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却又吸引力的A股投资线索、投资机会和投资心得。

IP属地:未知
    • 格隆汇格隆汇
      ·08-02 01:05

      一图看懂协合新能源(00182.HK)2025年中期业绩

      协合新能源(0182.HK)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集团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2.82亿元,归母净利润率为20%;基本每股盈利3.58分。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资产净值为89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11元。 $协合新能源(00182)$
      253评论
      举报
      一图看懂协合新能源(00182.HK)2025年中期业绩
    • 格隆汇格隆汇
      ·08-01 20:13

      买故事不如买订单,人形机器人赛道进入Alpha阶段,谁能先跑出商业闭环?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拉开帷幕,资本市场也再度迎来了AI+机器人概念的火热。 回望整个上半年,机器人概念行情火爆,特别是宇树科技的H1人形机器人亮相央视春晚,把“人形机器人”推至风口。而在经历2、3月份的狂飙后,市场情绪逐步回归理性,而后续伴随特斯拉Optimus进度不及预期等消息扰动,板块迎来回调。 如今进入下半年,板块情绪底的出现,“难有大的下跌基础”业已成为市场共识,风险偏好修复之下,叠加一系列商业化利好密集落地,有望对板块后续表现形成强有力的催化。 如果将2025年的AI、器人赛道比作一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接力赛,显然一场从“讲故事”到“交作业”的硬核淘汰赛已经拉开。对投资者而言,上半年是“Beta行情”,买赛道即可,下半年则是“Alpha厮杀”,只有能把概念兑现为真实现金流的公司才能享受到市场真金白银的青睐,获得估值溢价的机会。 当故事讲到“兑现”这一集,镜头自然要聚焦到行业中能拿出合同、跑出产能的主角。 01 催化“热潮”将至,“智能智造革命”引领行业下一站 AI、机器人概念作为今年的主线行情,其持续热络的背后,政策层面显然也为市场加了一把火。 实际上,自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开始,近年来政策层面一直保持推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连贯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将具身智能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方向。而就在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其中也提到,启动促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行动,完善人形机器人、物联网、高端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政策。 政策东风之下,技术路线也在多点开花。人工智能、传感器、驱动系统等领域的不断突破,让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只能交互上取得显著进展。场景侧同
      343评论
      举报
      买故事不如买订单,人形机器人赛道进入Alpha阶段,谁能先跑出商业闭环?
    • 格隆汇格隆汇
      ·08-01 19:18

      回购+分红+成长:美的打造的三维立体“价值拼图”

      在7月的最后一天,美的集团在A股市场一笔近3亿元的回购引发市场关注。 (来源:富途行情) 同日,公司亦披露两项A股回购计划的最新执行情况。 其中,在15-30亿元回购方案中,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已累计回购2056.46万股A股,占总股本0.2680%,累计支付金额约15.10亿元。该方案在美的集团今年4月8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获通过,回购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或)员工持股计划。 而在50-100亿元回购方案中,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已回购2954.39万股A股,占总股本0.3850%,支付金额约21.27亿元。该方案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2024年度股东大会获批准,回购用于依法注销减少注册资本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或)员工持股计划。 可以看到,两项方案的回购价格上限均为100元/股,实施期限均为12个月。目前两项回购计划均在有序推进中,公司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择机实施回购计划,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美的集团已累计回购5000万股,超36亿元。而此前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1069家A股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达750亿元。可见,美的截至目前的回购金额已经接近整个A股上半年回购金额的5%。此外,数据显示,自2013年整体上市以来,美的集团累计回购更是超过308亿元。 作为A股当之无愧的"回购王",美的的回购动作在市场上具有风向标意义,值得深入分析。 1、响应政策红利,回购潮中的领头羊 首先,结合政策背景来看,不难发现美的的回购积极响应了政策红利,且做出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自2024年10月,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正式落地后,A股市场就掀起一股由政策驱动的回购浪潮。 而在美的此前宣布的50-100亿元回购方案公告中,也曾提到其回购的资金来源就包括专项贷款,这表明美的集团不仅精准把握了政策窗口期,更把"政策工
      187评论
      举报
      回购+分红+成长:美的打造的三维立体“价值拼图”
    • 格隆汇格隆汇
      ·08-01 18:33

