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教主
明大教主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长期跟踪A、港美股,擅长结合基本面、技术面深度分析
IP属地:未知
3关注
12882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明大教主
08-04 09:55

大悦城地产私有化或是母公司、普通投资者的双赢

7月31日,大悦城地产公告将以0.62港元/股的对价回购大悦城地产股权以便启动私有化程序。 本次私有化前,大悦城控股直接持有大悦城地产91.33亿股普通股,占普通股总数的64.18%。得茂作为中粮集团全资子公司,持有3.68亿股普通股及10.95亿股优先股。若此次私有化顺利实施,大悦城控股持股大悦城地产比例将升至96.13%(得茂持股3.87%)。 尽管私有化提案需要法院通过/获得相关豁免才能具体实施,不过据我分析,私有化是对大悦城、中小投资者双赢之举,获通过的可能性较大。 01 大悦城地产私有化符合经济规律,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不错的退出机会 $大悦城地产(00207)$ 于1991年在港上市,彼时地产行业处于成长前期,多个上市平台意味着能够低成本融到更多资金,并实施“规模优先”战略,快速抢占地产行业发展机遇。 但2018年以来, 地产转为弱周期,地产公司“暴雷”数量开始增加,以至于金融机构收紧授信,地产公司逐渐从融资扩张转为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高周转、高质量发展模式。 况且2013年以来,大悦城地产股价连续12年震荡走低,股价长期处于破净状态,既无法满足大悦城“多平台低成本融资”的初衷,也无法让投资者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维持上市地位已显得有些鸡肋。 2021-2024年,大悦城地产换手率分别只有12.69%、7.66%、5.95%和12.43%,换算成日换手率,近四年大悦城地产平均日换手率甚至低于0.05%。如此低的换手率难言估值修复。 2021年以来,已有多家港股地产公司摘牌。而近来年地产公司私有化的案例除2022年 $中国金茂(00817)$ 私有化中国宏泰发展那次之外寥寥无几。大多地产公司还在为偿债发愁,没
大悦城地产私有化或是母公司、普通投资者的双赢
avatar明大教主
08-03 17:04

乐普生物TOPAbody平台新许可授权项目解读

周五,乐普生物发布公告将CTM012、CTM013全球权益授权给Excalipoint,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10% Excalipoint的普通股+最高8.475亿元的里程碑+10%上下的特许权使用费。乐普生物在公告中还透露了Excalipoint正在进行A轮融资的消息,且参投方有红杉中国、杏泽资本、弘毅资本等众多风投大咖。照此推断Excalipoint未来IPO的确定性应该较强,乐普生物有望获得一笔潜在长期收益。 看到 $乐普生物-B(02157)$ 这个BD时,我首先联想到的是荣昌生物6月下旬将泰它西普许可给Vor Biopharma的那个交易,彼时荣昌生物获得了1.25亿首付款,后者的部分股权以及潜在高达41.05亿美元的里程碑以及10%上下的特许权使用费。但消息披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荣昌生物(688331)$ 却大跌了18%+,Vor Biopharma同期反倒从0.18美元/股最高涨至3美元/股以上,涨幅超10倍。说明市场既认可泰它西普的商业化潜力,又觉得荣昌生物首付款拿少了。反倒是Vor Biopharma付出低成本便获得许可,属利好。乐普生物这个操作跟荣昌异曲同工。 CTM012、CTM013是临床前项目,目前只知道是乐普生物T细胞连接器平台的产物,药理、药效等方面的数据几乎没有披露。而泰它西普是款商业化的产品,乐普生物收到首付款、潜在里程碑较少也是可以理解的。投资者可以比照 $百奥赛图-B(02315)$ 、和铂授权一款临床前抗体分子的价格就知道,临床前分子拿到这个对价其实是还可以的。 这件事本身属利好,
乐普生物TOPAbody平台新许可授权项目解读

