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11:10

      私有化官宣!极氪即将退市纽交所

      7月15日晚间,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0175.HK)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目前持有极氪约65.7%股份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极氪的完全控股,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并与吉利汽车全面合并。 根据吉利汽车的公告,每名合资格极氪持有人可选择(i)就每股极氪股份,收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或(ii)就每股极氪美国存托股份,收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将以吉利美国存托股份形式交付)。 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为港币17.15元,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较股份于紧接非约束性报价函日期前最后交易在联交所所报的收市价每股港币16.74元溢价约2.4%。合并完成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实现私有化。 2024年5月,极氪在纽交所敲钟上市,上市首日涨幅34.57%,以优异成绩成为吉利旗下第九个IPO。目前极氪上市刚满一年。 吉利控股表示,此举标志着吉利控股集团贯彻《台州宣言》精神,推进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又迈出关键一步。 合并后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燃油、纯电、插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全方位布局,全方位提升竞争力及企业价值。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去年发布《台州宣言》以来,‘一个吉利行动’进展顺利,本次合并为吉利汽车更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7月1日,吉利汽车公告称,集团于2025年6月的汽车总销量约23.6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2%;上半年累计销量140.9万部,同比增长47%。鉴于上半年强劲销售表现,吉利集团将全年销量目标由271万部上调约11%至300万部。 截至当天收盘,吉利汽车报收18.26港元/股,总市值约1841亿港元,涨0.11%;极氪报收28.48
      1,382评论
      举报
      私有化官宣!极氪即将退市纽交所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11:07

      专业空压机制造商「鑫磊股份」拟赴港上市,冲刺 “A+H”

      7月15日晚间,来自浙江的专业从事空气压缩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空压机制造商鑫磊股份(301317.SZ)发布公告称,为加快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公司计划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其他关于本次H股上市的细节尚未确定。 鑫磊股份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空气压缩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空压机制造商。 公司于2023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截至7月16日收盘,公司A股市值为53.26亿元人民币。 该财务报表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12%至9.27亿元,但盈利能力稍有下滑:归母净利润下降15.43%至5235万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由正转负,显示营收增长可能存在资金周转问题。资产总额增长6.38%的同时,净资产反而缩水6.35%,结合加权ROE从5.82%降至4.95%,反映出公司资产扩张未能带来效益提升,整体呈现"增收不增利"的运营困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节能、高效空气压缩机、鼓风机等空气动力设备和磁悬浮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螺杆式冷水(热泵)机组、涡旋热泵机组等暖通空调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鑫磊股份主要产品包括螺杆式空压机、螺杆式鼓风机、小型活塞式空压机、离心式鼓风机、增氧机、离心式真空泵等6个平台300余种型号,产品具有高效节能、静音低噪、稳定可靠、安装便捷、维护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石化化工、矿山冶金、纺织服装、医疗行业等小流量空气动力需求领域和轨道交通、酒店、数据中心、机场、商业地产、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截至7月15日,今年已有赤峰黄金(6693.HK)、钧达股份(2865.HK)、宁德时代(3750.HK)、恒瑞医药(1276.HK)、吉
      204评论
      举报
      专业空压机制造商「鑫磊股份」拟赴港上市,冲刺 “A+H”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11:05

      IPO只是开始!年内AI企业赴港上市有所降温,但再融资如火如荼!

      随着人工智能席卷各行各业,企业纷纷拥抱人工智能,利用AI赋能公司产品。相对而言,人工智能企业普遍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和商业模式不确定的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成功在资本市场中稳健前行的人工智能企业,有望进一步增强其行业竞争优势,为业务的持续繁荣与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年内已有5家AI概念股完成IPO上市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在香港上市的AI新股公司共有5家,分别为近期上市的AI仓储极智嘉-W(2590.HK)、AI解决方案的云知声(9678.HK)、无人驾驶矿卡的博雷顿(1333.HK),以及年初上的ICV仿真测试的赛目科技(2571.HK)和AI脑科的脑动极光-B(6681.HK),合计募资约43亿港元。 近两年,AI概念股在资本市场的热度高涨,不断有AI企业谋求赴港上市。据LiveReport大数据梳理,自2023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有25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在港交所IPO上市。具体如下: 从近两年的发行数据来看,25家AI公司合计募资约245.39亿港元(含超配),平均每家公司募资约9.82亿港元。平均每家申购人数为13,262人,国配的平均认购倍数约为2.99倍,公开的认购倍数约为37.31倍,基石的均值约44.60%。 对比今年的数据来看,2025年上市的5家合计募资约42.82亿港元,较上一年同期的募资额减少12.7亿港元;2025年至今共上市5家AI企业,相较于2024年同期完成上市的9家,减少了4家。 如此变化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级市场的炒作热度有所下降,二是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了A+H新股上。 不过从认购数据来看,投资者对于AI新股的热情仍在。近期上市的极智嘉-W、云知声、博雷顿的公开认购倍数都不低,申购人数都超万人。通常而言,万人认购则是衡量一家公司冷热的分界线。 从国配认购倍数来看,极智嘉-W的国配认购高达
      254评论
      举报
      IPO只是开始!年内AI企业赴港上市有所降温,但再融资如火如荼!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6 14:00

      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麦济生物-B」首次递表,已与康哲药业签订合作协议

      来源丨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025年7月14日,麦济生物-B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公司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2024年收入2.4万元人民币,研发支出约1.5亿元人民币,净亏损1.78亿元人民币。 LiveReport获悉,来自湖南湘江的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HUNAN MABGEEK BIOTECH CO.,LTD.(简称“麦济生物”)于2025年7月14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 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湖南湘江,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创新生物制剂,以解决有关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其他炎症与免疫性疾病方面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已自主研发并建立一条由八款创新候选产品组成的强大管线,包括核心产品MG-K10、关键产品MG-014及MG-013,以及五款其他候选产品。 ☆核心产品:MG-K10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核心产品MG-K10是新一代长效抗IL-4Rα单抗当中领头先驹。该产品目前正在中国进行特应性皮炎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哮喘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结节性痒疹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I/III期临床试验。 除核心产品外,公司还在临床试验中研究两款用于炎症及免疫性疾病学治疗领域主要适应症的关键产品。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于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所有收入均来自向客户提供的服务,金额为人民币8.7百万元、人民币24,000元、人民币24,000元及零。 财务分析 公司目前并无产品已获准商业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2个财年、2024年前3月及2025年前3月,公司主要财
      1,005评论
      举报
      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麦济生物-B」首次递表,已与康哲药业签订合作协议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6 13:59

      港股上半年再融资超1700亿!机器人、虚拟资产、生物医药持续吸金

      随着港股市场投资热情的日渐高涨,今年以来不仅港股IPO融资额显着回暖,再融资活动同样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港股再融资额已达1738亿港元,同比增长227%,规模比IPO还多了近2/3。 近期,地平线机器人-W、越疆、众安在线、连连数字、亚盛医药-B、基石药业-B等来自自动驾驶与机器人、虚拟资产、生物医药领域的明星公司纷纷开启配售再融资,进一步点燃了相关领域的投资热情,也展现了相当瞩目的吸金能力。 上半年港股再融资超1700亿,配售占近八成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累计再融资额已达1738亿港元,同比增长达227%,超过2022、2023及2024年的全年规模。此外,上半年港股IPO募资1055亿港元,即同期再融资额较IPO还多近2/3。 其中,配售作为港股最主要的再融资方式,上半年累计金额达1358亿港元,占比达78%,并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74%。仅6月份,港股再融资规模就超过126亿港元,为年内第二高的再融资月份。 此外,上半年供股、代价发行、股份认购权计划的再融资金额分别达37.2亿港元、173.6亿港元、167.9亿港元,分别占再融资市场的约2%、10%、10%。 年内,港股已有超过230家上市公司开启配售融资行动,平均每家公司配售融资近7亿港元。除了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股份、小米集团两单超400亿港元的配售之外,还有约24家公司通过配售融资超10亿港元。 近两个月,港股配售持续活跃,地平线机器人-W、越疆、众安在线、连连数字、亚盛医药-B、基石药业-B等来自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虚拟资产、生物科技领域的明星公司纷纷开启配售再融资,进一步点燃了相关领域的投资热情,也展现了相当瞩目的吸金能力。 明星科技公司纷纷配售,补充弹药 6月12日,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宣布拟先旧后新配售6.81亿股,净筹约46.74亿港元,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为其整体协调人。 7月15日,
      594评论
      举报
      港股上半年再融资超1700亿!机器人、虚拟资产、生物医药持续吸金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6 13:54

      50亿到255亿美元,RWA市场哪些玩家在分蛋糕?

