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财经

同名公众号“走马财经”作者,TMT产业观察者,不客观分析师

IP属地:上海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9-18

      美团会员的逻辑、价值和展望

      美团的会员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的外卖会员红包,此后,到店、酒旅、超市便利、医药服务、出行、充电宝等不同业务也陆续有了自己的会员服务,但各个业务的会员彼此独立、自成体系。 直到2023年7月,美团首次尝试将外卖的会员神券与到店、酒旅业务权益打通,由此,会员业务整合开始加速。 2024年7月,美团推出统一的神会员服务,一张神券可以在外卖、到店、酒旅、超市便利、服务零售、医药健康等多个行业通用,使得各业务独立的会员体系得以串通。 2025年3月底,“美团会员”正式推出,新的会员体系主要在两个层面实现升级: 图片 第一,从付费神会员升级为免费等级制模式,在享受各类免费权益的同时,所有会员均可享受2.99元得6至25张可膨胀神券包的权益,黑钻会员还可以直接购买19.9元的年卡,每月可得99张神券,所有神券均可在5元面值基础上膨胀,且同时可以领取系统赠送的优惠券。 图片 第二,会员权益持续升级。从3月31日至今,陆续推出各项业务的专属权益,不同等级会员能享受不同次数的免费升房、机场贵宾厅、充电宝、腾讯视频卡、专属客服等,更有与万豪的联合会员打通。8月起,美团外卖业务针对铂金及以上会员推出外卖专属权益,包括满100减25至30元大额券、免费不限次外卖准时宝权益;针对黑钻会员推出每月2次的免费1对1急送权益。9月,美团闪购针对黑金及以上会员推出每月3-5次的退货上门取件免运费权益。9月10日,美团会员联合到店餐饮业务在会员中心页针对黑金及以上会员推出专属会员商品权益,全国大牌餐饮套餐低至5折起,计划10月份推向全量会员用户,并在多个场域开设会员专属商品权益的入口,为会员提供更“实惠精选”的商品服务。 1. 逻辑 1.1 时间线 其实,作为最大的线上消费平台之一,美团的会员服务推出时间并不占优,且不说2005年就已横空出世的亚马逊Prime会员服务,就是京东Plus和阿里的88VIP
      757评论
      举报
      美团会员的逻辑、价值和展望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9-10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是几千年前老祖宗就说过的话,吃是人类最重要的需求,可能没有之一。 很自然地,它也成了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商业之一,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会持久、坚决、大力地投入餐饮美食这个行业了。 关心每个人的胃,他们是认真的。 高德扫街榜的优势,是他拥有中国最大的线下出行数据库,我们每天去哪儿吃饭,常去哪儿吃饭,去哪儿吃饭次数最多,但凡用到导航,多数人都离不开高德,而这些数据,万众归一、汇流成河,就是真实的线下消费热力地图,是餐饮商家口碑的重要评判。 我们常说,AI时代最大的趋势,是那些同时掌握独家数据和技术壁垒的公司野蛮生长,阿里的AI投入,与高德独一无二的海量出行数据结合,化学反应是绘制出数亿人用脚投出的消费选择。 这件事情,从小了说,可以帮助数百万商家聚焦食物品质和口味,从大了说,可以为数亿消费者提供简单可依赖的餐饮消费指引,成为数字时代的美食Agent,为城市经济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AI和数据结合,未来可期$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W(09988)$  
      7381
      举报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9-03

      外卖的护城河消失了吗?

