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鲨消费

深度研究消费产业,记录陪伴新消费品牌成长

IP属地:北京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0:12

      “性感”输给了“自由”?中国内衣行业“狂飙”

      蓝鲨导读:新女性的消费觉醒 作者 | 王冲和 编辑 | 卢旭成 女性追求的时尚变迁,体现在内衣品牌的新老交替中。 近两年,中国老牌内衣几乎都在加速衰落。2024年,高端品牌爱慕股份比前一年少卖了113.22万件文胸,导致营收、净利分别同比下滑了7.71%和46.56%。开在街头巷尾的都市丽人,时隔六年净利润重回亿元水平,凭借的不仅是“卖内衣”,更是“卖楼”带来的超3亿元收入。历史最久的安莉芳,2024年归母亏损3.73亿港元,亏损同比扩大417.45%,这已经是其连续五年亏损…… 与此同时,一大批新品牌却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动能。自2020年以来,ubras异军突起,目前年销售额已经突破35亿,成为内衣行业的新巨头;内外自2021年完成D轮融资后,月销售额迅速超2亿元,年复购率达50%以上……奶糖派、素肌良品、蕉内等一众新品牌也表现不俗。 内衣的世界,或许就是这么疯狂——当芬狄诗、桑扶兰、伊维斯等老牌内衣还没有赶上“性感时代”的末班车时,内衣行业早已风云变幻,新品牌后来居上,独领风骚,许多不知名的老品牌顿时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了“杂牌”的代名词。 从“钢圈”开始 对于中国女性而言,文胸是一种“舶来品”。在文胸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女性的内衣被称为“亵衣”“心衣”“诃子”“抹胸”等,其核心功能是遮蔽身体,并通过对胸部的压制塑造符合当时审美的体态。 西方的内衣进入中国之前也经历了诸多变迁。20世纪初,纽约社交名媛玛丽·菲尔普斯·雅各布用丝带缝合两块手帕诞生了现代文胸的雏形,从此改写了女性内衣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歪打正着在内衣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他将金属搭扣用来调节吊带裤的松紧,这个想法在他去世后被用在内衣上,而这个小零件推动了“钢圈内衣”的普及。 中国最早的“钢圈内衣”诞生于香港,1975年,郑敏泰凭借对制作机械和模具的精通,以面包机“切割”
      27评论
      举报
      “性感”输给了“自由”?中国内衣行业“狂飙”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7-31

      卖掉或上市,消费企业的年中战事

      蓝鲨导读:终究是“落袋为安”  作者 | 杨硕 编辑 | 卢旭成 2025年7月,一则消息震动中国消费投资圈:国民汽水品牌大窑的创始人王庆东,已将公司85%股权出售给美国私募巨头KKR。短短数月前,这家年销超30亿的“汽水之王”还否认了赴港IPO传闻,声称“暂未考虑上市事项,专注经营发展”。如今创始人却选择直接套现离场,让创投圈直呼“看不懂”。 这并非孤例。7月17日晚间,良品铺子发布公告,宣布引入武汉金控旗下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后者与三大股东签署协议,最终以总价14.9亿元拿下良品铺子29.99%股权,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而早在2024年9月,红布林创始人、原CEO徐薇就将公司控制权交给转转集团,而永辉超市则被名创优品以63亿元收购了29.4%股份,叶国富成为了新的掌舵人……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消费企业选择“卖身”的同时,消费企业的上市潮也接连涌动。2025年以来,消费类企业如茶饮品牌中的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纷纷在港股上市,甚至还有一天三家消费企业(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同台敲钟的热闹场面。与此同时,还有八马茶业、卡游、遇见小面、溜溜果园、鸣鸣很忙、伯希和、铜师傅、乐自天成、巴奴国际等众多企业排队上市。 A股也不再沉寂。3月份,瑞幸咖啡、喜茶、星巴克的供应商——恒鑫生活登陆深交所创业板;6月份,“智能影像第一股”影石创新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首日总市值突破700亿元,成为科创板又一家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 一边是锣鼓喧天的上市热潮,另一边则是不时传出消费企业“卖身”的消息,2025年的消费创投圈热闹纷呈。 “抓紧窗口期上市” 今年上半年,在政策支持、行业变革以及市场信心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消费企业IPO出现回暖迹象。 根据蓝鲨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自2025年以来,包括蜜雪冰城、古茗、影视创新等12家消费类企业
      85评论
      举报
      卖掉或上市,消费企业的年中战事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7-30

      付费为生态伙伴开通飞书,三只松鼠如何构建内外部组织协同?

