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新媒体
IP属地:上海
+关注
帖子 · 515
帖子 · 515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9-18
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
作者|初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当海底捞爆改“下海捞”,帅哥DJ打碟、腹肌开啤酒成标配。当杭州国风烧鸟酒馆里,身着古风服饰的女舞者与顾客亲密互动,尺度之大让全网瞠目。如今的人们猛然发现,“礼崩乐坏”不再是对社会秩序混乱、道德风尚败坏的严厉指责,而是社交平台上的热门网络梗,并且为实体餐饮行业带来梦寐以求的客流。 于是,种种看似荒诞的“餐饮+表演”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被快速复制。凑凑火锅引入驻唱歌手,香飘飘门店推出“男团服务生”现场制茶,鸿姐老火锅举办型男“一日店长”活动,SIZEN咖啡更是以“男模级服务员”作为卖点…… 当价格战难以为继,当线上流量成本持续攀升,餐饮老板们似乎不约而同地意识到:食物本身已经不够吸引年轻人了,必须加上表演、场景、互动,甚至是游走于道德与法律边缘的“擦边”元素,才能在社交媒体时代杀出一条生路,并由此掀起一场“擦边经济”的狂欢。 当“秀色可餐”具象化 “迷幻的灯光、大方秀身材的MC、嗨到爆的DJ表演,这些场景几乎颠覆了我对海底捞以往‘服务至上’的认知,这次真的要去海底捞一趟了。”在抖音刷到海底捞“夜店模式”的视频之后,95后女生陌陌按捺不住了。 秉持着“百闻不如一见”的理念,陌陌决定一探究竟,“我是7月份去的,当时还需要提前在小程序上预约,打听到晚上8点和10点都有活动,12点可以点歌。订餐之后会赠送荧光贴纸和手环。现场有打碟、演唱和互动的环节,有的DJ很大方,可以抓手、摸腹肌、合影。”陌陌回忆道,“接近半小时的演出看完,饭吃饱了,腰不酸了,脸也笑僵了,不过不是因为吃饭,是被现场又嗨又燃的氛围带动的。” 陌陌所体验的,正是海底捞于今年1月推出的夜宵主题店。这类店型以强烈的场景“违和感”,为海底捞带来了新一轮
看
37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9-16
高德上线扫街榜,不能全靠“导航”
作者|雨谷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外卖补贴大战的硝烟刚要散去,本地生活的到店市场又将成为新的战场。 9月10日,高德地图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纪念日当天上线“扫街榜”功能,并表示“扫街榜永不商业化”。此外,高德还将发放超10亿元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到店消费。 在外界看来,高德地图的这一举措意在对标大众点评。而高德官宣“扫街榜”上线后,不少讨论相关话题的文章也将“扫街榜”比作终结“刷好评”现象的利器,大有整治行业乱象的意味。 这也不由得令人好奇,高德地图想用一个点评功能撬动到店市场的“算盘”,真的打得响吗? “扫街榜”如何封神? 高德“扫街榜”之所以备受关注,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试图针对到店场景建立一套新的点评体系。 知名美食导演陈晓卿,曾在谈话节目《圆桌派》中提到:“餐厅评分3.5到4.0分之间,通常有好吃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网友分享自己在高评分餐厅“踩雷”的经历。而这些关于餐厅评分的经验总结背后,反映的是餐饮商家不择手段只为拿下更高评分的现象,以及评分系统失灵的关键问题。 对此,高德提出结合真实导航数据与用户真实评价推出“扫街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通过用户授权,对拥有不同芝麻信用分的用户评价分配不同权重,同时平台通过AI风控过滤虚假评价。 乍看之下,这套利用行为和信用建立的点评体系确实更“先进”一点。 首先,真实导航数据的引入,增加了数据造假的成本。 过去不少餐饮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评分,往往会聘请专业团队“刷好评”,比如批量生产图文内容,然后在指定门店账号下使用多个账号进行评价。又或者是通过第三方公司与达人账号合作,在未到店的情况下,提供现成的
看
9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高德上线扫街榜,不能全靠“导航”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9-12
这届年轻人,用“恋综”的方式打开相亲
作者|娅沁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几年,恋爱类综艺的持续出圈在贡献网络热门话题的同时,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面对个人情感时的复杂状态:既渴望真挚的爱情,又往往会因现实因素保持谨慎克制、犹豫不前。 这种矛盾心态,让他们更容易在参与嘉宾的情感互动中找到代入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投射,就像许多恋综观众们的自嘲:“看别人谈恋爱比自己谈还走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线上恋综收割大笔线上流量,线下也逐渐涌现出诸多借鉴“恋综模式”的社交活动。有的活动策划者会以“这一次,来当自己爱情故事的主角”等极具代入感的话语,激发年轻人的参与意愿,推动他们从屏幕前的“观恋者”转变为现实中的“寻爱者”。 这并非线上热潮的简单复制,而是年轻一代应对“社交孤岛”和“婚恋焦虑”的一种新式解决方案。 当相亲穿上“恋综”马甲 凡是参加过企业工会、公益组织等牵头的传统相亲会的人,大多对其“目的性强、流程机械、互动浅层”的特点深有体会,参与者很容易在过程中感到尴尬和压力。 小红书上就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参与“120人线下相亲会”的经历。据其描述,现场嘉宾年龄跨度从20岁到45岁,群体构成杂乱、参与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活动中,仅自我介绍和游戏环节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让参与者感到疲惫。好不容易进入自由交流环节,话题也往往局限于“年龄-职业-兴趣”的“老三样”问答。更让她不适的是,整场活动的自由交流几乎以颜值为导向,少数外貌出众的嘉宾被众人围着攀谈,多数人则被冷落一旁。该网友直言,“这种鱼龙混杂的相亲真的不适合i人,三个小时几乎零收获。” 除了集体相亲会,熟人介绍的一对一见面模式也存在明显局限。尽管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信任基础作为铺垫,但双方也往往会陷入“加微信-
看
35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这届年轻人,用“恋综”的方式打开相亲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9-10
团购商家新形态:左手到店、右手到家?
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8.8折牛肉拉面套餐,到店使用“立减10元”。每天必点的咖啡,团购“十次券”相当于原价6折……时下,“有券先囤着,不用随时退”早已成为年轻人们的消费新方式。 但随着手上囤的券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开始发现自己囤的一些团购券最后也没用掉。为什么用户明明有消费意愿,但却“囤券不用”?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在团购消费的具体行为中去寻找。 团购,不止于省钱 团购在诞生之初就与“省钱”的标签牢牢绑定,很多时候用户也只有在结账时才会想到要用团购券。这些团购的具体使用场景,让它更像是一种支付方式。 然而“囤券”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实际的消费行为,而是为日后消费进行的预付费。省钱也只是让消费者预付费的动机,而不是团购的核心价值。除了省钱,用户对团购也还有很多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比如打工人们除了工作日需要咖啡奶茶“续命”,周末休息在家的时候偶尔也希望来一杯好好放松一下。但同时他们也会纠结:周末已经打算宅在家休息了,还要为了用掉一张团购券出门吗?其实如果团购咖啡奶茶可以上门配送,打工人们也就不必纠结了。 事实上,选择囤券的用户心里面都有明确的消费需求,只是由于消费的场景不确定,限制了团购券的使用核销。这也提醒商家需要提供更多选择,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具体需求。 要想满足消费者对于团购使用场景的新需求,并不是一件难事。今年暑期,惊蛰研究所就注意到抖音团购有不少商家和商品页面出现了“随心团”的标识,在商品详情页还可以看到“到店或配送,囤后随心用”的标语。 这意味着过去只能到店使用的团购券,如今也能配送到家“提前拔草”。而商家只需要在现有团购商品上勾选配送,就能够完成“一品
看
34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团购商家新形态:左手到店、右手到家?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9-08
科技新贵整活,用跨界的方式扩张?
