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研报

食品研报,每个食品从业者身边的行业顾问

IP属地:未知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9-15 23:07

      从罗永浩PK西贝,到“柴怼怼”被抓,食品行业迎来一场硬仗

      图片 吃是头等大事,多大的争议都不过分。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山禾 图片来源:网络 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门店“几乎全是预制菜”。隔天,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回应称西贝门店100%没有预制菜,并表示“一定起诉罗永浩”。 罗永浩回应也很强硬,要悬赏10万块寻找西贝预制菜的证据。双方的剑拔弩张,让这起案件不断升温。 从9月10—12日,罗永浩连续发了30多条吐槽西贝和预制菜的微博。 从流量来看,这一场舆论战,西贝“输”得很惨。新榜抓取了9月10—12日微博、公众号、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与此事件相关的Top200的爆款内容,结果发现,声量最大的抖音平台,西贝的支持率仅有6%。 相对于其他平台,抖音用户对西贝态度更加“苛责”,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抖音平台恰恰是食品问题的“重灾区”。 01 抖音直播,鱼龙混杂 最近被抓的“柴怼怼”(原名柴向前),堪称是抖音直播乱象的典范,同时也是新时代食品行业乱象的典范。 图片 互联网时代,成名最快的方式就是骂名人、骂名企。 2025年4月5日,柴怼怼发视频称,胖东来不靠商超赚钱,主要是靠玉石,“成本几百块钱的玉石卖几千几万,利润几十上百倍……” 4月8日,胖东来回应称柴怼怼的虚假、未经证实的指控,严重伤害了胖东来的品牌价值和社会信任,涉嫌诽谤和不正当竞争(注意,这是考点)。隔天,胖东来公布了详细数据,和田玉销售额仅占集团销售额的0.34%,毛利率仅20%。胖东来赚钱既不是“主要靠玉石”,胖东来的玉石也没有“几十上百倍”的利润。 此后1个月,胖东来又发布多条内容“自证清白”。5月3日,于东来本人更是直接发文称,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与此同时,有多名网友爆料,2024年11月到2025年3月期间,在柴怼怼直播间买到染色的和田玉,越戴颜色越浅。 自己卖假玉石,却伪装
      75评论
      举报
      从罗永浩PK西贝,到“柴怼怼”被抓,食品行业迎来一场硬仗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9-12

      10家红酒上市公司半年利润,为何不及茅台1/300?

      图片 张裕、威龙、王朝、中信尼雅业绩“苦涩”,国产葡萄酒没人喝了?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乌苏 图片来源:网络 葡萄酒企的业绩充满“苦涩”。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10家葡萄酒上市公司总收入约为24.8亿元,净利润只有1.2亿元,和贵州茅台同期454.03亿元的净利润相比,不及后者1/300。 具体来说,这半年,营收在10亿元以上的葡萄酒企只有1家,4家在1亿元至4亿元之间,5家不足1亿元。 就算是行业几个“带头大哥”,也都坐上了滑梯,一路下滑:张裕半年营收14.7亿元,同比下降3.4%,归母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下降16.1%;威龙股份营收1.8亿元,同比下降15.27%,归母净利润为-240万元;王朝酒业营收1.2亿港元,同比减少9.3%,归母净利润817万港元,同比锐减55.9%;中信尼雅营收0.7亿元,归母净利润只有67万元。 行业一片惨淡,看上去,国产葡萄酒真的没人喝了。 一个例证是,前几天,“吴晓波频道”发起了一项小调查,主题是“你经常喝红酒吗?”结果显示,选择“几乎不怎么喝红酒”的用户占比达63%,选择“爱喝,一个月好几次”的用户占比仅有11%。 葡萄酒为什么始终上不了大多数国人的餐桌?这背后,藏着一个行业的结构性困境。 01 教育消费者?结果成了“劝退” 葡萄酒行业的结构性困境,和葡萄酒本身密切相关。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在国内,喜欢喝酒的人在饭局上讲究“三中全会”,意思是白酒、红酒、啤酒三种酒都要喝。 但是,和白酒、啤酒拿起来就喝不同,葡萄酒喝起来特别麻烦,要有专门的开瓶器,要有高脚杯,要摇晃,要细品,得有情调和仪式感。酒,一般被视为人际关系“润滑剂”,从使用的便捷度来说,红酒的“润滑度”不如白酒和啤酒。 此外,中餐高油、高盐,容易和葡萄酒中的核心成分“单宁”产生冲突,使酒的涩感更突出,口感更粗糙。 中餐调味也更丰富,常使用酱油、辣椒、花椒、醋、八角
      280评论
      举报
      10家红酒上市公司半年利润,为何不及茅台1/300?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9-10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食安工委与武汉名医在线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食安工委与武汉名医在线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与行业自律 2025年9月7日,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食安工委”)与武汉名医在线在武汉举行合作洽谈会。双方就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舆情管理、行业自律、大会承办、会员拓展等多方面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初步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图片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食安工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苗增彦、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食安工委副秘书长兼事业发展处主任左钢代表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食安工委出席此次交流会,武汉名医在线总经理金洪旭、市场部总监刘芮、运营总监任欢、策划部总监谈鼎新、董事长助理许敏等共同参与交流。 苗增彦副秘书长首先介绍了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的组织架构、职能范围及与主管部门的业务关联,强调其在“三品一械”领域的质量安全与行业发展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已拥有近2000家会员单位,下设近百家分支机构。食安工委作为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高度垂直于食品行业工作的专业分支机构,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北京名医在线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始终坚守“名医、好药、真疗效”的价值主张,致力于服务中医大健康产业的各参与方。公司在北京、重庆、武汉、成都等多个城市设有运营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医疗服务与供应链服务的属地化布局。为全国各省市患者提供中医名医诊疗和饮片、颗粒、汤剂的加工和送药上门服务,同时销售大健康产品并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公司已成功构建起“名医专家、线下首诊、线上复诊、疑难会诊、中央药房、全国配送”的数智化全流程闭环中医大健康服务体系。 会议围绕合作模式、资源支持、大会承办、社会监督、舆情管理、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等多个维度展开讨论。苗增彦副秘书长表示,将支持武汉名医在线成为理事或常
      45评论
      举报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食安工委与武汉名医在线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9-10