      Robotaxi暴涨836%!文远知行(WRD.US)Q2营收1.27亿,全球化布局搭建规模经济护城河

      在自动驾驶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落地的关键阶段,文远知行交出了一份备受关注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成为自动驾驶企业上市阵营中最先“交卷”的一家。 财报显示,文远知行第二季度营收实现快速增长,总收入达到1.27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0.8%,环比增长75.3%;毛利同比增长40.6%,增速稳步提升。 深入来看,比关注各项财务指标更具价值的是,文远知行收入构成的持续变化以及全球化扩张的协同效应,才是这份最新财报隐藏的重点。 一、收入结构优化驱动核心业务跃迁 引起笔者特别关注的是,2025年第二季度,文远知行Robotaxi业务成为推动营收质量提升的核心引擎。报告期内,公司Robotaxi业务营收达到459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36.7%,创2021年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上个季度的22.3%提升约14个百分点至36.1%。 4590万元的Robotaxi业务营收背后,既是文远知行对国内外自动驾驶市场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是其战略执行力的集中体现。 在国内市场,今年五月份文远知行开通广州中心城区8条自动驾驶专线,建成了中国首个覆盖超一线城市核心区的24小时自动驾驶出行网络,显著提升了服务密度与用户渗透率。7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文远知行还携手奇瑞把Robotaxi开进上海,正式打开全球第10城。 而在海外,以阿布扎比为例,Robotaxi服务区域在Q2扩展至阿尔雷姆岛、阿尔马里亚岛等核心区域,覆盖近一半阿布扎比核心区域,并连接扎耶德国际机场。根据估算,这一扩展将带动文远知行Robotaxi在阿布扎比的订单量实现翻倍增长。后续伴随着中东订单的持续兑现,文远知行有望产生可观的正向现金流并加速全球化的扩展,推动公司实现发展的正向循环。 本土场景深耕与国际场景复制形成双轮驱动,使Robotaxi从技术demo蜕变为可规模复制
      478评论
      举报
      Robotaxi暴涨836%!文远知行(WRD.US)Q2营收1.27亿,全球化布局搭建规模经济护城河
    • 格隆汇格隆汇
      ·08-01 18:33

      透视东方雨虹(002271.SZ)2025中报:战略定力下的韧性生长与价值重估

      近日,A股上市公司东方雨虹(002271.SZ)中报新鲜出炉。 翻阅这份业绩报告,财务数据表象背后,呈现的是这家已经走过三十年风雨的企业在复杂宏观环境下,以战略定力穿越周期,为未来蓄力的清晰脉络。 总结来看,这份半年度答卷的核心关键词是:现金流修复、双轮驱动深化、渠道优化、全球化提速。 1、经营质量优先:现金流的显著改善是最大亮点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东方雨虹实现营收135.6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5.64亿元。其中,Q2公司实现营收76.14亿元;归母净利3.72亿元。 尽管收入增长仍然有所承压,但经营性净现金流有所改善。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96亿元,上年同期为-13.28亿元,其中Q2净流入4.17亿元。 (来源:富途行情) 这一现金流数据的转变可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其清晰地传递出公司坚持高质量稳健发展的战略定位。 一方面,风险管控压倒一切,稳健经营、风控优先,公司致力于切实提升经营质量。通过主动收紧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显著改善了营运资本效率。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持续优化销售模式。工程+零售渠道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这种更轻资产、周转更快的渠道模式,成为现金流改善的关键结构性因素。渠道变革的成效正在加速兑现。 总体来看,良好的半年度成绩单体现了东方雨虹对长期健康发展的决心。更健康的现金流意味着更稳健的供应链保障、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支撑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服务能力提升,为公司加速市场拓展、夯实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双主业驱动:防水筑基,砂浆粉料崛起,协同效应加速释放 东方雨虹深耕建筑防水核心业务,同时加速发展砂浆粉料第二主业,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防水主业方面,上半年,防水材料实现营收94.59亿元,占营收比重约69.71%。虽受大环境影响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公司展现了其强
      239评论
      举报
      透视东方雨虹(002271.SZ)2025中报:战略定力下的韧性生长与价值重估
    • 格隆汇格隆汇
      ·08-01 18:22