3600点之上,阿尔特或是少数“性价比”标的之一

目前上证指数在3600点附近蓄势,距离去年10月3674点前高仅一步之遥,选股难度陡增。 在我持有的标的中, $阿尔特(300825)$ 自4月9日买入以来虽也有40个点的涨幅,但距离我心中的目标价尚远。今天,主营AI研发设计应用的Figma在美上市,市值高达160亿美金。恰逢万兴科技、易点天下等AI应用标的上涨,阿尔特跟随拉升了几个点。不过我认为,不论是今天的几个点涨幅,还是3个月以来的40个点收益,都是阿尔特新一轮成长的“前菜”而已! 01 AI研发乃大势所趋,整车研发也要“既快又好还便宜” 此前开发一款新车型需要经历市场调研、概念设计、制作模型、数模构建、样车测试等多个环节才能开始量产。每款新车型开发时间为5-7年,研发金额要几亿至几十亿。 在新能源车竞争的上半场,车企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研发方式,加快了新车型/改款车研发速度,将车型迭代周期从燃油车时代的5-7年压缩至2-3年。但面对友商来自于外形、黑科技乃至性价比的全方位竞争,每辆新车型上市后,如果不符合原来的预期,就需要车企迅速做出调整,2-3年的研发周期似乎也并不保险。 另据统计,2024年国内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多达300余款,其中平均月销量过万的车型只有20款左右。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今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4.8%,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试错成本”是主机厂不得不考虑的关键点。 针对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痛点,阿尔特2023年就开始布局AI+汽车设计,通过AI设计可缩短整车研发周期1至1.5年,让新车型开发周期全面降至2年以下!阿尔特AI能够满足车企“既快又好还便宜”的研发需求,或将分得更多整车研发的“蛋糕”。 02 AI研发设计市场空间广阔,类SaaS业务有望改变阿尔特估值模型 阿尔特做垂
3600点之上,阿尔特或是少数“性价比”标的之一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外卖自营店实乃顶级阳谋

序:“百亿补贴”遭遇多地餐饮协会抵制,外卖平台们转头开展自营门店建设。不过,外卖平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更像是杯慢性毒药。平台恐凭借流量、资金、供应链等竞争优势迫使大量夫妻店关门,行业存在失去经营活力风险! 01 外卖平台开自营店,或将大力推动低价内卷 平台筹建外卖自营门店并非突发奇想,美团2024年就着手聚合外卖平台“浣熊食堂”的试点,并向全类型餐饮商家开放。无独有偶,京东旗下外卖自营门店“七鲜小厨”首家门店近日正式营业,可为线上用户提供外卖+自提服务。 “七鲜小厨”、“浣熊食堂”本质上都是外卖平台的自营门店。当电子商务平台不再甘于只干“电子”,还要干“商务”的时候,就注定了是一场不平等的竞争!而对于中小餐饮商家来说唯一的应对选项只有降价,这将进一步推动低价内卷。 红餐网发布的快餐店数量与盈利相关性曲线图显示,随着门店数量攀升,餐饮店盈利水平呈“N型”。其中的差异在于软件系统、仓储物流的使用,让连锁餐饮规模-成本优势得以释放。此外,平台自营门店凭借“亲儿子”地位,佣金、营销成本优势同样一骑绝尘。 $美团-W(03690)$ 外卖佣金率在6%-8%之间,加上物流、营销等费用,美团要分走每单外卖销售额的20%!另外美团"浣熊食堂"商家可通过“快驴进货”与200多个品牌食材供应商建立直采链路,美团亦可在软件系统、仓储物流方面为“浣熊食堂”提供帮助,相较于中小规模的餐饮门店,"浣熊食堂"全环节成本可谓碾压式胜利。美团近期披露,6月“浣熊食堂”商户平均获客成本降低37%! $京东集团-SW(09618)$ 仓储物流、供应链优势要更胜美团。今年“6·18”前夕,京东表示“京东七鲜”要全面升级击穿价。虽然这里的“七鲜”指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外卖自营店实乃顶级阳谋

