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发财报,京东大跌!看好后市发展吗?

在美团第一季度电话会议上,对于京东百亿补贴对美团外卖业务造成的影响,美团CEO王兴回应称,美团“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周二港股盘中,京东股价大跌近4%,大家觉得“卷”外卖,美团VS京东,你更看好谁?大家看好京东后市发展吗?】

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国鼎立,最大输家是谁? 最新的消息,美团宣布零售日订单突破一个亿。饿了么在淘宝闪购的加持下,紧随其后。京东排名第三。不知道挑起这场补贴大战的京东,有没有想到现在的这个局面。 本来以为前段时间ZF出来叫停行业内卷,这个事情就过去了。没想到这两天愈演愈烈,大有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 当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战火纷飞,最大输家是老百姓。现在的最大赢家反过来了,是老百姓,这两天0元补贴收到手软。这里面的每一份补贴,都是拿投资人的钱在斗争。 很显然,补贴大战升级的同时,意味着三家短期都讨不着什么便宜,都面临着净利润的缩水。 京东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主动挑起补贴大战,没想到阿里这次会举淘宝之力加持饿了么进入这场补贴大战吧。我看微博都因此受益了,这两天的开屏广告就是淘宝闪购,决心十足。 高盛对此给了一份数据的测算报告,大概意思就是美团饿了么京东分别会在这场大战中结束后,还有多少市场份额和多少净利润,以此做出一个模糊估值。 大概的意思是,美团勉强可以守住现有市场份额,但是净利润伴随着下降是一定的,就看降多少了。饿了么有望攀升一些市场份额,但是之前正在缩小的亏损估计就要放大了。最后,京东有望获得一些市场份额,但整体可能不会太划算。 这是定量的问题。我倒是觉得不必太认真对待高盛的预测,一个是定量本身是很难测算准确的。比如,补贴大战结束的时间和烈度,高盛也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的预测。它的报告最多只适用于当下这一刻的模糊估值,万一补贴大战的烈度超乎想象,高盛又得重新算一遍喽。 最重要的是,在定性面前,怎么定量都是没有用的。对投资者来说,咱们要研究的是美团饿了么京东这三家的定性是怎样的。 换句话说。我们投资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补贴大战的预期已经完全到位了吗?当下三家的股价真的跌无可跌了吗?如果是,这个价位是自己愿意接受的吗?它是否具有安全边际呢? 第二,假如补贴大战终将结束,那一天到来的
随便写点个人看法,上学时候语文不及格[开心]  ,凑着看吧!聊聊京东,从开始与淘宝的所谓竞争,其实我看来根本不是竞争,从开始京东就把客户的定位已经圈起来了,京东看的是未来不是短时间的发展,这个未来是朝着(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攀升,每个人都在提高生活品质,这个群体是不断增加的,就因为国家的基数非常大所以这个人群群体也会不断增加)同一道路并肩前行的,然而后来的拼多多抢占了淘宝的很多分层式客户,却没有动到京东客户群体,这就是为什么从开始就不是淘宝的竞争对手,这么多年来京东的仓储分布,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础,还有京东物流不要光看只是一个物流,京东物流就好比东哥的兵拉出来就能打仗,最近京东跟美团看似在争夺市场,其实我觉得京东从开始进入外卖行业跟本就没有把美团当成竞争对手,就跟开始与淘宝有点类似战略,定位不同,服务方向不同,所以我觉得他们不一样,而只是我们认为的竞争,京东有京东的方向这个方向不是一般企业走的那种速成派,而是实打实稳步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的企业发展道路,我为什么那么看好京东,我个人家用电器大件基本上全部京东自营,还有京东的物流服务,这么多年我是有自己的体验的,投一家公司就要感受它,平时我们可以随便买哪怕是买涨停板或者是拿几十支股票,但是我觉得一定要有一个自己非常看好的公司陪着它慢慢发展,咱们细细的品一下京东的开始到现在,你会发现京东的每一步迈进非常之伟大[龇牙]  ,我预言未来中国市场会经过各种合并整合最终只会剩下京东与阿里巴巴,京东会是最大大消费平台服务全国甚至境外,阿里会发展方向可能就是高科技东西,他们俩分工明确,当然腾讯很牛,不过腾讯是老板的角色,随便聊聊不喜勿喷,当然还有很多企业干实事的公司在慢慢的壮大!有句话说的好,先富的人并不一定是成功的人[龇牙]  [龇牙]  [龇牙]  [龇牙]  [龇牙] &

618购物节,哪家电商表现最好?

