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小姐

行走二十国,挖掘最佳的投资机会。

IP属地:广东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9-25

      这只股票,2个月「涨了」1660%

          1、   美团昨天上市了,收盘时涨了5.29%。$(03690)$   市值已然超过小米、京东。   最近港股市场不算好,这几个月上市的新股频频破发,   美团的表现,算是非常亮眼了。   美团是一家特殊的互联网公司,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走的都是轻资产路线,   而美团走是轻资产+重资产模式,   扩张迅速,营收增长迅速,   online + offline,数十万的外卖员,   脏活累活都自己干了,赚的是辛苦钱,   相比挣辛苦钱的美团,最近有一个“暴利”的行业发生了异动。   一股狂热横扫美股——大麻股票。     2、   近期,   世界范围内,对于大麻产业合法化,都在开绿灯。   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挽救业绩,   在考虑研发一种加入大麻成分的功能性保健饮料。   肥宅快乐水+大麻,赛过活神仙了。   上个月,科罗娜的母公司称将投资40亿美元在加拿大新开一家大麻工业公司,   是的,就是那个在啤酒瓶上插一片柠檬的科罗娜。   最新的新闻,南非通过私用大麻合法化法案,   成为非洲大陆第三个通过类似法案的国家。   更早之前,今年6月,加拿大宣布自10月17日起,让休闲大麻合法化,这将为这一行业获得百亿美元投资创造机会。   这件事成就了最近暴涨的大麻股Tilray,   加拿大新政出来以后,加拿大的大麻生产商Tilray7月在美国IPO,   上篇文章提到的趣头条、蔚来汽车、拼多多,   这些“妖股”,和Tilray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   自从T
      5,1522
      举报
      这只股票,2个月「涨了」1660%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6-26

      这个市场,一天能暴涨430%+

      $(01810)$   1、   今天来聊聊港股打新。   聊之前,先说说昨天央行降准的事。   上周刚说今年央妈今年的基调是降杠杆,   但要是扛不住,又得放水了。   果然,降杠杆太疼了,得上点麻药,而且上得挺猛的。   昨天,央行宣布降准了,释放7000亿资金,   这次是定向降准,一块是“债转股”(5000亿),另一块是小微企业融资(2000亿),总体目的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   之前那些由于降杠杆,借不到钱的企业,可能因为这7000亿,续命。   股市楼市方面,   - 利好股市,短期提振市场信心,长期未知,   - 刺激楼市,虽然是“定向降准”,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   这些放出去的钱里面一定有一部分,绕几个弯,又流入了房地产。     2、   聊聊港股打新。   今年上和要上香港IPO的内地企业好多,   已经上了的平安好医生,   7月9号要上的小米,   之后还有美团、斗鱼、蚂蚁金服、陆金所……   享受不了A股红利,那就参与港股市场吧。   比起炒股,打新的难度要小得多,可以打完就跑。   算是门槛最低的海外投资了,   需要的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一张香港银行卡,一个香港券商账户。   香港银行卡,两个方法可以办,   A、直接去香港,带上港澳通行证,入境小票(有些银行要求),住址证明(一般是三个月内的信用卡账单),比较好办的有建行、招行、中行。   优势:总体不难办,再不济,买个理财产品,或者买个保险,也能办。   劣势:跑一趟香港,麻烦。   B
      4,2032
      举报
      这个市场,一天能暴涨430%+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6-21

