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闻网

财闻网是专业分析资本市场变化的综合性财经研究平台

IP属地:未知
    • 财闻网财闻网
      ·05-23 17:23

      中策橡胶IPO开启发行申购,全球轮胎巨头迈入资本化进程

      作为我国轮胎行业领军企业——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049,股票简称:中策橡胶)于2025年5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启动网上网下申购(申购代码:732049),标志着中国轮胎巨头正式迈入资本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中策橡胶多年来凭借技术革新、智能制造与全球化布局,在2024年跻身全球轮胎企业前十强,并连续多年稳居中国轮胎企业排行榜榜首。面对新能源浪潮与全球化竞争,公司拥有67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正以核心技术为矛、绿色制造为盾,重塑全球轮胎产业格局。 自主科技创新实现全球化战略 据了解,全球轮胎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在1500亿美元以上,据美国《轮胎商业》统计,2021年、2022年及 2023年,全球轮胎市场销售规模分别为 1,775亿美元、1,868亿美元和1,920 亿美元。由于轮胎是汽车消费所必需的消耗品,全球轮胎市场规模将长期保持高位。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保有量国家。据公安部统计,2024 年末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4.53 亿辆,其中汽车 3.53 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 5.42 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 5.06 亿人。2024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 3,583 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2,226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6.31%。庞大的汽车市场为轮胎提供充沛需求。 中策橡胶是我国销售规模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 年度中国轮胎企业排行榜”中位列榜首,同时名列美国《轮胎商业》杂志《2024 全球年度轮胎报告》评选的全球轮胎制造企业前十强。 目前,中策橡胶旗下拥有朝阳、好运、威狮、全诺、雅度等十余个知名品牌,覆盖乘用轿车胎、商用轿车胎、卡客车胎及工程车胎全场景。其中,“朝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钢子午线轮胎与自行车轮胎分别获评“中国名牌产品”与“国家名牌产品”。 中策橡胶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技术的深度掌控。公司
      37评论
      举报
      中策橡胶IPO开启发行申购,全球轮胎巨头迈入资本化进程
    • 财闻网财闻网
      ·05-23 15:30

      优优绿能IPO:大客户入股公允性存疑,业绩稳定性或埋下隐患

      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优绿能”)将于5月26日开启IPO发行申购。 优优绿能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15KW、20KW、30KW和40KW充电模块,主要应用于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据招股书,优优绿能拟募集70,000.00万元用于“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充电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在排队期间交易所关注到优优绿能存在大客户入股、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是否存在向相关客户让渡股份获取更多商业利益或输送利益的情形,要求优优绿能进行详细说明。 大客户入股被反复关注 报告期各期,优优绿能前五大客户中万帮数字、ABB、欣恩科技、玖行能源与公司存在股权关系或间接股权关系,来自该等客户的合计收入占比较高,且未来优优绿能与ABB和万帮数字的关联交易占比可能会继续提升。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优优绿能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9,981.24万元、61,334.01万元、61,713.94万元和25,421.3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69.63%、62.08%、44.86%和35.21%。 报告期内,深圳阿斯特和ABB增资入股时与原股东及优优绿能签署对赌协议条款,后该等条款解除并不设效力恢复条款;优优绿能及全体股东签署的相关协议涉及特殊权利条款,后该等条款解除但设有效力恢复条款。前述对赌回购义务及特殊权利条款效力恢复机制的触发条件,均与优优绿能上市成功与否相关。 根据优优绿能与ABB等关联方签署的关联交易协议,优优绿能与相关方合作采取ODM模式,未经客户授权优优绿能不得生产并向第三方销售贴牌产品,贴牌产品开发衍生的知识产权归客户独家所有,客户委托贴牌生产属于非独家委托;公司部分客户本身具有充电模块生产能力,与公司在一
      26评论
      举报
      优优绿能IPO:大客户入股公允性存疑,业绩稳定性或埋下隐患
    • 财闻网财闻网
      ·05-23 10:16

