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鲨消费

深度研究消费产业,记录陪伴新消费品牌成长

IP属地:北京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1-07 15:49

      餐饮关店潮下,达美乐中国如何实现千店扩张与利润暴增?

      蓝鲨导读:别人在退场,达美乐在“扫货”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2025年,餐饮行业的寒冬仍在持续。 今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市场以每分钟6家的速度上演闭店潮,161万家门店黯然退场,相当于每天有8800家餐饮老板告别赛场。其中,快餐、小吃等大众品类成为“重灾区”,叠加“禁酒令”切断酒水高毛利、“全员社保”推高人力成本,餐饮行业正经历“冰与火”的淬炼。 连锁餐饮巨头也不例外——老字号陶然轩二沙岛店停业,香港富临皇宫广州安华汇店结业……今年上半年,除了奶茶、咖啡等轻餐饮赛道,如九毛九、呷哺呷哺、全聚德、唐宫中国等餐饮上市公司的业绩都不好看。 然而,进入中国市场接近三十年的达美乐,却在这个餐饮行业低谷期实现了快速扩张。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达美乐中国在全国开出1198家门店,业务已扩展至中国48个城市,并在今年上半年新进驻9个城市。而在三年前,达美乐中国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其在中国的门店数量才刚刚超过500家,且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高线城市。 在门店快速扩张的同时,达美乐中国业绩也迎来飞速增长。继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后,2025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也交出了一份惊艳的成绩单。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收入同比增长27%至25.9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到914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9.6%,集团净利润达到659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04.4%。 达美乐中国如何实现了逆袭? 品类创新 1996年,跟随麦当劳、必胜客的脚步,达美乐也开始闯“中”之路。彼时,达美乐中国的创始人Frank Paul Krasovec基于中国的迅猛发展速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坚信西餐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麦当劳、肯德基,还有其他品类的机会,比如比萨。 随着80后、90后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对西式餐饮的接受度更高,而比萨作为一种分享
      103评论
      举报
      餐饮关店潮下,达美乐中国如何实现千店扩张与利润暴增?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1-06 10:14

      “口红效应”失灵?2025美妆行业迎来艰难时刻

      蓝鲨导读:距离全球美妆巨头还有多远? 作者 | 杨硕 编辑 | 卢旭成 曾经凭借流量红利狂飙突进的国产美妆行业,如今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财报中显露出疲态。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珀莱雅前三季度营收70.98亿元,同比增长1.89%;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第三季度,珀莱雅营收17.36亿元,同比下降11.63%;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降23.64%。 中国国货美妆“一哥”珀莱雅增速明显放缓,华熙生物、爱美客、贝泰妮、敷尔佳等更是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成绩单——敷尔佳营收同比下降11.54%,净利润暴跌36.73%;贝泰妮营收下降13.78%,净利润下滑34.45%;华熙生物营收下降18.36%,净利下滑30.29%;爱美客营收下降21.49%,净利下滑31.05%…… 曾经的国货之光,正集体遭遇业绩滑铁卢。这似乎是个反常识的现象——在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原本的“口红效应”正在失灵,美妆行业在2025年似乎越来越难了。 黄金时代终结 过去十年间(2014-2024),中国美妆护肤市场持续蓬勃发展,整体规模由1318亿元稳步攀升至4203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在这一进程中,国货品牌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力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18%,显著高于整体市场表现,领先幅度达5.86个百分点。2023年,国货品牌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以50.4%的成绩超越外资品牌,实现历史性反超;2024年,其份额进一步提升至55.2%,标志着国货已从昔日的市场跟随者,成功转型为行业格局的塑造者与主导力量。 国货品牌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根基在于中国成熟完备的化妆品代工体系。数据显示,国内规模以上的化妆品OEM/ODM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并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两大产业集群,承载着全球最主要的化妆品生产任务。 这座“中国制造”的后方基
      66评论
      举报
      “口红效应”失灵?2025美妆行业迎来艰难时刻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1-03

      远近场交融的双11,淘宝闪购正在打通商家增长的“任督二脉”

