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jun大队长
空jun大队长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微信公众号 空军大队长,专注每日分享自己的投资订单和思考
IP属地:云南
319关注
45927粉丝
10主题
0勋章

CRWV分析报告

昨天美股涨了一下,现在美国政府马上面临停摆的风险,但是大盘还是上涨了,所以大盘很难预测,特朗普上一届为了修墙,让政府停摆一个多月,一般政府停摆是因为预算不通过,奥巴马时期就是这样,就是缩减一下联邦开支就可以过关,但是特朗普有意思,他是故意让联邦政府停摆,然后把责任推给民主党,特朗普根本不在乎政府停摆,这是历史第一人,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总统,就像历史上没有哪个总统一边制造通胀,一边要求降息,这在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当然特朗普这样任性,肯定也是有后果的,那就是现在的美国开始出现了特朗普式衰退,也就是在降息过程中还出现了经济衰退,美国历史上历次衰退是因为加息,降息还衰退的一个是2008年的小布什,再就是现在的特朗普了,红脖子因为没有文化,他们当总统就会出现衰退,昨天UPST大跌,就是市场预期美国后面会出现滞涨跟衰退,这样会让次级贷款人的违约率大幅提高,UPST就是做次级贷款的,特朗普式衰退对UPST的打击是最明显的。 我今天说一下CRWV的分析报告,这个股票我们今年做过两次,也还成功,CRWV是一家AI领域的云计算平台,传统的云计算就是亚马逊,谷歌,微软三家垄断了,但是这三家因为没办法拿到大量的AI芯片,而CRWV跟英伟达绑定,可以第一时间拿到英伟达的大量AI芯片,所以才能做这个AI云计算的业务,现在语言大模型的军备竞赛非常激烈,但是想发展AI的各大公司只能排队拿英伟达的高性能芯片,芯片数量少了就没有办法提高算力,那大语音模型的迭代升级就会卡在芯片的算力上,既然没办法从英伟达那里拿到大量的芯片,那么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其他的算力来源,刚好CRWV可以提供大量的算力,而且还是公有的,谁都可以从CRWV那里买到算力,所以上半年CRWV拿到了301亿美元的订单,这就是CRWV股价大涨五六倍的原因。 CRWV为什么大跌,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基本面的原因,CRWV跟英伟达一样,股价
CRWV分析报告
avatar空jun大队长
09-29 21:36

SE分析报告

今天来分析一下SE这家公司,SE是一家电商平台,总部在新加坡,主要市场是东南亚,是天津人李小冬从美国留学回来创办的,第一大股东是腾讯,最高持股达到38%,通过不断减持,现在不到18%了,公司起步是通过游戏来打开当地市场,游戏人才主要来自深圳,腾讯的主业就是游戏业务,通过游戏赚钱来补贴电商,电商人才来自杭州,但是电商的模式跟拼多多很像,通过游戏积分买商品可以得到优惠,然后用游戏的利润来补贴电商的亏损,早期还得到腾讯的大笔现金来补贴电商的亏损。 SE的电商平台叫Shopee,国内的人习惯叫虾皮,店主主要还是在国内,利用国内的供应链优势,商品价格比亚马逊便宜,也比当地电商的价格便宜,不过随着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SE的店主慢慢开始本地化,SE的业务很多,基本上把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都做了,电商这块是拼多多的模式,Temu在东南亚受到Shopee的强烈狙击,Temu的优势是做跨境电商,一旦对小额包裹征税,就会极大削弱Temu的竟争力,而Shopee这些立足本地的电商平台就会受益于这个小额包裹征税的政策,Shopee也是通过打败阿里旗下的Lazada崛起的,视频这块是抖音的模式,连人才都是从字节跳动挖来的,所以SE跟TikTok在东南亚的竟争非常激烈,游戏业务是腾讯模式,这个业务得到了腾讯的大力支持,电动支付业务是蚂蚁金服模式,支付宝在东南亚由于受到限制,所以SE不用跟支付宝竟争,当然SE的核电业务还是电商,在东南亚市场占比52%,TikTok占比28%,TikTok发展非常快,是SE最强的竟争对手,基本上不可能打败TikTok,但是在线下谁也打不过SE,TikTok通过跟印尼本土电商ToGo才能跟SE扳手腕,单纯的直播电商是打不过SE的,Lazada占比15%,已经彻底输给SE了,SE的优势是线下地推能力非常强,非常适合发展中国家,连本地电商都打不过SE。 SE开始是在2018年小有
SE分析报告
avatar空jun大队长
09-28 11:41