      乐自天成港交所IPO:依赖第三方IP风险高,历史合规问题频发

      5月23日,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自天成”)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花旗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作为潮玩赛道头部企业,乐自天成旗下拥有“52TOYS”等知名IP品牌,但其递表消息随即引发市场对其业务独立性、盈利可持续性及历史合规问题的质疑。 乐自天成虽以原创IP“BEASTBOX(猛兽匣)”“KIMMY&MIKI”等为核心,但其营收仍高度依赖外部IP授权。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4年与迪士尼、空中网等合作开发的《冰雪奇缘》《坦克世界》等IP衍生品销售额占比超40%。然而,第三方IP授权通常存在期限限制,且合作方可能随时终止授权。 “若核心IP授权到期无法续约,或合作方调整分成比例,乐自天成的业绩可能面临断崖式下跌。”一位投行人士指出。此外,公司曾因授权纠纷被合作方起诉,虽最终和解,但暴露出其供应链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此外,尽管乐自天成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68%,但净利润增速仅12%,毛利率从2023年的58%下滑至52%。市场分析认为,这与其过度依赖线下渠道、存货周转率低有关。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达180天,远高于泡泡玛特(120天)等同行。 “潮玩行业更新换代极快,若库存积压,公司将面临减值压力。”一位消费行业分析师指出。此外,乐自天成线下门店租金成本占营收比重超15%,而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不足30%,在疫情后消费习惯线上化趋势下,其渠道结构或进一步拖累盈利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乐自天成在递表前曾多次因关联交易引发监管关注。2023年,公司向实控人旗下企业采购原材料的价格较市场价高出15%,且未披露具体定价机制。 此外,企查查数据显示,公司及其子公司涉及421条司法案件,其中272条为立案信息,454条开庭公告,案由涵盖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等。 “港股对合规性要求极高,尤其是关联交易与司法纠纷。”一位港股IPO律师表
      104评论
      举报
      乐自天成港交所IPO:依赖第三方IP风险高,历史合规问题频发
    • 财闻网财闻网
      ·05-22

      中毅达“大妖股”行情被终止,三个月暴涨超300%现游资炒作

      5月22日,贵州中毅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毅达,股票代码:600610)开盘即触及跌停板,收盘报14.21元,跌幅达10.01%,主力资金净流出6888.13万元。这是继前一日股价上演“天地板”行情后,市场资金对高位股的进一步抛售。 自2025年3月10日至5月20日,中毅达股价从3.59元飙升至16.64元,期间多次触发涨停,市净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然而,公司基本面却难以支撑这一估值: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408.39万元,2025年一季度虽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仅1376.1万元。公司多次在公告中强调“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并累计发布16次风险提示,但市场炒作热情不减。 5月21日,公司股价盘中创下18.30元的两年新高后急速跳水,振幅超15%,最终收跌5.11%。22日开盘直接跌停,主力资金加速出逃,近5个交易日中2日跌幅超5%,前10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1.03亿元。 中毅达在5月21日的公告中明确表示,如后续股票交易进一步出现重大异常,将依规申请停牌核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对“重大异常”的判断并无具体量化标准,而是根据市场情况综合研判。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且龙虎榜数据显示,中国银河证券沈阳大北关街营业部、中国国际金融上海分公司等游资席位频繁现身,买卖金额均超亿元,加剧了市场波动。 三个月暴涨312%成“大妖股” 中毅达股价自3月10日以来累计涨幅达312.9%,市值从43.16亿元飙升至152.23亿元,成为A股市场备受瞩目的“大妖股”。然而,公司基本面与股价表现的严重背离,引发市场对其炒作风险的广泛质疑。 据了解,中毅达股价暴涨的直接导火索是其核心产品双季戊四醇的价格暴涨。自2024年10月以来,双季戊四醇价格从每吨2.5万元飙升至2025年5月的8万元,涨幅达300%,部分高端型号价格突破10万元/吨。 作为国内第二大季戊四醇生产商,中毅达
      106评论
      举报
      中毅达“大妖股”行情被终止,三个月暴涨超300%现游资炒作
    • 财闻网财闻网
      ·05-21

      影石创新IPO:财务数据被质疑人为加工,涉前证监人员违规入股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石创新”)IPO注册已经申请获得了批文,公司即将进入发行申购阶段。影石创新IPO之路并不顺利,早在2022年1月28日就提交了注册申请,但直到2025年2月27日,影石创新IPO审核状态才变更为“注册生效”。 公开资料显示,影石创新是一家专注于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专业级智能影像设备、配件及其他产品等。 财闻网发现,影石创新的业绩增长和一些财务数据或存在“人为加工”引起质疑,公司发展暗藏隐忧,海外业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业务发展缓慢,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也使得公司压力重重。而前间接股东陈斌的证监会背景也让影石创新暴露出诸多关联关系复杂,潜在利益输送问题。 财务数据疑似造假 “人为操控”痕迹过重 财闻网发现,首先引起质疑的就是影石创新那疑似造假的各种财务数据。翻看招股书,当影石创新的财务数据摆在人们面前时,就像一幅充满奇幻色彩却漏洞百出的画卷,引发着人们无尽的质疑与遐想。 2020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因疫情遭受重创,但影石创新营收却逆势增长60%,而行业龙头GoPro同期营收大幅下跌,甚至利润亏损也在扩大,影石创新宛如从天而降的 “救世英雄”,在行业普遍缩水的寒冬里,硬是闯出了自己的“盛夏”。而这种业绩增长在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之下,其真实性被广泛质疑。 而另一方面,销售渠道数据的异常反馈或也说明影石创新的数据增长“不单纯”。2020年,影石创新线上销售占比突增至62.74%,但其在亚马逊等平台的搜索量增长与营收增长并不匹配。如亚马逊平台流量数据显示,同期影石创新产品搜索量仅增长15%。 财闻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2020年二季度美国亚马逊FBA仓曾关闭非必需品入库,那期间影石创新如何实现销售暴增的呢?不得而知,更有业内人士质疑其利用海外空壳公司刷单。与此同时,影石创新的经销商库存周
      40评论
      举报
      影石创新IPO:财务数据被质疑人为加工,涉前证监人员违规入股
    • 财闻网财闻网
      ·05-20