      蓝鲨导读:全新增长极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目前,天猫“双11”节日盛宴正火热进行。而这场年度购物狂欢,早已超越单纯的线上“买买买”,化身为一个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全场景消费生态,不仅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各路商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 在构建“吃喝玩乐购”全消费生态链条的背后,是淘宝闪购的首次参与。在天猫双11发布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宝平台总裁处端表示,当前品牌的新红利可概括为“三个超级”,其中淘宝闪购被其称之为“超级增量”。 首次全面参战双11的淘宝闪购,已交出了一份“首秀”成绩单。数据显示,10月15日预售当日,其服务已覆盖全国270城,夜宵需求火爆,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0%;超市便利类订单暴涨670%,而饮品、烘焙、水果生鲜等日常品类同样表现不俗,增幅均达两倍。品牌通过接入闪购服务获得生意新增量,3C数码、个护、服饰等行业品牌在淘宝闪购的成交与去年同周期相比增长超290%。 对于商家而言,这不仅是销售渠道的拓展,更意味着在年度最大的消费季中,抓住了一波全新增长极。 确定性增长 今年4月底,淘宝“小时达”业务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一级入口上线。短短几个月时间,淘宝闪购就打了一场漂亮的“闪电战”。 据2025年6月份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线不到4个月,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8月的周日均订单达8000万单,整体月度交易买家数3亿,并带动手淘8月DAU同比增长20%。淘宝闪购已成为品牌生意的重要增量,8月有77个品牌在淘宝闪购月成交额破千万,490个品牌成交破百万。 当淘宝闪购发展到下一阶段,其发展重心是什么?阿里集团合伙人、饿了么董事长兼CEO范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淘宝闪购的核心目标概括为两件事:“第一关注的是用户的消费体验有没有变得更好;第二,有没有给商家带来一些新的增长机会。” 双11期间,
      125评论
      举报
      远近场交融的双11,淘宝闪购正在打通商家增长的“任督二脉”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1-03

      又又又开始排队了,西贝打了一场翻身仗

      蓝鲨导读:餐企危机公关主阵地在门店 作者 | 王冲和 编辑 | 卢旭成 金秋10月的一个周末,我带儿子去吃了一顿西贝。 原因有二:一来有段时间没带他去吃了,他想吃西贝的烤串和羊排。二来舆论风波后,西贝已沉寂了1个多月,近期有不少媒体报道称,全国各地的西贝又开始排队了。这说明西贝生意已走出低谷。作为消费行业观察者,我想实地考证一下。 我们驱车到离家最近的西贝,正是午饭高峰,果然要排队,前面有十多桌。等候的既有年轻情侣,也有一家老小,但更多的是跟我一样带娃来吃饭的宝爸、宝妈(占比超70%)。 当我通过开放厨房近距离看到西贝员工在做莜面、烤鸭、鸡汤等食物,当我打开菜单看到调价过的主打菜品,以及店员告诉我,现在进店消费满50元就送50元消费券,下次可以无门槛使用时,我有点理解为什么西贝又开始排队了:通过菜品制作的改进、价格调整、发券等手段,西贝悄然以门店为根据地,打了一场翻身仗。 认知错位 现在复盘,西贝事件中,罗永浩为什么能靠西贝贵和诚信等话题引爆舆论?一方面,说西贝贵的大部分网友可能从来没有吃过西贝,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大众点评显示,西贝石景山当代商城店客单价为89元,属于正餐消费的正常水平,因为其必点菜品使用的是牛羊肉等较贵食材。另一方面,消费者这几年钱包瘪了。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近期透露,餐饮堂食的客单价回到10年前,外卖新增订单中75%来自15元以下的低价区间。 过程中,西贝试图用专业跟公众冷静沟通,认真展示了其高水平、标准化的菜品工艺和服务水平。事件全程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西贝用了预制菜。据悉,有关部门对风暴眼中的西贝做了检查,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但在舆论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抓住并放大网友的情绪。较真的西贝陷入“自证”怪圈,不断向舆论场投掷燃料,形成更多情绪化、碎片化的内容,又被网友二次、三次传播……西贝几乎丧失了舆论战场的话语权。 “闭麦”是金 面对汹涌的
      153评论
      举报
      又又又开始排队了,西贝打了一场翻身仗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0-30

      300万创一代集体老去,企二代能否顶上?

