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鲨消费

深度研究消费产业,记录陪伴新消费品牌成长

IP属地:北京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19

      白牌围攻、赛道跨界,中国服饰行业迎来最卷时代

      蓝鲨导读:产能爆发的恶果?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近日,国民服装品牌“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正式宣布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海澜之家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此次赴港上市,是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同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海澜之家雄心勃勃的上市计划,背后有稳健的业绩作为支撑。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营业收入为115.66亿元,同比增长1.73%;归母净利润为15.80亿元,同比下降3.4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66亿元,同比增长3.83%。 除了海澜之家,服饰上市公司半年报均已先后披露。2025年上半年,激烈内卷的服饰赛道,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 冰火两重天 时至今日,国内服饰行业的高增长时代已成过去,市场需求端收缩,增长动力明显减弱。从蓝鲨消费统计的48家服饰上市公司来看,2025年上半年,有31家营收同比下滑,31家净利同比下滑。 (数据来源:choice) 从营收来看,服饰行业呈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企业规模已成为决定其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导致市场分化态势日益加剧。百亿以上规模的企业仅有3家,业绩整体表现平稳,安踏以385.4亿的营收领跑行业,其次是李宁(148.2亿元)与海澜之家(115.66亿元)。从营收增幅来看,李宁与海澜之家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安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幅。 营收规模20亿以上、100亿以下的企业有9家,其中,雅戈尔、赢家时尚、太平鸟、朗姿、报喜鸟四家企业营收下滑,尤其是雅戈尔下滑幅度最为严重(-10.4%)。特步国际、九兴控股、比音勒芬、森马四家企业营收增长的幅度也不大。 营收规模不到20亿的企业有36家,占比75%。其中,26家企业营收下滑,美邦服饰营收下滑45.23%,降幅最大。10家企业营收增长,哈森股份营收增长67.03%,增幅最大。 最能赚
      214评论
      举报
      白牌围攻、赛道跨界,中国服饰行业迎来最卷时代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19

      专访AI-CGO谌鹏飞:AI会员智能体如何把会员变为“资产”?

      蓝鲨导读:进化的AI智能体 作者 | 王冲和 编辑 | 卢旭成 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波动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但较2023年同期的8.3%有所回落。 在这样的宏观消费环境下,零售企业如何穿越周期?近期,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中国首位上市公司AI-CGO,绝味集团首席数智增长官谌鹏飞围绕着《AI会员智能体——共创零售增长新范式》的主题展开了分享。 谌鹏飞2023年负责绝味食品数智驱动增长战略升级。在大会上,绝味食品宣布携手腾讯智慧零售发布中国零售行业首个AI会员智能体,基于腾讯企点营销云的Magic Agent产品,及其底层的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首次实现多智能体协作,AI Agent参与全链路营销,AI组的销售业绩是人工组的3.1倍,内容点击率1.8倍,支付转化率2.4倍,企微好友删除率降低47%,推动营销从“千人一面”进入“万人万面”,迈入“AI 智能体时代”。 绝味食品和谌鹏飞是如何思考和实践“AI营销”这件事儿的呢? AI是驱动营销的确定性变量 在流量红利见顶、市场增长放缓的当下,无数消费企业陷入了增长焦虑。当传统的跑马圈地式扩张难以为继,什么才是企业真正可持续的增长动力?答案或许就藏在最根本的原点——消费者本身。 传统商业模式下,会员往往被简化为“消费次数×客单价”的数学公式。企业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追求短期转化率,却忽略了消费者作为“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谌鹏飞认为,大部分企业在做这件事情过程中更多会把会员当成了冷冰冰的流量,而只有把会员当成活生生的人,才是会员模式的初心和价值的起点。 在会员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零售品牌都会有许多困局:首先是人才困局;其次是操作困局,如何贯穿从活动策划到落地的所有环节;第三,复利经验困局,比如一个企业好不容
      145评论
      举报
      专访AI-CGO谌鹏飞:AI会员智能体如何把会员变为“资产”?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15

