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高切低” 的缪惑

许多人等 高切低 等到四肢发麻。

股市里所谓 高切低,高,是指前期涨幅巨大、估值高、交易拥挤的股票,多数情况下就是科技成长股;低,是指前期挨打或没怎么涨,估值不高,有修复空间的行业,比如红利、消费、甚至AI里软的那部分。所以之于AI这个板块,高切低 你也可以理解成 硬切软

股票江湖就是这样,有人硬着等,有人等着硬。

那么高切低是否会发生?——这就如天干物燥的老房子要着火一样,看起来似乎是个必然,势能一直在那里积蓄;也如同雪崩,雪垒如危卵,一声咳嗽就触发。但是火星与咳嗽什么时候来,却完全没人知道。于是在这个“极富伪装色彩的确定性”的掩护下,就很容易会让人有种“我能预知未来”的错觉。

记得我说的这句话:人在市场中,是不一定亏钱的;但在错觉自己能精准抄底的那一刹那,他就要开始亏钱了。

“高不切低”不是A股特有现象,美股与港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你以为美股牛市很均匀,其实不然。我之前说过美股的牛市很窄,虽然大盘股指屡创新高,但去年是Mag7带头冲,今年连Mag7都熄了主要是AI在带头硬冲,根据Coatue的统计,2025年初至今,标普500涨了15%左右,不算Mag7的美股AI涨了30%,而Mag7 “仅仅” 涨了16%,非AI更是只有7%的收益。标普里的医药保健、金融、能源、消费等等板块,芸芸众低。

(数据来源:Coatue)

如果全世界都在炒AI炒科技,A股肯定要同流合污,而不会独善其身。

投资中我总是认为安全边际是第一位的,尽量不亏损本金,估值高肯定有各种各样高的理由,很多时候也很合理,但完全无视估值的投资,你很难说自己没有赌的成分。

但同时,我认为所谓transformative或者disruptive行业的投资——翻译过来就是所谓革新颠覆型投资,也不必在估值上过于苛刻,可以学学木头姐的配置方法,高低都买(主要还是看行业的景气度或者说颠覆度),这样切与不切,你都很从容。比如美股有个ETF叫CNQQ(把恒科、A股的交易时间延伸到美股),跟踪 Solactive China Technology 35 Index 这个指数,你可以理解成”恒生科技+”,腾讯阿里宁德时代之类“护城河股”占大头,但也有寒武纪寒王(寒王股价又超过茅王了)、中际旭创这样的飞天股。高低都配置,你就不用再在 高切低 幽暗的心理迷宫里,怀疑人生。

最后,关于 高切低 我其实就只有仨建议:

第一,不极端押注单一风格,均衡配置。比如AI,你完全可以都买,软硬兼施。其实即使是成长股,你也会发现,市场里总有不一部分成长股是在天上,而另一部分成长股是在深度调整里,原因仅仅是因为 风口不同。

第二,虽然是老生常谈,仍然那重视底层逻辑是生意本身。是生意,那要看市占率、增长曲线、margin expansion,就有ROE、自由现金流、盈利质量这些核心KPI的考核。你啥都没有的高,那就只剩风险高。

第三,耐心!耐心!耐心!风格切换总是诡异与怪诞、震荡与反复,千万避免追涨杀跌。许多小伙伴——由于他们一直在“低”里与命运摔跤,而“高”里的嘉年华大趴完全没赶上——对于高切低这事,就容易非常狰狞,痛苦辗转,仰天长啸。此时多多按摩自己,克制一下嫉妒之火让你面目全非。

高切低,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市场的理性轮动。当然分析师路演的时候不会这样表达,他们会含混其词地说 “我们建议在高景气赛道适当止盈,切入低估值板块,追求性价比….blah blah….”。我觉得他们也没说错,但具体什么时候切,这个他们就不管了,看你的造化;而我的建议就在上面三点,不求精确一刀,模糊的正确好于精准的错误,因为你完全可能——高切低,结果切得反而更高(价值陷阱)。

随便说一些感想,高与低,切来切去,切切在心。时光奔腾,循环往复,而一代又一代股民们,我们在高低之间完成了精神图腾的永恒。

——————

披露:本文仅是零碎感想发作,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三大4000点对决!沪指、ETH、黄金,看好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高切低的确容易让人迷失,耐心才是最佳策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