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5
D45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未知
0关注
47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D45
10-03

Palantir:从反恐神器到 AI 帝国

Palantir:从反恐神器到 AI 帝国 在矽谷的科技星空中,很少有公司能像 Palantir 这样,既藏于情报战线的暗影,又立于 AI 革命的潮头。这家由彼得・蒂尔领衔创立的企业,以《魔戒》中「真知晶球」为名,用数据编织出跨越政府安防与商业决策的庞大网络,从追踪恐怖分子的秘密武器,成长为市值超 3000 亿美元的「美国国运股」,其蜕变之路恰是数据时代的缩影。 一、晶球诞生:反恐浪潮中的使命原点 2003 年的矽谷,仍笼罩在 9/11 事件的余波之中。当整个美国情报体系因数据割裂而束手无策时,彼得・蒂尔集结了一批兼具科技、金融与哲学素养的精英,立下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打造能穿透数据迷雾的分析系统。他们将公司命名为「Palantir」—— 取自中土世界中能洞察遥远真相的晶球,这个名字从诞生之初就注定了它的使命:在杂乱无章的资讯中寻找终极答案。 最初的 Palantir 像一匹专注于政府赛道的「孤狼」。其核心产品 Gotham 平台专为情报机构量身打造,能将卫星图像、银行流水、通话记录甚至交通罚单等看似无关的数据,通过知识图谱技术编织成关联网络。2011 年,这颗「晶球」迎来高光时刻:CIA 借助 Gotham 构建的人物图谱,结合巴基斯坦院落异常的垃圾自燃、居民足不出户等细节,最终锁定本・拉登的藏匿地,成为反恐史上的经典案例。在阿富汗战场,Palantir 的工程师甚至伴随士兵巡逻采集数据,用自订化分析帮助美军规避路边炸弹的威胁,这种「嵌入场景」的服务模式,为其赢得政府客户的绝对信任。 二、技术护城河:人机共生的进化密码 Palantir 的真正壁垒,从来不止于数据整合能力,而在于其贯穿始终的「人在回路」哲学与技术架构的持续进化。与追求纯自动化的 AI 公司不同,它坚信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共生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 在 Gotham 的操作介面上,情报分析师可随时调整
Palantir:从反恐神器到 AI 帝国
avatarD45
07-17