作者|小满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互联网时代有一句名言: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对手,而是“门外的野蛮人”。但眼下的中国科技圈已经遍地“野蛮人”。 当以无人机闻名的大疆开始卖扫地机器人,当做扫地机器人的追觅开始卖电视,当跻身全球电视TOP5品牌的创维开始做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们似乎正在以一种异常魔幻的方式,完成某种业态上的“闭环”。 而在科技公司集体“不务正业”的魔幻现象背后,有的是高瞻远瞩的企业发展战略,有的却是自身增长停滞之下的增长焦虑。 科技公司的尽头是跨界? 如果梳理当今世界闻名的科技公司,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段跨界的企业发展史。 比如苹果公司。从1976年美国加州车库里手工组装起来的第一台Apple-1电脑,到后来的iPhone、iPad、Apple TV、iCloud,苹果公司的主营业务从硬件产品一直拓展到软件服务,直至成长为今天引领数字生活趋势的科技巨头。 又比如做交换机起家的**,从通信设备一路跨界到云计算、云服务和智能汽车,经历了PC、移动互联网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等不同科技发展阶段,旗下业务也早已扩展到覆盖软硬件领域和2B、2C市场的8大板块。 *图片来源:问界汽车官网 从这些与人类科技发展史一同成长起来的公司身上也可以看到,科技的跨界似乎不是意外,而是殊途同归的必然选择。并且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过去科技公司们的跨界大多是选择一个从未参与过的新市场,通过新产品来形成差异化竞争,虽然开展的是新业务,但与原有业务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小米、**、一加、realme等品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便开始从手机跨界到电视市场。 其中小米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首款智能电视产品,此后
看
51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科技新贵整活,用跨界的方式扩张?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9-04
开学了,儿童指纹水杯爆单了
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最近一段时间,家长们都在忙着为孩子置办入学的新“装备”,掀起了新一轮“开学经济”的热潮。而今年开学季最火的爆款产品,是一种通过指纹解锁的儿童水杯。 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发帖分享指纹水杯能够有效防止校园“恶作剧”,避免水杯被他人误用或共用。还有家长在帖子评论区追问,求推荐靠谱的指纹水杯。 然而儿童指纹水杯走红的本质,是中国家长一再被育儿焦虑拿捏的现实。 爆款水杯,撑起百亿市场 惊蛰研究所梳理线索时发现,儿童指纹水杯的“爆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6月、7月时,网络上还只有零星的帖子在讨论指纹水杯。但是到了8月底,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指纹水杯相关的话题热度明显升高。其中,“好物分享”的种草帖占比较多,其次是询问“该不该买指纹水杯”“指纹水杯有没有用”的求助帖,此外还有一些对比不同品牌水杯使用体验的测评帖。 而在9月1日新学期开学后,众多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开学季家长疯抢指纹水杯”的新闻,报道中提到多款需要识别孩子指纹才能解锁的儿童指纹水杯,成为不少家长追捧的开学新用品,并持续霸榜某电商平台儿童水杯热销榜。随后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酵,“一年级新生有必要买指纹保温杯吗”等讨论帖大量出现,推动搜索量和销量双双攀升。 综合网友们发帖的内容来看,选择购买儿童指纹水杯的家长普遍认为:有指纹解锁功能的水杯,能够像商家宣传的那样防止其他孩子的恶作剧,更好地保证孩子的饮水安全。 惊蛰研究所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目前网络平台在售的儿童指纹水杯,核心价格带在200元-400元,个别产品售价能够达到上千元,不带指纹解锁功能的儿童保温杯售价则在200元以下。 &
看
26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开学了,儿童指纹水杯爆单了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9-02
实体书店的死与生
作者|娅沁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不久前落幕的上海书展,以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宣告着线下阅读从未退潮: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17万元,同比增长100.1%。 然而,书展的热闹,难掩实体书店的日常冷清。近期,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茑屋书店宣布将于8月底正式闭店的消息,更是将实体书店的生存处境再度推向公众视野。 一边是书展印证的线下需求,一边是持续蔓延的闭店潮。人们不禁发问:既然线下选书、买书的需求依然存在,为什么那么多实体书店依然步履维艰? 实体书店的生死,究竟卡在哪里?它的出路,是变得更不像一家“书店”,还是重新发现“只卖书”的价值? 谁还在“供养”书店? 今年以来,茑屋书店、西西弗、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等知名品牌陆续关闭了部分门店;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落、承载独特文化气息的独立书店,也在悄然退场。实体书店的闭店潮,从未停歇。 曾被寄予“复制日本传奇”厚望的茑屋书店,在中国的表现尤其令人感慨。自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茑屋书店一度喊出“门店破千”的目标,试图将其在日本成熟运用的“文化生活空间”模式落地生根在中国,可现实却与愿景相去甚远。5年来,茑屋书店最高峰时的门店数量也仅有15家,而目前已关闭的门店就有4家。 颇为讽刺的是,实体书店的“热闹”似乎总停留在“特殊时刻”。以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茑屋书店为例,其闭店前开启的特惠活动,反而引得读者排起长队,特价书区更是挤满消费者。这种闭店清仓时格外热闹的场景,已成为多数实体书店的共同写照。许多书店一生中最受关注的时刻,往往只有开业与闭店的两天。 *图片来源:茑屋书店
看
28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实体书店的死与生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8-29
零工市场,拯救被嫌弃的“暑假工”?
作者|吴嗯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不久前,惊蛰研究所发布的文章《一线访谈丨被嫌弃的暑假工》引发了许多读者对“暑假工就业难”现象的关注和共鸣。 有网友提问:既然暑假工的岗位这么难找,年轻人为什么不利用暑假时间直接去做零工?而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解法办法,实则暗含着对当下就业市场的巨大误解。 在传统认知中,零工市场似乎大门常开:外卖骑手永远缺人,北京通州的马驹桥永远人头攒动,网络平台的兼职信息永远不会沉没。 现实却是,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队伍早已经人满为患,马驹桥的零工劳动者个个都“身经百战”,网络兼职的岗位任职资格也绝对不比正式岗位“宽容”。 零工市场看似是广阔的星辰大海,但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而言,实则隔着难以跨越的鸿沟。这背后,是技能门槛正在成为横亘在年轻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一道隐形高墙。 零工市场的门槛 中国自古就有“短工”“散工”的用工传统。而今天,古老的“零工经济”形态正在数字技术的催化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 中研普华的数据显示,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其中灵活用工(38%)、招聘服务(25%)、人力资源外包(20%)等高附加值品类贡献65%增量。零工经济平台GMV同比增长68%。 工猫发布的《2024零工经济解读报告》则提到,截至2024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65亿人,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超30%,其中,平台型零工从业者达1.75亿人,月均收入6198元。县域零工占比超60%,31-40岁青年为主力军,本科以下学历占比90%。 面对零工市场供需两端爆发出的就业新潜力,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市场完善。 2025年5月26日,人社部
看
28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零工市场,拯救被嫌弃的“暑假工”?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8-27
电影宣发,为什么越来越抽象?
作者|昭觉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下简称《浪浪山》)无疑是最大的一匹黑马。凭借独特的水墨画风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浪浪山》上映10天就拿下6.6亿元票房。截至8月18日,《浪浪山》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成为继《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后的又一国产动画力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口碑佳作,因为在一场观影活动中邀请了与电影主题无关的网红嘉宾,并且后者在发言中强行关联女性议题引发争议,导致电影的票房与口碑遭遇双重滑坡,被网友们戏称营销翻车。 而据惊蛰研究所观察,在当下的电影宣发环节中,营销方式与影片内容南辕北辙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当越来越多的“浪浪山”们,将本应用于内容制作的经费大手笔砸向营销,电影市场也正在误入歧途。 票房黑马宣发“作妖” 8月10日,小红书“薯你最懂浪浪山”活动邀请了数位博主观影以及主创进行映后分享,其中傅首尔、苏敏两位博主的公开发言引发争议。 傅首尔,《奇葩说》知名辩手,以犀利幽默的发言走红网络,其成名源于将婚姻生活与女性困境转化为喜剧素材的独特能力,其在录制离婚综艺《再见爱人》期间的言行引发争议,被质疑过于功利、“反驳型人格”。 苏敏的标签是“50岁阿姨自驾游”,由她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出走的决心》2024年上映后备受好评,本人还曾亮相戛纳红毯,她的事件曾激励中老年女性勇敢走出拖后腿的家庭,过自己的自由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活动中,这两位国内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为《浪浪山》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傅首尔继续展现了她标志性的“独立女性”教育方式,大谈自己离婚带娃的经验,“90%的父母低估孩子”和“人生是旷野”这
看
23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电影宣发,为什么越来越抽象?