从良品铺子实控人变更国资看食品行业“反内卷”之路

$良品铺子(603719)$ 实控人变更的消息出来了,实控人拟变更为长江国贸。平添了一个实力雄厚的控股股东,原控股股东杨红春大概率会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继续管理他最熟悉的良品铺子。从消息面看绝对是好消息,今天高开低走可能是停牌前那个放量涨停惹的祸! 零食行业最容易理解的逻辑是走量,凭借量的优势反推到上游供货量拿到更稳定、价格更低的原料,从而巩固市场份额的优势。我前几天路过一家全国连锁的量贩零食门店时,发现里面的零食和我小时候价格差不多,如果办了会员还能更便宜!换算成购买力,现在的价格比我小时候便宜太多了!良品铺子走的是“自然健康零食”的路线,在没有靠山的情况下和量贩单拼价格没优势···良品铺子似乎也不愿意往量贩那边靠,量贩早晚还得继续卷。 经我查询,武汉长江国贸主业是现代物流、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在冷链、粮食等几个品类中,贸易规模居中部地区前列。2024年武汉长江国贸完成营业收入876亿元。在控股良品铺子后,长江国资可凭借其冷链+食品供应链的优势,将原材料、仓储物流这些环节的成本降到更低。 今年另一个主旋律是“反内卷”。本周硅料、锂矿等板块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量贩的本质也是卷价格,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况量贩难形成品牌护城河,过度拼价格也可能会牺牲质量。一味凭借市场份额优势压榨原料供应商也难促成“多赢局面”。 虽然中国制造早已摆脱了“低廉”的标签,在手机、家电、智能汽车等产品中,中国出口的比重在增加。但对于食品,国人的信心似乎没那么足。半个月前参加婚礼,看到了许久未见在新西兰生活的同学,他跟我说了一大堆中、西食材质量的问题。为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生态肉、蔬菜?为何山姆如此受人追捧,确实是值得深思的。性价比是现在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吃点健康的东西会是大趋势,“自然健
从良品铺子实控人变更国资看食品行业“反内卷”之路