      阿里携高德扫街榜破局,本地生活“三国杀”升级

      杭州西溪C区的发布会,是不是阿里给美团的“战帖”?。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阿拉蕾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网络 在阿里巴巴9月10日公司周年庆这一天,阿里发布会“重大事件”曝光:高德发布“扫街榜”,像一颗炸弹扔进了沉寂已久的本地生活市场,也被行业认为是对美团的正面宣战。 这场发布会的背后,是中国本地生活市场暗流涌动的流量博弈与份额争夺。 图片 外卖作为本地生活的“流量入口级业务”,已经成了阿里、美团、京东三方激战的核心战场:7月,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披露,淘宝闪购日订单数已突破8000万单;同期,美团也亮出即时零售的“成绩单”,截至7月5日23时,其当日即时零售订单量突破1.2亿单,用高频消费场景巩固着基本盘;而京东同样不甘示弱,在2025年618媒体开放日上,京东宣布外卖日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 三方在外卖订单量上的缠斗之时,美团也在即时电商领域构建起新的优势,成为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心腹之患”。凭借外卖场景积累的高频用户与成熟履约网络,美团闪购不断向3C数码、酒水等电商核心品类渗透,2025年其GMV预计将达到4085-4318亿元,对阿里、京东的即时零售业务形成“鲸吞蚕食”之势。 面对这一压力,阿里的反击:延续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深度联动,不仅在淘宝首页为“小时达”即时零售业务设置专属入口,用淘宝庞大流量为高客单价品类导流,同时借饿了么的骑手资源补上履约短板,形成“流量+履约”的双重阻击力。 站得越远,看得越全。站在长远时间视角,阿里的这轮反击,不仅仅是要争夺本地生活领域的话语权,更是关乎零售行业下半场船票的争夺战: 阿里、美团、京东,谁能率先打破“本地生活”与“电商”之间的次元壁,成为新时代零售标杆? 01 十年陪跑:阿里的折戟与美团的铁壁 在成为“标杆”方面,阿里的布局很早。可惜,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13年的冬天,阿里旗下“淘点点”上线时,曾喊出“
      213评论
      举报
      阿里携高德扫街榜破局,本地生活“三国杀”升级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9-08

      可乐2块3、AD钙奶8毛8,赵一鸣、零食很忙、好想来能赚钱吗?

