着腾讯。 早在2006年,腾讯就因抄袭被游戏公司告上法庭。当年9月,盛大网络联合《泡泡堂》开发商韩国Nexon起诉腾讯旗下《QQ堂》抄袭,这两款游戏在界面、玩法、地图甚至名
      39评论
      举报
      全球最赚钱的两家游戏公司陷入抄袭争议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15:39

      8.5亿资金缺位、控诉大股东:“果汁之王”汇源能否东山再起?

      记者丨张飞涛 实习生丨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 一封公开信撕开了“国民果汁”汇源的资本困局。 近日,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源”)直指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诸暨文盛汇”)未按承诺履行8.5亿元注资义务,并已对其提起诉讼。 这场始于2022年的破产重整,3年后因资金缺口、业绩承压与市场挤压,将曾经的“果汁之王”汇源推向了“重生”还是“沉沦”的十字路口。 资本内斗:8.5亿资金缺位引发控制权之争 2022年6月,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北京汇源重整计划,AMC机构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通过旗下持股平台诸暨文盛汇及天津文盛汇,承诺对北京汇源增资16亿元,分3年完成(2022年7.5亿元、2023年3.8亿元、2024年4.7亿元),并取得北京汇源70%股权。 截至2025年,北京汇源仅收到首期7.5亿元注资,剩余8.5亿元逾期1年以上未到账。 北京汇源在公开信中直言,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注册资本的22.8%,却通过控制董事会和管理层“把控公司决策权”,而其实际投入的6.5亿元资金长期“趴账”,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矛盾进一步激化于诸暨文盛汇提议的“资本公积补亏方案”。 北京汇源披露,当前公司资本公积总额中半数以上存在不确定性,若以此弥补亏损,将迫使债权人被动确认债转股行为,变相剥夺其选择权。 公司已对诸暨文盛汇及文盛资产提起诉讼,指控其“涉嫌出资不实、滥用控制权”。 2022年12月,文盛资产通过引入A股上市公司国中水务参与汇源果汁的重整,国中水务拟将通过文盛汇间接持有北京汇源18.89%股份,交易金额定为8.5亿元。 然而,因诸暨文盛汇股权遭法院冻结(文盛资产关联方上海邕睿实业被诉前保全),且注资不到位导致标的估值争议,国中水务于2025年4月宣布终止收购。这一变故直接暴露了汇源重整计划中的资金链风险。
      10评论
      举报
      8.5亿资金缺位、控诉大股东:“果汁之王”汇源能否东山再起?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08-12 15:49

      海辰储能国内市场收入下滑,吴祖钰依赖美国市场靠得住?

      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刘宇 出品丨鳌头财经 “2023年就曾有人恶意编造我们的电芯质量问题,如今类似的抹黑手段卷土重来,试图扰乱我们的步伐、动摇我们的军心、诋毁我们的声誉。对此,我们必须明确表态:对恶意编造、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 8月5日,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在《致全体海辰人的一封信》中的这样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8月12日,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对海辰储能等公司发起的专利技术型诉讼正式开庭审理。 除了官司外,海辰储能还面临着国内收入下滑,海外市场“关税战”影响,再度陷入亏损之中等不利因素,为公司赴港IPO增添阴霾。 吴祖钰违反不竞争承诺判赔100万 39岁的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离不惑之年仅差1岁。 8月12日,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对海辰储能等公司发起的专利技术型诉讼正式开庭审理。 8月5日,海辰储能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近期网络谣言等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以下简称“声明”)。 声明指出,网传的涉案“复合集流体技术”,经专业的第三方鉴定,该技术为公众所知悉,不具秘密性,因此并不构成“商业秘密”。 同时,公司未在任何产品上使用过该技术,相关的纠纷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该案件仍在调查中,我司将继续为冯先生及其家人提供支持与帮助,也相信法律最终会还以公道。” 海辰储能声明提到的“冯先生”指的是海辰储能总裁办主任、工程部负责人冯登科。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近期被福建宁德市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此事系宁德时代主动报案,宁德时代已收集完整证据交由公安机关。 海辰储能招股书显示,吴祖钰曾在宁德时代担任工程师。冯登科曾在宁德时代担任设备工程师,是吴祖钰的下属。 需要提及的是,除了吴祖钰外,海辰储能4位执行董事中,易梓琦、庞文杰也均有在宁德时代的工作经历。 海辰储能的核心团队几乎都来自宁德时代
      42评论
      举报
      海辰储能国内市场收入下滑,吴祖钰依赖美国市场靠得住?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08-12 15:39

