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美通讯

IP属地:未知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9-25

      央视剧评|《窗外是蓝星》:人类纪录片史上的标志性力作

      9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强强联合、共同制作的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在全国电影院线公映,好评如潮。截至9月22日,该片票房已逾3500万元,实在可喜可贺! 在人类太空电影发展历史上,无论是题材内容的开拓,还是科技含量的精深,抑或艺术风格样式的新奇,《窗外是蓝星》都堪称是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力作,值得纵情点赞! 《窗外是蓝星》是一部让广大观众坚定文化自信、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形象化好教材。 这部电影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中国航天员亲自操8K高清摄像机拍摄,实录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180余天科研考察、宇宙奇观和航天员的真情实感。 中国这样的太空电影,前所未有,让观众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这真实而雄辩地展示出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飞速发展的中国,已经步履坚实地走在人类航天科技探索的前列。一个昔日被人讥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其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为人类做出了领先的贡献。 这多么值得广大观众自豪,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自信!由此,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人类多做贡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的国际主义精神! 《窗外是蓝星》提供的正能量,是大大有利于提升观众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的。 《窗外是蓝星》在创作思维、艺术手法、表现形式上都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新突破。 在真实的太空科学探测实践中由三位航天员执掌先进的8K高清摄像机记录自己真实的生活、行为和心态,可以说把纪实思维运用了前所未有的极致; 不仅如此,该片行云流水般地为观众呈现出航天员失重穿越、进出舱门、天地通话、笑吃“飞饺”等感人场面,把纪实思维与审美思维和谐统一起来,增强了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艺术手法上,由于掌机者是三位航天员而非专业的摄影师,又因其丰富的航天知识和娴熟的科技修养,自然而然地突破了传统的记录手
      70评论
      举报
      央视剧评|《窗外是蓝星》:人类纪录片史上的标志性力作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9-25

      总价值超5000万元“和美好礼”再上线!五粮液携手央视频,中秋宠粉再升级!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逢中秋,阖家团圆,和美五粮液 中秋,宛若一首悠扬的古韵,自古至今承载着团圆与思念,拨弄着人们的心弦。让天涯共了此时,让千里共了婵娟,让诗仙敬了明月,又低头念了故乡...除了明月,还有“总台中秋晚会”这位老朋友每年都会准时陪着我们共度佳节,这已经成为了全球华夏儿女寄托爱国之情 、抒发思乡之切的温馨港湾。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带着满满的诚意和惊喜摆起了团圆宴,邀请大家在四川德阳共赴这场月圆之约。而作为总台中秋晚会“和美好礼”互动合作伙伴的五粮液,也将再次携手总台中秋晚会互动平台—央视频,继续带来“宠粉时刻”,带着总价值超5000万元的“和美好礼”,为全球华人点亮温馨又好运的瞬间! 四川德阳玄珠湖: 古蜀文明与现代工业交织的秋晚舞台 德阳,这座地处成都平原的城市,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造就了他独特的魅力。德阳玄珠湖,是《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选定的主舞台,依托山水的天然优势,以蜀道为引、明月为核,精心营造出“月从蜀道升,人向镜中圆”的深远意境。 今年中秋晚会秉持“思想 + 艺术 + 技术”的融合传播理念,结合德阳“大德如阳”的城市标识,将深植于巴蜀大地的文化印记与中秋节的团圆意蕴交织、碰撞继而深度融合,将深沉而炽热的家国情怀巧妙融入每一个节目、每一段旋律、每一帧画面之中,以最深邃悠远的城市精神让跨越千山万水的月光,滋润每一个思乡的灵魂。 央视频×五粮液三年携手, 再谱"和美好礼"新篇章 自2023年以来,央视频与五粮液已经是第三年携手陪着大家共度中秋之夜了。从最初的“和美好礼”IP登场,到后来每一年“总台秋晚”互动玩法的全面升级,总台秋晚+央视频+五粮液,经过持续三年的IP共建,已然形成“总台秋晚提供顶级文化舞台、央视频构建数字互动生态、五粮液注入文化厚礼”的三维赋能模式。2024
      108评论
      举报
      总价值超5000万元“和美好礼”再上线!五粮液携手央视频,中秋宠粉再升级!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9-24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生物制造专题展成功举办