行业整体表现与增长驱动因素618购物节GMV健康增长主要得益于家电电子产品国家补贴政策和平台竞争格局的常态化(各平台增长率趋同),预计整个618期间(5月13日-6月18日),行业整体GMV实现低两位数增长,包裹量同比增长15%GMV与包裹量增长差距的持续缩小(自2025年3月以来的趋势)主要源于退货率下降和无退货退款订单减少,反映了平台对商家生态系统建设的投入成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购物节时间延长以及6月起部分地区国家补贴暂停(预计三季度逐步恢复),电商GMV和包裹量呈现"前高后低"特征,5月增长强劲而6月相对疲软。因此5-6月数据合并分析可以更准确反映中国消费趋势。展望下半年,预计2025年四季度在线GMV增速将环比放缓至5%(二/三季度均为6%),主要受2024年9月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一周年带来的高基数影响。平台竞争格局演变货架电商与社交/直播电商增长差距收窄618期间,京东GMV同比增速约15%,领跑传统货架电商,这得益于其在家电以旧换新和外卖业务交叉销售的领先优势。京东交易用户数同比翻倍,远超行业水平,总订单量达22亿单(日均约1.15亿单),其中外卖业务峰值订单量达2500万单。京东的表现特别值得关注,其增长主要来自三个关键领域: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有效执行食品外卖业务的协同效应供应链效率的持续提升阿里巴巴GMV实现中个位数增长,交易用户及家电、家具、电子品类均取得两位数增长。拼多多因"天天低价"策略对购物节重视度较低,但仍基于原有百亿补贴推出额外优惠,根据复旦消费者数据实验室,其国内GMV增长9%(我们预计二季度整体增长16%)。在社交电商平台中,美团闪购GMV创历史新高,60多个品类GMV翻倍,购买用户突破1亿,ARPU增长40%;抖音增速仍居各平台前列,但较2024年双十一有所放缓;快手表现符合预期,搜索GMV增长143%,社交电商GMV增长29%。行业战略
618购物节,哪家电商表现最好?
犹犹豫豫的继续看好,毕竟大件还是京东靠谱。可是这两年京东的售后真的不如以前了,请的客服好多都是兼职的,一问三不知。现在更绝,活人客服都难找,都是ai自动回复。
avatar昕羽
05-31
京东,早已日落西山,回光返照中吧
胜负未分,不急于出击。 不过市场这么大,容的下几家。但剩下的几家里,是否有美团和京东,那就不确定了。

美团京东近身搏斗!一场没有终局的消耗战

图片 2025年2月,京东突然向美团发起了进攻!推出“京东外卖”,并且承诺全年免佣金政策,宣布为全职骑手缴纳全额的五险一金社保,就连个人部分也由公司承担。消息一出,迅速引爆全网,美团股价半小时内暴跌6.44%。 在2月份,美团也迅速回应,承诺为全职及稳定兼职的骑手进行缴纳社保,同步取消了超时罚款规定。王兴在今年5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更是杀气毕露的表示:我们“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千亿补贴战火瞬间掀起即时零售整个领域。 【战火缘起:攻防转换间的生死棋局】 京东布局外卖市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市场采取进攻性防守策略的必然选择!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零售收入增速仅7.5%,核心3C品类增长缓慢,而美团闪购却以“30分钟达”的服务优势切入京东核心业务领域——手机通讯类订单已达京东全站4成,电脑办公类甚至反超京东。 图片 更要命的是,美团闪电仓网络已覆盖全国470余城3万个节点,将传统“计划性囤货”的模式正逐步向“即买即得”的消费新逻辑转变。当Z世代用美团30分钟买到iPhone、2小时装好空调时,京东引以为傲的211限时达(上午下单下午送达)面前突然感觉就成了上个时代的遗产。也许可能是这些因素导致京东发现了自己的用户正在被卷入“即时满足”的消费漩涡中。毕竟,等待在如今的消费场景下,开始成为一种无法被宽恕的行为。  美团依托外卖业务高达70%的市场占有率,成功构建起“吃喝玩乐上美团”的用户心智,这一优势曾被视为牢不可破的护城河。然而,京东凭借“品质外卖 + 免佣金”的策略精准发力,直击美团长期饱受诟病的高佣金问题(商家综合成本高达20%)以及骑手社保保障不足的痛点,瞬间打破了美团的防线。 这场战争本质是“时间价值”的认知革命。年轻消费者正在抛弃“我需要”转向“我想要”,等待的价值被彻底否定——在他们眼中,时间不是成本,而是体验的敌人。 【战略对轰:从
美团京东近身搏斗!一场没有终局的消耗战