      7 月 24 日至 26 日,飞书与Foodaily联合举办了 “AI 重构消费新生态:品销一体化的全链路革新” 食品行业峰会暨 “走近三只松鼠” 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三只松鼠创始人、一群人管理咨询首席顾问章燎原讲述三只松鼠在使用飞书3年过程中形成的协作方法论。 他认为,“企业文化依靠的是一套完备的涵盖经营落地知识体系,飞书的价值就是把知识的氛围穿透到每个员工中,虚谈文化没有意义。” 作为休闲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三只松鼠从坚果品类起家,逐步构建起多渠道、多品牌的品销生态。2020 至 2022 年,企业经历发展低谷,尝试过多种管理方式,最终总结出 “经营数字、管理目标、创造人才” 三大企业管理理念并从中找到了突破口,摸索出“松鼠数字化组织管理体系”。 2022年,三只松鼠仅花费6天时间完成决策,并引入了组织协同工具飞书,共同打造三只松鼠专属的“飞鼠”系统。去年,三只松鼠还为部分供应商采购了飞书,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的上下游协同。章燎原认为,“未来的组织形态是社会化泛组织。经销商、供应商都不再是外部角色,而是我们组织的一部分。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数据的无缝打通与共享。” 用飞书落实知识体系:让企业文化从 “虚” 到 “实” 落地 章燎原提出,“真正的企业文化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依靠一套完备的涵盖经营落地知识体系。” 他认为,企业文化的价值在于指导员工“事该怎么干”,而飞书正是将这套知识体系渗透到组织每个角落的关键工具,推动企业文化从 “虚” 向 “实” 转变。 作为三只松鼠知识管理的核心平台,飞书通过在线文档实现了全业务留痕,构建起多层次、多功能的知识管理生态。在知识沉淀层面,三只松鼠依托飞书搭建了分级知识库体系:公司级知识库涵盖企业常识、知识分享、重大项目经验等核心内容;链群知识库聚焦链群职责介绍、管理沉淀及案例资源;小而美经营体知识库则记录团队项目细节与协作纪要。同时,借助飞
      74评论
      举报
      付费为生态伙伴开通飞书,三只松鼠如何构建内外部组织协同?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7-29

      不止少林寺!揭开寺庙的“赚钱密码”

      蓝鲨导读:佛教信仰与商业化能否并行? 作者 | 王冲和 编辑 | 卢旭成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一纸通报震惊全国:方丈释永信因“挪用侵占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被带走调查。与此同时,这位身披16万元云锦袈裟的“佛门CEO”(《中国企业家》封面),在30年间打造的“少林商业帝国”也逐渐浮出水面。 1987年,释永信成为少林寺住持后,便开始推动少林寺的商业化进程。他提出的“和尚也要吃饭”的理念,打破了传统寺庙的封闭模式,将少林寺推向了市场化运营的轨道。 当中国企业尚不知域名为何物时,释永信1996年便注册少林寺官网,将《易筋经》数字化引流,半年吸引5万海外访问。之后,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口气注册45类200多个少林寺商标,直接把 “少林”变成金字招牌。 时至今日,少林寺不仅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景点,还通过影视、文创、电商等多个领域拓展了产业链。据媒体报道,少林寺的“文化IP”估值已高达数十亿,从游戏授权到联名月饼,商业触角无处不在。 三十年间,释永信将一座仅剩14名僧人、28亩旱地的破败寺院,打造成了年收入超12亿元的庞大商业帝国,少林寺也由此成为中国“寺庙商业化”的优秀典范。 少林寺的成功,代表着中国“寺庙经济”的再次崛起。实际上,根据敦煌遗书,唐五代宋初的寺院已经不仅是宗教机构,也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场所,一些寺院甚至还有“借贷”业务来维持其运行。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寺庙”主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赚钱”?除了少林寺,还有哪些寺庙赚得盆满钵满? 买路财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被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值得一提的是,它们或许已经是上市公司,或者曾经冲击上市,比少林寺距离资本市场更近。 以第一家上市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为例,其山
      80评论
      举报
      不止少林寺!揭开寺庙的“赚钱密码”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7-25