      蓝鲨导读:二代接班,没有教科书 作者 | 杨硕 编辑 | 卢旭成 前不久(10月16日),福耀玻璃的一纸公告,再度将“二代接班”话题送上热搜。55岁的曹晖,接替父亲曹德旺,出任这家全球汽车玻璃巨头的新任董事长。 不少人曾经幽默地调侃:福耀玻璃此时突然宣布交接,或许是受到宗庆后家族内斗和娃哈哈事件的刺激。 而曹德旺对此的回应简单而直接——“我八十岁了,(该)退休了。”这一句话,道出了中国民营企业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当创一代突然老去,企二代能否顶上? “子承父业”是主流 如今,民营企业正迎来规模空前又复杂混乱的“接班潮”。 从时间节点来看,中国百强家族企业创始人平均出生年份在1950-1960年,他们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打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如今到了权力交接的时刻。放眼整个民营企业,大约有80%以上都是家族企业,大多都到了密集接班的转折时刻。 全国工商联预测,超过300万家民企将面临交接班考验。而90后接班人已开始登上舞台,代际更替浪潮在未来10年将持续加速。二代接班潮,已经不是一个企业周期自然演进的一环,更是整个民营经济生态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对于创一代而言,在如今的企业治理体系下,接班人可能会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将股权交给子女,将管理权交给职业经理人——2012年8月,70岁的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就让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接任公司董事长。 再比如,引入PE作为主要股东,在战略、管理、财务等专业领域行使相关权力,帮助家族企业解决发展难和传承难的问题。 …… 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创一代既看重“家业”的延续,但更希望在“血缘继承人”手中得到延续,这是一个高度普遍且理性的选择: 其一,“光宗耀祖”、“延续香火”深植于心的价值观下,企业被视为家族的延伸和最重要的资产,传给子女是延续家族荣耀和血脉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子女是天然的“自己人”,信任成本最低。这种基于血缘的信
      101评论
      举报
      300万创一代集体老去,企二代能否顶上?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0-28

      入库就要三次检测,奢侈品链路变了

      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大家买奢侈品好像也讲究折扣了。像现在双十一大促活动,就是很多人买奢侈品包包的一个节点,不过追求折扣奢侈品,往往也担忧货好不好的问题。 如2025年4月18日,专业奢侈品行业研究和顾问机构要客研究院第18次发布《中国奢侈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也是中国奢侈品A货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00亿元,且市场可见度是真货的6倍。更令人惶恐的是,连专柜都被曝出过售假新闻。 这就导致大家以前买到奢侈品第一时间是炫耀,而现在却是第一时间发到网上,问问网友是不是正品;更有甚者还会自费请专业人士鉴定真假。 不过要破解折扣奢侈品也是真货的关键,就是找个权威的第三方——中国中检,是国资委旗下100家央企里唯一的"质检国家队"。它的鉴定报告也被业内称为"奢侈品身份证"。 要成为中检的鉴定师,得先熟背A4大小287页的《奢侈品鉴定手册》,而平均一页4-6个鉴定要点。这还是酒类一种品类,如果再加上箱包、鞋、手表、腰带、钻石、饰品等等,一个成熟的全品类鉴定师脑海里,要至少储存着上万个知识点。 就在最近双十一大促的节点,特卖电商唯品会就联手了中检,平台卖的奢侈品全面接入中国中检正品管理库,而且还是电商界的首例。 现实是中检鉴定师直接入驻电商仓库,每件奢侈品出库前都要过三道关——先查皮质纹路、五金刻字这些细节,再用红外光谱仪分析材质成分,最后三个鉴定师交叉复核。消费者收到货时,包裹里会附带一张带二维码的鉴定报告,扫码就能看到高清细节图和检测项,相当于给包包办了张"官方出生证明"。 对于买家来说,中检的二维码不仅是安心,也确确实实影响钱包。在双11这个节骨眼上,很多人都有奢侈品消费需求,这次合作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121评论
      举报
      入库就要三次检测,奢侈品链路变了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0-28

