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挖掘机
港股挖掘机
我们不生产财富,我们只是港股的挖掘机。
IP属地:未知
25关注
1637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港股挖掘机
11-21 22:19

中国工业三重主线浮现,瑞银报告聚焦三大核心方向:海资源开发、航运链复苏与企业全球化出海

除了AI、人型机器人等热门赛道之外,外资大行还看好哪些方向? 瑞银证券近日发布一篇题为《中国工业三重主线浮现》研究报告,聚焦深海资源开发、航运链复苏、企业全球化出海三大核心方向,结合高频数据与行业动态,勾勒出中国工业领域的投资机遇与发展趋势。 深海资源开发:万亿级蓝海市场崛起 瑞银认为,深海经济已成为全球资源开发的重要增量领域,其核心价值与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 核心价值与开发动因 资源储量丰厚:基准情景下深海矿产与油气资源总价值超170万亿美元,乐观情景下可达280万亿美元,涵盖镍、铜、钴等关键金属及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资源。 开发逻辑明确:陆地资源供给受限、深海资源储量充沛且部分金属品位更高,三大因素驱动深海开发加速;同时近海油气储量增长迅猛,2010-2020年新发现深海储量是陆地的16倍,成为最具经济性的新增供给来源。 成本优势显现:深海油气开发已具备经济性,金属开采预计2033年实现与陆地成本持平,2025年部分项目(如TMC)的单位采集成本已低于陆地采矿。 产业链与市场机遇 投资规模庞大:2026-2035年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资本开支预计达2.5万亿美元,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3000-4000亿美元;2026-2050年深海金属开采设备投资将达1.7万亿美元。 产业链机会集中:上游聚焦高强度钢、钛合金等特种材料及密封、防腐组件;中游涵盖钻井船、FPSO、水下机器人(ROV/AUV)等装备;下游受益于金属加工、油气炼化等环节。 全球竞争格局:中国在勘探合同面积(238平方公里)上位居全球领先,2024-2025年完成多次深海采矿测试,相关企业在船舶制造、水下装备等领域具备技术积累。 航运链复苏:多重情景下的结构机遇 瑞银判断,红海航道局势与港口政策变化主导航运链短期波动,长期来看行业将呈现结构性复苏特征。 情景分析与运费预期 基准情景(20
中国工业三重主线浮现,瑞银报告聚焦三大核心方向:海资源开发、航运链复苏与企业全球化出海
avatar港股挖掘机
11-21 22:19

为 AI 梦想买单!美国科技巨头疯狂发债,泡沫担忧升温之际杠杆风险再添柴

随着对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升温,华尔街对科技巨头为构建 AI 基础设施而承担高额债务的担忧正日益加剧。尽管大型科技公司在 AI 上的巨额支出并非新鲜事,但为此筹集创纪录的债务却是新的情况。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这一趋势打破了近年来的惯例 —— 过去科技公司动用手头庞大的现金储备来支付资本支出。而如今,杠杆的使用以及许多融资交易的循环性质,引入了此前未曾有过的风险。 科技巨头发债狂潮加剧市场担忧 甲骨文 “首当其冲” 数据显示,AI 支出前五大公司 —— 亚马逊 (AMZN.US)、 Alphabet(GOOGL.US)、微软 (MSFT.US)、Meta Platforms(META.US) 和甲骨文 (ORCL.US)—— 在 2025 年合计筹集了创纪录的 1080 亿美元债务,是过去九年平均水平的三倍多。 投资者表示,到目前为止,他们并不太担心科技巨头近期发债对股票估值的影响,因为这些公司的杠杆率仍然较低。不过,科技巨头发债规模的突然增加引发了债券市场能否吸收这波供应激增的疑问,并加剧了人们对 AI 支出日益增长的担忧 —— 这种担忧拖累美股在连续六个月上涨后于本月出现大幅回调。 尽管投资者对科技公司债券的需求一直很强劲,但投资者要求可观的新发行溢价来吸收部分新债券。骏利亨德森在一份报告中称,Alphabet 和 Meta 最近发行的债券较现有债券溢价约 10-15 个基点。 美国投资级信用利差 (指高评级公司为吸引投资者需求而支付的高于国债收益率的溢价) 在历史上仍处于低位,但最近几周已略有上升,部分反映了对冲击市场的新一波债券供应的担忧。 威灵顿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 Brij Khurana 表示:“所有这些超大规模公司都在发行债券。我认为市场意识到,为 AI 提供资金的将不是私募信贷市场,也不会是自由现金流。它将不得不来自公共债券市场。”“你需要
为 AI 梦想买单!美国科技巨头疯狂发债,泡沫担忧升温之际杠杆风险再添柴