“大饼”触及12万刀,全球算力第二的灿谷已不容小觑

01 挖矿难度增加,手握50EH/s的灿谷是矿企“生力军” 6月27日,灿谷公告发行约1.46亿A类普通股收购的18EH/s算力“到账”。新获算力后灿谷已手握50EH/s算力。 在全球矿商中,灿谷算力规模已仅次于MARA的57.3EH/s,与CleanSpark接近,为全球第二大矿商。 (灿谷公告) $灿谷(CANG)$ 6月份日平均算力规模为29.92EH/s,较5月份29.86EH/s的水平略有增加。但据灿谷最新公告显示,公司6月份挖矿450枚,平均每日挖矿15枚,却较5月份日均挖矿产能15.63枚/天有所下滑。说明全网挖矿算力陡增,挖矿难度再度增加。 Antpool披露,截止今年6月末“大饼”全网算力已经达到831EH/s,峰值更是有921 EH/s。另据Cloverpool 数据,“大饼”挖矿难度在区块高度905184处迎来挖矿难度调整,挖矿难度上调7.96%至126.27T。全网近7天平均算力更是高达908.82EH/s!灿谷持有的50 EH/s约占全球算力的5.8%,是全球挖矿赛道中不容忽视的“有生力量”。 据悉,灿谷还计划于2025年底前通过战略合作、并购等方式再获得25EH/s,巩固算力规模优势。如计划顺利得以实施,灿谷将成为全球算力第一的矿企。 02 “大饼”遭遇全球机构抢筹,本月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近几年全球多个政府、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争相购入“大饼”,这必然会助推“大饼”的易涨难跌属性。 6月6日,Strategy宣布发行11764700股A系列永久Stride优先股。扣除承销折扣、佣金及发行费用后,Strategy发行净收益约9.797亿美元。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大饼”收购(少量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在7月7日至7月13日时间里,Strategy以约4.725亿美元收购了42
“大饼”触及12万刀,全球算力第二的灿谷已不容小觑
$中国人寿(02628)$ 减持 $杭州银行(600926)$ ,结果杭州银行收红,国寿反倒还是绿的,这是杀敌800自损1000? 关键是今年初新华还在第三方手里收了些杭州银行的股权,今天这番到底是谁没有格局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显示,75岁以上人群中三尖瓣反流患病率约4%。同时公布的一份多层随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15岁以上全人群三尖瓣反流的患病率约0.8%,推算下来也有几百万人。 另外,三尖瓣反流不但发病率较高,严重三尖瓣反流患者2年死亡率也非常高,其中仅不足0.5%的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同时,三尖瓣外科手术死亡率相比于其他心外科手术偏高,我有个老兄弟的老伴,本来到医院检查腿,结果查出了个这个毛病,手术后几天人就没了···沛嘉医疗的MonarQ或是预后更好的治疗方式。 昨日 $沛嘉医疗-B(09996)$ 宣布MonarQ TTVR® 已完成临床阶段首例患者植入。虽然2021年沛嘉医疗披露自inQB8购买MonarQ的公告中未明确披露金额,但从沛嘉医疗待付BD余额看,当时沛嘉应该是以具有性价比的价格拿下了MonarQ。 比较有意思的是, inQB8两位高管此前创立的CardiAQ Valve Technologies就被爱德华医学收购,再次间接验证了沛嘉医疗的眼光。在未来3-5年,随着MonarQ 等重磅产品的商业化,沛嘉医疗的成长性仍将得以延续。
最近市场上涨得好的都是反内卷的标的,典型的就是“有机硅”概念股,已经有三连板个股了。此前我对有机硅价格见底判断是成功。 其他板块中, 煤炭、造纸、锂矿等商品板块也有不同程度上涨。但“反内卷”还需要具体举措,单凭“反内卷”的口号没法让行业参与者心甘情愿地拱手让出份额。记得7-8年前就有“供给侧改革”的说法,后续国有集团兼并重组加快,资源型企业竞争减弱。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几家稀土企业的合并,才让稀土避免卖了白菜价,以至于 $北方稀土(600111)$ 有现在提价的底气。不过本轮资源板块上涨未必意味着价格反转的到来。 像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参与者多是民企,“合并”、“重组”、“减产”对该类企业的约束性不强,之前“内卷”更像是以战止战的市场化竞争。因此“反内卷”政策很难上述行业成为像AI、机器人那样有人气的板块。 近期市场中除银行、保险板块持续上涨外,其他原热点板块基本处于轮动状态,意味着指数可能临界“冲关”状态。在此位置想要加仓的散户要小心为上,一旦冲关失败,波动性对散户的冲击也会比较大。