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
·
08-25
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
作者|成昱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年来,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演唱会、音乐节、话剧、戏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其衍生出的消费场景也不断丰富。 从演出前粉丝群体专门准备的明星物料、观演行头,到演出后的打卡留念仪式,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也解锁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消费市场,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 摆摊经济:一边追星一边赚钱 2025年暑期,线下演出市场热度一路飙升,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同比增长近6成,直追电影市场规模。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场馆周边的商业生态也随之活跃,一种围绕数万观众即时需求形成的摆摊经济,正悄然融入演出经济的整体生态,成为消费市场中一个颇具特色的存在。 每逢演唱会,往往演出尚未开演,场馆周边各种流动摊位就已热闹展开。一场热门演出往往能吸引数万人参与,这些观众从城市各个角落甚至周边城市汇聚到场馆周边,在入场前的等待和散场后的疏导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消费高峰时段。正是这种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的人流,为摆摊生意创造了天然的市场空间,让各类商品有了精准触达目标客群的机会。 与固定商铺相比,摆摊的启动成本相对较低,摊主通常只需准备少量的商品库存和简单的经营设备,就能快速开启生意。同时,由于演出场次明确、消费需求集中,摆摊的回报周期极短,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聚焦观众的即时需求,是这些摊位能够快速打开市场的关键所在。比如,夏季的演唱会场馆外,排队人群对冰镇饮品的渴望几乎是共通的;对于需要长时间等待入场的观众来说,便携小吃成了高频选择;至于折叠坐垫、便携雨衣、手机支架这类实用物品,更是精准解决了观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满足实用需求之外,部分
看
30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84422722836417","uuid":"3584422722836417","gmtCreate":1621331097123,"gmtModify":1630315515239,"name":"惊蛰研究所","pinyin":"jzyjsjingzheyanjiusuo","introduction":"惊蛰研究所新媒体","introductionEn":null,"signature":"探索发现新经济。","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6,"status":2,"fanSize":75,"headSize":0,"tweetSize":515,"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6.27","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上海","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79812425986520,"gmtCreate":1758166059741,"gmtModify":1758166587129,"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htmlText":"作者|初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当海底捞爆改“下海捞”,帅哥DJ打碟、腹肌开啤酒成标配。当杭州国风烧鸟酒馆里,身着古风服饰的女舞者与顾客亲密互动,尺度之大让全网瞠目。如今的人们猛然发现,“礼崩乐坏”不再是对社会秩序混乱、道德风尚败坏的严厉指责,而是社交平台上的热门网络梗,并且为实体餐饮行业带来梦寐以求的客流。 于是,种种看似荒诞的“餐饮+表演”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被快速复制。凑凑火锅引入驻唱歌手,香飘飘门店推出“男团服务生”现场制茶,鸿姐老火锅举办型男“一日店长”活动,SIZEN咖啡更是以“男模级服务员”作为卖点…… 当价格战难以为继,当线上流量成本持续攀升,餐饮老板们似乎不约而同地意识到:食物本身已经不够吸引年轻人了,必须加上表演、场景、互动,甚至是游走于道德与法律边缘的“擦边”元素,才能在社交媒体时代杀出一条生路,并由此掀起一场“擦边经济”的狂欢。 当“秀色可餐”具象化 “迷幻的灯光、大方秀身材的MC、嗨到爆的DJ表演,这些场景几乎颠覆了我对海底捞以往‘服务至上’的认知,这次真的要去海底捞一趟了。”在抖音刷到海底捞“夜店模式”的视频之后,95后女生陌陌按捺不住了。 秉持着“百闻不如一见”的理念,陌陌决定一探究竟,“我是7月份去的,当时还需要提前在小程序上预约,打听到晚上8点和10点都有活动,12点可以点歌。订餐之后会赠送荧光贴纸和手环。现场有打碟、演唱和互动的环节,有的DJ很大方,可以抓手、摸腹肌、合影。”陌陌回忆道,“接近半小时的演出看完,饭吃饱了,腰不酸了,脸也笑僵了,不过不是因为吃饭,是被现场又嗨又燃的氛围带动的。” 陌陌所体验的,正是海底捞于今年1月推出的夜宵主题店。这类店型以强烈的场景“违和感”,为海底捞带来了新一轮","listText":"作者|初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当海底捞爆改“下海捞”,帅哥DJ打碟、腹肌开啤酒成标配。当杭州国风烧鸟酒馆里,身着古风服饰的女舞者与顾客亲密互动,尺度之大让全网瞠目。如今的人们猛然发现,“礼崩乐坏”不再是对社会秩序混乱、道德风尚败坏的严厉指责,而是社交平台上的热门网络梗,并且为实体餐饮行业带来梦寐以求的客流。 于是,种种看似荒诞的“餐饮+表演”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被快速复制。凑凑火锅引入驻唱歌手,香飘飘门店推出“男团服务生”现场制茶,鸿姐老火锅举办型男“一日店长”活动,SIZEN咖啡更是以“男模级服务员”作为卖点…… 当价格战难以为继,当线上流量成本持续攀升,餐饮老板们似乎不约而同地意识到:食物本身已经不够吸引年轻人了,必须加上表演、场景、互动,甚至是游走于道德与法律边缘的“擦边”元素,才能在社交媒体时代杀出一条生路,并由此掀起一场“擦边经济”的狂欢。 当“秀色可餐”具象化 “迷幻的灯光、大方秀身材的MC、嗨到爆的DJ表演,这些场景几乎颠覆了我对海底捞以往‘服务至上’的认知,这次真的要去海底捞一趟了。”在抖音刷到海底捞“夜店模式”的视频之后,95后女生陌陌按捺不住了。 秉持着“百闻不如一见”的理念,陌陌决定一探究竟,“我是7月份去的,当时还需要提前在小程序上预约,打听到晚上8点和10点都有活动,12点可以点歌。订餐之后会赠送荧光贴纸和手环。现场有打碟、演唱和互动的环节,有的DJ很大方,可以抓手、摸腹肌、合影。”陌陌回忆道,“接近半小时的演出看完,饭吃饱了,腰不酸了,脸也笑僵了,不过不是因为吃饭,是被现场又嗨又燃的氛围带动的。” 陌陌所体验的,正是海底捞于今年1月推出的夜宵主题店。这类店型以强烈的场景“违和感”,为海底捞带来了新一轮","text":"作者|初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当海底捞爆改“下海捞”,帅哥DJ打碟、腹肌开啤酒成标配。当杭州国风烧鸟酒馆里,身着古风服饰的女舞者与顾客亲密互动,尺度之大让全网瞠目。如今的人们猛然发现,“礼崩乐坏”不再是对社会秩序混乱、道德风尚败坏的严厉指责,而是社交平台上的热门网络梗,并且为实体餐饮行业带来梦寐以求的客流。 于是,种种看似荒诞的“餐饮+表演”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被快速复制。凑凑火锅引入驻唱歌手,香飘飘门店推出“男团服务生”现场制茶,鸿姐老火锅举办型男“一日店长”活动,SIZEN咖啡更是以“男模级服务员”作为卖点…… 当价格战难以为继,当线上流量成本持续攀升,餐饮老板们似乎不约而同地意识到:食物本身已经不够吸引年轻人了,必须加上表演、场景、互动,甚至是游走于道德与法律边缘的“擦边”元素,才能在社交媒体时代杀出一条生路,并由此掀起一场“擦边经济”的狂欢。 当“秀色可餐”具象化 “迷幻的灯光、大方秀身材的MC、嗨到爆的DJ表演,这些场景几乎颠覆了我对海底捞以往‘服务至上’的认知,这次真的要去海底捞一趟了。”在抖音刷到海底捞“夜店模式”的视频之后,95后女生陌陌按捺不住了。 秉持着“百闻不如一见”的理念,陌陌决定一探究竟,“我是7月份去的,当时还需要提前在小程序上预约,打听到晚上8点和10点都有活动,12点可以点歌。订餐之后会赠送荧光贴纸和手环。现场有打碟、演唱和互动的环节,有的DJ很大方,可以抓手、摸腹肌、合影。”陌陌回忆道,“接近半小时的演出看完,饭吃饱了,腰不酸了,脸也笑僵了,不过不是因为吃饭,是被现场又嗨又燃的氛围带动的。” 陌陌所体验的,正是海底捞于今年1月推出的夜宵主题店。这类店型以强烈的场景“违和感”,为海底捞带来了新一轮","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a8940935ac63adb86e8c0c2e367931f","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98124259865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7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9134241001568,"gmtCreate":1757994894376,"gmtModify":1757999881341,"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高德上线扫街榜,不能全靠“导航”","htmlText":"作者|雨谷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外卖补贴大战的硝烟刚要散去,本地生活的到店市场又将成为新的战场。 9月10日,高德地图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纪念日当天上线“扫街榜”功能,并表示“扫街榜永不商业化”。此外,高德还将发放超10亿元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到店消费。 在外界看来,高德地图的这一举措意在对标大众点评。而高德官宣“扫街榜”上线后,不少讨论相关话题的文章也将“扫街榜”比作终结“刷好评”现象的利器,大有整治行业乱象的意味。 这也不由得令人好奇,高德地图想用一个点评功能撬动到店市场的“算盘”,真的打得响吗? “扫街榜”如何封神? 高德“扫街榜”之所以备受关注,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试图针对到店场景建立一套新的点评体系。 知名美食导演陈晓卿,曾在谈话节目《圆桌派》中提到:“餐厅评分3.5到4.0分之间,通常有好吃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网友分享自己在高评分餐厅“踩雷”的经历。而这些关于餐厅评分的经验总结背后,反映的是餐饮商家不择手段只为拿下更高评分的现象,以及评分系统失灵的关键问题。 对此,高德提出结合真实导航数据与用户真实评价推出“扫街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通过用户授权,对拥有不同芝麻信用分的用户评价分配不同权重,同时平台通过AI风控过滤虚假评价。 乍看之下,这套利用行为和信用建立的点评体系确实更“先进”一点。 首先,真实导航数据的引入,增加了数据造假的成本。 过去不少餐饮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评分,往往会聘请专业团队“刷好评”,比如批量生产图文内容,然后在指定门店账号下使用多个账号进行评价。又或者是通过第三方公司与达人账号合作,在未到店的情况下,提供现成的","listText":"作者|雨谷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外卖补贴大战的硝烟刚要散去,本地生活的到店市场又将成为新的战场。 9月10日,高德地图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纪念日当天上线“扫街榜”功能,并表示“扫街榜永不商业化”。此外,高德还将发放超10亿元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到店消费。 在外界看来,高德地图的这一举措意在对标大众点评。而高德官宣“扫街榜”上线后,不少讨论相关话题的文章也将“扫街榜”比作终结“刷好评”现象的利器,大有整治行业乱象的意味。 这也不由得令人好奇,高德地图想用一个点评功能撬动到店市场的“算盘”,真的打得响吗? “扫街榜”如何封神? 