      2025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出“LEAP”框架,提出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瞬间点燃市场对RWA的热情。 RWA规模暴增410%,加密货币领域第二大加速器 RWA,英文全称为Real World Assets,即“现实世界资产”,通过区块链将现实世界中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如房地产、艺术品、基础设备、债券、新能源设施等),转化为链上可交易的数字通证(Token)。 根据RWA.xyz数据,截至2025年7月,链上RWA总市值已达255.1亿美元(不包含稳定币),较30天前增长6.45%,资产持有者数量达到310,566个,月环比增长67.23%。 RWA整体规模从2022年的50亿美元激增至2025年7月的255亿美元以上(增长410%),成为继稳定币之后,加密货币领域增长第二快的领域。 来源:rwa.xyz RWA:私人信贷、美国国债、商品前三大资产占比94% 来源:rwa.xyz 私人信贷是RWA市场第一大标的资产类型,总规模达到149亿美元,占比超过58.4%。 Figure以110亿美元的活跃贷款额位居榜首。据悉,Figure Technologies是SoFi联合创始人MikeCagney创立的美国第一大非银行房屋净值信贷公司,目前主营的业务内容为房屋净值信贷额度(HELOC),最高允许用户获得房屋价值85%的信用额度贷款,总计提供了150亿美元的信用额度贷款。 据悉,Figure采用的Provenance区块链是一个公共但有权限的L1区块链,对市场流动性有很大限制。 其次,美国国债是RWA第二大资产类别,总计规模75.4亿美元,占比29.5%。美国国债代币化是机构区块链大规模采用的例证,从2023年1月的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7月的约75亿美元——增长了惊人的7,400%。其中的参与者包含很多主流金融机构和新兴区块链金融公司。 来
      577评论
      举报
      50亿到255亿美元,RWA市场哪些玩家在分蛋糕?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6 09:41

      智元搭载英诺赛科芯片:GaN 的新拐点?

      当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完成后空翻的瞬间,全球科技界意识到,人形机器人的肢体灵活性已不再是科幻想象。但鲜为人知的是,支撑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核心,逃不开功率器件的性能跃迁。 据悉,头部具身智能厂商上海智元机器人已经开始搭载英诺赛科的氮化镓(GaN)芯片,标志著GaN器件正式突破消费电子领域,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 “功率神经”。 这场跨界融合不仅改写了机器人核心元器件的技术路径,更是在催生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新市场生态。 01 GaN:人形机器人的 “功率核心” 如果拆开一个人形机器人的髋关节模块,你会发现,这个直径十几厘米的关节腔内,密密麻麻排列著20余颗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芯片——这些正是GaN器件。而传统硅基MOSFET根本塞不进这么小的空间,与MOSFET相比,GaN整个功率器件的芯片面积减小了50%以上。 这种空间焦虑折射出人形机器人对功率器件的极致需求。 当前主流人形机器人搭载30个至40个关节电机,按照关节尺寸分级配置 GaN 器件:手指等小关节需3至6颗,肘关节等中等关节需约12颗,而最大的关节则需要24颗。据此计算,单台机器人的GaN基础用量约300颗。 而随著五指灵巧手、腰部扭转关节等新自由度的加入,机器人单机GaN用量将突破1000颗。 需求爆发的三大引擎正在加速这一进程:一是电机数量增长,从现有40个关节向60个自由度演进;二是功能模块扩展,GPU 电源管理、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新应用场景涌现;三是功率密度提升,关节电机功率从当前80W向200W升级。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GaN实际上早已在LED照明和激光显示等显示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凭借其卓越的击穿电场、热导率、电子饱和率和高频双向导通等特性,氮化镓在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受到行业关注。 如今GaN之所以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被大规模应用,源于GaN的性能优势,颠覆了传统功
      508评论
      举报
      智元搭载英诺赛科芯片:GaN 的新拐点?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5 10:15

      官宣赴港上市!可孚医疗、星宸科技冲刺“A+H”

      近期,又有两家A股公司官宣赴港上市,分别是可孚医疗、星宸科技。   可孚医疗(301087.SZ)官宣赴港 7月11日,可孚医疗(301087.SZ)发布公告称,为加快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及知名度,公司拟在港交所发行H股,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公司于2021年10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截至7月14日收盘,公司最新市值74.6亿元。 可孚医疗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大型、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专业从事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公司旗下多个品牌,包括康复领域“健耳听力”“吉芮医疗”和“背背佳”,美容修复领域“颜本舒”,以及专注呼吸领域“氧立得”等品牌,产品覆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医疗护理、中医理疗五大领域,涵盖血糖系统、血压计、轮椅、助听器、理疗仪等多种产品。 财务数据方面,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29.83亿元,同比增长4.53%;利润总额达到3.72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22.6%。 2025年Q1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减少8.59%;利润总额达到1.09亿元,同比减少7.85%;实现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减少9.68%。   星宸科技(301536.SZ)官宣赴港 7月12日,星宸科技(301536.SZ)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优势,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以加快海外业务发展,完善境内外双循环格局,巩固行业地位,公司拟筹划在港交所发行H股,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截至7月14日,公司最新市值约243亿。 公司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为智慧视觉、智慧出行、智能家居
      867评论
      举报
      官宣赴港上市!可孚医疗、星宸科技冲刺“A+H”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5 10:11

      中国AI双雄「智谱」「稀宇科技 MiniMax」,传考虑港股IPO

      市场消息人士透露,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企业智谱及稀宇科技,正评估于港交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可能性。 一、智谱同时准备A股、港股上市,A股概率可能高些 中国「AI六小虎」之一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谱”)据报考虑将其IPO计划的地点由内地改为香港。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智谱正与财务顾问就潜在IPO进行合作,可能募资约3亿美元(约23.4亿港元)。新浪科技从接近智谱IPO知情人士处获悉,智谱正同时准备港股和A股上市准备工作,且A股上市概率较高。 公开信息显示,智谱AI融资能力惊人,累计融资超160亿元人民币。在2025年7月完成的最新一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已达约320亿人民币。其豪华股东阵容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美团、高瓴资本、启明创投、君联资本等巨头。 作为中国“AI六小虎”之一,智谱专注于打造新一代认知智能大模型。其核心成果包括: 千亿级双语预训练模型 GLM-130B。 知名开源对话模型 ChatGLM(及其单卡版 ChatGLM-6B)。 AIGC产品矩阵:如AI助手“智谱清言”、代码模型CodeGeeX、多模态模型CogVLM、文生图模型CogView等。 推出 大模型MaaS开放平台 (bigmodel.cn),构建“模型即服务”新范式。 据媒体报道,2024年智谱业务高速增长,商业化收入增长超100%。其MaaS平台API年收入同比激增超过30倍,日均Tokens消耗量增长150倍,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化潜力。 二、 稀宇科技(MiniMax):最新估值30亿美元,冲刺年内港股挂牌 同样身为“AI六小虎”的稀宇科技(MiniMax),也被曝出计划赴港上市。消息称其目标是最快2024年内完成挂牌,传已聘请投行负责IPO事宜。 MiniMax同样获得了顶级资本青睐,累计融资超20亿美元(约14
      980评论
      举报
      中国AI双雄「智谱」「稀宇科技 MiniMax」,传考虑港股IPO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5 10:05

      港股医疗IPO热度不减,11家募资超181亿,39家排队,百利天恒“闯关”倒计时

      据LiveReport大数据,截至2025年7月14日,港股今年共计50家IPO,其中医疗保健行业合计11家,占比22%,今年的医疗保健行业的IPO数量接近去年全年的12家。 从发行数据来看,11家公司合计募资约181.19亿港元(含超配),占IPO募资总额的14.62%,平均每家公司募资约16.47亿港元,若剔除偏离值过高的恒瑞医药,则每家平均募资约6.74港元。 基石方面,有10家公司获得基石投资者参与,平均基石的占比约为42.80%,由此可见,医疗保健行业依旧受基石投资者们的欢迎。 认购方面,国配的平均认购倍数约为3.78倍,公开的认购倍数约为487.03倍,从公开认购来看,药捷安康-B认购倍数最高,高达3419.87倍,当然,这也和公司募资规模仅2.01亿港元有关。若综合募资体量及认购倍数,无疑恒瑞医药更受市场追捧。 需注意的是,今年医疗保健行业的套路回拨频现,国配认购不足额的就有5家,包括MIRXES-B、药捷安康-B、佰泽医疗、拨康视云-B、大众口腔,这使得这家公司发售的股份回拨至公开的比例有限。 结合涨跌情况,除了拨康视云-B,其他四家暗盘及首日都或多或少的上涨,据市场传闻,拨康视云-B并非真的套路回拨,而是真的国配认购不足额,从而导致首日大跌38.61%。 截至7月14日,累计上涨的公司还有7家,其中映恩生物-B、恒瑞医药、药捷安康-B自上市后,依旧维持较好的上涨趋势;脑动极光-B近期因基石解禁,股价大幅回调。值得一提的是,泰德医药于今日大涨18.24%,放出4766万港元的量,最新H股市值约27.19亿港元。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初至今医疗保健行业共计递表39家,其中有两家已经通过聆讯待招股,分别为维立志博及明基医院;前者为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后者为中国内地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公司。 此外,还有两家A
      999评论
      举报
      港股医疗IPO热度不减,11家募资超181亿,39家排队,百利天恒“闯关”倒计时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12