      人人可领1000减300大额服饰券!京东11.11风尚惊喜日盛大开启

      京东11.11正在火热进行中,为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与惊喜。10月28日,汇聚海量时尚尖货的京东11.11风尚惊喜日盛大开启,活动期间,人人可领1000减300大额服饰补贴券,还可叠加万券,更有爱马仕Kelly娃娃手提包、全国仅5瓶的兰蔻典藏面霜等稀缺尖货统统1元起拍,万件“超级好料”服饰低至5折。 活动当天,用户还可享大牌黄金饰品官方直降5%、超多明星福利整点限时秒杀、美妆爆品与11月11日当天同价等优惠。心动不如行动,立即打开京东APP搜索“服饰美妆1111”,轻松选购你的心仪潮品吧! 领1000-300大额服饰券、接听刘宇宁惊喜来电 京东11.11风尚惊喜日当天,消费者人人可领1000-300大额服饰券,支持叠加其他券包使用,购物更划算。比如,该券可直接用于购买成毅代言的雪中飞服装,低价入手明星同款。 活动当天,还有更多明星福利持续放送,来京东搜“刘宇宁送福利”,即可领取刘宇宁粉丝专属福利。不仅能获得1000-300大额服饰券,还有机会接听刘宇宁的惊喜来电。 从10月28日早上8点起,京东风尚惊喜日在每个整点都将释出一款明星同款爆品,唐艺昕、樊振东、成毅、李沁、汤唯、张艺兴、王鹤棣、陈星旭、高圆圆、姜妍、鞠婧祎、檀健次、黄晓明等16位明星的亲笔签名、限量小卡等赠品先到先得。无论是成毅同款六福珠宝足金玫瑰黄金吊坠、蔡徐坤同款熊猫三合一冲锋衣,还是樊振东征战国际赛场所用的日默瓦21寸行李箱、高圆圆同款飞亚达“柿柿如意”宋瓷款机械表……每一件都是粉丝与潮流玩家不可多得的珍藏之选。 稀缺尖货1元起拍,美妆爆品与11月11日当天同价 除了明星福利整点秒杀,京东风尚惊喜日还带来多款稀缺尖货1元起拍:爱马仕千禧年Kelly娃娃限量手提包,多次停产极富收藏价值;兰蔻90周年典藏菁纯面霜,由皇家工匠倾心打造陶瓷及瑰金瓶身,全国仅有5瓶。吴彦祖、范丞丞、鞠婧祎等明星同款也参与竞拍,成交即
      332评论
      举报
      人人可领1000减300大额服饰券!京东11.11风尚惊喜日盛大开启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0-28

      从茅台到洋河,白酒新帅们的集体“大考”

      蓝鲨导读:一代更比一代强?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据央视新闻消息,10月25日上午,茅台集团召开大会宣布人事调整:陈华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张德芹不再担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 据茅台公众号信息,在离任消息传出的5天前(10月20日),张德芹率队调研制酒车间,深入了解茅台酒下沙轮次的生产调度和生产工艺执行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张德芹于2024年4月30日接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同年5月被推荐为上市公司贵州茅台董事长。而在履职之初,他也是先率队到制酒车间和勾贮车间调研,了解茅台酒生产质量情况。 从车间出发,到车间结束,张德芹似乎完成了一个“老茅台人”的职业轮回,也给予外界一种稳健务实的印象。在执掌茅台的1年半时间内,张德芹对于茅台做出了哪些贡献? 张德芹“纠偏”,成效几何? 2024年4月,张德芹接替丁雄军,从习酒重回茅台。而在丁雄军掌舵茅台的32个月内,他曾经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 一方面,丁雄军在任时对经销商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促成的直销渠道改革,上线了i茅台。另一方面,丁雄军还力推跨界,推出“茅台冰淇淋”“酱香咖啡”“酒心巧克力”等备受年轻人关注的“顶流”产品。 但他的改革创新面临着很多争议和质疑。“老茅台人”对于其直销渠道改革不满,而频繁跨界联名也被外界质疑消耗茅台品牌。张德芹上任后,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了“纠偏”。 上任之初,在“三省经销商座谈会”上,张德芹认为“经销商是茅台的家人”,会议上,他与经销商进行切实的谈心,意在进一步凝聚广大茅台经销商对于茅台的“向心力”,明显是在“弥补”前任掌门遗留的问题。 随后,他带领公司高层深入市场一线调研,缓解传统渠道商因直营店扩张产生的恐慌,稳定渠道信心。截至2025年6月30日,茅台国内经销商数量已达2280家,净增137家,创下2019年茅台启动经销商体系调整以来
      557评论
      举报
      从茅台到洋河,白酒新帅们的集体“大考”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0-24

      羽绒服增长的尽头,是高端化?