大摩再次调研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及专业机器人企业将率先受益

大摩对人形机器人的调研又来了。 摩根士丹利于11月完成亚太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专项调研,重点走访Fortior(1304.HK)、兆威机电(003021.SZ)、优必选(9880.HK)等6家核心企业,聚焦订单交付进度、应用场景反馈、技术迭代方向及产业链盈利逻辑。 本次调研核心结论显示:人形机器人已从研发阶段迈入交付验证期,2026年将迎来规模化落地关键节点,但工作效率与技术收敛性仍是核心挑战。 大摩认为,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及专业机器人企业将率先受益,重点推荐汇川技术与极智嘉。 Part.01 行业核心趋势:交付启动,验证为王 2026年增长预期明确,交付规模将大幅提升 头部企业已明确2026年扩张目标,行业产能与需求双升态势显著。优必选2025年人形机器人交付量预计达500台,营收约4亿元(全年订单量已达8亿元),2026年交付目标进一步提升至2000-3000台。 专业机构Paxini预测,2026年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剔除研发及娱乐用途)行业总量将突破1万台。零部件企业同步受益,兆威机电人形机器人相关灵巧手业务营收预计从2025年的2000-3000万元增至2026年的1亿元,实现四倍增长;TC Drive的谐波减速器等相关产品营收也将在2026年翻倍。 应用场景反馈成增长关键 尽管人形机器人工作成功率已显著提升(如优必选箱式搬运任务成功率达99%),但效率仍仅为人类的30%-60%,新任务模型开发周期较长,应用场景验证成为2026年行业增长的核心变量。 从企业反馈来看,2026年将有更多客户参与场景测试,其中分拣等新场景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实现运营落地。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仍具备效率与成本优势,人形机器人当前定位更偏向于离散型、通用型任务的补充角色,二者形成协同而非替代关系。 技术探索持续推进,路径尚未收敛 产业链企业正积极测试新技术路
大摩再次调研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及专业机器人企业将率先受益

AI浪潮仍然汹涌!从巴菲特 “最后一舞” 到Gemini 3震撼问世,谷歌托起AI牛市叙事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在推出 Gemini 2.5 近八个月之后,在周二重磅宣布推出升级版人工智能大模型 Gemini 3,在与 ChatGPT 开发商 OpenAI 的激烈竞逐中加快产品更新迭代步伐,并且于发布首日立即在谷歌搜索、Gemini 应用程序生态及多个开发者平台同步上线,在谷歌旗下的多个盈利产品中投入使用。 谷歌表示,在衡量人工智能模型性能的多个热门行业排行榜上,Gemini 3 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该模型还在数学、多模态理解和事实准确性等多个维度刷新了大模型业内纪录。 谷歌表示,其最新一套基于 AI 大模型的 AI 应用产品组合将让用户们在获得理想结果时需要进行的 “提示 (prompt)” 变得更少。谷歌还发布了一款名为 “Google Antigravity” 的全新 AI 智能体平台,让全球开发者们可以在 “更高层级且面向系统性任务” 的层面进行 AI 编码。 谷歌发布于周二的一系列博客文章之一中,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 (Sundar Pichai) 表示,这一新的 AI 大模型将允许用户们对更复杂的问题获得更好的答案,“这样你就可以在更少提示的情况下获得所需内容”。 Gemini 3 在全球 AI 模型 LMArena 排行榜上以 1501 分的历史最高分登顶,在衡量通用推理能力的 Humanity's Last Exam 基准测试中获得 37.5% 的最高分,超越了此前由 GPT-5 Pro 保持的 31.64% 纪录,并且在多项学术级基准测试中展现出博士水平的表现,在 GPQA Diamond 测试中获得 91.9% 的高分,在数学领域的 MathArena Apex 基准测试中创下 23.4% 的新纪录,在事实准确性方面于 SimpleQA Verified 测试中达到 72.1% 的得分,均大幅超
AI浪潮仍然汹涌!从巴菲特 “最后一舞” 到Gemini 3震撼问世,谷歌托起AI牛市叙事

债券交易专家的奋斗目标:像偶像迈克尔・米尔肯一样,在债券投资中持续创造阿尔法

本期人物:王潇 英文名:Sean所在机构:星空证券 从业年限:10年人物标签:债券交易专家偶像:迈克尔·米尔肯兴趣爱好:登山 徒步投资格言:风险不只在于买什么,更在于何时买、以何种价格买【新智基金经理人物志】系列专访文章,由新智基金网独家撰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中资美元基金管理人如有联络意向,欢迎添加企业微信二维码,谢绝中介。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擅长债券交易的基金经理王潇,现任星空证券基金经理。他是典型的科班出身,本硕阶段都从事金融专业学习,理论功底扎实。毕业后即进入某证券公司固定收益部开启投资生涯,一晃已有10年时间。先做本土人民币债券交易,后加盟美元基金从事境外债券交易,王潇所在团队打造出了一款年化收益率高达30%+的旗舰产品,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较为罕见。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以下是新智基金网专访的全程实录新智基金网:您踏进投资圈,迄今为止已有多长时间?王潇:10年。新智基金网:您在大学阶段学习的是什么专业,与投资的相关性高不高?王潇: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金融专业,其中很多课程,比如固定收益、投资管理等,对我后续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当然,学校里掌握的更多属于理论知识,真正的投资能力还是要在市场实践中获得,通过一次次对利率走势的研判和对信用风险的识别把控,逐步积累和打磨出来的。新智基金网:您毕业后的从事过哪些工作,都与投资相关吗?王潇:是的,毕业后我一直就职于一家证券公司的固定收益部,专注于债券的一二级市场投资与交易。早期是以境内人民币债券为主,后期逐步拓展至海外中资离岸债市场,这段经历帮助我形成了跨市场的投资视野,并积累了境内外债券市场的综合交易能力。新智基金网: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加盟星空证券担任基金经理?尤其从您的从业经历来看,海外债券市场中“中资离岸债”是中资管理人的重要发力领域,这是否也是您选择星空证券的关键考量?王潇:选
债券交易专家的奋斗目标:像偶像迈克尔・米尔肯一样,在债券投资中持续创造阿尔法