      又一家A+H,全球最大互连芯片供应商「澜起科技」首次递表,市场份额36.8%

      来源:招股书  来源 |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澜起科技于2025年7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合保荐人为中金、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互连芯片解决方案供应商。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36.39亿元,净利润13.41亿元,净利率30.3%。A股代码:688008.SH,截至7月11日,最新市值951亿。  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无晶圆厂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致力于为云计算及AI基础设施提供创新、可靠及高能效的互连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收入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内存互连芯片供应商。 来源:招股书  公司有两大产品线:互连类芯片产品线及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 互连类芯片主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包括RCD及DB)、内存模块配套芯片(包括SPD、PMIC及TS)、高性能运力芯片解决方案(包括MRCD及MDB芯片、CKD芯片、PCIe Retimer及CXL MXC)及时钟芯片。 津逮®服务器平台主要由津逮®CPU及数据保护和可信计算加速芯片组成。 来源:招股书   财务分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及2024、2025年前3月: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36.72亿元、22.86亿元、36.39亿元、7.37亿元及12.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0.46%;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7.06亿元、13.47亿元、21.1 5亿元、4.25亿元及7.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37%;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12.99亿元、4.51亿元、13.41亿元、2.23亿元及5.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8%; 毛利率分别约为46.44%、58.91%、58.13%、57.70%及60.45%; 净利率分别约为35.38%、19.74%、36.84%、30.
      1,502评论
      举报
      又一家A+H,全球最大互连芯片供应商「澜起科技」首次递表,市场份额36.8%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06

      全球UI设计软件龙头「Figma」计划登陆纽交所,Adobe曾出价200亿美元收购

      2025年7月1日,Figma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提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FIG”,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加拿大皇家银行等。 公司计划发行A类普通股,但尚未披露发行量及价格区间。而据市场媒体报道,Figma准备在美股冲刺2025年最大科技IPO,拟融资15亿美元。 Figma由Dylan Field与Evan Wallace于2012年创立,当时设计工具生态高度碎片化,协作依赖低效的文件传输(如邮件附件),设计师常陷入孤立工作状态。二人洞察到浏览器技术的潜力,结合WebGL实现高性能图形渲染,推出全球首个兼具网页可访问性与专业级功能的设计工具,彻底改变封闭式设计流程。 如今,Figma已成为数字产品开发的核心平台:2025年3月全球月活用户超1300万(非设计师占2/3),财富500强中95%的企业是其客户,支撑着谷歌地图、Netflix、Airbnb等全球顶级数字体验的创作。 Figma是一个端到端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平台。它提供覆盖全流程的工具:团队可使用FigJam(在线白板)和Figma Slides(演示工具)进行构思与决策;设计师通过Figma Design(核心设计工具)和Figma Draw(矢量编辑)实现创意可视化;开发人员借助Dev Mode将设计高效转化为代码;最终可通过Figma Sites发布响应式网站,并用Figma Buzz制作营销素材。 平台还整合了AI能力(如Figma Make可快速生成交互式原型),实现从概念构思到产品发布及推广的一站式协同。 财务业绩 2023、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5亿、7.5亿及2.3亿美元,同比增长48%及46%;相应净利润分别为7.4亿、-7.3亿及0.4亿美元,2024年大幅亏损,2025Q1利润同比增长232%。 截至2025年3月3
      1,235评论
      举报
      全球UI设计软件龙头「Figma」计划登陆纽交所,Adobe曾出价200亿美元收购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05

      「巴奴国际」计划7月底启动香港上市NDR,预计募资约1至2亿美元

      据市场消息,中国最大的品质火锅企业之一巴奴国际将于7月31日启动香港上市管理层NDR(非交易路演),预期募资规模约1-2亿美元。 巴奴国际已于2025年6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招银国际。 图片 2001年成立,公司以「毛肚+菌汤」为招牌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质量火锅市场中最大的火锅品牌,市场份额3.1%。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直营门店网络已覆盖全国39个城市,门店数量达到145家,较2021年末增长74.7%,其中31家在城市,114家在二线及以下城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2022、2023、2024及2023、2024年前三个月,巴奴国际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14.33亿元、21.12亿元、23.07亿元、5.64亿元及7.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88%;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0.05亿元、1.02亿元、1.23亿元、0.35亿元及0.55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 净利率分别约为-0.36%、4.82%、5.33%、6.21%及7.78%。 巴奴国际香港IPO募资金额拟用作以下用途:拓展公司的自营餐厅网络,从而扩大地域覆盖并深化市场渗透;提升公司的业务管理和餐厅运营的数字化水平;用作品牌建设;用于供应链优化,包括中央厨房及卫星仓的建设及扩建;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据市场分析,巴奴国际7月底启动香港上市NDR是为了避开暑期流动性低谷,抢占港股餐饮IPO窗口期。8月港股传统交易清淡,公司选择7月底启动NDR,可为后续路演、定价预留灵活时间。若反馈积极,可加速推进9月挂牌,利用“金九银十”消费旺季预期提振估值。 此外,巴奴国际已增聘中信里昂、中信建投为整体协调人,二者在亚洲机构网络深厚,可借NDR引入与品牌调性契合的长线资本
      402评论
      举报
      「巴奴国际」计划7月底启动香港上市NDR,预计募资约1至2亿美元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03

      又一 “A+H”!全球商用车安防信息化的领先企业「锐明技术」拟赴港上市

      7月10日,来自深圳的全球商用车安防信息化的领先企业锐明技术(002970.SZ)发布公告称,为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积极商讨,其他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锐明技术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以人工智能和视频技术为核心,聚焦商用车(涵盖物流运输车辆、公共出行车辆及特种作业车辆)安全、合规和效率提升的AIoT智能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于201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截至7月11日收盘,公司A股市值为84.21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在2022-2024年间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反转和增长:2022年亏损1.47亿元后,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1.02亿元),2024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营收达27.77亿元(同比+63.45%),净利润飙升至2.90亿元(同比+184.5%)。扣非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同步大幅提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从2022年的-10.24%跃升至18.8%,显示盈利能力根本性改善。现金流持续增长(2024年4.21亿元),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整体财务状况明显增强。 锐明技术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高清视频、大数据、辅助驾驶等手段提升商用车运营和驾驶安全,提高车队运营效率,帮助客户减少交通事故和货物损失,并确保车辆和驾驶行为符合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 在多年技术积累和市场探索的基础上,公司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与业务架构,广泛服务于货运物流、车队运营、公共交通、校车安全管理等领域。 公司产品体系:“Vision Zero Booster” 安全闭环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涵盖了车载AI视频监控设备、车载专业摄像机、驾驶主动安全套件和司乘交互终端等智能车载设备,以及相应的管理平台软件。该方案通过智能风险识
      247评论
      举报
      又一 “A+H”!全球商用车安防信息化的领先企业「锐明技术」拟赴港上市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02

      2025港股IPO上市费用:中介机构笑纳超50亿“蛋糕红利”

      2025年,港股IPO盛宴重启,参与港股IPO的投行、律所、审计师等中介机构已瓜分了超过51亿港元的上市费用(接近去年全年),成为这轮市场复苏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在香港IPO上市,上市费用主要包括: 1、各专业中介提供服务的有关收费,主要有保荐人、申报会计师、法律顾问、估值师、包销商/配售代理、财经印刷商、公关公司等。 主要包含两类形式:1) 相对固定的收费,如保荐费、审计费、律师费、物业评估费、财经印刷费等,其中,保荐费、审计费和律师费占比较大。2) 根据募资规模的一定比例确定,如包销商的包销佣金以及全球协调人的酌情奖金。一般包销佣金在1.5%-4%之间,全球协调人的奖金在0.5%-1%之间。 2、港交所的首次上市费及上市年费;     3、各类杂费及不可预计费用等。          上述三项费用中,支付给各专业中介机构的费用占比最大,其余两项费用在整个上市成本中比例很小。 据LiveReport大数据,截至2025年7月11日,今年以来港股共有50只IPO上市新股,募资总额约1235亿港元; 50只新股的上市费用总计约51.79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比例约为4.19%;平均每只新股的上市费用约1.04亿港元;平均每只新股的募资额约24.71亿港元(均值被宁德时代等大中型IPO拉高)。 相比之下,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70只港股IPO新股上市费用总计约56.54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比例约为6.46%,平均每只新股上市费用约8,077万港元。 而2023年全年68只IPO新股的上市费用总计约60.84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比例约为13.14%,平均每只新股上市费用约8,948万港元。 2025年以来,上市费用居前的公司分别为:富卫集团(5.18亿)、宁德时代(3.26
      158评论
      举报
      2025港股IPO上市费用:中介机构笑纳超50亿“蛋糕红利”
    • 小虎周报小虎周报
      ·07-14