昨日 $中国平安(601318)$ 等保险板块上涨除因银行板块近期持续上涨(近两年保险集团加大举牌高股息公司的力度,中国平安屡次举牌港股大行)外,也是上攻3500点,甚至是试探去年10月份指数高点的必由之路。但从消息面来看,昨日盘后仍有其他偏利好信息,保险行业政策面“温度”正从中性向中等偏高过渡。 昨日《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发布,首次采取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目录同时谈判的方式。待谈判落地后或将通过政策引导,率先在惠民保、百万医疗险等产品中落地。 健康险因为基数不高,是近年来各类人身险中增速比较高的。中国平安因其综合金融模式,健康险保费增速通常快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这还是在中国平安侧重线上问诊等客户康养权益的情况下取得的。之前像百万医疗险对于普通客户来说,单一年度所付保费并不算便宜,选择这些保单的人要么是没有工作的群体,要么就是需要一些补充保障的中老年客户。现在“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的范围,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创新药应用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用大白话说就是商保目录里的创新药不受“自费指标”以及DRG/DIP付费的限制,患者可以后顾之忧的采用最佳治疗方案,不必担心治疗不充分的情况出现。再配合上中国平安为中高净值人群设计的医养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身险的保险深度/密度。 现在医保、商保一站式结算已经正式试运行,对中国平安这种三甲医院100%覆盖且自有医疗机构比较多的保险集团而言是好事。随着平安好医生成为集团控股公司,中国平安所能提供的医养服务更周全、更稀缺···下半年颐年城的面世,平安将进入线下有医疗、养老机构落地的新阶段,也是产品端更适应于当下宏
上午顺路参加 $沛嘉医疗-B(09996)$ 的开放日果然收获满满,整理下关键信息分享给大家: 一、核心收入TAVR方面,今年在各企业策略调整影响下,按说全国的植入量增速绝对已经有所下降,但沛嘉医疗1-5月TAVR植入量增速依然高达19.2%,4月单月植入418台,创历史新高。覆盖院部数量增加,以及产品代际优势让沛嘉TAVR市占率不断提升; 二、出于对先进医疗器械的支持,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将TAVR纳入了医保报销范畴。已纳入医保的省区不乏报销比例,单次报销金额在扩大。对于产品代际差明显的沛嘉来说是好事; 三、原以为TaurusTrio、TaurusNXT、GeminiOne都会在明年二季度左右获批,但沛嘉今日表示TaurusTrio最早可能今年末明年初就能获批,效率非常不错。况国内高龄人群中,潜在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要比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多得多,一旦商业化,沛嘉医疗目前已经做好了前期术者的培养,明年的植入量将有不小的提升。植入1年期临床随访数据,大家可以查询沛嘉医疗发的公告,在此就不过多赘述了。
截至7月8日收盘, $极兔速递-W(01519)$ 报收8港元/股,是近1年股价最高点。相比于股价横盘震荡的同行们,极兔速递股价涨幅领先。 分市场看,极兔速递上半年中国区市场日均包裹增幅和行业平均增速相仿,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增速中规中矩,极兔在大本营东南亚的超强增速是公司近期股价连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上半年,极兔速递东南亚地区票件数量同比增长57.9%至32.26亿件,延续了超高的成长表现)。下半年,东南亚市场受电商活动刺激,增长更加值得期待。 基础设施方面,极兔东南亚市场运输车辆增加800辆(其中自有运输车辆约100辆),国内减少600辆,新兴市场增加40辆;极兔速递自动化分拣设备在全市场还增加了58套;极兔中国区、新兴市场网点数量均减少了300个,东南亚市场转运中心增加了1个。上述数据说明极兔速递在全部经营区域经营效率均有所提升。 打破“内卷”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出海。但大多科技类企业受海外政策制约,无法顺利获得全球市场份额,而极兔是已经具备成熟出海能力的企业之一。且极兔2024年报显示,公司在中国区并未采取极端的竞价策略获得市场份额(其策略是跟随),相应的,其利润表现也将较同行们更值得高看一眼。
前几年就有人开始谈新生人口下降对产业链预期的削弱。 $中国飞鹤(06186)$ ​ 中期业绩预警再让这一话题重回热点。 中国飞鹤表示25年中期不及预期是因为以下3点: 一是减少了婴配奶粉的库存; 二是政府补贴减少; 三是增加了全脂产品的计提力度。 参考隔壁日本类似消费行业可以发现,虽然婴幼儿赛道萎缩,却也促使了行业集中度提升。另外一些顺应宏观基本面转型老年乳制品的企业营业数据开始得到青睐。 不过看起来飞鹤前几年主要在应对同行们份额的冲击,老年产品这块虽有布局,但重视程度并不足。愚以为在成长预期下降预期下,除保持适当的分红稳住长期投资者外,应加大力度节省现金流努力推进多元化转型,此时采取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并不强。