六氟磷酸锂行业,终于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曙光”!花旗宣布首次覆盖两家电池材料龙头公司

电池材料走出了堪比存储芯片的大行情。今天,以电解液和六氟磷酸锂涨价作为支撑的电池材料板块再次爆发,多只个股股价刷新高点。随着行情的深入,原本对电池材料不怎么关注的机构,也开始加入到唱多的阵营中来。花旗在11月14日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经历了四年低迷后,六氟磷酸锂行业终于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曙光。”花旗认为,受益于过去数季度行业供应端的自律以及电池需求(尤其储能电池)的持续韧性,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的供需格局将重回紧张平衡状态,这一趋势将持续至2026年下半年。花旗判断当前正在行业牛市逻辑重塑前夕,首次覆盖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的两家龙头公司:多氟多与天赐材料,赋予买入投资评级。 Part.01隧道尽头的曙光在经历四年低迷后,六氟磷酸锂行业终于迎来“隧道尽头的曙光”。供应端:预计2026财年六氟磷酸锂供应同比增长9%;受建设周期影响,主要新增产能将于2026年下半年投产。需求端:电池需求韧性将延续至2026财年,预计需求同比增长31%,核心驱动力是储能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花旗预测:储能电池需求同比增长45%。综合来看,未来6-8个月,六氟磷酸锂供需格局将持续紧张,这一有利态势将支撑其平均售价上涨及利润率修复。Part.02三重交织逻辑供需格局再平衡为行业带来多重机遇,花旗预计将呈现三大核心趋势:开工率提升:2026财年六氟磷酸锂行业整体开工率预计升至81%,而2024-2025年这一数据分别为51%和68%。价格大幅上涨:2026财年六氟磷酸锂平均售价预计达10万元/吨,较2025财年的6.75万元/吨同比上涨48%。市场集中度提升: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预计2028财年行业头部5家企业市场份额将达75%,而2024年这一比例为68%。Part.03市场核心争议六氟磷酸锂供需改善的确定性:六氟磷酸锂供需格局向好的可见性较高,逻辑具备说服力。固态电池的潜在
六氟磷酸锂行业,终于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曙光”!花旗宣布首次覆盖两家电池材料龙头公司

软银Q3持仓:T-Mobile US为头号重仓股,建仓英特尔、清仓甲骨文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软银递交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13F)。据统计,软银三季度美股持仓总市值达260亿美元,上一季度总市值为249亿美元,环比增长4%。软银三季度的持仓组合中新增了4只个股,增持了2只个股,减持了4只个股,清仓了2只个股。其中前十大持仓标的占总市值的95.94%。在前五大重仓股中,T-Mobile US(TMUS.US)位列第一,持仓约4517万股,持仓市值约为108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41.64%,持仓数量较上季度下降29.26%。英伟达(NVDA.US)位列第二,持仓约3211万股,持仓市值约60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23.07%,持仓数量较上季度增加5.19%。值得一提的是,软银在上周披露,已出售所持全部英伟达股票,套现约58亿美元。英特尔(INTC.US)位列第三,持仓约8696万股,持仓市值约29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11.23%。英特尔为软银三季度新建持仓。智通财经APP曾报道,2025 年 8 月,软银与英特尔签署了一份证券购买协议,软银以每股 23 美元 的价格购买英特尔普通股,投资总额约为 20 亿美元,完成该交易后,软银大约持有英特尔 2% 的股份。根据公开资料,这让软银成为英特尔的第五大股东之一。仓储机器人服务商Symbotic(SYM.US)位列第四,持仓约3983万股,持仓市值约21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8.27%,持仓数量与上一季度持平。韩国网络漫画平台Webtoon Entertainment(WBTN.US)位列第五,持仓约3143万股,持仓市值约6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2.35%,持仓数量与上一季度持平。前六至十重仓股分别是:巴西数字银行Inter & Co(INTR.US)、瑞典先买后付巨头Klarna Group(KLAR.US)、台积电(TSM.US)、医疗
软银Q3持仓:T-Mobile US为头号重仓股,建仓英特尔、清仓甲骨文

小摩又承认看错了!终止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减持投资评级:储能需求暴涨改变锂供求关系

