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财经

同名公众号“走马财经”作者,TMT产业观察者,不客观分析师

IP属地:0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10-16
      AI真的有用吗? 就在今天,台积电发布了一份大超预期的三季度业绩,再次给AI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过去一个多月,OpenAI在全球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甲骨文、英伟达、AMD、博通、ARM纷纷与之合作,所到之处市值低则增加数百亿美元,多则增加数千亿美元。 萨姆·奥特曼正式接过马斯克、黄仁勋的权杖,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有权力的人。 但是,这些都是离我们日常很遥远的资本市场故事。 当淘天双十一论坛中,主持人向品牌方、平台问出这个问题——AI真的有用吗? 我一方面感到错愕,一方面意识到这是一个尖锐且很棒的问题,因为它足够真实。 从品牌方和平台给出的答案中,我也意识到,AI的影响力不仅无远弗届,而且巅峰远未到来。 因为,这些具体的零售品牌,已经开始在日常运营中真真切切地部署AI,并感受到AI带来的价值,比如无印良品在深夜启用的AI直播,他们说ROI比真人直播还要好,而AI切图、剪视频、做推广、加码搜索和推荐算力,也已经不是新鲜事。 品牌是全球宏观经济的毛细血管,当AI从互联网巨头向初创AI企业扩散,再进一步扩散到传统的零售品牌,乃至于各行各业,这种自上而下的渗透,无疑给AI的叙事构筑了越来越坚固的地基。 今年是AI第一次在天猫全面落地的双十一,10月15日天猫双十一预售已经正式开启,预售开启的首小时内,35个品牌破亿,1802个品牌翻倍增长,10月20日正式开启,届时将有500亿优惠券,官方立减85折,叠加88VIP等多重优惠,全年价格最优。 另外分享一些小数据: 今年iPhone 17发布后,天猫渠道来自88VIP的订单占比超过55%。 截止6月份季度,88VIP会员数超过5300万,这些VIP用户每个月有26天会访问淘宝,平均每隔一天会下单一笔,也就是说88VIP的人均年单量大约180单,过去12个月来自88VIP的总订单量大约90亿单,毛估估占了淘天年单量的13%,消费额占比可能
      772评论
      举报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10-05

      知识扫街榜:今天我们普及一下什么叫DAU

      今天我们普及一下本地生活领域DAU概念。有幸请到某本地生活平台已离职的商业分析师Jimny(下称小吉)来和我们对话。 问:什么叫做DAU? 小吉:我查了一下主流大模型的定义——DAU 是 "Daily Active Users" 的缩写,中文译为 日活跃用户数。它是互联网公司中一个核心的数据指标,用于衡量产品在单日内的用户活跃情况。以下是详细解析: 【定义与标准】 核心定义 DAU 指一天内(通常按自然日,即00:00-24:00)至少访问或参与产品核心功能一次的去重用户数。用户行为可能包括: 打开应用/网站 使用关键功能(如发帖、浏览、支付) 视频播放、内容消费等(依业务调整) 2. 去重逻辑 一用户多次访问仅计为1次,避免重复统计。 问:如何看待本地生活领域出了一个4亿的扫街榜。 小吉:那确实太牛了。看到这个平台在某虎微信号发布了一条“特别策划”,标题为《XX天破4亿,国民App新奇迹》,文中提到“10月1日,地图DAU突破3.6亿 “。我查询了一下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9月底美团、京东、大众点评、携程四个App加在一起不去重的情况下,DAU也是3亿大几千万,仅能和这家地图持平。 问:看到文中还有一句“刚刚上线23天的‘扫街榜’也公布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累计用户突破4亿。据其介绍,4亿为去重后的用户数”,你怎么看? 小吉:那还是应该能实现的,同样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这家地图平台8月的MAU(Monthly Active Users)为9.4亿,比市值超过1900亿美金的某电商平台还多了2个亿。都不需要在外部买量,在23天当中,从9.4亿MAU的App内引流,弹出个4亿累计数据这个不难做到。 问:那看来这家地图要起飞? 小吉:那你应该是外行,早在2021年就已经“飞高了”。“我查了一下,权威媒体报道称,2
      6,226评论
      举报
      知识扫街榜:今天我们普及一下什么叫DAU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9-18

