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市值水晶
资本市场的价值研究与发现。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112
帖子 · 112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7-24
风波不断,“奶粉第一股”贝因美渡劫
$贝因美(002570)$
“A股变脸王”这次还会变脸吗? 近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贝因美提问:请问公司今年半年报爆雷了吗?为什么迟迟不披露半年报?7月21日,贝因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将于2025年8月29日披露。 贝因美自2011上市之后,多次被批未能及时公开公司财务状况,在公开财务报表之后,也曾多次修改其中数据,被网友调侃为“A股变脸王”。 7月18日,贝因美宣布其股东小贝大美控股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贝因美称,不会因为此次调整影响公司业务运营,但贝因美债务纠纷众多,此前还因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被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加上谢宏重新上任之后,公司业绩尚未明显转好,不禁让人疑问,贝因美是否又会重蹈覆辙,上演A股变脸戏码。 1999年,谢宏创办贝因美,公司主要从事母婴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16年后,贝因美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一度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谢宏再次掌舵贝因美,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贝因美业绩。在此期间,公司业绩的确曾出现好转,但相比贝因美的长久低迷,或许只是昙花一现。 股权关系尚未明朗,债务纠纷有待解决,业务模式正在调整,在层层压力之下,贝因美的盈利之路还能走多远? 01 贝因美风波不断 7月17日,贝因美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小贝大美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 尽管贝因美在公告中称,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与小贝大美控股相互独立,此次事件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影响,但实际情况或许并不乐观。 相关资料显示,小贝大美控股的第一大股东谢宏为贝因美实际控制人
看
33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风波不断,“奶粉第一股”贝因美渡劫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7-21
外卖大战“赢家”顺丰同城
$顺丰同城(09699)$
7月5日的周末,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外卖平台放出大额补贴券;7月12日的周末,美团率先发起冲锋,上线“0元购”红包,外卖大战持续升级,即时零售的大门被“蛮力”敲开,消费者表示:“它们再不决出老大老二,都要喝出糖尿病了。” 外卖大战的实质是运力的竞争。目前,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的骑手团队都包括了平台的驻店骑手和众包骑手。不同的是,美团有一部分商家自配骑手,京东秒送的一部分骑手通过达达签约。 事实上,平台的骑手体系看似完善,实则不足以匹配外卖大战下爆发式增长的订单。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突破1.5亿单,刷新7月2日的1.2亿单。与此同时,美团现有骑手数量不足以覆盖全部订单。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存在同样难题。 若第三方平台能携带成熟的运力体系和组织架构,或解当下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的燃眉之急。 而顺丰同城就是第三方平台之一。它以第三方身份加入竞争,与各大平台达成合作。然而,即时零售的战争并不会永久持续,当补贴大战进入倒计时,顺丰同城或许又将面临一系列“战争遗留问题”。 01 隐形赢家:顺丰同城 2024年下半年,顺丰同城与分道扬镳多年的美团出现耦合,一同被资本市场冷遇。 由于京东强势入局外卖赛道,美团承压,业内认为顺丰同城在配送业务上与美团相似,受大环境影响,股价不被看好。 然而,顺丰同城在2024下半年营业收入为86.2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润为5.49亿元,同比增长33%,资本市场误判。顺丰同城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计157.46亿元,包括同城配送服务和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公司不只是一家餐饮配送企业,而是涵盖B端、C端客户,并辅助物流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全场景即时配送企业。 这一定位使顺丰同城在外卖大战中发
看
46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外卖大战“赢家”顺丰同城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7-16
融资135亿亏损20亿,智谱冲刺IPO
今年4月,智谱向北京证监局正式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成为“大模型六小龙”中首家启动 A 股 IPO 进程的企业。但近期有消息传出,智谱正考虑将IPO地点由A股转向港股,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智谱正在与财务顾问合作,拟于香港市场上市,预计募资规模或达3亿美元(约23.4亿港元)。 智谱在拟赴A股上市之后,又被传转向港股,其背后在于智谱急于打通资本渠道,获得更多的融资。 7月2日,智谱发布GLM-4.1V-Thinking系列视觉推理模型,并率先开源了GLM-4.1V-9B-Thinking。之后又上线了实验模型GLM-Experimental。 数据显示,智谱已累计发布50+款模型,并且迭代速度较快。截至今年7月,智谱融资数额超135亿元,高融资额换来高频技术更新,智谱试图以技术为突破口开拓市场,但现实中,商业化落地又是无法避免难题,上市并非解决难题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之后的路。 如何平衡技术研发和资金成本,找到商业化出路,不再是智谱可以忽略的问题。 01 一个新模型,一份效率PPT 继7月2日智谱发布GLM-4.1V-Thinking系列视觉推理模型之后,智谱又悄悄上线了一款实验模型GLM- Experimental。 该模型目前并不在智谱的独立模型之中,据智谱前产品经理透露,该模型核心做展示代码用,可能会上线和Gemma类似的功能,但还在早期,模型稳定性不太好。 据「市值水晶」体验,相比智谱之前的模型,搭载GLM-Experimental的Z.ai主要在PPT制作方面做了升级。 用户只需输入简单的提示词,它便可以直接生成PPT,并在生成过程中展示代码。制作结束后,可以在查看PPT成品和查看代码之间随意切换,还会展示PPT的核心提纲。 相比之下,Kimi会在生成PPT之前为用户列好提纲,再让用户自行选择PPT模板,最后进行统
看
21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融资135亿亏损20亿,智谱冲刺IPO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7-14
IPO前夕风波不断,奇瑞新能源还在找路
今年2月,奇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赴香港上市。 奇瑞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乘用车出口量第一,截至2024年9月30日,分别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一。 然而,虽然奇瑞在1999年就正式开启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却不如汽车出口的成绩亮眼。 奇瑞在与**合作之前,发布了奇瑞小蚂蚁,奇瑞QQ、瑞虎8PLUS、星途瑶光CDM,以A00级微型车为主,中高端车型市场空白,2022年,奇瑞新能源汽车仅**国新能源市场的2%左右。在此背景下,与**合作,成为奇瑞打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契机。 2023年奇瑞与**联手推出智界S7。此前**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系列三年突破50万用户,让**尝到了甜头,也成功帮助赛力斯起死回生。然而,智界未能复刻问界的销量。奇瑞与赛力斯不同,前者企业经营稳健,核心业务流程运转正常,加上奇瑞此前一直有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合作或许只是为自家中高端品牌的试探。 01 车企“宫心计” 7月8日,奇瑞召开风云A9L全球上市发布会,但除了奇瑞官方直播此次活动,网友还发现,智界直播间也有了风云A9L的身影。 这一举动瞬间让智界的粉丝坐不住了,有网友直接在直播间问道“这是智界,和你风云有啥关系?”还有网友在小红书锐评,奇瑞这波操作,像极了在别人的婚礼上发布征婚广告。更有网友把这场闹剧比作“车企宫心计”。 面对来势汹汹的负面评价,智界智行迅速关掉了直播间,智界系列产品总监也连发三条动态道歉:“各位智界的挚友们,今天的突发事件已处理完毕,后续不会再发生!!抱歉。” 事实上,这已不是智界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今年5月,智界车主发现,鸿蒙智行旗下其他“三界”车型均标配蓝牙遥控钥匙,而智界车主却要单独购买,他们认为这一行为存在双标。另外一次是在今年的6月,鸿蒙智行宣布对智界全
看
22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IPO前夕风波不断,奇瑞新能源还在找路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7-11
光伏反内卷,股价大涨
7月8日,光伏设备指数增长5.68%;7月10日,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2.91%。重点个股涨幅可观,通威股份累计涨幅超34%,隆基绿能月内涨幅接近10%,协鑫集成月内多次涨停,累计涨幅超30%。 本次光伏板块的回弹,与相关政策出台,行业自律减产相关。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7月3日,工信部召集多家光伏龙头企业,强调依法依规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以牺牲利润和现金流的低价竞争终不是长久之计,多轮价格战之下,多数企业已至“残血”状态,行业紧急召开会议,要团结,求共生。 01 疯狂的“内卷战争” 2024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大幅下跌,多晶硅价格下跌39%,硅片价格下跌50%,电池片价格下跌40%,组件价格下跌29%。2025年以来,组件最低报价降至0.6元/w,较2023年下降40%,这一价格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测算的最低成本0.68元/w还要低。 2023年8月,在粤水电公示的2023-2024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中,包括晶澳科技,通威太阳能,隆基绿能等老牌组件厂商在内,其报价多集中在1.21元/w~1.24元/w的区间内。 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企业盈利空间极度压缩,甚至出现负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年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下滑180%;晶澳科技年净利润-46.56亿元,同比下滑166.14%;同年,天合光能年净利润-34.43亿元,同比下滑162.30%。反映在股票方面,持续下跌是A股2024年光伏板块的明显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光伏指数下跌17%,晶澳科技、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年内股价下跌29%、30%、9%。 然而,价格战并不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究极形态,从价格战升级到专利战,让这场“内卷战争“的火药味更加浓厚。 据行业媒体报道,2025年开年,
看
31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光伏反内卷,股价大涨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7-11
一直买买买的水羊股份买出了“问题”?