在新能源领域,小摩近期接连发布了两份“认错研报”,引发市场关注。两天前,小摩发布一份研究报告,反思此前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股价上存在判断失误,并终止了两家公司的减持投资评级,上调至中性。一周前,小摩还承认此前低估了储能巨头阳光电源的盈利能力。小摩承认自己看走了眼:我们此前低估了阳光电源的盈利潜力今天,锂电与储能板块迎来大涨,似乎证明了小摩及时纠错的正确性。小摩在研报中写道:我们深入审视了此前的 “减持” 评级判断,并得出结论:储能需求的激增是更强的股价驱动因素。尽管宁德时代矿山重启对锂供需而言存在负面影响,但对于预期中的短缺市场,仍需更多产能释放或矿山重启才能缓解缺口。因此,我们终止对赣锋锂业(A/H股)及天齐锂业(A/H股)的 “减持” 评级,将两股评级均上调至 “中性”。小摩对这两家公司维持中性评级,原因是预计更多产能的释放或重启将限制锂价的上涨空间。小摩将2026财年锂价预测从7万元/吨上调至9万元/吨;对赣锋锂业(A/H股)、天齐锂业(A/H股)的最新目标价分别为65元人民币/ 48元港币;54元人民币/ 50元港币。Part.01核心结论赣锋锂业、天齐锂业股价在2025年上半年波动(区间为- 4%至+20%),而同期碳酸锂价格下跌19%;自7月以来,两股股价大幅上涨79%-137%,远超碳酸锂34%的涨幅。两家公司股价表现之所以显著跑赢锂价,主要原因包括:1)储能系统需求前景强劲2)中国采矿许可证续期问题导致供应中断3)固态电池研发相关新闻的提振在最新的锂供需分析中,小摩已将需求大幅增长的因素纳入考量,因此上调了锂价预测。尽管供需预测显示市场将处于短缺状态,但小摩认为,当碳酸锂价格达到约9万元/吨时,锂供应将开始逐步释放。经测算,宁德时代江夏窝矿山需支付2.47亿元追溯性特许权使用费,且后续税负将有所增加,预计该矿山将于2025年12月末/ 2026年1月重启。未来
小摩又承认看错了!终止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减持投资评级:储能需求暴涨改变锂供求关系

战略收购发布会实录|艾迪康控股2亿美元收购冠科生物,布局全球肿瘤研发一体化

11 月 13 日,中国三大 ICL 服务提供商之一艾迪康控股 (09860) 正式宣布,已签署协议以总对价约 2.04 亿美元全资收购全球领先的临床前 CRO 企业冠科生物。艾迪康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高嵩在随后召开的电话会议中表示,此举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将构建覆盖早期研究至临床检测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并显著加速其全球化布局。会上,艾迪康首席财务官兼联席公司秘书王之翰明确交易对价由三部分构成:1.2 亿美元首付款、最高 4000 万美元的 2026 年盈利支付款(基于 2025 年业绩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最高 4400 万美元的 2028 年递延对价(基于 2027 年业绩目标达成情况)。资金安排方面,艾迪康将通过 6000 万美元银行贷款及不低于 8000 万美元的股权或类股权融资解决,交易计划于 2026 年年中完成交割。构建 “ICL+CRO” 双轮驱动格局高嵩在阐述收购的战略意义时指出,本次收购具有四大核心战略价值:首先,实现全流程一体化服务能力。冠科生物在肿瘤及免疫肿瘤学领域拥有业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 PDX 模型库(超 3000 种成熟模型)、领先的类器官平台及覆盖全球的生物样本资源;而艾迪康则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医院合作网络与成熟的临床检测能力。双方整合后,将构建从早期药物发现、临床前药效评估到临床检测验证的完整服务闭环,显著提升客户研发效率。其次,加速全球化布局进程。交易完成后,艾迪康合并收入中海外占比预计达 23.1%,其中冠科生物约 80% 收入来自欧美市场。这一整合不仅优化了公司收入结构,更助力其成功升级为具备国际化服务能力的一体化的实验室平台。目前,冠科生物已服务全球前 20 大肿瘤药企中的 95%,客户重复收入高达 95%,客户黏性极强。第三,注入持续新增长动能。未来艾迪康将形成 “ICL+CRO” 双轮驱动模式 —— 以稳健的
战略收购发布会实录|艾迪康控股2亿美元收购冠科生物,布局全球肿瘤研发一体化

油价迎来反弹希望?IEA关键报告 “恢复” 看涨情景:石油与天然气需求或延迟至2050年才见顶

国际能源署 (IEA) 改变了其对于石油需求即将见顶的看法,重新提出全球石油消费量将持续增长至本世纪中叶的情景。在周三发布的年度《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尽管国际能源署去年研究的三种情景都预计本十年石油需求将趋于平稳或下降,但最新报告重新引入了 “当前政策情景”(即 CPS),在这种情景下,到 2050 年石油消费量将较 2024 年增长 13% 至 1.13 亿桶 / 日。这种更为乐观的前景取决于电动汽车普及速度放缓。该报告预测,到 2035 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加 90 艾焦耳 (EJ)—— 较当前水平增长 15%。CPS 情景考虑的是现有的政府政策,而非实现气候目标的愿景。IEA 在 2019 年最后一次使用 CPS 情景来进行预测,从 2020 年起则转而采用更符合清洁能源转型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承诺的预测方式。IEA 表示,原本计划评估涵盖 2031 至 2035 年的各国新的气候目标,但由于提交这些计划的国家数量不足,无法形成有意义的图景。除了 CPS 情景外,该报告继续纳入了 “既定政策情景”(STEPS)—— 该情景考虑了已提出但未必已实施的政策,即石油需求在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报告并未对任何一种路径进行优先排序,即认为其可能性更大。特朗普政府 “亲石油”,全球能源政策前景改变在中断五年之后,IEA 重启 CPS 情景,这标志着该机构以及整个能源行业对石油长期前景的最新评估。总部位于巴黎的 IEA 成立于 1973 年石油危机之后,其预测结果被全球各国政府和能源企业用作规划政策和投资的基准。该机构的分析结果可能会让本周齐聚巴西参加联合国主办的第 30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30) 的代表们感到警醒。周三发布的这份报告标志着该机构态度的又一次转变,这与此前预期的迅速向更清洁燃料的转型背道而驰,并且该机构还预测世界可能无法实现气候目标。与此
油价迎来反弹希望?IEA关键报告 “恢复” 看涨情景:石油与天然气需求或延迟至2050年才见顶