      美团二季度业绩不佳,股价应声大跌,关于“外卖护城河是否消失”的讨论不绝于耳,更有甚者,会问: “外卖到底有没有护城河?” 在说外卖之前,我们可以回忆一件事。 2021年滴滴上市的时候,因激怒监管层,它的APP一度被下架长达两年之久,但在那段时间内,滴滴的市场份额仍然稳定在了70%水平——从90%掉下来,后面就稳定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网约车业务确实是有护城河的。 而今天,外卖市场经历了京东搅局、阿里猛攻,一个季度后,京东投入了大约145亿,阿里额外投入了大约150亿,美团也额外投入了大约90亿,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从去年Q2的152.3亿掉到了本季度的37.2亿。 图片 乍看上去,外卖的护城河似乎不堪一击,你说它“不存在”也未尝不可。 但如果深究的话,结论可能是相反的。 众所周知,外卖分餐饮外卖和茶饮外卖两种,前者满足正餐需求(也包括一部分夜宵),后者满足饮品需求,从供给侧来看,两种业态完全不重合,且成本结构差异巨大,茶饮毛利率更高且制作效率更高,生产弹性更大;从需求侧来看,正餐的需求相对稳定,时间相对集中,波峰波谷效应明显,而茶饮需求弹性大,时间和峰谷效应都较为平滑。 餐饮和茶饮外卖在供给和需求两端的差异决定了,真正体现外卖护城河的其实是餐饮外卖,茶饮外卖则是一个相对更容易切入的市场。 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餐饮外卖的时效敏感性远高于茶饮。 通常而言,餐饮外卖消费者是不愿意等的,时间越及时越好;而茶饮外卖消费者则可以为了优惠几块钱忍受体验差异。 这种时效敏感性,叠加正餐时间集中、商家生产弹性有限,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正餐外卖时会更加审慎,更注重体验而非价格。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经历了大战之后,京东和淘宝外卖单量迅速追上来,但是在正餐外卖市场,美团仍然占据了大约70%的GTV市场份额。 这个结果由两重因素促成:一是京东和淘宝的正餐外卖客单价仍然是低于美团的,二是美团在补
      2,2141
      举报
      外卖的护城河消失了吗?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30

      阿里Q2点评:开了个好头 但也有考验

      2025年Q2是阿里巴巴2026财年的Q1,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季报为阿里2026财年开了个好头。 本次财报的主要亮点包括(满分10分): 云业务加速增长,大超市场预期(9.8分); 国际数字商业(AIDC)增速尚可,同时亏损迅速缩窄,接近盈亏平衡(8.8分); 中国电商业务表现稳健,战略计划稳步推进(7.8分); 即时零售推进迅速,花费不低但尚在可承受范围(7分)。 图片 二季度总营收2477亿,同比增长2%,但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受高鑫零售和银泰出售影响,若剔除这些一次性因素,实际增速在10%,其实是很不错的表现。 Non-gaap净利润388亿,利润率15.7%,同比下降14%,由于外卖大战和AI激进投入,市场一致预期是288亿,所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很棒的表现了。 从成本和开支,能看出来外卖大战阿里到底烧掉了多少钱。 首先看成本,本季度毛利率上升到44.9%,同比、环比都大幅提升,主要因为银泰、高鑫零售等重资产低毛利业务出售影响,叠加外卖大战负面影响,但因为重资产业务出售带来的正面作用太大,整体上还是大幅提升的,所以,这里面我们无法核算出外卖大战在履约层面增加了多少成本,但可以参照一下之前发布了财报的京东和美团。 二季度京东在外卖履约侧增加了大约15亿支出,美团增加了大约30亿,主要是用在骑手补贴上,估计阿里在这块额外增加的跟美团差不多。 接着来看营销开支,本季度营销支出531.8亿元,同比增长62.7%,净增加204.8亿,有一部分属于本身就增加的营销支出,比如一季度的营销支出增速就是25.5%,假设二季度剔除外卖的营销增速与一季度相同,那么剔除外卖业务的营销支出应该是410.3亿,等于外卖大战额外花掉了120亿左右。 由此,大致可以推算出本季度阿里在外卖业务额外花掉的费用在150亿左右。 横向对比的话,京东外卖在履约+营销补贴两端的额外支出大约135-150亿;
      5,7351
      举报
      阿里Q2点评:开了个好头 但也有考验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30
      AI在重构内容产业,在流通端,AI端到端模型已经可以将内容分发的效率提升到新的量级。 这种影响自然的延伸到了商业化领域,AI广告、全自动推广、AI直播都已经不是新鲜事。 现在,AI继续向内容生产端渗透,像可灵AI这种原生AI创作平台,已经深度介入了动漫、短剧、广告制作等领域,从专业制作人群体向普通创作者渗透只会是时间问题。 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那种恐惧时刻:AI会不会完全替代人类? 今天听了一些创作者的演讲,有秦腔艺术传播者安万,有著名喜剧演员潘长江,在听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我对人类多了一些信心。 我想,那种直击人心的情绪感染力,AI大概率是学不会的。 我们会被什么样的故事触动?会被那些破碎的、遗憾的——然后又一块一块拼凑完整的灵魂触动,会被那些被上天惩罚最终被证明是考验的经历触动,会被那些不屈的、顽强的生命力触动。 安万的右脸天生残缺,从小被霸凌和羞辱,生活在恐惧中,他最爱的是芦苇荡,因为只有那些芦苇飘荡触碰他的脸颊时,他才感受到被爱、被接纳的喜悦。机缘巧合和不屈不挠的波折后,他在成长为快手上的头部创作者,全国巡演的艺术家,各大城市对他翘首以待,他在舞台上喊一嗓子,故事都在秦腔里了。 潘长江喜剧演员的外表背后,也有悲凉的底色。 当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人生经历和日常生活完全展示出来,与粉丝之间就建立了深层次的连接,这种关系是AI很难替代的。 AI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人类也有我们独特的能力,AI和人类都会有美好的未来$快手-W(01024)$  
      2,955评论
      举报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28