      图片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乌苏 图片来源:影视剧照/网络 500ml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只卖2.3元,500ml的依能蜜桃水、蜜柠水卖1.6元,550ml的康师傅喝开水卖1.2元,娃哈哈AD钙奶低至0.88元一瓶…… 图片 各种零食饮料超出寻常的低价,到处悬挂着“省钱”、“一件也批发”的标语,这是《食品研报》在浙江绍兴、河南郑州等地逛赵一鸣零食店最直观的感受。 进店逛了一圈,第一感受就是:东西这么便宜,能赚钱吗?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头部量贩零食连锁店不但能赚,还赚得盆满钵满。 据公开报道,拥有“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等品牌的鸣鸣很忙今年GMV将突破800亿元,净利润将破13亿元。约等于从每个中国人身上赚走1块钱。 而拥有“好想来”、“老婆大人”等品牌的万辰集团今年上半年营收225.8亿元,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速达到惊人的50358.80%。 相比之下,“传统”零食品牌那真叫一个惨。今年上半年,良品铺子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491.6%、来伊份同比大跌439.6%、三只松鼠同比下降52%…… 同样是卖零食,为什么传统零食品牌噌噌下滑,量贩零食连锁店为什么噌噌上涨? 用一句经典广告语来说,量贩零食连锁店是减少了赚差价的中间商,让买家少花钱,让卖家多赚钱。 至于怎样减少中间商,这事还得从传统零售渠道说起。 01 量贩零食扩张,对着中间商砍一刀 在80后、90后乃至10后的印象中,零食饮料往往被放置在超市或小卖部的某个区域集中售卖。而在进入超市之前,这些零食饮料已经经历了3—5层渠道商或代理商。 拿街头的小卖部、便利店来说,零食饮料的起点站是制造商品的工厂或品牌商,第二站是省级或区域代理商,第三站是市级代理商,第四站是县级代理商,第五站才是超市或者小卖部,终点站是卖到消费者手中。 从起点站,到终点站,每一站都要加价。 家乐福、沃尔玛
      778评论
      举报
      可乐2块3、AD钙奶8毛8,赵一鸣、零食很忙、好想来能赚钱吗?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9-04

      6500亿“沸腾”洗牌:海底捞向左做体验、呷哺呷哺向右抠成本

      图片 火锅进入存量淘汰赛。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何必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餐饮消费逐步从“复苏期”进入“调整期”,作为国民级餐饮赛道的火锅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了关键的转型阶段。一方面,市场规模仍保持扩容态势,预计突破6500亿元关口;另一方面,存量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分化、成本压力攀升等挑战交织,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加速转变。 从头部品牌的战略调整到下沉市场的潜力释放,从产品创新的突破到供应链效率的升级,火锅市场的每一个变化都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新逻辑。 01 头部品牌:业绩承压下的韧性破局——海底捞多品牌对冲,呷哺呷哺收缩优化 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头部品牌的业绩表现往往最先反映市场趋势。现在,火锅赛道唯二的上市品牌也都公布了各自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海底捞与呷哺呷哺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业绩压力,但通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 海底捞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0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7%;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减少13.7%;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同比减少15%。尽管海底捞依然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但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海底捞火锅餐厅上半年海底捞接待顾客总数近1.9亿人次,平均翻台率由去年同期的4.2次/天下降至3.8次/天。顾客人均消费从97.4元微增至97.9元。海底捞方面称,翻台率及客流量下降,主要由于餐饮市场竞争加剧,顾客消费需求变化等影响。 面对主品牌增长乏力的困境,海底捞将多品牌战略作为破局关键。除核心品牌海底捞火锅之外,其已布局“焰请烤肉铺子”“从前印巷”“小嗨爱炸”等14个餐饮品牌,截至上半年末共计126家餐厅。其中“焰请烤肉铺子”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内新开46家门店,总数达到70家;财报数据显示,包含该品牌在内的“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同比激增227%,成为对冲主品牌压
      516评论
      举报
      6500亿“沸腾”洗牌:海底捞向左做体验、呷哺呷哺向右抠成本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9-01