      宁德时代创近年香港最大规模IPO,多家车企祝贺港股成功上市

      5月20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股票代码:03750.HK)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发行价定为每股263港元,首日股价高开12.55%至296港元,总市值达1.34万亿港元(约合1.24万亿元人民币),成为近年来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之一。 此次上市标志着宁德时代完成“A+H”双融资平台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新能源产业龙头地位。此次IPO发行规模为1.18亿股,若超额配股权及发售量调整权全额行使,募资总额最高可达50亿美元(约合387亿港元),资金将主要用于匈牙利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及全球研发网络拓展。 宁德时代港股发行定价区间上限为263港元,与其5月8日A股收盘价基本持平,显示出公司对港股市场估值的信心。首日股价涨幅超16%,显著高于同期港股新股平均表现。A股方面,宁德时代(300750.SZ)今日收报263元,总市值1.16万亿元,A+H股总市值合计突破2.5万亿元,稳居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市值榜首。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被视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全球“双碳”目标推进,公司匈牙利工厂等海外产能布局将进一步强化其供应链韧性。分析人士认为,A+H股双融资平台将为研发投入、资源并购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巩固其在动力电池、储能及新兴航空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材料创新到场景重构的全面突破 宁德时代的故事始于1999年,其创始团队创立了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 凭借技术突破与市场敏锐度,ATL迅速成为全球消费电子电池龙头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这一阶段的技术积累与供应链管理能力,为宁德时代后续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2011年创始团队二次创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瞄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成立初期,公司即与德国宝马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动力电池核心供应商,开启全
      230评论
      举报
      宁德时代创近年香港最大规模IPO,多家车企祝贺港股成功上市
    • 财闻网财闻网
      ·05-19

      威高血净登陆A股:血液净化赛道领航者,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5月19日,国内血液净化领域龙头企业——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简称:威高血净,股票代码:603014)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首日,公司股票大幅高开,至当日收盘,每股收报41.41元涨幅超56%。 铸就血液净化“国货之光” 威高血净自 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血液净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最早涉足血液净化领域的本土企业之一。经过多年深耕,公司已构建起覆盖血液透析机、透析器、透析管路等全产业链的丰富产品矩阵,成为国内血液净化产品品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 年公司在国内血液透析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 32.5%,位列全行业第一;在国内血液透析管路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 31.8%,位列全行业第一。 在血液透析机和腹膜透析液领域,公司与日机装、泰尔茂设立合资企业,引入血液透析机和腹膜透析液世界领先技术和生产管理理念,并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销售其血液透析机和腹膜透析产品,通过与国际厂商合作的形式积极推动国产化。 为打破我国血液透析器长期被国际厂商所垄断的局面,实现血液透析器的国产替代,威高血净不断进行以血液透析用中空纤维膜为代表的生物医用膜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统地打造了持续创新及具有多领域研发转化潜力的生物医用膜技术平台。 技术研发方面,威高血净不遗余力,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数据显示,仅仅在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8,284.24万元、15,485.60万元和16,469.73 万元,三年累计投入达到5亿元。 同时,威高血净组建了一支由行业顶尖专家领衔、高素质专业人才汇聚的研发团队。截至到2024年 12 月 31 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了494人,占员工总比例达到了14.18%。公司核心研发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过多项血液透析耗材项目研发工作。此外,公
      116评论
      举报
      威高血净登陆A股:血液净化赛道领航者,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 财闻网财闻网
      ·05-13