      9月23日至27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行。作为本届工博会的重要特色板块,生物制造专题展区在7.2H馆隆重亮相,聚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系统展示了基础科研、产业转化与技术装备的前沿进展,彰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综合实力与发展前瞻性。 ​ 展区汇聚24家代表性企业及园区联合参展,呈现出生物制造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潜力。而由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协会承办的“生物制造创新论坛”成为关注焦点,论坛期间发布了《上海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并揭晓了“CIIF生物制造专项奖”获奖名单,进一步推动行业交流与跨界合作。 最前沿亮相,勾勒未来应用图景 本届生物制造专题展创新采用“园区+重点企业”联合布展形式,系统呈现从区域集群、科研突破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张江集团、南大开发建设公司等园区机构携手入驻企业共同布展,集中展现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的集群效应和区域创新生态,凸显科研成果与产业落地融合的发展路径。 参展企业中,迪必尔生物与智峪生科作为入选工信部首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案例的代表,分别展出智能生物反应器系统与AI加速合成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平台,彰显“AI+生物制造”融合创新的前沿突破。聚维元创、迈威生物、奥浦迈生物等重点企业也展示了其在重点开发产品与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此外,生合万物、肆芃科技、美安康、瀚诺威、依诺基科、恒润达生等企业,围绕创新药物、新型原料、检测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出创新成果和服务能力,共同构建出生物制造技术的全景应用图谱。 9月24日至25日,以“智能生物制造赋能未来产业”为主题的2025生物制造创新论坛同期举行。论坛设立生物制造创新主论坛、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论坛和生物制造产业化应用论坛三大板块,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的顶尖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
      244评论
      举报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生物制造专题展成功举办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9-13

      央视剧评|《窗外是蓝星》:中国人在太空铸就银幕里程碑

      《窗外是蓝星》总票房已突破2000万元,这对于一部纪实性电影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划破天际奔赴中国空间站,一同启程的还有一部注定将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剧情片。它巧妙地将太空探险的主题叙事与纪录片的真实内核融为一体,依托国家航天科技实力与媒体平台创新能力,将思想层面的崇高追求与艺术表达的温情诗意深度统合,最终成就了一部“思想+艺术+技术”高度协同的太空影像史诗。 《窗外是蓝星》的思想内核超越了简单的科技成就展示,升**对国家形象、民族精神以及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思考。 影片立意高远,胸怀“国之大者”。 这使得影片首先具备了一种宏大的文献价值——它首次全景式、高清晰度地记录了中国航天员长达六个月的太空驻留全过程,从出发、在轨工作生活到顺利返回,每一帧画面都是珍贵的历史档案,是中国航天里程碑事件的权威影像。 当国籍、地域的界限在太空视角和蒙太奇交织下变得模糊,共同守护这颗脆弱星球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这种将个人情感、家国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交织于一体的表达,使得影片的思想内涵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蕴含着超越民族的人类共通价值,实现了国家叙事与人类情怀的和谐统一。 “在太空中拍电影”,导演朱翌冉称这是一个“疯狂的念头”。 拍摄任务完全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执行繁重科研任务的间隙,使用由总台团队根据空间站环境专门集成研发的全国产8K超高清太空摄影机完成。 为适应太空环境,团队攻克了火箭发射时剧烈震动防护、舱内存储与供电、素材天地往返、失重状态下拍摄运行模式等技术难点。 这种在真实太空探索进程中同步进行的高规格电影拍摄,其技术难度、组织协调复杂性和风险控制要求,远远超出了常规电影制作的范畴,树立了电影工业制作的新标杆。 这种创作勇气和制作标准,彰显了总台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与独家优
      555评论
      举报
      央视剧评|《窗外是蓝星》:中国人在太空铸就银幕里程碑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8-27