PLTR分析报告

PLTR是一家从情报分析起步的软件公司,是唯一一个公司撑起的一个行业,后来转型大语言模型非常成功,一下子进入到了风口行业,PLTR是最大的SaaS软件公司,超越了CRM,原因是CRM没有转型成为大语言模型,PLTR靠着这个大语言模型,进入了美股前十名,在人工智能应用企业里面,也是前两名,另外一家是OpenAI,只是两家主打的路线不一样,PLTR走的企业定制的路线,OpenAI走的人是个人用户路线,两家现在都是最成功的大语言模型。 PLTR现在主打的产品是大语言模型AIP,AIP的核心是将大语言模型(LLM)集成到Palantir的私有操作网络中,并无缝融合现有平台工具,能够直接为客户的业务数据和流程提供服务。AIP支持来自OpenAI、Anthropic、Meta、Google、xAI等多个领先供应商的大语言模型,确保了平台在模型选择上的灵活性和领先性,AIP Assist作为聊天机器人和代码辅助工具,帮助用户导航平台和生成代码,AIP的核心优势是在安全隔离、权限审计下调用大语言模型的能力。这对于政府和高度监管行业的客户至关重要。 Palantir之所以能在一众AI公司中脱颖而出,并建立起难以超越的竞争壁垒,核心在于两大护城河:数据本体论(Ontology)和高度定制化的服务模式,数据本体论是Palantir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官方介绍中将其分成三个部分:数据(Data)、逻辑(Logic)和决策(Action)。本体论的概念源于哲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构建结构化的语义模型,把分散的数据组织起来,使其在业务流程中能够被理解、连接和高效使用,而不仅仅是孤立的数字堆积。高度定制化,在商业模式上,如果说OpenAI是致力于打造一个“超级聪明的大脑”,那么Palantir则是将这个大脑装进了“能动手干活的身体”。就是说PLTR不但能聊天,也能干活。定制化就是派人到客户公司进行实体的采
PLTR分析报告
avatar空jun大队长
09-27 18:51

APP反复上涨的逻辑

昨天美股又开始涨了,一般来说,特朗普说要加关税美股就会跌,鲍威尔说要降息的话,美股就要涨,美股涨跌就取决于这两个人说话了,本身美股也涨得多,所以短期下跌也正常,预测大盘短期涨跌是很困难的,不然每天买TQQQ或者SQQQ就发财了,但是长期来说,只要不加息,美股就会一直惯性上涨,毕竟各大企业的收入还是保持增长的,那对应的指数自然也会上涨,除非加息或者加关税,当然涨多了来一个回调也正常,技术性调整吗,加上特朗普加关税或者鲍威尔说美股估值太高了,技术面加消息面,大盘回调就合理了。 我发现写文章写一些小众的股票,就没有什么流量,分析大盘或者热门股,流量就一下子起来了,去年6月份的时候天天分析UPST没有什么流量,等到UPST大涨的时候流量就起来了,分析了半年的OPEN没有流量,这三个月OPEN大涨,流量就起来了,我擅长的是埋伏,但是这些股票在市场上不热门,等到热门的时候就涨高了,油管那些几十万粉丝的大V就喜欢分析这些热门股,虽然大家跟着这些博主买热门股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流量大,而且热门股故事多,找资料也方便,我去年分析UPST跟OPEN的时候,根本没有消息,各大投行也不给评级,其实投行也一样,也是追着热门股分析,我以后也给大家分析这些热门股,增加一些流量。 我今天说一下APP反复上涨的逻辑,我在2021年就研究了APP,这是一家程序式广告公司,客户就是各大做APP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开发一个APP出来就是要打广告才能赚钱吗,像谷歌Meta有自己的广告推广技术,但是其他中小型互联网公司自己没有这个广告推广技术的,那么就要找Applovin合作,因为像游戏公司主要就是靠广告赢利,所以Applovin有很多游戏业务,所以当时跟Unity两个都是游戏公司龙头,Applovin当年跟Unity的市值差不多,现在两家差距了十倍,说明这两年游戏业务其实没有那么赚钱,所以今年就把游戏业务给卖了,这
APP反复上涨的逻辑

GOGO跟ARX为什么没有跟大盘一起下跌?

昨天美股继续下跌,纳斯达克连跌三天了,主要原因是特朗普又在加关税了,美股涨跌就是特朗普跟鲍威尔两个人说了算,要加息大跌,要降息大涨,要加关税大跌,不加关税大涨,我一直说了,加关税对美国经济不好,这跟其他国家会不会贸易报复没有关系,因为关税是这一种税,等于说特朗普要对全美国的民众加税,不管Maga信不信,事实就是会减少Maga的消费能力,美国70%的GDP是由消费构成的,一旦消费出了问题,美国经济就会出现衰退,经济学家把这个现象叫特朗普式衰退,历史上这种现象叫胡佛村,共和党的总统都是好人,就是不会搞经济,胡佛,小布什,特朗普,美国历史上的几次衰退都是他们搞出来的,大盘下跌其实也不用怕,抄底大跌的股票就可以了,像GOGO跟ARX昨天就没有下跌。 我今天说一下GOGO跟ARX为什么没有跟大盘一起下跌,绝大部分个股跟随大盘涨跌的,但是有些热门股不会受到大盘下跌的影响会反复上涨,像英伟达在2022年10月份的时候,当时大盘天天跌,但是英伟达在AI芯片爆发的情况下,股价反复上涨,完全不受大盘影响,前几天的OKLO跟IONQ也一样,当然要是大盘持续下跌,这些热门股也会补跌,所以我不追高的原因也在这里,你不知道这些前期大涨的股票哪天会出现补跌,一旦补跌,会死得很惨,当时追高CRCL的人就是这个情况,还有250以上追高买的人没有跑的,那不是死得很惨吗,股票就是这样,涨多了就会跌,反过来说跌多了就会反弹。 股票背后对应的是公司,不是单纯的数字,他是有价值的,像一个公司一个月内股价会翻倍,也会跌50%,但是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在一个月内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但是股价波动会非常大,如果涨得太快,后面不能说不会继续涨,但是大部分会有一个回调,为什么我不做空呢,因为泡沫很容易吹大,像DXYZ上市的时候一口气涨了十几倍,就算涨五倍去做空也是死,但是股价跌起来是有底的,巴菲特的老师就是专门去找跌破净资产的公司,
GOGO跟ARX为什么没有跟大盘一起下跌?