      麦当劳开启“我去麦麦岛啦”主题活动,全国7100家餐厅同步切换“度假模式”,打造轻松有趣的夏日旅行目的地

      (2025年8月10日,北京)麦当劳中国在全国13城麦麦岛(McDonaldland)旗舰店活动上宣布,8月13日将在全国开启“我去麦麦岛啦”主题活动。届时,全国7100家餐厅将同步切换为麦麦岛“度假模式”,为消费者打造轻松有趣的夏日旅行目的地。通过一系列的限定美味、趣味体验,以及丰富的纪念品周边,麦当劳热情邀请消费者走进麦麦岛,收获一份简单的快乐。活动期间,全网呼唤的麦当劳奶昔也将在13家麦麦岛旗舰餐厅限时回归,给消费者带来既熟悉又惊喜的甜蜜滋味,在北京的消费者可以前往北京麦当劳朝阳公园南路餐厅打卡及品尝。 麦当劳开启“我去麦麦岛啦”主题活动 北京朝阳公园南路-麦麦岛旗舰餐厅 “麦麦岛是麦当劳叔叔等好朋友们的家园,我们也把这些好朋友们叫做麦当劳‘小福’。在麦麦岛,我们不讲道理,只讲童趣;我们不管年纪,只管开心。”北京麦当劳高级总经理王广一表示:“无论你是小时候就通过麦当劳的玩具认识小福们的老朋友,还是最近才和他们结缘的新朋友,我们都希望你能在这里找回纯真的笑容,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个夏天,希望大家能走进麦当劳餐厅,见见老朋友,也认识新朋友,和我们一起加入这场轻松有趣的夏日旅程。” 麦当劳奶昔在13家麦麦岛旗舰店限时回归 麦麦岛限定甜品及小食,开启“好好吃”的夏日美味奇遇 8月13日起至8月31日,全国麦当劳餐厅将推出麦麦题限定甜品,包括桑莓云朵棉花糖麦旋风、麦麦岛泡泡汽水、麦麦岛酪酪派,部分餐厅还有葡萄风味圆筒,让紫色甜蜜席卷全国。同时,深受喜爱的摇摇薯条也会限时回归,并同时上新六款口味粉包——番茄、芥末、烧烤、柚子胡椒、酸乳酪与海苔,唤醒缤纷味蕾体验。 消费者可在麦当劳享受到麦麦岛限定系列美味、限定系列包装等专属体验 麦麦岛花式打卡,打开“好好玩”的夏日旅行计划 除了“好好吃”的夏日美味,消费者熟悉的麦当劳自助点餐机小票也将创意焕新,化身为七彩缤纷的“麦麦岛探索证”。
      73评论
      举报
      麦当劳开启“我去麦麦岛啦”主题活动,全国7100家餐厅同步切换“度假模式”,打造轻松有趣的夏日旅行目的地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08-11 15:46