$水羊股份(300740)$
7月9日,网友小N在小红书平台表示自己在紫外线较强的新疆使用了伊菲丹的防晒精华,但皮肤仍然出现大面积脱皮。小N向客服反馈后,客服表示产品没有在高海拔地区做过测试,而小N发现,在伊菲丹的宣传中,却表示在高海拔地区能够做到有效防晒。 小N又请求客服出示产品CMA防晒检测和药监局备案,客服表示国外品牌只有AMA(美国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但仍未给出AMA检测证明。据小N自行搜索,国家药监局平台并未显示伊菲丹防晒精华的备案信息。 2022年到2024年,依托御泥坊等大众品牌积攒的现金流,来自湖南的水羊股份先后收购了 EviDenS de Beauté(EDB)、PierAuge(PA)、RéVive(RV)三家国外高奢品牌,试图冲击高端化,撬动新增长——但明星代言、KOL种草的流光溢彩背后,却是伴随费比攀升而来的盈利承压,以及产品“水土不服”带来的信任考验。 高端化,不只是价格的抬高,而是一场供应链、功效验证、品牌心智与资金耐力的多重考卷。水羊的冒险,恰是国货美妆在红利褪去后冲击价值高地的缩影:潮水退去,真正能站稳舞台中心的,终将是既懂流量,也经得起功效检验的实力与耐心。 01 传统品牌受阻 2018年2月8日正式登陆A股,成为“中国互联网消费品品牌第一股”。 水羊股份之所以称自己为中国互联网消费第一股,在于水羊股份有庞大的线上销售渠道,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水羊股份淘系(淘宝、天猫)渠道网店数量为368家,抖音渠道网店数量为75家,还与其他平台如京东、聚美、唯品会等达成合作。 可以说,水羊股份除了有美妆公司的身份,还是一家电商公司。 “大体量品牌,主要都是以天猫为核心,抖音为增量,京东为稳定盘。”美妆品牌的电商经理胡齐向「市值水晶」表示。2020年,水羊股份线上销
看
35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直买买买的水羊股份买出了“问题”?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7-03
医美暗战:巨子生物的成分风波
$巨子生物(02367)$
“相当于做了个黑松露蛋糕卖500块钱一个,然后宣传黑松露蛋糕吃了能让你减少饥饿感,结果一检测里面黑松露为0.00001g,真正饱腹的是面粉。” 网友在小红书平台锐评可复美胶原棒。事情的起因是5月24日,名为大嘴博士的博主爆料可复美胶原棒里的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仅0.0177%(低于国标0.1%下限),并发布检验报告佐证,质疑可复美虚假宣传。 可复美是巨子生物旗下的护肤品牌,巨子生物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争议反而愈演愈烈,双方各执一词,甩出各种权威证明。而华熙生物下场为大嘴博士应援让这场“争吵”被网友质疑成“商战”。 反映在股价上,5月26日,巨子生物股价再度收跌,股价报收73.6港元/股,跌幅为4.04%,总市值约为788亿港元。5月20日,巨子生物刚刚创出87.1港元/股的历史新高,仅五个交易日,其市值已蒸发约145亿港元。 事实上,早在博主爆料可复美之前,华熙生物就在官微连发多篇文章称重组胶原蛋白被炒作过旺,暗指竞争对手巨子生物名不副实。 而这场闹剧背后,实则是护肤行业未设定统一检测方法,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争论双方争执不下,在成分“罗生门”下没有赢家。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护肤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606.0亿元,2024年则上涨为3014.0亿元。成分的谜题,制度的缺失实则都指向护肤品行业发展速度过快的问题。 01 检验拉锯战 大嘴博士本名郝宇,5月24日,郝宇在“大嘴博士研究所”发布一篇文章(现已被删除),称巨子生物的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棒”中的重组胶原蛋白只有0.0177%,并且关键氨基酸甘氨酸“未检出”,与可复美的宣传严重不符。 重组胶原蛋白是巨子生物产品的核心成分。2000年范代娣博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发重组胶原蛋白;
看
7,79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医美暗战:巨子生物的成分风波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7-01
员工不足50人,if椰子水凭什么上市?
46人的椰子水公司上市了。 6月30日,if椰子水的母公司IFBH Limited(以下简称IFBH)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IFBH是一家根植泰国的即饮饮料和即食食品公司,主要品牌包括if和innococo,其中,if专注于提供天然健康的泰式饮料及饮品。据公开内容显示,IFBH是全球第二大椰子水饮料公司,自2020年起,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椰子水饮料市场连续5年占据榜首。 事实上,在IFBH《最终发售价和配发结果公告》发布前,港股暗盘已经被炒得火热。多个交易平台数据显示,其收市涨幅大且成交额可观。本次国际配售还出现了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参与国际配售打新的有道合承光私募(钟睒睒持股超30%),拿到84.68万股,这意味着,钟睒睒本人持有至少25万股的IFBH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IFBH超过90%的收入都来自于中国市场。可以说,if椰子水的销量依赖于中国市场,而if椰子水与中国市场的适配或许早已埋下伏笔。 虽然if椰子水依托中国市场获得发展,但其本身的轻资产模式能否为企业带来长远收益仍是未知。对于IFBH来说,在经营模式的选择上还有待考量。 01 在中国市场脱颖而出的if椰子水 IFBH从递表申请到上市仅历时82天,创下近年港股最快上市纪录。在港交所上市后,发行价为27.8港元每股,开盘大涨近58%,市值一度接近120亿港元。据富途证券消息,在公开发售阶段,IFBH获得23.6万人认购,超额认购逾2682.35倍,成为近年超购倍数第五大新股,合计认购金额约3.1亿港元。 2013年,if椰子水首先进入香港市场,而后进入中国内地。2019年开始,中国椰子水市场迅速增长。据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椰子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8%,远超其他地区。除了if椰子水,同时期国内还有一批椰子水品牌。 2004年,Vita Coco诞生于美国纽约,该品牌早期的市场主要分布
看
1,211
回复
评论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员工不足50人,if椰子水凭什么上市?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6-29
1999元入局,小米AI眼镜对行业影响几何?
6月26日,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共发布十余款新品,覆盖全生态场景。其中,备受关注的小米AI眼镜也完成首秀。 去年,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小度科技CEO李莹发布小度AI眼镜,行业极为振奋,认为这是AI眼镜市场爆发的前兆。与百度同为行业头部的小米也备受关注,不少行业人士和媒体都在猜测小米如何在AI眼镜上布局。同一时期,更有媒体报道,小米于2024年便与歌尔达成合作,酝酿在2025年Q2发布AI眼镜。 2025,小米AI眼镜终于来了。雷军称它为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是随身的AI入口。这次的小米AI眼镜对标Meta的AI眼镜Ray-Ban Meta,在影像呈现,续航能力等方面都表现的更为出色。同时,小米推出AI眼镜,也加速AI眼镜的普及。 2025年,不少品牌争先恐后地发布AI眼镜,有专门研发AI眼镜的科技公司,也有像百度、小米一样的品牌大厂,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AI眼镜相继问世。但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一直被诟病的就是AI眼镜的续航能力不足,隐私问题以及眼镜的克重。小米能否突破这些技术难题,回应期待,也是小米能否在AI眼镜市场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之一。 另外,小米下场,或可改变行业现有局面,让行业生态趋于完善。 01 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新品发布会中,雷军全面介绍了小米AI眼镜。 最为大家关心的是这款AI眼镜的定价,对标的Ray-Ban Meta AI眼镜在电商平台的售价在2500元以上,小米这款AI眼镜最低定价为1999元,虽然超出了此前媒体预测的1499元,但相比同类型AI眼镜,它的性价比优势毋庸置疑。 配置方面,小米AI眼镜使用高通AR1芯片,在其他AI眼镜饱受诟病的续航上,小米搭配硅碳负极高密度电池,做到了待机续航时间提升两倍;音乐播放时长,续航能力提升两倍;拍摄视频,录制时长多出15%。影像呈现上,小米AI眼镜的摄像头为1200万像素,传感器是IMX681,镜头为1G+
看
74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1999元入局,小米AI眼镜对行业影响几何?