高德“扫街榜”之所以备受关注,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试图针对到店场景建立一套新的点评体系。 知名美食导演陈晓卿,曾在谈话节目《圆桌派》中提到:“餐厅评分3.5到4.0分之间,通常有好吃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网友分享自己在高评分餐厅“踩雷”的经历。而这些关于餐厅评分的经验总结背后,反映的是餐饮商家不择手段只为拿下更高评分的现象,以及评分系统失灵的关键问题。 对此,高德提出结合真实导航数据与用户真实评价推出“扫街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通过用户授权,对拥有不同芝麻信用分的用户评价分配不同权重,同时平台通过AI风控过滤虚假评价。 乍看之下,这套利用行为和信用建立的点评体系确实更“先进”一点。 首先,真实导航数据的引入,增加了数据造假的成本。 过去不少餐饮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评分,往往会聘请专业团队“刷好评”,比如批量生产图文内容,然后在指定门店账号下使用多个账号进行评价。又或者是通过第三方公司与达人账号合作,在未到店的情况下,提供现成的","text":"作者|雨谷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外卖补贴大战的硝烟刚要散去,本地生活的到店市场又将成为新的战场。 9月10日,高德地图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纪念日当天上线“扫街榜”功能,并表示“扫街榜永不商业化”。此外,高德还将发放超10亿元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到店消费。 在外界看来,高德地图的这一举措意在对标大众点评。而高德官宣“扫街榜”上线后,不少讨论相关话题的文章也将“扫街榜”比作终结“刷好评”现象的利器,大有整治行业乱象的意味。 这也不由得令人好奇,高德地图想用一个点评功能撬动到店市场的“算盘”,真的打得响吗? “扫街榜”如何封神? 高德“扫街榜”之所以备受关注,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试图针对到店场景建立一套新的点评体系。 知名美食导演陈晓卿,曾在谈话节目《圆桌派》中提到:“餐厅评分3.5到4.0分之间,通常有好吃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网友分享自己在高评分餐厅“踩雷”的经历。而这些关于餐厅评分的经验总结背后,反映的是餐饮商家不择手段只为拿下更高评分的现象,以及评分系统失灵的关键问题。 对此,高德提出结合真实导航数据与用户真实评价推出“扫街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通过用户授权,对拥有不同芝麻信用分的用户评价分配不同权重,同时平台通过AI风控过滤虚假评价。 乍看之下,这套利用行为和信用建立的点评体系确实更“先进”一点。 首先,真实导航数据的引入,增加了数据造假的成本。 过去不少餐饮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评分,往往会聘请专业团队“刷好评”,比如批量生产图文内容,然后在指定门店账号下使用多个账号进行评价。又或者是通过第三方公司与达人账号合作,在未到店的情况下,提供现成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0aeb7aff22369f9c4fd2f3dcb9faee9","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91342410015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7752261820624,"gmtCreate":1757648616408,"gmtModify":175765010695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这届年轻人,用“恋综”的方式打开相亲","htmlText":"作者|娅沁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几年,恋爱类综艺的持续出圈在贡献网络热门话题的同时,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面对个人情感时的复杂状态:既渴望真挚的爱情,又往往会因现实因素保持谨慎克制、犹豫不前。 这种矛盾心态,让他们更容易在参与嘉宾的情感互动中找到代入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投射,就像许多恋综观众们的自嘲:“看别人谈恋爱比自己谈还走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线上恋综收割大笔线上流量,线下也逐渐涌现出诸多借鉴“恋综模式”的社交活动。有的活动策划者会以“这一次,来当自己爱情故事的主角”等极具代入感的话语,激发年轻人的参与意愿,推动他们从屏幕前的“观恋者”转变为现实中的“寻爱者”。 这并非线上热潮的简单复制,而是年轻一代应对“社交孤岛”和“婚恋焦虑”的一种新式解决方案。 当相亲穿上“恋综”马甲 凡是参加过企业工会、公益组织等牵头的传统相亲会的人,大多对其“目的性强、流程机械、互动浅层”的特点深有体会,参与者很容易在过程中感到尴尬和压力。 小红书上就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参与“120人线下相亲会”的经历。据其描述,现场嘉宾年龄跨度从20岁到45岁,群体构成杂乱、参与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活动中,仅自我介绍和游戏环节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让参与者感到疲惫。好不容易进入自由交流环节,话题也往往局限于“年龄-职业-兴趣”的“老三样”问答。更让她不适的是,整场活动的自由交流几乎以颜值为导向,少数外貌出众的嘉宾被众人围着攀谈,多数人则被冷落一旁。该网友直言,“这种鱼龙混杂的相亲真的不适合i人,三个小时几乎零收获。” 除了集体相亲会,熟人介绍的一对一见面模式也存在明显局限。尽管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信任基础作为铺垫,但双方也往往会陷入“加微信-","listText":"作者|娅沁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几年,恋爱类综艺的持续出圈在贡献网络热门话题的同时,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面对个人情感时的复杂状态:既渴望真挚的爱情,又往往会因现实因素保持谨慎克制、犹豫不前。 这种矛盾心态,让他们更容易在参与嘉宾的情感互动中找到代入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投射,就像许多恋综观众们的自嘲:“看别人谈恋爱比自己谈还走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线上恋综收割大笔线上流量,线下也逐渐涌现出诸多借鉴“恋综模式”的社交活动。有的活动策划者会以“这一次,来当自己爱情故事的主角”等极具代入感的话语,激发年轻人的参与意愿,推动他们从屏幕前的“观恋者”转变为现实中的“寻爱者”。 这并非线上热潮的简单复制,而是年轻一代应对“社交孤岛”和“婚恋焦虑”的一种新式解决方案。 当相亲穿上“恋综”马甲 凡是参加过企业工会、公益组织等牵头的传统相亲会的人,大多对其“目的性强、流程机械、互动浅层”的特点深有体会,参与者很容易在过程中感到尴尬和压力。 小红书上就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参与“120人线下相亲会”的经历。据其描述,现场嘉宾年龄跨度从20岁到45岁,群体构成杂乱、参与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活动中,仅自我介绍和游戏环节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让参与者感到疲惫。好不容易进入自由交流环节,话题也往往局限于“年龄-职业-兴趣”的“老三样”问答。更让她不适的是,整场活动的自由交流几乎以颜值为导向,少数外貌出众的嘉宾被众人围着攀谈,多数人则被冷落一旁。该网友直言,“这种鱼龙混杂的相亲真的不适合i人,三个小时几乎零收获。” 除了集体相亲会,熟人介绍的一对一见面模式也存在明显局限。尽管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信任基础作为铺垫,但双方也往往会陷入“加微信-","text":"作者|娅沁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几年,恋爱类综艺的持续出圈在贡献网络热门话题的同时,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面对个人情感时的复杂状态:既渴望真挚的爱情,又往往会因现实因素保持谨慎克制、犹豫不前。 这种矛盾心态,让他们更容易在参与嘉宾的情感互动中找到代入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投射,就像许多恋综观众们的自嘲:“看别人谈恋爱比自己谈还走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线上恋综收割大笔线上流量,线下也逐渐涌现出诸多借鉴“恋综模式”的社交活动。有的活动策划者会以“这一次,来当自己爱情故事的主角”等极具代入感的话语,激发年轻人的参与意愿,推动他们从屏幕前的“观恋者”转变为现实中的“寻爱者”。 这并非线上热潮的简单复制,而是年轻一代应对“社交孤岛”和“婚恋焦虑”的一种新式解决方案。 当相亲穿上“恋综”马甲 凡是参加过企业工会、公益组织等牵头的传统相亲会的人,大多对其“目的性强、流程机械、互动浅层”的特点深有体会,参与者很容易在过程中感到尴尬和压力。 小红书上就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参与“120人线下相亲会”的经历。据其描述,现场嘉宾年龄跨度从20岁到45岁,群体构成杂乱、参与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活动中,仅自我介绍和游戏环节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让参与者感到疲惫。好不容易进入自由交流环节,话题也往往局限于“年龄-职业-兴趣”的“老三样”问答。更让她不适的是,整场活动的自由交流几乎以颜值为导向,少数外貌出众的嘉宾被众人围着攀谈,多数人则被冷落一旁。该网友直言,“这种鱼龙混杂的相亲真的不适合i人,三个小时几乎零收获。” 除了集体相亲会,熟人介绍的一对一见面模式也存在明显局限。尽管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信任基础作为铺垫,但双方也往往会陷入“加微信-","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94a4eafc73b46e92d9fd9d4020db73f","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775226182062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5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7066739785912,"gmtCreate":1757493723980,"gmtModify":1757495025331,"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团购商家新形态:左手到店、右手到家?","htmlText":"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8.8折牛肉拉面套餐,到店使用“立减10元”。每天必点的咖啡,团购“十次券”相当于原价6折……时下,“有券先囤着,不用随时退”早已成为年轻人们的消费新方式。 但随着手上囤的券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开始发现自己囤的一些团购券最后也没用掉。为什么用户明明有消费意愿,但却“囤券不用”?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在团购消费的具体行为中去寻找。 团购,不止于省钱 团购在诞生之初就与“省钱”的标签牢牢绑定,很多时候用户也只有在结账时才会想到要用团购券。这些团购的具体使用场景,让它更像是一种支付方式。 然而“囤券”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实际的消费行为,而是为日后消费进行的预付费。省钱也只是让消费者预付费的动机,而不是团购的核心价值。除了省钱,用户对团购也还有很多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比如打工人们除了工作日需要咖啡奶茶“续命”,周末休息在家的时候偶尔也希望来一杯好好放松一下。但同时他们也会纠结:周末已经打算宅在家休息了,还要为了用掉一张团购券出门吗?其实如果团购咖啡奶茶可以上门配送,打工人们也就不必纠结了。 事实上,选择囤券的用户心里面都有明确的消费需求,只是由于消费的场景不确定,限制了团购券的使用核销。