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

猎云网

IP属地:未知
    • 猎云网猎云网
      ·10:35

      阿里,超百亿“杀”入

      “千万单俱乐部”,又添一员。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如今,这句互联网行业的八字箴言又一次在即时零售验证。 5月5日晚,饿了么官宣,截至5月5日20时28分,来自淘宝闪购的当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单。 淘宝闪购由淘宝“小时达”升级而来,由同日推出“超百亿补贴”的饿了么重点保障外卖配送服务。 此时,仅距离淘宝闪购业务正式上线6天。 来源:饿了么公众号 如此来看,6天“千万单”,是淘宝闪购破局即时零售的首份成绩单。 而日单破千万是什么概念呢? 从公开数据来看,占行业市场份额70%的美团外卖2024年日均单量约6200万单,也就是说,淘宝闪购几近跑到了去年美团外卖近1/6的水平。 同时,“6天”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 要知道,3月1日正式上线的京东外卖,用56天才打入“千万单俱乐部”,而彼时京东已经跑出了行业超速度。 这一次,淘宝闪购,显然是新纪录的创造者。 日破千万单,淘宝闪购五一“起跳” 不过,淘宝闪购的狂奔,绕不开天时。 把时间线拨回到4月的最后一天。 4月30日,一则“阿里将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 ‘小时达’升级为淘宝 ‘闪购’。该业务预计先在50多个城市上线,并于5月6日实现全国覆盖”的消息,预示着阿里给即时零售又添了一把新火。 当时,晚点LatePost就特别指出“五一”这个重要节点。 据其了解,淘宝闪购原计划618 大促期间上线,五一假期开始仅在部分城市灰度测试,但京东和美团在外卖领域补贴交易、相互舆论战吸引了消费者、商家和骑手的关注度。这种热度之下,营销补贴动作都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淘宝内部决定提前在五一消费高峰正式入局。 而乘着假期消费之势,淘宝闪购的确正快速攻城略地。 饿了么官方数据显示,在“淘宝闪购”全量上线24小时内,库迪咖啡销量快速上升至平台咖啡类目第一,较日常订单增长近10倍;茉莉奶白在饿了么外卖订单量日均增长近3倍
      9评论
      举报
      阿里,超百亿“杀”入
    • 猎云网猎云网
      ·04-30

      腾讯投资,3.4万个停车场撑起一个IPO

      腾讯位列第一大外部股东,前后投资共计1.3亿元。 来源:猎云精选,文/王非 厦门这家公司,8年来第三次冲刺IPO。 4月29日,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速停车所属公司——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拓股份)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民银资本为联席保荐人。 早在2017年4月、2021年6月,科拓股份曾两度冲刺深交所创业板IPO:第一次是在半年后以主动撤回申请告终,第二次则未能过会于2022年8月“审核不通过”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厦门速铭参与的股权转让显示,科拓股份的投后估值为19.112亿元。 腾讯持股8.46%系第一大外部股东,送钱送订单 科拓股份成立于2006年6月,由1977年出生,来自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的孙龙喜创办。此前,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曾在北京竞业达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IPO前,科拓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孙龙喜直接持股26.37%,并与直接持股23.94%的黄金练,以及持股3.34%的铧龙电子(孙龙喜持股49%、黄金练持股51%)订立一致行动人协议,共同控制科拓股份53.65%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科拓股份就与腾讯结缘,在微信上正式推出智慧停车应用平台“速停车”,打通车主和停车场信息的通道,成为全国首家与微信合作的智能停车企业,并联合厦门禹洲·世贸商城,建成国内首个支持微信支付停车费的微信智慧停车场。 于是在随后的2018年8月,科拓股份顺利获得腾讯斥资5000万元入股。后续,腾讯方面又在2020年2月斥资8000万元增持科拓股份。 目前,腾讯旗下林芝利新持股6.16%,腾讯旗下苏州湃益持股2.30%,两者合计持股8.46%,系第一大外部股东。按照19.112亿元的估值计算,腾讯投资科拓股份,账面价值约1.62亿元,浮盈约3200万元。 此外,厦门本土VC猎鹰投资通过正志投资持股4.20%
      362评论
      举报
      腾讯投资,3.4万个停车场撑起一个IPO
    • 猎云网猎云网
      ·04-29