      二季报简评:美团拼了

      由于还没听晚上的业绩会,也不知道下季度指引如何(稍微想想应该好不了),所以只是简单评述一下目前看到的财务数据,详细点评我会在本周末推出,敬请期待。 果然,这次的业绩前瞻数据不准,尤其是利润差太多。 果然,管理层上季度业绩会说,“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从财报看,美团似乎对营收和利润都不在乎,它选择拼了命保单量和市场。 最直接的体现是,即时零售的单量增速其实是不错的,但营收(尤其是核心本地商业中的配送相关收入)增长很弱。 图片 由于今年一季度开始公司不再公布即时零售单量,一二季度数据采用标黄处理,但根据财报后业绩会及日常跟踪,单量数据跟实际值差距很小,仍可以作为参考。 二季度外卖日均单量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8.2%;闪购日均单量同比高增长30%,环比增长13.2%;即时零售日均单量同比增长9.6%,环比增长9%。 核心本地商业中的配送服务收入同比增速仅2.8%,比单量增速慢了近7个百分点,同时环比增速是-8%,这是什么概念? 图片 过去,美团配送收入增速一直快于即时零售单量增速5-10个百分点,这一里一外相当于配送收入里少收了30亿左右。 实际上佣金部分也有类似的影响,因为佣金收入还包括到店酒旅佣金部分,因此它的增速下降不像配送服务收入增速下降那么明显,但单纯即时零售的佣金收入增速估计也是锐减的。 我们可以把这部分收入减少看作美团的策略,即通过降低收费标准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注意,这里只是少收的,还没计算收进来再补贴给骑手的(成本项额外增加部分),也没算收进来再补贴给消费者或投放广告的(营销支出额外增加部分)。 我们再来看它的收支表。 图片 本季度毛利率33.1%,原本二季度一向是全年毛利率较高的季度,正常情况下它至少应该有38%以上的毛利率表现,这一块等于额外增加了45亿左右的成本,即便剔除Keeta和小象扩张影响,估计在外卖这块额外增加的成本也在30亿左右,基本上
      1.49万5
      举报
      二季报简评:美团拼了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26