半年度业绩好转,提升坪效、人效将是雍禾医疗短期经营重心

今年相信很多投资者已经关注到了,可选消费的公司过的普遍不如前几年好。连锁餐饮客单价还在下滑;二、三线白酒行业动销数据仍未好转;曾被认为是好生意的医美赛道中, $爱美客(300896)$ 、华熙“双收”也由增转降······国内连锁植发机构龙头雍禾医疗也未能免俗,近3年受“寒气”影响,雍禾医疗低线城市门店受消费能力影响较大。 对此, $雍禾医疗(02279)$ 毅然“断舍离”,减少低线城市植发/养护机构的投入,采取了人员和组织机构的改革,并聚焦一、二线消费能力强的地区。雍禾医疗的植发机构数量从2023年底的75家减少至66家,医疗养护品牌“史云逊”门店也从13家减至8家,雍禾医疗成本开支明显减少。 01 顺应宏观形势“断舍离”,雍禾医疗上半年业绩好转 (雍禾医疗2024年报) 2024年雍禾销售及营销费用开支约9.02亿元,较前一年减少约1.4亿。但雍禾医疗去年营业收入仍有小幅增长,说明雍禾医疗的经营效率已有所提高(这里需要解释的是,雍禾医疗的“销售费用”中并不只是广告费,还有员工的销售提成)。 (雍禾医疗2024年报) 因雍禾医疗战略调整顺应当下宏观形势,2024年雍禾医疗EBITDA为1.41亿,已较前一年的1.83亿元亏损大幅扭亏。 在6月20日雍禾医疗举办的2024年股东大会上,公司高管表示雍禾医疗今年上半年业绩明显好转,公司经营进入新阶段。雍禾医疗的“至暗时刻”应已渡过! 此外,雍禾高管在股东大会上透露公司短期经营重心将放在提升店面坪效和员工人效上,暂时不急于扩张店面数量。雍禾医疗还将通过与房东议价探索开设面积更小的史云逊门店,以追求控费和成长的“并行”。 02 植发、养发依然是厚雪长坡好赛道,雍禾医疗
半年度业绩好转,提升坪效、人效将是雍禾医疗短期经营重心
昨天,看沛嘉医疗公布了GeminiOne二尖瓣缘对缘修复与MitraClip在即刻降低MR的头对头试验数据,结果显示GeminiOne能更好地降低反流分数、捕获瓣叶组织更多、瓣叶脱离力也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美国的试验数据,说服力非常强。  之前买入沛嘉医疗并持有的逻辑是“退通”打出了极其可观的性价比,以及TaurusTrio、TaurusNXT、GeminiOne三大重磅产品中期均有商业化的预期,符合否极泰来的模型。 “退通”时沛嘉医疗股价不到3港币/股,现在6.6港币/股,我确实赚到了不少。但即使拿沛嘉医疗今年65%+的涨幅和我手牌中的创新药比,沛嘉的涨幅也只是中位数罢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看似便宜的公司,但中期无改善预期,亦或是基本面还在沉沦,也并不是适合介入的好时机)。  今年沛嘉医疗还有《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的政策利好。如果参照近期医保局推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不排除后续还会引导保险、公募加大对创新医疗器械标的的投资力度。   此外,相信不少投资者意识到了,今年港股市场涨幅要比A股可观的多。主要是港股此前低估的优势叠加流动性的复苏,快速填平了部分估值差。愚以为今年下半年这样的风格还会延续,毕竟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还在。就凭沛嘉医疗这三款重磅产品,股价即使到10-12港元也并没有很贵! 下周 $沛嘉医疗-B(09996)$ 企业开放日,恰好一个10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找我去那边聚聚,大概率会参加沛嘉开放日活动。届时若有新消息同步给大家。