      年收393亿!湖南独角兽,要IPO了

      两个85后“半路”组“CP”,估值105亿。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你爱逛的零食折扣店,要IPO了。 4月28日,据港交所文件,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鸣鸣很忙)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就曾有媒体称鸣鸣很忙计划赴港IPO,虽然彼时鸣鸣很忙表示暂时没有上市计划,但今年以来,公司二度增资+股改,都早已预示着IPO在即。 现在,等同于靴子落地。 作为量贩零食头部企业,鸣鸣很忙由“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两大头部品牌在2023年底合并而成。 其中,“零食很忙”起步于2017年,“赵一鸣零食”起步于2019年,都是不折不扣的资本宠儿。 合并前,零食很忙的身后站着红杉中国、高榕创投、五源资本等知名VC,赵一鸣零食也一举拿下两轮融资,由黑蚁资本、良品铺子携手入局。 而合并后仅一个月,鸣鸣很忙又上演了零食折扣赛道现象级的一幕,以完成10.5亿元融资跻身独角兽。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由 14,394家门店构成的网络,而万家门店,在去年录得了555亿元GMV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休闲食品饮料GMV计,鸣鸣很忙是中国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按2024年食品饮料GMV计,公司亦是中国第四大连锁零售商,并保持高速增长。 现在,带着这份成绩,鸣鸣很忙又踏上了冲刺二级市场的征途。 估值105亿!两个85后,卖零食卖出一个IPO 鸣鸣很忙的故事,源自两个85后:晏周和赵定。 晏周,198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曾从事房地产营销策划工作。2017年,他敏锐地发现下沉市场对零食产品的巨大需求,于是与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元,租下一间不到40平的小店,创立了“零食很忙”。 而在此之前,晏周就在2016年创立了长沙零食很忙食品有限公司。随后,这家小店以低价、多品类为卖点,迅速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 出生晚于晏周4年的赵定,是安徽芜湖人,高中辍学
      164评论
      举报
      年收393亿!湖南独角兽,要IPO了
    • 猎云网猎云网
      ·04-29

      270亿市值芯片巨头,资本版图加速拓展

      左手直投、右手LP。 来源:猎云精选,文/王非 直投、并购、做LP、冲刺“A+H”上市……这家公司的资本版图持续拓展中。 4月25日,A股260亿元市值芯片巨头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芯微)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 IPO进程显示,纳芯微于2021年5月受理,不到一年便走完全部流程,最终于2022年4月登陆科创板。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曾于2022年8月攀升至331.43元/股,对应市值高达472亿元。截至4月28日收盘,纳芯微涨2.81%报190.10元/股,总市值约270.95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赴港上市,在“拓宽融资渠道”等诉求之外,也是纳芯微将资本版图进一步拓展的重要标志。 此前,在北大80后创始人王升杨的带领下,纳芯微就通过直接投资,并购交易,联合公司现有股东恒信华业、创造935%回报率的历史股东永鑫方舟,以及中芯聚源、小米产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做LP等方式,频频展露“财技”。 王升杨就曾在2024年6月的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称,公司内部主要由子公司苏州纳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纳星创投)进行产业投资业务,2023年已与元禾、华业、苏州聚源、小米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成立合作基金,围绕集成电路、半导体及其上下游产业相关领域投资了70余个项目。 年入近20亿芯片巨头赴港IPO,去年两笔并购一成一败 来自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的王升杨,于1984年6月出生,拥有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亚德诺担任设计工程师。此后,王升杨还曾担任无锡纳讯微电子研发经理、上海斯汀戈微电子监事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在亚德诺和无锡纳讯微电子工作期间,他结识了创业搭档盛云。最终于2013年5月,二人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纳芯微,从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起家,于2014年开启量产交付并实现盈利。 港股IPO前,直接持股10.87%的
      297评论
      举报
      270亿市值芯片巨头,资本版图加速拓展
    • 猎云网猎云网
      ·04-27

