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和特斯拉,谁是“物理AI”的未来?
@定焦One: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陈颐 编辑 | 方展博 一场关于“物理AI”的全球竞赛,正在从PPT走向真实的战场。 这几天,聚光灯打在两家企业身上。 一边是小鹏汽车。11月5日,何小鹏公布小鹏汽车的目标是成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并发布了四个AI应用(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小鹏Robotaxi、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汇天飞行汽车)。这意味着小鹏试图告别“造车新势力”的标签,一脚踏入科技前沿的核心圈。 另一边是特斯拉。11月6日的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的万亿美元薪酬激励计划即将接受投票。这份方案的解锁条件,与特斯拉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深度捆绑。 如果你觉得这两件事只是巧合,那或许就低估了这股席卷全球的“物理AI”浪潮。英伟达CEO黄仁勋多次在公开场合断言“物理AI”就是AI的未来。当这位手握全球AI算力命脉的“军火商”都如此笃定时,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在“物理AI”的赛道上,中国科技公司将如何抓住机会、突破卡位,给出“中国解法”? 一部分目光聚焦在小鹏身上。乐观派认为,小鹏正在以一种更系统的方式,复制甚至超越特斯拉的成功路径,试图在全球智能产业的牌桌上,为中国争夺一个关键席位。 保守派则担心,从“造车新势力”到“全球具身智能公司”,跨度之大、挑战之多,意味着小鹏的技术积累、资源投入与生态构建能力,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当“物理AI”成为科技圈新的集结号,小鹏的物理AI布局,是真正踩在了产业变革的鼓点上,找到了一个比特斯拉更落地的“中国答案”,还是一场虽然美好、却落地艰难的资本游戏?或许,在理解了小鹏构建的“物理AI”版图后,答案就会变得清晰。 物理AI,为什么是AI的终极战场? 最近被科技圈捧上神坛的“物理AI”到底是什么?它和我们熟悉的ChatGPT这类生成式AI,又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ChatGPT靠“吃”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