GOGO跟ARX的抄底逻辑

昨天美股倒是没有大跌,但是很多成长股跌得有点惨,昨天我文章里面也写了,就是美股会不会大跌的问题,因为涨了这么多吗,短期会调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OKLO,IONQ这些涨得太多的股票,短期就是有很大的调整压力的,当然我说了长线的话还是不要卖,因为你躲过了下跌也会躲过上涨,但是没有买的人,我是说了等回调买,不然的话追高套了就很难受,这就是在长线股里面找短线买点的方法,现在看来是很有效的,但是像短线股就无所谓了,像LCID短期涨起来了就可以出来了,后面就算要跌也跟我没有关系了,我可以抄底大跌的ARX,GOG。 我今天就来说一下抄底GOGO跟ARX的逻辑,GOGO是一家给航空公司提供飞机宽带服务的企业,GOGO是航空领域唯一提供独立的全球多轨道、多频段连接技术的公司,,彻底改变机上连接。主打产品就是LEO、GEO和ATG宽带,是唯一一个可以在中国提供服务的公司,其他品牌的服务商都进不来,有1,321架飞机连接到Gogo,二季度同比增长了177台,这是一家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由于行业很小,所以公司的市值也很小,小公司不太适合做长线,主要是成长空间不大,加上信息不透明,特斯拉英伟达有什么利空消息,立马就可以上网查到,小公司有什么利空,你根本查不到消息,像FIG,LCID,ROOT这些股票大跌的原因根本就不知道,等到知道的时候股票跌了一半了。 当然任何股票只要跌了50%,后面大部分都会涨,特别是基本面好的股票,涨的概率更高,WGS在5月份跌50%的时候,我到现在都没有找原因,就是大跌的原因也不知道,现在涨起来了原因也不知道,LCID公司要大些,但是现在涨起来的原因其实也不知道,同样的利好消息在前面就是跌,后面就是涨,原因其实也简单,就是LCID短期跌了50%,就算没有利好也会涨,有利好就会涨得快一点,ENVX跟GOGO更像,因为市值都小,都是细分行业,大跌的原因 知道,这段时间反弹的
GOGO跟ARX的抄底逻辑

美股要大跌吗?

昨天美股开始回调了,主要原因是鲍威尔说美股的估值太高了,看来说美股估值高的不止是国内的人,连控制美股涨跌的美联储主度都说估值高了,看来是真的高了,不管鲍威尔说的对还是不对,作为当家人,他说的话确实影响美股的涨跌,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是盯着美联储主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流强烈波动,当然特朗普也能影响美股涨跌,他只要加关税美股就会跌,他说暂停关税,美股就会涨,虽然美股涨跌就是他们两个人说了算,但是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 我先说一下美股到底估值高不高,在所有发达国家的市场里,美股是估值最高的,这个事情从2009年开始一直是这样,或者说90年代开始,纳斯达克就是在不断制造泡沫,所以才有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当时市值占到了全世界整个股市的六分之一,但是你要说纳斯达克的收入是多少,那占全世界的六十分之一都没有,至于说利润吗,很多公司连收入都没有,哪有什么利润,都是靠烧钱维持着,到了2020年美联储加息的时候,纳斯达克大部分的公司宣布破产退市了,只有像亚马逊这些没有倒闭的公司后来崛起了,但是,纳斯达克从2000年的最高点算起,也翻了四倍,而同期的发达国家的市场,没有一个指数翻了四倍的。 所以估值这个指标吧,短期来看确实有用,但是长期来看吧,没有什么用,最起码低估值的市场不一定涨得过高估值的市场,不然为什么纳斯达克比道琼斯,比法兰克福,比日经指数都涨得多,20多年的时间不短了,绝对不是短期了,那为什么高估值的长期下来比低估值的涨得快呢,炒股炒得是预期,预期给的高的是潜力股,你会相信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有很大的潜力,你不会相信一个五十岁的中年人还有很大的潜力,虽然五十岁的人收入会更高,但是预期不高了,92年的时候上海市区的房价达到了2000块钱,当时一直说是泡沫,原因是租售比太高了,现在这些核心地段的房价涨了百倍了,而同期的东京房价在92年大跌以后,
美股要大跌吗?