上调目标价!大摩猛赞小鹏汽车:不仅能对抗电动汽车同行,还能与成熟科技公司竞争

横向震荡了8个多月后,小鹏汽车股价突然一飞冲天。10日小鹏美股大涨16%,11日小鹏港股也大涨了接近18%。11日上午,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小鹏汽车不吝溢美之词,认为小鹏科技日上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并将公司的目标价上调至每股34美元/131港元。大摩认为,小鹏自身定位从电动汽车制造商,拓展至多元化人工智能应用领域,预计这一战略将为小鹏带来非对称优势,不仅能对抗电动汽车同行,还能与成熟科技公司竞争。“小鹏并非首家探索各类实体人工智能机遇的公司,也绝不会是最后一家。但我们认为该公司在竞争对手中处于有利地位。”大摩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尽管其车队规模小于比亚迪、吉利等行业巨头,但小鹏早期对车辆自动驾驶和自研人工智能计算的专注,将加速其数据采集和学习过程。与独立机器人制造商不同,小鹏等电动汽车制造商受益于更庞大的移动数据规模和多样性,这对于解决实体人工智能中的极端场景复杂性至关重要。此外,正如 Iron(小鹏人形机器人)的顺利运行所展示的,工业制造和工程能力是实体人工智能成功的关键。Part.01关于小鹏汽车的进一步思考万物互联 协同共生小鹏在技术日活动中展示了其新产品线——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出租车,以及现有的电动汽车产品线。这些应用基于相同的基础模型运行,能够实现多维度数据获取,强化小鹏的网络效应,并加速数据采集和机器学习。这一强大的生态系统可以弥补小鹏车辆车队规模较小的不足。估值重估 空间充足随着小鹏在技术日活动中推出实体人工智能产品,大摩认为在更新后的看涨情景估值中纳入小鹏的人工智能雄心所涵盖的技术/产品多样性是合理的。该估值基于对人工智能训练芯片、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收入机遇和估值潜力的审慎预测,同时叠加了现有电动汽车业务在国内外市场的持续扩张。后续催化因素1. 新混动车型的推出,如P7+、G6、G7 和 G012. ID UNYX 08 的亮相(
上调目标价!大摩猛赞小鹏汽车:不仅能对抗电动汽车同行,还能与成熟科技公司竞争

美股季报盈利增长遍地开花,德银看好标普500年底涨到7000点

美国企业本季度稳健的利润增长,以及这一趋势将持续的预期,为押注股市上涨势头延续的投资者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德意志银行策略师宾基・查达和帕拉格・萨特领导的团队在报告中写道,截至 11 月 4 日,第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率有望达到 13.6%,接近两年来的区间高位。他们补充称,经季节性调整后,环比增长率将达到 6.5%,跻身过去 15 年中的最高水平之列,且这一势头正延续至第四季度。“在第四季度财报周期中,要么盈利预期会被上调,要么企业会大幅超预期,” 萨特在采访中表示。他指出,受节假日消费和科技采购需求推动,第四季度通常表现强劲。德意志银行预计,该季度盈利同比增长率将达 14%。萨特表示,增长动力来自人工智能、电力、航空航天与国防等领域的需求改善,同时许多企业得以削减成本并提高产品价格。他认为股市仍有上涨空间,尤其是在盈利攀升、家庭现金充裕的情况下,投资者持仓仍保持相对中性。德意志银行将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年终目标定为 7000 点,较上周五收盘价高出约 4%,意味着 2025 年全年涨幅约为 19%。市场广度提升摩根士丹利的迈克尔・威尔逊也认同德意志银行的乐观看法,他认为强劲的盈利将推动股市上涨至 2026 年。他表示,有 “明确迹象” 表明盈利复苏正在进行,美国企业正享有更强的定价权。威尔逊还指出,盈利修正已触底 —— 即分析师下调预期与上调预期的数量对比已达低谷。萨特表示,多项指标显示盈利增长范围已扩大,而这种广度对维持市场动能至关重要。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更多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中盈利增长的板块已从第二季度的仅两个 (大型成长股、科技股和金融股) 增至六个。“整体增长原本表现不错,但主要由科技股推动,” 他说,“这种情况似乎已经改变。”分析师温迪・宋表示,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中超过 90% 的公司已发布财报 (占该指数市值的 83%),数据显示
美股季报盈利增长遍地开花,德银看好标普500年底涨到7000点