      金融壹账通探索数字化信贷,助力新型工业化与普惠金融

      8月初,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强调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并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信贷作为畅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金融活水”,其效能提升关乎大局。然而,银行信贷市场呈现的“冰火两重天”景象:人工审批的传统贷款近乎停滞,系统自动审批的小微普惠贷款却持续增长。这一情况折射出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风控策略的深层矛盾与转型阵痛。 一面是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另一面是传统信贷“流程冗长、材料繁琐”的效率瓶颈。银行自身也困于风控成本高企与信用贷款供给不足的两难境地。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管理如此庞大的客群,数字化技术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在此背景下,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重构信贷全流程,成为金融机构落实政策、服务实体的关键工具。其中,孵化自中国平安的金融壹账通,其探索路径为观察这一变革提供了样本。 破局之基:数字化信贷的“全链条重构”逻辑 从行业趋势来看,信贷数字化的核心并非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全链条技术协同”的体系化构建,形成覆盖“尽调-审批-风控-运营”的完整技术闭环。这一逻辑已成为行业共识,也是金融机构突破转型瓶颈的关键方向。 以金融壹账通为例,其打造的数字化信贷解决方案,是一套覆盖“全客户、全产品”的端到端体系,通过AI、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主动风险管理、智能决策与精准管控,最终助力银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控能力。 其技术进展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可见一斑。针对信贷业务中“报告撰写耗时长”、“管控依赖人工”的核心痛点,金融壹账通推出了大模型智能尽调方案。该方案依托“智能报告助手”与“智能审核助手”双协同模式。 撰写前,系统能按产品、行业智能匹配模板;撰写中,大模型按模板要
      341评论
      举报
      金融壹账通探索数字化信贷,助力新型工业化与普惠金融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8-23

      氢能产业爆发:2025年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的投资新图景

      内蒙古草原的风电驱动着电解槽轰鸣,上百辆氢能重卡驶入焦化原料运输干线。 18日,亿华通与鹏飞集团签署350辆氢能商用车订单(含100辆重卡、250辆物流车),吕梁“全国氢能源重卡制造基地”正式启航。与此同时,重塑能源半年报披露海外收入激增360%,佛燃能源股价涨停,资本正加速涌入这条万亿赛道。 一、政策红利:规模化拐点与央地协同新格局 顶层设计强化“绿氢替代”路径。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进入三周年关键阶段,2025年目标明确: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10-20万吨/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5万辆。政策严控化石能源制氢,要求示范项目绿氢比例超60%,从源头保障低碳属性。 地方加速产业化落地。吕梁模式:亿华通联合鹏飞集团,以重卡运输场景为切入点,配套加氢站集群与数字化运营平台,验证商业化闭环;西北布局:宝丰能源30×1000m³/h电解水制氢项目投产,年产绿氢2.4亿标方,年增电解槽需求30-40台;广东创新:佛燃能源推动百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结合化工副产氢提纯技术(毛利率超40%)。 监管警示“去虚向实”。发改委严控以氢能名义“跑马圈地”,要求项目与消纳能力匹配,避免重复建设。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与场景驱动,进入良性发展周期。 二、技术突破:降本增效重构经济性曲线 制氢环节:绿氢平价临界点逼近。电解槽效率跃升:隆基氢能碱性设备单槽产氢量达3000Nm³/h,电耗降至4.1kWh/Nm³以下;中船派瑞依托军工技术实现设备可靠性99.5%。 颠覆性技术突破:东方电气全球首推海水无淡化原位制氢技术,海上风电直供电解槽,系统效率达71%,为深远海氢能开发铺路。 成本下行加速: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绿氢成本将降至14.46元/kg,较2022年降65%,与灰氢经济性平价在即。 储运与终端应用:高壁垒环节突破 高压储氢:中集安瑞科103MPa站用储氢瓶、兰石重装
      409评论
      举报
      氢能产业爆发:2025年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的投资新图景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8-23