SBET战略定位:以太坊生态的「MSTR复制体」成功关键

🚀 一、SBET战略定位:以太坊生态的「MSTR复制体」成功关键 1. 核心模式高度复制,且青出于蓝 资产囤积策略: MSTR凭借持有60万枚BTC成为「比特币上市公司代名词」,股价与BTC挂钩性达90%。 SBET更激进:280,706枚ETH持仓(2025年7月)超越以太坊基金会,直接绑定ETH价格波动,且附加质押收益(年化4-6%),形成「币价上涨+被动收入」双引擎。 市场定位精准: 以太坊作为智能合约平台龙头,应用场景(DeFi、NFT、稳定币)远多于比特币,SBET选择ETH而非BTC,捕捉更高成长性资产。 2. 杠杆效应远超MSTR 指标 MicroStrategy (MSTR) SharpLink Gaming (SBET) 持仓市值/公司市值 78% 240%(持仓85亿 vs 市值36亿) 月内股价涨幅 +45% (2025/6-7) +190% 数据证明:SBET因市值较小、持仓占比极高,对ETH价格敏感度更强于MSTR之于BTC,牛市爆发力更显著。 📈 二、以太坊上升空间:SBET水涨船高的核心动力 1. ETH/BTC汇率修复势不可挡 当前汇率0.025处历史最低区间(2021年高点0.085),若回升至均值0.05,ETH将突破 6,150美元(+104%)。 催化剂明确: 现货ETF通过:贝莱德、富达已提交修订文件,SEC最迟2025Q3批准,机构资金将复制BTC ETF流入盛况(预估首年吸金100亿美元)。 L2爆发:Coinbase Base链日活跃地址突破300万,手续费收入月增200%,质押收益攀升吸引长期锁仓。 2. 监管红利直接利好ETH生态 美国《GENIUS法案》若通过(7/17投票): 稳定币发行合规化→ 90%稳定币交易基于以太坊(USDC、USDT)→ 链上结算需求暴增→ ETH燃烧加速+手续费收入增长。 法案明确禁止CBD
SBET战略定位:以太坊生态的「MSTR复制体」成功关键
avatarD45
06-21
$三倍做多半导体ETF-Direxion Daily(SOXL)$ 下星期将不会这三倍做多基金。改为投资SOXQ ,因前者管理费高,损耗性大,不识合抹期持有。以下是 Invesco 费城半导体 ETF(SOXQ)的 30 只成分股4: 博通(AVGO):Broadcom Inc.,是全球领先的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公司,提供各种半导体解决方案,用于数据中心、网络设备、智能手机等领域。 英伟达(NVDA):NVIDIA Corporation,在图形处理单元(GPU)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有广泛布局。 超威半导体(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主要生产微处理器、显卡等计算机硬件产品,与英特尔等公司竞争,在 PC 和服务器市场有一定份额。 KLA 公司(KLAC):KLA-Tencor Corporation,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检测和量测设备的领先供应商,为半导体制造商提供工艺控制和良率管理解决方案。 阿斯麦(ASML):ASML Holding N.V.,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光刻设备制造商,其光刻机是制造先进半导体芯片的关键设备。 拉姆研究(LRCX):Lam Research Corporation,提供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刻蚀、薄膜沉积等设备和技术,是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重要企业。 美满科技(MRVL):Marvell Technology, Inc.,设计和制造各种高速通信和存储芯片,产品应用于网络、存储、无线等多个领域。 台积电(TSM):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商,为众多半导体设计公司提供芯片制造服务,在先进制程工艺方面
avatarD45
05-29
$YieldMax Universe Fund of Option Income ETF(YMAX)$ 这只被称为基金中的基金,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决定尝试收集,基金一星期派息一次,利率唔错。。
avatarD45
10-08

「学习型领导不是告诉团队『答案是什么』,而是引导团队『一起找到答案』—— 因为团队自己得出的结论,才会真正愿意去执行。」

带团队突破困境!《学习的领导打造成长的团队》读书报告 在职场上,不少领导者都曾陷入「团队卡住唔行」的困境:要推项目却意见分歧、遇到难题大家互相推卸、努力半天都达不到目标。如果你也有这类烦恼,罗杰・史瓦兹(Roger Schwarz)的《学习的领导打造成长的团队:如何与团队共同突破困境达到结果》,或许能给你答案。这本书不只是讲「领导技巧」,更系教大家如何透过「共同学习」,让团队从「各自为政」变成「齐心协力」。 作者是何许人?权威性从何而来? 罗杰・史瓦兹(Roger Schwarz)是美国知名的组织发展顾问、团队管理专家,同时也是「罗杰・史瓦兹伙伴公司」的创办人。他在团队管理领域深耕超过 30 年,曾辅导过微软、IBM、美国国防部等大大小小的机构,帮助无数陷入困境的团队重新找到方向,累积了大量实战经验,在业界享有「团队困境解决专家」的声誉。 除了这本书,史瓦兹还写过《The Skilled Facilitator》(《熟练的引导者》)、《Smart Leaders, Smarter Teams》(《聪明的领导者,更聪明的团队》)等畅销著作,每一本都聚焦「团队协作」与「领导力提升」,内容扎实且可落地,深受企业管理者与团队领导者的认可。他的理论从不空洞,总是结合真实案例,让读者能轻松对照自身团队的问题,找到解决思路。 为何写这本书?大纲流畅吗? 史瓦兹写这本书的原因,源于他长期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很多团队失败,并非成员能力不够,而是领导者用了「命令式」或「指导式」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团队成员的「共同学习能力」。比如有的领导者习惯自己做决定,不听下属意见;有的团队遇到问题只会指责,不会一起分析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史瓦兹将自己多年的辅导经验整理成书,希望教领导者用「学习型领导」的思路,带领团队突破困境。 本书大纲十分清晰流畅,全书共分 8 章,从「问题分析」到「行动落地」逐步推进:第
「学习型领导不是告诉团队『答案是什么』,而是引导团队『一起找到答案』—— 因为团队自己得出的结论,才会真正愿意去执行。」
avatarD45
05-09
avatarD45
10-03