      狂奔的海尔消金为何面临合规困局

      记者丨宁晓敏 实习生丨陈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收入,3年增长2倍。在消费金融行业,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消金”)业绩表现是出色的。 然而,2025年7月,海尔消金因为“夸大误导催收不当”“违反信用信息采集规定”等,一个月内两次被监管处罚,合计被罚230万元,6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其实,海尔消金的合规问题备受诟病。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投诉指向海尔消金暴力催收、收费合不合理等问题。 天眼查显示,海尔消金的诉讼案超10万件,多数诉讼中,海尔消金是原告。 由海尔集团主导的海尔消金,正处于业绩增长与合规困局的尴尬处境,在监管趋严的趋势下,公司该如何破局。 涉“七宗罪” 一月“领”两罚 海尔消金又被罚了。这次领到的是近三年行业最大罚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2025年7月25日,青岛监管局开出一张罚单,对海尔消金罚款205万元。 海尔消金被罚,主要涉及六项违法违规行为,即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催收行为不当,贷后管理不尽职、部分信贷资金被挪用,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违规办理同业业务,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 这是还一份“双罚单”,即海尔消金及相关责任同时被罚。 对海尔消金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催收行为不当,贷后管理不尽职、部分信贷资金被挪用,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款105万元,对时任公司消费生态链群高级经理高翔、贷后管理部高级经理胡雨森分别给予警告;对海尔消金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款50万元,对时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黄应华警告并罚款20万元,对时任公司财务部负责人郭涛、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郭镇德、信息技术部总监吴文辉分别给予警告;对海尔消金违规办理同业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款50万元,对时任公司总经理黄应华取消任职资格二年,对时任公司金融市场部负责人郭涛给予警告并罚款10万元。 信贷资金
      120评论
      举报
      狂奔的海尔消金为何面临合规困局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08-08

      爱美客与江苏吴中“急眼”的背后,映射出成长困局

      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陈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爱美客与江苏吴中之间的纷争,7月以来广受关注。纷争的焦点则在于高价“童颜针”产品艾塑菲的代理权之争。 不过,爱美客在市场中消停了许久,从上市最初的“医美茅”光环,到如今股价暴跌六成,交易相当清淡,业绩增长显出疲态。 瓶颈之下,爱美客不惜与江苏吴中大打出手,这其中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一款产品的争夺,背后折射出医美上游产品竞争的激烈与复杂,对于爱美客而言,需要解决的还有很多。 爱美客收回天价“童颜针”,江苏吴中指其背离“君子信义” 7月21日,爱美客与江苏吴中【*ST苏吴(600200.SZ)】齐发公告,爱美客的控股子公司韩国REGEN公司已于2025年7月18日向达透公司送达解约函,解除独家经销协议,并撤销达透公司作为艾塑菲(AestheFill)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经销商所有相关授权。 该代理权此前由*ST苏吴的控股孙公司达透医疗拥有。 Regen提及两点解约理由,一是达透医疗在独家经销协议履行过程中,将独家经销业务实际转让给达透公司控股股东吴中美学,该行为违反了协议约定。 二是江苏吴中及其董事长、数名高管人员严重违反证券法的行为,被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且江苏吴中上半年公告中披露了多项违规、调查及处罚事项,该等情况严重影响艾塑菲声誉。 公开资料显示,艾塑菲2014年首次在韩国获得上市许可,该品由聚双旋乳酸微球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市场上俗称“童颜针”,是一种用来填充和改善皱纹的“再生医美注射剂”。 2024年,艾塑菲在中国获批上市,售价约为1.98万元/支,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进口“童颜针”。 艾塑菲当年销售收入3.26亿元,毛利润高达2.69亿元。依靠艾塑菲的热销,江苏吴中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为7048万,而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还亏损了7195万。 正因为艾塑菲对江苏吴中的业绩贡献明显,爱美客此举引发了江苏吴中
      203评论
      举报
      爱美客与江苏吴中“急眼”的背后,映射出成长困局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08-07