      一周IPO观察:蓝思极智嘉上市表现超预期,澜起科技、星源材质递表,Figma美股递表

      港股IPO观察截止2025年的第28周,港交所6家新股上市,1家招股,无通过聆讯,3家递交招股书。当周上市(6家)华中地区领先的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 $大众口腔(02651)$ (A+H)BLDC电机驱控芯片龙头企业,科创板公司 $FORTIOR(01304)$ (A+H)果链龙头 $蓝思科技(06613)$ 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 $极智嘉-W(02590)$ 李泽楷旗下保险公司 $富卫集团(01828)$ (A+H)全栈式云通信服务提供商,新三板公司 $讯众通信(02597)$ 当周招股(1家)(二次延迟上市)CCUS低碳技术公司 $首钢朗泽(02553)$ 通过聆讯递表公司(3家)(A+H)领先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造商星源材质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A+H)全球领先的互连芯片解决方案供应商澜起科技其他目前通过聆讯还未招股的公司有两家公司,分别为明基医院、维立志博福州塔斯汀餐饮进行了一系列股权变更和注册资本增加的动作,或为其筹备上市品质火锅企业之一巴奴国际将于7月31日启动香港上市管理层NDR牧原股份赴香港上市反馈意见,涉募资用途、外资准入、境外投资等快驴科技赴香港上市反馈意见,涉控股股东、业务经营、股权
      1,519评论
      举报
      一周IPO观察:蓝思极智嘉上市表现超预期,澜起科技、星源材质递表,Figma美股递表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1

      致力成为全球电机龙头「大洋电机」拟赴港上市,冲刺 “A+H”

      7月8日,来自中山的高新技术企业大洋电机(002249.SZ)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公司海外业务的本地化制造与供应链能力,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打造公司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积极商讨,其他相关细节尚未确定。本次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大洋电机成立于2000年,致力于成为全球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绿色智能解决方案领域的卓越供应商,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环保、高效的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于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发行上市,截至7月10日,公司A股市值159.9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2024年财务表现亮眼:营收121.13亿元(+7.31%),净利润8.9亿元(+40.82%),扣非净利润增速更高达48.12%。盈利能力显著提升,ROE增至9.87%,现金流增长27.46%至24.73亿元。资产规模持续扩张,总资产达179.41亿元(+11.48%),净资产92.93亿元(+6.78%),显示公司在收入稳健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明显优化。 大洋电机是一家拥有“建筑通风及家居电器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车辆旋转电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产品,集“高度自主研发、精益制造、智慧营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建筑通风及家居电器电机产品为主的BHM事业部和以汽车用关键零部件为主的车辆事业集团 (EVBG)两大事业板块。 BHM主要产品:家用/商用空调用电机、建筑通风设备用电机、厨房电器设备用电机、自动车库门用电机、水泵用电机、商用空调用压缩机电机、暖气/通风系统及空调设备用高效率风机系统等。 车辆事业集团(EVBG)主要产品:新能源汽车驱动
      1,774评论
      举报
      致力成为全球电机龙头「大洋电机」拟赴港上市,冲刺 “A+H”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1

      75家递表公司增设「整体协调人」,中信里昂、招银、建银参与度高

      香港IPO过程中的中介机构「整体协调人」主要负责后期的全球发售工作,拥有向发行人作出分配建议和超额配股行使酌情权等权利,在全球发售中承担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截至7月9日,今年已有75家递表企业增聘整体协调人,已超过去年整年水平(51家)。 大多数递表公司会有3-4个整体协调人,拥有整体协调人最多是紫光股份,有7个整体协调人。 在增聘的协调人中,中信里昂、招银国际、建银国际等券商参与度都较高。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591评论
      举报
      75家递表公司增设「整体协调人」,中信里昂、招银、建银参与度高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1

      「巴克莱」招兵买马、杀回香港、做超短线,被举牌的股票纷纷异动

      7月10日,彭博社报道指出,巴克莱银行(BCS.US)聘请了汇丰控股(0005.HK)的Joseph Lee担任其亚太区高接触股票销售交易主管。根据周四发布的一份声明,Lee将向全球现金股票业务主管Peter Ramsey和Treuer汇报工作。 在近十年前退出该业务后,巴克莱正在加大人员配备,整合其三年前启动的亚洲股票战略的最后几个部分。巴克莱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并向大宗经纪和股票衍生品等盈利业务投入更多资金以构建其平台。 巴克莱于2016年退出了亚洲高接触现金股票业务,仅保留了电子交易、大宗经纪和衍生品业务。但自2022年以来,在曾担任汇丰银行亚太市场主管的Hossein Zaimi的领导下,该行一直在积极重建其区域市场业务。 去年5月,Zaimi晋升为全球宏观业务主管。而现在,前汇丰银行大宗交易主管Joseph Lee的加入将有助于进一步恢复巴克莱银行的亚洲股票业务。 近期频频现身,大笔买入多只港股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巴克莱已在港股市场频频现身,多只个股披露获巴克莱的大规模买入甚至是举牌。而其所增持的标的,几乎都在6月末和7月初起频频异动,股价多次上蹿下跳。 1、宜搜科技 宜搜科技(2550.HK)7月2日公告,6月30日获巴克莱斥资2.8亿港元买入5094万股,持股比例由2.41%跃升至13.04%,形成“举牌”。 不过,刚大幅增持后还没捂几天,巴克莱又快速清空出货了。7月7日披露易数据显示,巴克莱于7月3日减持宜搜科技,好仓持股比例立马从13.04%降至0.21%。 看买卖均价的话,差别并不大,买入均价5.5058,卖出均价5.7855港元,卖出均价仅比买入价高约5%,上演了一把快进快出的短线操作! 7月10日,宜搜科技股价再次异动,一度涨超50%,收盘涨近20%,单日成交超60亿港元,换手率高达258%。 2、友宝在线 除了宜搜科技,友宝在线(242
      744评论
      举报
      「巴克莱」招兵买马、杀回香港、做超短线,被举牌的股票纷纷异动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0

      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镁信健康」递表,C+轮估值达117亿

      来源丨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025年6月30日,镁信健康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中金公司、汇丰。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2024年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超60%,净亏损0.76亿元,毛利率近36%。 LiveReport获悉,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MediTrust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简称“镁信健康”)于2025年6月30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公司为患者、保司及药企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已开发了两大行业解决方案:智药解决方案为药企提供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化方案,帮助药企整合多元支付方;而智保解决方案整合自有AI技术、更优质的医疗健康资源,为保司提供端到端方案,推动健康险创新。 公司的一站式用户服务平台「一码直付」,为用户提供更多支付方案,实现医药直付,并最终重塑用户的体验。公司打造了三大关键基础设施:(i) mind42.ai 是自研AI中枢,通过利用积累的行业数据和可行的见解,提升自动化和分析能力;(ii) MediTrust Rx整合医疗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优化病患取得创新医疗产品的机会;及(iii) MediTrust Healthcare,为患者优化诊疗流程,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并有效降低了医药相关的管理和运营成本。 截至2024年12 月31日,公司已经累计服务了(i)约160万名患者,有关的医疗支出GPV为人民币397亿元、(ii)超过90家保司,包括中国前20大保司(按2024年保费收入计)的100%及(iii)超140家药企,包括全球前20大公司中的90%(按2024年收入计)。于
      700评论
      举报
      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镁信健康」递表,C+轮估值达117亿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11:05

      IPO只是开始!年内AI企业赴港上市有所降温,但再融资如火如荼!