Robinhood:金融民主化的革命与陷阱

Robinhood:金融民主化的革命与陷阱 2021 年初的美国,一场前所未有的「散户大战华尔街」风暴席卷资本市场。数百万年轻投资者通过一款萤幕色彩鲜艳、操作像游戏的 APP,疯狂买入 GameStop(GME)股票,将这只濒临退市的游戏零售商股价从 17 美元推升至 483 美元,逼空做空的对冲基金。这款改变战局的 APP,正是以「劫富济贫」为名的 Robinhood。它用「零佣金」打破了华尔街的垄断,却在风暴最激烈时突然暂停买入,从「散户英雄」沦为「背弃者」,其兴衰之路恰是金融科技时代理想与现实碰撞的缩影。 一、罗宾汉登场:颠覆华尔街的「零佣金革命」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华尔街的贪婪与无情让无数普通人失去家园与储蓄,「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美。此时,两位年轻的斯坦福大学校友 —— 弗拉基米尔・特内夫与白朱・巴特,目睹了传统券商高达每笔 10-20 美元的交易佣金,以及普通大众对投资市场的望而却步,立下了「让华尔街属于每一个人」的誓言。他们以中世纪传奇英雄「罗宾汉」为公司命名,意图打造一个打破阶级壁垒、让平民也能免费参与股市的平台。 在 Robinhood 诞生前,美股投资是「有钱人的游戏」。无论是嘉信理财的每笔 7.99 美元佣金,还是盈透证券的复杂操作界面,都将学生、蓝领等群体挡在门外。2013 年,Robinhood 上线后,凭借「零佣金、零门槛、零账户最低余额」的三零模式,迅速引爆市场。用户无需走繁琐的开户流程,在手机上几分钟就能完成注册,甚至可以买入「碎股」—— 即便只有 10 美元,也能拥有苹果、特斯拉等巨头公司的部分股权。这种「普惠金融」的理念,加上像社交软体一样清新的界面设计,让 Robinhood 在年轻群体中迅速走红,上线仅四年用户数就突破 400 万,成为华尔街百年来未见的「搅局者」。 面对 Robinhood 的冲击,传统券商被迫跟进。2019
Robinhood:金融民主化的革命与陷阱
avatarD45
07-25
比特币调整背后:主导地位是否动摇?加密股投资逻辑 比特币近期连跌三天,再次引发市场对牛市能否延续的讨论。在我看来,这更可能是技术性回调,而非趋势逆转。以下根据价格波动原因、主导地位变化及投资策略 进行简要解读。 ### 一、短期波动分析:资金博弈 与技术回调 比特币在冲高至12.3万美元后,短期浮盈累积吸引大量获利了结,加上期权到期产生清算压力,成为下跌主因。技术指标显示价格进入超买区,4小时K线图表明正在测试11.4-11.5万美元支撑。若守住该位,比特币有望迅速反弹;若失守,则可能进一步下探。 此外,宏观层面市场对未来降息预期缩减,部分套利资金短暂撤离加密市场,但比特币ETF流入仍显示长期配置需求未改。 ### 二、市场结构变 化:比特币的主导地位强化 比特币市值占比升至64%,反映机构资金推动其「数字黄金」定位加强。反观山寨币,面临技术同质化与资金虹吸压力,例如MicroStrategy「发债购币」策略吸引大量资金,使山寨币生存空间缩小。此外,比特币的抗政策风险能力更高,而许多山寨币受苛政影响,下跌潜力显著 。 ### 三、加密货币股票:优先布局合规龙头 **MicroStrategy (MSTR)**以杠杆化买币模式稳健增长,其比特币持仓每上涨1万美元,可带动60亿美元潜在利润。 **Coinbase(COI N)**发展多元收入模式,托管资产突破2500亿美元,显示其营运韧性强;虽交易市场波动,但长期看稳健增长可期 。 **Circle(CRCL)**的USDC凭借稳健储备与机构认可展现抗风险能力,但估值 泡沫需警惕。 **Galaxy Digital(GLXY)**布局AI和Web3基础设施,收入多元化逐渐显现,如市场复苏将释放更大价值。 ### 四、均衡布局应对波动 我认为, 比特币11.4万美元处为短期关键点,可分批建仓降低成本,同时利用看跌期权对冲风险。配