      方便面江湖“巨变”

      蓝鲨导读:难以改变的“不健康”的标签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近日,“12306回应高铁不要食用方便面提醒”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根据12306官网,旅客在乘车期间的用餐注意事项中指出: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为创造良好旅途环境,确保空气清新,旅客在乘车期间,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 在社交媒体上,有些网友认为不允许吃泡面有些小题大做,也有一些网友建议公共场所尽量别吃味道太重的食物,泡面还有烫到人的危险,各种观点吵得不可开交。 但事实上,方便面早已不是人们旅行途中的必备物品,而这也让各大方便面巨头们头疼不已。近年来,尽管各大方便面巨头不约而同采取各种创新手段,但并不能改变该品类销量下滑的趋势,而方便面市场格局却不知不觉改变。 从“康统争霸”到“康白对决” 长期以来,中国方便面市场有“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四座大山,但山与山之间也有高低——康师傅、统一联手拿下超过70%的市场份额,今麦郎、白象只能分割大约20%。但近两年,方便面四大巨头的座次正在发生变化。 早在2020年9月的第二十届方便面大会上,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就表示,“过去三十年是康统(康师傅、统一)之间的竞争,2020年将开启康今(康师傅、今麦郎)竞争的时代。” 但结果却是今麦郎自己先掉队了。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的数据显示,在方便面类目,从2023年一季度到2024年四季度,今麦郎的市场份额保持在6%-8.5%之间,而排名始终在第4位,前3名则分别是康师傅、统一和白象。 第二十四届方便食品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判断,以2023年销量统计,康师傅以45%的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1,统一以16%的市场占比位列第2。曾经排行第4的白象食品以12%占比,成功将今麦郎(占比10%)拉下,跻身市场前三。 一位线下快消零售从业者表示,“从这几年方便面的市场动向来看,明显
      190评论
      举报
      方便面江湖“巨变”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7-25

      反咖啡行业内卷,星巴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蓝鲨导读:星巴克中国想走出一条不卷的路。 作者 | 魏强 编辑 | 卢旭成 今年夏天,阿里、美团、京东三大平台发起外卖大战,茶饮、咖啡成为平台冲单的重点品类。 打开美团APP,搜索蓝鲨消费办公室最近的咖啡店,盘踞在北苑龙湖天街商场的星巴克-臻选、瑞幸咖啡、库迪咖啡跳出来,瑞幸咖啡、库迪咖啡主打10元左右价格带,而星巴克甄选最便宜的冰摇茶也要22.1元,经典咖啡组合(两大杯)要54.6元(约27.3元/杯)。如果要打价格战,搞内卷,主打“第三空间”的星巴克中国跟瑞幸、库迪依然有差距。 但是,瑞幸、库迪并没有垄断了笔者的咖啡消费。笔者的咖啡消费习惯是:如果约了客户和朋友,可以坐下来聊一聊的星巴克甄选是首选;而如果自己工作之余想喝杯现制咖啡解乏,自提或外卖为主的瑞幸、库迪轮着买。 过去几年,面对汹涌的中国咖啡玩家,星巴克中国压力颇大。 截至2025年4月,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数是7758家,瑞幸咖啡在中国的门店数达23826家;库迪咖啡在中国的门店数为1.3万家。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至今已在中国耕耘26年;而瑞幸咖啡、库迪咖啡分别创立于2017年和2022年。靠超万店的门店数量以及9.9元的性价比咖啡,瑞幸咖啡2023年营收达249.03亿元,首次超越了星巴克中国的31.6亿美元(约227.39亿元)。 面对中国咖啡玩家的性价比打法, 作为一个2012年即加入星巴克中国的老兵,刘文娟2024年9月30日起正式出任星巴克中国CEO。她通过聚焦产品创新,门店扩张(覆盖1000多个县),优化会员运营与价格策略(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调价)顶住了市场竞争压力改变了同店销售额曾连续4个季度下滑。 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营收约7.4亿美元(约53.1亿元),同比增长5%,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4%,同店销售额大幅改善,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在两位数。
      98评论
      举报
      反咖啡行业内卷,星巴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7-22