      奶茶行业反常事件:“美团系”的喜茶,抱紧了淘宝闪购的大腿

      图片 消费者,永远是对的。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乌苏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的奶茶江湖,喜茶特别反常。 过去多年,喜茶6成以上订单来自于自家小程序喜茶Go,而非外卖平台。私域流量,给了喜茶很大的底气。即便京东外卖在“咖啡奶茶”专区上线百亿补贴,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茶百道、古茗、库迪等品牌都积极参与,喜茶也不为所动。 图片 但是,前几天喜茶一反常态,同时入驻美团拼好饭、淘宝闪购(饿了么)。 更反常的是,喜茶入驻美团拼好饭仅在局部城市试水,入驻淘宝闪购却是全国4000多家门店全量入驻。 要知道,美团龙珠资本是喜茶第二大外部股东。而且,最近这波外卖大战美团烧掉225亿元,利润暴跌。在这种情况下,喜茶作为“美团系”成员,却带着全国门店入驻“阿里系”,这事实在是蹊跷。 事实上,不只是喜茶的战略发生了变化,整个新茶饮行业的商业逻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01 大单品为王?再见! 新茶饮行业根本性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产品上。 这得从定义说起。 所谓新茶饮,是相对“旧茶饮”而言的。按照传统的定义方式,可以把国内奶茶行业划分为4个时代: 1990年代,中国台湾奶茶被引入中国大陆,当时内地奶茶还没有品牌概念,奶茶质量不高,多是植脂末(奶精)冲调而成,可以称之为1.0时代; 到了2000左右,开始出现连锁店,奶茶原料也在竞争中逐步进化了,尽管植脂末冲调还是主流,鲜牛奶也开始普及,红豆、布丁等小料也越来越丰富,也就是2.0时代; 到2010年之后,喜茶芝士奶盖茶、奈雪水果芝士茶兴起,鲜果、鲜茶、鲜奶成为标配,品牌意识越来越强,每一家都想做出差异化,这是3.0时代; 2020年之后,健康化趋势明显,半糖、三分糖、0糖成了菜单必备选项,越来越多品牌主打0添加,而且会把奶茶的热量值直接写出来,这是4.0时代。 从3.0时代开始,奶茶和过去划了一道界限,称之为新茶饮。 但在《食品研报》看来,这些细分的“时
      335评论
      举报
      奶茶行业反常事件:“美团系”的喜茶,抱紧了淘宝闪购的大腿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8-30

      行业内卷,加入“万店俱乐部”的古茗,新的增长曲线在哪里?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夏雨 图片来源:网络 8月26日,古茗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中期答卷。2025年上半年,古茗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大增121.5%。换句话说,古茗用半年时间就跑赢了去年的自己。 在这一财季,古茗的门店数字突破了1.1万家,正式迈入“万店俱乐部”行列。 业内人士更关注的,并不是门店的数量和营收数字增长,而是行业内卷背景下扩张至“万店”的古茗能否进入正增长的循环,新的增长曲线又在哪里? 01 万店带来规模效应 截至6月底,古茗的门店总数达到11179家。较去年同期净增1663家,同比增长17.5%。在报告期内,古茗平均每天新开近7家店。 财报显示,古茗小程序的注册会员人数已达到约1.78亿名,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季度活跃会员人数达到约5000万名。 密集的门店网络,让品牌可以网罗更多客群。庞大的注册会员,让消费者走几步就能看到古茗。 更重要的是,古茗把75%的门店布置在距仓库150公里内,几乎做到“仓在前,店在后”。冷链两日一配,配送成本占GMV不到1%——这一数字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门店数越多,古茗的“自转速度”就越快,供应链、配送成本越低,仓配效率越高。 配送成本低,意味着品牌的利润空间更稳,加盟门店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加盟商开新店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古茗加盟商数量从4798名涨到5875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茗门店加密、增多的同时,其单店收入并没有随之减少 。财报显示,上半年古茗的单店日均GMV从6200元提升到7600元,杯数也从374杯涨到439杯。同样一家小店,每天能多卖出去几十杯饮品。这意味着,古茗门店还存在着加密的市场空间。 不过,奶茶“万店俱乐部”也越来越拥挤了,蜜雪冰城、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也都在和古茗竞争线下空间以及消
      407评论
      举报
      行业内卷,加入“万店俱乐部”的古茗,新的增长曲线在哪里?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8-28

      红牛帮东鹏特饮打败红牛,是何居心?

