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室

公司研究室

IP属地:未知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24 15:56

      从16年到4个月,5万亿ETF市场“加速度”增长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曲奇 今年以来,伴随着A股市场震荡上行,新基金发行持续升温。Wind数据显示,9月第3周(9月15日-9月21日)新成立的基金数量达56只,合计发行规模767.15亿元。 这是近3年以来,单周新基金发行规模最高的一周。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层大力推动下,新基金中ETF产品占比明显提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国内ETF基金总数达1307只,总规模达5.33万亿元。在今年7月,国内ETF的规模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回顾ETF的规模变迁,从第一万亿到第四个万亿分别用了16年、3年、10个月、7月,而这次第五个万亿仅用了4个月。由此可见,ETF的规模扩张迅猛,完全是以“加速度”在增长。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认为,今年ETF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在于政策支持、产品体系不断完善以及市场配置需求增加三大因素。 ETF成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器” 9月22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据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上半年数据显示,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以及险资微代表的中长线投资机构,正通过ETF积极布局A股,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 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中央汇金共增持12只ETF产品,包括华泰柏瑞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旗下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旗下中证1000ETF,以及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 这些产品覆盖了大盘蓝筹、中小盘成长及科技创新板块,体现了“国家队”资金全面布局的战略思路。 当期,中央汇金合计持有ETF总市值达1.2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也在持续加大ETF
      32评论
      举报
      从16年到4个月,5万亿ETF市场“加速度”增长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23 14:05

      北京君正港股IPO:业绩连续两年下滑,公司股东、高管陆续减持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9月15日,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北京君正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过去三年公司受全球半导体周期及终端需求疲软的影响,收入和利润连续下滑。 今年以来,北京君正(SZ300223)股价涨幅超20%,市值约400亿元。但近期公司股东和高管在不断减持。 2025年7月18日至2025年9月12日,北京屹唐盛芯半导体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482.54万股,减持比例为0.999999%,将持股比例降至8%以下。 此外,9月17日,公司董事李杰合计减持15万股,成交均价为83.01元,合计套现1245万元。 业绩连续两年下滑 北京君正是一家嵌入式CPU芯片设计企业。2020年,北京君正通过收购北京矽成完成业务转型,迅速切入高门槛的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 如今,北京君正的主营业务已从单一的微处理器芯片(CPU)扩展至计算芯片、存储芯片、模拟与互联芯片三大核心板块。 其中,计算芯片是北京君正的传统优势领域,有三个子产品线分别是智能视觉SoC、嵌入式MPU及AI-MCU,应用于安防摄像头、智能门铃、智能眼睛、扫地机器人、二维码/条形码识别及人脸和指纹识别等领域。 存储芯片包括DRAM、SRAM、NOR Flash及NAND Flash,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及工业医疗。 模拟芯片包括LED驱动芯片及Combo芯片,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及智能家电。 从2025年的上半年营收构成来看,存储芯片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超过六成,计算芯片业务贡献近25%的营收,模拟片则贡献约一成的收入。 尽管成功扩宽了业务领域,但过去几年受全球半导体周期的影响,北京君正的业绩逐渐下滑。 2022年至2024年,北京君正营业收入分别为54.12亿元、45.31亿元、42.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79亿元、5.16亿元、3.64
      111评论
      举报
      北京君正港股IPO:业绩连续两年下滑,公司股东、高管陆续减持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23 10:52

      低利率时代,攻守兼备的二级债基成资产“压舱石”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梅 前两年,债市走牛,A股震荡下跌,不少人谈股色变。 今年以来,A股强劲上涨,权益资产站上C位。 资本市场如同大海,投资理财就像在海上驾船航行,即使风平浪静也要有两手准备。在做资产配置时,既需要权益资产作为动力引擎,也需要债券资产作为“压舱石”,这样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海洋上,小心驶得万年船。 正因为如此,“债券打底+权益增强”的基金就颇受追捧,像中银基金陈玮这样的稳健老将掌舵的产品更受到投资者青睐。 上涨时捕捉市场机遇 震荡时弱化波动 进可攻,退可守,是“债券打底+权益增强”基金的共同特点。 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与二级债基是市场相对主流的产品。这两类产品均以债券投资为主,只是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不同。偏债混合型基金的股票配置比例通常不超过30%,而二级债基不超过20%的资产,可投资可转债、股票或参与新股申购。 相比较而言,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收益弹性更大,而二级债基更适合追求平衡投资的基民。在资产配置时,二级债基通过多元资产组合寻找风险与收益的较佳平衡。 今年A股走势整体较强,但4月初的大幅下跌,8月下旬——9月上旬的震荡表明,目前的市场或仍处于结构性行情,这让攻守兼备的“债券打底+权益增强”基金规模持续增长。 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债券打底+权益增强”基金数量为1707 只,合计规模为 1.87 万亿元,较 2025 年一季度末增加823.33 亿元;今年二季度新发23只,新发份额239.36亿份,新发基金处于近 10年历史中枢水平。(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备选池包括混合债券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截至2025.6.30)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相比一般权益类投资产品,二级债基收益丝毫也不逊色。 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自基日以来(2004年12月31日),华证二级债基指数累计涨幅397.
      103评论
      举报
      低利率时代,攻守兼备的二级债基成资产“压舱石”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22 18:03