avatarD45
05-06
Costco的最后晚餐 Costco批发公司(纳斯达克代码:COST)公布季度每股收益为$4.02,低于分析师一致预期的$4.10,相差1.95%。与去年同期每股收益$3.71相比增长了8.36%。公司报告季度销售额为$637.2亿,超出分析师一致预期的$631.3亿,超出0.93%。与去年同期销售额$584.4亿相比增长了9.04%。 好市多利钱薄了,销售增加,代表著[薄利多销],本是[可喜]现象,问题是[多销]情况能否延续,笔者抱持悲观态度。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旋即公布向全球开惩关税其后又[弹弓手]延迟90天,但对中国却加完又加,绝不手软,特朗普这般厚此薄彼,明显是另有目的,其目的是令中国货贵到难以进口之同时,又迫使那些[买佢怕]的国家仿效其留难中国,令中国[无啖好食],不过其如意算盘未必打得响。 特朗普对中国货赶尽杀绝,却令美国人心惊胆膻,他们不想挨贵货,更惊恐冇货卖,于是纷纷[先使未来钱]宁愿囤货在家,为暴风雨作好准备。美国人[先团未来货],并不代表消费力增加,对好市多来说,中国货退市,代表著他们不得不重新[洗牌],面对更多不明朗因素。季度业绩这场[盛宴]很有最后晚餐的味道。认真是[好事多磨]。
avatarD45
04-24
半导体是地球的灵魂 年纪一把但依然选择刺激的我早前迷恋于TQQQ,喜欢其大上大落的波动性及科技永远创新的特性,及至我发现TQQQ的成份并非百份百科技股时,我「 移情别恋」至反映著费城半导体市况的SOXL。 SOXL一向走势不俗(2012年更1拆15股)直至DEEPSEEK出现才出现大幅滑落,不过我相信危中有机,对SOXL依然投下信心一票,时藉股价于十元美元间徘徊,距离52周低位7.225不远,更是吸纳及炒卖良机。 科技必然比人类更长命而且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地球一日存在,每天都有出新科技诞生的可能。半导体产业是所有科技产品的灵魂,亦是地球的灵魂,不断的推陈出新的崭新科技,正是SOXL股价的有力承妥。
avatarD45
06-28
Robotaxi 投资三选一:Uber是躺赢之选 1. Cyngn(CYN)— 烟火般的短期投机标的 依托英伟达技术,专注于工厂自动化,提供类似「工业版滴滴」的叉车改装服务。然而,其财务表现如同一个漏油的油箱:股价在 2025 年从 3.2 美元跌至 0.03 美元(跌幅达 99%),Q1 收入仅 4.7 万美元,却因「与英伟达合作」的消息在单日上涨 295%。这是一只典型的「消息驱动型烟火股」,上涨时如烟火绚烂,下跌时犹如烟雾散尽。 2. Uber(UBER)— 流量为王的躺赢之选 Uber 虽然不生产汽车,但已经建立起「自动驾驶联盟」,接入了 Waymo、文远知行等 18 家技术企业。2025 年,迪拜 Robotaxi 订单量突破 50 万单,抽成模式堪比「数字时代的士牌照持有者」。以其 1.5 亿月活跃用户构建的流量护城河为主要优势,但需注意监管政策变数(例如旧金山撞车事件可能引发的审查)。 3. 汽车芯片 — 复苏中的车用电子核心 SiC 和 IGBT 功率芯片被称为电动车的「心脏瓣膜」。2025 年 Q1,英飞凌收入同比下降 11%,显现出颇具挑战性的库存压力。然而,中国的新基建浪潮(如广深高速 Robotaxi 专用车道)有望拉动需求回升。地平线征程 6 的芯片市占率从 5% 提升至 12%,国产替代的趋势逻辑也逐渐加强。 最终策略排序 1. Uber:流量抽成模式确定性最高,堪称「自动驾驶时代的收租公」 2. 汽车芯片:行业复苏后具备周期性弹性,如同「加油站老板」 3. Cyngn:投机属性浓厚,适合短线操作及高风险承担能力者的小额参与
avatarD45
10-01

