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砺石商业评论
在这里,读懂商业。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494
帖子 · 494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10:37
突破千亿市值,命系特斯拉,这家企业横跨汽车与机器人两大产业
导语:自2015年3月登陆上交所以来,拓普集团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倍。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创始人减持无碍股价新高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2025年9月,A股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减持潮。Wind数据显示,9月前四周,A股上市公司发生了696起减持事件,较去年多了49%,涉及426家上市公司。这其中,拓普集团创始人邬建树及其一致行动人9亿元的巨额减持尤其引人注目。 9月17日,拓普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邬建树、邬好年(邬建树之子)及其一致行动人在8月29日至9月1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343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的0.7728%。若按照减持期间拓普集团股票均价(65.80元)计算,邬建树此次减持套现金额约为8.8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拓普集团成立于1983年,早期主要研发与生产汽车橡胶减震垫、密封条等产品,并通过配套北京吉普及一汽大众等客户赚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以来,拓普集团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汽车减震、隔音、模具、连轴器、特种橡胶等五大板块。2014年,邬建树将公司五大板块整合重组为拓普集团,形成完整的NVH系统,成为国内少有的具备整车同步研发能力的NVH集成供应商之一。2025年3月,拓普集团成功登陆上交所,并募集资金14.68亿元。 上市之后,拓普集团精准地抓住了国内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风口,并将公司产品线从减震、内饰延伸到轻量化底盘、热管理、智能驾驶等领域,合作客户包括特斯拉、**-赛力斯、小米、吉利、比亚迪、奇瑞、理想、蔚来、长城、小鹏等知名车企。截至目前,拓普集团主营业务已经涵盖NVH减震、内外饰、热管理、底盘系统等八大系列产品,属于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品类最丰富的企业之一。 自2015年3月登陆上交所以来,拓普集团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倍。这其中,良好的经营业绩成为拓普集团股价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
看
1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突破千亿市值,命系特斯拉,这家企业横跨汽车与机器人两大产业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10-20 15:24
净利暴涨50%,被称为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何广受赞誉?
导语:萨莉亚为什么能一直受到用户的认可?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25年7月,日本平价西餐厅萨莉亚公布2025财年前三季度(2024年9月-2025年5月)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暴涨50%,达到77.84亿日元。其中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亚洲分部贡献了超过七成的营业利润。 被称为“预制菜之王”的萨莉亚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收获了中国网友“它不嫌我穷,我不嫌它预制”的赞誉。 并且,成立至今超过50年的萨莉亚提价的幅度一直都很小。 从1979年一份“玛格丽特披萨”只卖380日元,如今依然只卖4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元),仅从购买力来看,甚至还降价了。 这么长时间,萨莉亚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低价路线? 要弄清其中奥妙,就得从萨莉亚这个平价西餐品牌创立说起。 1 极致性价比:通胀时代的“消费锚点” 1967年,25岁的正垣泰彦在日本千叶县船桥市开了一家名为“萨莉亚”的意大利风味小酒馆。 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店会在半个世纪后改写全球平价西餐的格局。 开业初期的萨莉亚主打传统现做西餐,由于定价偏高,鲜有客人光顾,甚至一度陷入经营危机。 为了活下去,正垣泰彦只能尝试降价促销。 随着价格一路从五折到三折,客流逐渐有了起色,可直到店内的意大利面价格降至约150-200日元(约合当时人民币10元)时,店内才真正迎来客流热潮,前来品尝的顾客络绎不绝。 这段时间,虽然盈利有限,可客流的变化还是让创始人正垣泰彦感慨,“便宜的价格才是王道。” 此时已经是70年代初,日本餐饮行业受国际餐饮影响,正悄悄开启标准化浪潮。 正垣泰彦在跟风学习过程中,慢慢发现传统现做模式的食材浪费、人力成本高、出品不稳定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低价策略的最大障碍。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传统现场制作模式,不仅人工成本占比高达30%,甚至不同厨师做出的同款菜品口味差异显著。 于是,为了实现“低价且稳定”的目标,正垣泰
看
2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净利暴涨50%,被称为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何广受赞誉?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10-17
错过这轮科技股牛市的海康威视,怎么了?
导语:在经历了近五年的低迷期之后,海康威视依然艰难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被遗忘的科技股龙头 “安防茅”海康威视几乎是完美地错过了这轮科技股牛市。 2025年4月以来,在中美贸易摩擦趋缓、反内卷、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持续超预期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冲击下,AI、光模块、芯片等概念股持续受到资金追捧。但就在“易中天”“纪连海”等科技股接连翻倍上涨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2025年全年涨幅较低,这也让不少投资者感叹“我在海康威视里躲牛市”。 作为全球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领军企业,海康威视曾是沪深两市无可争议的科技股龙头。2021年1月,海康威视总市值曾突破6000亿元,并成为深市市值总冠军。此后,在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冲击以及国内安防需求逐渐坚定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经营业绩增速不断放缓,公司股价表现持续低迷。 截至2025年9月末最近,海康威视市值为3000亿元上下,距离其历史高点仍处于腰斩的位置。这其中,基本面表现不佳仍然是海康威视股价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此前公布的半年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实现营收418.18亿元,同比增长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增长11.71%。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海康威视实现营收232.86亿元,同比下滑0.5%,这也是公司继2024年第四季度之后再次出现营收同比缩水的情形。 显然,在经历了近五年的低迷期之后,海康威视似乎依然没有找到突破的方向。 2 传统主业依旧低迷 从营收构成上看,海康威视主营业务共分为以传统安防为主的主业产品及服务以及创新业务两大部分。其中,公司国内传统业务又进一步划分为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和境内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等三大事业群,分别对应政府客户、传统大型企业市场以及中小型企业及渠道经销商。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
看
18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错过这轮科技股牛市的海康威视,怎么了?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10-16
从体操到商界,李宁的“韧性”人生
导语:从“体操王子”到千夫所指,从商界传奇到濒临崩盘,从登顶市值高峰到股价跌落,李宁用韧性的人生诠释了:真正的冠军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还能站起来。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企业家遭遇网暴,现在几乎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一着不慎,一言不合,他们就可能会从全民偶像、行业标杆的位置上跌落为“网民公敌”“群嘲对象”。而且过往名气越大,成就越高的企业家,似乎越容易遭受这样的待遇,前有马云、曹德旺、俞敏洪,近有…… 汹涌的负面舆论确实是件令人气馁的事,所以有些企业家开始淡出企业经营,有的是远离媒体,有的是删除社交媒体账号、关闭评论区…… 曾一手将两家国企带入世界500强的著名企业家宋志平,说过一句话,“韧性是企业家的精神底色”。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并很想写写他的故事,因为他曾遭受的舆论暴力要比上述那些企业家,不知大了多少倍。而他在经营企业时所展现出的韧性,也很能体现宋志平这句话的真谛。 这个人就是曾经的“体操王子”,后来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创始人李宁。 1 从“体操王子”到“国家罪人” 李宁8岁开始练体操,17岁入选国家体操队,18岁时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一鸣惊人,获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金牌。 李宁真正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是1982年体操世界杯上的表现:在男子7个项目里,李宁一人独得六块金牌加一枚铜牌,创造了世界体操历史上空前的神话。这一成绩,在体操世界杯历史上至今无人打破。“体操王子”的赞誉自此响遍大江南北。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李宁的封神时刻,他一日之内夺得三枚金牌,另外还获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成为这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美国媒体惊呼他是来自东方的“力量之塔”和“使人倾倒的小巨人”。 回国后,李宁受到英雄般的待遇,老家广西等地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数万人夹道欢呼,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四年之后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体操队正处于青黄不
看
15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从体操到商界,李宁的“韧性”人生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10-14
再夺行业第一背后,vivo战略路径的两个核心特色
导语:坚持“极致的用户导向”,坚持“自研+共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是vivo战略路径的两大特色。 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一提到国家竞争力,公众第一直觉想到的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储备以及军事实力等领域的优势。但全球著名战略大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具洞见的观点,即所谓的“国家竞争优势”,核心来源并非上述领域的优势,而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多,国家竞争优势越大。反之,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少,则国家竞争优势越小。 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在某个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是其在该行业是否同时拥有多个优秀品牌。例如,德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与其在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息息相关,而德国汽车产业拥有大众、宝马、奔驰与保时捷等一系列风格鲜明的优秀品牌。 近些年,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核心根源也是其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拥有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便是一个典范,其拥有**、小米与vivo等多家位居全球头部阵营的优秀企业,在最近几年形成了三强鼎立的稳定行业格局。 与德国汽车产业各个优秀品牌相似的是,vivo、**、小米三个品牌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差异化风格。在此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行业低效内卷,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脱颖而出。迈克波特在另一本主要聚焦企业竞争优势的著作《竞争战略》一书中也曾明确提出,“运营效率不能代替战略,由于运营效率提升存在生产力外溢与竞争趋同性的特征,其无法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脱颖而出,能够决定企业成败的只有差异化的战略”。 2 对于**与小米的核心战略路径,公众较为熟悉,它们一个依靠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研深耕,一个依靠开放性的产业链合作与“人车家”的生态战略,那vivo到底凭什么呢?根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vivo(含iQOO
看
236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再夺行业第一背后,vivo战略路径的两个核心特色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10-13
5000亿市值,立讯精密凭什么?