      消费电子单骑护盘:立讯精密一字板涨停,二季度1686家基金持股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梅 周一,A股震荡了一整天,盘面上最坚挺的行业,不是最后一小时大幅拉升的贵金属,而是早盘就跳空高开的消费电子,这个板块成为沪深大盘当天的定海神针。 笔者有一个朋友,周末对着电脑复盘上周走势,千挑万选,选中了立讯精密(002475.SZ),认定这只股票股价后市看好。 此外,在类似个股中,他又选了歌尔股份(002241.SZ)、长盈精密(300115.SZ)、领益智造(002600.SZ)、欧菲光(002456.SZ)。至于消费电子的龙头工业富联(601138.SH),由于股价已连续3个月大涨,涨幅超过3倍,则被他主动摒弃。 孰料,周一早上一开盘,立讯精密跳空高开,直接一字板涨停。 原来,有消息称,OpenAI已与立讯精密等企业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一款消费级设备,立讯精密已获得至少一款设备的组装合同。 对此传闻,立讯精密方面未予正面回应。 但是,眼下是牛市氛围,大盘指数趋势向上,市场听风就是雨。 于是,从早上9:15-25分的集合竞价后,立讯精密一字板涨停,根本就没有开板,一点也不给普通投资者买入机会。 猝不及防之下,这位朋友赶紧在一群消费电子备选股票里挑选,综合考虑了这些个股的股价、K线走势以及前期涨幅后,他挑选了刚刚从低位启动,股价不到20元的欧菲光。 像以往一样,只要是散户最后相中的个股,总是备选股票中走得最差的那只。 当天,欧菲光涨幅0.68%,其他股票涨幅全都超过6%:长盈精密20.01%,领益智造9.12%,歌尔股份7.73%,工业富联6.66%。 事实上,上述股票都是基金今年以来的重仓股。 以立讯精密为例,今年二季度末,有1686家基金持股,总计持有12.67亿股,较一季度末增加1.493亿股,占流通股股本的17.5%。 再如工业富联,二季度末有791只基金持股,持仓股数5.53亿股,较一季度增加4.735亿股。换句话说,这只消费电子龙
      78评论
      举报
      消费电子单骑护盘:立讯精密一字板涨停,二季度1686家基金持股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19

      盛威时代港股IPO,从客运票务龙头沦为高德“打工人”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近期,网约车平台盛威时代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盛威时代在传统的公路客运票务细分领域在市场占优势地位,但向网约车业务战略转型后,公司已沦为聚合平台(主要是高德)的一个高流量、低利润的运力履约合作伙伴。 盛威时代以牺牲盈利能力和战略自主性为代价,换取收入规模快速扩张。目前,公司似乎还未找到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发展路径。 转型加入网约车高烈度竞争市场 盛威时代成立于2012年,前身是北京盛威南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是用友网络前副总裁姜生喜。 创业初期,姜生喜将目光瞄向了传统道路客运行业,自身定位为关键的信息服务提供商,为客运站和运输企业开发在线联网售票系统。 在客运联网售票领域,盛威时代具有先发优势。 截至2025年6月末,盛威时代已在30多个省份承接省级道路客运数字化项目,并与12306、航旅纵横、携程等OTA合作销售大巴车票。按2024年的售票量计算,盛威时代在中国道路客运信息服务市场的市占率第一,达到16.3%。 不过,这项业务在盛威时代的收入中占比在逐渐降低。 2022年到2024年,客运服务收入分别为4826.8万元、6899.9万元、7012.8万元,占比分别为5.9%、5.7%、4.4%。2025年上半年,客运服务收入3302.5万元,同比下滑7.6%,占比由4.9%降至3.7%。 起家的业务变得不再重要,这是因为盛威时代早已将目光转向了网约车行业。盛威时代的转型,或许与阿里巴巴有较大的关系。 2016年,盛威时代的A轮增资中,阿里旅行以7500万元认购公司20%股权。此后,阿里旅行不断加码对盛威时代的投资。2017年7月,阿里旅行在A+轮融资中追加5350万元,2018年9月的B轮融资,阿里旅行再度出资2187.76万元。 截至IPO前,阿里旅行直接持股27.01%,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2018年,盛威时代推出了“365约
      125评论
      举报
      盛威时代港股IPO,从客运票务龙头沦为高德“打工人”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18