      华新精科启动IPO申购 拟募资7.11亿加码新能源主业

      导语:华新精科以精密冲压铁芯技术敲开资本市场大门,其IPO旅程展现了技术领军者的优势,也透露出制造业转型中的典型挑战。 8月15日,华新精科正式披露招股意向书,计划公开发行4373.75万股,募集资金7.11亿元,用于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铁芯扩建等项目。 作为国内精密冲压铁芯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华新精科已与宝马、比亚迪、采埃孚等头部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在精密冲压铁芯领域内资企业中销售额整体排名前五。 01 行业地位与技术实力 华新精科成立于2002年,深耕精密冲压领域二十余年。公司主要产品为各类精密冲压铁芯及铁芯生产相关的精密冲压模具。 华新精科是国内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业务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企业之一。2021年至2023年,公司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铁芯产品销售总额在内资企业中排名前二。 公司的技术护城河在于其掌握的模内点胶、自扣铆、氩弧焊、激光焊接等核心工艺以及0.2mm超薄硅钢量产能力。 模内点胶技术能有效提高铁芯的刚性、降低电机运行中的噪音及震动、改善电机的NVH(噪声、震动与声震粗糙度)性能,2023年该技术取得了宝马集团、采埃孚集团的产品定点并大批量供货。 02 财务表现:增长与波动并存 华新精科近年财务表现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92亿元、11.89亿元和14.21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9.49%。 净利润方面,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56亿元和1.53亿元,2024年同比出现小幅下滑1.72%。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7.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40%,净利润为9834.5万元,同比增长13.52%。 华新精科的销售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25年上半年为21.38%。这一数字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03 客户
      227评论
      举报
      华新精科启动IPO申购 拟募资7.11亿加码新能源主业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8-20

      暖哇科技AI调查智能体上线,引领保险调查风控智能化升级

      近日,暖哇科技旗下“天鉴”风控平台推出调查智能体。该产品基于AI大模型升级调查风控模型,强化“天鉴”在核保、理赔与调查三大场景的调查AI能力,提升整体风控水平。 升级后的智能调查覆盖AI信息采集、实时AI案件研判分析及风险评估、路径规划、秒级线上数据提调、T+1远程病历调阅、远程视频调查和自动生成调查报告的全流程能力。产品创新性地引入“AI精准提调智能体”,结合“百城千院”远程病历调阅网络、远程视频工具及大数据穿透式重案解析能力,实现保险调查环节的风险分层,以数据+AI驱动保险调查环节智能化升级。 实践显示,其判断结果与5年以上经验资深审核员一致率近95%。目前暖哇已与某大型险企深度合作,2025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调查时效提升超20%,成本下降15%以上,减损超7000万元。 智能分层:精准匹配调查资源,降低成本 智能调查基于AI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通过理赔专业知识库与风险模板进入大模型的思维链,对理赔案件的风险等级进行量化评估。根据不同产品类型,案件被分为简单、常规及疑难三类,从而大幅减少调查专家人工判断的工作量与成本。 实践中,超过70%的案件被判定为简单及常规案件。针对这类案件,可依托AI精准提调智能体、远程病历调阅网络与空中视频面访等线上能力,实现最快1天结案,显著提升调查效率与控费效果。 AI精准提调智能体:5秒线上数据排查,30秒派发提调 AI精准提调智能体基于暖哇科技长期数据经验与规则模型,5秒完成线上风险排查,30秒派发标准化提调方案,可判断是否提调、确定调查项目与顺序、匹配路径。合法授权下,能自动识别高风险信号,输出标准化建议,审核员一键下发任务,减少误差,大幅提升效率。 远程病历调阅网络:最快10分钟极速回传 暖哇科技推出“百城千院”远程病历调阅网络覆盖123个城市、2300多家医院,支持系统直连,最快10分钟、T+1日内获取90%以上高频医院病历。全流
      314评论
      举报
      暖哇科技AI调查智能体上线,引领保险调查风控智能化升级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8-15

