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研究社

关注港股企业,放眼世界

IP属地:湖南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30 20:59

      饿了么紧急入局,补贴大战再升级,外卖市场进入深度博弈期

      月末,围绕美团、京东、饿了么展开的外卖市场大战再度升级。 饿了么宣布正式启动“饿补超百亿”大促,通过App上线“超百亿”口令词入口,以真金白银补贴消费者,意图在竞争白热化的即时配送赛道中抢占份额。与此同时,京东与美团股价延续上周跌势,市场对两大巨头竞争成本激增的担忧持续发酵。 饿了么此时入局,有何新思考? 饿了么今日正式官宣启动“饿补超百亿”大促,用户只需在App搜索“超百亿”关键词,即可领取满减券、折扣券等多重优惠。 平台明确表示,此次补贴“不打竞争口水仗,只发真福利”,这与近期京东、美团围绕骑手“二选一”争议的舆论战形成强烈反差。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饿了么此举或意在重塑行业格局。公开资料显示,饿了么每年夏季都会推出“免单”等营销活动,而此次百亿补贴的上线,叠加近期“点餐便宜”等话题登上热搜,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外卖平台间对用户与骑手的争夺。 目前,饿了么已携手部分品牌推出“爆款1元购”限时活动,数据显示,部分商户订单量环比增长超30%。 这场补贴大战的背后,实则是京东与美团此前的激烈交锋。4月22日,京东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指责竞争对手存在“二选一”行为,并宣布将招收10万名全职骑手,同步推出“超时20分钟免单”政策。 对此,美团迅速回应,坚称相关指控“纯属编造”,强调骑手政策“完全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争议源于外卖市场成本压力的持续攀升。自2025年2月京东推出“零佣金+五险一金”策略后,美团也随即加码骑手养老保险补贴。 随着双方“百亿补贴”不断升级,加之3C数码、即时零售等领域的跨界竞争,客单价持续面临下行压力。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据港交所数据显示,美团沽空金额单日激增152.1%,京东沽空金额同样大幅上升。 投资者对平台盈利能力的信心正在不断动摇,而饿了么此次入局,或将使外卖市场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补贴战背后,从"烧钱换规模"到
      78评论
      举报
      饿了么紧急入局,补贴大战再升级,外卖市场进入深度博弈期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30 20:46

      全球第八的野心!储能新秀果下科技赴港上市,直指AI+储能的高地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储能行业正以近乎“狂飙”的姿态重塑电力系统的未来。 据灼识咨询数据,2019-2024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容量从7.1GWh激增至174.9GWh,复合增长率近90%,而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974GWh。 这一赛道中,中国企业的角色愈发关键——全球前十大储能系统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据半数席位,而果下科技(Guoxia Technology)正是其中的新锐代表。 日前,这家成立仅满六年的江苏无锡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拟募资加速其“AI+储能”战略,加强其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 透过招股资料,这是一家成立之初就开展数字与人工智能业务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而此番赴港上市或许是果下科技在一片红海中借助资本港股,加速强化自身AI驱动的差异化优势,以期更好把握行业发展“红利”的捷径之一。 储能黑马:3年从欧洲到中国,从1.42亿飙至10亿+ 果下科技的崛起,既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的爆发,也与其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密切相关。 2019年果下科技在江苏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以欧洲户用储能市场为主战场,2022年其欧洲收入占比超70%。 随后伴随中国“双碳”政策落地及大型储能项目需求激增,果下科技迅速加码国内市场。至2024年,其中国市场收入占比已攀升至79.9%。客户端,其目前储备的94名客户中,有77席是中国市场客户。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虽然下滑,但体量维持稳定。且为稳固海外根基,2022年果下科技发布了布局商业端的海外品牌HANCHU ESS,并在2024年成功完成了该品牌的首个海外工商业储能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司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降至10%,但进一步开拓的非洲及其他市场收入占比达9.9%,区域收入体量增至1.02亿元。 最终受益于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果下科技业绩暴增。招股书显示,其2022-2024年营收从1.42亿元飙升至1
      161评论
      举报
      全球第八的野心!储能新秀果下科技赴港上市,直指AI+储能的高地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30 20:11