      一份宝藏榜单 牵动中国消费创投圈

      8月20日,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发布,榜单涵盖“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线上品牌购买力指数”、“快消新锐品牌榜”。这份指数和榜单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发,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于2025年5月21日由新华社首次发布,每季度更新一次,本次更新是它的第二次发布,已经出到了2025年二季度,有618的季度。 仔细研究了下,感觉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简直是一份宝藏榜单,如果能稳定按季度更新,呈现出趋势变化,意义将非常大。我不由得想起6月中旬买CELH的经历,当时正是看了一份投行调研说它在美国本土的销量开始企稳回升,海外扩张延续了强劲增长势头,叠加夏季能量饮料旺季,于是果断买入,8月份季报超预期,当天它暴涨了20%左右,我后来分两批卖了一些。 图片 这份榜单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获得了淘天集团,也就是淘宝天猫的技术支持。相比传统线下零售的抽样统计,数字平台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覆盖面广、颗粒度极高的消费大数据。即便经过脱敏处理,只要模型设计合理,CBI500依然能够精准映射电商用户的真实消费行为,以及各大品牌在平台上的真实表现。对于投资人而言,这不仅提升了判断的客观性,也为捕捉行业趋势和品牌潜力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中国品牌发展趋势指数,报告还公布了前500名品牌的主动搜索、会员成交、18-24岁成交增速等12个分项得分,虽然都是隐私脱敏后的指数信息,但是也能看出趋势,我觉得中国消费和创投圈应该更充分地关注这份榜单传递的信息。 考虑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复杂性,尤其是消费复苏、反内卷和中国资产牛市浪潮的时代背景,这份榜单的价值更加凸显。它不光为中国消费高质量发展新浪潮提供了量化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消费新趋势的风向标,也可以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消
      9,2531
      举报
      一份宝藏榜单 牵动中国消费创投圈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25

      二季度业绩前瞻:请珍惜120以下的美团

      首先说明两点: 第一,我所有文章都只是自己投资、跟踪和学习的记录,不作为投资建议,望慎重。 第二,本季度和下季度的业绩变得更难预测,我的前瞻过去比较准,从本季度开始可能会变得比较不准,望理解。 本文主题包括: 二季度业绩前瞻; 即时零售竞争格局及展望; 新业务进展; 估值分析。 一、美团二季度业绩前瞻 图片 从2025年Q1开始,美团不再公布即时零售季度总单量,也不再披露具体的外卖、闪购单量信息,所以都是预估值(标黄处理)。 预计二季度外卖日均单量6292万单,同比增长7%,闪购日均单量预计1184万单,同比增长32%,闪购和外卖日均单量的比值来到了18.8%,历史新高。即时零售日均单量预计7476万单,同比增长10.3%。 外卖业务仍然保持稳健增长,但受到行业激烈竞争的初步冲击,客单价下滑约4%,大约46元(补贴前价格,不是用户到手价),营收增速慢于单量增速,季度内GTV大约2635亿,营收大约380亿,单均利润下滑约33%,主要受用户补贴、骑手补贴增加影响,叠加营销支出增加和客单价下滑,季度内外卖经营利润大约63亿。 闪购受益于二季度618大促,高客单品类增速更快,客单价预计达到85元左右,季度内GTV大约916亿,按GTV口径同比增速超40%,预计季度内营收大约112亿,经营利润大约5亿元,GTV口径利润率环比大幅下滑近50%,主要因为主动加大营销补贴所致,非受迫性影响。 图片 本季度到店酒旅GTV预计2840亿,同比增长28%,到店增速更快,酒旅增速较慢,下沉市场增速极快,特价团、直播等折扣品增速超预期,因此客单价有下滑,单量增速快于GTV增速,佣金增速仍显著高于广告增速,收入增速远低于GTV增速、单量增速。 预计到店酒旅的货币化率进一步下滑到6%左右,季度内收入大约170.4亿,经营利润率略下滑到30%左右,经营利润51亿。 另有交通票务和民宿业务计入核心本地商业
      1.13万1
      举报
      二季度业绩前瞻:请珍惜120以下的美团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22