      FOF基金八年“涅槃”:多资产配置成共识,最新规模超1650亿元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岩 自2017年9月8日国内首批FOF产品获批,这类“基金中的基金”已走过8年历程。 8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大幅震荡,公募FOF产品发展也出现较大起伏。 不过,随着权益市场走强,国内FOF基金正迎来第二春。业内人士认为,在多元化资产配置趋势下,这类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8年来发展一波三折 最新规模超过1650亿元 “中国FOF产品8年来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起点很高、充满期待、快速冲高、经历阵痛、投资革新、浴火重生。”华东一家老牌基金多资产配置部负责人表示。 这个总结,精准描述了国内FOF产品问世以来的发展历程。 问世之初(2017-2020),在监管部门大力引导下;头部机构高度重视,纷纷布局。此时,正赶上2019年至2021年的A股牛市,在“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效应下,FOF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不过,随着国内股市由涨转跌,FOF产品业绩下滑,规模增长也进入停滞甚至萎缩(2021-2024)。 济安金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大量FOF产品在市场高点发行。2022和2023年,FOF亏损累累,规模也开始下滑。2022年1928亿元,2023年1555亿元,2024年缩水到1475亿元。 2024年秋季9.24行情启动后,国内FOF业绩有了起色,规模也开始恢复增长。 进入2025年后,FOF新品出现不少爆款,似乎开启了“第二春”。 今年2月,一只3个月持有FOF,首发10个交易日规模达到60亿元;6月份,另一只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FOF,仅发行了7个交易日规模就达到了65亿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FOF基金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规模都好于过去几年。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场519只公募FOF(同一产品A、C合并计算)管理规模为1650.62亿元,与8年前首批6只FOF合计166亿元的发行规模相比,增长近9倍。 与此同时
      158评论
      举报
      FOF基金八年“涅槃”:多资产配置成共识,最新规模超1650亿元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17

      收益翻红,基金市场迎来“金九”行情!

      文,虎山 秋意渐浓,基金市场却迎来一波“小阳春”。 数据显示,9月上半月全市场已有119只新基金开启募集,环比增长41.67%。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明显缩短,从8月的17.42天减少到12.76天,缩短近5天。 就连市场震荡也挡不住资金布局的热情。9月以来,权益类ETF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近192亿元。 这个“金九”,基金市场显然不缺热闹。 市场回暖,权益基金发行火爆 九月基金发行市场可谓热火朝天。9月1日至16日,全市场共有122只基金启动募集,较8月同期的84只激增45.24%。 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募集效率也大幅提升。本月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较8月同期缩短近30%,部分热门产品再现“一日售罄”盛况。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于9月8日首发当日即触及10亿元规模上限,提前结束募集。招商均衡优选混合、东方阿尔法科技智选混合发起、万家元晟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等多只基金也实现“一日结募”。 收益翻红,赚钱效应显现 市场表现方面,近期权益类基金业绩相当亮眼。 9月16日,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中,实现正回报的占比61.81%,84只基金回报超5%。德邦高端装备混合发起式C以8.72%的日净值增长率位居榜首。 更令人惊喜的是混合类理财产品近期的表现。搭乘股市回暖东风,多只混合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走高。 有混合类产品近3个月的区间涨幅达到10.03%,对应的年化收益率高达40.26%。多只理财公司发行的混合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超过10%。 虽然9月以来A股高位震荡,但资金借道ETF布局的热情不减。数据显示,9月以来权益类ETF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近192亿元。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震荡行情中受到资金青睐的主要是行业ETF,而非宽基指数。证券、化工、电池、黄金等行业和主题类ETF资金流入更为明显。 国泰证券ETF和华宝券商ETF资金净流入金额居市场前列,分别为63.09亿元和39.02亿元。富
      276评论
      举报
      收益翻红,基金市场迎来“金九”行情!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17