      全球第八的野心!储能新秀果下科技赴港上市,直指“AI+储能”的高地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储能行业正以近乎“狂飙”的姿态重塑电力系统的未来。 据灼识咨询数据,2019-2024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容量从7.1GWh激增至174.9GWh,复合增长率近90%,而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974GWh。 这一赛道中,中国企业的角色愈发关键——全球前十大储能系统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据半数席位,而果下科技(Guoxia Technology)正是其中的新锐代表。 日前,这家成立仅满六年的江苏无锡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拟募资加速其“AI+储能”战略,加强其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 透过招股资料,这是一家成立之初就开展数字与人工智能业务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而此番赴港上市或许是果下科技在一片红海中借助资本港股,加速强化自身AI驱动的差异化优势,以期更好把握行业发展“红利”的捷径之一。 储能黑马:3年从欧洲到中国,从1.42亿飙至10亿+ 果下科技的崛起,既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的爆发,也与其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密切相关。 2019年果下科技在江苏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以欧洲户用储能市场为主战场,2022年其欧洲收入占比超70%。 随后伴随中国“双碳”政策落地及大型储能项目需求激增,果下科技迅速加码国内市场。至2024年,其中国市场收入占比已攀升至79.9%。客户端,其目前储备的94名客户中,有77席是中国市场客户。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虽然下滑,但体量维持稳定。且为稳固海外根基,2022年果下科技发布了布局商业端的海外品牌HANCHU ESS,并在2024年成功完成了该品牌的首个海外工商业储能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司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降至10%,但进一步开拓的非洲及其他市场收入占比达9.9%,区域收入体量增至1.02亿元。 最终受益于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果下科技业绩暴增。招股书显示,其2022-2024年营收从1.42亿元飙升至1
      64评论
      举报
      全球第八的野心!储能新秀果下科技赴港上市,直指“AI+储能”的高地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30 11:11

      从年报研发新进展,看知行科技“AI+汽车+机器人”终极生态

      当特斯拉FSD入华引发鲶鱼效应,当国内车企掀起“智驾平权”浪潮,智能驾驶赛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飙突进。 在这场决定未来出行格局的竞赛中,知行科技交出了一份极具行业观察价值的成绩单。2024年,知行科技交付22.7万套智驾方案创下同比75%的增速,全年获得包括吉利汽车、极星、奇瑞汽车、东风汽车等知名OEM客户及数个造车新势力的35个新定点函,累计获得65个定点函,全年订单蓄水池再次扩张。 这背后,是知行科技接连攻破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芯片国产化、低算力芯片BEV模型量产以及车企出海核心供应链等难关。 在全民高阶智驾元年,知行科技用领先的技术成果与工程化能力,向市场展示了中国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与商业双重突围的正确姿态。 车企决胜智驾关键期,知行科技技术再升维 2024年起,在智能化技术迭代与成本压力共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 头部车企希望通过“技术降维+成本管控”双轨战略构筑护城河,而智能化转型与智驾技术下放成为突围关键。这也成为供应商发展中的又一次大考。 2024年,知行科技实现营收12.48亿元(人民币,下同),核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实现收入约11.93亿元,总体上保持稳健态势。 我们注意到,知行科技全年新定点项目大幅增加。在全汽车行业力图降本的情况下,知行科技抗住了业绩波动的压力,快速抢占主流车企定点。 细究商业化亮眼表现的原因,财报里一个关键变量揭开了真相。在汽车产业降本压力下,知行科技依然在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达2.81亿元,同比增加29.56%。 重视研发投入带来了高效的迭代节奏,让知行科技保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首先,在车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下,知行科技进入中国芯片、国际芯片双线并行的阶段。公司持续完善基于国产芯片的产品线,比如已量产基于地平线征程3芯片的iDC300域控平台、iFC3.0智能前视摄像头。同时基于地平线征程
      346评论
      举报
      从年报研发新进展,看知行科技“AI+汽车+机器人”终极生态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30 10:15