深度绑定特朗普的Rumble豪掷7.67亿美元押注全新增长叙事——AI云

视频平台Rumble计划以大约7.67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总部位于德国的AI云计算服务公司 Northern Data。Northern Data,是一家聚焦于云端 AI 算力租赁服务以及提供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的 AI 云公司,根据 Rumble 提出的收购规划,Northern Data 的股东每持有一股 Northern Data 股票将获得 2.0281 股新发行的 Rumble A 类普通股,交易完成之后,他们将合计持有 Rumble 约 30.4% 的股份。该项交易包括与加密货币领军者 —— 最大规模稳定币发行商 Tether 签署的一份价值 1.5 亿美元的 GPU 算力租赁协议,据悉,Tether 持有 Rumble 大约 48% 的股份;同时还包括 Rumble 提供的约 2 亿美元税务负债支持。预计该项收购交易将于 2026 年第二季度前完成。交易完成之后,Northern Data 将从泛欧证券交易所退市。Rumble 还将在交易完成后收拥有大约 2.24 万块英伟达 AI GPU 算力基础设施资产。去年 12 月向这家视频平台 Rumble 投资约 7.75 亿美元的 Tether 也同意成为双方合并后新集团的核心基石客户。“Northern Data-Tether-Rumble。这就是我们如何自下而上构建基于未来时代的 AI 生态系统。”Rumble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Chris Pavlovski 在声明中评论道。周一美股盘前交易时段,Rumble 股价一度大涨约 25%。Rumble 是一家视频分享平台兼云服务公司,总部设在加拿大多伦多,在美国佛罗里达州 Longboat Key 设有美国总部。Rumble 是一个主打 “言论自由” 的保守派在线视频平台和技术公司,为创作者提供视频托管、直播和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例如 Rumble
深度绑定特朗普的Rumble豪掷7.67亿美元押注全新增长叙事——AI云

存储超级大周期刺激市场神经,大摩上调江波龙目标价:乐观假设情景下看到435元

周末闪迪大幅提价的消息对存储公司又形成了新一轮刺激,而卖方机构也纷纷更新了自家的研究报告。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报中,大幅上调了中资存储公司江波龙的目标价格:在基准假设情景下,目标价从人民币122元上调为人民币325元;若在乐观假设情景下,目标价定为人民币435元。江波龙刚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报,截至11月10日收盘,江波龙收盘报人民币284.07元。大摩认为,存储行业短缺态势将持续至2026年底,江波龙凭借产品组合优化、自研控制器成本优势及稳定供应能力,盈利能力将显著超越上一轮周期峰值。Part.01存储超级周期仍处于早期阶段价格涨幅超预期:2025年四季度DRAM主流产品呈现全面涨价态势,其中DDR5 PC内存季度环比涨幅达25-30%,服务器 DRAM涨幅更高至28-33%,高容量规格如96GB服务器 RDIMM模块因AI服务器需求激增,季度环比涨幅飙升 70%。NAND领域同样表现强劲,企业级SSD合约价环比涨25-30%,eMMC/UFS 和客户端SSD价格涨20-25%,3D NAND 晶圆因产能受限,季度环比增长达65-70%。当前NAND混合平均售价约0.08-0.09美元/GB,距离2021年上一轮周期峰值0.13美元仍有40%-60%上涨空间,价格上涨动能将延续至2026年。供应端持续收紧:模组制造商与上游存储芯片供应商已开始主动限制供应,以应对本轮上行周期的持续性,避免过早释放产能导致价格回调。尽管微软、亚马逊等大型云服务提供商试图通过签订2-3年长期协议换取产能加速扩张,但截至报告发布时尚未与供应商达成一致,供需缺口预计至少持续至2026年底,期间供应商与具备稳定供应链的模组厂商将持续掌握议价权。AI驱动结构性增长:AI服务器对高容量eSSD的需求成为核心驱动力,单台 AI 服务器存储容量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5-8 倍,且边缘AI设备(如智能终
存储超级大周期刺激市场神经,大摩上调江波龙目标价:乐观假设情景下看到435元

高盛力挺AI热潮并未终结:堪比1997年科技周期,非互联网泡沫顶峰

高盛称,人工智能投资周期仍有推进空间,将如今 AI 支出和估值的飙升比作 20 世纪 90 年代末科技热潮的早期阶段,而非投机性顶峰。在一份新报告中,该行指出,“从多个指标来看,当前与 AI 相关的热潮,与 1997 年至 1998 年的科技热潮更为相似,而非 1999 年或 2000 年的状态”。那个时期是互联网时代的建设阶段,生产力和基础设施领域的进步开始显现,但市场过度投机尚未形成。高盛提醒,资本的高回报无法保证,但表示只要没有外部冲击或资金限制破坏势头,当前趋势表明 “AI 投资热潮仍有充足的推进空间”。该分析意味着,随着企业大举投资数据中心、半导体和模型训练基础设施,AI 的扩张阶段可能会持续。该行的表述强化了一种观点:AI 仍处于建设阶段,这与互联网泡沫狂热前的几年存在相似之处,当时长期生产力提升才刚刚开始显现。高盛科技、媒体和电信研究主管 Eric Sheridan 也指出,如今的上市公司估值仍基于自由现金流、资本回报率和利润率,与 1999 年那些没有收入的公司获得最高估值的情况截然不同。他表示,当今的科技巨头大多能产生巨额自由现金流,并进行股票回购和派息,这在 1999 年 “几乎是凤毛麟角”。此外,当前的资本市场活动也远低于历史泡沫时期的水平,IPO 市场表现得 “更加挑剔”。高盛将当前情况与互联网泡沫前的年份对比,增强了市场对 AI 相关股票和基础设施投资标的的乐观情绪。该行的观点可能会提振芯片制造商、云服务提供商和数据中心开发商的市场信心,这些企业被视为当前投资浪潮的核心。此外,针对美股近期约 5% 的回调,高盛指出,这是 AI 周期中典型的年末季节性波动,并非预示着涨势终结的异常信号。据高盛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交易员 Shreeti Kapa 表示,每年这个时候出现 5% 的下跌是本轮周期的正常现象。她认为,尽管市场自四月低点以来已经历了一轮强
高盛力挺AI热潮并未终结:堪比1997年科技周期,非互联网泡沫顶峰