市值水晶
市值水晶
·
03-25
康师傅财报披露,方便面创新制胜
$康师傅控股(00322)$
3月24日,康师傅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06.5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方便面板块营收284.14亿元,占集团总收益35.2%。 康师傅控股财报截图 期内因售价及原材料价格有利,使方便面毛利率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至28.6%,带动方便面事业2024年全年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提高1.8%至20.45亿元。 2024年,康师傅方便面持续巩固核心产品,推动升级,优化产品毛利结构,积极创新。坚持对标航天品质,引进航天食品先进技术,进一步夯实产品品质与科技实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预计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同时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对健康、可持续性和性价比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康师傅将坚定走“质”与“量”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持续加大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方面的投入,稳健经营。 01 多元消费需求,要用产品说话 2024年,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积极应对消费趋势的分化,在巩固核心产品的基础上,继续锚定年轻消费群体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 期内,康师傅推出的“剁椒鱼片汤面”凭借可爱的小鱼板形象和鲜香爽辣的口感,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酸香爽金汤肥牛面”与IP“小黄人”联名产品,销量稳定向好;“鲜Q面”以领先工艺入局非油炸方便面赛道实现品类突围,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产品体验;“迷你桶”针对户外、宵夜等场景,以精致小巧的产品设计与多样口味赢得消费者青睐,销量持续攀升。 康师傅剁椒鱼片汤面以鲜辣好吃圈粉众多年轻人 以“鲜Q面”产品为例,康师傅入局方便面行业“新蓝海”——非油炸赛道。据介绍,该产品采用了康师傅的创新专利技术,直接冲泡就能获得现煮面的口感,是公司在健康速食领域技术创新的又一力作。 康师傅创新产品“鲜Q面”以领先工艺实
看
6,67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康师傅财报披露,方便面创新制胜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189329512082850","uuid":"4189329512082850","gmtCreate":1726226377716,"gmtModify":1730106834713,"name":"市值水晶","pinyin":"szsjshizhishuijing","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资本市场的价值研究与发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7,"headSize":0,"tweetSize":112,"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1,"level":{"id":0,"name":"","nameTw":"","represent":"","factor":"","iconColor":"","bgColor":""},"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success","userBadges":[],"userBadgeCount":0,"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60120346772264,"gmtCreate":1753343195519,"gmtModify":1753343889701,"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风波不断,“奶粉第一股”贝因美渡劫","html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002570\">$贝因美(002570)$</a> “A股变脸王”这次还会变脸吗? 近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贝因美提问:请问公司今年半年报爆雷了吗?为什么迟迟不披露半年报?7月21日,贝因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将于2025年8月29日披露。 贝因美自2011上市之后,多次被批未能及时公开公司财务状况,在公开财务报表之后,也曾多次修改其中数据,被网友调侃为“A股变脸王”。 7月18日,贝因美宣布其股东小贝大美控股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贝因美称,不会因为此次调整影响公司业务运营,但贝因美债务纠纷众多,此前还因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被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加上谢宏重新上任之后,公司业绩尚未明显转好,不禁让人疑问,贝因美是否又会重蹈覆辙,上演A股变脸戏码。 1999年,谢宏创办贝因美,公司主要从事母婴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16年后,贝因美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一度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谢宏再次掌舵贝因美,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贝因美业绩。在此期间,公司业绩的确曾出现好转,但相比贝因美的长久低迷,或许只是昙花一现。 股权关系尚未明朗,债务纠纷有待解决,业务模式正在调整,在层层压力之下,贝因美的盈利之路还能走多远? 01 贝因美风波不断 7月17日,贝因美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小贝大美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 尽管贝因美在公告中称,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与小贝大美控股相互独立,此次事件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影响,但实际情况或许并不乐观。 相关资料显示,小贝大美控股的第一大股东谢宏为贝因美实际控制人","list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002570\">$贝因美(002570)$</a> “A股变脸王”这次还会变脸吗? 近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贝因美提问:请问公司今年半年报爆雷了吗?为什么迟迟不披露半年报?7月21日,贝因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将于2025年8月29日披露。 贝因美自2011上市之后,多次被批未能及时公开公司财务状况,在公开财务报表之后,也曾多次修改其中数据,被网友调侃为“A股变脸王”。 7月18日,贝因美宣布其股东小贝大美控股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贝因美称,不会因为此次调整影响公司业务运营,但贝因美债务纠纷众多,此前还因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被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加上谢宏重新上任之后,公司业绩尚未明显转好,不禁让人疑问,贝因美是否又会重蹈覆辙,上演A股变脸戏码。 1999年,谢宏创办贝因美,公司主要从事母婴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16年后,贝因美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一度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谢宏再次掌舵贝因美,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贝因美业绩。在此期间,公司业绩的确曾出现好转,但相比贝因美的长久低迷,或许只是昙花一现。 股权关系尚未明朗,债务纠纷有待解决,业务模式正在调整,在层层压力之下,贝因美的盈利之路还能走多远? 01 贝因美风波不断 7月17日,贝因美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小贝大美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 尽管贝因美在公告中称,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与小贝大美控股相互独立,此次事件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影响,但实际情况或许并不乐观。 相关资料显示,小贝大美控股的第一大股东谢宏为贝因美实际控制人","text":"$贝因美(002570)$ “A股变脸王”这次还会变脸吗? 近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贝因美提问:请问公司今年半年报爆雷了吗?为什么迟迟不披露半年报?7月21日,贝因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将于2025年8月29日披露。 贝因美自2011上市之后,多次被批未能及时公开公司财务状况,在公开财务报表之后,也曾多次修改其中数据,被网友调侃为“A股变脸王”。 7月18日,贝因美宣布其股东小贝大美控股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的预重整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小贝大美控股后续实施重整程序,可能导致其在公司的股东权益发生调整。 贝因美称,不会因为此次调整影响公司业务运营,但贝因美债务纠纷众多,此前还因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被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加上谢宏重新上任之后,公司业绩尚未明显转好,不禁让人疑问,贝因美是否又会重蹈覆辙,上演A股变脸戏码。 1999年,谢宏创办贝因美,公司主要从事母婴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16年后,贝因美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一度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谢宏再次掌舵贝因美,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贝因美业绩。在此期间,公司业绩的确曾出现好转,但相比贝因美的长久低迷,或许只是昙花一现。 股权关系尚未明朗,债务纠纷有待解决,业务模式正在调整,在层层压力之下,贝因美的盈利之路还能走多远? 01 贝因美风波不断 7月17日,贝因美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小贝大美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申请尚未被正式受理。 尽管贝因美在公告中称,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与小贝大美控股相互独立,此次事件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影响,但实际情况或许并不乐观。 相关资料显示,小贝大美控股的第一大股东谢宏为贝因美实际控制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6091cb095c69c9f16ae99b8cbb3df82","width":"912","height":"49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01203467722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3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8954326778056,"gmtCreate":1753086820695,"gmtModify":1753087882731,"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外卖大战“赢家”顺丰同城","html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09699\">$顺丰同城(09699)$</a> 7月5日的周末,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外卖平台放出大额补贴券;7月12日的周末,美团率先发起冲锋,上线“0元购”红包,外卖大战持续升级,即时零售的大门被“蛮力”敲开,消费者表示:“它们再不决出老大老二,都要喝出糖尿病了。” 外卖大战的实质是运力的竞争。