      快手强化AI叙事

      快手取得了一份颇为亮眼的季报,不过,比业绩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快手用AI叙事重塑了它的估值逻辑。 先说说业绩本身。 营收350.5亿,超过344.5亿的市场预期,同比增速13.1%,增速为过去5个季度最高,但公允地说,增长加速有一部分受基数影响,去年二季度营收开始减速并持续到Q4。 Non-gaap净利润56.2亿,超过市场一致预期的50.6亿,不仅净利润创季度历史新高,且利润率也来到历史新高的16%。 考虑到快手目前在强力投入AI,且可灵已经有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发展前景,这意味着快手在着眼未来的同时也赢在了当下。 图片 分业务看,核心的广告收入197.7亿,同比增速12.8%,较一季度显著提升,不过我们在一季报分析时也说过,一季度的低增速是因为24年Q1的高基数,所以本季度的增速表现是优秀但也正常的。 直播收入100亿,环比同比均增长,表现稳健。 其他业务收入52.4亿,创造历史新高,同比增速25.9%,显著快于过去4个季度,主要因为电商GMV表现超预期叠加可灵营收加速驱动。 本季度可灵AI录得了2.5亿元的季度收入,过去3个季度这一数字分别为0.3(粗略预估值,公开数据只有截止2月份的历史收入1亿元)、1.5、2.5亿。 可灵AI上半年收入4亿元,如果没有意外,全年超过10亿收入应该是大概率了。 本季度快手毛利率达到创历史记录的55.7%,一方面得益于广告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另一方面因为AI驱动的成本利润率优化。 展望未来,这种毛利率提升的趋势还可以继续,或者至少可以维持在这个高位,短期看,三季度本地生活战火重燃,各大巨头加大了营销力度,流量平台的广告收入应该是有保障的。 主要的运营支出包括营销、行政和研发,本季度这三项表现稳定,营销支出同比微增4.6%,因经营杠杆效应营收占比进一步下降到30%,同样为史上最低;行政开支9亿元,收入占比基本稳定;研发支出34亿,同比微
      1.11万1
      举报
      快手强化AI叙事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15

      腾讯做了个T?

      腾王还是牛,业绩稳如泰山,这次财报实在是挑不出毛病,所以我们就简单聊聊数据,顺便聊聊它的估值和财报中两个小插曲,这两个小插曲似乎比腾讯业绩本身更有意思。 1 先说说腾讯财报中两个比较有趣的小插曲: 第一个小插曲,是它提到公司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利在二季度为45亿,去年同期为77亿元,非国际财务准则下为63亿,去年同期为99亿元,造成这部分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一件大型联营公司的预估收益下降。 图片 腾讯现在仍然持有且上市的大型联营公司并不多,也就拼多多和快手,这里面说的大概率是拼多多。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昨晚中概整体大涨,而拼多多走势较弱。 不过想想也正常,拼多多管理层去年二季报中强烈预警高盈利不可持续,去年二季度仍然是高基数的一个季度,今年二季度拼多多盈利下降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问题只在于到底下降幅度是多少而已。 第二个小插曲,是腾讯提到公司在二季度增加了若干投资,主要是从事本地生活服务的平台、游戏开发、金融科技以及其他互联网相关业务。 有信源向我透露,这写投资里涉及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是腾讯通过市场买入了一部分美团股份。 图片 总投资金额大约435亿,腾讯新增的美团股份不会超过美团总股份的3.5%,因为它本身仍然持有1.5%的美团股份,若总持仓超过5%,会触发港交所的信息披露机制。 而且435亿的投资包括了理财投资和公司投资,预计投在美团上的金额在百亿左右。 2022年11月16日,腾讯在彼时的三季报中公告将以特别股息的方式把所持有的美团股份派发给股东,2023年1月4日收盘,持有腾讯的股东有资格获得这些美团股份,实际到账时间为2023年3月24日,2022年11月15日美团收盘价166港币。 如果我收到的消息属实,那么腾讯相当于时隔近三年后做了个T,166卖出,120多接回,而且省去了近三年的时间成本,算是非常不错的“交易”了。 这笔投资也颇为耐人寻味。 一方面腾讯
      9,7083
      举报
      腾讯做了个T?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