      四川长虹千亿营收下的“虚胖”危机

      记者丨张飞涛 实习生丨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 近日,四川长虹(600839.SH)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超56%,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下滑2.17%-25.82%,为近5年首次扣非净利润下降。 鳌头财经注意到,房地产与海外业务拖累、核心家电业务毛利率下滑、代工依赖风险加剧,这家年营收破千亿的家电巨头“虚胖”体质逐渐显现,暴露出“规模增长但利润疲软”的深层矛盾。如何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利润增长,将成为四川长虹能否重返家电行业第一梯队的关键。 业绩预警:扣非净利五年首降 四川长虹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达4.39亿元-5.71亿元,同比增长56.53%-103.59%。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这一数据骤降至1.38亿元-1.82亿元,同比减少2.17%-25.82%。这是自2021年以来,四川长虹首次在业绩预告中出现扣非净利润下滑。 此次利润增长主要源于被投资企业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属于一次性收益。而剔除这一因素后,公司房地产业务与海外家电业务的毛利下滑成为利润缩水的直接原因。尽管四川长虹未披露具体影响比例,但2024年财报显示,房地产业务营收同比下滑33.87%,海外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86个百分点,两者共同拖累了整体业绩。 此外,利润增速持续放缓,资产质量承压。从2021年至2024年,四川长虹归母净利润从2.85亿元增至7.04亿元,但同比增速从527.35%骤降至2.30%;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52亿元增至4.19亿元,增速从500.94%降至6.53%。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11.18%降至10.02%,净利率从1.85%降至1.74%,均创近年新低。 作为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2024年四川长虹家电业务实现营收450.91亿元,占总营收的43.93%。尽管营收同比增长15.29%,
      94评论
      举报
      四川长虹千亿营收下的“虚胖”危机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08-06

      51信用卡正式更名“Vala”,集团彻底转型All in“车生活”

      2025年8月5日,港交所上市公司51信用卡有限公司(2051.HK)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英文名称已由“51 Credit Card Inc.”更改为“Vala Inc.”,并不再采用“51信用卡有限公司”的中文双重外文名称。同时公司股份简称、公司标志、公司网址等已进行更改,其中股票简称“VALA”将于8月8日上午九时正式生效。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公司品牌体系的彻底转型,也昭示其未来将以新能源移动生活方式品牌Vala为战略核心,拥抱一个更具消费潜力与场景延展性的生活方式新方向。 此举背后,是一场早已铺垫良久的战略转身。从信用卡管理平台起家,到如今聚焦“空间即服务”的新能源电车生活开创者,Vala的进化路径本质上是集团战略逻辑的彻底重构。在2024年财报中,Vala业务成为集团最具想象空间的业务板块。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6月,其社交矩阵粉丝总量已突破212万,全网累计曝光量超过5.8亿次,“重新定义汽车生活方式”的理念逐步进入大众视野。 告别金融科技,驶入造车新赛道 如果说“51信用卡”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金融工具创新,那么“Vala”所代表的,则是围绕“自由生活”展开的下一代的新消费主张。作为中国首个原厂量产可升顶的新能源多功能车品牌,Vala不仅具备影院级影音、电地暖、V2L外放电、220V生活用电系统等完整配置,其内部模块化设计更可支持百种场景组合,从移动咖啡车、直播间到亲子房、会议室,满足用户在旅行、营地、市集等场景中的多样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传统造车企业以技术驱动市场渗透,Vala的打法更像是一个“生活方式平台”的建立者:通过生活场景创造用户内容,通过用户内容反向推动产品迭代。如今,它不再是一个“卖车”的公司,而是一个电车生活行业的开创者。 这一战略逻辑,也在多地落地案例中得以验证:在与武夷山国家公园、黄龙体育周、中国旅游日等合作中,Vala不断将“人车景融合
      208评论
      举报
      51信用卡正式更名“Vala”,集团彻底转型All in“车生活”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08-06