      一张新“船票”,蚂蚁花了28亿

      72岁创始人退出,“纯港资券商一哥”易主。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一则新公告,披露了蚂蚁的新动作。 4月25日晚间,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耀才证券发布公告,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蚂蚁财富,以每股3.28港元的价格向耀才证券发起要约收购。 来源:耀才证券公告 根据公告,要约人拟向新长明控股有限公司收购约8.58亿股公司股份,占于购股协议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50.55%,总现金代价为约28.14亿港元。 而上海云进由蚂蚁控股全资拥有,蚂蚁财富是蚂蚁集团旗下的一站式理财服务平台。 此次蚂蚁财富收购的耀才证券则为一家香港头部本土券商,创立于1995年,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以低佣金策略和电子交易平台著称。 这也就意味着通过豪掷28亿港元,主打理财服务的蚂蚁财富将通过常规途径申请香港券商牌照,耗时至少18个月的流程,压缩为“闪电”拿下。 而一旦收购完成,这块香港券商牌照,也将成为蚂蚁集团获得的首块证券牌照。 72岁创始人退出!溢价约17.6%,“纯港资券商一哥”易主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此次收购股份,来自耀才证券创始人叶茂林。 控股股东叶茂林及其关联公司此前持股51.14%,交易完成后控股权将转移至蚂蚁财富。目前,蚂蚁已就此次收购叶茂林手上耀才股份,支付一成按金即2.81亿元。 完成今次股权买卖后,叶茂林将不再于耀才持股。此次出售股份的只有叶茂林,其他耀才证券董事尚未明确态度。 来源:耀才证券公告 根据耀才证券官网显示,叶茂林有Money Hunter之称,是金融战场上的大将军,买卖房地产无宝不落,亦擅于投资证券、餐饮及物业市场。 1995年,叶茂林创立耀才证券,成立初期只有五六名员工,但凭借着叶茂林独到准绳的投资眼光,才得以站到“华资一哥”的地位。 公司早于2003年,政府取消最低佣金制度,就洞悉先机,率先将佣金由百分之零点二五,大幅调低至百分之零点零五,成为
      312评论
      举报
      一张新“船票”,蚂蚁花了28亿
    • 猎云网猎云网
      ·04-27

      撬开具身智能大门,这个赛道正受资本热捧

      20起融资合计达10亿量级,红杉深创投中金都来了。 来源:猎云精选,文/王非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灵巧手作为核心零部件,销量愈发透明、融资热度高涨。 继2023年仿人五指灵巧手累计销量破千台后,因时机器人在2024年的人形机器人热潮下销售近2000台;灵心巧手则公开表示,其Linker Hand系列产品月销量超千台,市占率达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的80%…… 关于灵巧手与人形机器人的协同发展,灵心巧手创始人周永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超10万台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打开具身智能这扇大门的钥匙就是灵巧手,而转动钥匙的方法就是在真实世界中部署100万安装了灵巧手、具备灵巧操作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下,一级市场自然愿意“真金白银”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国内末端执行器(包括灵巧手、夹爪等)相关融资案例已超过20起,合计融资金额超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灵心巧手刚刚完成超亿元融资,由红杉种子基金、万凯新材领投,系灵巧手行业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种子轮投资…… 灵巧手三类创企:自上而下、专注深研、自下而上 事实上,身处灵巧手这一细分赛道的创企,以专注深研为坐标原点,另有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厂商“自上而下”,以及产业链下游人形机器人厂商“自下而上”两种类型。 因时机器人“自上而下”,核心零部件打通机器人全链路 2016年创始人蔡颖鹏成立因时机器人,致力于为泛机器人行业打造微型化、一体化、柔性化的核心零部件。但是跟机器人的渊源要追溯到蔡颖鹏的大学时期,从最开始组队做机器人大赛,作为队长的他便对机器人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又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毕业,从此便投身于机器人事业。 自此,蔡颖鹏带领团队,聚焦微型伺服电缸研发,并同步开启灵巧手的研发。事实证明,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汹涌热潮,最终为因时机器人带来了高速
      170评论
      举报
      撬开具身智能大门,这个赛道正受资本热捧
    • 猎云网猎云网
      ·04-24