《从Kodak的固步自封,到英伟达的垂直成功:黄仁勋如何赌对未来、赢得现在?》

《从Kodak的固步自封,到英伟达的垂直成功:黄仁勋如何赌对未来、赢得现在?》 要剖析英伟达(NVIDIA)与黄仁勋的成功之道,并对比Xerox和Kodak的案例,我们大致可以从「战略方法」、「成功模式难以复制的原因」、「黄仁勋的个人驱动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英伟达达成「垂直成功」的战略方法** 彼得·蒂尔(Peter Thiel)所说的「垂直成功」,指的是在一个特定领域内建立从底层到顶层的完整生态系和绝对优势,而非「水平」地横向扩张到多个平庸的领域。英伟达是这一定义的完美典范。 1. **愿景驱动的技术布局:从「显卡公司」到「运算平台公司」** * **早期洞察:** 黄仁勋很早就意识到,GPU的潜力远不止于绘图和游戏。它在平行处理大量重复计算任务上的效率,使其成为一种强大的通用计算工具。这就是他提出的「黄氏定律」—— NVIDIA 的 GPU 性能每两年提升一倍以上,远超摩尔定律。 * **创造市场:** 他没有等待市场出现,而是主动创造了**GPGPU** 的概念,并在2006年推出了 **CUDA** 平台。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战略举措。 2. **软硬体深度融合,建立生态护城河** * **CUDA 生态系:** 这是英伟达最坚不可摧的堡垒。CUDA 是一个软体平台,让开发者能够利用 GPU 的强大算力。黄仁勋投入巨量资源,说服、教育、扶持开发者和学术界使用 CUDA。 * **结果:**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全球数百万开发者、数万家公司、数千所大学的研究都建立在 CUDA 之上。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软体护城河」:即使竞争对手的硬体性能相近,也无法轻易复制整个软体生态。迁移的成本和风险太高了。 3. **垂直整合与全堆叠解决方案** * 英伟达不只卖晶片,它提供从**晶片(GPU)、系统(DGX伺服器)、软体(CUDA、AI框架优化)、到云端服务(NGC容器
《从Kodak的固步自封,到英伟达的垂直成功:黄仁勋如何赌对未来、赢得现在?》
avatarD45
09-24
《Tether与Circle:稳定币双雄的攻防战》 加密货币市场中,Tether(USDT)与Circle(USDC)的竞争,堪比「效率野兽」对决「合规标兵」。前者靠高风险资产赚得盆满钵满,后者以透明储备揽获机构信任,如今降息周期与监管变局下,双雄攻防战愈演愈烈。 Tether:利润至上,但隐患重重 Tether坐稳「稳定币一哥」宝座,旗下USDT市值突破1700亿美元,全球交易量占比超60%。其盈利模式简单粗暴:用户存入1美元换1枚USDT,Tether将90%资金投入美债、公司债甚至比特币,靠息差赚取暴利。2025年二季度,Tether狂赚77亿美元,人均创收是摩根大通的20倍! 但「野路子」风险高企。Tether储备中仅43%为现金,余下包含高风险资产,更因「混合客户资金」丑闻遭美方调查。为攻入美国合规市场,Tether推出USAT,储备100%为美国国债,由Anchorage银行发行,试图抢夺Circle的机构客户。 Circle:合规为盾,却困于降息 Circle主打「受监管替代品」,USDC储备由BlackRock托管、月度审计,符合美欧MiCA法案,与Visa、Coinbase合作覆盖60国,成B2B贸易结算首选。2025年二季度收入6.58亿美元,但99%依赖储备利息,降息成其「阿喀琉斯之踵」——利率每降100基点,年收入减6亿美元,若连降两次,盈利恐归零。 为自救,Circle拟扩大USDC供应量抵消降息影响,但每降25基点需新增38亿美元流通量,市场能否消化存疑。更棘手的是,Tether的USAT直捣其美国腹地,9月12日消息一出,Circle股价当日暴跌6%。 双雄分野:野蛮生长 vs 长期价值 短期看,Tether的「现金牛」本色难改,高利率环境与监管空窗期助其续赚暴利;但若美国强制要求100%国债储备,其利润模型将崩塌。Circl
avatarD45
09-18

