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兆易创新一纸公告引爆半导体圈——这家A股存储龙头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家从Nor Flash(闪存芯片)起家的半导体公司,近几年借着国产替代的东风,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了A股存储芯片的“扛把子”。但翻开财报,2024年营收73.56亿元、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暴增584%的数据,乍一看确实唬人。不过,老股民都懂:利润暴涨的背后,到底是真本事,还是周期性行业的“回光返照”? 存储芯片行业向来是周期性“绞肉机”,价格波动堪比比特币。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触底反弹,兆易吃到了这波红利,但谁敢保证明年不会再来一轮“腰斩”?更何况,公司核心业务Nor Flash的技术门槛早已被三星、美光等巨头用价格战打得稀碎。兆易的“护城河”究竟有多深?答案或许藏在港股上市的动机里。 H股上市的“阳谋”:圈钱、套现,还是真国际化? 兆易创新在公告里把赴港上市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深化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但资本市场的玩家们可不会轻易买账。看看港股近年来的表现——流动性枯竭、估值洼地、中概股集体躺平——这时候冲进去,到底是“国际化”,还是给A股股东找个“接盘侠”? 更耐人寻味的是,兆易创新的A股股东名单里,私募大佬葛卫东一季度仍持有1872.2万股,市值近22亿元。H股发行后,A/H股溢价必然存在(参考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葛老板会不会趁机套现?别忘了,港股向来是机构的主场,散户的坟场。一旦H股定价低于A股,A股股价的“信仰”还能撑多久? 国际化的“野望”与“荆棘”:真能打出去吗? 兆易创新嘴上说着要“国际化”,但看看业务结构: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不足30%,且主要依赖低毛利的中低端市场。反观三星、美光,靠着技术垄断和规模效应,毛利率常年碾压中国同行。兆易的MCU(微控制器)和传感器业务看似热闹,实则被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压得喘不过气。 赴港上市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