      给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一封信

      你好,贾总。 从9月10日开始到现在,笔者始终关注着西贝和罗永浩的PK。作为西贝的顾客,笔者经常带家里的小朋友到西贝吃饭,西贝餐厅给人的印象是干净、卫生,餐食口味受到小朋友的喜欢。本次争论的焦点在于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从西贝公布的餐食制作标准和后厨直播来看,西贝没有国家规定的使用预制菜的情形。但西贝确实会使用保质期较长的食材制作餐食。 其实我们都知道,随着冷鲜、冷藏技术的进步(比如液氮技术),很多食品可以先在中央厨房做成半成品用冷鲜技术保存,再送到门店加工,其口感还原度越来越接近大厨现做的水平。一些高端的西餐店,其高等级牛肉如果是从澳大利亚等海外进口,也是冷藏后通过冷链物流送到中国,再在门店解冻做成食材招待顾客。从行业角度讲,西贝用冷冻、保质期较长的海鲈鱼做烤鱼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西贝主打儿童餐第一品牌,作为一个家长(以及其他众多家长),关心的除了安全、卫生外(这点大部分家长相信西贝是没有问题的),还会关心其食材是否新鲜,是否现场烹制,当天卖完。这一点上,西贝自己也承认“没有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和期待”。 你和西贝的1.8万小伙伴显然看到了顾客对西贝的疑问和期待。9月15日,西贝发布了一封《西贝致歉信》,宣布在10月1日前对包括儿童餐牛肉饼等8款产品逐步实行门店现做;并跟供应商沟通,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保质期。 在为西贝叫好的同时,笔者还是希望给你和西贝提点建议: 1.请你高度重视食材的新鲜度。作为一个南方人,认为餐食好不好吃,跟食材新不新鲜息息相关(相信也是很多国人的基本认知)。食材新鲜,烹饪技术不用多先进餐食口感都不会太差。还以海鲈鱼为例,其核心产区是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该地区占全国海鲈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那个地方属于亚热带气候,不存在冬天不能捕捞作业的问题。 西贝完全可以跟当地某个或N个供应商谈好每年大概采购量,再让其按合同,提前一天将活鱼通过高
      183评论
      举报
      给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一封信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15

      西贝道歉了,但中国餐饮工业化趋势不可逆转

      蓝鲨导读:实业家,无需嘴炮 作者 | 杨硕 编辑 | 卢旭成 近日,西贝预制菜纷争沸沸扬扬,引发业内人士和消费者极大关注。 9月13日,即便罗永浩PK西贝事件告一段落,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承认“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并表示要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随后,有网友指出这段话还有后半段:“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的帮西贝进步。” (来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微博) 对此,“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发文称,“嗯,我刚看到后面被截掉的一半了,好,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在中间再劝我的朋友,我们一律绝交吧。”至此,西贝预制菜争议进一步升级。而在舆论发酵下,9月15日中午,西贝就预制菜事件发布致歉信,并提出了几项改进措施。 此次风波中,消费者更关注西贝采用预制菜但价格贵,而许多餐饮行业大佬则力挺贾国龙,双方呈现出不一样的认知标准。但现实情况是,预制菜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餐饮行业的进步。 预制菜,不可逆的餐饮行业潮流 早在数十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一个预言——“烹饪工业化将引发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产业革命”。他认为,中餐的标准化与产业化或将如18世纪末的西欧工业革命一般,用机械和机械动力取代手工人力操作,甚至预言“第六次产业革命”将首先出现在21世纪的中国。 但中餐的标准化与产业化,最早是从西方学来的。上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巨头进入中国,带来的不仅是汉堡和炸鸡,更是扮演了中国餐饮标准化和工业化的“启蒙老师”。 在它们进入中国之前,中餐的经营模式普遍是:1、高度依赖厨师,菜品口味由厨师个人技术决定;2、标准化程度低,比如没有精确的计量标准,“盐少许、油适量”全凭厨师经验;3、供应链原始,食材采购分散,品质不稳定,成本波动大;4、管理粗放,缺乏系统性的运营、服务
      145评论
      举报
      西贝道歉了,但中国餐饮工业化趋势不可逆转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11

