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财经

知名TMT分析员

IP属地:海外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15:25

      顺丰同城股价暴涨2倍,真正逻辑远非外卖补贴

      图片 在外卖大战的“光芒”之下,市场对同城配送企业的评判陷入了“常态式”看多,基本逻辑为: 外卖大战快速提高即时零售总需求,同城配企业作为运力提供者自然享受红利。 该观点几乎成为近几个月所有主流券商研报的主基调,舆论中附和者甚重,成为重估同城配送企业的基本逻辑,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将加速同城配送企业的IPO进程。 当我们进入到微观视角时,却发现同城配送的估值和业务发展脉络并非是如此简单,甚至与上述观点大相径庭。 本文我们以顺丰同城为主要研究对象(行业于港股唯一上市企业),以对同城配送行业有更为深刻的看法,核心观点: 其一,外卖大战开启之后,顺丰同城作为第三方配送企业,其股价跑赢所有相关因素企业,除外卖大战带来的短期增长预期之外,KA商家长期的稳定的增长不容忽视,只是未来行业的估值“锚”; 其二,外卖大战对同城配送固然是利好,却会加速行业的淘汰和集中化,中腰部企业的IPO道路将十分坎坷; 其三,外卖大战仅是同城配送变革的“前菜”。 外卖大战中容易忽视的要素:KA商家 作为同城配送类唯一上市企业(达达退市,闪送仍聚焦一对一专送),顺丰同城今年的市场表现确实了得,我们好奇的是:这仅仅是因为外卖大战么? 图片 我们特意整理了自2025年5月(外卖大战起始日)至今,阿里与顺丰同城的股价涨跌情况(将2025年5月初设置为起点“1”)。 假若顺丰同城单纯吃“外卖大战”红利,其股价走势应与阿里呈高度相关性,其逻辑也非常简单:前者负责外卖大战的运力增量(全社会对同城配送需求剧增),而后者作为外卖大战的核心主力则在总营收方面体现外卖大战的“溢价”。 很遗憾,上图中两条折线相关性乃是十分之小,一方面当外卖大战打响之后,顺丰同城股价陡增(涨幅超2倍有余),彼时市场担心补贴会影响阿里短期财报表现,阿里股价上涨要缓慢许多,另一方面阿里发布Q2财报后股价大涨,顺丰同城股价也是同步回暖。 顺丰同城股价不仅大幅
      57评论
      举报
      顺丰同城股价暴涨2倍,真正逻辑远非外卖补贴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8-30

      为何市场愿为淘宝闪购买单?一份远超财报的路线图

      图片 本季度财报公布之后,阿里美股盘前起初乃是波澜不惊,仅从总营收,经营利润等基础指标来看,此次财报多在市场预期之内,直到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蒋凡详解淘宝闪购战略之后,资本市场旋即进入亢奋状态,全天大涨12.9%,市场对淘宝闪购显然寄予了厚望。 我们简单归纳了蒋凡所披露信息的最关键要点: 1)淘宝闪购拉动手淘8月DAU增长20%,流量上涨带来了广告和CMR(客户管理收入)上涨; 2)在保持消费者当前优惠投入的情况下,UE亏损可以缩减一半。 借此机会我们有更多数据和信息,认真梳理宝闪购的战略和目标,撰写本文与大家分享,核心观点: 其一,应该把淘宝闪购放在阿里电商集团的生态中进行分析,短期内其为淘天所带来的流量和营收常被市场忽略,未来1-2个季度淘天会吃到淘宝闪购的红利; 其二,中期内淘宝闪购不会停止进攻,如今业绩也验证了此前措施的合理性,行业洗牌仍在继续。 在阿里电商生态中的淘宝闪购 尽管该季度淘宝闪购成为最焦点业务,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阿里电商最基石的电商业绩,本季度淘天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达到892亿元,对比之下上年同期该业务同比增速仅有1%。 图片 此前大家讨论淘天客户管理增速问题时,总是用GMV增速来归因一切,认为高GMV必然会带来平台的高收入,反之亦然,却经常忽视现实中的反例:2024年第二季度,淘天的GMV实现了双位数同比增长,然而当期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速却仅为1%。这一反差现象揭示了平台收入的核心驱动因素并非仅仅是GMV。 为了深入分析,我们引入以下公式进行拆解: 客户管理收入 = 佣金收入 + 广告收入 = (天猫GMV × 佣金率) + (流量 × 广告加载率) 该公式表明,CMR的增长取决于GMV和流量两大要素,而后者在当时成为了主要的制约因素。 2023年之后淘天开始重新回归淘宝,这一方面意味着在业务方面开始重新侧重于中小企业,在供给侧端
      4,8831
      举报
      为何市场愿为淘宝闪购买单?一份远超财报的路线图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8-28