      随着人工智能席卷各行各业,企业纷纷拥抱人工智能,利用AI赋能公司产品。相对而言,人工智能企业普遍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和商业模式不确定的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成功在资本市场中稳健前行的人工智能企业,有望进一步增强其行业竞争优势,为业务的持续繁荣与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年内已有5家AI概念股完成IPO上市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在香港上市的AI新股公司共有5家,分别为近期上市的AI仓储极智嘉-W(2590.HK)、AI解决方案的云知声(9678.HK)、无人驾驶矿卡的博雷顿(1333.HK),以及年初上的ICV仿真测试的赛目科技(2571.HK)和AI脑科的脑动极光-B(6681.HK),合计募资约43亿港元。 近两年,AI概念股在资本市场的热度高涨,不断有AI企业谋求赴港上市。据LiveReport大数据梳理,自2023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有25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在港交所IPO上市。具体如下: 从近两年的发行数据来看,25家AI公司合计募资约245.39亿港元(含超配),平均每家公司募资约9.82亿港元。平均每家申购人数为13,262人,国配的平均认购倍数约为2.99倍,公开的认购倍数约为37.31倍,基石的均值约44.60%。 对比今年的数据来看,2025年上市的5家合计募资约42.82亿港元,较上一年同期的募资额减少12.7亿港元;2025年至今共上市5家AI企业,相较于2024年同期完成上市的9家,减少了4家。 如此变化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级市场的炒作热度有所下降,二是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了A+H新股上。 不过从认购数据来看,投资者对于AI新股的热情仍在。近期上市的极智嘉-W、云知声、博雷顿的公开认购倍数都不低,申购人数都超万人。通常而言,万人认购则是衡量一家公司冷热的分界线。 从国配认购倍数来看,极智嘉-W的国配认购高达
      254评论
      举报
      IPO只是开始!年内AI企业赴港上市有所降温,但再融资如火如荼!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11:07

      专业空压机制造商「鑫磊股份」拟赴港上市,冲刺 “A+H”

      7月15日晚间,来自浙江的专业从事空气压缩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空压机制造商鑫磊股份(301317.SZ)发布公告称,为加快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公司计划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其他关于本次H股上市的细节尚未确定。 鑫磊股份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空气压缩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空压机制造商。 公司于2023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截至7月16日收盘,公司A股市值为53.26亿元人民币。 该财务报表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12%至9.27亿元,但盈利能力稍有下滑:归母净利润下降15.43%至5235万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由正转负,显示营收增长可能存在资金周转问题。资产总额增长6.38%的同时,净资产反而缩水6.35%,结合加权ROE从5.82%降至4.95%,反映出公司资产扩张未能带来效益提升,整体呈现"增收不增利"的运营困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节能、高效空气压缩机、鼓风机等空气动力设备和磁悬浮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螺杆式冷水(热泵)机组、涡旋热泵机组等暖通空调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鑫磊股份主要产品包括螺杆式空压机、螺杆式鼓风机、小型活塞式空压机、离心式鼓风机、增氧机、离心式真空泵等6个平台300余种型号,产品具有高效节能、静音低噪、稳定可靠、安装便捷、维护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石化化工、矿山冶金、纺织服装、医疗行业等小流量空气动力需求领域和轨道交通、酒店、数据中心、机场、商业地产、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截至7月15日,今年已有赤峰黄金(6693.HK)、钧达股份(2865.HK)、宁德时代(3750.HK)、恒瑞医药(1276.HK)、吉
      204评论
      举报
      专业空压机制造商「鑫磊股份」拟赴港上市,冲刺 “A+H”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11:10

      私有化官宣!极氪即将退市纽交所

      7月15日晚间,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0175.HK)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目前持有极氪约65.7%股份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极氪的完全控股,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并与吉利汽车全面合并。 根据吉利汽车的公告,每名合资格极氪持有人可选择(i)就每股极氪股份,收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或(ii)就每股极氪美国存托股份,收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将以吉利美国存托股份形式交付)。 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为港币17.15元,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较股份于紧接非约束性报价函日期前最后交易在联交所所报的收市价每股港币16.74元溢价约2.4%。合并完成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实现私有化。 2024年5月,极氪在纽交所敲钟上市,上市首日涨幅34.57%,以优异成绩成为吉利旗下第九个IPO。目前极氪上市刚满一年。 吉利控股表示,此举标志着吉利控股集团贯彻《台州宣言》精神,推进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又迈出关键一步。 合并后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燃油、纯电、插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全方位布局,全方位提升竞争力及企业价值。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去年发布《台州宣言》以来,‘一个吉利行动’进展顺利,本次合并为吉利汽车更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7月1日,吉利汽车公告称,集团于2025年6月的汽车总销量约23.6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2%;上半年累计销量140.9万部,同比增长47%。鉴于上半年强劲销售表现,吉利集团将全年销量目标由271万部上调约11%至300万部。 截至当天收盘,吉利汽车报收18.26港元/股,总市值约1841亿港元,涨0.11%;极氪报收28.48
      1,382评论
      举报
      私有化官宣!极氪即将退市纽交所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6 14:00

      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麦济生物-B」首次递表,已与康哲药业签订合作协议

      来源丨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025年7月14日,麦济生物-B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公司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2024年收入2.4万元人民币,研发支出约1.5亿元人民币,净亏损1.78亿元人民币。 LiveReport获悉,来自湖南湘江的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HUNAN MABGEEK BIOTECH CO.,LTD.(简称“麦济生物”)于2025年7月14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 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湖南湘江,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创新生物制剂,以解决有关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其他炎症与免疫性疾病方面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已自主研发并建立一条由八款创新候选产品组成的强大管线,包括核心产品MG-K10、关键产品MG-014及MG-013,以及五款其他候选产品。 ☆核心产品:MG-K10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核心产品MG-K10是新一代长效抗IL-4Rα单抗当中领头先驹。该产品目前正在中国进行特应性皮炎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哮喘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结节性痒疹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I/III期临床试验。 除核心产品外,公司还在临床试验中研究两款用于炎症及免疫性疾病学治疗领域主要适应症的关键产品。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于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所有收入均来自向客户提供的服务,金额为人民币8.7百万元、人民币24,000元、人民币24,000元及零。 财务分析 公司目前并无产品已获准商业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2个财年、2024年前3月及2025年前3月,公司主要财
      1,005评论
      举报
      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麦济生物-B」首次递表,已与康哲药业签订合作协议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6 13:59

      港股上半年再融资超1700亿!机器人、虚拟资产、生物医药持续吸金

      随着港股市场投资热情的日渐高涨,今年以来不仅港股IPO融资额显着回暖,再融资活动同样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港股再融资额已达1738亿港元,同比增长227%,规模比IPO还多了近2/3。 近期,地平线机器人-W、越疆、众安在线、连连数字、亚盛医药-B、基石药业-B等来自自动驾驶与机器人、虚拟资产、生物医药领域的明星公司纷纷开启配售再融资,进一步点燃了相关领域的投资热情,也展现了相当瞩目的吸金能力。 上半年港股再融资超1700亿,配售占近八成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累计再融资额已达1738亿港元,同比增长达227%,超过2022、2023及2024年的全年规模。此外,上半年港股IPO募资1055亿港元,即同期再融资额较IPO还多近2/3。 其中,配售作为港股最主要的再融资方式,上半年累计金额达1358亿港元,占比达78%,并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74%。仅6月份,港股再融资规模就超过126亿港元,为年内第二高的再融资月份。 此外,上半年供股、代价发行、股份认购权计划的再融资金额分别达37.2亿港元、173.6亿港元、167.9亿港元,分别占再融资市场的约2%、10%、10%。 年内,港股已有超过230家上市公司开启配售融资行动,平均每家公司配售融资近7亿港元。除了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股份、小米集团两单超400亿港元的配售之外,还有约24家公司通过配售融资超10亿港元。 近两个月,港股配售持续活跃,地平线机器人-W、越疆、众安在线、连连数字、亚盛医药-B、基石药业-B等来自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虚拟资产、生物科技领域的明星公司纷纷开启配售再融资,进一步点燃了相关领域的投资热情,也展现了相当瞩目的吸金能力。 明星科技公司纷纷配售,补充弹药 6月12日,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宣布拟先旧后新配售6.81亿股,净筹约46.74亿港元,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为其整体协调人。 7月15日,
      594评论
      举报
      港股上半年再融资超1700亿!机器人、虚拟资产、生物医药持续吸金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6 13:54

      50亿到255亿美元,RWA市场哪些玩家在分蛋糕?