      蓝鲨导读:波司登打了个样,谁摘了果子? 作者 | 王冲和 编辑 | 卢旭成 十一之后,北方大部分城市都迎来了大降温,甚至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一夜入冬”,哈尔滨、新疆已经下起了大雪。 深夜11点58分,小雅的拇指在手机屏幕上疯狂滑动。购物车里,三件款式相似、价格却相差数倍的羽绒服,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这件明星同款,折扣好大,但评论说钻绒……” “那件说是90%白鸭绒,但充绒量才100克,北方冬天够用吗?” “还有这件,‘羽绒棉’是什么?感觉便宜好多……” 焦虑、冲动和对寒冷的恐惧,与“不买就亏了”的双11魔咒交织在一起,让小雅陷入深深的苦恼。 而在另一边,羽绒服品牌却受到双重阻击: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1—9月,羽毛(白鹅毛标准毛)均价每公斤停留在535元区间,同比涨幅虽收窄至3%,却仍是2020年价格的2.8倍。原料成本占羽绒服出厂成本比重由去年的62%抬升到68%。 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不仅有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加入羽绒服赛道,凭借简约的设计和稳定的品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还面临着如主打内衣赛道的蕉内等品牌的跨界竞争,更有南极人、恒源祥等将吊牌卖给白牌工厂,凭借低价策略博人眼球…… 国产羽绒服品牌,该如何从激励竞争的市场中突围? 平价“内卷”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内,“波司登”一直稳坐国内羽绒服市场的龙头位置。但放眼40年前,鸭鸭才是中国的“羽绒服之王”。 1972年,鸭鸭品牌创立,成为中国第一件羽绒服的制造者,被誉为国产羽绒服的鼻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鸭鸭市场占有率超30%,全国超3000家店、日销10万件,远销46国并成“国礼”,稳坐行业龙头。 进入21世纪,行业竞争加剧叠加老国企模式弊端,鸭鸭濒临倒闭。经过多次重组,鸭鸭近年来颇有“王者归来”的气象。2019年到2023年,其GMV从8000万元飙升到近200亿元
      286评论
      举报
      羽绒服增长的尽头,是高端化?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10-23

      一条酸菜鱼的全球之旅:“鱼你在一起”如何游向海外?

      从太平洋彼岸到东南亚市场,中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全球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在迪拜的购物中心,一杯中式奶茶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巴黎街头,一碗兰州拉面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食客;马来西亚核心商圈,酸菜鱼门店排起了蜿蜒长队。 作为中国餐饮出海的标杆,国内知名酸菜鱼品牌鱼你在一起近期在马来西亚蕉赖店正式启动“六店同开,全马同庆”活动。据了解,此次新开的六家新店分布在雪兰莪州、吉隆坡、柔佛新山等马来西亚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标志着鱼你在一起海外拓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东南亚,从6月泰国曼谷首店开业,到8月马来西亚再落两店,再到9月马来西亚六店同开,鱼你在一起已经从最初的单店探索,开启规模化的海外扩张,逐步融入当地消费者的日常,“出海”步伐持续加快。 当众多中国品牌扬帆出海,“鱼你在一起”正以其独特的节奏,从“走出去”的先行者,蜕变为“走进去”乃至“扎下根”的引领者。其持续领航的奥秘到底是什么? 品类“新蓝海” 中餐出海由来已久。海外华人很早就将中华美食带到了世界各地,改革开放后,全聚德、东来顺等中餐企业纷纷走出国门。 近年来,中国餐饮企业出海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2024》显示,海外中国餐饮门店已经发展到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海外中餐市场在供需共振下,呈现一片“新蓝海”。 一位餐饮行业人士表示,“国内餐饮市场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头部品牌要实现持续增长,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出海是拓展业务版图、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当中国味道遇上异域文化,中餐出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尽管前景可期,但中餐‘出海’的道路并非坦途。企业面临着供应链、本地化、成本结构等多重挑战。中餐‘出海’虽可借鉴国内经验,本质上却更属于一次再创业。” 既然是二次创业,赛道的选择尤为重要。心理学家早已揭示
      233评论
      举报
      一条酸菜鱼的全球之旅:“鱼你在一起”如何游向海外?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