这也提醒商家需要提供更多选择,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具体需求。 要想满足消费者对于团购使用场景的新需求,并不是一件难事。今年暑期,惊蛰研究所就注意到抖音团购有不少商家和商品页面出现了“随心团”的标识,在商品详情页还可以看到“到店或配送,囤后随心用”的标语。 这意味着过去只能到店使用的团购券,如今也能配送到家“提前拔草”。而商家只需要在现有团购商品上勾选配送,就能够完成“一品","listText":"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8.8折牛肉拉面套餐,到店使用“立减10元”。每天必点的咖啡,团购“十次券”相当于原价6折……时下,“有券先囤着,不用随时退”早已成为年轻人们的消费新方式。 但随着手上囤的券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开始发现自己囤的一些团购券最后也没用掉。为什么用户明明有消费意愿,但却“囤券不用”?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在团购消费的具体行为中去寻找。 团购,不止于省钱 团购在诞生之初就与“省钱”的标签牢牢绑定,很多时候用户也只有在结账时才会想到要用团购券。这些团购的具体使用场景,让它更像是一种支付方式。 然而“囤券”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实际的消费行为,而是为日后消费进行的预付费。省钱也只是让消费者预付费的动机,而不是团购的核心价值。除了省钱,用户对团购也还有很多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比如打工人们除了工作日需要咖啡奶茶“续命”,周末休息在家的时候偶尔也希望来一杯好好放松一下。但同时他们也会纠结:周末已经打算宅在家休息了,还要为了用掉一张团购券出门吗?其实如果团购咖啡奶茶可以上门配送,打工人们也就不必纠结了。 事实上,选择囤券的用户心里面都有明确的消费需求,只是由于消费的场景不确定,限制了团购券的使用核销。这也提醒商家需要提供更多选择,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具体需求。 要想满足消费者对于团购使用场景的新需求,并不是一件难事。今年暑期,惊蛰研究所就注意到抖音团购有不少商家和商品页面出现了“随心团”的标识,在商品详情页还可以看到“到店或配送,囤后随心用”的标语。 这意味着过去只能到店使用的团购券,如今也能配送到家“提前拔草”。而商家只需要在现有团购商品上勾选配送,就能够完成“一品","text":"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8.8折牛肉拉面套餐,到店使用“立减10元”。每天必点的咖啡,团购“十次券”相当于原价6折……时下,“有券先囤着,不用随时退”早已成为年轻人们的消费新方式。 但随着手上囤的券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开始发现自己囤的一些团购券最后也没用掉。为什么用户明明有消费意愿,但却“囤券不用”?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在团购消费的具体行为中去寻找。 团购,不止于省钱 团购在诞生之初就与“省钱”的标签牢牢绑定,很多时候用户也只有在结账时才会想到要用团购券。这些团购的具体使用场景,让它更像是一种支付方式。 然而“囤券”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实际的消费行为,而是为日后消费进行的预付费。省钱也只是让消费者预付费的动机,而不是团购的核心价值。除了省钱,用户对团购也还有很多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比如打工人们除了工作日需要咖啡奶茶“续命”,周末休息在家的时候偶尔也希望来一杯好好放松一下。但同时他们也会纠结:周末已经打算宅在家休息了,还要为了用掉一张团购券出门吗?其实如果团购咖啡奶茶可以上门配送,打工人们也就不必纠结了。 事实上,选择囤券的用户心里面都有明确的消费需求,只是由于消费的场景不确定,限制了团购券的使用核销。这也提醒商家需要提供更多选择,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具体需求。 要想满足消费者对于团购使用场景的新需求,并不是一件难事。今年暑期,惊蛰研究所就注意到抖音团购有不少商家和商品页面出现了“随心团”的标识,在商品详情页还可以看到“到店或配送,囤后随心用”的标语。 这意味着过去只能到店使用的团购券,如今也能配送到家“提前拔草”。而商家只需要在现有团购商品上勾选配送,就能够完成“一品","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380d07f4cd104d6836c082c1120566a","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706673978591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4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6365144109568,"gmtCreate":1757303492781,"gmtModify":1757305211549,"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科技新贵整活,用跨界的方式扩张?","htmlText":"作者|小满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互联网时代有一句名言: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对手,而是“门外的野蛮人”。但眼下的中国科技圈已经遍地“野蛮人”。 当以无人机闻名的大疆开始卖扫地机器人,当做扫地机器人的追觅开始卖电视,当跻身全球电视TOP5品牌的创维开始做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们似乎正在以一种异常魔幻的方式,完成某种业态上的“闭环”。 而在科技公司集体“不务正业”的魔幻现象背后,有的是高瞻远瞩的企业发展战略,有的却是自身增长停滞之下的增长焦虑。 科技公司的尽头是跨界? 如果梳理当今世界闻名的科技公司,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段跨界的企业发展史。 比如苹果公司。从1976年美国加州车库里手工组装起来的第一台Apple-1电脑,到后来的iPhone、iPad、Apple TV、iCloud,苹果公司的主营业务从硬件产品一直拓展到软件服务,直至成长为今天引领数字生活趋势的科技巨头。 又比如做交换机起家的**,从通信设备一路跨界到云计算、云服务和智能汽车,经历了PC、移动互联网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等不同科技发展阶段,旗下业务也早已扩展到覆盖软硬件领域和2B、2C市场的8大板块。 *图片来源:问界汽车官网 从这些与人类科技发展史一同成长起来的公司身上也可以看到,科技的跨界似乎不是意外,而是殊途同归的必然选择。并且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过去科技公司们的跨界大多是选择一个从未参与过的新市场,通过新产品来形成差异化竞争,虽然开展的是新业务,但与原有业务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小米、**、一加、realme等品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便开始从手机跨界到电视市场。 其中小米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首款智能电视产品,此后","listText":"作者|小满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互联网时代有一句名言: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对手,而是“门外的野蛮人”。但眼下的中国科技圈已经遍地“野蛮人”。 当以无人机闻名的大疆开始卖扫地机器人,当做扫地机器人的追觅开始卖电视,当跻身全球电视TOP5品牌的创维开始做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们似乎正在以一种异常魔幻的方式,完成某种业态上的“闭环”。 而在科技公司集体“不务正业”的魔幻现象背后,有的是高瞻远瞩的企业发展战略,有的却是自身增长停滞之下的增长焦虑。 科技公司的尽头是跨界? 如果梳理当今世界闻名的科技公司,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段跨界的企业发展史。 比如苹果公司。从1976年美国加州车库里手工组装起来的第一台Apple-1电脑,到后来的iPhone、iPad、Apple TV、iCloud,苹果公司的主营业务从硬件产品一直拓展到软件服务,直至成长为今天引领数字生活趋势的科技巨头。 又比如做交换机起家的**,从通信设备一路跨界到云计算、云服务和智能汽车,经历了PC、移动互联网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等不同科技发展阶段,旗下业务也早已扩展到覆盖软硬件领域和2B、2C市场的8大板块。 *图片来源:问界汽车官网 从这些与人类科技发展史一同成长起来的公司身上也可以看到,科技的跨界似乎不是意外,而是殊途同归的必然选择。并且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过去科技公司们的跨界大多是选择一个从未参与过的新市场,通过新产品来形成差异化竞争,虽然开展的是新业务,但与原有业务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小米、**、一加、realme等品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便开始从手机跨界到电视市场。 其中小米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首款智能电视产品,此后","text":"作者|小满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互联网时代有一句名言: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对手,而是“门外的野蛮人”。但眼下的中国科技圈已经遍地“野蛮人”。 当以无人机闻名的大疆开始卖扫地机器人,当做扫地机器人的追觅开始卖电视,当跻身全球电视TOP5品牌的创维开始做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们似乎正在以一种异常魔幻的方式,完成某种业态上的“闭环”。 而在科技公司集体“不务正业”的魔幻现象背后,有的是高瞻远瞩的企业发展战略,有的却是自身增长停滞之下的增长焦虑。 科技公司的尽头是跨界? 如果梳理当今世界闻名的科技公司,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段跨界的企业发展史。 比如苹果公司。从1976年美国加州车库里手工组装起来的第一台Apple-1电脑,到后来的iPhone、iPad、Apple TV、iCloud,苹果公司的主营业务从硬件产品一直拓展到软件服务,直至成长为今天引领数字生活趋势的科技巨头。 又比如做交换机起家的**,从通信设备一路跨界到云计算、云服务和智能汽车,经历了PC、移动互联网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等不同科技发展阶段,旗下业务也早已扩展到覆盖软硬件领域和2B、2C市场的8大板块。 *图片来源:问界汽车官网 从这些与人类科技发展史一同成长起来的公司身上也可以看到,科技的跨界似乎不是意外,而是殊途同归的必然选择。并且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过去科技公司们的跨界大多是选择一个从未参与过的新市场,通过新产品来形成差异化竞争,虽然开展的是新业务,但与原有业务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小米、**、一加、realme等品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便开始从手机跨界到电视市场。 其中小米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首款智能电视产品,此后","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4ee28f4f39e75677e0dce65d0e6003d","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63651441095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1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871484862496,"gmtCreate":1756956929432,"gmtModify":1756960930740,"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开学了,儿童指纹水杯爆单了","htmlText":"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最近一段时间,家长们都在忙着为孩子置办入学的新“装备”,掀起了新一轮“开学经济”的热潮。