      2025上海车展激光雷达车型超100款,速腾聚创搭载量第一

      港股研究社讯,据证券时报消息,近日,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车展之一,2025上海车展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吸引了近1000家企业参展,展出车辆约1300辆,全球首发车型数量超百款。展出车辆中,有105款车型搭载激光雷达,相比2024年北京车展72款的搭载量,搭载率同比增长约46%。这直接反映了激光雷达市场渗透率的极速提升,也印证了全球汽车市场智能化的进一步提速,不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在全面拥抱智能化。 据统计,在百余款搭载激光雷达的展出车型中,包括仰望U8L、腾势Z9、汉L、极氪001、全新智己L6在内,共有53款车型搭载了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以超50%的搭载量占比排名第一。其中,铂智7、传祺向往S7、极氪9X、领克900搭载速腾聚创新一代超薄中长距激光雷达MX亮相,其中传祺向往S7已于车展前期正式上市。 长安、理想、零跑等31款车型则搭载禾赛的激光雷达展出,搭载量占比29.5%,排名第二。华为也凭借问界、智界、尊界等车型实现10.5%的搭载量占比,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车展上,以一汽丰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相继选择采用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加持全新车型并展出,包括bZ5、铂智7、大众ID.ERA、别克“至境”系列等,以智能化技术升维迎合中国用户需求,进行新一轮反攻,成为本次车展一大看点。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汽车行业已经继电动化之后进入全面智能化的时代。2025年,中国乘用车L2级别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将达到65%。 随着汽车智能化应用的进一步普及,消费者逐渐认识到带有激光雷达的智能辅助驾驶配置体验更好、更加安全。激光雷达将作为安全驾驶的必备安全件,为汽车智能化升级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562评论
      举报
      2025上海车展激光雷达车型超100款,速腾聚创搭载量第一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29

      量贩零食界"蜜雪冰城"?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要赴港上市了

      从规模战到效率之争,量贩零食赛道正在迈入资本化深水区。 4月28日,拥有“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两大国民首选平价零食品牌的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鸣很忙”)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据天眼查APP援引资料,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其中58%位于县城与乡镇。 全年公司以555亿元年GMV(商品交易总额)的规模,稳居中国休闲零食零售榜首,并位列中国第四大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 零食量贩赛道的“造浪者”:8年万店 鸣鸣很忙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零食量贩行业的缩影。 所谓量贩式零食店,亦称为零食折扣店,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零食店的零食新业态,以多种品牌、品类的零食为主要产品,特点是深耕下沉市场,以低价手段收获客量。 相关品牌店最典型的特征是品类丰富度高、品牌覆盖度广、价格低于其他渠道、供应链高效、深耕下沉市场等。 最早是在商超时代,中国零食专卖店就有崭露头角,但直到电商红利逐渐减弱,以零食很忙为代表的量贩式零食店凭借深耕下沉市场的优势大放异彩,这个赛道才正式被激发。 尤其是2022年后,资本持续加注量贩式零食赛道,行业步入了加速兼并整合的新阶段。据统计,2018年-2022年中国量贩式零食市场规模由18.14亿元增长至414.7亿元,CAGR高达87.0%。 鸣鸣很忙旗下的零食很忙品牌是产业爆发绕不过的先锋主力军。 2016年成立,2017年“零食很忙”第一家门店落地湖南长沙。而在此之前,据悉,创始人晏周的调研数据显示,仅长沙就有2700家零食集合店,7个品牌的连锁门店超过100家,这意味着统筹优势显著强于传统商超及夫妻店的零食专卖店正处于极度零散但增长规模不容小觑的爆发前期。 为此,曾在房地产行业做过8年营销策划的晏周决定跨界创业卖零食,并以“极致性价比”的定价策略和加盟模式切入下沉市场。2021年,零食很忙正式走出湖南走向全
      398评论
      举报
      量贩零食界"蜜雪冰城"?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要赴港上市了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29

      冲刺港交所,对决始祖鸟、凯乐石,伯希和何时脱困高端化窘境?