      外卖大战财报“失血” 美团大考在10月

      图片 受外卖大战影响,市场非常关心2025年Q2的美团财报数据,希望可以在财报可以读到: 1)外卖大战对美团究竟影响几何; 2)以坡长雪厚角度评测,美团是否有足够的护城河来抵御外来竞争; 3)竞争开启之后,美团的运营逻辑是否发生了改变。 本文我们以美团财报为依托,试着来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期外卖失血:长期酒旅,闪购是希望 2025年Q2,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总营收(主要业务为外卖,到店和酒旅)同比增长7.7%,达到653亿元,而上季度同比增速则为17.8%,外卖大战显然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团基石业务的健康性。 这其实也在市场预料之中,在告别互联网用户红利之后,竞争的加大更多体现了“零和博弈”,又加上此番竞争对手气势更为凶猛,这些都会侵蚀原来头部企业的利益,只是仅以增速下行来证明美团“廉颇老矣”是不够全面的,而是要综合考虑: 美团为如今的成绩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且值不值得? 互联网公司打“价格战”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在用户端进行巨额补贴以提高获客效率,其后再用流量撬动商家的配合度(参与补贴计划),最终实现“用户——流量——商家”的闭环,平台企业从中获得交易性收益。 平台之间的竞争,虽然多被美化为“用户体验之争”,“商业生态之争”,但背后其实更为简单粗暴,短期打的就是资金,打的就是市场费用。 图片 2023年前后美团稳坐本地生活头把交椅,高市占率伴随强用户粘性,企业在经营端方面是相当舒服的。只是2023年初字节杀入本地生活,对美团造成了一定扰动(提高了市场费用预算),但好在前者战略后来进行较大调整,美团又稳坐了钓鱼台,2023年中之后市场费用变动非常之小,美团已经不担心获客问题了。 2025年Q2则完全不同,该季度市场费用同比激增51.8%,达到225亿元,占收入比从上季度的18%增至本季度的24.5%,换来了核心本地商业7.7%,集团11.7%的同比增速。 在此之
      8,6341
      举报
      外卖大战财报“失血” 美团大考在10月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8-25
        我们怎么看拼多多Q2财报? 1.国内电商业务边际效应递减,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3%可以大致判断拼多多GMV增长也大致在此范围,这跟快手数据相当,上个季度淘天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这些也都说明拼多多国内开始逐渐进入中年,成长性与大盘高度相关,如果说以前拼多多靠高增长走的是贝塔行情,那么现在的拼多多更多追求的是阿尔法了; 2.该季度拼多多交易性收入同比略高,此部分收入有两部分:1)国内交易性收入(0.6%的支付成本);2.海外TEMU的收入。此前市场担心美国政策影响会极大影响TEMU,迄今为止海外业务的基本盘基本稳定,考虑到Q3之后美国政策正式扭转,未来季度非常重要。不过近期有消息TEMU在欧洲市场进展迅速,目前业务稳定性是超出市场预期的; 3.在损益表中,拼多多展示了非常克制的经营策略,市场费用,管理费用占比都在收缩,尤其当行业都在拼力获客时,拼多多的克制还是非常特立独行的,在此背景下GMV增长是可圈可点,也说明平台有较强的成长惯性; 4.此时的拼多多一直没有趟AI和同城配送的浑水,虽然市场一直认为拼多多不会缺席,而是将重心仍然放在农业上,从第二曲线角度,未来海外仍然关注TEMU,国内市场看农业电商结果实。 $拼多多(PDD)$
      854评论
      举报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8-22

      ASP与存储成本的双螺旋:小米手机毛利率反弹在何时?