而今年开学季最火的爆款产品,是一种通过指纹解锁的儿童水杯。 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发帖分享指纹水杯能够有效防止校园“恶作剧”,避免水杯被他人误用或共用。还有家长在帖子评论区追问,求推荐靠谱的指纹水杯。 然而儿童指纹水杯走红的本质,是中国家长一再被育儿焦虑拿捏的现实。 爆款水杯,撑起百亿市场 惊蛰研究所梳理线索时发现,儿童指纹水杯的“爆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6月、7月时,网络上还只有零星的帖子在讨论指纹水杯。但是到了8月底,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指纹水杯相关的话题热度明显升高。其中,“好物分享”的种草帖占比较多,其次是询问“该不该买指纹水杯”“指纹水杯有没有用”的求助帖,此外还有一些对比不同品牌水杯使用体验的测评帖。 而在9月1日新学期开学后,众多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开学季家长疯抢指纹水杯”的新闻,报道中提到多款需要识别孩子指纹才能解锁的儿童指纹水杯,成为不少家长追捧的开学新用品,并持续霸榜某电商平台儿童水杯热销榜。随后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酵,“一年级新生有必要买指纹保温杯吗”等讨论帖大量出现,推动搜索量和销量双双攀升。 综合网友们发帖的内容来看,选择购买儿童指纹水杯的家长普遍认为:有指纹解锁功能的水杯,能够像商家宣传的那样防止其他孩子的恶作剧,更好地保证孩子的饮水安全。 惊蛰研究所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目前网络平台在售的儿童指纹水杯,核心价格带在200元-400元,个别产品售价能够达到上千元,不带指纹解锁功能的儿童保温杯售价则在200元以下。 &","listText":"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最近一段时间,家长们都在忙着为孩子置办入学的新“装备”,掀起了新一轮“开学经济”的热潮。而今年开学季最火的爆款产品,是一种通过指纹解锁的儿童水杯。 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发帖分享指纹水杯能够有效防止校园“恶作剧”,避免水杯被他人误用或共用。还有家长在帖子评论区追问,求推荐靠谱的指纹水杯。 然而儿童指纹水杯走红的本质,是中国家长一再被育儿焦虑拿捏的现实。 爆款水杯,撑起百亿市场 惊蛰研究所梳理线索时发现,儿童指纹水杯的“爆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6月、7月时,网络上还只有零星的帖子在讨论指纹水杯。但是到了8月底,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指纹水杯相关的话题热度明显升高。其中,“好物分享”的种草帖占比较多,其次是询问“该不该买指纹水杯”“指纹水杯有没有用”的求助帖,此外还有一些对比不同品牌水杯使用体验的测评帖。 而在9月1日新学期开学后,众多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开学季家长疯抢指纹水杯”的新闻,报道中提到多款需要识别孩子指纹才能解锁的儿童指纹水杯,成为不少家长追捧的开学新用品,并持续霸榜某电商平台儿童水杯热销榜。随后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酵,“一年级新生有必要买指纹保温杯吗”等讨论帖大量出现,推动搜索量和销量双双攀升。 综合网友们发帖的内容来看,选择购买儿童指纹水杯的家长普遍认为:有指纹解锁功能的水杯,能够像商家宣传的那样防止其他孩子的恶作剧,更好地保证孩子的饮水安全。 惊蛰研究所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目前网络平台在售的儿童指纹水杯,核心价格带在200元-400元,个别产品售价能够达到上千元,不带指纹解锁功能的儿童保温杯售价则在200元以下。 &","text":"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最近一段时间,家长们都在忙着为孩子置办入学的新“装备”,掀起了新一轮“开学经济”的热潮。而今年开学季最火的爆款产品,是一种通过指纹解锁的儿童水杯。 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发帖分享指纹水杯能够有效防止校园“恶作剧”,避免水杯被他人误用或共用。还有家长在帖子评论区追问,求推荐靠谱的指纹水杯。 然而儿童指纹水杯走红的本质,是中国家长一再被育儿焦虑拿捏的现实。 爆款水杯,撑起百亿市场 惊蛰研究所梳理线索时发现,儿童指纹水杯的“爆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6月、7月时,网络上还只有零星的帖子在讨论指纹水杯。但是到了8月底,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指纹水杯相关的话题热度明显升高。其中,“好物分享”的种草帖占比较多,其次是询问“该不该买指纹水杯”“指纹水杯有没有用”的求助帖,此外还有一些对比不同品牌水杯使用体验的测评帖。 而在9月1日新学期开学后,众多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开学季家长疯抢指纹水杯”的新闻,报道中提到多款需要识别孩子指纹才能解锁的儿童指纹水杯,成为不少家长追捧的开学新用品,并持续霸榜某电商平台儿童水杯热销榜。随后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酵,“一年级新生有必要买指纹保温杯吗”等讨论帖大量出现,推动搜索量和销量双双攀升。 综合网友们发帖的内容来看,选择购买儿童指纹水杯的家长普遍认为:有指纹解锁功能的水杯,能够像商家宣传的那样防止其他孩子的恶作剧,更好地保证孩子的饮水安全。 惊蛰研究所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目前网络平台在售的儿童指纹水杯,核心价格带在200元-400元,个别产品售价能够达到上千元,不带指纹解锁功能的儿童保温杯售价则在200元以下。 &","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36dcafd0694bfad2afcfa8e1193c596","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8714848624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377013412064,"gmtCreate":1756784630485,"gmtModify":1756788185502,"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实体书店的死与生","htmlText":"作者|娅沁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不久前落幕的上海书展,以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宣告着线下阅读从未退潮: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17万元,同比增长100.1%。 然而,书展的热闹,难掩实体书店的日常冷清。近期,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茑屋书店宣布将于8月底正式闭店的消息,更是将实体书店的生存处境再度推向公众视野。 一边是书展印证的线下需求,一边是持续蔓延的闭店潮。人们不禁发问:既然线下选书、买书的需求依然存在,为什么那么多实体书店依然步履维艰? 实体书店的生死,究竟卡在哪里?它的出路,是变得更不像一家“书店”,还是重新发现“只卖书”的价值? 谁还在“供养”书店? 今年以来,茑屋书店、西西弗、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等知名品牌陆续关闭了部分门店;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落、承载独特文化气息的独立书店,也在悄然退场。实体书店的闭店潮,从未停歇。 曾被寄予“复制日本传奇”厚望的茑屋书店,在中国的表现尤其令人感慨。自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茑屋书店一度喊出“门店破千”的目标,试图将其在日本成熟运用的“文化生活空间”模式落地生根在中国,可现实却与愿景相去甚远。5年来,茑屋书店最高峰时的门店数量也仅有15家,而目前已关闭的门店就有4家。 颇为讽刺的是,实体书店的“热闹”似乎总停留在“特殊时刻”。以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茑屋书店为例,其闭店前开启的特惠活动,反而引得读者排起长队,特价书区更是挤满消费者。这种闭店清仓时格外热闹的场景,已成为多数实体书店的共同写照。许多书店一生中最受关注的时刻,往往只有开业与闭店的两天。 *图片来源:茑屋书店","listText":"作者|娅沁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不久前落幕的上海书展,以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宣告着线下阅读从未退潮: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17万元,同比增长100.1%。 然而,书展的热闹,难掩实体书店的日常冷清。近期,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茑屋书店宣布将于8月底正式闭店的消息,更是将实体书店的生存处境再度推向公众视野。 一边是书展印证的线下需求,一边是持续蔓延的闭店潮。人们不禁发问:既然线下选书、买书的需求依然存在,为什么那么多实体书店依然步履维艰? 实体书店的生死,究竟卡在哪里?它的出路,是变得更不像一家“书店”,还是重新发现“只卖书”的价值? 谁还在“供养”书店? 今年以来,茑屋书店、西西弗、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等知名品牌陆续关闭了部分门店;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落、承载独特文化气息的独立书店,也在悄然退场。实体书店的闭店潮,从未停歇。 曾被寄予“复制日本传奇”厚望的茑屋书店,在中国的表现尤其令人感慨。自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茑屋书店一度喊出“门店破千”的目标,试图将其在日本成熟运用的“文化生活空间”模式落地生根在中国,可现实却与愿景相去甚远。5年来,茑屋书店最高峰时的门店数量也仅有15家,而目前已关闭的门店就有4家。 颇为讽刺的是,实体书店的“热闹”似乎总停留在“特殊时刻”。以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茑屋书店为例,其闭店前开启的特惠活动,反而引得读者排起长队,特价书区更是挤满消费者。这种闭店清仓时格外热闹的场景,已成为多数实体书店的共同写照。许多书店一生中最受关注的时刻,往往只有开业与闭店的两天。 *图片来源:茑屋书店","text":"作者|娅沁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不久前落幕的上海书展,以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宣告着线下阅读从未退潮: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17万元,同比增长100.1%。 然而,书展的热闹,难掩实体书店的日常冷清。近期,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茑屋书店宣布将于8月底正式闭店的消息,更是将实体书店的生存处境再度推向公众视野。 一边是书展印证的线下需求,一边是持续蔓延的闭店潮。人们不禁发问:既然线下选书、买书的需求依然存在,为什么那么多实体书店依然步履维艰? 实体书店的生死,究竟卡在哪里?它的出路,是变得更不像一家“书店”,还是重新发现“只卖书”的价值? 谁还在“供养”书店? 今年以来,茑屋书店、西西弗、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等知名品牌陆续关闭了部分门店;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落、承载独特文化气息的独立书店,也在悄然退场。实体书店的闭店潮,从未停歇。 曾被寄予“复制日本传奇”厚望的茑屋书店,在中国的表现尤其令人感慨。自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茑屋书店一度喊出“门店破千”的目标,试图将其在日本成熟运用的“文化生活空间”模式落地生根在中国,可现实却与愿景相去甚远。5年来,茑屋书店最高峰时的门店数量也仅有15家,而目前已关闭的门店就有4家。 颇为讽刺的是,实体书店的“热闹”似乎总停留在“特殊时刻”。以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茑屋书店为例,其闭店前开启的特惠活动,反而引得读者排起长队,特价书区更是挤满消费者。