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氏控股IPO冲刺:3.34亿募资背后业绩与质量双重隐忧
@鳌头财经:
记者丨张飞涛 实习生丨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 在婴幼儿辅食市场前景广阔的大背景下,行业龙头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氏”)向北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募资3.34亿元冲刺“婴儿辅食第一股”。 然而,IPO关键期,英氏遭遇北交所13项尖锐问询,代工模式占比超六成、研发投入不足1%、产品质量投诉增多等问题集中浮现,其IPO之路充满变数。 业绩增长背后的品质裂痕 英氏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期内实现营收11.32亿元,同比增长18.75%;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17.77%。 自2022年以来,英氏的业绩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营收从2022年的12.96亿元稳步增至2024年的19.74亿元。其中,婴幼儿辅食业务作为核心板块,贡献了超7成营收,稳稳地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前列,成为众多消费者信赖的选择。 但从长期视角来看,却隐藏着诸多隐患。2022年、2023年,其营收增速分别达到35.67%、37.3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2024年,营收增速却骤降至12.3%,近乎腰斩。与此同时,营收与净利润增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这无疑暗示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或许已经触顶,后续增长乏力。 业绩光鲜背后,质量问题频发。社交媒体平台上,多位消费者纷纷反映,购买的未开封米粉产品中出现了“米虫”、黑色颗粒物等异物,情况令人触目惊心。 更有甚者,有消费者声称孩子食用后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这直接触碰到了婴幼儿食品行业最为敏感的神经——食品安全。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英氏客服“高温杀菌无虫存活”的回应,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进一步暴露出其在危机公关方面的短板,无法有效安抚消费者的情绪,解决实际问题。 质量投诉与财报数据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不得不引发市场对英氏增长质量的深度质疑:这种看似快速的增长,是否是以牺牲品质控制为代价换来的?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是否已经跟不上其扩张的步伐?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