导语:OpenAI的硬件订单不仅仅给立讯精密的未来业绩带来提振,更是说明了其在全球消费电子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与领先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对于苹果订单外流的担忧。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与OpenAI达成AI硬件开发协议 近日,一则即将与OpenAI展开合作的消息,让立讯精密重新回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信息报)报道,OpenAI已经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将共同打造一款消费级设备,这将是OpenAI第一次AI硬件尝试,而立讯精密则会成为这款设备的第一个中国合作商。根据协议,立讯精密将负责至少一款消费级设备的组装工作,该设备目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预计能与OpenAI的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合作产品可能包括智能音箱、眼镜、可穿戴设备等,首批预计于2026年末至2027年初发布。 受此消息刺激,立讯精密股价在此后的两个交易日连续冲击涨停。9月24日,立讯精密股价报收于70.2元,市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从2024年9月来看,立讯精密股价月度涨幅超过40%,总市值一个月内增长超过1300亿元。近日虽有回落,但市值依然高达 4427.34 亿人民币。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巨头,OpenAI长期专注于AI软件应用的研发。截至2025年3月,OpenAI的月活跃用户(MAU)已经接近11亿,但面临着“流量变现”压力。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OpenAI实现营业收入约43亿美元,净亏损金额高达135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用于研发人工智能以及运行ChatGPT的相关费用。因此,从商业闭环的角度来看,发力AI硬件实现用户触达无疑是OpenAI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此外,从技术层面上看,目前大语言模型的交互方式仅限于语言,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则需要环境感知、动作识别等能力,这都需
看
35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5000亿市值,立讯精密凭什么?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10-11
追随王传福,赌上后半生,他是比亚迪“技术鱼池”最重要的挖池人
导语:很多人都听说过王传福的“技术鱼池”论——比亚迪的自研技术都汇聚在一个“鱼池”里,市场需要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廉玉波正是这个“鱼池”最为重要的挖池人之一。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03年冬日的上海浦东,在金茂大厦86层的咖啡厅里,37岁的“电池大王”王传福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工程师,正聊得火热。 在那个“面的”满街跑的年代,两个怀揣梦想的“愣头青”却已开始谋划将电池技术融入汽车、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蓝图。由于聊得太投入,他们浑然不觉时间的飞逝,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才发现已经过了一夜。 没有人能预见:二十年后,电动汽车竟会成为全球车企竞逐的产业高地,而王传福与这位工程师,不仅共同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更是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这位工程师就是被业界誉为“王传福背后的男人”“比亚迪技术鱼池挖池人”的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 1 追随王传福造车 廉玉波从小有个造飞机的梦,1982年,18岁的廉玉波以高出录取线60分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闲暇时,他动手做飞机航模,捣鼓各种电子小发明。听说科协找人擦洗旧飞机,他抢着报名,就为了能有机会亲手摸一摸飞机。 但造飞机的理想终归没有实现,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老家江苏仪征的汽车厂工作,在这里,他开始与造车结下不解之缘。 彼时,中国汽车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让廉玉波深受触动,他一边刻苦钻研汽车相关理论和技术,一边立下奋斗目标:有一天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汽车。 工作期间,廉玉波先后被派往天津的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意大利等地工作深造,27岁时就被提拔为仪征汽车的副总工程师。 2000年,廉玉波与几位同济大学的老师,一起创办了同济同捷公司。当时,国内不少汽车公司开始摸索做自主品牌,而很多汽车的设计都是同济同捷来设计或者协助,廉玉波也因此成为车企争相挖人的对象。
看
26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追随王传福,赌上后半生,他是比亚迪“技术鱼池”最重要的挖池人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10-10
利润率走低,应收账款高企,欣旺达赴港上市成败几何?
导语:对于欣旺达来说,赴港上市不仅有利于其粮草弹药的储备,更是关乎着其海外国际市场的开拓、核心技术的跃迁乃至企业的生死存亡。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临门一脚 继宁德时代成功在港交所募资410亿港元之后,一场围绕着资金囤积与产能扩张的“军备竞赛”正在动力电池行业打响。 7月31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在此之前,亿纬锂能已经于6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然而,就在欣旺达闯关港交所的关键时刻,公司却交出了一份不太理想的中报成绩单。 8月底,欣旺达披露2025年半年度财报。2025年上半年,欣旺达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69.85亿元,同比增长12.82%;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8.56亿元,同比增长3.88%,扣非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下滑28.03%。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欣旺达实现营业收入146.96亿元,同比增长13.54%,实现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滑39.61%。 不难看出,欣旺达上半年营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扣非净利润却出现了近30%的缩水,增收不增利问题突出。单从二季度财报数据来看,欣旺达扣非净利润同比缩水近四成,扣非净利润降幅较第一季度(-5.97%)明显加速,显示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正在加速恶化。 分产品来看,欣旺达消费类电池实现营收138.90亿元,同比增长5.22%,毛利率为19.63%,同比增长1.56个百分点;电动汽车类电池实现营收76.04亿元,同比增长22.63%,毛利率为9.77%,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储能系统类实现营收10.04亿元,同比增长68.85%,毛利率为20.26%,同比下降7.86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上半年欣旺达三大细分业务营收均保持了正增长,但其电动汽车类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两大业务毛利率均出现了同
看
162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利润率走低,应收账款高企,欣旺达赴港上市成败几何?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10-09
全球500 强中唯一的咨询公司,为什么是它?
导语: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部门,到独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咨询类上市公司,埃森哲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逆袭。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上,埃森哲(Accenture)是唯一跻身其中的咨询公司,2024年其以649亿美元的年营收稳居行业之巅。 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部门,到独立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咨询公司,埃森哲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逆袭,更以“战略+技术+运营”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成为咨询业不可替代的全球标杆。 然而如此辉煌的企业诞生,却与美国企业史上著名的安然破产丑闻紧密相关。 1 从安达信到IT咨询萌芽 埃森哲的故事,始于一个改变会计行业的名字——阿瑟·安达信(Arthur E.Andersen)。 1913年,这位曾任职于普华永道、并在西北大学任教的会计师,在芝加哥买下一家小型审计公司,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审计公司。 创立初期的安达信倡导“客户独立审计”理念,积极推动财务信息透明化,逐渐发展壮大。至20世纪40年代,其审计业务已覆盖众多行业巨头,为日后多元化发展埋下伏笔。 不过,真正将公司转型到咨询领域的,是1947年接任管理合伙人的伦纳德·斯帕塞克(Leonard Spacek)。 与专注审计的前任不同,斯帕塞克更看重为企业提供行政管理咨询的潜力。 二战后,美国海军推动的各类管理革新项目催生了现代咨询业,斯帕塞克也从中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变革的机遇。 1947年,斯帕塞克招募了两位曾在海军负责数据处理的专家:约翰·希金斯(John Higgins)和约瑟夫·格利考夫(Joseph Glickauf)。 俩人在海军期间熟练运用IBM打孔卡制表机,并将其应用到军事数据分析中,安达信也迫切希望能将此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服务项目。 正是这一重要决策,埋下了埃森哲IT咨询业务的第一颗种子。 1950年,安达信的重要客户联邦爱迪
看
13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全球500 强中唯一的咨询公司,为什么是它?