FIG已经形成上涨趋势了

昨天美股继续大涨,纳斯达克继续创新高,这就是美股的强大之处,不是在创新高,就是在创新高的路上,那些做空美股买SQQQ的人是要哭晕在厕所了,我一直说了,美股涨跌的逻辑很简单,降息周期就是大牛市,加息周期就是大熊市,特朗普加关税大跌的逻辑也是因为加关税会推高通胀,通胀高了就得加息,股价是提前下跌的,但是他停止加关税以后,美股就立马上涨了,而且现在还降息了,所以加息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另外还有一个逻辑,就是特朗普的支持率高,美股就会跌,支持率低,美股就会上涨。 我今天说一下FIG,在见底大半个月以后,总算开始形成了一个上涨的趋势了,当然这个趋势还不明显,涨到60的时候,上涨趋势就会很明显了,我本来是想着一两个月才上涨的,结果这两天就在开始上涨了,我是非常有耐心等待的,ROOT跟LCID都涨起来了,我抄底的股票大概率会涨起来,特别是FIG,我说了涨到71的概率是百分百,涨到92的概率是70%,很多人不相信,我一直说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不马后炮,我都是提前说,当然万一失败了,我也会检讨,我不会删除帖子,错了就要认,准了就要吹一下。 FIG是设计软件的龙头,跟Adobe都是这个行业的龙头,当然Adobe是整个SaaS领域的龙头之一,仅次于CRM,在云服务提供基础设施以后,SaaS软件跟云服务一样繁荣了十几年,现在这两个行业已经很成熟了,再想大的发展空间也没有了,CRWV是AI领域的云服务公司,未来能不能涨十倍,我也不好说,但是长期也会涨,我倒是更看好在AI云计算基础上的新兴SaaS公司,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公司,这是我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判断,FIG是设计软件领域的一个细分行业龙头,在UI/UX设计市场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是行业的绝对龙头,很多人说Adobe才是龙头,那是因为Adobe是有很多细分行业的软件产品,而FIG就是在这狭小的两个细分市场占据绝对龙头。 FIG为什么大跌
FIG已经形成上涨趋势了

到底是选择长线还是短线?

到底是选择长线还是选择短线呢? 美股本来90%是机构,只有10%是散户,但是因为2020年的时候美国政府直升机式撒钱,加上不上班上不学,手上又有钱,因为我记得是前后发了五轮,所以大家手上都有钱了,这些人有钱就买股票了,当时股票又大涨了,这些人觉得自己炒股水平还行,所以就有了大量的散户了,加上当时很多学生没有上课,也来炒股,现在大学也毕业了,差不多也工作了,因为读大学的时候有炒股经验,所以这也是散户的一大来源,散户因为在股市上不专业,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学习分析股市,所以炒了几年也不知道到底是长线还是短线好,大熊市的时候亏钱了,后面就想短线 ,结果股市大涨几年又觉得长线好,等到做长线的时候又来熊市了,所以一直在短线跟长线之间徘徊纠结。 我今天说一下长线跟短线的不同逻辑,长线股就是看五年十年,一般来说十年时间肯定是经历了多轮牛市熊市,美股是没有十年熊市的,所以就算熊市跌得惨,拿到大牛市也能赚回来,毕竟美股长牛吗,这是宏观上面的分析,个股上的分析,一般来说如果做十年长线的话,那肯定不会考虑没有前景的垃圾股了,都是先有未来前景的朝阳行业,每个时代的朝阳行业都是能看到的,比如说铁路刚刚出来的时候,那铁路就是朝阳行业,汽车刚刚出来的时候汽车就是朝阳行业,电脑刚刚出来的时候电脑就是朝阳行业,互联网刚刚出来的时候互联网就是朝阳行业,现在AI刚刚出来,那么AI就是朝阳行业,我这个大方向判断是没有问题的,我对长线的标准是要求公司在百亿美元左右,潜在的市场规模在万亿美元以上,一旦成功就是百倍收益,然后多买几个,只要成功一个就发财了。 但是有很多人做长线不是这样的,他们要么买一些毛股,认为便宜的股票迟早会涨起来,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就果概率低吗,大部分毛股是退市归零了,因为毛股在国内叫垃圾股,这种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竟争力,财务压力非常大,长期亏损,虽然特斯拉也连续亏损14年,但是因为他的
到底是选择长线还是短线?

美股短线抄底理论

昨天说了长线怎么选股,长线的问题就在哪里呢,就是要时间,运气好,买进去也能赚钱,运气不好,买进去可能要半年才能赚钱,如果是碰到熊市,那可能要几年才能赚钱,而且长线要求多买几个股票,如果做不到这点,长线就做不了,当然要是能做到,那长线是最先简单的,长期来说,长线是收益最高、风险最低的操作模式,而短线刚好相反,买进去短期就能赚钱,我一开始也准了二十多次,我这种抄底补仓的短线方法虽然成功率非常高,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任何一个符合抄底条件的股票只要大跌,我都是没有办法躲开的,这很像美国的银行,1929年跟2008年倒闭最多的就是银行业,因为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任何一个行业的风险银行都是躲不开的。 短线的问题也能解决,但是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还有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过一段时间总会出现新的问题,短线最大问题就在这里,没有多少容错的空间,不像短线破产归零几个股票也无所谓,像我这种抄底补仓的方法,要是破产归零几次,那就没有翻身机会了,我们只能尽量去减少错误,但是没有办法做到百分百没有错误,这从数学上做不到,数学上有一个不完备理论,这是无解的,现在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跌60%抄底,后面再跌不补仓,反弹60%出来,概率在70%,反弹20%的概率现在是百分百,可以50%的仓位,五次下来就能翻倍,这个方案倒是完美,缺点就是数量太少,几个月才一次,如果有这个耐心的人就做长线了。 第二个方案就是跌50%抄底,仓位30%,再跌的时候就补仓,跌到60%的时候仓位加到50%,当然再跌,也就不补仓了,单个股票极限仓位只能是50%,万一破产归零也不至于血本无归,保本的概率的现在也是百分百,反弹30%的概率也是70%,因为大部分股票是跌50%就反弹了,所以仓位也不高,差不多是做成功三次的收益跟跌60%抄底一次的收益差不多,当然跌50%的数量是比跌60%的数量多三倍的,整体收益可能差不多,风险也是一样,都是最高50
美股短线抄底理论

OKLO为什么大涨?