独家战略投资超级元气工厂,阅文集团“毛绒潮玩” 全生态生产、渠道能力再增强

2024年,阅文集团先是领投了欧美卡牌公司Crossing(美国TCG卡牌头部公司)A轮融资,又于下半年投资了国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卡牌品牌之一Hitcard。因卡牌制作及覆盖渠道能力提升,2024年阅文集团卡牌类GMV升至2亿元,带动阅文衍生品整体GMV超5亿元! 今年3月份的业绩发布会上, $阅文集团(00772)$ CEO侯晓楠就公开表示,阅文正在积极开拓毛绒、搪胶毛绒、线下沉浸式体验场馆等新品类及新的体验场景。果不其然,据36kr消息,超级元气工厂已独家向阅文集团开放战略融资,阅文集团获得了超级元气工厂10%股权。超级元气工厂系毛绒潮玩行业中首家宣布融资的公司,此次投资不仅是阅文集团在IP衍生品业务上的重要布局,更是双方在IP商业化领域深度合作的开端。 提到毛绒潮玩,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风头正劲的Labubu。经复盘,Labubu火爆大抵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独特的造型设计,能够激发用户情感共鸣; 二是搭配了盲盒+稀缺款的玩法升级; 三是全球多个顶流明星加持,让Labubu快速出圈。 超级元气工厂是国内精品毛绒潮玩代表品牌,现已具备Labubu前两条出圈理由,其人气势能也在慢慢积累。超级元气工厂后续与阅文旗下国内顶流IP的合作令人期待。 01 超级元气工厂毛绒潮玩 “匠心手作”+玩法升级,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2024潮玩谷子经济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潮玩的受众已由35岁以下的年轻人渗透至更年长群体。到2030年,中国潮玩市场客群数量将由2024年的3000万人增至4900万人。 (炼丹炉数据) 因90后/00后主力客群对毛绒玩具关注度提升,2024年前11个月,淘天平台卡通/动漫周边50-500元价格带产品份额显著增长。其中毛绒玩具因出众的情感寄托与陪伴属性,消费者对增长的产品价格
独家战略投资超级元气工厂,阅文集团“毛绒潮玩” 全生态生产、渠道能力再增强
今天几个主流创新药指数都有2%+的涨幅,今天必须要唠唠新下发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其中“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这点,上半年创新药领涨明显是机构资金买出来的,具体是保险还是公募尚不可知,但显然不是游资的打法(今天涨的多的几个偏概念医药反倒像游资玩法)。创新药偏成长,属牛市中的强攻板块。若未来牛熊转换,创新管线质地一般、接续行差、现金流不充沛的标的压力还是会比较大。  医保支付方面,《若干措施》提到“可不高于简易续约规定的降幅,稳定企业预期”,这点是利好,但去年就已经有风声了,算不上增量利好。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主要将纳入创新程度大、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显著且超出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创新药。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的范围,使用场景上政策支持强烈,以便于用户能尽量用上新药、好药。   未来表面上考验的是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全环节控制成本的能力。相对而言, $中国平安(02318)$ 自有医疗机构多于国内同行、与全球多家MNC有战略合作、AI医疗实践进展更快、“四联体”模式让保险+医养结合得更紧密。政策导向或使商业健康险长端话语权有所提升,这也给了 $中国平安(601318)$ 等人身险集团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欲凭借钙钛矿概念大额再融资,迈为股份发行转债或是“暗渡陈仓”

2021年是光伏大年,上市公司几十亿再融资案例比比皆是。可前期的粗放发展也带来了如今的“内卷式竞争”。2025年一季报显示,光伏上市公司们为保市场份额,宁承受高额亏损也要继续出货!过多的流动性是导致行业“内卷式竞争”的根本原因之一。 自2024年高层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以来,光伏上市公司再融资案例已屈指可数。 5月31日,光伏设备行业龙头之一的 $迈为股份(300751)$ 发布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迈为股份“拟募资不超过 196667.52 万元新建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迈为股份预计“项目投产后正常年销售收入40亿元,正常年净利润5.99亿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19.92%(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7.43年”。 再次有光伏公司递交有关钙钛矿的大额融资方案,这究竟是钙钛矿的“奇点时刻”还是迈为股份打算“暗渡陈仓”呢?我们通过下文慢慢分解。 01 钙钛矿大规模商业化尚不成熟 尽管去年已有多家企业建成钙钛矿100MW+中试线,部分企业计划/已启动GW级钙钛矿叠层电池项目,但截止2024年底,国内只有5座MW级单结钙钛矿组件地面示范电站落成,最大单体装机量8.6MW,另有6条1MW/及以上柔性电池试验线建成。钙钛矿技术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很遥远。 大模块产品方面,只有极电光能于去年11月宣布首片2.8㎡组件下线。不过无锡市锡山区官方消息披露,极电光能虽将于今年量产钙钛矿组件,但却要到2027年才能达产。 无独有偶的是,另一家投入钙钛矿较早的企业—协鑫光电2013年就着手研究钙钛矿,2016年建成了10MW中试线。去年协鑫光电总投资50亿元的昆山(年产2GW)大规格钙钛矿组件项目正式开工。协鑫光电高管透露,预计今年底建成1GWh全尺寸钙钛矿叠层产线(效率2
欲凭借钙钛矿概念大额再融资,迈为股份发行转债或是“暗渡陈仓”