      2025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出“LEAP”框架,提出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瞬间点燃市场对RWA的热情。 RWA规模暴增410%,加密货币领域第二大加速器 RWA,英文全称为Real World Assets,即“现实世界资产”,通过区块链将现实世界中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如房地产、艺术品、基础设备、债券、新能源设施等),转化为链上可交易的数字通证(Token)。 根据RWA.xyz数据,截至2025年7月,链上RWA总市值已达255.1亿美元(不包含稳定币),较30天前增长6.45%,资产持有者数量达到310,566个,月环比增长67.23%。 RWA整体规模从2022年的50亿美元激增至2025年7月的255亿美元以上(增长410%),成为继稳定币之后,加密货币领域增长第二快的领域。 来源:rwa.xyz RWA:私人信贷、美国国债、商品前三大资产占比94% 来源:rwa.xyz 私人信贷是RWA市场第一大标的资产类型,总规模达到149亿美元,占比超过58.4%。 Figure以110亿美元的活跃贷款额位居榜首。据悉,Figure Technologies是SoFi联合创始人MikeCagney创立的美国第一大非银行房屋净值信贷公司,目前主营的业务内容为房屋净值信贷额度(HELOC),最高允许用户获得房屋价值85%的信用额度贷款,总计提供了150亿美元的信用额度贷款。 据悉,Figure采用的Provenance区块链是一个公共但有权限的L1区块链,对市场流动性有很大限制。 其次,美国国债是RWA第二大资产类别,总计规模75.4亿美元,占比29.5%。美国国债代币化是机构区块链大规模采用的例证,从2023年1月的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7月的约75亿美元——增长了惊人的7,400%。其中的参与者包含很多主流金融机构和新兴区块链金融公司。 来
      577评论
      举报
      50亿到255亿美元,RWA市场哪些玩家在分蛋糕?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6 09:41

      智元搭载英诺赛科芯片:GaN 的新拐点?

      当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完成后空翻的瞬间,全球科技界意识到,人形机器人的肢体灵活性已不再是科幻想象。但鲜为人知的是,支撑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核心,逃不开功率器件的性能跃迁。 据悉,头部具身智能厂商上海智元机器人已经开始搭载英诺赛科的氮化镓(GaN)芯片,标志著GaN器件正式突破消费电子领域,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 “功率神经”。 这场跨界融合不仅改写了机器人核心元器件的技术路径,更是在催生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新市场生态。 01 GaN:人形机器人的 “功率核心” 如果拆开一个人形机器人的髋关节模块,你会发现,这个直径十几厘米的关节腔内,密密麻麻排列著20余颗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芯片——这些正是GaN器件。而传统硅基MOSFET根本塞不进这么小的空间,与MOSFET相比,GaN整个功率器件的芯片面积减小了50%以上。 这种空间焦虑折射出人形机器人对功率器件的极致需求。 当前主流人形机器人搭载30个至40个关节电机,按照关节尺寸分级配置 GaN 器件:手指等小关节需3至6颗,肘关节等中等关节需约12颗,而最大的关节则需要24颗。据此计算,单台机器人的GaN基础用量约300颗。 而随著五指灵巧手、腰部扭转关节等新自由度的加入,机器人单机GaN用量将突破1000颗。 需求爆发的三大引擎正在加速这一进程:一是电机数量增长,从现有40个关节向60个自由度演进;二是功能模块扩展,GPU 电源管理、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新应用场景涌现;三是功率密度提升,关节电机功率从当前80W向200W升级。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GaN实际上早已在LED照明和激光显示等显示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凭借其卓越的击穿电场、热导率、电子饱和率和高频双向导通等特性,氮化镓在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受到行业关注。 如今GaN之所以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被大规模应用,源于GaN的性能优势,颠覆了传统功
      508评论
      举报
      智元搭载英诺赛科芯片:GaN 的新拐点?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5 10:11

      中国AI双雄「智谱」「稀宇科技 MiniMax」,传考虑港股IPO

      市场消息人士透露,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企业智谱及稀宇科技,正评估于港交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可能性。 一、智谱同时准备A股、港股上市,A股概率可能高些 中国「AI六小虎」之一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谱”)据报考虑将其IPO计划的地点由内地改为香港。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智谱正与财务顾问就潜在IPO进行合作,可能募资约3亿美元(约23.4亿港元)。新浪科技从接近智谱IPO知情人士处获悉,智谱正同时准备港股和A股上市准备工作,且A股上市概率较高。 公开信息显示,智谱AI融资能力惊人,累计融资超160亿元人民币。在2025年7月完成的最新一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已达约320亿人民币。其豪华股东阵容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美团、高瓴资本、启明创投、君联资本等巨头。 作为中国“AI六小虎”之一,智谱专注于打造新一代认知智能大模型。其核心成果包括: 千亿级双语预训练模型 GLM-130B。 知名开源对话模型 ChatGLM(及其单卡版 ChatGLM-6B)。 AIGC产品矩阵:如AI助手“智谱清言”、代码模型CodeGeeX、多模态模型CogVLM、文生图模型CogView等。 推出 大模型MaaS开放平台 (bigmodel.cn),构建“模型即服务”新范式。 据媒体报道,2024年智谱业务高速增长,商业化收入增长超100%。其MaaS平台API年收入同比激增超过30倍,日均Tokens消耗量增长150倍,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化潜力。 二、 稀宇科技(MiniMax):最新估值30亿美元,冲刺年内港股挂牌 同样身为“AI六小虎”的稀宇科技(MiniMax),也被曝出计划赴港上市。消息称其目标是最快2024年内完成挂牌,传已聘请投行负责IPO事宜。 MiniMax同样获得了顶级资本青睐,累计融资超20亿美元(约14
      980评论
      举报
      中国AI双雄「智谱」「稀宇科技 MiniMax」,传考虑港股IPO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12

      又一家A+H,全球最大互连芯片供应商「澜起科技」首次递表,市场份额36.8%

      来源:招股书  来源 |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澜起科技于2025年7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合保荐人为中金、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互连芯片解决方案供应商。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36.39亿元,净利润13.41亿元,净利率30.3%。A股代码:688008.SH,截至7月11日,最新市值951亿。  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无晶圆厂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致力于为云计算及AI基础设施提供创新、可靠及高能效的互连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收入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内存互连芯片供应商。 来源:招股书  公司有两大产品线:互连类芯片产品线及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 互连类芯片主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包括RCD及DB)、内存模块配套芯片(包括SPD、PMIC及TS)、高性能运力芯片解决方案(包括MRCD及MDB芯片、CKD芯片、PCIe Retimer及CXL MXC)及时钟芯片。 津逮®服务器平台主要由津逮®CPU及数据保护和可信计算加速芯片组成。 来源:招股书   财务分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及2024、2025年前3月: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36.72亿元、22.86亿元、36.39亿元、7.37亿元及12.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0.46%;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7.06亿元、13.47亿元、21.1 5亿元、4.25亿元及7.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37%;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12.99亿元、4.51亿元、13.41亿元、2.23亿元及5.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8%; 毛利率分别约为46.44%、58.91%、58.13%、57.70%及60.45%; 净利率分别约为35.38%、19.74%、36.84%、30.
      1,502评论
      举报
      又一家A+H,全球最大互连芯片供应商「澜起科技」首次递表,市场份额36.8%
    • 小虎周报小虎周报
      ·07-14

      一周IPO观察:蓝思极智嘉上市表现超预期,澜起科技、星源材质递表,Figma美股递表

      港股IPO观察截止2025年的第28周,港交所6家新股上市,1家招股,无通过聆讯,3家递交招股书。当周上市(6家)华中地区领先的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 $大众口腔(02651)$ (A+H)BLDC电机驱控芯片龙头企业,科创板公司 $FORTIOR(01304)$ (A+H)果链龙头 $蓝思科技(06613)$ 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 $极智嘉-W(02590)$ 李泽楷旗下保险公司 $富卫集团(01828)$ (A+H)全栈式云通信服务提供商,新三板公司 $讯众通信(02597)$ 当周招股(1家)(二次延迟上市)CCUS低碳技术公司 $首钢朗泽(02553)$ 通过聆讯递表公司(3家)(A+H)领先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造商星源材质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A+H)全球领先的互连芯片解决方案供应商澜起科技其他目前通过聆讯还未招股的公司有两家公司,分别为明基医院、维立志博福州塔斯汀餐饮进行了一系列股权变更和注册资本增加的动作,或为其筹备上市品质火锅企业之一巴奴国际将于7月31日启动香港上市管理层NDR牧原股份赴香港上市反馈意见,涉募资用途、外资准入、境外投资等快驴科技赴香港上市反馈意见,涉控股股东、业务经营、股权
      1,519评论
      举报
      一周IPO观察:蓝思极智嘉上市表现超预期,澜起科技、星源材质递表,Figma美股递表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5 10:05