      10岁寒武纪,迎来好日子

      在风口中催化的“AI芯片第一股”。 来源:猎云精选;文/邵延港 亏了那么多年的寒武纪,日子总算好起来了! 常年以亏损被诟病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几度被投资者摘下光环,如今又被大模型带飞了。 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连续实现单季度盈利,向资本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其中,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30.22%,接近2024年全年的11.74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微3.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6亿元。 为寒武纪业绩贡献最大的就是其云端产品线,为大模型训练推理专用。当前英伟达芯片向中国出口被进一步限制,AI芯片的国产替代迎来机遇,作为稀缺标的的寒武纪接住了这“泼天富贵”。 寒武纪迎来业绩爆发,也让市场对国产AI芯片发展的拐点到来多了些信心。 行业风口中寒武纪,长期处在低收入、高亏损和高市值的矛盾之间。国产替代和算力基建,成就了寒武纪的特殊性,但技术突破才是其成功崛起的底色。 在英伟达的发展历程中,从一项“不起眼”的技术,到一家全球芯片巨无霸,期间经历至少十年的时间。这期间,英伟达耗费大量精力铸造生态壁垒,这也是其难以被撼动的原因。成立第十年的寒武纪,尽管还处在规模化的初期,但在这一轮AI浪潮中,也得以提前爆发。 所以如今市值近2900亿的巨头寒武纪要发生质变,也不仅仅是能够盈利这样简单。 创立第十年,寒武纪终于盈利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3月15日,全称为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也代表这家公司中科院的底蕴。 寒武纪的创始人是一对同胞兄弟,陈天石以及陈云霁,两人均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陈云霁毕业后加入中科院计算所龙芯课题组,24岁获得博士学位,29岁晋升为研究员,陈天石则在中科大计算机系继续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直至博士毕业。 2012年,陈天石和陈云霁兄弟联合中科院计算所
      223评论
      举报
      10岁寒武纪,迎来好日子
    • 猎云网猎云网
      ·04-24

      “宁王”联创,豪捐10亿

      支持复旦。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刚刚,复旦官宣:获得一笔10亿元捐赠。 还是来自一对校友伉俪。 二人分别为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李平、历史学系1986级校友廖梅,他们将一次性出资,用以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助力学校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 官方资料显示,学敏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博士毕业5年以内、国际最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原创突破性、技术革命性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研究工作,意味着复旦将在高起点打造全球顶尖科研机构。 而出资人,亦来头不小。 廖梅是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教授指导的第一位国内博士生,而李平不仅是复旦大学学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更是被称为“电池茅”的万亿锂电巨头宁德时代的联合创始人,现任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据《2024年胡润百富榜》,李平以385亿元的财富值位居榜单第114名,在2024福建十大富豪榜排名第五。 更值得注意的是,李平此次捐资或创下迄今为止中国高校接受的第六大捐赠记录。 仅次于2020年万科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一次性捐赠2亿股万科股票(价值53亿元);2018年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向清华大学捐赠22亿元;著名投资人、企业家段永平累计向浙大捐达16亿元;2021年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向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的宁德时代200万股股票(近14亿元);2023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向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 显然,他们在不断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以财力支持科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去向社会反哺。 刚拿到11.62亿元分红,便豪捐母校 李平于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专业。 据复旦大学公众号,彼时,在学生会中,李平负责学校社团的管理,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廖梅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组织过校园广播大奖赛。 同为当年学生会成员
      383评论
      举报
      “宁王”联创,豪捐10亿
    • 猎云网猎云网
      ·04-22