      中国户外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当下,马拉松赛事报名屡屡“爆满”,小红书“户外徒步”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5亿次,抖音露营话题播放量突破百亿。 在这股热潮中,伯希和以黑马姿态杀出:2022-2024年营收从3.78亿元飙升至17.6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16.15%,成为“中国内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之一。 然而,高速扩张的背后,命名争议、研发投入占比偏低等问题亦浮出水面。这场IPO,既是本土户外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里程碑,也是行业竞争白热化的缩影。 高增速背后的三重密码:产品、渠道与技术的协同爆发 天眼查信息显示,“PELLIOT伯希和”隶属于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总部坐落于北京,创立于2012年。自成立以来,伯希和始终专注于研发与生产高性能户外服饰及装备,不断挑战户外服饰的性能极限。​ 依托旗舰品牌“伯希和”,公司产品覆盖了各类户外活动、运动健身场景,甚至满足城市通勤需求,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服装、鞋类、装备及配饰等。 凭借出色的市场表现,伯希和成为2024年中国内地同行业顶尖企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公司净销售额从2022年的3.509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4年的17.33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122.2%。 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伯希和品牌成功跻身中国内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行列,占据5.2%的市场份额。​ 在销售模式上,伯希和采用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多渠道模式,并通过分销网络拓展市场。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创新,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户外服饰及装备,力求超越客户期待。​ 凭借独特的“奔赴自然”主题活动,伯希和积累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旗下多款户外服装产品持续热销,在专业运动员和户外爱好者群体中,成功建立起忠实的客户群。​ 公司产品组合丰富,充分考虑不同性别、年龄、
      99评论
      举报
      冲刺港交所,对决始祖鸟、凯乐石,伯希和何时脱困高端化窘境?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29

      中国最大零食连锁零售商鸣鸣很忙赴港上市,领跑休闲食品饮料赛道

      港股研究社获悉,4月28日消息,据港交所文件,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鸣鸣很忙”)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GMV)达555亿元人民币,全年交易单数超过16亿,持续引领“量贩模式”。截至2024年12月31日,鸣鸣很忙共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其旗下“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国民平价零食品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GMV计,鸣鸣很忙是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并位列中国第四大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 年交易单数超16亿 引领量贩模式 “零食很忙”创立于2017年,“赵一鸣零食”于2019年起步,二者于2023年11月完成合并,整合为更具规模与网络优势的“鸣鸣很忙”。 鸣鸣很忙引领的“量贩模式”,通过供应链重构、创新产品开发、打造欢乐舒适的逛店体验,实现了快速发展。鸣鸣很忙大部分商品由生产厂商直供,《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约有50%的企业为其合作厂商。 鸣鸣很忙围绕用户需求精选与定制产品,构建了从初选、试吃、试卖到推广的标准化选品决策机制。截至2024年底,在库SKU数量3380个,其中约25%为定制化产品,在产品包装规格上,超4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的形式,提升了品类灵活性和尝新友好度。单店SKU数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的2倍,配合每月上新百款产品,形成“高频上新—数据反馈—快速调整”的闭环,增强了消费者黏性。 鸣鸣很忙门店多位于人流量大、易见易达的街边位置,提供欢乐、舒适的购物体验。鸣鸣很忙通过门店多感官设计和互动活动营造“逛店感”,叠加高质价比商品,提升了用户停留与转化效率。2024年鸣鸣很忙全年交易单数超过16亿,会员总数达到1.2亿,会员购买人数1.03亿,年复购率达75%。 商品销售占收
      82评论
      举报
      中国最大零食连锁零售商鸣鸣很忙赴港上市,领跑休闲食品饮料赛道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28

      30家硬科技企业扎堆港股!2025“A+H”热潮起,半导体为何成赴港主力军?