      港股医疗IPO热度不减,11家募资超181亿,39家排队,百利天恒“闯关”倒计时

      据LiveReport大数据,截至2025年7月14日,港股今年共计50家IPO,其中医疗保健行业合计11家,占比22%,今年的医疗保健行业的IPO数量接近去年全年的12家。 从发行数据来看,11家公司合计募资约181.19亿港元(含超配),占IPO募资总额的14.62%,平均每家公司募资约16.47亿港元,若剔除偏离值过高的恒瑞医药,则每家平均募资约6.74港元。 基石方面,有10家公司获得基石投资者参与,平均基石的占比约为42.80%,由此可见,医疗保健行业依旧受基石投资者们的欢迎。 认购方面,国配的平均认购倍数约为3.78倍,公开的认购倍数约为487.03倍,从公开认购来看,药捷安康-B认购倍数最高,高达3419.87倍,当然,这也和公司募资规模仅2.01亿港元有关。若综合募资体量及认购倍数,无疑恒瑞医药更受市场追捧。 需注意的是,今年医疗保健行业的套路回拨频现,国配认购不足额的就有5家,包括MIRXES-B、药捷安康-B、佰泽医疗、拨康视云-B、大众口腔,这使得这家公司发售的股份回拨至公开的比例有限。 结合涨跌情况,除了拨康视云-B,其他四家暗盘及首日都或多或少的上涨,据市场传闻,拨康视云-B并非真的套路回拨,而是真的国配认购不足额,从而导致首日大跌38.61%。 截至7月14日,累计上涨的公司还有7家,其中映恩生物-B、恒瑞医药、药捷安康-B自上市后,依旧维持较好的上涨趋势;脑动极光-B近期因基石解禁,股价大幅回调。值得一提的是,泰德医药于今日大涨18.24%,放出4766万港元的量,最新H股市值约27.19亿港元。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初至今医疗保健行业共计递表39家,其中有两家已经通过聆讯待招股,分别为维立志博及明基医院;前者为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后者为中国内地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公司。 此外,还有两家A
      999评论
      举报
      港股医疗IPO热度不减,11家募资超181亿,39家排队,百利天恒“闯关”倒计时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5 10:15

      官宣赴港上市!可孚医疗、星宸科技冲刺“A+H”

      近期,又有两家A股公司官宣赴港上市,分别是可孚医疗、星宸科技。   可孚医疗(301087.SZ)官宣赴港 7月11日,可孚医疗(301087.SZ)发布公告称,为加快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及知名度,公司拟在港交所发行H股,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公司于2021年10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截至7月14日收盘,公司最新市值74.6亿元。 可孚医疗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大型、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专业从事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公司旗下多个品牌,包括康复领域“健耳听力”“吉芮医疗”和“背背佳”,美容修复领域“颜本舒”,以及专注呼吸领域“氧立得”等品牌,产品覆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医疗护理、中医理疗五大领域,涵盖血糖系统、血压计、轮椅、助听器、理疗仪等多种产品。 财务数据方面,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29.83亿元,同比增长4.53%;利润总额达到3.72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22.6%。 2025年Q1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减少8.59%;利润总额达到1.09亿元,同比减少7.85%;实现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减少9.68%。   星宸科技(301536.SZ)官宣赴港 7月12日,星宸科技(301536.SZ)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优势,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以加快海外业务发展,完善境内外双循环格局,巩固行业地位,公司拟筹划在港交所发行H股,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截至7月14日,公司最新市值约243亿。 公司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为智慧视觉、智慧出行、智能家居
      867评论
      举报
      官宣赴港上市!可孚医疗、星宸科技冲刺“A+H”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06

      全球UI设计软件龙头「Figma」计划登陆纽交所,Adobe曾出价200亿美元收购

      2025年7月1日,Figma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提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FIG”,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加拿大皇家银行等。 公司计划发行A类普通股,但尚未披露发行量及价格区间。而据市场媒体报道,Figma准备在美股冲刺2025年最大科技IPO,拟融资15亿美元。 Figma由Dylan Field与Evan Wallace于2012年创立,当时设计工具生态高度碎片化,协作依赖低效的文件传输(如邮件附件),设计师常陷入孤立工作状态。二人洞察到浏览器技术的潜力,结合WebGL实现高性能图形渲染,推出全球首个兼具网页可访问性与专业级功能的设计工具,彻底改变封闭式设计流程。 如今,Figma已成为数字产品开发的核心平台:2025年3月全球月活用户超1300万(非设计师占2/3),财富500强中95%的企业是其客户,支撑着谷歌地图、Netflix、Airbnb等全球顶级数字体验的创作。 Figma是一个端到端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平台。它提供覆盖全流程的工具:团队可使用FigJam(在线白板)和Figma Slides(演示工具)进行构思与决策;设计师通过Figma Design(核心设计工具)和Figma Draw(矢量编辑)实现创意可视化;开发人员借助Dev Mode将设计高效转化为代码;最终可通过Figma Sites发布响应式网站,并用Figma Buzz制作营销素材。 平台还整合了AI能力(如Figma Make可快速生成交互式原型),实现从概念构思到产品发布及推广的一站式协同。 财务业绩 2023、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5亿、7.5亿及2.3亿美元,同比增长48%及46%;相应净利润分别为7.4亿、-7.3亿及0.4亿美元,2024年大幅亏损,2025Q1利润同比增长232%。 截至2025年3月3
      1,235评论
      举报
      全球UI设计软件龙头「Figma」计划登陆纽交所,Adobe曾出价200亿美元收购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03

      又一 “A+H”!全球商用车安防信息化的领先企业「锐明技术」拟赴港上市

      7月10日,来自深圳的全球商用车安防信息化的领先企业锐明技术(002970.SZ)发布公告称,为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积极商讨,其他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锐明技术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以人工智能和视频技术为核心,聚焦商用车(涵盖物流运输车辆、公共出行车辆及特种作业车辆)安全、合规和效率提升的AIoT智能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于201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截至7月11日收盘,公司A股市值为84.21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在2022-2024年间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反转和增长:2022年亏损1.47亿元后,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1.02亿元),2024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营收达27.77亿元(同比+63.45%),净利润飙升至2.90亿元(同比+184.5%)。扣非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同步大幅提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从2022年的-10.24%跃升至18.8%,显示盈利能力根本性改善。现金流持续增长(2024年4.21亿元),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整体财务状况明显增强。 锐明技术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高清视频、大数据、辅助驾驶等手段提升商用车运营和驾驶安全,提高车队运营效率,帮助客户减少交通事故和货物损失,并确保车辆和驾驶行为符合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 在多年技术积累和市场探索的基础上,公司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与业务架构,广泛服务于货运物流、车队运营、公共交通、校车安全管理等领域。 公司产品体系:“Vision Zero Booster” 安全闭环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涵盖了车载AI视频监控设备、车载专业摄像机、驾驶主动安全套件和司乘交互终端等智能车载设备,以及相应的管理平台软件。该方案通过智能风险识
      247评论
      举报
      又一 “A+H”!全球商用车安防信息化的领先企业「锐明技术」拟赴港上市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02

      2025港股IPO上市费用:中介机构笑纳超50亿“蛋糕红利”

      2025年,港股IPO盛宴重启,参与港股IPO的投行、律所、审计师等中介机构已瓜分了超过51亿港元的上市费用(接近去年全年),成为这轮市场复苏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在香港IPO上市,上市费用主要包括: 1、各专业中介提供服务的有关收费,主要有保荐人、申报会计师、法律顾问、估值师、包销商/配售代理、财经印刷商、公关公司等。 主要包含两类形式:1) 相对固定的收费,如保荐费、审计费、律师费、物业评估费、财经印刷费等,其中,保荐费、审计费和律师费占比较大。2) 根据募资规模的一定比例确定,如包销商的包销佣金以及全球协调人的酌情奖金。一般包销佣金在1.5%-4%之间,全球协调人的奖金在0.5%-1%之间。 2、港交所的首次上市费及上市年费;     3、各类杂费及不可预计费用等。          上述三项费用中,支付给各专业中介机构的费用占比最大,其余两项费用在整个上市成本中比例很小。 据LiveReport大数据,截至2025年7月11日,今年以来港股共有50只IPO上市新股,募资总额约1235亿港元; 50只新股的上市费用总计约51.79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比例约为4.19%;平均每只新股的上市费用约1.04亿港元;平均每只新股的募资额约24.71亿港元(均值被宁德时代等大中型IPO拉高)。 相比之下,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70只港股IPO新股上市费用总计约56.54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比例约为6.46%,平均每只新股上市费用约8,077万港元。 而2023年全年68只IPO新股的上市费用总计约60.84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比例约为13.14%,平均每只新股上市费用约8,948万港元。 2025年以来,上市费用居前的公司分别为:富卫集团(5.18亿)、宁德时代(3.26
      158评论
      举报
      2025港股IPO上市费用:中介机构笑纳超50亿“蛋糕红利”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4 17:05