      十岁盒马,开始赚钱

      新CEO上任后,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盒马,终于驶入了盈利的确定性航道。 继去年年底,盒马宣布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并实现双位数增长后,最新的一幕是,盒马已实现全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盈利。 这是自成立以来,盒马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业务架构层面,目前盒马鲜生的业务分为营运、线上运营、采购和物流供应链四大核心板块,负责人均直接向盒马CEO严筱磊汇报,这种扁平化架构正持续释放决策效能。 回顾2024年零售业江湖,变革与机遇共存——胖东来“爆改”永辉超市,山姆会员店密集扩张,高鑫零售正式易主。从任何角度看,这都绝非是乏善可陈的一年。 在零售业跌宕起伏的当下,盒马经历了生态聚焦、新旧管理层交替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探索,如今站在十周年的节点上,这份阶段性的答卷证明了其策略的有效性。 盒马缓过来了 将时间指针拨回一年前,盒马还在经历“巨变”时刻。 2024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内部邮件,宣布盒马创始人侯毅“退休”,这是成立以来盒马首次换帅,而此前担任盒马CFO的严筱磊则接替其位置,成为新的CEO。 伴随着管理层人事大变动,盒马的经营困境被摆上台前——尽管尝试了多种业态,但仍然没有打磨出一条独立盈利之路。舆论场上,盒马IPO暂缓以及频频的“卖身”传闻,也使得市场对于盒马的审视更加苛刻。 从集团内部来看,在阿里巴巴集团“聚焦核心业务”战略调整下,集团CEO吴泳铭曾表示,对于那些非核心业务,他们将寻求快速盈利或其他资本化途径,以实现资产的最大价值。这也被外界视为,进入吴泳铭时代的阿里巴巴,对盒马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相比个人色彩较重的侯毅,盒马新任CEO严筱磊更为低调,2016年加入阿里后,严筱磊担任 UC 事业部和银泰集团的财务负责人。2018年,她加入盒马并担任CFO一职。 财务背景出身的严筱磊掌权,也被外界视为盒马释放出“从‘模式探
      210评论
      举报
      十岁盒马,开始赚钱
    • 猎云网猎云网
      ·04-18

      又一“网红”要IPO,天使投资人回报近130倍

      年收11.5亿,早期资方已套现3000万。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你爱吃的重庆小面,要IPO了。 4月15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遇见小面)正式递表港交所,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 作为一家冲刺IPO的重庆小面代表玩家,遇见小面不仅靠着380家门店,撑起了11.54亿元年营收、6070万元净利润,还是一家不折不扣的VC宠儿。 2014年至2021年,公司就合计完成了8轮融资,背后资方更是站着餐饮业的风云人物,包括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等。 其中,2021年,遇见小面获碧桂园创投、喜家德等机构的两轮战略融资,仅4个月时间,估值就从10亿元跃升至30亿元,与和府捞面、五爷拌面、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并列六大面馆新贵,曾一时风光无两。 现在,乘着港股餐饮IPO热潮,它又以首家冲刺上市的面馆品牌亮相,试图在二级市场讲出网红小面的故事。 来源:遇见小面小红书 理工男卖网红小面,估值曾4个月暴涨20亿 遇见小面,源自一个理工男的餐饮梦。 2014年,一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联合自己的两位同学,在广州的一处内街小巷开出了人生第一家30平米的小面馆。 这就是遇见小面的故事开局,而这个年轻人便是宋奇。 宋奇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后又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硕士,2010年硕士毕业后,他曾在香港麦当劳营业部做了一年多管理培训生,随后又回广州加入百胜的开发部。 这些于国际连锁快餐企业取得的工作经验,让笃定做餐饮的宋奇随即踏上了中式餐饮的创业之路。 2年后他便携手其本科同学苏旭翔、罗燕灵,正式创办了遇见小面,以对重庆小面的热情开始了公司的发展历程。 同时,在创业之初,宋奇就将标准化运营体系引入该公司,如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精确量化调料配比等,进行口味本土化适配,帮助小面品类扩张全国。 也就是这一套高度标准化、高效体系化及先进数智化的业务模式,将中式面馆的传统魅力与现代化餐
      247评论
      举报
      又一“网红”要IPO,天使投资人回报近130倍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