      今年,保护好手里的钱

      1、   最近,在第三方财富管理圈子里,接连出了几档子事。   一个是诺亚财富$(NOAH)$5亿投资款项无法收回,另两款新三板产品被深度套牢。   一个是宜信财富,一款5亿定增基金亏损近1.8亿。   诺亚这个,投资人闹到纽交所了。(注:诺亚财富在纽交所上市) (图片来源:微博@历史的进城) 诺亚财富第一个雷,主要跟前年在港股暴跌90%的辉山乳业有关,它投资的是辉山乳业5.9亿应收账款,今年借款到期,辉山乳业无法兑付。第二个雷,主要由于新三板泡沫破裂,市值一落千丈,被深度套牢。   宜信财富这个雷,主要是违规操作。   今年信托私募资管等产品,日子都不算太好过。   跟大环境相关,宏观层面上,国家在主动降杠杆,   以前依靠融资续命的企业,今年可能难借到钱了。   资金链一断,就Game Over了,以前的钱也还不上了。   把逻辑说的简单一点,   借钱的,借不到新钱来还旧钱了,   企业完了,原先把钱借出去的,钱也收不回来了。   尤其是在国家不支持的产业上,更难融资了。   大到信托,私募,小到A股散户、P2P,   都会受到波及。   2008年引爆金融危机的是居民的住房贷款发生违约潮,   如今降杠杆,降的是比居民贷款还要庞大的企业债务,   企业的债务穿透到底,就是老百姓的钱。   早前通过层层嵌套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借给企业,   一旦根源上缺钱了,终归收到影响的可能还是老百姓。   不过近期,除了本在计划范围内的债务违约,又是贸易战,又是汇率下行压力,加上CDR来吸血,   得看央妈是不是扛得住继续降杠杆了,扛不住又得新一轮印钱放
      5,2586
      举报
      今年,保护好手里的钱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5-24

      中国缺人,但不缺买房的人

          这几天一个消息刷屏了⤵️     《中国考虑最早在今年完全取消生育限制政策》,   新闻源来自于外媒彭博社,现在官方尚未盖章确认,   但这件事几乎是确定的,大势所趋,只是早晚的区别。   有人问,取消“计划生育”,楼市将会怎样?   稍微来答一发。     1、   这事儿得结合着目前一二线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来看。   刚好这几天,天津落户的政策又刷屏了。   “零门槛”抢人,导致30万人蜂拥而至,系统都要瘫痪了,   然后“朝令夕改”,迅速提高了门槛。   从去年开始,   一二线城市开始了抢人大战,利用各种福利吸引人才,尤其是高学历的年轻人,甚至外国移民。   这些城市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面对即将消失的人口红利,面对将要来临的老龄化社会,改善人口结构。   寄望于取消计划生育,增加出生率,已然不太现实。   这一点在开放二胎之后,已经有所印证。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天津、上海、北京的常住人口出生率分别是7.37‰、9‰、9.32‰,为全国倒数第四、第五、第七。同样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的广东、浙江等地,2015、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也在全国靠后。   越发达的省份or城市,出生率越低,越有钱,越不生。   借朋友圈一个朋友的话,生小孩不是couldnot,而是wouldnot。   对于一二线城市的人来说,生二胎,甚至生小孩,吸引力并不大,   房价高,生活压力大,生得起养不起,   即便取消计划生育,但生育的意愿仍然不会强烈。   不能生,就抢吧。   毕竟,一二线城市的
      4,5202
      举报
      中国缺人,但不缺买房的人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5-23

      这个全球「涨幅第三」的地方

        讲讲一个小国——捷克。   最近看到几件事都和这个国家相关,   读书的时候,我曾经去这个国家玩过几天,算有个粗浅的认识吧,结合着来聊聊。   先说说总体的感觉,捷克不像西欧人那么富裕,但它也是一个发达国家(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这几个中欧国家里,捷克的人均GDP最高,近2万美元,高于上海)。   总体的物价水平比西欧低很多,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从前的建筑,能使用的几乎都保留着,   整体社会的贫富差距不大,而且福利不错,人民的幸福指数还挺高的。     1、   最近华信集团处在风口浪尖,   领导人叶简明被查,集团被上海市接管,债券违约……   华信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私营能源企业之一。   从2015年开始,华信集团开始进行海外投资,   虽然提到海外投资,我们先想到的总是安邦、万达、海航这些出头鸟,   但和安邦、万达、海航不一样,华信集团在海外投资的大本营,   不在美国,不在西欧,而在中欧的小国——捷克。   捷克在2014年前曾经历了一段经济低迷,   2014年开始复苏,也几乎是在这段时间,华信开始进入捷克市场。   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华信共约进行了23笔海外投资,其中已经交割的有15笔。     投资共涉及10个国家,其中82.6%在欧洲,投资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特别是捷克,有14笔交易。   华信把欧洲的总部设在了捷克首都布拉格,这也是华信的第二总部。     华信凭一己之力,把中国在捷克的投资额直线拉升。     2016年11月,华信在捷克协议投资额已经达到了120亿人民币,投资行业集中
      3,441评论
      举报
      这个全球「涨幅第三」的地方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5-16