外卖大战|京东外卖“百亿补贴”规则再调整:商家承担比例升至70%-80%

图片 商战继续!外卖大战新进展。 $京东(JD)$ $京东集团-SW(09618)$ 来源:雷锋网 汇总自新浪财经 近日,京东外卖的“百亿补贴”政策迎来新一轮调整,引发商家与行业的广泛关注。 有多位商家公开爆料,京东外卖将此前平台与商家各承担50%的补贴成本比例,调整为商家承担70%-80%,部分活动甚至要求商家全额承担运费并提供低于日常折扣的供货价。据悉,这一变化在天津、无锡、南昌、泉州等多地已落地试行,标志着京东外卖在流量扩张与成本控制间的策略转向。 此次调整后,京东外卖“百亿补贴”的核心活动“满11减10”中,商家需承担7元补贴,平台仅承担3元;“满8减7”“满6减5”等档位的商家承担比例也维持在70%-80%区间。此外,商家还需全额承担基础运费,并向平台提供“专属供货价”——即商品价格需低于日常折扣价。 图片 可以肯定的是,低价补贴短期内为商家带来了“爆单”效应。但也有商家坦言,高比例的成本转嫁正在侵蚀利润空间。“我们理解平台需要流量,但长期让商家承担超七成成本,显然超出了合理范围。”某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表示,若持续依赖补贴引流,可能导致行业陷入“价格战”恶性循环。
外卖大战|京东外卖“百亿补贴”规则再调整:商家承担比例升至70%-80%

快手Q1财报拆解,可灵AI商业化大超预期,看这些数据就够了

各位老铁,快手这波Q1财报真的有点东西啊!必须说——程一笑这次没画饼,AI赋能的红利正在加速释放!核心数据先甩出来镇楼: 1. 营收326亿,同比+10.9%,调整后净利润46亿(利润率14%!),比市场预期高了小几个点。最骚的是DAU冲到4.08亿,又双叒破历史记录!要知道现在流量见顶的大环境下,还能有这增速,说明快手基本盘稳得一批。(偷偷说,比隔壁某音国内增速还猛...) 2. 可灵AI商业化炸场子! 之前都说快手AI光烧钱不赚钱,这次直接打脸——Q1营收1.5亿!虽然绝对值还不大,但要知道这玩意儿去年底才刚起步,现在月活2200万,累计生成1.68亿条视频。也就是说,单用户ARPU值已经摸到7块钱,这变现效率比很多SaaS公司都强! (插播硬核数据:可灵2.0模型全球视频生成榜单第一,干翻了Midjourney的图生视频模型!技术老铁们懂的都懂,这含金量有多高...) 3. 海外业务终于盈利了! 13.2亿收入(+32.7%),单季度利润转正!巴西市场DAU和时长还在涨,说明快手这套"本土化内容+AI推荐"的组合拳打对了。很明显这才是真正有想象力的第二曲线——毕竟TikTok在海外已经验证过市场空间了。 4. 电商3323亿GMV(+15.4%),泛货架占比30%。最牛逼的是本地生活收入翻2倍!这说明啥?快手已经不止是"老铁666"的秀场了,现在点外卖、买门票、约工作都能搞,生态越做越厚。 深度拆解:AI如何给快手"印钞"? 很多人问:可灵AI这1.5亿收入到底咋来的?看下面的数据就懂了: 1. 广告主疯狂氪金 AIGC素材日均消耗3000万!现在品牌方都学精了,用AI批量生成带货视频,成本直接砍半。 短剧行业单日投流峰值破3000万,小游戏1200万。AI能自动分析剧情高潮点,精准投给"上头"老铁,ROI拉满! 2. 电商商家集体真香 数字人直播间占比超20%,场均
快手Q1财报拆解,可灵AI商业化大超预期,看这些数据就够了