$BLSH(Bullish)$正式启动:牌照、资本与生态共振,市值潜力待释放加密引擎

$BLSH(Bullish)$正式启动:牌照、资本与生态共振,市值潜力待释放加密引擎 $BLSH(Bullish)$近期凭借多重利好拉动股价盘中大涨5.14%,标志其加密业务引擎正式进入加速阶段。此次行情核心驱动力来自「牌照突破+资本认可」双重支撑:一方面,公司顺利获得纽约州金融服务部颁发的BitLicense牌照——这一被誉为「加密业圣杯」的资质,使其美国子公司可在纽约合法开展数字资产现货交易与托管服务,为接入机构资金打开关键闸门;另一方面,Ark Invest旗下ETF斥资827万美元买入其股票,Cathie Wood团队的入场不仅带来资本注入,更释放「聪明钱」对其业务逻辑的认可信号。 与行业龙头Coinbase相比,$BLSH$与其核心业务存在重叠但定位差异明显:两者均以数字资产交易为基础,但Coinbase主打大众与中小机构市场,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地区,2023年交易额达3270亿美元;而BLSH起步阶段更聚焦高净值机构与专业投资者,凭借纽约BitLicense的严格合规属性,主打「安全+合规」差异化路线,目前交易规模尚处于起步期,但机构客群定位使其单客户价值潜力更高。 从当前16亿美元市值来看,BLSH的价值或未被充分定价,其潜力源于「生态协同」这一独特优势——不同於单一交易所模式,BLSH背靠Block.one资源,并与Erebor银行、Peter Thiel旗下基金布局的加密产业链形成联动。例如,Erebor银行的数字资产金融服务可与Bullish交易所的交易业务互补,为客户提供「交易+存管+理财」一站式服务,这种生态闭环是Coinbase等单业态平台难以复制的。 此外,Peter Thiel团队在加密领域的产业洞察力进一步强化BLSH的潜力。从2012年布局数字货币,到2023年市场低迷期斥资2亿美元抄底比特币、以太坊(2025年浮盈超8倍),其投资节奏与产业
$BLSH(Bullish)$正式启动:牌照、资本与生态共振,市值潜力待释放加密引擎
avatarD45
02-20
$苹果(AAPL)$  苹果出售的是奢华感觉,那种感觉是独一无二 的,出售平机有如放血自杀,既赢不到对手 ,更令自己显得平庸,乃下下之策。
avatarD45
09-12