砺石商业评论
砺石商业评论
·
09-29
爆款频出,这位泉州商人造出一个食品帝国
导语:许世辉表示,“我没有考虑竞争对手的问题,我把企业做好了,谁都不是我的竞争对手;我如果没有把企业做好,到处都有我的竞争对手。”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达利园蛋黄派,家家都喜爱”“快乐每一刻,我的可比克”“好吃点,好吃你就多吃点”“中国凉茶,和其正”“喝乐虎,提神抗疲劳”“豆本豆,国民营养好豆奶”“美焙辰面包,早餐花样鲜”,这些广告语,相信大多数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的。 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的是,这些广告背后的产品,都出自同一家公司——福建达利食品有限公司。 在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一家企业拥有如此多的知名品牌产品,是非常少见的。即便可口可乐、百事、雀巢、康师傅、统一等行业巨头,在拳头产品的跨度和数量上都难以与之媲美。这也让众多业内人士,对达利食品有着“干一个,火一个”的神奇评价。 更难得的是,这一切还是在外来品牌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背景下,取得的。2000年后,众多外资、台资巨头,对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进行布局与并购。在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诸多领域与巨头们相差悬殊的背景下,如何取得突围,曾是整个行业面对的困局。 但达利食品,却成了国内少数的逆袭者之一。 达利食品何以有如此魔力?这一切与其创始人许世辉和他特有的商业之道说起。 1 创业之路 许世辉,1958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惠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为填饱肚子而挣扎,许世辉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回家务农、打零工。 年龄稍大后,许世辉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食品工厂里,找了份工作。进了工厂,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工作虽然辛苦,但也稳定安逸。 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企业里,大多数工人都是准点下班,干完活就走,但许世辉却愿意在工作上多花时间和心思。他的勤奋与机敏,也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很快被提拔成了基层的小领导。 时间一晃就是近十年,80年代末,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的泉
看
11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爆款频出,这位泉州商人造出一个食品帝国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148089958505760","uuid":"4148089958505760","gmtCreate":1684986849907,"gmtModify":1684988789156,"name":"砺石商业评论","pinyin":"lssypllishishangyepinglun","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在这里,读懂商业。","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45,"headSize":0,"tweetSize":494,"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2,"name":"无畏虎","nameTw":"無畏虎","represent":"初生牛犊","factor":"发布3条非转发主帖,1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success","userBadges":[],"userBadgeCount":0,"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91491992211576,"gmtCreate":1761014235749,"gmtModify":176101464743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突破千亿市值,命系特斯拉,这家企业横跨汽车与机器人两大产业","htmlText":"导语:自2015年3月登陆上交所以来,拓普集团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倍。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创始人减持无碍股价新高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2025年9月,A股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减持潮。Wind数据显示,9月前四周,A股上市公司发生了696起减持事件,较去年多了49%,涉及426家上市公司。这其中,拓普集团创始人邬建树及其一致行动人9亿元的巨额减持尤其引人注目。 9月17日,拓普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邬建树、邬好年(邬建树之子)及其一致行动人在8月29日至9月1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343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的0.7728%。若按照减持期间拓普集团股票均价(65.80元)计算,邬建树此次减持套现金额约为8.8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拓普集团成立于1983年,早期主要研发与生产汽车橡胶减震垫、密封条等产品,并通过配套北京吉普及一汽大众等客户赚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以来,拓普集团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汽车减震、隔音、模具、连轴器、特种橡胶等五大板块。2014年,邬建树将公司五大板块整合重组为拓普集团,形成完整的NVH系统,成为国内少有的具备整车同步研发能力的NVH集成供应商之一。2025年3月,拓普集团成功登陆上交所,并募集资金14.68亿元。 上市之后,拓普集团精准地抓住了国内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风口,并将公司产品线从减震、内饰延伸到轻量化底盘、热管理、智能驾驶等领域,合作客户包括特斯拉、**-赛力斯、小米、吉利、比亚迪、奇瑞、理想、蔚来、长城、小鹏等知名车企。截至目前,拓普集团主营业务已经涵盖NVH减震、内外饰、热管理、底盘系统等八大系列产品,属于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品类最丰富的企业之一。 自2015年3月登陆上交所以来,拓普集团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倍。这其中,良好的经营业绩成为拓普集团股价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listText":"导语:自2015年3月登陆上交所以来,拓普集团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倍。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创始人减持无碍股价新高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2025年9月,A股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减持潮。Wind数据显示,9月前四周,A股上市公司发生了696起减持事件,较去年多了49%,涉及426家上市公司。这其中,拓普集团创始人邬建树及其一致行动人9亿元的巨额减持尤其引人注目。 9月17日,拓普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邬建树、邬好年(邬建树之子)及其一致行动人在8月29日至9月1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343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的0.7728%。若按照减持期间拓普集团股票均价(65.80元)计算,邬建树此次减持套现金额约为8.8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拓普集团成立于1983年,早期主要研发与生产汽车橡胶减震垫、密封条等产品,并通过配套北京吉普及一汽大众等客户赚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以来,拓普集团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汽车减震、隔音、模具、连轴器、特种橡胶等五大板块。2014年,邬建树将公司五大板块整合重组为拓普集团,形成完整的NVH系统,成为国内少有的具备整车同步研发能力的NVH集成供应商之一。2025年3月,拓普集团成功登陆上交所,并募集资金14.68亿元。 上市之后,拓普集团精准地抓住了国内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风口,并将公司产品线从减震、内饰延伸到轻量化底盘、热管理、智能驾驶等领域,合作客户包括特斯拉、**-赛力斯、小米、吉利、比亚迪、奇瑞、理想、蔚来、长城、小鹏等知名车企。截至目前,拓普集团主营业务已经涵盖NVH减震、内外饰、热管理、底盘系统等八大系列产品,属于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品类最丰富的企业之一。 自2015年3月登陆上交所以来,拓普集团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倍。这其中,良好的经营业绩成为拓普集团股价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text":"导语:自2015年3月登陆上交所以来,拓普集团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倍。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创始人减持无碍股价新高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2025年9月,A股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减持潮。Wind数据显示,9月前四周,A股上市公司发生了696起减持事件,较去年多了49%,涉及426家上市公司。这其中,拓普集团创始人邬建树及其一致行动人9亿元的巨额减持尤其引人注目。 9月17日,拓普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邬建树、邬好年(邬建树之子)及其一致行动人在8月29日至9月1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343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的0.7728%。若按照减持期间拓普集团股票均价(65.80元)计算,邬建树此次减持套现金额约为8.8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拓普集团成立于1983年,早期主要研发与生产汽车橡胶减震垫、密封条等产品,并通过配套北京吉普及一汽大众等客户赚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以来,拓普集团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汽车减震、隔音、模具、连轴器、特种橡胶等五大板块。2014年,邬建树将公司五大板块整合重组为拓普集团,形成完整的NVH系统,成为国内少有的具备整车同步研发能力的NVH集成供应商之一。2025年3月,拓普集团成功登陆上交所,并募集资金14.68亿元。 上市之后,拓普集团精准地抓住了国内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风口,并将公司产品线从减震、内饰延伸到轻量化底盘、热管理、智能驾驶等领域,合作客户包括特斯拉、**-赛力斯、小米、吉利、比亚迪、奇瑞、理想、蔚来、长城、小鹏等知名车企。截至目前,拓普集团主营业务已经涵盖NVH减震、内外饰、热管理、底盘系统等八大系列产品,属于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品类最丰富的企业之一。 自2015年3月登陆上交所以来,拓普集团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5倍。这其中,良好的经营业绩成为拓普集团股价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0e85d299bffad38a490a5a6a38f7317","width":"1080","height":"53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14919922115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1208181821776,"gmtCreate":1760945041908,"gmtModify":1760945817013,"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净利暴涨50%,被称为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何广受赞誉?","htmlText":"导语:萨莉亚为什么能一直受到用户的认可?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25年7月,日本平价西餐厅萨莉亚公布2025财年前三季度(2024年9月-2025年5月)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暴涨50%,达到77.84亿日元。其中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亚洲分部贡献了超过七成的营业利润。 被称为“预制菜之王”的萨莉亚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收获了中国网友“它不嫌我穷,我不嫌它预制”的赞誉。 并且,成立至今超过50年的萨莉亚提价的幅度一直都很小。 从1979年一份“玛格丽特披萨”只卖380日元,如今依然只卖4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元),仅从购买力来看,甚至还降价了。 这么长时间,萨莉亚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低价路线? 要弄清其中奥妙,就得从萨莉亚这个平价西餐品牌创立说起。 1 极致性价比:通胀时代的“消费锚点” 1967年,25岁的正垣泰彦在日本千叶县船桥市开了一家名为“萨莉亚”的意大利风味小酒馆。 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店会在半个世纪后改写全球平价西餐的格局。 开业初期的萨莉亚主打传统现做西餐,由于定价偏高,鲜有客人光顾,甚至一度陷入经营危机。 为了活下去,正垣泰彦只能尝试降价促销。 随着价格一路从五折到三折,客流逐渐有了起色,可直到店内的意大利面价格降至约150-200日元(约合当时人民币10元)时,店内才真正迎来客流热潮,前来品尝的顾客络绎不绝。 这段时间,虽然盈利有限,可客流的变化还是让创始人正垣泰彦感慨,“便宜的价格才是王道。” 