昨天美股又是大涨,纳斯达克继续创新高,这就是美股的魅力,在整个发达国家的股市里,美股是涨得最多的,特别是纳纳比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指数都涨得好,纳指也比道指涨得好,因为科技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理论也简单,新兴行业都是科技行业,科技公司都能转型,而传统产业没有成长空间,也很难转型,成长型公司在风口的时候,一年就能涨十倍,非常吓人,而传统产业是没有办法一年涨十倍的,所以我很少做传统产业,也很少做七大科技股,因为传统产业没有发展空间,七大科技股的市值太大了。 在一百多年前的时候,铁路公司,后来的汽车公司在当时都是科技行业,也是新兴行业,所以也大涨了,道琼斯最初的28支成分股,在当时都是新兴行业,在咆哮的20年代,铁路行业就慢慢成熟了,但是汽车产业是新兴产业,在50年代,汽车产业就成熟了,计算机行业是新兴产业,到了90年代计算机行业成熟了,互联网是新兴产业,到了现在互联网产业成熟了,AI又是新兴产业,每一轮的新兴产业崛起的时候股价就会大涨,而产业成熟以后,股价就不会大涨了,现在的铁路公司跟一百年前比,减去分红回购,股价涨得很少了。 铁路,汽车,石油,食品,这些产业都是传统产业,也就是工业时代,工业股是很难转型的,铁路公司转型不了成为汽车公司,也转型不了成为飞机公司,燃油车转型电动车都困难重重,石油产业转型到新能源基本上没有,可口可乐卖了一百年糖水一直没有变化,自从1997年达到巅峰以后,后面股价一直没有大涨了,股价明显没有微软后面涨得多,微软在行业成熟以后,通过连续两次转型做云服务跟AI,让股价在2000年的高点上继续涨了十倍,当然在现在七大科技股里面,微软是涨得最少的,而做硬件的英特尔在2000年达到顶峰以后一直没有涨了,软件公司跟互联网公司转型就容易很多,只有英伟达连续两次转型成功,英特尔主要还是芯片制造拖累了,单纯的芯片设计公司转型就要容易很多。 一般来说,行业在爆发期的时候
OKLO为什么大涨?

FIG总算涨了一点

昨天美股在美联储降息25点的情况上大涨了,特别是纳斯达克大涨了,连续半年月天天新高,道琼斯也创了新高,但是明显不如纳斯达克,说明降息对小盘股利好更明显,从2009年开始,道琼斯一直不如纳斯达克,因为道琼斯代表的是传统产业,成长空间有限,纳斯达克代表的是新兴产业,增长空间巨大,也说明我的成长股理论是成立的,降息这波利好炒作基本上也差不多了,当然我不是说大盘就要跌了,而是短期的利好已经兑现了,后面再连续大涨可能性不大了,当然不看好大盘就买短线股FIG,看好大盘就买长线股,哪种情况我都有对策。 我今天说一下FIG总算开始涨了,我抄底的标准有三个,收入增长速度30%以上,第一波下跌,以前下跌30%抄底,现在改成下跌60%抄底,就算是跌30%抄底的,今年成功的例子有二十多个,失败的cnc oscr都起来了,sezl第一波下跌抄底是反弹到了150以上的,我当时也是说150出来,结果到了150很多人问我要不要出来,我说可以到180出来,结果这部分没有跑的人后来跌到80多就亏钱了,但是第二波我没有叫大家做,原因也是我只做第一波下跌,说明我这个大跌抄底的理论大体上没有问题,要想短线百分百成功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不割肉,基本上都能涨起来,至少可以保本出来。 WGS当时从117.75跌到55,跌了53%,现在也涨起来了,LCID从33.7跌到15.25,也是跌了53%,现在也涨起来了,也就是说我抄底的大方向没有错,错在抄底太早了,如果WGS跟LCID跌到50%的时候抄底,那现在都赚钱了,那要是跌到60%抄底,那就更容易赚钱了,反而亏钱的概率越低了,所以跌得越多抄底就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方法,缺点就是数量太少了,今年跌60%的股票就没有几个,反而是跌50%的股票常常碰到,像GOGO再跌几天就跌50%了,当然跌50%抄底的话,后面至少可以保本出来,赚多赚少就看个人运气,我一直说了,买点并不难,难的是
FIG总算涨了一点

美联储降息以后美股怎么走?