这种闭店清仓时格外热闹的场景,已成为多数实体书店的共同写照。许多书店一生中最受关注的时刻,往往只有开业与闭店的两天。 *图片来源:茑屋书店","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1a0e423d8152089b86c0955fcca748d","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3770134120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8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2618830860360,"gmtCreate":1756437928570,"gmtModify":1756439682619,"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零工市场,拯救被嫌弃的“暑假工”?","htmlText":"作者|吴嗯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不久前,惊蛰研究所发布的文章《一线访谈丨被嫌弃的暑假工》引发了许多读者对“暑假工就业难”现象的关注和共鸣。 有网友提问:既然暑假工的岗位这么难找,年轻人为什么不利用暑假时间直接去做零工?而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解法办法,实则暗含着对当下就业市场的巨大误解。 在传统认知中,零工市场似乎大门常开:外卖骑手永远缺人,北京通州的马驹桥永远人头攒动,网络平台的兼职信息永远不会沉没。 现实却是,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队伍早已经人满为患,马驹桥的零工劳动者个个都“身经百战”,网络兼职的岗位任职资格也绝对不比正式岗位“宽容”。 零工市场看似是广阔的星辰大海,但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而言,实则隔着难以跨越的鸿沟。这背后,是技能门槛正在成为横亘在年轻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一道隐形高墙。 零工市场的门槛 中国自古就有“短工”“散工”的用工传统。而今天,古老的“零工经济”形态正在数字技术的催化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 中研普华的数据显示,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其中灵活用工(38%)、招聘服务(25%)、人力资源外包(20%)等高附加值品类贡献65%增量。零工经济平台GMV同比增长68%。 工猫发布的《2024零工经济解读报告》则提到,截至2024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65亿人,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超30%,其中,平台型零工从业者达1.75亿人,月均收入6198元。县域零工占比超60%,31-40岁青年为主力军,本科以下学历占比90%。 面对零工市场供需两端爆发出的就业新潜力,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市场完善。 2025年5月26日,人社部","listText":"作者|吴嗯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不久前,惊蛰研究所发布的文章《一线访谈丨被嫌弃的暑假工》引发了许多读者对“暑假工就业难”现象的关注和共鸣。 有网友提问:既然暑假工的岗位这么难找,年轻人为什么不利用暑假时间直接去做零工?而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解法办法,实则暗含着对当下就业市场的巨大误解。 在传统认知中,零工市场似乎大门常开:外卖骑手永远缺人,北京通州的马驹桥永远人头攒动,网络平台的兼职信息永远不会沉没。 现实却是,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队伍早已经人满为患,马驹桥的零工劳动者个个都“身经百战”,网络兼职的岗位任职资格也绝对不比正式岗位“宽容”。 零工市场看似是广阔的星辰大海,但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而言,实则隔着难以跨越的鸿沟。这背后,是技能门槛正在成为横亘在年轻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一道隐形高墙。 零工市场的门槛 中国自古就有“短工”“散工”的用工传统。而今天,古老的“零工经济”形态正在数字技术的催化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 中研普华的数据显示,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其中灵活用工(38%)、招聘服务(25%)、人力资源外包(20%)等高附加值品类贡献65%增量。零工经济平台GMV同比增长68%。 工猫发布的《2024零工经济解读报告》则提到,截至2024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65亿人,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超30%,其中,平台型零工从业者达1.75亿人,月均收入6198元。县域零工占比超60%,31-40岁青年为主力军,本科以下学历占比90%。 面对零工市场供需两端爆发出的就业新潜力,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市场完善。 2025年5月26日,人社部","text":"作者|吴嗯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不久前,惊蛰研究所发布的文章《一线访谈丨被嫌弃的暑假工》引发了许多读者对“暑假工就业难”现象的关注和共鸣。 有网友提问:既然暑假工的岗位这么难找,年轻人为什么不利用暑假时间直接去做零工?而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解法办法,实则暗含着对当下就业市场的巨大误解。 在传统认知中,零工市场似乎大门常开:外卖骑手永远缺人,北京通州的马驹桥永远人头攒动,网络平台的兼职信息永远不会沉没。 现实却是,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队伍早已经人满为患,马驹桥的零工劳动者个个都“身经百战”,网络兼职的岗位任职资格也绝对不比正式岗位“宽容”。 零工市场看似是广阔的星辰大海,但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而言,实则隔着难以跨越的鸿沟。这背后,是技能门槛正在成为横亘在年轻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一道隐形高墙。 零工市场的门槛 中国自古就有“短工”“散工”的用工传统。而今天,古老的“零工经济”形态正在数字技术的催化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 中研普华的数据显示,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其中灵活用工(38%)、招聘服务(25%)、人力资源外包(20%)等高附加值品类贡献65%增量。零工经济平台GMV同比增长68%。 工猫发布的《2024零工经济解读报告》则提到,截至2024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65亿人,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超30%,其中,平台型零工从业者达1.75亿人,月均收入6198元。县域零工占比超60%,31-40岁青年为主力军,本科以下学历占比90%。 面对零工市场供需两端爆发出的就业新潜力,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市场完善。 2025年5月26日,人社部","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b26a4b3b75243e85511d1947bff25ae","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26188308603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8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2000252264920,"gmtCreate":1756266528076,"gmtModify":1756267248046,"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电影宣发,为什么越来越抽象?","htmlText":"作者|昭觉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下简称《浪浪山》)无疑是最大的一匹黑马。凭借独特的水墨画风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浪浪山》上映10天就拿下6.6亿元票房。截至8月18日,《浪浪山》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成为继《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后的又一国产动画力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口碑佳作,因为在一场观影活动中邀请了与电影主题无关的网红嘉宾,并且后者在发言中强行关联女性议题引发争议,导致电影的票房与口碑遭遇双重滑坡,被网友们戏称营销翻车。 而据惊蛰研究所观察,在当下的电影宣发环节中,营销方式与影片内容南辕北辙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当越来越多的“浪浪山”们,将本应用于内容制作的经费大手笔砸向营销,电影市场也正在误入歧途。 票房黑马宣发“作妖” 8月10日,小红书“薯你最懂浪浪山”活动邀请了数位博主观影以及主创进行映后分享,其中傅首尔、苏敏两位博主的公开发言引发争议。 傅首尔,《奇葩说》知名辩手,以犀利幽默的发言走红网络,其成名源于将婚姻生活与女性困境转化为喜剧素材的独特能力,其在录制离婚综艺《再见爱人》期间的言行引发争议,被质疑过于功利、“反驳型人格”。 苏敏的标签是“50岁阿姨自驾游”,由她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出走的决心》2024年上映后备受好评,本人还曾亮相戛纳红毯,她的事件曾激励中老年女性勇敢走出拖后腿的家庭,过自己的自由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活动中,这两位国内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为《浪浪山》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傅首尔继续展现了她标志性的“独立女性”教育方式,大谈自己离婚带娃的经验,“90%的父母低估孩子”和“人生是旷野”这","listText":"作者|昭觉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下简称《浪浪山》)无疑是最大的一匹黑马。凭借独特的水墨画风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浪浪山》上映10天就拿下6.6亿元票房。截至8月18日,《浪浪山》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成为继《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后的又一国产动画力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口碑佳作,因为在一场观影活动中邀请了与电影主题无关的网红嘉宾,并且后者在发言中强行关联女性议题引发争议,导致电影的票房与口碑遭遇双重滑坡,被网友们戏称营销翻车。 而据惊蛰研究所观察,在当下的电影宣发环节中,营销方式与影片内容南辕北辙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当越来越多的“浪浪山”们,将本应用于内容制作的经费大手笔砸向营销,电影市场也正在误入歧途。 票房黑马宣发“作妖” 8月10日,小红书“薯你最懂浪浪山”活动邀请了数位博主观影以及主创进行映后分享,其中傅首尔、苏敏两位博主的公开发言引发争议。 傅首尔,《奇葩说》知名辩手,以犀利幽默的发言走红网络,其成名源于将婚姻生活与女性困境转化为喜剧素材的独特能力,其在录制离婚综艺《再见爱人》期间的言行引发争议,被质疑过于功利、“反驳型人格”。 