目前,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的骑手团队都包括了平台的驻店骑手和众包骑手。不同的是,美团有一部分商家自配骑手,京东秒送的一部分骑手通过达达签约。 事实上,平台的骑手体系看似完善,实则不足以匹配外卖大战下爆发式增长的订单。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突破1.5亿单,刷新7月2日的1.2亿单。与此同时,美团现有骑手数量不足以覆盖全部订单。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存在同样难题。 若第三方平台能携带成熟的运力体系和组织架构,或解当下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的燃眉之急。 而顺丰同城就是第三方平台之一。它以第三方身份加入竞争,与各大平台达成合作。然而,即时零售的战争并不会永久持续,当补贴大战进入倒计时,顺丰同城或许又将面临一系列“战争遗留问题”。 01 隐形赢家:顺丰同城 2024年下半年,顺丰同城与分道扬镳多年的美团出现耦合,一同被资本市场冷遇。 由于京东强势入局外卖赛道,美团承压,业内认为顺丰同城在配送业务上与美团相似,受大环境影响,股价不被看好。 然而,顺丰同城在2024下半年营业收入为86.2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润为5.49亿元,同比增长33%,资本市场误判。顺丰同城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计157.46亿元,包括同城配送服务和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公司不只是一家餐饮配送企业,而是涵盖B端、C端客户,并辅助物流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全场景即时配送企业。 这一定位使顺丰同城在外卖大战中发","list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09699\">$顺丰同城(09699)$</a> 7月5日的周末,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外卖平台放出大额补贴券;7月12日的周末,美团率先发起冲锋,上线“0元购”红包,外卖大战持续升级,即时零售的大门被“蛮力”敲开,消费者表示:“它们再不决出老大老二,都要喝出糖尿病了。” 外卖大战的实质是运力的竞争。目前,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的骑手团队都包括了平台的驻店骑手和众包骑手。不同的是,美团有一部分商家自配骑手,京东秒送的一部分骑手通过达达签约。 事实上,平台的骑手体系看似完善,实则不足以匹配外卖大战下爆发式增长的订单。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突破1.5亿单,刷新7月2日的1.2亿单。与此同时,美团现有骑手数量不足以覆盖全部订单。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存在同样难题。 若第三方平台能携带成熟的运力体系和组织架构,或解当下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的燃眉之急。 而顺丰同城就是第三方平台之一。它以第三方身份加入竞争,与各大平台达成合作。然而,即时零售的战争并不会永久持续,当补贴大战进入倒计时,顺丰同城或许又将面临一系列“战争遗留问题”。 01 隐形赢家:顺丰同城 2024年下半年,顺丰同城与分道扬镳多年的美团出现耦合,一同被资本市场冷遇。 由于京东强势入局外卖赛道,美团承压,业内认为顺丰同城在配送业务上与美团相似,受大环境影响,股价不被看好。 然而,顺丰同城在2024下半年营业收入为86.2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润为5.49亿元,同比增长33%,资本市场误判。顺丰同城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计157.46亿元,包括同城配送服务和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公司不只是一家餐饮配送企业,而是涵盖B端、C端客户,并辅助物流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全场景即时配送企业。 这一定位使顺丰同城在外卖大战中发","text":"$顺丰同城(09699)$ 7月5日的周末,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外卖平台放出大额补贴券;7月12日的周末,美团率先发起冲锋,上线“0元购”红包,外卖大战持续升级,即时零售的大门被“蛮力”敲开,消费者表示:“它们再不决出老大老二,都要喝出糖尿病了。” 外卖大战的实质是运力的竞争。目前,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的骑手团队都包括了平台的驻店骑手和众包骑手。不同的是,美团有一部分商家自配骑手,京东秒送的一部分骑手通过达达签约。 事实上,平台的骑手体系看似完善,实则不足以匹配外卖大战下爆发式增长的订单。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突破1.5亿单,刷新7月2日的1.2亿单。与此同时,美团现有骑手数量不足以覆盖全部订单。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存在同样难题。 若第三方平台能携带成熟的运力体系和组织架构,或解当下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的燃眉之急。 而顺丰同城就是第三方平台之一。它以第三方身份加入竞争,与各大平台达成合作。然而,即时零售的战争并不会永久持续,当补贴大战进入倒计时,顺丰同城或许又将面临一系列“战争遗留问题”。 01 隐形赢家:顺丰同城 2024年下半年,顺丰同城与分道扬镳多年的美团出现耦合,一同被资本市场冷遇。 由于京东强势入局外卖赛道,美团承压,业内认为顺丰同城在配送业务上与美团相似,受大环境影响,股价不被看好。 然而,顺丰同城在2024下半年营业收入为86.2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润为5.49亿元,同比增长33%,资本市场误判。顺丰同城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计157.46亿元,包括同城配送服务和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公司不只是一家餐饮配送企业,而是涵盖B端、C端客户,并辅助物流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全场景即时配送企业。 这一定位使顺丰同城在外卖大战中发","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ccfadefef36047c0fcb4082635db13d","width":"1079","height":"50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895432677805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6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7220039348536,"gmtCreate":1752662950834,"gmtModify":1752671051571,"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融资135亿亏损20亿,智谱冲刺IPO","htmlText":"今年4月,智谱向北京证监局正式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成为“大模型六小龙”中首家启动 A 股 IPO 进程的企业。但近期有消息传出,智谱正考虑将IPO地点由A股转向港股,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智谱正在与财务顾问合作,拟于香港市场上市,预计募资规模或达3亿美元(约23.4亿港元)。 智谱在拟赴A股上市之后,又被传转向港股,其背后在于智谱急于打通资本渠道,获得更多的融资。 7月2日,智谱发布GLM-4.1V-Thinking系列视觉推理模型,并率先开源了GLM-4.1V-9B-Thinking。之后又上线了实验模型GLM-Experimental。 数据显示,智谱已累计发布50+款模型,并且迭代速度较快。截至今年7月,智谱融资数额超135亿元,高融资额换来高频技术更新,智谱试图以技术为突破口开拓市场,但现实中,商业化落地又是无法避免难题,上市并非解决难题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之后的路。 如何平衡技术研发和资金成本,找到商业化出路,不再是智谱可以忽略的问题。 01 一个新模型,一份效率PPT 继7月2日智谱发布GLM-4.1V-Thinking系列视觉推理模型之后,智谱又悄悄上线了一款实验模型GLM- Experimental。 该模型目前并不在智谱的独立模型之中,据智谱前产品经理透露,该模型核心做展示代码用,可能会上线和Gemma类似的功能,但还在早期,模型稳定性不太好。 据「市值水晶」体验,相比智谱之前的模型,搭载GLM-Experimental的Z.ai主要在PPT制作方面做了升级。 用户只需输入简单的提示词,它便可以直接生成PPT,并在生成过程中展示代码。制作结束后,可以在查看PPT成品和查看代码之间随意切换,还会展示PPT的核心提纲。 相比之下,Kimi会在生成PPT之前为用户列好提纲,再让用户自行选择PPT模板,最后进行统","listText":"今年4月,智谱向北京证监局正式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成为“大模型六小龙”中首家启动 A 股 IPO 进程的企业。但近期有消息传出,智谱正考虑将IPO地点由A股转向港股,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智谱正在与财务顾问合作,拟于香港市场上市,预计募资规模或达3亿美元(约23.4亿港元)。 智谱在拟赴A股上市之后,又被传转向港股,其背后在于智谱急于打通资本渠道,获得更多的融资。 7月2日,智谱发布GLM-4.1V-Thinking系列视觉推理模型,并率先开源了GLM-4.1V-9B-Thinking。之后又上线了实验模型GLM-Experimental。 数据显示,智谱已累计发布50+款模型,并且迭代速度较快。截至今年7月,智谱融资数额超135亿元,高融资额换来高频技术更新,智谱试图以技术为突破口开拓市场,但现实中,商业化落地又是无法避免难题,上市并非解决难题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之后的路。 如何平衡技术研发和资金成本,找到商业化出路,不再是智谱可以忽略的问题。 01 一个新模型,一份效率PPT 继7月2日智谱发布GLM-4.1V-Thinking系列视觉推理模型之后,智谱又悄悄上线了一款实验模型GLM- Experimental。 该模型目前并不在智谱的独立模型之中,据智谱前产品经理透露,该模型核心做展示代码用,可能会上线和Gemma类似的功能,但还在早期,模型稳定性不太好。 据「市值水晶」体验,相比智谱之前的模型,搭载GLM-Experimental的Z.ai主要在PPT制作方面做了升级。 用户只需输入简单的提示词,它便可以直接生成PPT,并在生成过程中展示代码。制作结束后,可以在查看PPT成品和查看代码之间随意切换,还会展示PPT的核心提纲。 相比之下,Kimi会在生成PPT之前为用户列好提纲,再让用户自行选择PPT模板,最后进行统","text":"今年4月,智谱向北京证监局正式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成为“大模型六小龙”中首家启动 A 股 IPO 进程的企业。但近期有消息传出,智谱正考虑将IPO地点由A股转向港股,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智谱正在与财务顾问合作,拟于香港市场上市,预计募资规模或达3亿美元(约23.4亿港元)。 智谱在拟赴A股上市之后,又被传转向港股,其背后在于智谱急于打通资本渠道,获得更多的融资。 7月2日,智谱发布GLM-4.1V-Thinking系列视觉推理模型,并率先开源了GLM-4.1V-9B-Thinking。之后又上线了实验模型GLM-Experimental。 数据显示,智谱已累计发布50+款模型,并且迭代速度较快。截至今年7月,智谱融资数额超135亿元,高融资额换来高频技术更新,智谱试图以技术为突破口开拓市场,但现实中,商业化落地又是无法避免难题,上市并非解决难题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之后的路。 如何平衡技术研发和资金成本,找到商业化出路,不再是智谱可以忽略的问题。 01 一个新模型,一份效率PPT 继7月2日智谱发布GLM-4.1V-Thinking系列视觉推理模型之后,智谱又悄悄上线了一款实验模型GLM- Experimental。 该模型目前并不在智谱的独立模型之中,据智谱前产品经理透露,该模型核心做展示代码用,可能会上线和Gemma类似的功能,但还在早期,模型稳定性不太好。 据「市值水晶」体验,相比智谱之前的模型,搭载GLM-Experimental的Z.ai主要在PPT制作方面做了升级。 用户只需输入简单的提示词,它便可以直接生成PPT,并在生成过程中展示代码。制作结束后,可以在查看PPT成品和查看代码之间随意切换,还会展示PPT的核心提纲。 相比之下,Kimi会在生成PPT之前为用户列好提纲,再让用户自行选择PPT模板,最后进行统","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3a4559003a2bdbac668c85534cb29ce","width":"1080","height":"51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72200393485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1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6474975707248,"gmtCreate":1752481438223,"gmtModify":1752482463711,"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IPO前夕风波不断,奇瑞新能源还在找路","htmlText":"今年2月,奇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赴香港上市。 