此时已经是70年代初,日本餐饮行业受国际餐饮影响,正悄悄开启标准化浪潮。 正垣泰彦在跟风学习过程中,慢慢发现传统现做模式的食材浪费、人力成本高、出品不稳定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低价策略的最大障碍。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传统现场制作模式,不仅人工成本占比高达30%,甚至不同厨师做出的同款菜品口味差异显著。 于是,为了实现“低价且稳定”的目标,正垣泰","listText":"导语:萨莉亚为什么能一直受到用户的认可?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25年7月,日本平价西餐厅萨莉亚公布2025财年前三季度(2024年9月-2025年5月)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暴涨50%,达到77.84亿日元。其中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亚洲分部贡献了超过七成的营业利润。 被称为“预制菜之王”的萨莉亚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收获了中国网友“它不嫌我穷,我不嫌它预制”的赞誉。 并且,成立至今超过50年的萨莉亚提价的幅度一直都很小。 从1979年一份“玛格丽特披萨”只卖380日元,如今依然只卖4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元),仅从购买力来看,甚至还降价了。 这么长时间,萨莉亚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低价路线? 要弄清其中奥妙,就得从萨莉亚这个平价西餐品牌创立说起。 1 极致性价比:通胀时代的“消费锚点” 1967年,25岁的正垣泰彦在日本千叶县船桥市开了一家名为“萨莉亚”的意大利风味小酒馆。 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店会在半个世纪后改写全球平价西餐的格局。 开业初期的萨莉亚主打传统现做西餐,由于定价偏高,鲜有客人光顾,甚至一度陷入经营危机。 为了活下去,正垣泰彦只能尝试降价促销。 随着价格一路从五折到三折,客流逐渐有了起色,可直到店内的意大利面价格降至约150-200日元(约合当时人民币10元)时,店内才真正迎来客流热潮,前来品尝的顾客络绎不绝。 这段时间,虽然盈利有限,可客流的变化还是让创始人正垣泰彦感慨,“便宜的价格才是王道。” 此时已经是70年代初,日本餐饮行业受国际餐饮影响,正悄悄开启标准化浪潮。 正垣泰彦在跟风学习过程中,慢慢发现传统现做模式的食材浪费、人力成本高、出品不稳定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低价策略的最大障碍。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传统现场制作模式,不仅人工成本占比高达30%,甚至不同厨师做出的同款菜品口味差异显著。 于是,为了实现“低价且稳定”的目标,正垣泰","text":"导语:萨莉亚为什么能一直受到用户的认可?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25年7月,日本平价西餐厅萨莉亚公布2025财年前三季度(2024年9月-2025年5月)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暴涨50%,达到77.84亿日元。其中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亚洲分部贡献了超过七成的营业利润。 被称为“预制菜之王”的萨莉亚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收获了中国网友“它不嫌我穷,我不嫌它预制”的赞誉。 并且,成立至今超过50年的萨莉亚提价的幅度一直都很小。 从1979年一份“玛格丽特披萨”只卖380日元,如今依然只卖4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元),仅从购买力来看,甚至还降价了。 这么长时间,萨莉亚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低价路线? 要弄清其中奥妙,就得从萨莉亚这个平价西餐品牌创立说起。 1 极致性价比:通胀时代的“消费锚点” 1967年,25岁的正垣泰彦在日本千叶县船桥市开了一家名为“萨莉亚”的意大利风味小酒馆。 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店会在半个世纪后改写全球平价西餐的格局。 开业初期的萨莉亚主打传统现做西餐,由于定价偏高,鲜有客人光顾,甚至一度陷入经营危机。 为了活下去,正垣泰彦只能尝试降价促销。 随着价格一路从五折到三折,客流逐渐有了起色,可直到店内的意大利面价格降至约150-200日元(约合当时人民币10元)时,店内才真正迎来客流热潮,前来品尝的顾客络绎不绝。 这段时间,虽然盈利有限,可客流的变化还是让创始人正垣泰彦感慨,“便宜的价格才是王道。” 此时已经是70年代初,日本餐饮行业受国际餐饮影响,正悄悄开启标准化浪潮。 正垣泰彦在跟风学习过程中,慢慢发现传统现做模式的食材浪费、人力成本高、出品不稳定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低价策略的最大障碍。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传统现场制作模式,不仅人工成本占比高达30%,甚至不同厨师做出的同款菜品口味差异显著。 于是,为了实现“低价且稳定”的目标,正垣泰","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fd8f0bcd6f5f2f84bf720939c946e13","width":"871","height":"45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12081818217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0041782493440,"gmtCreate":1760666255687,"gmtModify":1760667131133,"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错过这轮科技股牛市的海康威视,怎么了?","htmlText":"导语:在经历了近五年的低迷期之后,海康威视依然艰难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被遗忘的科技股龙头 “安防茅”海康威视几乎是完美地错过了这轮科技股牛市。 2025年4月以来,在中美贸易摩擦趋缓、反内卷、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持续超预期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冲击下,AI、光模块、芯片等概念股持续受到资金追捧。但就在“易中天”“纪连海”等科技股接连翻倍上涨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2025年全年涨幅较低,这也让不少投资者感叹“我在海康威视里躲牛市”。 作为全球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领军企业,海康威视曾是沪深两市无可争议的科技股龙头。2021年1月,海康威视总市值曾突破6000亿元,并成为深市市值总冠军。此后,在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冲击以及国内安防需求逐渐坚定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经营业绩增速不断放缓,公司股价表现持续低迷。 截至2025年9月末最近,海康威视市值为3000亿元上下,距离其历史高点仍处于腰斩的位置。这其中,基本面表现不佳仍然是海康威视股价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此前公布的半年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实现营收418.18亿元,同比增长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增长11.71%。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海康威视实现营收232.86亿元,同比下滑0.5%,这也是公司继2024年第四季度之后再次出现营收同比缩水的情形。 显然,在经历了近五年的低迷期之后,海康威视似乎依然没有找到突破的方向。 2 传统主业依旧低迷 从营收构成上看,海康威视主营业务共分为以传统安防为主的主业产品及服务以及创新业务两大部分。其中,公司国内传统业务又进一步划分为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和境内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等三大事业群,分别对应政府客户、传统大型企业市场以及中小型企业及渠道经销商。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listText":"导语:在经历了近五年的低迷期之后,海康威视依然艰难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被遗忘的科技股龙头 “安防茅”海康威视几乎是完美地错过了这轮科技股牛市。 2025年4月以来,在中美贸易摩擦趋缓、反内卷、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持续超预期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冲击下,AI、光模块、芯片等概念股持续受到资金追捧。但就在“易中天”“纪连海”等科技股接连翻倍上涨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2025年全年涨幅较低,这也让不少投资者感叹“我在海康威视里躲牛市”。 作为全球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领军企业,海康威视曾是沪深两市无可争议的科技股龙头。2021年1月,海康威视总市值曾突破6000亿元,并成为深市市值总冠军。此后,在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冲击以及国内安防需求逐渐坚定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经营业绩增速不断放缓,公司股价表现持续低迷。 截至2025年9月末最近,海康威视市值为3000亿元上下,距离其历史高点仍处于腰斩的位置。这其中,基本面表现不佳仍然是海康威视股价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此前公布的半年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实现营收418.18亿元,同比增长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增长11.71%。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海康威视实现营收232.86亿元,同比下滑0.5%,这也是公司继2024年第四季度之后再次出现营收同比缩水的情形。 显然,在经历了近五年的低迷期之后,海康威视似乎依然没有找到突破的方向。 2 传统主业依旧低迷 从营收构成上看,海康威视主营业务共分为以传统安防为主的主业产品及服务以及创新业务两大部分。其中,公司国内传统业务又进一步划分为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和境内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等三大事业群,分别对应政府客户、传统大型企业市场以及中小型企业及渠道经销商。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text":"导语:在经历了近五年的低迷期之后,海康威视依然艰难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被遗忘的科技股龙头 “安防茅”海康威视几乎是完美地错过了这轮科技股牛市。 2025年4月以来,在中美贸易摩擦趋缓、反内卷、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持续超预期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冲击下,AI、光模块、芯片等概念股持续受到资金追捧。但就在“易中天”“纪连海”等科技股接连翻倍上涨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2025年全年涨幅较低,这也让不少投资者感叹“我在海康威视里躲牛市”。 作为全球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领军企业,海康威视曾是沪深两市无可争议的科技股龙头。2021年1月,海康威视总市值曾突破6000亿元,并成为深市市值总冠军。此后,在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冲击以及国内安防需求逐渐坚定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经营业绩增速不断放缓,公司股价表现持续低迷。 截至2025年9月末最近,海康威视市值为3000亿元上下,距离其历史高点仍处于腰斩的位置。这其中,基本面表现不佳仍然是海康威视股价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此前公布的半年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实现营收418.18亿元,同比增长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增长11.71%。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海康威视实现营收232.86亿元,同比下滑0.5%,这也是公司继2024年第四季度之后再次出现营收同比缩水的情形。 显然,在经历了近五年的低迷期之后,海康威视似乎依然没有找到突破的方向。 2 传统主业依旧低迷 从营收构成上看,海康威视主营业务共分为以传统安防为主的主业产品及服务以及创新业务两大部分。其中,公司国内传统业务又进一步划分为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和境内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等三大事业群,分别对应政府客户、传统大型企业市场以及中小型企业及渠道经销商。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938f76f9cc15d9f7bbc5c92d1caec46","width":"1080","height":"55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00417824934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9694686060664,"gmtCreate":1760581854366,"gmtModify":1760582421386,"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从体操到商界,李宁的“韧性”人生","htmlText":"导语:从“体操王子”到千夫所指,从商界传奇到濒临崩盘,从登顶市值高峰到股价跌落,李宁用韧性的人生诠释了:真正的冠军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还能站起来。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企业家遭遇网暴,现在几乎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一着不慎,一言不合,他们就可能会从全民偶像、行业标杆的位置上跌落为“网民公敌”“群嘲对象”。而且过往名气越大,成就越高的企业家,似乎越容易遭受这样的待遇,前有马云、曹德旺、俞敏洪,近有…… 汹涌的负面舆论确实是件令人气馁的事,所以有些企业家开始淡出企业经营,有的是远离媒体,有的是删除社交媒体账号、关闭评论区…… 曾一手将两家国企带入世界500强的著名企业家宋志平,说过一句话,“韧性是企业家的精神底色”。