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目标价上调背后:AI推理芯片大单涌入,国产替代逻辑彻底颠覆!​

核心观点

  • AI芯片需求爆发:中国云服务商和AI芯片厂商正加速部署AI基础设施,带动对成熟与先进制程芯片的双重需求。

  • 中芯国际直接受益:作为中国最大、技术最全面的晶圆代工厂,SMIC将在AI推理、边缘计算等领域持续获得订单增量。

  • 估值小幅上调:上调2028–2029年业绩,GS目标价上调至83.5港元,对应13.8%上行空间。

  • 估值逻辑重估:市场对中国半导体板块的长期增长预期改善,推动SMIC远期市盈率从40倍升至45.2倍。

为什么现在看好中芯国际?

1. AI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国产替代逻辑强化

中国正掀起新一轮AI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最典型的例子是—— $中国移动(00941)$ 在8月宣布斥资17亿元人民币采购AI推理服务器。这不仅是一次采购,更是中国云服务商资本开支(capex)转向AI的明确信号。

与此同时,本土AI芯片厂商也在快速崛起:HW发布**950/960/970系列AI芯片,计划2026Q1至2028Q4陆续上市,并配套推出Atlas 950/960 SuperPod与SuperCluster,支持数十万乃至百万级NPU协同运算; $寒武纪(688256)$ 在2025年第二季度已展现强劲业绩表现。

这些芯片虽未必全部由中芯代工,但大量边缘AI设备、推理芯片仍依赖55nm–14nm等成熟制程,正是中芯国际的核心优势领域。

中芯国际全球同⾏的市盈率与每股收益增⻓相关性中芯国际全球同⾏的市盈率与每股收益增⻓相关性

2. 成熟制程仍是“现金牛”,先进制程稳步推进

尽管中芯尚未进入7nm以下先进逻辑制程的第一梯队,但其在28nm及以上成熟节点的产能利用率与客户黏性极高。而AI边缘设备(如智能摄像头、车载芯片、工业终端)对成本敏感、对制程要求不高,恰恰是中芯的“舒适区”。

更重要的是,公司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并具备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配产线的能力——这在当前AI需求结构性分化(训练 vs. 推理 vs. 边缘)的背景下,构成显著运营优势。

3. 盈利与估值双击可期

前几日高盛小幅上调了中芯2028–2029年的营收与毛利率,反映AI长期需求能见度提升以及产能利用率(UT rate)提高带来的利润结构优化;

当然,更关键的是估值逻辑的变化,目前市场主流的估值水平是2028年远期市盈率从40-45倍,理由是“中国半导体板块正在经历价值重估”。

12 Months Forward PE12 Months Forward PE

风险提示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仍是悬顶之剑,可能限制设备采购与技术升级;

  • 资本开支压力:持续扩产需大量资金,自由现金流仍为负(2025–2027年FCF yield为-13.5%至-1.8%);

  • 估值已不便宜:A股当前PE接近历史高点,短期或有波动。

# 新能源暴涨!宁德时代,大家看好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杜向峰
    ·09-25
    中芯国际的成长潜力巨大,国产替代太重要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