当美团开始卖家电,京东送起外卖:一场关于 “年轻人未来” 的生死时速

5月26日伴随美团亮眼财报的,还有美团创始人王兴首次回应与京东在外卖领域的竞争,他表示美团“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 01 核心业务表现:增长红利与竞争压力并存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业务保持健康增长,总营收同比增长18.1%,达到866亿元人民币。成本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62.6%。 新业务方面,第一季度新业务板块营收增长19.2%至222亿人民币,主要得益于杂货零售业务和海外业务发展。小象超市、美团优选等杂货零售业务提升运营效率,开始为出口企业提供全面支持。海外业务在香港和韩国取得显著突破,KeeTa成为当地受欢迎的外卖应用之一。计划未来五年在巴西投资数十亿美元,凭借领先的系统和运营经验拓展海外市场。 但由于京东和饿了么相继加入外卖大战并推出自己的补贴计划,美团预计Q2核心商业营收的同比增长率将较Q1有所放缓,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将同比大幅下降。由于不清楚新进入者的非理性竞争会持续多久,目前无法给出Q2或全年准确的财务指引。 02 商战溯源:闪购业务触发京东腹地保卫战 在上一轮双方的攻关大战中,公众很难在情绪的裹挟下,看清楚商战背后的真相。目前第一轮交锋已过,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二者之所以在美团腹地展开大战的原因。 自2018年起,美团推出闪购,向多个品类拓展,覆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鲜花、生鲜等品类天然适合即时零售模式是其最早的目标。 但随着业务的发展,美团闪送逐渐进入长尾品类如3C、家电、美妆个护、母婴宠物、日用品等,并且也保持了强劲增长,第三季度非餐品类订单增长超60%,这恰恰就已经进入了京东的核心腹地,尤其是3C家电,是京东传统的优势领域。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两家公司之间的几轮交锋。从京东高调宣布进入外卖领域,再到同一天宣布为所有骑手购买社保,之后京东又掀起外卖补贴大战,以及关于外卖利润率争议,所有的时间点恰好在美团发布闪购品牌之前。因此我们进行大胆
当美团开始卖家电,京东送起外卖:一场关于 “年轻人未来” 的生死时速
买入
你扯淡 我买的港股 不是这走势?
京东做外卖,不亏就是赚,亏一点也是赚,反正就当是给主业拉规模的营销费用。京东搞外卖本来就不是奔着赚钱去的,主要是为了营销。美团外卖才是美团的主业,一个是成本中心,一个是利润中心,从战略上看,美团这局已经输了。 $京东集团-SW(09618)$ $京东(JD)$
$京东(JD)$ 大家别慌了,美股开盘前30分钟经常先往下砸,抢低价筹码,然后再拉回来。看看你们吓成什么样了。
今天量能勉强继续保持在万亿上方,由于小时间窗,后面两天有可能会掉到万亿以下,盘面上也比较卷,存量博弈已经很久了,这里迟迟无法吸引到增量资金的原因,还是因调整不够充分,就只能做做局部机会,这几天还是不宜激进,有调整再看低吸机$露笑科技(002617)$  $日盈电子(603286)$  $视觉中国(000681)$  $襄阳轴承(000678)$  $跨境通(002640)$  

日赚1.22亿的美团,还能投资吗?