      美团会员的逻辑、价值和展望

      美团的会员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的外卖会员红包,此后,到店、酒旅、超市便利、医药服务、出行、充电宝等不同业务也陆续有了自己的会员服务,但各个业务的会员彼此独立、自成体系。 直到2023年7月,美团首次尝试将外卖的会员神券与到店、酒旅业务权益打通,由此,会员业务整合开始加速。 2024年7月,美团推出统一的神会员服务,一张神券可以在外卖、到店、酒旅、超市便利、服务零售、医药健康等多个行业通用,使得各业务独立的会员体系得以串通。 2025年3月底,“美团会员”正式推出,新的会员体系主要在两个层面实现升级: 图片 第一,从付费神会员升级为免费等级制模式,在享受各类免费权益的同时,所有会员均可享受2.99元得6至25张可膨胀神券包的权益,黑钻会员还可以直接购买19.9元的年卡,每月可得99张神券,所有神券均可在5元面值基础上膨胀,且同时可以领取系统赠送的优惠券。 图片 第二,会员权益持续升级。从3月31日至今,陆续推出各项业务的专属权益,不同等级会员能享受不同次数的免费升房、机场贵宾厅、充电宝、腾讯视频卡、专属客服等,更有与万豪的联合会员打通。8月起,美团外卖业务针对铂金及以上会员推出外卖专属权益,包括满100减25至30元大额券、免费不限次外卖准时宝权益;针对黑钻会员推出每月2次的免费1对1急送权益。9月,美团闪购针对黑金及以上会员推出每月3-5次的退货上门取件免运费权益。9月10日,美团会员联合到店餐饮业务在会员中心页针对黑金及以上会员推出专属会员商品权益,全国大牌餐饮套餐低至5折起,计划10月份推向全量会员用户,并在多个场域开设会员专属商品权益的入口,为会员提供更“实惠精选”的商品服务。 1. 逻辑 1.1 时间线 其实,作为最大的线上消费平台之一,美团的会员服务推出时间并不占优,且不说2005年就已横空出世的亚马逊Prime会员服务,就是京东Plus和阿里的88VIP
      2,477评论
      举报
      美团会员的逻辑、价值和展望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9-10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是几千年前老祖宗就说过的话,吃是人类最重要的需求,可能没有之一。 很自然地,它也成了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商业之一,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会持久、坚决、大力地投入餐饮美食这个行业了。 关心每个人的胃,他们是认真的。 高德扫街榜的优势,是他拥有中国最大的线下出行数据库,我们每天去哪儿吃饭,常去哪儿吃饭,去哪儿吃饭次数最多,但凡用到导航,多数人都离不开高德,而这些数据,万众归一、汇流成河,就是真实的线下消费热力地图,是餐饮商家口碑的重要评判。 我们常说,AI时代最大的趋势,是那些同时掌握独家数据和技术壁垒的公司野蛮生长,阿里的AI投入,与高德独一无二的海量出行数据结合,化学反应是绘制出数亿人用脚投出的消费选择。 这件事情,从小了说,可以帮助数百万商家聚焦食物品质和口味,从大了说,可以为数亿消费者提供简单可依赖的餐饮消费指引,成为数字时代的美食Agent,为城市经济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AI和数据结合,未来可期$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W(09988)$  
      2,5171
      举报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9-03

      外卖的护城河消失了吗?