IFRS17准则下正式盈利,泛亚区域成长型保险代表企业富卫集团招股

自2022年末阳光保险上市以来,便没有保险公司在港上市。6月26日,泛亚洲寿险集团中的代表企业富卫集团开启招股。就连看惯了内地寿险“大块头”们财报的我也不得不承认,富卫集团的成长性确实强。 一、多渠道深耕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富卫集团IFRS17准则下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富卫集团(01828)$ 现已覆盖香港(及澳门)、泰国(及柬埔寨)、日本及新兴市场(菲律宾、印尼、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的十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香港(及澳门)、泰国(及柬埔寨)、日本和新兴市场分别为富卫集团贡献了3.33亿美元、2.78亿美元、8800万美元和1.36亿美元的新业务价值。 与经营区域聚焦内地的保险集团不同,富卫集团泛亚经营的特点使公司受单一国家/地区保险政策、经济变动趋势影响较小,抗风险能力更强。 (一)富卫集团拥有成熟且均衡的多渠道分销模式。 2021年前,内地高价值寿险保单多依靠代理人销售。寿险改革落地后,内地保险集团才开始重视银保、经代等渠道。而在港上市的多区域经营保险集团渠道更均衡,富卫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银保渠道方面,富卫集团拥有领先的东南亚银行保险平台。至2024年末,富卫集团已与32个银保渠道达成合作(其中8个为独家合作)。截至2025年1月,富卫集团银保渠道让公司触及到2.8亿+潜在客户,仅泰国汇商银行一个渠道,就帮助富卫集团获得了170万+客户。 代理人渠道方面,富卫集团连续3年百万圆桌注册会员人数位列全球跨国保险集团的第六位。截止2024年7月,富卫集团百万圆桌会员在泰国、越南、菲律宾均排前二。至2024年末,富卫集团代理人数55100人。 (富卫集团招股书) 2022-2024年,富卫集团代理人活跃人数为7536人、9465人和11311人,代理人渠道经营效率的提升让富卫年化新保费
IFRS17准则下正式盈利,泛亚区域成长型保险代表企业富卫集团招股
创新药在审核加速+“丙类医保”助力商业化以及鼓励机构配置创新药标的后,今年多只港股创新药企成功翻倍。果不其然,行业暖风又再次吹到了创新药械中来。 20日,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文件。文件中除对“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高端医疗器械”继续实施创新特别审查外,还提出评审重心向产品研发阶段前移,想必未来创新药械上市路径流程长的根本症结将会有所缓解,盈利-现金流的困境也将随之迎刃而解。  同时,本份《全生命周期监管》文件强调了对“动物源性人工心脏瓣膜”、“金属增材制造骨植入物”、“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长期随访询证,并推动以“心血管植入类高风险医疗器械”为切入点,探索医疗器械上市后主动监测基本框架。这有助于像沛嘉医疗、归创通桥等规模大、安全性好的企业份额继续扩大。 不过,创新药行业的导火索是接连不断地大BD,药械在出海方面确定性方面不及创新药。以 $沛嘉医疗-B(09996)$ 为例,其TaurusTrio 、Sutra等几个潜在重磅项目都是从海外合作伙伴处引进的,彼时可是消耗了沛嘉不小的现金流。但现在沛嘉医疗不但成功推进几款引进产品在国内的商业化,还有反向BD至国外的可能,是估值可能会大幅、快速修复的企业之一!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