昨天,美团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营收865.6亿元,市场预估854.5亿元,同比增长18.1%。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09.5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预估97.3亿元,以第一季度90天来计,美团日营收9.62亿元,日赚1.22亿元。 图片 业绩不算差,甚至可以说是亮眼,但为什么美团的股价在今年整体强势的港股面前,显得如此萎靡呢? 一方面外卖大战开打,京东直捣美团的核心业务,并指出抽佣高达25%-30%的外卖平台逼得餐厅降低品质,甚至牺牲视频安全,把美团送到了风口浪尖,要知道美团的佣金等收入是占据到全国餐饮收入的4.58%!面对这种具有社会争议的公司,很多人很难重金买入。 另一方面,骑手社保成本增加,也是未来很可能会压低美团利润率的很大一个因素。 回到问题本身,那么美团还值得投资吗? 我觉得值得!只要它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占据优势,就依然是一家好的公司。 第一点,强大的网络效应和数据积累 经过多年的累计,美团在“用户—商家—骑手”之间形成了三角生态,用户年均交易频次45次,远超同行饿了么的28次;商家覆盖超1100万,即便抽佣比例高达20-25%,仍然愿意付费,就是因为美团的流量之庞大;在骑手端,美团有超脑调度系统,能够实时处理15类变化,骑手路径规划效率提升20%,配送时长也显著低于饿了么,这些都是美团技术与数据的硬壁垒! 第二点,创新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创新业务中,美团有一堆优质资产,美团买菜(小象超市)、共享单车、快驴、美团闪购等等,表现都非常优异,几乎都是各个领域的第一、第二名。毫不夸张的说,但凡美团进入的本地生活细分领域,都可以立马做到前列。 这些创新业务未来能赚钱吗?2023年亏201亿,2024年亏72.73亿,2025年一季度亏损23亿,较去年同期收窄17.5%。亏损逐步下降,赚钱能力逐步加强。 第三点,国际化业务快速复制 美团旗下的Keeta
日赚1.22亿的美团,还能投资吗?
$京东(JD)$京东财政补贴和消费券早已预期在内,落地后兑现即完成催化,现在股价回调提供了低吸窗口,只要继续守住盈利扩张逻辑,京东后市发展值得长期看多。
$京东(JD)$虽说京东短暂下挫,但电商龙头体量大,行业竞争格局也没有瓦解。换句话说,京东的下跌更多是短线情绪宣泄,不代表基本面崩盘
看好,美团大涨,而且机构给美团的评级都不错 $美团-W(03690)$

美团Q1财报及25年预期的几个关键问题Q&A

$美团-W(03690)$ 1Q25财报电话会议记录总结:美团2Q核心压力来自外卖补贴战,但通过组合策略和监管合规优势维稳基本盘,闪购/低线城市为增长亮点,国际化(中东、巴西)为长期布局。​​核心业务表现​​​​Q1: 2Q25核心本地服务(CLC)的核心趋势是什么?​​A1:​​单量​​:同比增速与1Q/4Q24持平​​收入​​:CLC整体增速降至9-11%(外卖+5%),因补贴冲减配送收入,首次出现收入增速低于单量增速​​利润​​:双位数同比下降,主因外卖季节性竞争加剧(5.28加入618活动,竞对单均补贴达10元)​​Q2: 外卖UE(单位经济效益)受何影响?​​A2:​​用户补贴​​:超1元/单,配送费/商品价格补贴计入营销费用​​竞争环境​​:京东、阿里5月起非理性补贴(单均亏8-10元),美团被迫跟进但采用"主站+拼好饭+神枪手"组合策略(峰值单量分别达1500万/1000万单)​​竞争与监管​​​​Q3: 如何应对当前外卖市场竞争?​​A3:​​策略​​:不完全跟进低质量补贴,通过差异化供给(如拼好饭低价单、神枪手中高价单)留存用户​​监管影响​​:总局约谈反对"内卷",美团费率透明化(21年已拆分技术服务费/配送费)符合新规,竞对补贴或面临政策风险​​Q4: 闪购业务1Q-2Q25表现如何?​​A4:​​1Q​​:单量增30%+,GTV利润率1%(历史高点),3P单量市占70%​​2Q​​:因618投入转微亏,但高客单品类(如带电产品)增长强劲到店酒旅​​​​Q5: 到店酒旅增长是否受外卖竞争影响?​​A5:​​1Q​​:GTV增30%(到店增40%+),收入增20%(广告增速低于佣金)​​2Q​​:收入略放缓(high teens),因部分奶茶需求转向线上,但低线城市增速达去
美团Q1财报及25年预期的几个关键问题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