      奥克斯再战IPO,成败得失如何论江湖

      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刘宇 出品丨鳌头财经 2025年夏天, 高温热浪席卷全国,东北多地空调断货。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简称“奥克斯”)再度冲刺港股IPO,似乎是选了个好时机。 7月16日,奥克斯再次递表港交所,并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是二战IPO。今年初,奥克斯就递过一次IPO申请,时隔半年招股书失效。 奥克斯,虽然时下在国内市场上存在感不强,但大众对其并不陌生。早年,因为价格战而获“价格屠夫”之名;过去10多年,与格力“缠斗”,因为输了官司而赔4230万元,还常常被“董小姐”手撕“偷技术”、“挖人”。 本次IPO前,奥克斯突击现金分红约38亿元,实际控制人郑坚江家族分走了36.56亿元。 研发费用率垫底,在美的、格力、海尔等巨头的威势下,奥克斯能否借此次IPO冲出一方天地? 空调黑马的10年IPO 奥克斯谋求IPO上市,64岁的郑坚江矢志不渝地在推动。 郑坚江本是宁波鄞州一名汽车修理工。1986年,乡里一家集体经营的钟表零件厂濒临倒闭。25岁的郑坚江看到了机遇,承包了这个负债20多万元的“烂摊子”。 做过五金、修过汽车,郑坚江的底气是,对零件生产有技术优势。从信用社贷款2000元,加上厂里的7名工人,郑坚江开工了。从生产加工熟悉的零部件开始,录音机天线、电视机拉杆、电表罩壳……郑坚江盘活了小厂,并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0年前后,江苏的春兰空调崛起,一跃成为全国销冠。1994年,郑坚江也向空调领域进军,成立AUX电器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诞生。 当时,空调市场上已有格力、美的、海尔、春兰等知名品牌,空调也被视作奢侈品,尚未走进寻常百姓家。 2000年前后,郑坚江借打价格战声名鹊起。他生产的空调,售价只有同行一半,并用“成本白皮书”公开价格构成。一时间,质疑声铺天盖地,郑坚江收获了“价格屠夫”之名。 为什么不能卖老百姓买得起的空调?郑坚江采取农村包围城市
      177评论
      举报
      奥克斯再战IPO,成败得失如何论江湖
    • 鳌头财经鳌头财经
      ·08-06

      凯赛生物:“单腿走路”下第二曲线商业化困局待解

      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 作为科创板“合成生物第一股”,凯赛生物(688065.SH)凭借全球领先的生物基材料技术,曾是资本市场热捧的“硬科技标杆”。 截至2025年8月5日,市值约352亿元,动态市盈率(PE)约64倍,动态市盈率远超万华化学、卫星化学等化工巨头。然而,高估值背后,以长链二元酸起家的凯赛生物正面临诸多挑战,第二曲线(生物基聚酰胺)商业化受阻、传统业务增长乏力、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接踵而至,其成长逻辑能否支撑当前估值,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合成生物领域的“技术先锋” 凯赛生物由美籍华人刘修才于2000年创立,核心业务聚焦合成生物学技术,致力于开发新型生物基材料。 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后,公司凭借三大产品线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其中,长链二元酸全球市占率超80%,国内达95%,是香料、热熔胶、润滑油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生物基聚酰胺可替代传统石油基尼龙(如PA66),广泛应用于纺织、新能源装备、建筑装饰等领域;生物基戊二胺作为聚酰胺、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关键中间体,拓展至工程材料、医药等多元场景。 2024年,凯赛生物凭借长链二元酸市场的进一步开拓、生物基新材料领域的持续投入以及下游需求的回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收29.58亿元,同比增长39.91%;归属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33.41%;扣非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51.60%。 这份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政策红利与产业协同的双重助力。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生物基材料因其低碳属性成为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合成生物学列为战略新兴产业,欧盟碳边境税(CBAM)的推行进一步强化了生物基材料的出口优势。作为国内生物制造龙头,凯赛生物有望持续享受政策红利。 同时,招商局与宁德时代的“生态赋能”为凯赛生物的产业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5年4月,
      290评论
      举报
      凯赛生物:“单腿走路”下第二曲线商业化困局待解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