      4万亿美金!这个赛道爆了

      7月9日,英伟达成为历史上首个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 7月31日,微软上涨3.95%,盘中市值一度升至4万亿美元,接棒英伟达成为史上第二家突破这一里程碑的公司。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上涨游戏。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的横空出世,带来的是一个时代的彻底转向。 从2023年至今,美国最大的八家科技公司市值增长超13万亿美金,直接超过了2024年德国(4.66万亿美金)、日本(4.03万亿美金)和印度(3.85万亿美金)的GDP总和(12.53万亿美金),是不容置疑的“富可敌国”,更有力诠释了本轮科技浪潮的深刻影响。 图片 这一切远没有结束。 当市场以为谷歌二季度业绩已经很炸裂了,微软和Meta最新财报直接让全球卖方、买方都咋舌了,且一举引爆A股算力板块。 昨日午间收盘,同类规模最大的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一度飙涨4.21%,涨幅全市场第一! 1 北美云巨头狂拉资本支出 北美的AI基建投入与AI商业化的正循环已初步形成。 OpenAI今年前七个月的收入据报已达120亿美元,月平均收入为10亿美元,较年初飙升1倍,每周活跃用户突破7亿。 Meta二季度营收超预期,其中广告营收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主要受益于AI驱动的广告精准投放和用户增长。 图片 微软的智能云部门二季度营收29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9%,创2022年末以来新高。 图片 谷歌的Gemini应用月活超4.5亿,旗下AI产品每月处理Tokens从5月的480万亿翻倍至6月的980万亿,较去年4月的9.7万亿飙涨100倍。 每一款AI应用的突破,每一单位Token的调用,背后都是科技巨头斥巨资搭建的数据中心的日夜运转、算力集群的高速运算。 博通7月初的管理层会议就释放出清晰信号——AI推理需求不仅正在迅速放量,甚至“超过当前产能”,而这一趋势
      117评论
      举报
      4万亿美金!这个赛道爆了
    • 格隆汇格隆汇
      ·08-01 18:21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今日正式上市交易,其标的指数年内涨幅101.58%

      格隆汇8月1日|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今日正式上市交易,其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聚焦创新药龙头、精选高流动重研发标的,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翰森制药、再鼎医药、药明康德等龙头公司。 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资金回流共振,创新药板块或正迎来系统性重估。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内涨幅101.58%。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战略跃迁,在人口结构变革、政策红利释放、技术突破共振的三重驱动下,行业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周期。中国医药创新生态正经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的历史性转变。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作为市场首个精准聚焦该领域的指数化工具,通过严谨的编制规则和动态优化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这一变革的高效工具。 在产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企业盈利拐点逐步显现、全球竞争力不断强化的背景下,该指数有望成为分享中国医药创新红利的核心配置标的。
      398评论
      举报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今日正式上市交易,其标的指数年内涨幅101.58%
    • 格隆汇格隆汇
      ·07-31

      菜鸟的全球化阳谋:3.62亿减法背后的万亿乘法

      7月25日,申通快递一纸公告震动物流江湖,其宣布拟以3.62亿元收购菜鸟旗下浙江丹鸟物流100%股权。 2024年,申通快递全年营收为471.69亿,菜鸟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营收约1012.72亿元。显然,这笔交易相比于两大物流巨头的整体营收体量来说并不算大,但这桩看似普通的交易背后,实际是双方聚焦核心主业的主动战略选择。公告称,本次交易有助于充分发挥双方协同效应,推动申通做大做强做优,加强推进品质快递网络的铺设和升级。同时,菜鸟战略聚焦国际物流和科技,主营业务全球供应链、跨境物流、海外本地快递、物流科技、物流园区等板块,将加速发展。 菜鸟把已经跑通的高品质快递网络整体交给盟友,自身则全力押注跨境物流与物流科技——这是一次用“减法”换取“乘法”的巧妙精算,也是一场围绕未来十年全球物流格局的深远落子。 一、全力以赴,菜鸟响应国际物流星辰大海的召唤 菜鸟此次交易的根源在于丹鸟所在的“国内自营快递”赛道,与其最新战略定位——“国际物流+科技”协同性有限。 更深一层看,这也是菜鸟基于“懂电商、懂物流”双螺旋基因做出的必然抉择:电商侧,菜鸟孵化于阿里巴巴电商生态,当前阿里海外年度活跃消费者已突破3亿。随着跨境电商和海外本地电商的迅猛发展,各平台订单呈现脉冲式爆发,对物流的弹性与确定性提出极限要求;物流侧,菜鸟十多年沉淀的数字化与产业化能力,可以在更广阔的全球网络里释放全部杠杆。 实际上,阿里集团自2024年3月撤回菜鸟IPO后,菜鸟便曾经历一系列调整,特别是在阿里近两年坚定聚焦核心业务战略背景下,国际物流和科技也已经成为菜鸟的主战场。 很显然出售丹鸟后,菜鸟也将会把资源更加密集地投向国际物流与物流科技。 为什么要“all in”海外?数据想必最有说服力。 国际电商物流是一片公认的蓝海。2024年全球电商收入规模达6.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跨境电商规模1.9
      164评论
      举报
      菜鸟的全球化阳谋:3.62亿减法背后的万亿乘法
    • 格隆汇格隆汇
      ·07-31