      「巴奴国际」计划7月底启动香港上市NDR,预计募资约1至2亿美元

      据市场消息,中国最大的品质火锅企业之一巴奴国际将于7月31日启动香港上市管理层NDR(非交易路演),预期募资规模约1-2亿美元。 巴奴国际已于2025年6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招银国际。 图片 2001年成立,公司以「毛肚+菌汤」为招牌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质量火锅市场中最大的火锅品牌,市场份额3.1%。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直营门店网络已覆盖全国39个城市,门店数量达到145家,较2021年末增长74.7%,其中31家在城市,114家在二线及以下城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2022、2023、2024及2023、2024年前三个月,巴奴国际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14.33亿元、21.12亿元、23.07亿元、5.64亿元及7.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88%;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0.05亿元、1.02亿元、1.23亿元、0.35亿元及0.55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 净利率分别约为-0.36%、4.82%、5.33%、6.21%及7.78%。 巴奴国际香港IPO募资金额拟用作以下用途:拓展公司的自营餐厅网络,从而扩大地域覆盖并深化市场渗透;提升公司的业务管理和餐厅运营的数字化水平;用作品牌建设;用于供应链优化,包括中央厨房及卫星仓的建设及扩建;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据市场分析,巴奴国际7月底启动香港上市NDR是为了避开暑期流动性低谷,抢占港股餐饮IPO窗口期。8月港股传统交易清淡,公司选择7月底启动NDR,可为后续路演、定价预留灵活时间。若反馈积极,可加速推进9月挂牌,利用“金九银十”消费旺季预期提振估值。 此外,巴奴国际已增聘中信里昂、中信建投为整体协调人,二者在亚洲机构网络深厚,可借NDR引入与品牌调性契合的长线资本
      402评论
      举报
      「巴奴国际」计划7月底启动香港上市NDR,预计募资约1至2亿美元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0

      香港IPO中介排行-2025年6月:上半年收官

      港股IPO 中介半年考:中金13单重返保荐人榜首,安永、毕马威交替领跑核数师,开曼律师奥杰、康德明异军突起,A、H中介榜同步揭晓。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1-6月,港股市场迎来新上市公司共43家,其中IPO主板上市42家,GEM转主板1家。截至6月底的过去12个月和36个月期间,新上市公司总数量则分别为83家和250家,其中IPO上市分别为83家和250家。  从IPO上市中介机构来看,各期间项目数量最多的有:中金(保荐人);安永、毕马威(核数师);竞天公诚(内地律师);高伟绅(海外律师);康德明、奥杰、迈普达、衡力斯(开曼律师);弗若斯特沙利文(行研顾问)。 (一)香港IPO保荐人排行   (1)2025年1-6月 2025年1-6月,29家保荐人参与了42家港股IPO上市保荐,项目数量最多的保荐人为:① 中金公司(13家);② 华泰国际、中信证券(各9家)。 (2)过去12个月(2024年7月-2025年6月) 过去12个月期间,41家保荐人参与了82家港股IPO上市保荐,项目数量最多的保荐人:① 中金公司(23家);② 中信证券、华泰国际(16家) 。  (3)过去36个月(2022年7月-2025年6月) 过去36个月期间,65家保荐人参与了235家港股IPO上市保荐,项目数量最多的保荐人:① 中金公司(75家);② 华泰国际(31家);③ 中信证券(26家)。 过去36个月期间: 项目数量累计10家或以上的保荐人有13家,占期间保荐人总数的20%; 项目数量为1家的保荐人有23家,占35%。   (4)IPO行业        从IPO上市主体的行业属性来看,
      461评论
      举报
      香港IPO中介排行-2025年6月:上半年收官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1

      「巴克莱」招兵买马、杀回香港、做超短线,被举牌的股票纷纷异动

      7月10日,彭博社报道指出,巴克莱银行(BCS.US)聘请了汇丰控股(0005.HK)的Joseph Lee担任其亚太区高接触股票销售交易主管。根据周四发布的一份声明,Lee将向全球现金股票业务主管Peter Ramsey和Treuer汇报工作。 在近十年前退出该业务后,巴克莱正在加大人员配备,整合其三年前启动的亚洲股票战略的最后几个部分。巴克莱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并向大宗经纪和股票衍生品等盈利业务投入更多资金以构建其平台。 巴克莱于2016年退出了亚洲高接触现金股票业务,仅保留了电子交易、大宗经纪和衍生品业务。但自2022年以来,在曾担任汇丰银行亚太市场主管的Hossein Zaimi的领导下,该行一直在积极重建其区域市场业务。 去年5月,Zaimi晋升为全球宏观业务主管。而现在,前汇丰银行大宗交易主管Joseph Lee的加入将有助于进一步恢复巴克莱银行的亚洲股票业务。 近期频频现身,大笔买入多只港股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巴克莱已在港股市场频频现身,多只个股披露获巴克莱的大规模买入甚至是举牌。而其所增持的标的,几乎都在6月末和7月初起频频异动,股价多次上蹿下跳。 1、宜搜科技 宜搜科技(2550.HK)7月2日公告,6月30日获巴克莱斥资2.8亿港元买入5094万股,持股比例由2.41%跃升至13.04%,形成“举牌”。 不过,刚大幅增持后还没捂几天,巴克莱又快速清空出货了。7月7日披露易数据显示,巴克莱于7月3日减持宜搜科技,好仓持股比例立马从13.04%降至0.21%。 看买卖均价的话,差别并不大,买入均价5.5058,卖出均价5.7855港元,卖出均价仅比买入价高约5%,上演了一把快进快出的短线操作! 7月10日,宜搜科技股价再次异动,一度涨超50%,收盘涨近20%,单日成交超60亿港元,换手率高达258%。 2、友宝在线 除了宜搜科技,友宝在线(242
      744评论
      举报
      「巴克莱」招兵买马、杀回香港、做超短线,被举牌的股票纷纷异动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0

      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镁信健康」递表,C+轮估值达117亿

      来源丨LiveReport大数据 招股书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025年6月30日,镁信健康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中金公司、汇丰。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2024年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超60%,净亏损0.76亿元,毛利率近36%。 LiveReport获悉,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MediTrust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简称“镁信健康”)于2025年6月30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公司为患者、保司及药企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已开发了两大行业解决方案:智药解决方案为药企提供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化方案,帮助药企整合多元支付方;而智保解决方案整合自有AI技术、更优质的医疗健康资源,为保司提供端到端方案,推动健康险创新。 公司的一站式用户服务平台「一码直付」,为用户提供更多支付方案,实现医药直付,并最终重塑用户的体验。公司打造了三大关键基础设施:(i) mind42.ai 是自研AI中枢,通过利用积累的行业数据和可行的见解,提升自动化和分析能力;(ii) MediTrust Rx整合医疗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优化病患取得创新医疗产品的机会;及(iii) MediTrust Healthcare,为患者优化诊疗流程,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并有效降低了医药相关的管理和运营成本。 截至2024年12 月31日,公司已经累计服务了(i)约160万名患者,有关的医疗支出GPV为人民币397亿元、(ii)超过90家保司,包括中国前20大保司(按2024年保费收入计)的100%及(iii)超140家药企,包括全球前20大公司中的90%(按2024年收入计)。于
      700评论
      举报
      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镁信健康」递表,C+轮估值达117亿
    •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07-11

      致力成为全球电机龙头「大洋电机」拟赴港上市,冲刺 “A+H”

      7月8日,来自中山的高新技术企业大洋电机(002249.SZ)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公司海外业务的本地化制造与供应链能力,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打造公司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积极商讨,其他相关细节尚未确定。本次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大洋电机成立于2000年,致力于成为全球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绿色智能解决方案领域的卓越供应商,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环保、高效的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于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发行上市,截至7月10日,公司A股市值159.9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2024年财务表现亮眼:营收121.13亿元(+7.31%),净利润8.9亿元(+40.82%),扣非净利润增速更高达48.12%。盈利能力显著提升,ROE增至9.87%,现金流增长27.46%至24.73亿元。资产规模持续扩张,总资产达179.41亿元(+11.48%),净资产92.93亿元(+6.78%),显示公司在收入稳健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明显优化。 大洋电机是一家拥有“建筑通风及家居电器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车辆旋转电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产品,集“高度自主研发、精益制造、智慧营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建筑通风及家居电器电机产品为主的BHM事业部和以汽车用关键零部件为主的车辆事业集团 (EVBG)两大事业板块。 BHM主要产品:家用/商用空调用电机、建筑通风设备用电机、厨房电器设备用电机、自动车库门用电机、水泵用电机、商用空调用压缩机电机、暖气/通风系统及空调设备用高效率风机系统等。 车辆事业集团(EVBG)主要产品:新能源汽车驱动
      1,774评论
      举报
      致力成为全球电机龙头「大洋电机」拟赴港上市,冲刺 “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