奇瑞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乘用车出口量第一,截至2024年9月30日,分别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一。 然而,虽然奇瑞在1999年就正式开启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却不如汽车出口的成绩亮眼。 奇瑞在与**合作之前,发布了奇瑞小蚂蚁,奇瑞QQ、瑞虎8PLUS、星途瑶光CDM,以A00级微型车为主,中高端车型市场空白,2022年,奇瑞新能源汽车仅**国新能源市场的2%左右。在此背景下,与**合作,成为奇瑞打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契机。 2023年奇瑞与**联手推出智界S7。此前**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系列三年突破50万用户,让**尝到了甜头,也成功帮助赛力斯起死回生。然而,智界未能复刻问界的销量。奇瑞与赛力斯不同,前者企业经营稳健,核心业务流程运转正常,加上奇瑞此前一直有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合作或许只是为自家中高端品牌的试探。 01 车企“宫心计” 7月8日,奇瑞召开风云A9L全球上市发布会,但除了奇瑞官方直播此次活动,网友还发现,智界直播间也有了风云A9L的身影。 这一举动瞬间让智界的粉丝坐不住了,有网友直接在直播间问道“这是智界,和你风云有啥关系?”还有网友在小红书锐评,奇瑞这波操作,像极了在别人的婚礼上发布征婚广告。更有网友把这场闹剧比作“车企宫心计”。 面对来势汹汹的负面评价,智界智行迅速关掉了直播间,智界系列产品总监也连发三条动态道歉:“各位智界的挚友们,今天的突发事件已处理完毕,后续不会再发生!!抱歉。” 事实上,这已不是智界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今年5月,智界车主发现,鸿蒙智行旗下其他“三界”车型均标配蓝牙遥控钥匙,而智界车主却要单独购买,他们认为这一行为存在双标。另外一次是在今年的6月,鸿蒙智行宣布对智界全","listText":"今年2月,奇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赴香港上市。 奇瑞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乘用车出口量第一,截至2024年9月30日,分别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一。 然而,虽然奇瑞在1999年就正式开启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却不如汽车出口的成绩亮眼。 奇瑞在与**合作之前,发布了奇瑞小蚂蚁,奇瑞QQ、瑞虎8PLUS、星途瑶光CDM,以A00级微型车为主,中高端车型市场空白,2022年,奇瑞新能源汽车仅**国新能源市场的2%左右。在此背景下,与**合作,成为奇瑞打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契机。 2023年奇瑞与**联手推出智界S7。此前**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系列三年突破50万用户,让**尝到了甜头,也成功帮助赛力斯起死回生。然而,智界未能复刻问界的销量。奇瑞与赛力斯不同,前者企业经营稳健,核心业务流程运转正常,加上奇瑞此前一直有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合作或许只是为自家中高端品牌的试探。 01 车企“宫心计” 7月8日,奇瑞召开风云A9L全球上市发布会,但除了奇瑞官方直播此次活动,网友还发现,智界直播间也有了风云A9L的身影。 这一举动瞬间让智界的粉丝坐不住了,有网友直接在直播间问道“这是智界,和你风云有啥关系?”还有网友在小红书锐评,奇瑞这波操作,像极了在别人的婚礼上发布征婚广告。更有网友把这场闹剧比作“车企宫心计”。 面对来势汹汹的负面评价,智界智行迅速关掉了直播间,智界系列产品总监也连发三条动态道歉:“各位智界的挚友们,今天的突发事件已处理完毕,后续不会再发生!!抱歉。” 事实上,这已不是智界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今年5月,智界车主发现,鸿蒙智行旗下其他“三界”车型均标配蓝牙遥控钥匙,而智界车主却要单独购买,他们认为这一行为存在双标。另外一次是在今年的6月,鸿蒙智行宣布对智界全","text":"今年2月,奇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赴香港上市。 奇瑞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乘用车出口量第一,截至2024年9月30日,分别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一。 然而,虽然奇瑞在1999年就正式开启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却不如汽车出口的成绩亮眼。 奇瑞在与**合作之前,发布了奇瑞小蚂蚁,奇瑞QQ、瑞虎8PLUS、星途瑶光CDM,以A00级微型车为主,中高端车型市场空白,2022年,奇瑞新能源汽车仅**国新能源市场的2%左右。在此背景下,与**合作,成为奇瑞打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契机。 2023年奇瑞与**联手推出智界S7。此前**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系列三年突破50万用户,让**尝到了甜头,也成功帮助赛力斯起死回生。然而,智界未能复刻问界的销量。奇瑞与赛力斯不同,前者企业经营稳健,核心业务流程运转正常,加上奇瑞此前一直有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合作或许只是为自家中高端品牌的试探。 01 车企“宫心计” 7月8日,奇瑞召开风云A9L全球上市发布会,但除了奇瑞官方直播此次活动,网友还发现,智界直播间也有了风云A9L的身影。 这一举动瞬间让智界的粉丝坐不住了,有网友直接在直播间问道“这是智界,和你风云有啥关系?”还有网友在小红书锐评,奇瑞这波操作,像极了在别人的婚礼上发布征婚广告。更有网友把这场闹剧比作“车企宫心计”。 面对来势汹汹的负面评价,智界智行迅速关掉了直播间,智界系列产品总监也连发三条动态道歉:“各位智界的挚友们,今天的突发事件已处理完毕,后续不会再发生!!抱歉。” 事实上,这已不是智界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今年5月,智界车主发现,鸿蒙智行旗下其他“三界”车型均标配蓝牙遥控钥匙,而智界车主却要单独购买,他们认为这一行为存在双标。另外一次是在今年的6月,鸿蒙智行宣布对智界全","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c6806cf2b98b92d0161c34341cdb8ec","width":"999","height":"56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64749757072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5413662130672,"gmtCreate":1752222310571,"gmtModify":1752223209195,"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光伏反内卷,股价大涨","htmlText":"7月8日,光伏设备指数增长5.68%;7月10日,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2.91%。重点个股涨幅可观,通威股份累计涨幅超34%,隆基绿能月内涨幅接近10%,协鑫集成月内多次涨停,累计涨幅超30%。 本次光伏板块的回弹,与相关政策出台,行业自律减产相关。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7月3日,工信部召集多家光伏龙头企业,强调依法依规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以牺牲利润和现金流的低价竞争终不是长久之计,多轮价格战之下,多数企业已至“残血”状态,行业紧急召开会议,要团结,求共生。 01 疯狂的“内卷战争” 2024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大幅下跌,多晶硅价格下跌39%,硅片价格下跌50%,电池片价格下跌40%,组件价格下跌29%。2025年以来,组件最低报价降至0.6元/w,较2023年下降40%,这一价格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测算的最低成本0.68元/w还要低。 2023年8月,在粤水电公示的2023-2024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中,包括晶澳科技,通威太阳能,隆基绿能等老牌组件厂商在内,其报价多集中在1.21元/w~1.24元/w的区间内。 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企业盈利空间极度压缩,甚至出现负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年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下滑180%;晶澳科技年净利润-46.56亿元,同比下滑166.14%;同年,天合光能年净利润-34.43亿元,同比下滑162.30%。反映在股票方面,持续下跌是A股2024年光伏板块的明显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光伏指数下跌17%,晶澳科技、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年内股价下跌29%、30%、9%。 然而,价格战并不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究极形态,从价格战升级到专利战,让这场“内卷战争“的火药味更加浓厚。 据行业媒体报道,2025年开年,","listText":"7月8日,光伏设备指数增长5.68%;7月10日,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2.91%。重点个股涨幅可观,通威股份累计涨幅超34%,隆基绿能月内涨幅接近10%,协鑫集成月内多次涨停,累计涨幅超30%。 本次光伏板块的回弹,与相关政策出台,行业自律减产相关。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7月3日,工信部召集多家光伏龙头企业,强调依法依规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以牺牲利润和现金流的低价竞争终不是长久之计,多轮价格战之下,多数企业已至“残血”状态,行业紧急召开会议,要团结,求共生。 01 疯狂的“内卷战争” 2024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大幅下跌,多晶硅价格下跌39%,硅片价格下跌50%,电池片价格下跌40%,组件价格下跌29%。2025年以来,组件最低报价降至0.6元/w,较2023年下降40%,这一价格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测算的最低成本0.68元/w还要低。 2023年8月,在粤水电公示的2023-2024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中,包括晶澳科技,通威太阳能,隆基绿能等老牌组件厂商在内,其报价多集中在1.21元/w~1.24元/w的区间内。 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企业盈利空间极度压缩,甚至出现负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年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下滑180%;晶澳科技年净利润-46.56亿元,同比下滑166.14%;同年,天合光能年净利润-34.43亿元,同比下滑162.30%。反映在股票方面,持续下跌是A股2024年光伏板块的明显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光伏指数下跌17%,晶澳科技、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年内股价下跌29%、30%、9%。 然而,价格战并不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究极形态,从价格战升级到专利战,让这场“内卷战争“的火药味更加浓厚。 据行业媒体报道,2025年开年,","text":"7月8日,光伏设备指数增长5.68%;7月10日,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2.91%。重点个股涨幅可观,通威股份累计涨幅超34%,隆基绿能月内涨幅接近10%,协鑫集成月内多次涨停,累计涨幅超30%。 本次光伏板块的回弹,与相关政策出台,行业自律减产相关。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7月3日,工信部召集多家光伏龙头企业,强调依法依规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以牺牲利润和现金流的低价竞争终不是长久之计,多轮价格战之下,多数企业已至“残血”状态,行业紧急召开会议,要团结,求共生。 