大摩力挺苹果机器人后来居上:这是与特斯拉的Optimus的错位竞争

机器人领域远远落后特斯拉的苹果,到底有没有后来居上的可能?在这一点上,大摩是看好苹果的。11月6日,大摩发布深度研究报告,聚焦苹果机器人业务。大摩认为,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重塑物理世界,苹果有望凭借垂直整合生态、23亿+设备安装基数,及被低估的机器人技术积累,成为实体AI领域的领军者。该业务作为全新增长机遇,可能贡献苹果当前股价的10%-25%,保守预估2040年,苹果机器人业务营收可达1330亿美元(约占当前营收的32%),最高潜力达2930亿美元。报告给予苹果“增持”评级,目标价305美元,核心看好其在人形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等领域的长期布局。Part.01重新定义机器人的 身份标签1. 具身智能:下一个平台革命大摩报告跳出传统“机器人=机械工具”的认知,将苹果布局的核心定义为 “具身智能”—— 即AI从数字屏幕走进三维物理世界,成为能感知、行动、交互的 “实体智能体”。这一提法将机器人技术提升至 “平台级变革”高度,类比移动互联网对行业的重塑,暗示苹果的目标不是制造单一设备,而是搭建全新人机交互生态。更具想象力的是,报告预测这一市场2050年规模可达5万亿美元,最终甚至可能超越30万亿美元的全球劳动力市场,将机器人赛道与“重构生产力”深度绑定。2. 苹果的新角色:人形机器人集成商不同于特斯拉聚焦人形机器人硬件本身,报告赋予苹果“集成商”的独特定位:依托23亿+设备生态、硬件-软件-服务垂直整合能力,将现有技术积淀转化为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定位打破了“机器人企业必须从零研发”的思维定式,强调苹果的优势在于 “融合复用”——比如用iPhone的视觉数据训练机器人“看”,用Apple Watch 的传感器技术帮机器人“感知”,用HomeKit生态让机器人“融入家庭”,最终形成“别人造不出的生态型机器人”。Part.02颠覆认知的 机器人新物种1. 2027年爆款预判:
大摩力挺苹果机器人后来居上:这是与特斯拉的Optimus的错位竞争

“AI 泡沫” 引发市场恐慌,花旗高呼逢低买入 “AI 贝塔 + 周期贝塔”

随着全球股票市场近日因 “AI 泡沫论调” 持续发酵而从历史最高位持续回调,投资者们现在有足够多的理由从股票资产中套现或者是获利了结其中一大部分收益。来自花旗集团的资深美国市场股票策略师 Drew Pettit 认为,“大量利好已经被计入市场价格之中”,但是他在采访中调强调道,短期市场疲软 / 向下回调可能在投资者们普遍预期之内,支撑股票市场长期牛市的 “人工智能基本面叙事” 依然完好无损,这可能为回调期间创造重大逢低买入机遇。“市场不是经济体本身。”Pettit 在采访中强调道,并且解释称,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生产率的进步共同驱动了标普 500 指数近年来牛市强劲涨幅表现的大约一半。在这位股票市场资深策略师看来,市场的另一半则与传统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以及周期性的增长模式联系更为紧密,形成了 Pettit 所描述的当今全球投资环境中的 “杠铃效应”。在测算因 AI 泡沫冲击导致的潜在美股市场回调程度时,Pettit 的测算数据显示,若将未来盈利折现,标普 500 指数的合理价值大约在 6,600 点附近。截至周四美股收盘,标普 500 指数下跌 1.12% 至 6720 点位。市场健康回调难避免如果说人工智能投资狂潮确实是一场类似 2000 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历史级投资泡沫,那么毫无疑问的是,它已经在英伟达、谷歌以及博通等 “美国科技巨无霸们” 这一堪称 AI 泡沫大本营之外的许多地方,把大量” 非纯粹 AI 算力硬件标的公司们 “的整体市值吹得鼓鼓胀胀。然而,在华尔街分析师们看来,AI 泡沫即使有也不足为惧。瑞银分析师团队强调,随着全球 AI 算力产业链以及美股科技巨头们股价持续创新高,“人工智能泡沫” 的出现条件正逐步具备,但是距离泡沫破裂可谓非常遥远。瑞银表示,AI 科技巨头们权重占比愈发庞大的美国股票市场仍处潜在的泡沫最早期阶段 —— 即处于泡沫未成形阶段,远
“AI 泡沫” 引发市场恐慌,花旗高呼逢低买入 “AI 贝塔 + 周期贝塔”