      美容护理持续活跃背后,“颜值经济”万亿市场向全产业链转型

      近期,A股美容护理概念板块表现活跃,成为市场结构性行情中的亮点。5月13日,美容护理板块延续震荡走高态势,拉芳家化涨停,水羊股份、芭薇股份、珀莱雅、润本股份等多只个股跟涨。 此前,该板块已于5月9日创下近两年新高,当日登康口腔涨停,锦波生物涨幅超9%,丸美生物涨超8%,贝泰妮、芭薇股份等个股涨幅均超5%,板块整体涨幅近2%。 分析认为,美容护理板块的活跃与“颜值经济”的兴起密切相关。消费者对功效护肤品、国潮彩妆及家居香氛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医美、化妆品等细分领域扩容。东海证券研报指出,国货品牌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市场人士表示,短期内需关注618电商大促表现,若龙头企业拳头产品销量超预期,板块行情或延续。中长期看,在提振消费和国产替代提速的大环境下,美容护理板块龙头个股业绩触底反转概率较大,建议结合基本面择优布局。 我国美容护理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政策红利叠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美容护理需求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8.47%,远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00后成为主力军。男性美容市场增速显著,2024年消费规模达680亿元,同比增长28%。三四线城市市场增速连续三年超过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医疗美容细分领域增长迅猛,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24.5%。其中,轻医美项目以低门槛、短恢复期、风险可控等优势,占据非手术类项目62%的市场份额。注射类项目(如玻尿酸、肉毒素)复购率超60%,光电类项目(如热玛吉、Fotona4D)年增速达35%。 护肤领域,抗衰老、功效型产品需求激增。2024年抗衰老消费规模突破1200亿元,占整体市场的34%。生物科技的应用
      92评论
      举报
      美容护理持续活跃背后,“颜值经济”万亿市场向全产业链转型
    • 财闻网财闻网
      ·05-12

      中美联合声明关税同步下调,A股港股市场均呈较强表现

      经中美双方经贸高层多轮磋商,两国于日内瓦联合发布《关于同步下调关税及深化经贸合作的联合声明》,宣布自即日起对原产于对方的进口商品实施分阶段、差异化关税下调措施。这一历史性协议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在经历长期博弈后,进入“竞容共进”的新阶段。 此次关税下调协议的达成,被国际社会视为中美关系“破冰”的关键一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协议“体现了中方‘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共同发展’的包容性立场”,而美方贸易代表则称“这是美国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务实选择”。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美关税战导致全球GDP损失1.2%,协议签署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0.8%。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协议明确提出“在气候变化、禁毒、公共卫生等领域扩大合作”,并承诺“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这一表述被视为对美方此前“小院高墙”战略的回应。 此次关税同步下调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从“对抗博弈”转向“竞容共进”。尽管两国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领域仍存分歧,但经济利益的深度交融已迫使双方选择“理性务实”的道路。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超6% 中美两国于日内瓦发布经贸合作联合声明,宣布大幅削减双边关税并建立长期磋商机制。受此消息提振,港股市场情绪显著升温,恒生科技指数(HSTECH)尾盘直线拉升,盘中一度涨超6%,最终收涨5.29%,报5454.38点,成交额突破2400亿港元;恒生指数同步上涨3.24%,收报23609.48点,国企指数涨3.01%。 声明核心关税削减幅度超市场预期,美方取消关税领域涵盖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半导体及医疗器械等科技出口重点行业;中方取消关税领域覆盖美国农产品、能源、高端制造零部件及消费品。 双方同意设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牵头,每季度召开工作会议,重点协调市场准入、技术标准对接及争端解决。 受关税削减直接利好影响,恒生科技指数成
      253评论
      举报
      中美联合声明关税同步下调,A股港股市场均呈较强表现
    • 财闻网财闻网
      ·05-12

      国务院令发布!不绿色就出局!快递绿色包装政策落地倒计时

      4月13日,国务院发布第806号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明确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新规重点鼓励快递企业使用可降解环保包装材料,进一步强化快递企业在绿色包装材料使用等方面的法定义务,并明确了处罚规定。 这次政策定调,意味着快递行业绿色治理相关政策即将进入快速落地阶段。 法规监管“上强度”,快递胶带“禁塑”倒计时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内的邮政快递网点将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 自此,政策层层推进、持续加压:2022年《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建立“谁使用谁负责”主体责任机制,2024年《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新增最高2万元罚款条款,直至刚刚修订的《快递暂行条例》,政策层面完成从倡导、引导到行政处罚的迭代升级。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日均4.8亿件快递包裹。快递胶带消耗量巨大,且主要为不可降解胶带,存在难回收、难降解等问题,政策加压具有现实紧迫性。 随着“禁塑令”的时间点临近,行业即将进入硬约束期。 上海、重庆等地邮政管理局已出台规定,要求各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谁能率先完成不可降解胶带的全部替换,谁将在绿色转型中占据主动;而继续观望的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合规风险和舆论压力的双重挑战。 超千亿米不可降解胶带成“治理顽疾” 在政策的推动下,2024年京东、顺丰等头部企业在包装减量、循环利用上初见成效:京东物流投放96万个循环箱,顺丰投放34.5万个循环包装箱,菜鸟通过绿色包装方案实现15.6万吨的碳减排。 但这些探索集中于纸箱、中转袋等“可见环节”,在高频使用的封箱环节,大部分企业并未停止使用不可降解胶带,且未充分披露相关行动与转型成效。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
      153评论
      举报
      国务院令发布!不绿色就出局!快递绿色包装政策落地倒计时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