彼得・蒂尔与 BLSH:矽谷投资界「无宝不落」的传奇共鸣

彼得・蒂尔与 BLSH:矽谷投资界「无宝不落」的传奇共鸣 在矽谷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科技圣地,彼得・蒂尔(Peter Thiel)以其独到的投资嗅觉和惊人的成功率,成为公认的「无宝不落」传奇。从颠覆金融业的 PayPal,到重塑社交生态的 Facebook,从开启大数据时代的 Palantir,再到推动商业航天的 SpaceX,他的投资足迹与 BLSH 所代表的前瞻视野、颠覆精神形成深刻共鸣。这种共鸣不仅体现在对潜力领域的精准判断,更在于敢于挑战常识、坚持非共识性机会的战略定力。 颠覆金融业的第一桶金:PayPal 与 BLSH 式的破局思维 1998 年,当互联网尚处于萌芽阶段,彼得・蒂尔与麦克斯・拉夫琴(Max Levchin)联合创立 Confinity 公司,后与埃隆・马斯克的X.com合并为 PayPal。这一行动与 BLSH 所倡导的「打破现有格局」理念高度契合 —— 在网路安全体系尚未成熟的年代,让用户相信数位货币的安全性无异于挑战常识,但蒂尔坚信线上交易的未来潜力,正如 BLSH 对新兴领域的敏锐洞察。 PayPal 的成功不仅依赖技术创新,更在于蒂尔构建的「PayPal 帮」(PayPal Mafia)生态。这批精英包括 YouTube 创始人查德・赫利、LinkedIn 创始人雷德・霍夫曼等,他们日后成为矽谷重量级人物,印证了蒂尔与 BLSH 相似的人才识别力。2002 年 eBay 以 15 亿美元收购 PayPal,为蒂尔的投资帝国奠定基石,这笔交易也成为 BLSH 式「早期布局、长期收获」的典范。 社交网路的世纪押注:Facebook 背后的非共识坚持 2004 年,当多数投资者轻视哈佛学生马克・扎克伯格的校园社交项目「TheFacebook」时,蒂尔以 50 万美元获得 10% 股份,成为首位外部投资者。这一决策背后,是与 BLSH 一致的逻辑:
彼得・蒂尔与 BLSH:矽谷投资界「无宝不落」的传奇共鸣
avatarD45
08-09
## 减肥药双雄震荡:NOVO与LLY的布局时机? 近期减肥药巨头诺和诺德(NOVO)与礼来(LLY)股价剧烈波动,引发市场对药品股估值的重新审视。 诺和诺德当前股价51.8美元,较2024年高点回调幅度已显著扩大,主因竞争加剧(礼来Zepbound持续抢占市占)、Wegovy产能瓶颈未解,叠加前期减肥药热潮推动的300%+涨幅后,获利了结压力释放。目前股价处于低位震荡,估值市盈率仍维持35倍左右,短期需紧盯产能改善信号;其口服新药amycretin要到2026年才上市,短期难以扭转竞争格局。 礼来虽上调全年获利预期(Zepbound需求强劲),但口服减肥药orforglipron数据逊于预期,盘前曾暴跌14%。其核心优势在于Zepbound市占率持续攀升(2025年销售额预期200亿美元+),且阿兹海默药Donanemab即将获批;但60倍市盈率的高估值,使得任何利空都可能引发大幅回调。 投资策略上,诺和诺德短线可关注50美元附近支撑,长线需等待产能突破信号;礼来宜待回调至700美元以下分批布局。整体而言,减肥药仍是未来3-5年的投资主线,但波动性加剧,风险承受力较低者可透过医疗ETF(如XLV)分散布局。
avatarD45
09-28

作为国家队「示范单位」的英特尔,岂会在当前的三十多块到达巅峰?