      图片 此前文章我们确立了对小米手机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1)存储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开始左右手机毛利率; 2)毛利率改善看点在ASP(产品高端化),价格力可以对冲成本上涨压力。 2025年Q2,小米手机毛利率和ASP呈现双双下行,尤其后者更是创了近年内新低,市场中开始弥漫着小米高端化受阻的声音。 那么小米手机究竟在面临怎样的处境,其现状短期内会有所改观吗?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仅从财报基础数字看,小米手机本季度表现着实不佳,经过仔细分析相关要素后,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表现应该是加分的; 其二,长期以来小米手机以低价策略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如今可以考虑调整了; 其三,小米手机毛利率改善短期看国内高端化,长期则看经营策略的调整力度。 定价敏感和成本敏感型市场并存 自大模型大热之后,AI手机便被视为行业下一个风口,产生了新一代换机潮将由此打开此类观点,行业一度弥漫着乐观之风。 厂商押注AI手机固然多了卖点和噱头,但另一方面大模型手机亦会提高存储需求,手机的存储参数随成本开始飙升,在此背景下小米手机毛利率越发开始锚定存储价格。 图片 2025年Q1以来国际市场存储价格开始触底反弹,2024年Q2之后小米毛利率改善的节奏也随之被打乱,对2025年Q2的经营带来很大的扰动。 以上是从成本角度阐释小米手机的毛利率走向,若以需求为视角则会有另外不同的观感。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共同决定价格,倘若市场供不应求,产品定价必然上移,企业可从中攫取更大利润,因此ASP(单部手机价格)又往往被视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小米此前特别愿意与外界分享的看点。 图片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看到,小米手机ASP是在曲折中上扬,与毛利率保持高度相关性。2025年Q2,ASP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与此同时毛利率的回调力度相对较小,既然产品的价格力展示了弱的一面,原材料成本又在飙升中,毛
      675评论
      举报
      ASP与存储成本的双螺旋:小米手机毛利率反弹在何时?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8-21
        快手2025年Q2财报,除了AI还有什么? 1.我们一直此前倾向于认为快手应该从“电商平台”升级为“流量平台”,前者强调交易规模,受限于社零等宏观数据,而后者则为广告流量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强用户粘性著称,流量玩法层出不穷,如果只定性为“直播电商”平台很容易被矮化; 2.在此框架之下,我们再看Q2财报一些指标:2025年快手平台总流量大概同比增加11.2%(DAU同步增长*DAU使用市场增长),总营收同比增加13.1%,营销类收入同比增长12.8%,电商GMV同比增长17.6%,各类营收增速大于流量收入,平台流量变现效率在增加,另一方面电商和营销收入的增速差在逐渐弥合,说明平台货币化率在改善,这主要归功于: 1)AI化的全站推广项目; 2)外循环广告占比的攀升; 3.近期快手可灵成为市场关注重点,本季度也拿到了2.5亿的收入,占比虽少,但却改变了平台的经营节奏,作为流量平台快手不仅要提高平台的流量分发能力(货币化率),也要大力在外部进行流量采买,市场费用居高不下一直是前期快手亏损的主要原因,本季度快手市场费用占比由上年同期的33%下降到30%,同期研发费用开支同比增加21%,这是流量平台逐渐向AI企业过渡的前奏; 4.本季度快手首次发放了特殊股息(每股0.46港币,共20亿港币),这不仅说明管理层开始以现金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更在于内企业内部对短期经营是相对乐观的,信号非常清楚。 $快手-W(01024)$
      564评论
      举报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8-12
      快手回调的基本逻辑 1.前期快手大涨的驱动力很明显:可灵带来的AI想象力。这类股票具有高波动性的强贝塔属性,牛市大幅跑赢大盘,后者回调时,个股又会展示更大的幅度。 这类企业投资逻辑也非常简单,如果大家看好今年港股的走向(事实上今年港股是非常乐观的),快手股票继续走牛市乃是高概率事件。 2.关于近期的一些消息 市场传言可灵7月流水低于上月,但迄今为止并无权威信息源,不能排除有人借消息做股票波动的动机。 另外快手与美团合作外卖,本质上乃是与后者进行流量和营销合作,提前锁定了未来几个季度的营收,有利于提高变现效率,应该是利好。 3.大涨大跌之后总有怀疑,信者有不信则无 $快手-W(01024)$
      6,5971
      举报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7-28