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并很想写写他的故事,因为他曾遭受的舆论暴力要比上述那些企业家,不知大了多少倍。而他在经营企业时所展现出的韧性,也很能体现宋志平这句话的真谛。 这个人就是曾经的“体操王子”,后来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创始人李宁。 1 从“体操王子”到“国家罪人” 李宁8岁开始练体操,17岁入选国家体操队,18岁时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一鸣惊人,获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金牌。 李宁真正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是1982年体操世界杯上的表现:在男子7个项目里,李宁一人独得六块金牌加一枚铜牌,创造了世界体操历史上空前的神话。这一成绩,在体操世界杯历史上至今无人打破。“体操王子”的赞誉自此响遍大江南北。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李宁的封神时刻,他一日之内夺得三枚金牌,另外还获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成为这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美国媒体惊呼他是来自东方的“力量之塔”和“使人倾倒的小巨人”。 回国后,李宁受到英雄般的待遇,老家广西等地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数万人夹道欢呼,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四年之后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体操队正处于青黄不","listText":"导语:从“体操王子”到千夫所指,从商界传奇到濒临崩盘,从登顶市值高峰到股价跌落,李宁用韧性的人生诠释了:真正的冠军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还能站起来。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企业家遭遇网暴,现在几乎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一着不慎,一言不合,他们就可能会从全民偶像、行业标杆的位置上跌落为“网民公敌”“群嘲对象”。而且过往名气越大,成就越高的企业家,似乎越容易遭受这样的待遇,前有马云、曹德旺、俞敏洪,近有…… 汹涌的负面舆论确实是件令人气馁的事,所以有些企业家开始淡出企业经营,有的是远离媒体,有的是删除社交媒体账号、关闭评论区…… 曾一手将两家国企带入世界500强的著名企业家宋志平,说过一句话,“韧性是企业家的精神底色”。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并很想写写他的故事,因为他曾遭受的舆论暴力要比上述那些企业家,不知大了多少倍。而他在经营企业时所展现出的韧性,也很能体现宋志平这句话的真谛。 这个人就是曾经的“体操王子”,后来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创始人李宁。 1 从“体操王子”到“国家罪人” 李宁8岁开始练体操,17岁入选国家体操队,18岁时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一鸣惊人,获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金牌。 李宁真正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是1982年体操世界杯上的表现:在男子7个项目里,李宁一人独得六块金牌加一枚铜牌,创造了世界体操历史上空前的神话。这一成绩,在体操世界杯历史上至今无人打破。“体操王子”的赞誉自此响遍大江南北。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李宁的封神时刻,他一日之内夺得三枚金牌,另外还获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成为这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美国媒体惊呼他是来自东方的“力量之塔”和“使人倾倒的小巨人”。 回国后,李宁受到英雄般的待遇,老家广西等地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数万人夹道欢呼,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四年之后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体操队正处于青黄不","text":"导语:从“体操王子”到千夫所指,从商界传奇到濒临崩盘,从登顶市值高峰到股价跌落,李宁用韧性的人生诠释了:真正的冠军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还能站起来。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企业家遭遇网暴,现在几乎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一着不慎,一言不合,他们就可能会从全民偶像、行业标杆的位置上跌落为“网民公敌”“群嘲对象”。而且过往名气越大,成就越高的企业家,似乎越容易遭受这样的待遇,前有马云、曹德旺、俞敏洪,近有…… 汹涌的负面舆论确实是件令人气馁的事,所以有些企业家开始淡出企业经营,有的是远离媒体,有的是删除社交媒体账号、关闭评论区…… 曾一手将两家国企带入世界500强的著名企业家宋志平,说过一句话,“韧性是企业家的精神底色”。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并很想写写他的故事,因为他曾遭受的舆论暴力要比上述那些企业家,不知大了多少倍。而他在经营企业时所展现出的韧性,也很能体现宋志平这句话的真谛。 这个人就是曾经的“体操王子”,后来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创始人李宁。 1 从“体操王子”到“国家罪人” 李宁8岁开始练体操,17岁入选国家体操队,18岁时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一鸣惊人,获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金牌。 李宁真正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是1982年体操世界杯上的表现:在男子7个项目里,李宁一人独得六块金牌加一枚铜牌,创造了世界体操历史上空前的神话。这一成绩,在体操世界杯历史上至今无人打破。“体操王子”的赞誉自此响遍大江南北。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李宁的封神时刻,他一日之内夺得三枚金牌,另外还获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成为这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美国媒体惊呼他是来自东方的“力量之塔”和“使人倾倒的小巨人”。 回国后,李宁受到英雄般的待遇,老家广西等地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数万人夹道欢呼,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四年之后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体操队正处于青黄不","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1b646a331fbb29548cd489365aedab1","width":"976","height":"54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96946860606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8981127888952,"gmtCreate":1760407520662,"gmtModify":1760408434213,"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再夺行业第一背后,vivo战略路径的两个核心特色","htmlText":"导语:坚持“极致的用户导向”,坚持“自研+共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是vivo战略路径的两大特色。 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一提到国家竞争力,公众第一直觉想到的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储备以及军事实力等领域的优势。但全球著名战略大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具洞见的观点,即所谓的“国家竞争优势”,核心来源并非上述领域的优势,而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多,国家竞争优势越大。反之,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少,则国家竞争优势越小。 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在某个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是其在该行业是否同时拥有多个优秀品牌。例如,德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与其在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息息相关,而德国汽车产业拥有大众、宝马、奔驰与保时捷等一系列风格鲜明的优秀品牌。 近些年,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核心根源也是其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拥有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便是一个典范,其拥有**、小米与vivo等多家位居全球头部阵营的优秀企业,在最近几年形成了三强鼎立的稳定行业格局。 与德国汽车产业各个优秀品牌相似的是,vivo、**、小米三个品牌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差异化风格。在此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行业低效内卷,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脱颖而出。迈克波特在另一本主要聚焦企业竞争优势的著作《竞争战略》一书中也曾明确提出,“运营效率不能代替战略,由于运营效率提升存在生产力外溢与竞争趋同性的特征,其无法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脱颖而出,能够决定企业成败的只有差异化的战略”。 2 对于**与小米的核心战略路径,公众较为熟悉,它们一个依靠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研深耕,一个依靠开放性的产业链合作与“人车家”的生态战略,那vivo到底凭什么呢?根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vivo(含iQOO","listText":"导语:坚持“极致的用户导向”,坚持“自研+共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是vivo战略路径的两大特色。 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一提到国家竞争力,公众第一直觉想到的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储备以及军事实力等领域的优势。但全球著名战略大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具洞见的观点,即所谓的“国家竞争优势”,核心来源并非上述领域的优势,而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多,国家竞争优势越大。反之,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少,则国家竞争优势越小。 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在某个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是其在该行业是否同时拥有多个优秀品牌。例如,德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与其在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息息相关,而德国汽车产业拥有大众、宝马、奔驰与保时捷等一系列风格鲜明的优秀品牌。 近些年,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核心根源也是其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拥有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便是一个典范,其拥有**、小米与vivo等多家位居全球头部阵营的优秀企业,在最近几年形成了三强鼎立的稳定行业格局。 与德国汽车产业各个优秀品牌相似的是,vivo、**、小米三个品牌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差异化风格。在此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行业低效内卷,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脱颖而出。迈克波特在另一本主要聚焦企业竞争优势的著作《竞争战略》一书中也曾明确提出,“运营效率不能代替战略,由于运营效率提升存在生产力外溢与竞争趋同性的特征,其无法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脱颖而出,能够决定企业成败的只有差异化的战略”。 2 对于**与小米的核心战略路径,公众较为熟悉,它们一个依靠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研深耕,一个依靠开放性的产业链合作与“人车家”的生态战略,那vivo到底凭什么呢?根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vivo(含iQOO","text":"导语:坚持“极致的用户导向”,坚持“自研+共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是vivo战略路径的两大特色。 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一提到国家竞争力,公众第一直觉想到的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储备以及军事实力等领域的优势。但全球著名战略大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具洞见的观点,即所谓的“国家竞争优势”,核心来源并非上述领域的优势,而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多,国家竞争优势越大。反之,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少,则国家竞争优势越小。 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在某个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是其在该行业是否同时拥有多个优秀品牌。