      十月稻田被调出港股通,短期波动与长期潜力的价值重估

      蓝鲨导读:十月稻田长期价值支撑:业绩持续高增长,多品类布局深化,全渠道优势巩固 作者 | 南风 9月8日,港股通最新定期调整正式生效,共有20只个股新晋入围,20只被调出。港股通成分股的调整主要基于股票流动性等客观指标,并不直接反映企业基本面或长期价值。 十月稻田出现在了本次调出名单中,中信建投研报分析称,十月稻田被移除恒生指数成分股主要系2025年上半年公司未完成H股全流通,流通股份仅为总股本的40%,流通值较低而未达到2025年9月恒生指数成分股市值要求,实际上,公司总市值符合港股通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公告显示,公司6.46亿股非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股份已于7月14日完成,且该等转换H股于7月15日上午九点整起开始在联交所上市。中信建投研报分析称,公司当前已通过所有股份在港股全流通申请,7月15日起以总市值参与恒生指数成分股评选,预计2026年重回港股通的概率较高。同时,公司基本面表现强劲,该机构给予十月稻田“买入”评级。 此次调整虽带来短期波动,却也为市场重新审视十月稻田的真实价值提供了契机。如果透过表象深挖该企业内核,其真实价值正在显现。 中报业绩逆势增长,多品类稳健增长 十月稻田诞生于2011年,主要生产和销售预包装优质大米、玉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旗下品牌包括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和福享人家等。 就在调出消息公布前不久,十月稻田刚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5年中期成绩单:上半年,十月稻田实现营收30.64亿元,同比增长16.9%,经调整净利润为2.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7.7%。这一高增长,展现出公司在多变市场环境下的强劲经营能力。 细分来看,2025上半年大米产品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21%,仍为最大收入来源;除了聚焦高端大米业绩增长,十月稻田也发挥领先影响力,参与制定五常大米新国标,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玉米产品则以营收4.33亿元成为第二大品
      164评论
      举报
      十月稻田被调出港股通,短期波动与长期潜力的价值重估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11

      2025餐饮中场战事:外卖激战、性价比称王、老字号承压

      蓝鲨导读:餐饮行业的冰与火之歌 作者 | 杨硕 编辑 | 卢旭成 2025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十分热闹:一边是“禁酒令”切断酒水高毛利,“全员社保”推高人力成本;另一边则是京东、阿里等相继切入外卖大战,引发巨大的轰动。 一片熙熙攘攘中,各大餐饮企业的半年报也陆续出炉。从财报数据来看,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部分餐饮企业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一些餐饮企业平稳发展,一些餐饮企业止住了下滑趋势,而一些餐饮企业则依然在寻找破局之道…… 202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企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 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蓝鲨消费统计的22家上市餐饮企业财报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其中有13家营收实现了同比正增长,瑞幸以44.6%的增速领跑市场;15家企业净利润上升,增幅最高的是达势股份,高达504.4%。 百胜中国以其稳健的表现引领行业潮流。2025年上半年,百胜中国总收入同比增长2%至58亿美元(或增长3%,不计及外币换算影响);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0%至7.03亿美元;归母净利润5.07亿美元,同比上升约1.6%。 瑞幸咖啡交出了自去年以来的最佳成绩单。上半年,瑞幸咖啡总净收入为212.24亿元,同比增长44.6%;净利润17.76亿元,同比增长125.4%。二季度,瑞幸净新开门店2109家,全球门店总数达26206家,平均每天新增23家店。 海底捞则交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降的成绩单——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集团溢利为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海底捞在财报中解释称,利润下降受翻台率下降以及产品、场景等创新模式方面的初期调整影响。 (海底捞业绩,来源:百度股市通) 实际上,几大火锅巨头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都不好看。九毛九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利润5871万元,同比下降13.7%。核心品牌太二、怂火锅、九毛九均面临
      188评论
      举报
      2025餐饮中场战事:外卖激战、性价比称王、老字号承压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10