昨天美联储总算宣布降息25个基点,盘后大盘跟个股都在上涨,很多人一下子又对后市非常乐观了,因为降息了吗,还有一部分人坚持去年下半的的观点,就是一旦降息,美股就会下跌,因为2023年跟2024年两年牛市是没有降息的时候发生的,既然不降息就会大涨,那降息以后会不会大跌,这个降息美股会下跌也有历史依据,2021年的降息导致美股大跌,2007年降息导致2008年大跌,所以对降息的解读,市场有完全两种不同的声音。 我们先说一下历史上降息的情况,2001年降息以后美股连跌两年,当时的原因有两个,降息之前互联网泡沫破裂,降息之后又碰到了911事件,这经济没有新的增长点,后来美联储一直维持1%的低利息好几年,虽然美股涨得不错,但是因为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小布什又没有能力,毕竟考试常常拿C的人当总统来管理国家确实有点勉为其难,共和党的总统都一样,就是不会发展新产业,只能在传统产业上继续发展,所以小布什瞄上了地产行业,这就跟特朗普现在看上了钢铝产业一样,虽然当时解决了互联网泡沫以后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本身又是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地产问题在2008年导致了美股大跌。 2007年降息的时候,美股已经涨了很多五年,所以就算有降息的利好,后面再涨的空间也不大了,原因是没有新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也就是产业没有升级,为了发展地产行业,大量贷款给没有信用的人,这些人的贷款叫次级贷款,这些人还不起贷款是必然的,所以导致崩盘,这两次降息以后美股大跌核心的原因还是传统的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虽然开始了,但是传统产业还是主流,除了微软是市值前五之外,剩下的都是通用汽车、美孚石油、沃尔玛这些传统产业的大公司,苹果,亚马逊,Meta,谷歌这些公司当时还没有崛起,所以当时的时代是一个工业社会时代。 2019年降息以后美股就没有怎么跌,2024的这波降息以后就大涨了,这跟2001年、2007年降息大跌完全不一样,原
美联储降息以后美股怎么走?

英伟达为什么不如IONQ?

昨天纳斯达克再创盘中新高,美股只要不加息的情况下,不管是降息,还是不降息,就会反复上涨,所以做空美股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我不预测美股大盘的涨跌,如果觉得会跌,就做短线买FIG,如果觉得大盘不会跌,那就买长线股,UPST这两天也不错,DNA也在上涨,IONQ跟OKLO作为现在最热门的AI硬件股,不断的创新高,大有取代英伟达成为新的AI硬件龙头,我昨天也分析了英伟达不会大涨了,AI硬件的未来发展前景巨大的行业不是芯片行业,而是给量子计算机跟第六代核电站,事实证明我也对的。 我今天就说一下英伟达为什么不如IONQ,一个新兴行业对传统行业的替代,在初始阶段大家是看不出来的,就像特斯拉刚刚出来的时候,谁能想到会成为汽车行业的老大,奔驰当时还持有大量特斯拉的股票呢,如果真的看好电动车,奔驰可以在二十年前就做电动车,或者收购特斯拉也可以,不至于现在奔驰的市值连特斯拉的零头都没有,30年前的英特尔如果看好做游戏的GPU,自己做或者收购英伟达都可以,英特尔还错过了手机芯片,两个行业只要进入一下也不至于落得现在要靠特朗普救助了,连当时这个行业的最大企业的CEO都看不清未来的趋势,那么普通人怎么可能看得懂未来的趋势呢。 科学的定义就是严谨的形式逻辑推理跟实践来证伪,这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知道的理论,我们现在也可以用这个科学的方式来推理,芯片开始是电子管,一台巨大的电脑也就5000个电子管,后来用芯片来替代电子管,晶体管的数量从5000个增加到了100亿个,而且积体大大缩小了很多倍,芯片的发展空间有无数万倍,那么现在的量子计算机也就105个量子比特,离百亿个量子比特还有上亿倍的发展空间,只要没有物理限制,理论上就可以一直向前发展,像光速不可突破,那就是物理限制,我们是不可能建造出来超光速的航天器的,虫洞是空间折叠来超越光速,而不是飞起来真的超过光速。 英伟达的问题也就是在这里,现在已经达到2纳米了,
英伟达为什么不如IONQ?

OKLO IONQ为什么涨起来比英伟达快?

昨天美股涨得不错,纳斯达克连续多个交易日创新高,很多人天天说降息美股就要跌,结果错过了上涨的行情,还有人做空美股也是很惨,我当时说了影响美股涨跌的两个要素,一个是利息,历史上每次加息股市就会跌,降息美股就会涨,2018年,2022年都是加息美股跌了,2019年跟2023年美股停止加息以后就开始涨了,第二个就是特朗普的支持率,在48%左右美股就会跌,在42%左右美股就会上涨,特朗普一旦支持率太高,就会破坏经济,毕竟特朗普不擅长搞经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除了里根会搞经济以外,老布什小布什特朗普这些共和党的总统确实能力有限,特别是特朗普学习胡佛驱逐移民,提高关税,导致特朗普式衰退。 我昨天说过长线的逻辑,我当时的观点就是七大科技股涨起来没有初创企业的股票快,事实证明了这一点,OKLO,IONQ,LMND,UPST都大涨了,前段时间的JOBY也涨得很厉害,我长线股就两个大方向,一个是人工智能的硬件跟软件应用,还有一个就是太空经济,这是两条主线,我的长线十个股票就是这样分布的,很多人行业选对了,但是个股不能说选错了,只是没有前瞻性,就是很多人认为AI硬件应该选英伟达,就算英伟达涨高了,那应该选AMD,高通,英特尔这些芯片股,我几个月前就说了,AI芯片快要饱和了,市场空间不是很大了,特别是英伟达的分析,从去年到今年,我分析过无数次。 英伟达有三个问题,一个是市场规模的问题,去年我就说了,AI芯片的市场规模在2000亿到4000亿美元之间,英伟达的收入达到20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二季度收入只有467亿美元,连续多个季度收入环比增长速度在下降了,估计单个季度收入达到500亿美元以后再增长就会比较缓慢了,比如每个季度收入环比增长只有10亿美元了,芯片行业一直是强周期行业,在2009年游戏市场饱和以后收入连续多年不增长,在2020年挖矿市场饱和以后收入也出现了不增长,估计明年就会出现A
OKLO IONQ为什么涨起来比英伟达快?