例如,德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与其在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息息相关,而德国汽车产业拥有大众、宝马、奔驰与保时捷等一系列风格鲜明的优秀品牌。 近些年,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核心根源也是其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拥有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便是一个典范,其拥有**、小米与vivo等多家位居全球头部阵营的优秀企业,在最近几年形成了三强鼎立的稳定行业格局。 与德国汽车产业各个优秀品牌相似的是,vivo、**、小米三个品牌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差异化风格。在此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行业低效内卷,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脱颖而出。迈克波特在另一本主要聚焦企业竞争优势的著作《竞争战略》一书中也曾明确提出,“运营效率不能代替战略,由于运营效率提升存在生产力外溢与竞争趋同性的特征,其无法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脱颖而出,能够决定企业成败的只有差异化的战略”。 2 对于**与小米的核心战略路径,公众较为熟悉,它们一个依靠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研深耕,一个依靠开放性的产业链合作与“人车家”的生态战略,那vivo到底凭什么呢?根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vivo(含iQOO","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4677c97ddac9ad9ac28a7041972d675","width":"1063","height":"59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89811278889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3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8623016956208,"gmtCreate":1760319660369,"gmtModify":1760319802814,"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5000亿市值,立讯精密凭什么?","htmlText":"导语:OpenAI的硬件订单不仅仅给立讯精密的未来业绩带来提振,更是说明了其在全球消费电子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与领先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对于苹果订单外流的担忧。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与OpenAI达成AI硬件开发协议 近日,一则即将与OpenAI展开合作的消息,让立讯精密重新回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信息报)报道,OpenAI已经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将共同打造一款消费级设备,这将是OpenAI第一次AI硬件尝试,而立讯精密则会成为这款设备的第一个中国合作商。根据协议,立讯精密将负责至少一款消费级设备的组装工作,该设备目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预计能与OpenAI的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合作产品可能包括智能音箱、眼镜、可穿戴设备等,首批预计于2026年末至2027年初发布。 受此消息刺激,立讯精密股价在此后的两个交易日连续冲击涨停。9月24日,立讯精密股价报收于70.2元,市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从2024年9月来看,立讯精密股价月度涨幅超过40%,总市值一个月内增长超过1300亿元。近日虽有回落,但市值依然高达 4427.34 亿人民币。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巨头,OpenAI长期专注于AI软件应用的研发。截至2025年3月,OpenAI的月活跃用户(MAU)已经接近11亿,但面临着“流量变现”压力。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OpenAI实现营业收入约43亿美元,净亏损金额高达135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用于研发人工智能以及运行ChatGPT的相关费用。因此,从商业闭环的角度来看,发力AI硬件实现用户触达无疑是OpenAI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此外,从技术层面上看,目前大语言模型的交互方式仅限于语言,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则需要环境感知、动作识别等能力,这都需","listText":"导语:OpenAI的硬件订单不仅仅给立讯精密的未来业绩带来提振,更是说明了其在全球消费电子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与领先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对于苹果订单外流的担忧。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与OpenAI达成AI硬件开发协议 近日,一则即将与OpenAI展开合作的消息,让立讯精密重新回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信息报)报道,OpenAI已经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将共同打造一款消费级设备,这将是OpenAI第一次AI硬件尝试,而立讯精密则会成为这款设备的第一个中国合作商。根据协议,立讯精密将负责至少一款消费级设备的组装工作,该设备目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预计能与OpenAI的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合作产品可能包括智能音箱、眼镜、可穿戴设备等,首批预计于2026年末至2027年初发布。 受此消息刺激,立讯精密股价在此后的两个交易日连续冲击涨停。9月24日,立讯精密股价报收于70.2元,市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从2024年9月来看,立讯精密股价月度涨幅超过40%,总市值一个月内增长超过1300亿元。近日虽有回落,但市值依然高达 4427.34 亿人民币。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巨头,OpenAI长期专注于AI软件应用的研发。截至2025年3月,OpenAI的月活跃用户(MAU)已经接近11亿,但面临着“流量变现”压力。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OpenAI实现营业收入约43亿美元,净亏损金额高达135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用于研发人工智能以及运行ChatGPT的相关费用。因此,从商业闭环的角度来看,发力AI硬件实现用户触达无疑是OpenAI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此外,从技术层面上看,目前大语言模型的交互方式仅限于语言,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则需要环境感知、动作识别等能力,这都需","text":"导语:OpenAI的硬件订单不仅仅给立讯精密的未来业绩带来提振,更是说明了其在全球消费电子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与领先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对于苹果订单外流的担忧。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与OpenAI达成AI硬件开发协议 近日,一则即将与OpenAI展开合作的消息,让立讯精密重新回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信息报)报道,OpenAI已经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将共同打造一款消费级设备,这将是OpenAI第一次AI硬件尝试,而立讯精密则会成为这款设备的第一个中国合作商。根据协议,立讯精密将负责至少一款消费级设备的组装工作,该设备目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预计能与OpenAI的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合作产品可能包括智能音箱、眼镜、可穿戴设备等,首批预计于2026年末至2027年初发布。 受此消息刺激,立讯精密股价在此后的两个交易日连续冲击涨停。9月24日,立讯精密股价报收于70.2元,市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从2024年9月来看,立讯精密股价月度涨幅超过40%,总市值一个月内增长超过1300亿元。近日虽有回落,但市值依然高达 4427.34 亿人民币。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巨头,OpenAI长期专注于AI软件应用的研发。截至2025年3月,OpenAI的月活跃用户(MAU)已经接近11亿,但面临着“流量变现”压力。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OpenAI实现营业收入约43亿美元,净亏损金额高达135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用于研发人工智能以及运行ChatGPT的相关费用。因此,从商业闭环的角度来看,发力AI硬件实现用户触达无疑是OpenAI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此外,从技术层面上看,目前大语言模型的交互方式仅限于语言,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则需要环境感知、动作识别等能力,这都需","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3e18871691c76d88f44e700b23a41bd","width":"1080","height":"55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86230169562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5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7958555308392,"gmtCreate":1760158023063,"gmtModify":1760160920811,"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追随王传福,赌上后半生,他是比亚迪“技术鱼池”最重要的挖池人","htmlText":"导语:很多人都听说过王传福的“技术鱼池”论——比亚迪的自研技术都汇聚在一个“鱼池”里,市场需要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廉玉波正是这个“鱼池”最为重要的挖池人之一。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03年冬日的上海浦东,在金茂大厦86层的咖啡厅里,37岁的“电池大王”王传福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工程师,正聊得火热。 在那个“面的”满街跑的年代,两个怀揣梦想的“愣头青”却已开始谋划将电池技术融入汽车、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蓝图。由于聊得太投入,他们浑然不觉时间的飞逝,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才发现已经过了一夜。 没有人能预见:二十年后,电动汽车竟会成为全球车企竞逐的产业高地,而王传福与这位工程师,不仅共同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更是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这位工程师就是被业界誉为“王传福背后的男人”“比亚迪技术鱼池挖池人”的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 1 追随王传福造车 廉玉波从小有个造飞机的梦,1982年,18岁的廉玉波以高出录取线60分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闲暇时,他动手做飞机航模,捣鼓各种电子小发明。听说科协找人擦洗旧飞机,他抢着报名,就为了能有机会亲手摸一摸飞机。 但造飞机的理想终归没有实现,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老家江苏仪征的汽车厂工作,在这里,他开始与造车结下不解之缘。 彼时,中国汽车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让廉玉波深受触动,他一边刻苦钻研汽车相关理论和技术,一边立下奋斗目标:有一天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汽车。 工作期间,廉玉波先后被派往天津的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意大利等地工作深造,27岁时就被提拔为仪征汽车的副总工程师。 2000年,廉玉波与几位同济大学的老师,一起创办了同济同捷公司。当时,国内不少汽车公司开始摸索做自主品牌,而很多汽车的设计都是同济同捷来设计或者协助,廉玉波也因此成为车企争相挖人的对象。","listText":"导语:很多人都听说过王传福的“技术鱼池”论——比亚迪的自研技术都汇聚在一个“鱼池”里,市场需要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廉玉波正是这个“鱼池”最为重要的挖池人之一。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03年冬日的上海浦东,在金茂大厦86层的咖啡厅里,37岁的“电池大王”王传福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工程师,正聊得火热。 在那个“面的”满街跑的年代,两个怀揣梦想的“愣头青”却已开始谋划将电池技术融入汽车、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蓝图。由于聊得太投入,他们浑然不觉时间的飞逝,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才发现已经过了一夜。 