      高德推扫街榜:完成马云“呵护人间烟火”的指示,再战大众点评

      9月10日,教师节,也是阿里巴巴公司周年庆,高德在阿里总部宣布推出 “高德扫街榜”,包括状元榜——分为必吃美食、必去景点、必住酒店;扫街榜——分为“本地人爱去”“多次前往”“烟火小店”“轮胎磨损” 等;还有热门打卡——包括新潮、文化、潮流生活;城市指南——包括逛街、夜生活、亲子遛娃、运动&户外等,将覆盖全国 300 多个地级市。 高德扫街榜现场发布了首份“烟火小店榜”,首批上榜的2962家烟火小店覆盖全国61个城市,包含几代人传承的深巷老店,家庭式经营的夫妻暖心小店,不靠流量只靠口碑的好店等。 蓝鲨消费在发布会现场看到,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追求星辰大海,更要呵护人间烟火(这显然是阿里创始人马云的指示体现)。在第一排嘉宾位置上,我们看到了高德CEO郭宁,以及将高德打车做起来的大将——高德副总裁王桂馨。 蓝鲨消费打开高德地图,其首页上已出现了一个高德扫街榜的LOGO,点开是一个1分钟的扫街榜广告——看下来这个扫街榜是基于人们导航到某些美食小店的真实导航数据+芝麻信用综合得出的大数据榜单,跟大众点评的用户点评榜不一样。 据晚点报道,高德扫街榜项目在 6 月底内部正式立项,由高德 CEO 郭宁领导,约100 人的项目组进驻了此前没有启用的阿里杭州西溪园区 C 区 4 号楼,项目保密,其他员工无法刷卡进入。郭宁是阿里老员工,曾在雅虎中国负责 B2B 产品的搜索推荐技术,郭宁曾离开阿里创业,2019 年回归,加入高德。 显然,这次高德扫街榜充分融合了AI技术等阿里的长板来做榜单。以北京“一轩饺子馆”的评分来看。 其综合得分为4.5分,真实用户行为——真导航得分是4.8分,用户评价分只有3.9分,再用芝麻信用校准用户信用分,最后得出综合得分4.5分。 显然,高德发挥了扫街榜“行为数据”的强项——用户评价有可能被“商家”小恩小惠(比如送个甜品)收买,但用户真实的数据难以被修改。这也
      308评论
      举报
      高德推扫街榜:完成马云“呵护人间烟火”的指示,再战大众点评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09

      与萨洛蒙中国总经理聊:萨洛蒙的小红书增长方法论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即世界language is world ,作者张小珺 蓝鲨导读:一个品牌被认可,来自于它的科技和对生活方式的改变 作者 | 张小珺 今天的嘉宾是萨洛蒙中国区总经理殷一和小红书商业服饰潮流行业负责人欧迪。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户外品牌,萨洛蒙。 萨洛蒙和始祖鸟都属于亚玛芬集团,2019年亚玛芬被安踏收购;2021年以后,萨洛蒙这个70多岁的法国品牌,意外在中国开启了增长之路。 这个最早从滑雪品类起步,逐步扩展到越野跑鞋的小众品牌,在中国的传统消费群体以男性以及专业滑雪、越野跑爱好者为主;但近几年,他们通过在小红书的一系列品牌行为,成功吸引女性消费群体和新户外人群,扩圈增长,而这又进一步反向刺激了男性消费者以及核心运动人群的增长。 这是一个小众品牌,在中国市场依托女性消费者、新户外人群获得增长的案例。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总结成了14条方法论。希望这些新鲜的品牌知识,能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01 萨洛蒙从专业化到潮流化的历程 殷一:我们这个品牌已有78年历史,最早做专业雪具,然后做雪板——雪是我们DNA里面最深的烙印。 做雪之后,1980年我们遇到暖冬,雪没有那么大。我们就思考,如果只依靠雪这一条pillar(支柱),怎么把品牌走得更远?我们通过一双雪靴重新开发了徒步登山鞋。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早于行业至少20年,开始探索越野跑。那时越野跑在欧洲比较小众,一个赛事只有大约40人参与。我们提供专业运动装备,给运动员请教练、恢复计划、训练计划等等。 当中一个小的有意思的点是,我们很多年前被阿迪达斯收购过。萨洛蒙在阿迪达斯时期,阿迪帮我们做了Sports Style这条线。这条线在2016年前后,成为了被很多年轻人喜欢的Sports Style潮流线,包括推出了XT-6等。 02 安踏收购后,回归垂类和核心人群 殷
      471评论
      举报
      与萨洛蒙中国总经理聊:萨洛蒙的小红书增长方法论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05