长线人们去的逻辑

因为这三个月我一直在研究短线,所以很少聊长线了,因为长线股反复就是那几天,天天聊也是这样,长线三大标准,小公司大行业,再就是只能做行业龙头,很多人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到行业龙头大涨了,去做行业内其他的公司,最典型的就是英伟达,看到英伟达大涨了,认为AMD,高通也会大涨,其实不一定,就算美光,台积电涨了,大部分芯片股后面涨得都不如英伟达,所以还不如选龙头英伟达,就像特斯拉这几年不行了,很多人做小鹏理想蔚来LCID,其实你会发现,还不如拿着特斯拉,按着这个思路我选的IONQ也比大部分量子计算机的股票好,OKLO也比大部分核电股好。 我们说一下小公司,很多人说只有买七大科技股才是唯一正确的,就像大家认为巴菲特才是大师,其他人都不是,估计他们也不知道彼得林奇,费雪这些大师,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文科不是理科,没有绝对的对或者错,很多人缺少创新精神,抱着以前的经典不放,不知道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巴菲特的理论是建立在传统工业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时代,他的理论确实如鱼得水,但是自从互联网时代崛起以后,特别是从2008年之后,他的收益长期跑不赢纳指了,道理也简单啊,现在的七大科技股他是一个没有买,一直到2016年才开始买苹果的股票,错过了英伟达,特斯拉这些大牛股,当然现在这七大科技股成熟以后,很多人又觉得现在买才是价值投资,二十年前买不是价值投资,就是股票没有大涨之前买是投机,涨了百倍千倍了再买就说是价值投资,,买潜力股就是投机,追高几百倍的股票叫投资,这不荒唐吗,只能说买成熟股票稳定,买初创股票风险大,但是不叫投机,投机是指炒作一个任何价值的股票,这才叫投机。 美股90%的公司是小盘股,绝大部分股票不是行业龙头,绝大部分的行业都是万亿美元以下的行业,我们只能在大海里看到鲸鱼,湖里江里是装不下鲸鱼的,比如一个做纽扣拉链的公司,市值不可能比做汽车的大,因为行业规模差距太大,我们先选行业规模在万亿美元的
长线人们去的逻辑

短线跟长线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昨天写了一下短线跟长线结合的文章,今天我再写一下短线跟长线怎么样才是安全的,长线其实很简单,就是买十个股票里面,只要成功一个就可以了,木头姐的失败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他是在长线股里面做短线,我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2022这波大熊市,ARK的基金回撤到了2017年的水平,但是ARK的十大持仓股并没有跌到2017年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2017年买的股票一直拿着不动,到2022年底的时候,ARK的基金应该是跌到2020年初的水平,而不是2017年的水平,原因是木头姐天天做了短线,大家还记得年初我说的十个长线股,就算当时高点买的,在4月份大跌的时候没有割肉,现在也是赚钱的,光OPEN一个股票就涨了好几倍。 股票要想长期上涨,本质上就是收入长期上涨,理论上来说,一个股票的收入增长了一百倍,股份也就会涨一百倍,就算扣去估值高,买点高的问题,那至少也能涨十倍,我们以特斯拉为例,2010年收入是1亿多美元,2024年收入是976亿,收入翻了700多倍,股份涨了100多倍,苹果在2007年收入是245亿,现在是3900亿,增长了不到20倍,但是股价涨了50倍,也就是说收入增长跟股价增长是成正比的,成熟企业是股价上涨比收入增长快,原因是分红加上回购股份,初创企业是收入增长比股价上涨快,原因是初创企业的估值高,我们按未来市场规模来给现在的初创公司估值,这是合理的,比如JOBY跟OKLO现在没有收入,但是未来行业潜在市场规模都在万亿美元,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应该有万亿美元的市值,OKLO,JOBY现在百亿美元的市值到万亿美元之间就有百倍年涨空间,IONQ虽然也有收入,但是估值非常高,但是因为潜在市场规模也早万亿美元,所以股份才创新高。 也就是说做初创企业的股票,不用看现在的估值,只要看未来的估值就可以了,也就是现在市值百亿美元左右,未来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美元,中间有百倍的差价,然后这样的股票买十个,总有一
短线跟长线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美股怎么做到长短线结合