没有人能预见:二十年后,电动汽车竟会成为全球车企竞逐的产业高地,而王传福与这位工程师,不仅共同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更是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这位工程师就是被业界誉为“王传福背后的男人”“比亚迪技术鱼池挖池人”的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 1 追随王传福造车 廉玉波从小有个造飞机的梦,1982年,18岁的廉玉波以高出录取线60分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闲暇时,他动手做飞机航模,捣鼓各种电子小发明。听说科协找人擦洗旧飞机,他抢着报名,就为了能有机会亲手摸一摸飞机。 但造飞机的理想终归没有实现,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老家江苏仪征的汽车厂工作,在这里,他开始与造车结下不解之缘。 彼时,中国汽车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让廉玉波深受触动,他一边刻苦钻研汽车相关理论和技术,一边立下奋斗目标:有一天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汽车。 工作期间,廉玉波先后被派往天津的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意大利等地工作深造,27岁时就被提拔为仪征汽车的副总工程师。 2000年,廉玉波与几位同济大学的老师,一起创办了同济同捷公司。当时,国内不少汽车公司开始摸索做自主品牌,而很多汽车的设计都是同济同捷来设计或者协助,廉玉波也因此成为车企争相挖人的对象。","text":"导语:很多人都听说过王传福的“技术鱼池”论——比亚迪的自研技术都汇聚在一个“鱼池”里,市场需要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廉玉波正是这个“鱼池”最为重要的挖池人之一。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03年冬日的上海浦东,在金茂大厦86层的咖啡厅里,37岁的“电池大王”王传福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工程师,正聊得火热。 在那个“面的”满街跑的年代,两个怀揣梦想的“愣头青”却已开始谋划将电池技术融入汽车、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蓝图。由于聊得太投入,他们浑然不觉时间的飞逝,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才发现已经过了一夜。 没有人能预见:二十年后,电动汽车竟会成为全球车企竞逐的产业高地,而王传福与这位工程师,不仅共同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更是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这位工程师就是被业界誉为“王传福背后的男人”“比亚迪技术鱼池挖池人”的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 1 追随王传福造车 廉玉波从小有个造飞机的梦,1982年,18岁的廉玉波以高出录取线60分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闲暇时,他动手做飞机航模,捣鼓各种电子小发明。听说科协找人擦洗旧飞机,他抢着报名,就为了能有机会亲手摸一摸飞机。 但造飞机的理想终归没有实现,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老家江苏仪征的汽车厂工作,在这里,他开始与造车结下不解之缘。 彼时,中国汽车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让廉玉波深受触动,他一边刻苦钻研汽车相关理论和技术,一边立下奋斗目标:有一天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汽车。 工作期间,廉玉波先后被派往天津的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意大利等地工作深造,27岁时就被提拔为仪征汽车的副总工程师。 2000年,廉玉波与几位同济大学的老师,一起创办了同济同捷公司。当时,国内不少汽车公司开始摸索做自主品牌,而很多汽车的设计都是同济同捷来设计或者协助,廉玉波也因此成为车企争相挖人的对象。","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9dc421cb22c1cc90b44e495a74d21fd","width":"938","height":"59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79585553083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7558368752504,"gmtCreate":1760061755613,"gmtModify":1760062554869,"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利润率走低,应收账款高企,欣旺达赴港上市成败几何?","htmlText":"导语:对于欣旺达来说,赴港上市不仅有利于其粮草弹药的储备,更是关乎着其海外国际市场的开拓、核心技术的跃迁乃至企业的生死存亡。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临门一脚 继宁德时代成功在港交所募资410亿港元之后,一场围绕着资金囤积与产能扩张的“军备竞赛”正在动力电池行业打响。 7月31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在此之前,亿纬锂能已经于6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然而,就在欣旺达闯关港交所的关键时刻,公司却交出了一份不太理想的中报成绩单。 8月底,欣旺达披露2025年半年度财报。2025年上半年,欣旺达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69.85亿元,同比增长12.82%;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8.56亿元,同比增长3.88%,扣非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下滑28.03%。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欣旺达实现营业收入146.96亿元,同比增长13.54%,实现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滑39.61%。 不难看出,欣旺达上半年营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扣非净利润却出现了近30%的缩水,增收不增利问题突出。单从二季度财报数据来看,欣旺达扣非净利润同比缩水近四成,扣非净利润降幅较第一季度(-5.97%)明显加速,显示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正在加速恶化。 分产品来看,欣旺达消费类电池实现营收138.90亿元,同比增长5.22%,毛利率为19.63%,同比增长1.56个百分点;电动汽车类电池实现营收76.04亿元,同比增长22.63%,毛利率为9.77%,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储能系统类实现营收10.04亿元,同比增长68.85%,毛利率为20.26%,同比下降7.86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上半年欣旺达三大细分业务营收均保持了正增长,但其电动汽车类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两大业务毛利率均出现了同","listText":"导语:对于欣旺达来说,赴港上市不仅有利于其粮草弹药的储备,更是关乎着其海外国际市场的开拓、核心技术的跃迁乃至企业的生死存亡。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临门一脚 继宁德时代成功在港交所募资410亿港元之后,一场围绕着资金囤积与产能扩张的“军备竞赛”正在动力电池行业打响。 7月31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在此之前,亿纬锂能已经于6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然而,就在欣旺达闯关港交所的关键时刻,公司却交出了一份不太理想的中报成绩单。 8月底,欣旺达披露2025年半年度财报。2025年上半年,欣旺达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69.85亿元,同比增长12.82%;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8.56亿元,同比增长3.88%,扣非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下滑28.03%。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欣旺达实现营业收入146.96亿元,同比增长13.54%,实现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滑39.61%。 不难看出,欣旺达上半年营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扣非净利润却出现了近30%的缩水,增收不增利问题突出。单从二季度财报数据来看,欣旺达扣非净利润同比缩水近四成,扣非净利润降幅较第一季度(-5.97%)明显加速,显示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正在加速恶化。 分产品来看,欣旺达消费类电池实现营收138.90亿元,同比增长5.22%,毛利率为19.63%,同比增长1.56个百分点;电动汽车类电池实现营收76.04亿元,同比增长22.63%,毛利率为9.77%,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储能系统类实现营收10.04亿元,同比增长68.85%,毛利率为20.26%,同比下降7.86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上半年欣旺达三大细分业务营收均保持了正增长,但其电动汽车类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两大业务毛利率均出现了同","text":"导语:对于欣旺达来说,赴港上市不仅有利于其粮草弹药的储备,更是关乎着其海外国际市场的开拓、核心技术的跃迁乃至企业的生死存亡。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临门一脚 继宁德时代成功在港交所募资410亿港元之后,一场围绕着资金囤积与产能扩张的“军备竞赛”正在动力电池行业打响。 7月31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在此之前,亿纬锂能已经于6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然而,就在欣旺达闯关港交所的关键时刻,公司却交出了一份不太理想的中报成绩单。 8月底,欣旺达披露2025年半年度财报。2025年上半年,欣旺达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69.85亿元,同比增长12.82%;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8.56亿元,同比增长3.88%,扣非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下滑28.03%。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欣旺达实现营业收入146.96亿元,同比增长13.54%,实现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滑39.61%。 不难看出,欣旺达上半年营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扣非净利润却出现了近30%的缩水,增收不增利问题突出。单从二季度财报数据来看,欣旺达扣非净利润同比缩水近四成,扣非净利润降幅较第一季度(-5.97%)明显加速,显示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正在加速恶化。 分产品来看,欣旺达消费类电池实现营收138.90亿元,同比增长5.22%,毛利率为19.63%,同比增长1.56个百分点;电动汽车类电池实现营收76.04亿元,同比增长22.63%,毛利率为9.77%,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储能系统类实现营收10.04亿元,同比增长68.85%,毛利率为20.26%,同比下降7.86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上半年欣旺达三大细分业务营收均保持了正增长,但其电动汽车类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两大业务毛利率均出现了同","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056d82d2fb46cf3bf528e5104dead20","width":"1080","height":"50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75583687525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7208250401616,"gmtCreate":1759976524661,"gmtModify":1760014614844,"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全球500 强中唯一的咨询公司,为什么是它?","htmlText":"导语: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部门,到独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咨询类上市公司,埃森哲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逆袭。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上,埃森哲(Accenture)是唯一跻身其中的咨询公司,2024年其以649亿美元的年营收稳居行业之巅。 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部门,到独立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咨询公司,埃森哲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逆袭,更以“战略+技术+运营”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成为咨询业不可替代的全球标杆。 然而如此辉煌的企业诞生,却与美国企业史上著名的安然破产丑闻紧密相关。 1 从安达信到IT咨询萌芽 埃森哲的故事,始于一个改变会计行业的名字——阿瑟·安达信(Arthur E.Andersen)。 1913年,这位曾任职于普华永道、并在西北大学任教的会计师,在芝加哥买下一家小型审计公司,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审计公司。 创立初期的安达信倡导“客户独立审计”理念,积极推动财务信息透明化,逐渐发展壮大。至20世纪40年代,其审计业务已覆盖众多行业巨头,为日后多元化发展埋下伏笔。 不过,真正将公司转型到咨询领域的,是1947年接任管理合伙人的伦纳德·斯帕塞克(Leonard Spacek)。 与专注审计的前任不同,斯帕塞克更看重为企业提供行政管理咨询的潜力。 二战后,美国海军推动的各类管理革新项目催生了现代咨询业,斯帕塞克也从中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变革的机遇。 1947年,斯帕塞克招募了两位曾在海军负责数据处理的专家:约翰·希金斯(John Higgins)和约瑟夫·格利考夫(Joseph Glickauf)。 