      收益翻红,基金市场迎来“金九”行情!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虎山 秋意渐浓,基金市场却迎来一波“小阳春”。 数据显示,9月上半月全市场已有119只新基金开启募集,环比增长41.67%。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明显缩短,从8月的17.42天减少到12.76天,缩短近5天。 就连市场震荡也挡不住资金布局的热情。9月以来,权益类ETF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近192亿元。 这个“金九”,基金市场显然不缺热闹。 市场回暖,权益基金发行火爆 九月基金发行市场可谓热火朝天。9月1日至16日,全市场共有122只基金启动募集,较8月同期的84只激增45.24%。 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募集效率也大幅提升。本月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较8月同期缩短近30%,部分热门产品再现“一日售罄”盛况。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于9月8日首发当日即触及10亿元规模上限,提前结束募集。招商均衡优选混合、东方阿尔法科技智选混合发起、万家元晟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等多只基金也实现“一日结募”。 收益翻红,赚钱效应显现 市场表现方面,近期权益类基金业绩相当亮眼。 9月16日,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中,实现正回报的占比61.81%,84只基金回报超5%。德邦高端装备混合发起式C以8.72%的日净值增长率位居榜首。 更令人惊喜的是混合类理财产品近期的表现。搭乘股市回暖东风,多只混合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走高。 有混合类产品近3个月的区间涨幅达到10.03%,对应的年化收益率高达40.26%。多只理财公司发行的混合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超过10%。 虽然9月以来A股高位震荡,但资金借道ETF布局的热情不减。数据显示,9月以来权益类ETF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近192亿元。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震荡行情中受到资金青睐的主要是行业ETF,而非宽基指数。证券、化工、电池、黄金等行业和主题类ETF资金流入更为明显。 国泰证券ET
      59评论
      举报
      收益翻红,基金市场迎来“金九”行情!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16

      4244只ETF涨幅靠前的5大板块,今年谁跑得最快?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梅 截至9月15日,22731只开放式基金(非货币及QDII)中,被动指数型基金(ETF)4244只。其中,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超过沪深300指数涨幅15.2%的基金总计2416只,占比56.93%。也就是说,今年跑赢大盘的基金超过了半数。 这些跑赢大盘的基金中,各个板块的业绩梯次如何,谁跑在前面,谁走在中间,谁落在最后? 港股通创新药ETF 年内涨幅第一 Wind数据显示,港股通创新药产品今年领跑各类被动指数型基金。 在这个ETF业绩第一阵营前10榜单里,第一名是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初至今上涨113.36%,业绩超过100%的有5只。(为便于比较,下面榜单中,每家基金同类产品只选业绩或规模较大那只) 其余涨幅超过100%的ETF,分别是: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12.88%;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09.19%;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07.47%;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106.15%。 紧随其后的是中欧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C,99.04%;易方达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94.76%;鹏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92.09%。 创新药是上半年A股、H股表现最好的板块,核心动因是全球资本对中国国内创新驱动带来的资产重估,以及国内创新药出海带来的巨额收入。 TMT板块ETF 年内涨幅第二 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涨幅仅次于港股通创新药ETF的板块是TMT。 在这个ETF业绩第二阵营涨幅前10 榜单里,第一名是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联接D,年初至今上涨112.87%,剩下产品中,业绩超过80%的还有7只。 值得关注的是,与业绩第一阵营的港股通创新药ETF相比,TMT板块TOP10产品规模偏小,前者规模上10亿元的6只,最大的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最新规模78.02亿元;后者只有2只产
      328评论
      举报
      4244只ETF涨幅靠前的5大板块,今年谁跑得最快?
    • 公司研究室公司研究室
      ·09-16

      金价狂飙潮宏基闯关港股IPO,加盟店撑起半壁江山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9月12日,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潮宏基”)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实现“A+H”两地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2010年1月28日,潮宏基在深交所上市。截至9月12日收盘,公司总市值约为135.05亿元。今年以来,潮宏基股价涨幅超160%。 今年5月,潮宏基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公司正筹划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 毛利率连续3年下滑 潮宏基于1997年在广东汕头成立。当时国内黄金珠宝市场以千足金为主流,产品设计相对传统,潮宏基则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对时尚、个性化饰品的需求,以18K金(即彩金)镶嵌首饰作为主打产品,与当时的主流市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并因此被誉为“K金之王”。  2010年,潮宏基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A股上市的时尚珠宝企业。  2014年,公司全资收购了亚太地区知名的女包品牌“FION菲安妮”,将业务版图从珠宝延伸至手提包领域。 近年来,随着国潮兴起,潮宏基把重心押在小克重+一口价+高工艺/IP联名的黄金饰品上,推出了一系列国潮联名产品。 目前,在产品方面,潮宏基共有珠宝和手袋两大品类。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1.02亿元,同比增长19.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44.34%。 但需要注意的是,手袋品类收入整体呈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手袋收入1.2亿元,同比下滑16.9%。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手袋收入占比则由7.5%降至3.0%。 这则数据或许说明,潮宏基通过收购FION菲安妮,以拓宽经营品类的路线暂未走通。 珠宝是潮宏基的收入大头,2025年上半年,潮宏基93.6%的收入来自珠宝品类。 其中,潮宏基
      375评论
      举报
      金价狂飙潮宏基闯关港股IPO,加盟店撑起半壁江山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