      自2024年四季度,美的集团、顺丰控股等高市值的重量级“选手”完成赴港上市后,硬科技玩家也默默掀起了一股“A+H”的双重上市热潮。 据财联社星矿数据统计,仅今年前三个月就有超30家A股企业披露拟港股IPO,其中半导体企业是主力军之一。 从紫光股份、剑桥科技、天岳先进到近期的江波龙、广和通、杰华特、纳芯微、和辉光电……这些A股知名半导体企业陆续宣布进度不一的港股上市进程。除此之发,还有尚鼎芯、天域半导体等企业正在推进港股首发上市计划。 从行业共性出发,企业集体赴港上市的背后是因为整个半导体产业新的技术变革需求驱使着大多经营者进入发展关键期,尤其是AI、5G、智能汽车等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正如知名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当下不少行业发生的深刻变革,企业及时融资能助力其快速抓住行业风口,并尽早占领市场、抢占先机。因此拥有融资便利的港股市场备受企业青睐。”。 当硬科技遇上港股资本:紫光剑桥双雄出海 AI产业的爆发应该是这一次国内硬科技玩家争相选择走入港股,走向全球的直接催化点之一。 2025年年初,DeepSeek大模型的算力需求引爆市场后,可以被成为算力“卖铲人”的紫光股份不久后就宣布了拟港股上市计划。 在此之前,这家信息与通信技术巨头已在A股沉浮了26年。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企业网交换机、园区交换机市场,紫光股份分别以34.8%、36.5%、41.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市占率领先优势下,公司有充分的实力享受产业技术变迁红利。紫光股份51.2T800GCPO硅光数据中心交换机、G7系列模块化异构算力服务器、液冷服务器、AIGC灵犀一体机等产品陆续发布,可满足大模型训练等多种智算需求,随国产算力建设加快,公司由AIinALL到AIforALL赋能百业。 山西证券研报指出,受益于国内智算网络
      143评论
      举报
      30家硬科技企业扎堆港股!2025“A+H”热潮起,半导体为何成赴港主力军?
    • 港股研究社港股研究社
      ·04-28

      区域冷链龙头冲刺港股:高出租率背后,红星冷链的护城河够深吗?​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4.3%。其中,新能源冷藏车销量21368辆,同比增长350.8%,渗透率达到33.9%。 再加上政策端“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落地、消费端生鲜电商与预制菜的爆发,让冷链赛道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而京东物流、万纬冷链等头部企业加速上市进程,区域性企业如红星冷链的IPO动向,则揭示了行业“分层竞争”的格局。 这家扎根冷链市场18年的企业,凭借仓储与交易平台的双轮驱动,在中部地区冷链市场占据前列。此时启动IPO,既是区域龙头资本化的关键一步,亦折射出冷链行业“区域深耕”与“全国扩张”的博弈。 94%出租率的背后,红星冷链如何炼成区域“枢纽”? 天眼查显示,红星冷链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家领先的冷冻食品交易和冷冻仓储服务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红星冷链已开发出一种综合业务模式,即将专业的冷冻食品交易平台与先进的冷冻仓储设施相结合,使公司能够在冷冻食品供应链内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交易及物流服务,将生产商、批发商及零售商连接在一起。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按冷冻食品交易服务的交易总值计,红星冷链在中国中部地区所有冷冻食品交易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在湖南省排名第一。于2024年按收入计,红星冷链是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最大的冷冻仓储服务提供商。 图源来自招股书 具体来看,红星冷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交易+仓储”的协同效应。其自营交易平台占地3.6万平方米,以门店租赁模式为主,其于往绩记录期间的租用率超过94.0%,是湖南省冷冻食品行业的核心批发枢纽。 而且,红星冷链位于长沙的两个基地的自营冷冻仓储设施的设计总库容超过一百万立方米,或超过23万吨的可用库容,于往绩记录期间的利用率超过88%。截至2024年12
      143评论
      举报
      区域冷链龙头冲刺港股:高出租率背后,红星冷链的护城河够深吗?​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