01 疯狂的“内卷战争” 2024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大幅下跌,多晶硅价格下跌39%,硅片价格下跌50%,电池片价格下跌40%,组件价格下跌29%。2025年以来,组件最低报价降至0.6元/w,较2023年下降40%,这一价格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测算的最低成本0.68元/w还要低。 2023年8月,在粤水电公示的2023-2024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中,包括晶澳科技,通威太阳能,隆基绿能等老牌组件厂商在内,其报价多集中在1.21元/w~1.24元/w的区间内。 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企业盈利空间极度压缩,甚至出现负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年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下滑180%;晶澳科技年净利润-46.56亿元,同比下滑166.14%;同年,天合光能年净利润-34.43亿元,同比下滑162.30%。反映在股票方面,持续下跌是A股2024年光伏板块的明显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光伏指数下跌17%,晶澳科技、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年内股价下跌29%、30%、9%。 然而,价格战并不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究极形态,从价格战升级到专利战,让这场“内卷战争“的火药味更加浓厚。 据行业媒体报道,2025年开年,","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cd97d839cb960af42af9ed54cb613f3","width":"1080","height":"62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541366213067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1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5343517626416,"gmtCreate":1752205126437,"gmtModify":1752206906605,"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一直买买买的水羊股份买出了“问题”?","html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300740\">$水羊股份(300740)$</a> 7月9日,网友小N在小红书平台表示自己在紫外线较强的新疆使用了伊菲丹的防晒精华,但皮肤仍然出现大面积脱皮。小N向客服反馈后,客服表示产品没有在高海拔地区做过测试,而小N发现,在伊菲丹的宣传中,却表示在高海拔地区能够做到有效防晒。 小N又请求客服出示产品CMA防晒检测和药监局备案,客服表示国外品牌只有AMA(美国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但仍未给出AMA检测证明。据小N自行搜索,国家药监局平台并未显示伊菲丹防晒精华的备案信息。 2022年到2024年,依托御泥坊等大众品牌积攒的现金流,来自湖南的水羊股份先后收购了 EviDenS de Beauté(EDB)、PierAuge(PA)、RéVive(RV)三家国外高奢品牌,试图冲击高端化,撬动新增长——但明星代言、KOL种草的流光溢彩背后,却是伴随费比攀升而来的盈利承压,以及产品“水土不服”带来的信任考验。 高端化,不只是价格的抬高,而是一场供应链、功效验证、品牌心智与资金耐力的多重考卷。水羊的冒险,恰是国货美妆在红利褪去后冲击价值高地的缩影:潮水退去,真正能站稳舞台中心的,终将是既懂流量,也经得起功效检验的实力与耐心。 01 传统品牌受阻 2018年2月8日正式登陆A股,成为“中国互联网消费品品牌第一股”。 水羊股份之所以称自己为中国互联网消费第一股,在于水羊股份有庞大的线上销售渠道,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水羊股份淘系(淘宝、天猫)渠道网店数量为368家,抖音渠道网店数量为75家,还与其他平台如京东、聚美、唯品会等达成合作。 可以说,水羊股份除了有美妆公司的身份,还是一家电商公司。 “大体量品牌,主要都是以天猫为核心,抖音为增量,京东为稳定盘。”美妆品牌的电商经理胡齐向「市值水晶」表示。2020年,水羊股份线上销","list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300740\">$水羊股份(300740)$</a> 7月9日,网友小N在小红书平台表示自己在紫外线较强的新疆使用了伊菲丹的防晒精华,但皮肤仍然出现大面积脱皮。小N向客服反馈后,客服表示产品没有在高海拔地区做过测试,而小N发现,在伊菲丹的宣传中,却表示在高海拔地区能够做到有效防晒。 小N又请求客服出示产品CMA防晒检测和药监局备案,客服表示国外品牌只有AMA(美国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但仍未给出AMA检测证明。据小N自行搜索,国家药监局平台并未显示伊菲丹防晒精华的备案信息。 2022年到2024年,依托御泥坊等大众品牌积攒的现金流,来自湖南的水羊股份先后收购了 EviDenS de Beauté(EDB)、PierAuge(PA)、RéVive(RV)三家国外高奢品牌,试图冲击高端化,撬动新增长——但明星代言、KOL种草的流光溢彩背后,却是伴随费比攀升而来的盈利承压,以及产品“水土不服”带来的信任考验。 高端化,不只是价格的抬高,而是一场供应链、功效验证、品牌心智与资金耐力的多重考卷。水羊的冒险,恰是国货美妆在红利褪去后冲击价值高地的缩影:潮水退去,真正能站稳舞台中心的,终将是既懂流量,也经得起功效检验的实力与耐心。 01 传统品牌受阻 2018年2月8日正式登陆A股,成为“中国互联网消费品品牌第一股”。 水羊股份之所以称自己为中国互联网消费第一股,在于水羊股份有庞大的线上销售渠道,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水羊股份淘系(淘宝、天猫)渠道网店数量为368家,抖音渠道网店数量为75家,还与其他平台如京东、聚美、唯品会等达成合作。 可以说,水羊股份除了有美妆公司的身份,还是一家电商公司。 “大体量品牌,主要都是以天猫为核心,抖音为增量,京东为稳定盘。”美妆品牌的电商经理胡齐向「市值水晶」表示。2020年,水羊股份线上销","text":"$水羊股份(300740)$ 7月9日,网友小N在小红书平台表示自己在紫外线较强的新疆使用了伊菲丹的防晒精华,但皮肤仍然出现大面积脱皮。小N向客服反馈后,客服表示产品没有在高海拔地区做过测试,而小N发现,在伊菲丹的宣传中,却表示在高海拔地区能够做到有效防晒。 小N又请求客服出示产品CMA防晒检测和药监局备案,客服表示国外品牌只有AMA(美国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但仍未给出AMA检测证明。据小N自行搜索,国家药监局平台并未显示伊菲丹防晒精华的备案信息。 2022年到2024年,依托御泥坊等大众品牌积攒的现金流,来自湖南的水羊股份先后收购了 EviDenS de Beauté(EDB)、PierAuge(PA)、RéVive(RV)三家国外高奢品牌,试图冲击高端化,撬动新增长——但明星代言、KOL种草的流光溢彩背后,却是伴随费比攀升而来的盈利承压,以及产品“水土不服”带来的信任考验。 高端化,不只是价格的抬高,而是一场供应链、功效验证、品牌心智与资金耐力的多重考卷。水羊的冒险,恰是国货美妆在红利褪去后冲击价值高地的缩影:潮水退去,真正能站稳舞台中心的,终将是既懂流量,也经得起功效检验的实力与耐心。 01 传统品牌受阻 2018年2月8日正式登陆A股,成为“中国互联网消费品品牌第一股”。 水羊股份之所以称自己为中国互联网消费第一股,在于水羊股份有庞大的线上销售渠道,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水羊股份淘系(淘宝、天猫)渠道网店数量为368家,抖音渠道网店数量为75家,还与其他平台如京东、聚美、唯品会等达成合作。 可以说,水羊股份除了有美妆公司的身份,还是一家电商公司。 “大体量品牌,主要都是以天猫为核心,抖音为增量,京东为稳定盘。”美妆品牌的电商经理胡齐向「市值水晶」表示。2020年,水羊股份线上销","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ddbcb5a8bfc6b17041e2fce60290e53","width":"1080","height":"73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534351762641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5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2699907137968,"gmtCreate":1751547614472,"gmtModify":1751548256801,"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医美暗战:巨子生物的成分风波","html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02367\">$巨子生物(02367)$</a> “相当于做了个黑松露蛋糕卖500块钱一个,然后宣传黑松露蛋糕吃了能让你减少饥饿感,结果一检测里面黑松露为0.00001g,真正饱腹的是面粉。” 网友在小红书平台锐评可复美胶原棒。事情的起因是5月24日,名为大嘴博士的博主爆料可复美胶原棒里的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仅0.0177%(低于国标0.1%下限),并发布检验报告佐证,质疑可复美虚假宣传。 可复美是巨子生物旗下的护肤品牌,巨子生物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争议反而愈演愈烈,双方各执一词,甩出各种权威证明。而华熙生物下场为大嘴博士应援让这场“争吵”被网友质疑成“商战”。 反映在股价上,5月26日,巨子生物股价再度收跌,股价报收73.6港元/股,跌幅为4.04%,总市值约为788亿港元。5月20日,巨子生物刚刚创出87.1港元/股的历史新高,仅五个交易日,其市值已蒸发约145亿港元。 事实上,早在博主爆料可复美之前,华熙生物就在官微连发多篇文章称重组胶原蛋白被炒作过旺,暗指竞争对手巨子生物名不副实。 而这场闹剧背后,实则是护肤行业未设定统一检测方法,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争论双方争执不下,在成分“罗生门”下没有赢家。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护肤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606.0亿元,2024年则上涨为3014.0亿元。成分的谜题,制度的缺失实则都指向护肤品行业发展速度过快的问题。 01 检验拉锯战 大嘴博士本名郝宇,5月24日,郝宇在“大嘴博士研究所”发布一篇文章(现已被删除),称巨子生物的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棒”中的重组胶原蛋白只有0.0177%,并且关键氨基酸甘氨酸“未检出”,与可复美的宣传严重不符。 重组胶原蛋白是巨子生物产品的核心成分。2000年范代娣博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发重组胶原蛋白;","list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02367\">$巨子生物(02367)$</a> “相当于做了个黑松露蛋糕卖500块钱一个,然后宣传黑松露蛋糕吃了能让你减少饥饿感,结果一检测里面黑松露为0.00001g,真正饱腹的是面粉。” 网友在小红书平台锐评可复美胶原棒。事情的起因是5月24日,名为大嘴博士的博主爆料可复美胶原棒里的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仅0.0177%(低于国标0.1%下限),并发布检验报告佐证,质疑可复美虚假宣传。 可复美是巨子生物旗下的护肤品牌,巨子生物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争议反而愈演愈烈,双方各执一词,甩出各种权威证明。而华熙生物下场为大嘴博士应援让这场“争吵”被网友质疑成“商战”。 反映在股价上,5月26日,巨子生物股价再度收跌,股价报收73.6港元/股,跌幅为4.04%,总市值约为788亿港元。5月20日,巨子生物刚刚创出87.1港元/股的历史新高,仅五个交易日,其市值已蒸发约145亿港元。 事实上,早在博主爆料可复美之前,华熙生物就在官微连发多篇文章称重组胶原蛋白被炒作过旺,暗指竞争对手巨子生物名不副实。 而这场闹剧背后,实则是护肤行业未设定统一检测方法,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争论双方争执不下,在成分“罗生门”下没有赢家。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护肤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606.0亿元,2024年则上涨为3014.0亿元。成分的谜题,制度的缺失实则都指向护肤品行业发展速度过快的问题。 01 检验拉锯战 大嘴博士本名郝宇,5月24日,郝宇在“大嘴博士研究所”发布一篇文章(现已被删除),称巨子生物的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棒”中的重组胶原蛋白只有0.0177%,并且关键氨基酸甘氨酸“未检出”,与可复美的宣传严重不符。 重组胶原蛋白是巨子生物产品的核心成分。2000年范代娣博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发重组胶原蛋白;","text":"$巨子生物(02367)$ “相当于做了个黑松露蛋糕卖500块钱一个,然后宣传黑松露蛋糕吃了能让你减少饥饿感,结果一检测里面黑松露为0.00001g,真正饱腹的是面粉。” 