      美团二季度业绩不佳,股价应声大跌,关于“外卖护城河是否消失”的讨论不绝于耳,更有甚者,会问: “外卖到底有没有护城河?” 在说外卖之前,我们可以回忆一件事。 2021年滴滴上市的时候,因激怒监管层,它的APP一度被下架长达两年之久,但在那段时间内,滴滴的市场份额仍然稳定在了70%水平——从90%掉下来,后面就稳定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网约车业务确实是有护城河的。 而今天,外卖市场经历了京东搅局、阿里猛攻,一个季度后,京东投入了大约145亿,阿里额外投入了大约150亿,美团也额外投入了大约90亿,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从去年Q2的152.3亿掉到了本季度的37.2亿。 图片 乍看上去,外卖的护城河似乎不堪一击,你说它“不存在”也未尝不可。 但如果深究的话,结论可能是相反的。 众所周知,外卖分餐饮外卖和茶饮外卖两种,前者满足正餐需求(也包括一部分夜宵),后者满足饮品需求,从供给侧来看,两种业态完全不重合,且成本结构差异巨大,茶饮毛利率更高且制作效率更高,生产弹性更大;从需求侧来看,正餐的需求相对稳定,时间相对集中,波峰波谷效应明显,而茶饮需求弹性大,时间和峰谷效应都较为平滑。 餐饮和茶饮外卖在供给和需求两端的差异决定了,真正体现外卖护城河的其实是餐饮外卖,茶饮外卖则是一个相对更容易切入的市场。 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餐饮外卖的时效敏感性远高于茶饮。 通常而言,餐饮外卖消费者是不愿意等的,时间越及时越好;而茶饮外卖消费者则可以为了优惠几块钱忍受体验差异。 这种时效敏感性,叠加正餐时间集中、商家生产弹性有限,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正餐外卖时会更加审慎,更注重体验而非价格。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经历了大战之后,京东和淘宝外卖单量迅速追上来,但是在正餐外卖市场,美团仍然占据了大约70%的GTV市场份额。 这个结果由两重因素促成:一是京东和淘宝的正餐外卖客单价仍然是低于美团的,二是美团在补
      4,1291
      举报
      外卖的护城河消失了吗?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30

      阿里Q2点评:开了个好头 但也有考验

      2025年Q2是阿里巴巴2026财年的Q1,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季报为阿里2026财年开了个好头。 本次财报的主要亮点包括(满分10分): 云业务加速增长,大超市场预期(9.8分); 国际数字商业(AIDC)增速尚可,同时亏损迅速缩窄,接近盈亏平衡(8.8分); 中国电商业务表现稳健,战略计划稳步推进(7.8分); 即时零售推进迅速,花费不低但尚在可承受范围(7分)。 图片 二季度总营收2477亿,同比增长2%,但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受高鑫零售和银泰出售影响,若剔除这些一次性因素,实际增速在10%,其实是很不错的表现。 Non-gaap净利润388亿,利润率15.7%,同比下降14%,由于外卖大战和AI激进投入,市场一致预期是288亿,所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很棒的表现了。 从成本和开支,能看出来外卖大战阿里到底烧掉了多少钱。 首先看成本,本季度毛利率上升到44.9%,同比、环比都大幅提升,主要因为银泰、高鑫零售等重资产低毛利业务出售影响,叠加外卖大战负面影响,但因为重资产业务出售带来的正面作用太大,整体上还是大幅提升的,所以,这里面我们无法核算出外卖大战在履约层面增加了多少成本,但可以参照一下之前发布了财报的京东和美团。 二季度京东在外卖履约侧增加了大约15亿支出,美团增加了大约30亿,主要是用在骑手补贴上,估计阿里在这块额外增加的跟美团差不多。 接着来看营销开支,本季度营销支出531.8亿元,同比增长62.7%,净增加204.8亿,有一部分属于本身就增加的营销支出,比如一季度的营销支出增速就是25.5%,假设二季度剔除外卖的营销增速与一季度相同,那么剔除外卖业务的营销支出应该是410.3亿,等于外卖大战额外花掉了120亿左右。 由此,大致可以推算出本季度阿里在外卖业务额外花掉的费用在150亿左右。 横向对比的话,京东外卖在履约+营销补贴两端的额外支出大约135-150亿;
      7,4601
      举报
      阿里Q2点评:开了个好头 但也有考验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30
      AI在重构内容产业,在流通端,AI端到端模型已经可以将内容分发的效率提升到新的量级。 这种影响自然的延伸到了商业化领域,AI广告、全自动推广、AI直播都已经不是新鲜事。 现在,AI继续向内容生产端渗透,像可灵AI这种原生AI创作平台,已经深度介入了动漫、短剧、广告制作等领域,从专业制作人群体向普通创作者渗透只会是时间问题。 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那种恐惧时刻:AI会不会完全替代人类? 今天听了一些创作者的演讲,有秦腔艺术传播者安万,有著名喜剧演员潘长江,在听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我对人类多了一些信心。 我想,那种直击人心的情绪感染力,AI大概率是学不会的。 我们会被什么样的故事触动?会被那些破碎的、遗憾的——然后又一块一块拼凑完整的灵魂触动,会被那些被上天惩罚最终被证明是考验的经历触动,会被那些不屈的、顽强的生命力触动。 安万的右脸天生残缺,从小被霸凌和羞辱,生活在恐惧中,他最爱的是芦苇荡,因为只有那些芦苇飘荡触碰他的脸颊时,他才感受到被爱、被接纳的喜悦。机缘巧合和不屈不挠的波折后,他在成长为快手上的头部创作者,全国巡演的艺术家,各大城市对他翘首以待,他在舞台上喊一嗓子,故事都在秦腔里了。 潘长江喜剧演员的外表背后,也有悲凉的底色。 当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人生经历和日常生活完全展示出来,与粉丝之间就建立了深层次的连接,这种关系是AI很难替代的。 AI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人类也有我们独特的能力,AI和人类都会有美好的未来$快手-W(01024)$  
      4,663评论
      举报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28