      爆了!大超预期

      CPO板块又爆了! 新易盛、中际旭创盘中再创历史最高。 “新易盛+中际旭创”含量较高的云计算ETF(516510)、人工智能ETF(159819)今日上涨。 原因何在? 因为两大AI巨头,微软和meta业绩大超预期,一个盘后大涨超过8%,市值轻松突破4万亿美元,另一个股价涨幅更大,接近12%,带动相关的国内板块走高。 AI科技巨头的强势表现,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的AI热潮来了?如果是,哪些板块又值得高看一眼? 01 业绩大超预期 两大巨头--微软和Meta的业绩到底有多好? 先看一些核心数据: 微软: 营收:二季度营业收入7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分析师预期738.9亿美元,一季度同比增长13%。 EPS:二季度稀释后每股收益(EPS)为3.65美元,同比增长24%,分析师预期3.37美元,一季度同比增长17.7%。 营业利润:二季度营业利润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一季度同比增长16%。 净利润:二季度净利润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一季度同比增长18%。 当然,比业绩数据更受关注的,还在AI云服务。 Azure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达到750亿美元,其中AI服务贡献显著。微软的AI相关业务年化收入运转率超过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 Meta的情况也类似,核心的财务数据,第二季度营收475.16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48.3亿美元,每股收益为7.14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5.89美元。 其中,广告营收达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主要动力是AI驱动的广告推荐系统(如Advantage+)。 尝到AI技术甜头的两个大厂,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于AI基础设施的投资。 二季度的微软支出数据未体现任何数据中心投资放缓的迹象,并且仍然计划继续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数据中心和AI芯片(如与OpenAI合作); meta计划2025年资本开支达660-
      230评论
      举报
      爆了!大超预期
    • 格隆汇格隆汇
      ·07-31

      连涨3年!这只特色ETF凭什么?

      全球传奇投资人达里奥创立的桥水基金,以其独特的风险平价策略闻名于世;耶鲁大学前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通过开创性的多元化配置框架,将机构投资推向新高度。 两位大师的投资哲学不约而同指向同一核心要义:全球化配置是抵御单一市场风险、获取长期稳健收益的基石。 当世界不再“唯美元论”,亚太地区的多元经济体正展现出独特魅力,以其持续领先的经济增长活力,正吸引着全球资本的重新审视。 根据IMF预测,未来五年亚太新兴市场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图片 01 破局者:巴菲特与亚太市场的转向 当全球投资者还在聚焦美股科技七巨头时,巴菲特已悄然布局亚太市场。 2020年8月,伯克希尔买入日本五大商社各5%的股份,总投资62.5亿美元,伯克希尔在此后两年进一步增持。 这一投资决策展现出惊人回报,五大商社股价近5年涨幅达283%-656%,为伯克希尔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 近年来,全球大型投资机构对亚太市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对日本五大商社的长期投资便是典型例证。 贝莱德、高盛等资本巨头也集体表示看好亚洲市场。 这种对亚太市场的重视,与指数化工具所呈现的区域特征形成呼应。以跟踪富时亚太低碳精选指数的亚太精选ETF(159687)为例,其标的指数的地域分布体现了对亚太核心经济体的覆盖: 日本占比42%、中国18%、中国台湾13%、澳大利亚11%、韩国5%、印度3%、新加坡2.7%、中国香港2.4%,合计覆盖13个交易所的214只大中型股票。 图片 亚太精选指数区域分布既包含了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也纳入了新兴市场与资源型经济体,形成了对亚太经济生态的全景式映射。 从行业维度看,该指数的配置呈现出明显的“均衡性”特征:金融(26.38%)、科技(26.35%)、可选消费(16.33%)为前三大权重行业,合计占比近70%。这种结构既涵盖了金融行业的稳定性,也兼顾了新兴科技和消费升级领域。
      229评论
      举报
      连涨3年!这只特色ETF凭什么?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