网友在小红书平台锐评可复美胶原棒。事情的起因是5月24日,名为大嘴博士的博主爆料可复美胶原棒里的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仅0.0177%(低于国标0.1%下限),并发布检验报告佐证,质疑可复美虚假宣传。 可复美是巨子生物旗下的护肤品牌,巨子生物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争议反而愈演愈烈,双方各执一词,甩出各种权威证明。而华熙生物下场为大嘴博士应援让这场“争吵”被网友质疑成“商战”。 反映在股价上,5月26日,巨子生物股价再度收跌,股价报收73.6港元/股,跌幅为4.04%,总市值约为788亿港元。5月20日,巨子生物刚刚创出87.1港元/股的历史新高,仅五个交易日,其市值已蒸发约145亿港元。 事实上,早在博主爆料可复美之前,华熙生物就在官微连发多篇文章称重组胶原蛋白被炒作过旺,暗指竞争对手巨子生物名不副实。 而这场闹剧背后,实则是护肤行业未设定统一检测方法,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争论双方争执不下,在成分“罗生门”下没有赢家。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护肤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606.0亿元,2024年则上涨为3014.0亿元。成分的谜题,制度的缺失实则都指向护肤品行业发展速度过快的问题。 01 检验拉锯战 大嘴博士本名郝宇,5月24日,郝宇在“大嘴博士研究所”发布一篇文章(现已被删除),称巨子生物的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棒”中的重组胶原蛋白只有0.0177%,并且关键氨基酸甘氨酸“未检出”,与可复美的宣传严重不符。 重组胶原蛋白是巨子生物产品的核心成分。2000年范代娣博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发重组胶原蛋白;","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0f391187579a917c03f2cf583b6b4df","width":"1056","height":"52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26999071379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79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1933312049688,"gmtCreate":1751360719310,"gmtModify":1751361186262,"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员工不足50人,if椰子水凭什么上市?","htmlText":"46人的椰子水公司上市了。 6月30日,if椰子水的母公司IFBH Limited(以下简称IFBH)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IFBH是一家根植泰国的即饮饮料和即食食品公司,主要品牌包括if和innococo,其中,if专注于提供天然健康的泰式饮料及饮品。据公开内容显示,IFBH是全球第二大椰子水饮料公司,自2020年起,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椰子水饮料市场连续5年占据榜首。 事实上,在IFBH《最终发售价和配发结果公告》发布前,港股暗盘已经被炒得火热。多个交易平台数据显示,其收市涨幅大且成交额可观。本次国际配售还出现了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参与国际配售打新的有道合承光私募(钟睒睒持股超30%),拿到84.68万股,这意味着,钟睒睒本人持有至少25万股的IFBH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IFBH超过90%的收入都来自于中国市场。可以说,if椰子水的销量依赖于中国市场,而if椰子水与中国市场的适配或许早已埋下伏笔。 虽然if椰子水依托中国市场获得发展,但其本身的轻资产模式能否为企业带来长远收益仍是未知。对于IFBH来说,在经营模式的选择上还有待考量。 01 在中国市场脱颖而出的if椰子水 IFBH从递表申请到上市仅历时82天,创下近年港股最快上市纪录。在港交所上市后,发行价为27.8港元每股,开盘大涨近58%,市值一度接近120亿港元。据富途证券消息,在公开发售阶段,IFBH获得23.6万人认购,超额认购逾2682.35倍,成为近年超购倍数第五大新股,合计认购金额约3.1亿港元。 2013年,if椰子水首先进入香港市场,而后进入中国内地。2019年开始,中国椰子水市场迅速增长。据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椰子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8%,远超其他地区。除了if椰子水,同时期国内还有一批椰子水品牌。 2004年,Vita Coco诞生于美国纽约,该品牌早期的市场主要分布","listText":"46人的椰子水公司上市了。 6月30日,if椰子水的母公司IFBH Limited(以下简称IFBH)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IFBH是一家根植泰国的即饮饮料和即食食品公司,主要品牌包括if和innococo,其中,if专注于提供天然健康的泰式饮料及饮品。据公开内容显示,IFBH是全球第二大椰子水饮料公司,自2020年起,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椰子水饮料市场连续5年占据榜首。 事实上,在IFBH《最终发售价和配发结果公告》发布前,港股暗盘已经被炒得火热。多个交易平台数据显示,其收市涨幅大且成交额可观。本次国际配售还出现了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参与国际配售打新的有道合承光私募(钟睒睒持股超30%),拿到84.68万股,这意味着,钟睒睒本人持有至少25万股的IFBH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IFBH超过90%的收入都来自于中国市场。可以说,if椰子水的销量依赖于中国市场,而if椰子水与中国市场的适配或许早已埋下伏笔。 虽然if椰子水依托中国市场获得发展,但其本身的轻资产模式能否为企业带来长远收益仍是未知。对于IFBH来说,在经营模式的选择上还有待考量。 01 在中国市场脱颖而出的if椰子水 IFBH从递表申请到上市仅历时82天,创下近年港股最快上市纪录。在港交所上市后,发行价为27.8港元每股,开盘大涨近58%,市值一度接近120亿港元。据富途证券消息,在公开发售阶段,IFBH获得23.6万人认购,超额认购逾2682.35倍,成为近年超购倍数第五大新股,合计认购金额约3.1亿港元。 2013年,if椰子水首先进入香港市场,而后进入中国内地。2019年开始,中国椰子水市场迅速增长。据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椰子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8%,远超其他地区。除了if椰子水,同时期国内还有一批椰子水品牌。 2004年,Vita Coco诞生于美国纽约,该品牌早期的市场主要分布","text":"46人的椰子水公司上市了。 6月30日,if椰子水的母公司IFBH Limited(以下简称IFBH)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IFBH是一家根植泰国的即饮饮料和即食食品公司,主要品牌包括if和innococo,其中,if专注于提供天然健康的泰式饮料及饮品。据公开内容显示,IFBH是全球第二大椰子水饮料公司,自2020年起,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椰子水饮料市场连续5年占据榜首。 事实上,在IFBH《最终发售价和配发结果公告》发布前,港股暗盘已经被炒得火热。多个交易平台数据显示,其收市涨幅大且成交额可观。本次国际配售还出现了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参与国际配售打新的有道合承光私募(钟睒睒持股超30%),拿到84.68万股,这意味着,钟睒睒本人持有至少25万股的IFBH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IFBH超过90%的收入都来自于中国市场。可以说,if椰子水的销量依赖于中国市场,而if椰子水与中国市场的适配或许早已埋下伏笔。 虽然if椰子水依托中国市场获得发展,但其本身的轻资产模式能否为企业带来长远收益仍是未知。对于IFBH来说,在经营模式的选择上还有待考量。 01 在中国市场脱颖而出的if椰子水 IFBH从递表申请到上市仅历时82天,创下近年港股最快上市纪录。在港交所上市后,发行价为27.8港元每股,开盘大涨近58%,市值一度接近120亿港元。据富途证券消息,在公开发售阶段,IFBH获得23.6万人认购,超额认购逾2682.35倍,成为近年超购倍数第五大新股,合计认购金额约3.1亿港元。 2013年,if椰子水首先进入香港市场,而后进入中国内地。2019年开始,中国椰子水市场迅速增长。据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椰子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8%,远超其他地区。除了if椰子水,同时期国内还有一批椰子水品牌。 2004年,Vita Coco诞生于美国纽约,该品牌早期的市场主要分布","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1179234c70f8017ef9ca6ef42550d8b","width":"978","height":"62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19333120496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1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1153529040944,"gmtCreate":1751170823425,"gmtModify":1751175561565,"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1999元入局,小米AI眼镜对行业影响几何?","htmlText":"6月26日,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共发布十余款新品,覆盖全生态场景。其中,备受关注的小米AI眼镜也完成首秀。 去年,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小度科技CEO李莹发布小度AI眼镜,行业极为振奋,认为这是AI眼镜市场爆发的前兆。与百度同为行业头部的小米也备受关注,不少行业人士和媒体都在猜测小米如何在AI眼镜上布局。同一时期,更有媒体报道,小米于2024年便与歌尔达成合作,酝酿在2025年Q2发布AI眼镜。 2025,小米AI眼镜终于来了。雷军称它为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是随身的AI入口。这次的小米AI眼镜对标Meta的AI眼镜Ray-Ban Meta,在影像呈现,续航能力等方面都表现的更为出色。同时,小米推出AI眼镜,也加速AI眼镜的普及。 2025年,不少品牌争先恐后地发布AI眼镜,有专门研发AI眼镜的科技公司,也有像百度、小米一样的品牌大厂,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AI眼镜相继问世。但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一直被诟病的就是AI眼镜的续航能力不足,隐私问题以及眼镜的克重。小米能否突破这些技术难题,回应期待,也是小米能否在AI眼镜市场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之一。 另外,小米下场,或可改变行业现有局面,让行业生态趋于完善。 01 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新品发布会中,雷军全面介绍了小米AI眼镜。 最为大家关心的是这款AI眼镜的定价,对标的Ray-Ban Meta AI眼镜在电商平台的售价在2500元以上,小米这款AI眼镜最低定价为1999元,虽然超出了此前媒体预测的1499元,但相比同类型AI眼镜,它的性价比优势毋庸置疑。 配置方面,小米AI眼镜使用高通AR1芯片,在其他AI眼镜饱受诟病的续航上,小米搭配硅碳负极高密度电池,做到了待机续航时间提升两倍;音乐播放时长,续航能力提升两倍;拍摄视频,录制时长多出15%。影像呈现上,小米AI眼镜的摄像头为1200万像素,传感器是IMX681,镜头为1G+","listText":"6月26日,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共发布十余款新品,覆盖全生态场景。其中,备受关注的小米AI眼镜也完成首秀。 去年,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小度科技CEO李莹发布小度AI眼镜,行业极为振奋,认为这是AI眼镜市场爆发的前兆。与百度同为行业头部的小米也备受关注,不少行业人士和媒体都在猜测小米如何在AI眼镜上布局。同一时期,更有媒体报道,小米于2024年便与歌尔达成合作,酝酿在2025年Q2发布AI眼镜。 2025,小米AI眼镜终于来了。雷军称它为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是随身的AI入口。这次的小米AI眼镜对标Meta的AI眼镜Ray-Ban Meta,在影像呈现,续航能力等方面都表现的更为出色。同时,小米推出AI眼镜,也加速AI眼镜的普及。 2025年,不少品牌争先恐后地发布AI眼镜,有专门研发AI眼镜的科技公司,也有像百度、小米一样的品牌大厂,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AI眼镜相继问世。