被港股通资金 “越跌越买”,昊海生物科技能否找到估值回升的钥匙

11 月 5 日,昊海生物科技 (06826) 发布公告:公司斥资 80.57 万港元回购 2.96 万股股份。这已是今年 11 月以来,该公司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进行股票回购操作。智通财经观察到,截至目前,昊海生物科技今年已累计进行了 23 次股票回购,其中上半年回购 11 次,下半年回购 12 次。在今年下半年的 12 次股票回购中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9 月 15 日至 9 月 24 日,第二阶段则是从 10 月 27 日至 11 月 5 日。而在这两个阶段中间的一个月内,昊海生物科技的股价经历了一个小幅的 V 型反转:在结束了约一个半月的波动下跌后,公司股价开始缓慢回升。作为当年的 “医美三剑客” 之一,昊海生物科技如今的 PE (TTM) 估值仅 14.82 倍,已低于行业平均的 20 倍水平。估值承压的背后,反映出公司抗风险能力正在经受市场考验。业绩下滑已是一张 “明牌”10 月 24 日晚间,昊海生物科技披露了其 2025Q3 财报。财报显示,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 5.94 亿元,同比下滑 11.29%; 对应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11.39%,为 9358.21 万元。而在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 18.99 亿元,同比下滑 8.47%; 对应归母净利润 3.05 亿元,同比下滑 10.63%季度营收下滑背后,是公司受到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行业价格竞争加剧及税率调整的共同影响,而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其净利润也出现同比下降。实际上,这一业绩表现也是昊海生物科技今年半年报的延续。根据公司半年报,其当期营业收入 13.04 亿元,同比下降 7.12%; 归母净利润 2.11 亿元,同比下降 10.29%。可以看到相较于半年报,昊海生物科技在前三季报的营收和净利润降幅进一步扩大。在半年报中,昊海生物科技披露了其分部业务的增长情况。从收入结构上来看
被港股通资金 “越跌越买”,昊海生物科技能否找到估值回升的钥匙

小摩承认自己看走了眼:我们此前低估了阳光电源的盈利潜力

储能龙头阳光电源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的新贵。11月5日,小摩发布关于阳光电源的深度研究报告,认为阳光电源三季度业绩表现超出市场预期,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的快速发展直接驱动储能需求爆发,再叠加公司在储能业务上的布局优势,小摩大幅上调其盈利预测,并把目标价定在240元,将评级从“中性”提升至“增持”。值得注意的是,小摩在研报中承认自己看走了眼:鉴于全球储能系统安装量的强劲增长,我们此前低估了阳光电源的盈利潜力。尽管面临关税影响,阳光电源 2026 年仍将继续向美国市场出货。美国储能需求旺盛,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导致电力市场供应紧张,以及 OBBB 法规推动的项目开发热潮;而欧盟和中国市场需求则受可再生能源部署及扶持政策支撑。Part.01核心评级与目标价调整摩根大通对阳光电源的核心评级及关键指标均进行显著上调:评级层面,从此前的“中性”上调至“增持”。目标价方面,12月目标价从84元人民币大幅上调至240元人民币。盈利预测上,2025年至2027年的盈利预测整体上调10%-53%估值维度,目标市盈率从原来的12倍上调至22.5倍。截至11月6日收盘,阳光电源股价为205.4元人民币。Part.02业绩超预期的核心驱动逻辑1. 美国储能需求(ESS)成为关键增长引擎美国市场的储能需求呈现旺盛态势,核心驱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部署速度加快,导致当地电力市场供应紧张,直接催生了大量公用事业级储能需求。另一方面,在 OBBB FEOC 法规正式实施前,市场出现项目集中抢开工的热潮,这一趋势预计将推动阳光电源 2026 年的储能出货量持续增长。此外,自 2025 年 10 月起,阳光电源已陆续收到美国云计算公司关于 “数据中心配套储能系统” 的订单咨询,标志着其业务开始向数据中心储能这一新场景延伸。2. 全球市场同步保持强劲增长除美国市场外,
小摩承认自己看走了眼:我们此前低估了阳光电源的盈利潜力

巴菲特指标与巴克莱指标齐响警笛:美股多头需警惕

美国股市自 4 月低点以来一路狂飙 36%,突破了所有警示信号,如今正直面投资传奇沃伦・巴菲特青睐的一项关键指标的考验。“巴菲特指标” 用于评估股票估值是否过高,虽非完美但实用。目前,该指标已突破疫情时期纪录,而 2022 年熊市正是在该纪录出现后到来。这一指标将美股总市值 (目前约 72 万亿美元) 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即便 GDP 实现近两年来最快增速,股市规模仍达到经济总量的两倍多。“当前这一比率显然表明股票被高估,也印证了市场对泡沫化行为的担忧。” 巴克莱银行衍生品策略师斯特凡诺・帕斯卡尔 (Stefano Pascale) 等人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尽管该指标并非没有局限性,但 “投资者仍应审慎看待这一创纪录的股市市值与 GDP 比率,将其视为市场过度狂热的又一警示信号”。巴克莱团队于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自己的指标,利用可追溯至 1997 年的期权数据衡量市场狂热程度。当时人工智能革命正为少数科技巨头创造数千亿美元价值,市场纷纷将其与上世纪 90 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该指标的推出旨在帮助投资者监测过度持仓和非理性繁荣的迹象。他们发现,这一指标的走势往往与巴菲特指标趋同,如今也发出了类似警告。该指标衡量的是拥有流动性期权的美股中 “狂热股票” 的占比,目前约为 11%,远高于 7.1% 的长期均值。上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时期和 2021 年迷因股热潮期间,该指标曾突破 10%。数月来,市场对泡沫的担忧持续存在,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市盈率已攀升至历次崩盘前才出现的水平。空头还警告称,劳动力市场降温以及低端消费者压力增大,意味着美国经济根基不稳。不过,企业盈利持续稳健,人工智能支出也提振了经济活动。巴菲特曾在 2001 年警告,当估值与 GDP 比率达到当前水平时,投资者无异于 “玩火”。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
巴菲特指标与巴克莱指标齐响警笛:美股多头需警惕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