俩人在海军期间熟练运用IBM打孔卡制表机,并将其应用到军事数据分析中,安达信也迫切希望能将此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服务项目。 正是这一重要决策,埋下了埃森哲IT咨询业务的第一颗种子。 1950年,安达信的重要客户联邦爱迪","listText":"导语: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部门,到独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咨询类上市公司,埃森哲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逆袭。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上,埃森哲(Accenture)是唯一跻身其中的咨询公司,2024年其以649亿美元的年营收稳居行业之巅。 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部门,到独立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咨询公司,埃森哲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逆袭,更以“战略+技术+运营”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成为咨询业不可替代的全球标杆。 然而如此辉煌的企业诞生,却与美国企业史上著名的安然破产丑闻紧密相关。 1 从安达信到IT咨询萌芽 埃森哲的故事,始于一个改变会计行业的名字——阿瑟·安达信(Arthur E.Andersen)。 1913年,这位曾任职于普华永道、并在西北大学任教的会计师,在芝加哥买下一家小型审计公司,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审计公司。 创立初期的安达信倡导“客户独立审计”理念,积极推动财务信息透明化,逐渐发展壮大。至20世纪40年代,其审计业务已覆盖众多行业巨头,为日后多元化发展埋下伏笔。 不过,真正将公司转型到咨询领域的,是1947年接任管理合伙人的伦纳德·斯帕塞克(Leonard Spacek)。 与专注审计的前任不同,斯帕塞克更看重为企业提供行政管理咨询的潜力。 二战后,美国海军推动的各类管理革新项目催生了现代咨询业,斯帕塞克也从中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变革的机遇。 1947年,斯帕塞克招募了两位曾在海军负责数据处理的专家:约翰·希金斯(John Higgins)和约瑟夫·格利考夫(Joseph Glickauf)。 俩人在海军期间熟练运用IBM打孔卡制表机,并将其应用到军事数据分析中,安达信也迫切希望能将此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服务项目。 正是这一重要决策,埋下了埃森哲IT咨询业务的第一颗种子。 1950年,安达信的重要客户联邦爱迪","text":"导语: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部门,到独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咨询类上市公司,埃森哲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逆袭。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上,埃森哲(Accenture)是唯一跻身其中的咨询公司,2024年其以649亿美元的年营收稳居行业之巅。 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部门,到独立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咨询公司,埃森哲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逆袭,更以“战略+技术+运营”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成为咨询业不可替代的全球标杆。 然而如此辉煌的企业诞生,却与美国企业史上著名的安然破产丑闻紧密相关。 1 从安达信到IT咨询萌芽 埃森哲的故事,始于一个改变会计行业的名字——阿瑟·安达信(Arthur E.Andersen)。 1913年,这位曾任职于普华永道、并在西北大学任教的会计师,在芝加哥买下一家小型审计公司,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审计公司。 创立初期的安达信倡导“客户独立审计”理念,积极推动财务信息透明化,逐渐发展壮大。至20世纪40年代,其审计业务已覆盖众多行业巨头,为日后多元化发展埋下伏笔。 不过,真正将公司转型到咨询领域的,是1947年接任管理合伙人的伦纳德·斯帕塞克(Leonard Spacek)。 与专注审计的前任不同,斯帕塞克更看重为企业提供行政管理咨询的潜力。 二战后,美国海军推动的各类管理革新项目催生了现代咨询业,斯帕塞克也从中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变革的机遇。 1947年,斯帕塞克招募了两位曾在海军负责数据处理的专家:约翰·希金斯(John Higgins)和约瑟夫·格利考夫(Joseph Glickauf)。 俩人在海军期间熟练运用IBM打孔卡制表机,并将其应用到军事数据分析中,安达信也迫切希望能将此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服务项目。 正是这一重要决策,埋下了埃森哲IT咨询业务的第一颗种子。 1950年,安达信的重要客户联邦爱迪","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2b625dd58f035b67c8835b8e638e680","width":"1080","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720825040161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3660460335336,"gmtCreate":1759110360299,"gmtModify":1759112309409,"author":{"id":"4148089958505760","authorId":"4148089958505760","name":"砺石商业评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7db0daa9cdfbdfa4fb9ab7e11054819","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48089958505760","authorIdStr":"4148089958505760"},"themes":[],"title":"爆款频出,这位泉州商人造出一个食品帝国","htmlText":"导语:许世辉表示,“我没有考虑竞争对手的问题,我把企业做好了,谁都不是我的竞争对手;我如果没有把企业做好,到处都有我的竞争对手。”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达利园蛋黄派,家家都喜爱”“快乐每一刻,我的可比克”“好吃点,好吃你就多吃点”“中国凉茶,和其正”“喝乐虎,提神抗疲劳”“豆本豆,国民营养好豆奶”“美焙辰面包,早餐花样鲜”,这些广告语,相信大多数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的。 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的是,这些广告背后的产品,都出自同一家公司——福建达利食品有限公司。 在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一家企业拥有如此多的知名品牌产品,是非常少见的。即便可口可乐、百事、雀巢、康师傅、统一等行业巨头,在拳头产品的跨度和数量上都难以与之媲美。这也让众多业内人士,对达利食品有着“干一个,火一个”的神奇评价。 更难得的是,这一切还是在外来品牌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背景下,取得的。2000年后,众多外资、台资巨头,对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进行布局与并购。在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诸多领域与巨头们相差悬殊的背景下,如何取得突围,曾是整个行业面对的困局。 但达利食品,却成了国内少数的逆袭者之一。 达利食品何以有如此魔力?这一切与其创始人许世辉和他特有的商业之道说起。 1 创业之路 许世辉,1958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惠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为填饱肚子而挣扎,许世辉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回家务农、打零工。 年龄稍大后,许世辉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食品工厂里,找了份工作。进了工厂,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工作虽然辛苦,但也稳定安逸。 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企业里,大多数工人都是准点下班,干完活就走,但许世辉却愿意在工作上多花时间和心思。他的勤奋与机敏,也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很快被提拔成了基层的小领导。 时间一晃就是近十年,80年代末,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的泉","listText":"导语:许世辉表示,“我没有考虑竞争对手的问题,我把企业做好了,谁都不是我的竞争对手;我如果没有把企业做好,到处都有我的竞争对手。”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达利园蛋黄派,家家都喜爱”“快乐每一刻,我的可比克”“好吃点,好吃你就多吃点”“中国凉茶,和其正”“喝乐虎,提神抗疲劳”“豆本豆,国民营养好豆奶”“美焙辰面包,早餐花样鲜”,这些广告语,相信大多数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的。 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的是,这些广告背后的产品,都出自同一家公司——福建达利食品有限公司。 在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一家企业拥有如此多的知名品牌产品,是非常少见的。即便可口可乐、百事、雀巢、康师傅、统一等行业巨头,在拳头产品的跨度和数量上都难以与之媲美。这也让众多业内人士,对达利食品有着“干一个,火一个”的神奇评价。 更难得的是,这一切还是在外来品牌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背景下,取得的。2000年后,众多外资、台资巨头,对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进行布局与并购。在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诸多领域与巨头们相差悬殊的背景下,如何取得突围,曾是整个行业面对的困局。 但达利食品,却成了国内少数的逆袭者之一。 达利食品何以有如此魔力?这一切与其创始人许世辉和他特有的商业之道说起。 1 创业之路 许世辉,1958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惠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为填饱肚子而挣扎,许世辉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回家务农、打零工。 年龄稍大后,许世辉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食品工厂里,找了份工作。进了工厂,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工作虽然辛苦,但也稳定安逸。 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企业里,大多数工人都是准点下班,干完活就走,但许世辉却愿意在工作上多花时间和心思。他的勤奋与机敏,也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很快被提拔成了基层的小领导。 时间一晃就是近十年,80年代末,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的泉","text":"导语:许世辉表示,“我没有考虑竞争对手的问题,我把企业做好了,谁都不是我的竞争对手;我如果没有把企业做好,到处都有我的竞争对手。” 张军智/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达利园蛋黄派,家家都喜爱”“快乐每一刻,我的可比克”“好吃点,好吃你就多吃点”“中国凉茶,和其正”“喝乐虎,提神抗疲劳”“豆本豆,国民营养好豆奶”“美焙辰面包,早餐花样鲜”,这些广告语,相信大多数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的。 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的是,这些广告背后的产品,都出自同一家公司——福建达利食品有限公司。 在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一家企业拥有如此多的知名品牌产品,是非常少见的。即便可口可乐、百事、雀巢、康师傅、统一等行业巨头,在拳头产品的跨度和数量上都难以与之媲美。这也让众多业内人士,对达利食品有着“干一个,火一个”的神奇评价。 更难得的是,这一切还是在外来品牌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背景下,取得的。2000年后,众多外资、台资巨头,对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进行布局与并购。在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诸多领域与巨头们相差悬殊的背景下,如何取得突围,曾是整个行业面对的困局。 但达利食品,却成了国内少数的逆袭者之一。 达利食品何以有如此魔力?这一切与其创始人许世辉和他特有的商业之道说起。 1 创业之路 许世辉,1958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惠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为填饱肚子而挣扎,许世辉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回家务农、打零工。 年龄稍大后,许世辉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食品工厂里,找了份工作。进了工厂,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工作虽然辛苦,但也稳定安逸。 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企业里,大多数工人都是准点下班,干完活就走,但许世辉却愿意在工作上多花时间和心思。他的勤奋与机敏,也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很快被提拔成了基层的小领导。 时间一晃就是近十年,80年代末,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的泉","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fbcb3abf12f46652a50ce69d2d870e0","width":"1320","height":"88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36604603353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