但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一直被诟病的就是AI眼镜的续航能力不足,隐私问题以及眼镜的克重。小米能否突破这些技术难题,回应期待,也是小米能否在AI眼镜市场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之一。 另外,小米下场,或可改变行业现有局面,让行业生态趋于完善。 01 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新品发布会中,雷军全面介绍了小米AI眼镜。 最为大家关心的是这款AI眼镜的定价,对标的Ray-Ban Meta AI眼镜在电商平台的售价在2500元以上,小米这款AI眼镜最低定价为1999元,虽然超出了此前媒体预测的1499元,但相比同类型AI眼镜,它的性价比优势毋庸置疑。 配置方面,小米AI眼镜使用高通AR1芯片,在其他AI眼镜饱受诟病的续航上,小米搭配硅碳负极高密度电池,做到了待机续航时间提升两倍;音乐播放时长,续航能力提升两倍;拍摄视频,录制时长多出15%。影像呈现上,小米AI眼镜的摄像头为1200万像素,传感器是IMX681,镜头为1G+","text":"6月26日,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共发布十余款新品,覆盖全生态场景。其中,备受关注的小米AI眼镜也完成首秀。 去年,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小度科技CEO李莹发布小度AI眼镜,行业极为振奋,认为这是AI眼镜市场爆发的前兆。与百度同为行业头部的小米也备受关注,不少行业人士和媒体都在猜测小米如何在AI眼镜上布局。同一时期,更有媒体报道,小米于2024年便与歌尔达成合作,酝酿在2025年Q2发布AI眼镜。 2025,小米AI眼镜终于来了。雷军称它为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是随身的AI入口。这次的小米AI眼镜对标Meta的AI眼镜Ray-Ban Meta,在影像呈现,续航能力等方面都表现的更为出色。同时,小米推出AI眼镜,也加速AI眼镜的普及。 2025年,不少品牌争先恐后地发布AI眼镜,有专门研发AI眼镜的科技公司,也有像百度、小米一样的品牌大厂,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AI眼镜相继问世。但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一直被诟病的就是AI眼镜的续航能力不足,隐私问题以及眼镜的克重。小米能否突破这些技术难题,回应期待,也是小米能否在AI眼镜市场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之一。 另外,小米下场,或可改变行业现有局面,让行业生态趋于完善。 01 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新品发布会中,雷军全面介绍了小米AI眼镜。 最为大家关心的是这款AI眼镜的定价,对标的Ray-Ban Meta AI眼镜在电商平台的售价在2500元以上,小米这款AI眼镜最低定价为1999元,虽然超出了此前媒体预测的1499元,但相比同类型AI眼镜,它的性价比优势毋庸置疑。 配置方面,小米AI眼镜使用高通AR1芯片,在其他AI眼镜饱受诟病的续航上,小米搭配硅碳负极高密度电池,做到了待机续航时间提升两倍;音乐播放时长,续航能力提升两倍;拍摄视频,录制时长多出15%。影像呈现上,小米AI眼镜的摄像头为1200万像素,传感器是IMX681,镜头为1G+","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125af8a3e4971cc93d8f55189217f87","width":"928","height":"73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11535290409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4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17251759231336,"gmtCreate":1742887461730,"gmtModify":1742890188558,"author":{"id":"4189329512082850","authorId":"4189329512082850","name":"市值水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3c178235d0584043afc068c9aee15d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89329512082850","authorIdStr":"4189329512082850"},"themes":[],"title":"康师傅财报披露,方便面创新制胜","html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00322\">$康师傅控股(00322)$</a> 3月24日,康师傅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06.5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方便面板块营收284.14亿元,占集团总收益35.2%。 康师傅控股财报截图 期内因售价及原材料价格有利,使方便面毛利率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至28.6%,带动方便面事业2024年全年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提高1.8%至20.45亿元。 2024年,康师傅方便面持续巩固核心产品,推动升级,优化产品毛利结构,积极创新。坚持对标航天品质,引进航天食品先进技术,进一步夯实产品品质与科技实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预计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同时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对健康、可持续性和性价比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康师傅将坚定走“质”与“量”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持续加大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方面的投入,稳健经营。 01 多元消费需求,要用产品说话 2024年,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积极应对消费趋势的分化,在巩固核心产品的基础上,继续锚定年轻消费群体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 期内,康师傅推出的“剁椒鱼片汤面”凭借可爱的小鱼板形象和鲜香爽辣的口感,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酸香爽金汤肥牛面”与IP“小黄人”联名产品,销量稳定向好;“鲜Q面”以领先工艺入局非油炸方便面赛道实现品类突围,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产品体验;“迷你桶”针对户外、宵夜等场景,以精致小巧的产品设计与多样口味赢得消费者青睐,销量持续攀升。 康师傅剁椒鱼片汤面以鲜辣好吃圈粉众多年轻人 以“鲜Q面”产品为例,康师傅入局方便面行业“新蓝海”——非油炸赛道。据介绍,该产品采用了康师傅的创新专利技术,直接冲泡就能获得现煮面的口感,是公司在健康速食领域技术创新的又一力作。 康师傅创新产品“鲜Q面”以领先工艺实","list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00322\">$康师傅控股(00322)$</a> 3月24日,康师傅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06.5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方便面板块营收284.14亿元,占集团总收益35.2%。 康师傅控股财报截图 期内因售价及原材料价格有利,使方便面毛利率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至28.6%,带动方便面事业2024年全年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提高1.8%至20.45亿元。 2024年,康师傅方便面持续巩固核心产品,推动升级,优化产品毛利结构,积极创新。坚持对标航天品质,引进航天食品先进技术,进一步夯实产品品质与科技实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预计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同时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对健康、可持续性和性价比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康师傅将坚定走“质”与“量”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持续加大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方面的投入,稳健经营。 01 多元消费需求,要用产品说话 2024年,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积极应对消费趋势的分化,在巩固核心产品的基础上,继续锚定年轻消费群体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 期内,康师傅推出的“剁椒鱼片汤面”凭借可爱的小鱼板形象和鲜香爽辣的口感,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酸香爽金汤肥牛面”与IP“小黄人”联名产品,销量稳定向好;“鲜Q面”以领先工艺入局非油炸方便面赛道实现品类突围,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产品体验;“迷你桶”针对户外、宵夜等场景,以精致小巧的产品设计与多样口味赢得消费者青睐,销量持续攀升。 康师傅剁椒鱼片汤面以鲜辣好吃圈粉众多年轻人 以“鲜Q面”产品为例,康师傅入局方便面行业“新蓝海”——非油炸赛道。据介绍,该产品采用了康师傅的创新专利技术,直接冲泡就能获得现煮面的口感,是公司在健康速食领域技术创新的又一力作。 康师傅创新产品“鲜Q面”以领先工艺实","text":"$康师傅控股(00322)$ 3月24日,康师傅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06.5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方便面板块营收284.14亿元,占集团总收益35.2%。 康师傅控股财报截图 期内因售价及原材料价格有利,使方便面毛利率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至28.6%,带动方便面事业2024年全年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提高1.8%至20.45亿元。 2024年,康师傅方便面持续巩固核心产品,推动升级,优化产品毛利结构,积极创新。坚持对标航天品质,引进航天食品先进技术,进一步夯实产品品质与科技实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预计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同时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对健康、可持续性和性价比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康师傅将坚定走“质”与“量”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持续加大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方面的投入,稳健经营。 01 多元消费需求,要用产品说话 2024年,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积极应对消费趋势的分化,在巩固核心产品的基础上,继续锚定年轻消费群体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 期内,康师傅推出的“剁椒鱼片汤面”凭借可爱的小鱼板形象和鲜香爽辣的口感,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酸香爽金汤肥牛面”与IP“小黄人”联名产品,销量稳定向好;“鲜Q面”以领先工艺入局非油炸方便面赛道实现品类突围,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产品体验;“迷你桶”针对户外、宵夜等场景,以精致小巧的产品设计与多样口味赢得消费者青睐,销量持续攀升。 康师傅剁椒鱼片汤面以鲜辣好吃圈粉众多年轻人 以“鲜Q面”产品为例,康师傅入局方便面行业“新蓝海”——非油炸赛道。据介绍,该产品采用了康师傅的创新专利技术,直接冲泡就能获得现煮面的口感,是公司在健康速食领域技术创新的又一力作。 康师傅创新产品“鲜Q面”以领先工艺实","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2b679ef0d596d0f73139bbe17b44b49","width":"1080","height":"86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172517592313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67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