      投资一家booking「9.5分」的酒店

          聊聊英国,   以及一个项目,一个booking评分9.5分的酒店。   项目保持点神秘,先说说英国。   最近刚看到了英国地产咨询公司hometrack的最新数据,   过去12个月整个英国的整体房价涨了4.6%,过去三个月涨了1.8%,   与此同时,   伦敦过去12个月涨了1.6%,过去三个月涨了0.9%。   曼彻斯特过去12个月涨了7.4%,过去三个月涨了2.4%。   这是两个挺有意思的数字。   确切地看,这是几乎是现阶段整个世界房产的规律。   一线超一线城市,单价高,增长放缓,租售比相对低(但核心区的增长都很强劲,但对普通人投资来说,太贵了),   二线城市增长,且租售比高。   比如,   中国的一线,北上广深,二线的杭州、重庆、成都……   美国的一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二三线的达拉斯、盐湖城、丹佛……   日本的一线东京,二线大阪,   甚至位于东南亚的泰国,一线曼谷,二线普吉岛、芭提雅……   都是这个规则。   求稳定,选择一线,   求租售比和升值,选择二线。   今天想聊的,是曼彻斯特,英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城市为伯明翰)。   应该不会有人不知道这个城市吧。   大名鼎鼎的曼联和曼城球队都出自这里。   BTW,祝福弗格森……     1、   曼彻斯特作为英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15年的数据,   曼彻斯特城的GDP总值约为280亿英镑,总增加值(GVA)超过560亿英镑,被全球化与世界城市化研究机构(GaWC)评定为除
      3,5141
      举报
      投资一家booking「9.5分」的酒店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5-15

      三种即将「爆发」的消费

        上周把我戴了两年半的牙套拆了,   随便聊聊牙科这事。     1、   从我带牙套到拆,   差不多两年半的时间,   七七八八总共花了不到3万人民币(陶瓷矫正,坐标:广州,广东省口腔医院)。   都说牙医赚钱,   是的,牙科的毛利高达50%,   如果有足够的业务量,这是个现金流不断的行业。   比如我的医生,几乎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下午6点。   而且,类似牙科这种行业,对单个医生的依赖性非常大,比如在某一个医生那里看了病,可能这一家人都认准了这个医生。   所以,很多医生做出了知名度之后,就自己开诊所,或者多点执业了。   但实际上,开诊所的投入并不低,牙科的器械都非常贵,   一把牙椅几万甚至几十万,这些费用,其实到头来,都是由患者来承担。   所以,为了压缩成本,一些小诊所的体验并不算太好,鱼龙混杂。   作为高现金流,高毛利,相对低风险的医疗行业,自然也被资本盯上了。   他们开始整合医疗资源,并购小诊所,统一品牌,做标准化管理。   比如,联想集团,在2014年,用10亿人民币,控股了拜博口腔,   比如,王思聪的普思资本,在2014年,投资了瑞尔齿科。   虽然看联想财报,拜博目前还是亏损的,但整体处在前期铺规模,跑马圈地的砸钱阶段。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茄子口腔云)   营收增长明显,业务扩张迅速,亏损也迅速扩大。   和这几年保险行业的爆发一样,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对牙齿健康、牙齿美观会越来越重视,   牙科的相关产业,会在未来呈爆发式增长,潜力巨大。   BTW
      2,434评论
      举报
      三种即将「爆发」的消费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5-07

      20年,「稳赚」3.3倍

      五四青年节应个景,一首《你曾是少年》, 更喜欢SHE的版本,但qq音乐没有版权 日本的话题讲了好多,今天换个口味, 聊聊保险。 1、 香港有一个强基金制度,类似我们的五险一金,强制就业人口缴纳一定费用,以此基金作为退休之用。 我对这个不是特别了解,有时间去具体学习一下。 不过,问了些香港朋友,他们觉得单单靠强基金并无法保证退休以后的生活(其实我们也一样), 所以,一般的中产,在40岁左右,手上现金流比较丰富的时候, 就会开始存一笔钱,留着以后养老用。 存银行利息太低,对抗不了通胀。   做常规的理财,会有风险,不够稳定。   所以,很多人会买保险公司的储蓄险。   储蓄险在香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产品,也是一种很常规的养老产品,   实际的操作就是分期,或者一次性存一笔钱在保险公司,让它钱生钱,一定年限之后支取。   储蓄险的收益高于银行存款,但风险低于一般理财。   当然,   除了养老,很多人会在小朋友出生的时候给他/她存一笔钱,等成年后支取,作为未来的教育or留学基金。   二者的作用都类似,稳定长期受益。   内地的储蓄险,长期算下来,实际收益率在4%左右。   我之前算过,香港的储蓄险产品(5年缴费),   数字上,差不多是8年回本,20年2倍,30年4.5倍,40年9倍,50年17倍。   看上去还不错。   不过,折算成XIRR实际收益率,   10年的复利在2%左右,20年的复利在5%左右,30年5.5%左右,40年5.9%左右,50年6%左右。   这个收益率,大陆的朋友一般都不怎么看得上的。   正如前文所言,储蓄险胜在稳定,类似退休金和教育金这类不容闪失的资金,   靠着复利滚**,把金
      3,7581
      举报
      20年,「稳赚」3.3倍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4-25