这一段时间因为FIG的失败,加上我电脑这两天出了问题,所以修了一下电脑,所以这个星期只写了一篇文章,很多人催我更新了,所以我后面又能每天写文章了,我一般是出了问题之后呢,我会有一段时间反省,2019年满仓特斯拉到2020年成功了,但是2021年满仓假肉BYND失败了,当时还是做的期权,所以我后面我就不再满仓一个股票,不再做期权了,2022年是大熊市,所以我一直在写分析报告,就是把美股7000家上市公司全部做了一个分类,然后重点的几百个行业龙头跟细分行业龙头都写了分析报告,应该是从2021年就上半年就开始写,写到2023年才完工,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上,我一个人独自完成了这个大工程,据我所知没有其他人在没有团队情况下做到了可以对美股所有行业的分析,木头姐是通过团队做到这一点的,而且她年龄比我大很多。 2023年初因为加拿大跟欧洲停止加息了,所以我认为美联储加息也要停止了,一旦停止加息,美股不会到底,后面果然涨了,当时我的思路是加息大跌的三个股票CVNA,UPST,OPEN,降息以后就会大涨,因为这三个股票在最高点到最低点跌了98%左右,CVNA最先涨起来的,UPST去年底也大涨了,OPEN到现在也大涨了,这个理论叫困境反转,大家去看我去年下半年的文章,当时就重点说的了UPST跟OPEN,我没有马后炮,今年初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长线理论,就是先找到未来潜在市场规模在万亿美元的行业,然后找到这个行业里面的行业龙头,因为都是初创企业,所以市值大部分都在几十亿美元到百亿美元,对应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一旦成功,未来的成长空间就是百倍,选十个这样的股票,只要成功一个就赚大钱了,成功两三个就发财了。就像在二十年前压中了谷歌,亚马逊,Meta里面的任何一个就可以了。 我再说一下短线,2023年我当时做短线想的是下跌抄底的方法,就是一个行业龙头或者细分行业的龙头跌20%抄底,后面一
美股怎么做到长短线结合

FIG的失败总结

因为FIG大跌,所以这几天没有写文章更新了,因为我要解决FIG失败的问题,就是怎么避免下次再出现FIG大跌这种情况,如果避免不了,那我提前怎么做规划来应对这种一直下跌的股票,所以我花了几天时间总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老是跟举报我的群跟我的微信号,很多人说是跟我亏了才举报的,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因为真的亏了的人会质问我FIG亏了怎么办,如果我不管或者不回答,那样亏了的人才真会举报我,再说了,今年成功了这么多短线股,就FIG一个大跌了,IOT,HIMS这几天也大涨起来 ,ROOT也涨了,要想做到百分百成功率肯定做不到,失败一个也正常,再说了FIG我还没有割肉呢,怎么就证明一定不会涨呢,FIG涨到71的概率是95%了,涨到92的概率是65%。 昨天美股涨得不错,纳斯达克又创了新高,所以天天说美股要大跌的人,买SQQQ的人,要么错过了上涨的机会,要么做空亏钱了,大盘短期是没有办法预测的,而且牛市不多赚点钱,熊市拿什么来亏,不要指望熊市一定能躲开,真的不一定,既然躲不开,那牛市也不要躲开,毕竟美股是牛长熊短,就算死扛,后面也能起来,去年我一直推荐的OPEN,今年也涨起来了,这就是美股,不要轻易割肉止损,FIG大概率还是能涨起来的。 我这几天总结FIG失败经验的时候,我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既然FIG这种跌65%的股票我躲不开,因为符合我的抄底标准,那我就想着这种案例多不多,如果一年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10个以上,或者跌幅超过60%的股票有三个,那解决这个问题就简单,我最开始是从最高点跌20%抄底,后来发现大量的股票会跌到30%,那我就改成抄底跌30%的股票,结果这段时间有好几个股票跌了40%,我就改成了跌40%抄底,按着这个思路,我就把2023年5月份开始到现在两年多时间里,在这波牛市所有跌幅50%的股票做了一个统计,找到了29个,实际数量应该更多,其中跌50%
FIG的失败总结

FIG大跌怎么办?

昨天美股涨得不错,纳斯达克大涨了,看来美股想大跌也难,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通胀,这让鲍威尔不愿意降息给特朗普擦屁股,现在地方法院起诉特朗普关税无效,一旦将来最高法院也判决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效,那要是取消关税了,那鲍威尔就会降息了,特朗普在洛杉矶抓非法移民的政策已经在最高法院输了,所以关税政策也可能会在最高法院输,特朗普其实也不擅长打官司,不然也不会背这么多官司,只要特朗普不穷折腾,美股也就不会大跌。 今天说一下FIG大跌怎么办,我先说一下财报,收入增长40%,这个增长速度还可以,说不上好,但是也不差,股价大跌跟这个收入增长速度没有关系,应该是利润下降的原因,去年二季度利润是4000多万美元,今年二季度利润只有1000多万美元,这个利润下降这么多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按理来说,收入规模越大,利润增长比收入增长就更快,市场看的是利润,我看的是收入增长速度,因为我的这个抄底标准不看利润的,只看收入增长速度的,只要收入增长速度30%以上,股价是一次下跌,那么就不怕,按我这个标准,WGS,CRCL,CRWV,DUOL都涨了,那现在FIG大跌60%了,怎么办,以后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我们先说一下跌60%的案例,GLBE在2025年2月18号达到了63.69美元,最低跌到了26.64,跌了58%,从26.64反弹到43.21,反弹了62%,也就是反弹勉强到了下跌30%的地方,就是说一般股票都会反弹到下跌30%这个地方,公司市值42%,市值100亿美元,是一家跨境电商平台,大跌的原因应该是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但是具体的原因我也不清楚,现在FIG也跌了这么多,具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因为消息都是滞后的,等我们知道的时候股价已经跌下来了,历史上这种跌60%的情况非常少见,但是确实有,而且也很难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也都符合我的抄底标准,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找不到原因的时候,也就是说这种事情没有办
FIG大跌怎么办?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