作为国家队「示范单位」的英特尔,岂会在当前的三十多块到达巅峰? 英特尔寻求苹果投资的传闻,已超越一般商业合作,成为美国政府推动「半导体本土化」战略、实现「美国梦」的关键棋局。白宫「国家利益」的宣示,标志著英特尔的角色已从一家上市公司,转变为承载国家战略的 「国家冠军企业」 (或称特朗普时代的「首间国企」)。而在特朗普「使美国再次强大」的愿景下,成功复兴英特尔更被视为其好胜心驱动下的「得意杰作」,这层政治光环与个人荣誉感,将转化为持续且强力的政策支持,其决心不会因短期波动而动摇。 「左青龙、右白虎」的战略护航格局 若苹果投资成真,将与此前传闻的英伟达入股,共同形成一个无懈可击的战略护航格局: 右白虎:英伟达(大脑与生态) 作为AI时代的「大脑」,英伟达的入股不仅是资金注入,更是技术与生态的背书。它象征著英特尔代工服务(IFS)获得了最顶级算力巨头的认可,有望承接未来AI芯片的庞大订单,为英特尔注入最先进的技术动能。 左青龙:苹果(大客与市场)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的「终极大客户」,苹果的入局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产能需求与顶级供应链标准。这笔潜在的巨额订单将直接填满英特尔新建晶圆厂的产能,并在实践中锤炼其制程技术,是实现商业闭环的关键。 此「青龙白虎」阵势的意义在于: 它构建了一个从「技术大脑」(英伟达)到「终端市场」(苹果)的完整生态闭环。这向全球市场宣告:美国本土的半导体生态系统已经重启并具备顶级竞争力。 三十多块的股价,岂是「示范单位」的巅峰? 正是基于上述宏大的战略定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承载著「美国梦」的产业复兴「示范单位」,其股价又怎会在当前的三十多块到达巅峰?** 这背后的投资逻辑已不能仅用传统的市盈率(P/E)来评估,而应视为一种对国家战略的投资。 1. 价值重估才刚开始:当前三十多美元的股价,反映的或许仍是其过去在PC市场的疲态,远未充分定价其未来作为「国家
作为国家队「示范单位」的英特尔,岂会在当前的三十多块到达巅峰?
avatarD45
06-15
苹果的「变心」与英特尔的「单身契机」 苹果毅然要「分手」,对回复「单身」的英特尔无疑是一个打击,但苹果早有外遇(早从2008年收购晶片公司PA Semi便埋下伏笔。)乃人尽皆知的事,如今分道扬镳,对英特尔来说未尝是一个解脱。 苹果离开固然冲击营收,却成英特尔转型的催化剂。其分拆制造与设计业务(IDM 2.0战略),反迎来三重契机: 代工业务破局:开放晶圆厂为台积电、三星以外「第三选择」,吸引美欧政府补助在地化生产。 设计轻装上阵:2024年将18A制程(等效1.8奈米)委外台积电生产,摆脱制程卡关窘境,处理器效能急追AMD。 抢攻AI与车用市场:分拆后资源聚焦AI晶片Gaudi3、车用自驾平台,避开与苹果的消费电子红海战。 数据佐证:2023年英特尔代工业务营收年增300%,虽基期低,却显现转型动能;设计部门更凭Core Ultra处理器夺回笔电市占率。 「过去想通吃设计与制造,如同要求法拉利自产引擎又兼营加油站。如今专注核心技术,才是生存之道。」——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 苹果的「变心」是技术迭代的必然,英特尔的「单身」反促成断腕重生。当产业从垂直分工走向垂直整合再转为「专业分拆」,两巨头各取所需——苹果赢得生态霸权,英特尔则在AI与晶片代工战场找回第二曲线。英特尔摆脱「全能包袱」,以分拆换取灵活性,有如火凤凰般获得重生,毕竟,专注做好一件事,比;「两头唔到岸」好。这大概是摩根士丹利等39间机构维持「持有」英特尔的主要原因。
avatarD45
05-13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