      从“闭眼买”到“不敢信”,山姆会员店神话崩塌

      蓝鲨导读:中国零售崛起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山姆会员店,因上架了一款韩国品牌陷入舆论漩涡。 近日,山姆会员店在国内上新了一款售价49.9元、内含48枚的好丽友派产品。相比市售普通款,该商品“减糖80%”的同时“增加30%可可成分”,且为山姆渠道限定,引发部分会员的不满。 作为紧急公关,好丽友派已经从山姆APP中消失,但会员们并不买账。这款号称“减糖健康”的商品已经收到了300多条差评,有消费者愤怒留言:“宣传减糖,结果甜到齁嗓子。”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此次山姆新上架的商品不仅有好丽友,还有卫龙、盼盼、徐福记、溜溜梅、泸溪河等国民大众品牌。与此同时,台湾风味太阳饼、低糖蛋黄酥、经典米布丁在内等多款独家研发的口碑尖货则被“悄然下架”,让广大会员感受到一种浓厚的“背刺感”。 从1996年8月在深圳福田第一家门店开业,山姆会员店已经成为中国线下会员店业态的标杆。今年4月9日晚,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朱晓静在2025年沃尔玛投资大会上透露:有8家山姆会员店将突破单店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亿)销售大关。 不仅如此,山姆会员店也撑起了沃尔玛中国。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山姆中国2024年销售额很可能突破1000亿元,而沃尔玛中国2024财年营收为2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3亿元)。这意味着,沃尔玛中国有70%的销售额来自于山姆。 如今,这个“神一般”的会员店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大劫”——每年缴纳260元(680元)会员费的中国消费者有“逃离”的趋势,山姆怎么了? 消费者祛魅 作为沃尔玛旗下的严选超市,山姆一贯奉行“少而精”的极致主义,为消费者带来“优中选优”的商品体验,其自有品牌Member’s Mark,覆盖食品、日用品、母婴、健康等多个核心品类,为其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商品价值。 在山姆,消费者不需要反复比较,只要闭眼买就有“值”的感觉。许多山姆粉
      493评论
      举报
      从“闭眼买”到“不敢信”,山姆会员店神话崩塌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7-18

      亚朵酒店“放血”

      蓝鲨导读:亚朵战略的新起点 作者 | 杨硕 编辑 | 卢旭成 近日,归属于上海亚朵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几木里”发文称,为了更好地赋能合伙人经营,亚朵供应链聚焦成本优化与品质提升,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合伙人经营实效加码。 这是亚朵合伙人让利计划的升级。今年三月,亚朵启动了合伙人让利计划,供给给合伙人的各类物资,包括成人拖鞋、房卡套、手提袋、洗护沐等高频客用品类的物资降价10%,还承诺供应链物资售价不高于同级别友商,通过双周比价机制动态优化采购成本。 亚朵供应链事业部称,这一轮价格调整并非独立动作,今年还将有更多涉及运营与营建物资的价格优化计划陆续落地。通过重新设计供应链采购模型、优化供应商招标机制,亚朵计划在年内为合伙人节省数千万元采购成本。 2024年,相较于国内其他酒店集团,亚朵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根据其2024年财报,亚朵集团营收、净利润同比均有两位数的提升。其中,全年实现营收72.48亿元,同比增长55.3%;调整后净利润13.06亿元,同比上涨44.6%;调整后EBITDA为17.72亿元,同比增长46.8%。 但在2025年,亚朵为何要对合伙人(加盟商)持续让利? 加盟商是根本 亚朵成立于2013年,于2022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上市以来,亚朵在同行中表现不俗。2023-2024年,亚朵营收增速分别为106.19%、55.34%,净利增速分别为651.42%、73.01%,这主要得益于亚朵酒店网络的扩张。 截至2025年3月,拥有1727家酒店,较2024年末净增加了108家,在2022-2024年,其酒店数量复合增速为31.8%。“管理+加盟”模式是亚朵酒店网络扩张的重要原因。 相比全流程亲力亲为的自营模式,亚朵“管理+加盟”的轻资产模式省去了占比最大的物业租赁和人员成本,有效地将酒店发展初期的资本支出降至最低
      315评论
      举报
      亚朵酒店“放血”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7-16

      从“朋克加班”到健康厨房,盒马如何重塑年轻人的餐桌?