      靠运气,还是靠实力?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山禾 图片来源:影视剧照/网络 最近10年,红牛干了一件大事:帮着东鹏特饮打败红牛,让打工人卖到更便宜的“续命水”。 2012年巅峰时期,红牛一家独占国内罐装功能饮料82%的市场份额,是行业公认的“大哥”。当时,“小弟”东鹏特饮仅占4.7%份额。 没想到,2016年之后,红牛“发疯了”,不把红牛斗倒,誓不罢休。搞得是供应商不敢给红牛供货,渠道商不敢卖红牛的货。 结果,东鹏特饮并没有怎么努力,业绩却越来越好。 根据尼尔森IQ数据,东鹏特饮连续四年成为国内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曾经的小弟,已做大哥好多年。 而且,东鹏特饮的增速也远高于红牛。2024年,东鹏特饮营收增速(28.6%)大约是红牛(1.3%)的22倍。 更气人的是,近期东鹏特饮公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其营收和净利润,又创历史新高。 红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打工人喝功能饮料主要为了延长“工位续航能力”,能选的品牌一大堆,脉动、尖叫、健力宝、佳得乐、宝矿力水特、启力……躺赢的为什么偏偏是东鹏特饮? 这事,还得从红牛说起。 01 红牛悲伤往事 在泰国、中国、奥地利,各有一个红牛,每一个都可以说自己是红牛正宗。 红牛的故事,起源于泰国。 泰国举办1966年曼谷亚运会期间,城市翻新、游客增加,工人、司机需要加班加点熬夜挣钱。泰籍华人许书标,本着“给淘金人卖铲子”的精神,让自己旗下的药厂,为蓝领打工人研发了一款可以快速恢复体力的饮料。 1966年,“泰国红牛(Krating Daeng)”问世,由于提神效果好、价格便宜,泰国红牛很快成为泰国功能饮料的一哥。 从品牌历史来看,泰国红牛,是红牛的鼻祖。 直到1982年,故事发生了转折。 这一年,奥地利人迪特里希·马特西茨在泰国出差期间,喝了泰国红牛之后,不仅感受到功效,作为一家国际消费品公司的营销总监,马特西茨还敏锐感受到泰国红牛一定能
      149评论
      举报
      红牛帮东鹏特饮打败红牛,是何居心?
    • 食品研报食品研报
      ·08-26

      星巴克卖身背后:外资品牌在中国的黄金时代终结了?

      图片 一场迟到的“权力交接”。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李梓茉 图片来源:影视剧照/网络 外资品牌“退场潮”来了。 最近,星巴克计划出售中国业务股权。业内解读为,此举是“迫于”瑞幸等国内品牌的竞争压力。 不只是星巴克,据媒体报道哈根达斯拟、迪卡侬等外资企业,也频频传出关店、调整、出售股权的新闻。 表面上看,这是“个别”企业的偶发行为。但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本土品牌的崛起正改写游戏规则,外资品牌曾经赖以生存的“溢价逻辑”“标准化体系”“渠道优势”正在消退。 中国消费者和本土品牌,正在夺回属于自己的市场话语权。 01 “卖身”信号频出 2025年财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星巴克董事长兼CEO BrianNiccol宣布推进中国业务股权出售,计划保留相当比例股权,目前超20家机构参与洽谈。 这个曾经被视为“咖啡界茅台”的外资品牌,如今70%的股权估值仅55亿美元,较2021年的峰值缩水61%。消息一出,外界一片哗然——这个在华深耕25年、开出6000多家门店的咖啡巨头,为何突然要“卖身”? 星巴克的退场,瑞幸“难辞其咎”。25年三季度,星巴克中国业务营收7.9亿美元,仅为瑞幸同期的一半,门店数7828家,远少于瑞幸的2.6万家。 除了瑞幸,星巴克还面临库迪、Manner等本土品牌在价格、口味各个方面的围剿。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星巴克代表咖啡这个品类,喝星巴克代表一种特殊的调调。如今,星巴克只是众多咖啡品牌中的某一个品牌,稀缺性严重下降。 在咖啡不再稀缺的中国市场,星巴克亟需“强力外援”助力本土化转型。“卖身”是个性价比很高的方式。 和星巴克处境相似,哈根达斯可能也要被卖了。 哈根达斯曾是“高端冰淇淋”的代名词。但据财经在今年6月报道的内容,有公开报道称哈根达斯母公司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其在中国的哈根达斯冰淇淋门店。谈判尚处于初期阶段,通用磨坊方面回应媒体称,
      524评论
      举报
      星巴克卖身背后:外资品牌在中国的黄金时代终结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