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ChatGPT成型?从82到158美元,BABA的大反攻开始了?
从年初的82.23美元到如今的157.71美元, $阿里巴巴(BABA)$ 今年以来涨幅已高达91.8%。
随着AI叙事在全球市场持续升温,阿里在2025年的股价表现,开始真正脱离过去两年的“价值陷阱”标签。市场对阿里的关注点,正在从“阿里能不能追上 AI”转向“阿里是否正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 AI 推进力量之一”。
而千问App的全面升级成为了这个叙事的关键催化剂。
一、从“通义”到“Qwen”,阿里正式进军C端AI主战场
阿里11月推出全新千问 App,将原“通义”全面升级并更名为“Qwen”,并同步上线iOS和Android。
此次升级有三大亮点:
1. 全面对标ChatGPT
彭博指出,阿里正在主动将千问App做成更接近ChatGPT的产品形态,标志着阿里真正进入C端AI市场。这是其在更大范围内追赶竞争对手、并最终从个人用户身上实现盈利的重要一步。
2. 明确定位为“体验最强Qwen模型的主入口”
阿里在应用商店中罕见地强调,这是体验其最新、最强大Qwen模型的主要入口。它不再是工具,而是“入口级产品”。
3. 即将加入Agentic-AI,渗透淘宝生态
彭博透露阿里将在未来数月内加入Agentic-AI自主智能体能力,用于自动化购物决策、生成个性化推荐,优化电商路径、改造搜索、广告与GMV。
这将是阿里最大现金流业务第一次被“全面AI化”。
二、股价当日上涨2.54%,市场为何买单?
全新千问App发布当天,BABA股价上涨2.54%。
市场之所以快速反应,背后有四个关键原因:
1. 阿里大模型生态的商业化能力已开始显现
在全球AI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阿里也显著加快了基于Qwen的应用变现。今年6月当季,其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这意味,阿里AI不再是“PPT”,其AI已经在赚钱,是中国少数正在把大模型变成现金流的公司之一。对股价而言,这是实打实的基本面支撑。
2. 阿里首次拿出能与ChatGPT对标的C端产品
之前的通义更偏开发者或企业用途,而千问App是阿里第一次拿出“直接与美国顶级大模型产品竞争”的应用。
3. “硅谷恐慌”
据一些观察人士称,阿里的Qwen模型在硅谷开发者社区迅速流行,在美国引发了警惕。其大规模投资与快速突破让它跻身全球顶尖AI开发力量之列。
营销专家Tulsi Soni周六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硅谷不愿承认,但迹象非常明显:我们正在见证一场全面爆发的Qwen恐慌。”
此外,《金融时报》报道称,阿里巴巴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了某些未知能力,而美国白宫声称这些能力将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虽然阿里否认相关指控,但这反而说明其AI影响力已经“被看见”。
4. 阿里估值低位,AI叙事补涨情绪强烈
BABA今年涨幅虽大,但仍远低于美股科技巨头的估值水平。因此,只要AI叙事增强,股价就会出现更强的弹性。
结语
千问 App的推出与升级,明确体现了阿里要做“中国版 ChatGPT”的决心,将把大模型与淘宝、电商、云业务全面打通。
并用连续八个季度的AI三位数增长证明了其AI已在创造收入。BABA今年接近翻倍的涨幅,可能只是其估值重塑的开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HarleyJonson·11-18 17:08阿里这波AI商业化太猛了,三位数增长持续八个季度,股价还得冲!点赞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