      在日本买房,就像和公务员结婚

          今天填坑,来写日本。   在日本待了一周多,收集了挺多素材的,我这段时间慢慢整理。   这一篇,先从大方面来说。     1、   整体的感觉,日本的房地产市场,真的是一个非常冷静的市场,房价和国内的一线城市相比不高,投资回报率高。   从“房子是用来住,而不是用来炒”的逻辑上来说,这真的是个非常健康的市场。   在经历过泡沫经济之后,日本的房地产经历了20年的冷静期,   政府不通过地产来刺激经济,也有一系列政策来抑制短线炒作,   所以,人民不热衷于炒房。   如果习惯了国内的炒房规则的人,不会喜欢投资日本,   太稳定,不够刺激,几乎没有可能出现暴涨。   但换个角度,日本的房产才是正常房产投资该有的样子,在房价稳中有升的基础上,获得高租金回报。   借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在日本买房投资的,都是比较理性的投资人,民族情绪理性,对回报的期待理性。     2、   这张图是CBRE关于日本房产的投资报告。     日本房产投资资金的三大块:日本国内的J-REIT,日本国内的其它投资,外国人投资。   日本人个人虽然不热衷于炒房,但其实,日本人也知道,房子是很好的投资品。   他们的房地产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REITs(J-REIT)进行的(REITs,即房地产信托基金,即把房子打造成为了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具体可戳“欠您的房租已到账。”,了解一下这个概念)。   日本有着运作成熟的REITs体系,这类投资品既安全,收益又不错,能到5%,对于负利率的日本来说,这个收益足够高。   日本的REITs市场有近千亿美元的规模。 &
      3,8184
      举报
      在日本买房,就像和公务员结婚
    • 海马小姐海马小姐
      ·2018-04-18

      让人「上瘾」的新生意

          本周在日本,   看了看东京的房子,大阪的房子也会去看看,   有可能的话,京都也会去了解一下。   通知一个事,今后接广告的频率可能会多一些,   望大家谅解,毕竟出门考察也需要经费。   之前提过,凡是标注了“特约发布”的文章,都是广告。   接广告之前,我会审核合作方的背景资质,不会给钱就接,还是会珍惜羽毛……   个人觉得,我的广告的确是些还挺OK的产品。   但,只要是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大家也请自行把握。   OK,言归正传。   东京的房产,我需要再找一些数据和资料,之后再来写。   一路奔波略疲劳,随便聊聊最近的一些所见所想。     1、   在东京待了几天,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日本的游戏机厅,是全民的娱乐活动。   和中国的游戏机厅不同,日本的游戏机厅里,不光只有小年轻,还有很多大叔,甚至大妈。   很多人背后摆着一盆盆的小钢珠,坐在游戏机前,一玩就是一晚上,花钱如流水。     这种小钢珠游戏,在日本叫柏青哥,   虽然不是赌博,但基本和赌博性质无异,在日本,它是合法的。     这样看似不起眼的“游戏”,虽然近几年行情走低,即便如此,2015年的行业规模也达了23兆日元,占GDP的4%。       日本富豪榜前50名中,有7位是靠生产柏青哥几台或游戏场起家的大亨。   再看看最近的几个大新闻,   海南否认开放博彩业,但“将支持鼓励发展赛马运动和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及大型国际赛事”。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参加了美国参议院
      4,0121
      举报
      让人「上瘾」的新生意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