      腾讯2025中期财报:AI战略全面开花 日赚7.66亿背后的技术红利

      马化腾的AI豪赌迎来丰收季。 8月13日,腾讯控股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惊喜的2025年中期成绩单。在资本市场屏息等待之际,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用连续四个季度加速增长的曲线,诠释了技术投入如何转化为商业价值。 财报显示,腾讯上半年总营收达3645.26亿元,同比增长1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1243.81亿元,同比增长16%。仅第二季度,公司就实现营收1845亿元,经营利润(Non-IFRS)692.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15%和18%。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昭示未来的数字:单季AI研发投入202.5亿元(同比增长17%),资本开支暴增119%至191.1亿元。在科技行业普遍面临增长瓶颈的今天,腾讯用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实实在在的回报,证明了自己依然是最懂技术商业化的中国企业。 业绩速览:AI驱动全面增长 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延续了增长势头,1845亿元的季度营收背后,三大主营业务均实现稳健增长。 增值服务收入达914亿元,同比增长16%;营销服务收入358亿元,增速达20%;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0%38。尤其令人惊喜的是毛利率提升至57%,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凸显业务结构优化成效。 在利润端表现更为亮眼。Non-IFRS经营利润692.5亿元,同比增长18%,经营利润率升至38%,创近年新高。这意味着腾讯上半年平均日赚7.66亿元,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表: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三大业务表现 业务板块 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主要驱动力 增值服务 914 16% 游戏全球化+AI应用 营销服务 358 20% 视频号+AI广告平台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 555 10% 云服务AI化+支付增长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财报中的表态简洁有力:“2025年第二季,我们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获益。”5这句话精准概括了腾讯当前的发展逻辑——技术投入正转化
      515评论
      举报
      腾讯2025中期财报:AI战略全面开花 日赚7.66亿背后的技术红利
    • 港美通讯港美通讯
      ·07-31

      永定城 818 采批节与 PRO 品牌新区双启幕,引领北方服鞋产业升级

      2025年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论述11周年。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北方服装鞋帽产业的品牌化战役已然打响。8月18日至2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标志性项目——永定城·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简称“永定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等要求,将盛大举办“永定城818・中国北方秋季服鞋采批节暨永定PRO品牌新区启幕”活动,强化品牌引领力。   破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鞋服产业“超级交易场” 当下,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牌溢价缺失、采批风险高企……这些不利因素深深影响着北方服鞋批发行业。下游采批商饱受“压货、高价、退换难”之苦;上游生产商户受困于传统产销模式,普遍陷入“有产品无品牌、有销量无溢价”的窘境。 永定城举办的秋季服鞋采批节,为行业破局“反内卷”吹响了号角。永定城以“超级交易场”精准破题,以“省钱省心采批,就到固安永定城”为核心宗旨,从采批商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 ①现货直供,效率革命。市场商户们准备了充足的秋款现货,彻底颠覆传统“订货周期长、到货慢”模式,海量秋款现货支持“当天下单当天提货”,极大提升周转效率,降低滞销风险。 ②一站购齐,全品覆盖。汇聚男女装、童装、鞋靴、箱包、饰品等丰富品类,满足采批商“一站式购齐”需求,显著降低采购时间与物流成本。 ③多重福利,让利客商。采批节期间,商家将推出各类限时采批优惠,同时在永定城采批达到指定金额,可享受市场提供的路费报销或酒店住宿券、餐券等福利。以真金白银回馈终端客商,提升采批商参与积极性与经营安全感。并通过优化交易模式、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有效化解产业“内卷”,释放市场活力,为北方服鞋产
      465评论
      举报
      永定城 818 采批节与 PRO 品牌新区双启幕,引领北方服鞋产业升级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