苏敏的标签是“50岁阿姨自驾游”,由她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出走的决心》2024年上映后备受好评,本人还曾亮相戛纳红毯,她的事件曾激励中老年女性勇敢走出拖后腿的家庭,过自己的自由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活动中,这两位国内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为《浪浪山》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傅首尔继续展现了她标志性的“独立女性”教育方式,大谈自己离婚带娃的经验,“90%的父母低估孩子”和“人生是旷野”这","text":"作者|昭觉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下简称《浪浪山》)无疑是最大的一匹黑马。凭借独特的水墨画风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浪浪山》上映10天就拿下6.6亿元票房。截至8月18日,《浪浪山》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成为继《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后的又一国产动画力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口碑佳作,因为在一场观影活动中邀请了与电影主题无关的网红嘉宾,并且后者在发言中强行关联女性议题引发争议,导致电影的票房与口碑遭遇双重滑坡,被网友们戏称营销翻车。 而据惊蛰研究所观察,在当下的电影宣发环节中,营销方式与影片内容南辕北辙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当越来越多的“浪浪山”们,将本应用于内容制作的经费大手笔砸向营销,电影市场也正在误入歧途。 票房黑马宣发“作妖” 8月10日,小红书“薯你最懂浪浪山”活动邀请了数位博主观影以及主创进行映后分享,其中傅首尔、苏敏两位博主的公开发言引发争议。 傅首尔,《奇葩说》知名辩手,以犀利幽默的发言走红网络,其成名源于将婚姻生活与女性困境转化为喜剧素材的独特能力,其在录制离婚综艺《再见爱人》期间的言行引发争议,被质疑过于功利、“反驳型人格”。 苏敏的标签是“50岁阿姨自驾游”,由她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出走的决心》2024年上映后备受好评,本人还曾亮相戛纳红毯,她的事件曾激励中老年女性勇敢走出拖后腿的家庭,过自己的自由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活动中,这两位国内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为《浪浪山》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傅首尔继续展现了她标志性的“独立女性”教育方式,大谈自己离婚带娃的经验,“90%的父母低估孩子”和“人生是旷野”这","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c96ea461b1e395136bb3c4a5d1516e8","width":"900","height":"3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7881b87b5825e3967a30a8ec97065ca","width":"1080","height":"61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9fa88d77dd85ea58ef3014cd3214a0c","width":"1080","height":"45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20002522649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3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1294091907080,"gmtCreate":1756093180920,"gmtModify":1756093560186,"author":{"id":"3584422722836417","authorId":"3584422722836417","name":"惊蛰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7059100b24bcca8fc4a0af511c1308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84422722836417","authorIdStr":"3584422722836417"},"themes":[],"title":"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htmlText":"作者|成昱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年来,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演唱会、音乐节、话剧、戏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其衍生出的消费场景也不断丰富。 从演出前粉丝群体专门准备的明星物料、观演行头,到演出后的打卡留念仪式,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也解锁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消费市场,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 摆摊经济:一边追星一边赚钱 2025年暑期,线下演出市场热度一路飙升,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同比增长近6成,直追电影市场规模。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场馆周边的商业生态也随之活跃,一种围绕数万观众即时需求形成的摆摊经济,正悄然融入演出经济的整体生态,成为消费市场中一个颇具特色的存在。 每逢演唱会,往往演出尚未开演,场馆周边各种流动摊位就已热闹展开。一场热门演出往往能吸引数万人参与,这些观众从城市各个角落甚至周边城市汇聚到场馆周边,在入场前的等待和散场后的疏导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消费高峰时段。正是这种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的人流,为摆摊生意创造了天然的市场空间,让各类商品有了精准触达目标客群的机会。 与固定商铺相比,摆摊的启动成本相对较低,摊主通常只需准备少量的商品库存和简单的经营设备,就能快速开启生意。同时,由于演出场次明确、消费需求集中,摆摊的回报周期极短,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聚焦观众的即时需求,是这些摊位能够快速打开市场的关键所在。比如,夏季的演唱会场馆外,排队人群对冰镇饮品的渴望几乎是共通的;对于需要长时间等待入场的观众来说,便携小吃成了高频选择;至于折叠坐垫、便携雨衣、手机支架这类实用物品,更是精准解决了观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满足实用需求之外,部分","listText":"作者|成昱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年来,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演唱会、音乐节、话剧、戏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其衍生出的消费场景也不断丰富。 从演出前粉丝群体专门准备的明星物料、观演行头,到演出后的打卡留念仪式,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也解锁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消费市场,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 摆摊经济:一边追星一边赚钱 2025年暑期,线下演出市场热度一路飙升,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同比增长近6成,直追电影市场规模。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场馆周边的商业生态也随之活跃,一种围绕数万观众即时需求形成的摆摊经济,正悄然融入演出经济的整体生态,成为消费市场中一个颇具特色的存在。 每逢演唱会,往往演出尚未开演,场馆周边各种流动摊位就已热闹展开。一场热门演出往往能吸引数万人参与,这些观众从城市各个角落甚至周边城市汇聚到场馆周边,在入场前的等待和散场后的疏导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消费高峰时段。正是这种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的人流,为摆摊生意创造了天然的市场空间,让各类商品有了精准触达目标客群的机会。 与固定商铺相比,摆摊的启动成本相对较低,摊主通常只需准备少量的商品库存和简单的经营设备,就能快速开启生意。同时,由于演出场次明确、消费需求集中,摆摊的回报周期极短,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聚焦观众的即时需求,是这些摊位能够快速打开市场的关键所在。比如,夏季的演唱会场馆外,排队人群对冰镇饮品的渴望几乎是共通的;对于需要长时间等待入场的观众来说,便携小吃成了高频选择;至于折叠坐垫、便携雨衣、手机支架这类实用物品,更是精准解决了观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满足实用需求之外,部分","text":"作者|成昱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年来,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演唱会、音乐节、话剧、戏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其衍生出的消费场景也不断丰富。 从演出前粉丝群体专门准备的明星物料、观演行头,到演出后的打卡留念仪式,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也解锁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消费市场,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 摆摊经济:一边追星一边赚钱 2025年暑期,线下演出市场热度一路飙升,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同比增长近6成,直追电影市场规模。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场馆周边的商业生态也随之活跃,一种围绕数万观众即时需求形成的摆摊经济,正悄然融入演出经济的整体生态,成为消费市场中一个颇具特色的存在。 每逢演唱会,往往演出尚未开演,场馆周边各种流动摊位就已热闹展开。一场热门演出往往能吸引数万人参与,这些观众从城市各个角落甚至周边城市汇聚到场馆周边,在入场前的等待和散场后的疏导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消费高峰时段。正是这种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的人流,为摆摊生意创造了天然的市场空间,让各类商品有了精准触达目标客群的机会。 与固定商铺相比,摆摊的启动成本相对较低,摊主通常只需准备少量的商品库存和简单的经营设备,就能快速开启生意。同时,由于演出场次明确、消费需求集中,摆摊的回报周期极短,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聚焦观众的即时需求,是这些摊位能够快速打开市场的关键所在。比如,夏季的演唱会场馆外,排队人群对冰镇饮品的渴望几乎是共通的;对于需要长时间等待入场的观众来说,便携小吃成了高频选择;至于折叠坐垫、便携雨衣、手机支架这类实用物品,更是精准解决了观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满足实用需求之外,部分","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b31acba998441dadb279b3cb6a24f61","width":"900","height":"3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2588a6183523ab4201f0208c0ad3542","width":"1080","height":"67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76c90d7cf95c0bed9859aa3b51df51f","width":"830","height":"55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12940919070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0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