      二季报简评:美团拼了

      由于还没听晚上的业绩会,也不知道下季度指引如何(稍微想想应该好不了),所以只是简单评述一下目前看到的财务数据,详细点评我会在本周末推出,敬请期待。 果然,这次的业绩前瞻数据不准,尤其是利润差太多。 果然,管理层上季度业绩会说,“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从财报看,美团似乎对营收和利润都不在乎,它选择拼了命保单量和市场。 最直接的体现是,即时零售的单量增速其实是不错的,但营收(尤其是核心本地商业中的配送相关收入)增长很弱。 图片 由于今年一季度开始公司不再公布即时零售单量,一二季度数据采用标黄处理,但根据财报后业绩会及日常跟踪,单量数据跟实际值差距很小,仍可以作为参考。 二季度外卖日均单量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8.2%;闪购日均单量同比高增长30%,环比增长13.2%;即时零售日均单量同比增长9.6%,环比增长9%。 核心本地商业中的配送服务收入同比增速仅2.8%,比单量增速慢了近7个百分点,同时环比增速是-8%,这是什么概念? 图片 过去,美团配送收入增速一直快于即时零售单量增速5-10个百分点,这一里一外相当于配送收入里少收了30亿左右。 实际上佣金部分也有类似的影响,因为佣金收入还包括到店酒旅佣金部分,因此它的增速下降不像配送服务收入增速下降那么明显,但单纯即时零售的佣金收入增速估计也是锐减的。 我们可以把这部分收入减少看作美团的策略,即通过降低收费标准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注意,这里只是少收的,还没计算收进来再补贴给骑手的(成本项额外增加部分),也没算收进来再补贴给消费者或投放广告的(营销支出额外增加部分)。 我们再来看它的收支表。 图片 本季度毛利率33.1%,原本二季度一向是全年毛利率较高的季度,正常情况下它至少应该有38%以上的毛利率表现,这一块等于额外增加了45亿左右的成本,即便剔除Keeta和小象扩张影响,估计在外卖这块额外增加的成本也在30亿左右,基本上
      1.68万5
      举报
      二季报简评:美团拼了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26