      透视美容护理行业2025年上半年财报:珀莱雅领跑,巨子生物最赚钱

      相较于国际美妆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头部企业排名变动轻微,中国美妆行业正处在一场剧烈的洗牌与重构进程中。尤其是伴随着巨子生物、毛戈平等更多国货品牌登陆资本市场,头部企业之间的超越与追赶日益频繁。 前不久,国内美容护理上市公司陆续已经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在消费低迷和竞争瑜伽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各大龙头的排名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前几年大火的美容护理品牌,谁能够持续霸榜?谁正在高歌猛进?谁已经掉队? 巨头分化 综合各大美容护理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报,从营收来看,珀莱雅、稳健医疗、上美股份、上海家化、巨子生物、毛戈平、水羊股份、贝泰妮、华熙生物、逸仙电商位居前十强。 珀莱雅、稳健医疗上半年营收突破50亿元,或许在今年将出现两个营收过百亿的美容护理龙头。营收在30-5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上美股份、上海家化、巨子生物。营收在10-3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毛戈平、水羊股份、贝泰妮、华熙生物等11家。 数据来源:choice 值得关注的是,曾经位居行业第一的上海家化,已经连续三年被珀莱雅超越,连续两年被上美股份赶超。而在2022年11月上市的巨子生物,以及2024年上市的毛戈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分别排行第五、第六。前几年火爆的华熙生物、逸仙电商则退居第九、第十位。 从营收增速来看,上美股份、巨子生物、毛戈平、逸仙电商、丸美股份、百亚股份等均达到了双位数增长。其中,尤其以毛戈平的增速十分亮眼,高达31.28%。贝泰妮、爱美客、福瑞达、敷尔佳等是为数不多增速下滑的企业。其中,曾有“医美茅”之称的爱美客增速下滑比较严重,降幅高达21.59%。 从净利润数据来看,虽然虽然珀莱雅营收金额最高,但是其净利润(7.99亿元)却排在第二位,巨子生物的净利润最高,高达11.8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爱美客的净利润降幅也高达29.57%,但仍然以7.89亿元的净利润排在第三位,再次展现了“医美茅”的恐
      327评论
      举报
      透视美容护理行业2025年上半年财报:珀莱雅领跑,巨子生物最赚钱
    • 蓝鲨消费蓝鲨消费
      ·09-04

      对话麻辣王子张玉东:放弃3亿生意,10年后获利超5倍

      蓝鲨导读:时间,最能检验消费品 作者 | 王冲和 编辑 | 卢旭成 辣条,究竟吃“甜辣”还是“麻辣”,南北方网友为此吵开了锅。 追溯辣条的诞生,绕不开上世纪90年代的湖南平江。彼时,当地人赖以谋生的酱干作坊受天灾影响减产,为谋生路,三位具有创新精神的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用面粉代替豆粉,以四川麻辣火锅为调味灵感,结合平江酱干的风味工艺,加入辣椒、孜然、花椒等香辛料,制作出了被当地人命名为“麻辣”的辣条,辣条一出生就是正宗麻辣味的。 随着平江人刘卫平将大本营搬到了北方,卫龙的“甜辣”一度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在平江,仍然有一群人坚持,“麻辣,才是辣条该有的样子。”这其中就包括了麻辣王子创始人——张玉东。 2024年,麻辣王子凭借51.2%的市占率稳固位居麻辣辣条销量第一,销售额突破15亿元大关,彰显出强大的品牌实力与市场统治力。微博平台,#麻辣王子#、#麻辣王子好吃#等话题也多次被粉丝自主推送登上热搜。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最近,蓝鲨消费对麻辣王子创始人张玉东进行了专访。在交流中,蓝鲨消费发现,麻辣王子高增长的秘密主要来自于: 第一,传承了辣条诞生之初的麻辣口味,并不断引领健康升级。 第二,以消费者认知和体验为中心,专注麻辣口味的细分赛道。 第三,数十年如一日,专注打造一款大单品。 捕捉消费趋势 在快速迭代的消费领域,对趋势的敏锐洞察,是创业者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成功的创业者能透过表面的消费现象,捕捉到深层的社会情绪、技术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从而先人一步地将需求转化为颠覆性的产品、服务或体验。 前几天,理想汽车创始人提到,伟大的企业和创始人都有几个特点:第一,选的准;第二,做的长;第三,迭代快。对此,蓝鲨消费深感认同。在与张玉东的交流中,这三个特点也隐含其中。 在创立麻辣王子之前,张玉东从事茶叶加工和销售行业。2002年,他感觉辣条与茶叶类似,都是属于中
      201评论
      举报
      对话麻辣王子张玉东:放弃3亿生意,10年后获利超5倍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