      蓝鲨导读:盒马早已进化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搭子”。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6月,天津大悦城负一层,还没到上午10点,盒马门口的队伍已经拐了两个弯。有人刷着手机,不时张望;有人推着购物车,嘀咕着待会儿要抢什么;还有人用手机直播,对着镜头喊:“家人们,盒马终于来天津了!” 还没进门,天津姑娘小怡就觉得盒马特别热闹。进店,她看到透明鱼缸养着帝王蟹,大波龙被大家提在手里,面包区飘出阵阵香味。小怡推着小车穿行,忍不住拿出手机,很快凑够了“九宫格”发朋友圈:“海鲜都是现捞的,面包闻着太香了!” 6月27日至29日,盒马鲜生天津首店在南开区大悦城开业仅三天,便展现出“首店经济”的火爆。数据显示,天津大悦城三日总客流量达48万人次,其中6月28日单日客流突破18.6万人次,创下天津大悦城开业以来的历史峰值。 盒马首店引发的轰动效应还在持续。7月11日,盒马鲜生菏泽首店在菏泽开业,填补了鲁西地区的新消费空白。开业当天还未开门,店外已排起百米长龙,甚至有周边地区的消费者专程来菏泽逛盒马,来自菏泽曹县的现场顾客小杜笑着说:“我们‘宇宙中心’也能买盒马了。” 今年以来,盒马首店开业的火爆也在山东东营、安徽滁州、浙江金华、湖南株洲等多地上演,广东中山首店开业前三天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位于镇江吾悦广场的镇江首店当日超10万+客流;绍兴的盒马更是为老城区商场带来新爆点,开业当晚大悦城餐饮区、珠宝区、服装区人气猛增。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年轻人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占比超过60%。 如今,盒马每到一地开设新店,总会被蜂拥而至的年轻人包围,自有品牌、网红产品被抢购一空。 盒马鲜生为什么备受年轻人追捧? 年轻人重新定义生活 26岁的李琳曾是典型的“朋克加班人”——每天点两次外卖,在办公桌前坐超过8小时,靠重油重盐的麻辣烫和冰奶茶、咖啡提神。但到了深夜,她又常因吃得不健康而后悔。 直
      200评论
      举报
      从“朋克加班”到健康厨房,盒马如何重塑年轻人的餐桌?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7-15

      杜建英的娃哈哈往事

      蓝鲨导读:新王上位,老臣不满 作者 | 王冲和 编辑 | 卢旭成 自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一直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近日,环球时报援引有关报道称,2025年7月,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继盛(Jerry Zong)三人,将娃哈哈集团现任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Kelly Fuli Zong)起诉至香港法庭。 三位原告被他们的律师确认为是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他们正寻求一项禁令,阻止宗馥莉处置汇丰银行账户内的资产,并追讨其父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信托权益。 三个私生子起诉宗馥莉,让娃哈哈“幕后老臣”杜建英浮出水面。杜建英是谁?她如何从一个名校毕业生成为帮助娃哈哈打下江山的功臣? 内当家 杜建英是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招聘的第一批大学生。1991年,娃哈哈的产品在市场上大卖,但却遭遇了一场空前的产能危机。在“吞掉”杭州罐头厂之后,宗庆后希望能够有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帮助他一起“打江山”。 1991年夏天,宗庆后在《杭州日报》上打了一个招聘广告,说娃哈哈年产值过亿,需要面向社会招聘大量质检、科研、市场人才。一个星期下来,他们收到了二十来份报名表。 当时,私营企业想要招聘一个大学生非常困难,因此宗庆后亲自面试,还亲自给看中的人才一一打电话,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娃哈哈招才纳贤的诚意。彼时,从浙江大学毕业的杜建英放弃了国家干部身份,从杭州医用光学仪器厂辞职,被宗庆后亲自拉进了娃哈哈。 由于精通英语,进入娃哈哈当天,杜建英就被宗庆后拉去见外商——去清泰街的外贸局参加与中国台湾一家企业合资建立娃哈哈医药保健公司的谈判。谈判结束后,宗庆后要求杜建英当天写一份项目建议书。 据《宗庆后:万有引力原理》中记载:杜建英“当时连娃哈哈朝南朝北我都不知道,突然要写项目建议书,只能硬着头皮上。”杜建英当
      352评论
      举报
      杜建英的娃哈哈往事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