      一份宝藏榜单 牵动中国消费创投圈

      8月20日,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发布,榜单涵盖“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线上品牌购买力指数”、“快消新锐品牌榜”。这份指数和榜单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发,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于2025年5月21日由新华社首次发布,每季度更新一次,本次更新是它的第二次发布,已经出到了2025年二季度,有618的季度。 仔细研究了下,感觉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简直是一份宝藏榜单,如果能稳定按季度更新,呈现出趋势变化,意义将非常大。我不由得想起6月中旬买CELH的经历,当时正是看了一份投行调研说它在美国本土的销量开始企稳回升,海外扩张延续了强劲增长势头,叠加夏季能量饮料旺季,于是果断买入,8月份季报超预期,当天它暴涨了20%左右,我后来分两批卖了一些。 图片 这份榜单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获得了淘天集团,也就是淘宝天猫的技术支持。相比传统线下零售的抽样统计,数字平台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覆盖面广、颗粒度极高的消费大数据。即便经过脱敏处理,只要模型设计合理,CBI500依然能够精准映射电商用户的真实消费行为,以及各大品牌在平台上的真实表现。对于投资人而言,这不仅提升了判断的客观性,也为捕捉行业趋势和品牌潜力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中国品牌发展趋势指数,报告还公布了前500名品牌的主动搜索、会员成交、18-24岁成交增速等12个分项得分,虽然都是隐私脱敏后的指数信息,但是也能看出趋势,我觉得中国消费和创投圈应该更充分地关注这份榜单传递的信息。 考虑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复杂性,尤其是消费复苏、反内卷和中国资产牛市浪潮的时代背景,这份榜单的价值更加凸显。它不光为中国消费高质量发展新浪潮提供了量化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消费新趋势的风向标,也可以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消
      1.12万1
      举报
      一份宝藏榜单 牵动中国消费创投圈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8-25

      二季度业绩前瞻:请珍惜120以下的美团

      首先说明两点: 第一,我所有文章都只是自己投资、跟踪和学习的记录,不作为投资建议,望慎重。 第二,本季度和下季度的业绩变得更难预测,我的前瞻过去比较准,从本季度开始可能会变得比较不准,望理解。 本文主题包括: 二季度业绩前瞻; 即时零售竞争格局及展望; 新业务进展; 估值分析。 一、美团二季度业绩前瞻 图片 从2025年Q1开始,美团不再公布即时零售季度总单量,也不再披露具体的外卖、闪购单量信息,所以都是预估值(标黄处理)。 预计二季度外卖日均单量6292万单,同比增长7%,闪购日均单量预计1184万单,同比增长32%,闪购和外卖日均单量的比值来到了18.8%,历史新高。即时零售日均单量预计7476万单,同比增长10.3%。 外卖业务仍然保持稳健增长,但受到行业激烈竞争的初步冲击,客单价下滑约4%,大约46元(补贴前价格,不是用户到手价),营收增速慢于单量增速,季度内GTV大约2635亿,营收大约380亿,单均利润下滑约33%,主要受用户补贴、骑手补贴增加影响,叠加营销支出增加和客单价下滑,季度内外卖经营利润大约63亿。 闪购受益于二季度618大促,高客单品类增速更快,客单价预计达到85元左右,季度内GTV大约916亿,按GTV口径同比增速超40%,预计季度内营收大约112亿,经营利润大约5亿元,GTV口径利润率环比大幅下滑近50%,主要因为主动加大营销补贴所致,非受迫性影响。 图片 本季度到店酒旅GTV预计2840亿,同比增长28%,到店增速更快,酒旅增速较慢,下沉市场增速极快,特价团、直播等折扣品增速超预期,因此客单价有下滑,单量增速快于GTV增速,佣金增速仍显著高于广告增速,收入增速远低于GTV增速、单量增速。 预计到店酒旅的货币化率进一步下滑到6%左右,季度内收入大约170.4亿,经营利润率略下滑到30%左右,经营利润51亿。 另有交通票务和民宿业务计入核心本地商业
      1.34万1
      举报
      二季度业绩前瞻:请珍惜120以下的美团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