      日订单连续破9000万,淘宝闪购翻盘已是新常态

      图片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于7月28日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7月14日,该数据为超8000万单,虽然营销活动理性了很多,但两周之内数据再次刷新,由此来看,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已经非常接近,两大平台之间已由追赶模式进入齐头状态。 外卖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判断新兴平台的增长将持续,不单在餐饮行业,而且将重构整个零售行业发展格局。 外卖进入势均力敌时代 2025年之前,美团可谓是外卖行业当之无愧的寡头(市占率超过70%),历经几个月战争之后,行业格局可谓有了翻天覆地变化。 有朋友或许有很大困惑,美团在7月12日曾宣布其单日数据达到1.5亿单,较之淘宝闪购如今的9000万单优势仍然突出,何来接近呢? 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齐”数据维度,淘宝闪购的9000万单乃是剔除0元购及自提,而美团的1.5亿单中拼好饭超过3500万单,神抢手则超过5000万单。 后者神抢手恰是美团此次补贴的核心“载体”,其本质是将外卖商品转化为标准化团购券,用户多通过“到店自取”或“外卖配送”两种方式完成核销。 神抢手其本质乃是平台的“集采模式”, 以茶饮为例,美团凭借平台规模优势向品牌商批量采购时,成本可压缩至售价一半左右水平;在此基础上,平台再进行额外补贴便可以让用户以0元购得。 从实际操作来看,本次补贴重点选择“到店自取”模式,可以在提高单量这一单维度同时减轻平台的运力成本。 因此以上分析,我们把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进行“对齐”处理: 1)美团所公布1.5亿日订单数据中,拼好饭和神抢手共计超过8500万单,若其中有6成交易是0元购或者到店自提完成,(尤其考虑神抢手用户的调性以及平台引导),保守估计应该在5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剔除0元购和到店自取订单(与淘宝闪购同一数据维度)后美团的1.5亿数据当在1亿左右; 2)淘宝闪购如今日交易量超过9000万
      2,505评论
      举报
      日订单连续破9000万,淘宝闪购翻盘已是新常态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7-18
      如何看待最近的淘宝闪购大补贴行为? 1,为何淘宝闪购要在7月后开启500亿补贴? 7月处于618和双十一两个大促之间,是实物电商的传统淡季。7月开启大战,一方面不影响主站的收入,平台可以将流量灌向闪购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淡季练兵,培养新的业务。 Q3实际上成了淘宝闪购发力的关键窗口期,如果能够在此期间养成用户习惯,其对近期财报的影响是相对可控的(没有一些人夸张的那么大); 2.淘宝闪购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淘宝闪购日单量达到8000万单之后,晚点披露阿里高层希望“稳定在 8000 万单”(有说是马云),巩固好基础,再往上冲,也就是说8000万的日订单是高层近期的目标,推测下来其市占率应该在50%上下(45-50之间水平),也就是说淘宝闪购的目标不是当老大,而是实现订单量的攀升。 依此去看,阿里将战争控制在Q3的意图还是很明显的,这再次说明财报基本可控。 3.有媒体称淘宝闪购日补贴高峰在4-5亿水平,这账怎么算? 我们只算一个简单的账吧 如果淘宝闪购可以稳定在日订单8000万的水平,假如其中有2000万可以到主站,每个用户在主站有5个点击行为,保守有1个亿的点击量。 由于是淡季,我们把CPC(单次点击收入)定位1块钱(非常保守的数字),那就是10个亿的收入,按照广告货币化率倒推GMV,大概有250亿的GMV,假如100亿的天猫交易,那就会产生大概3-4亿的佣金收入。 仅以为主站CPC和佣金收入,淘宝闪购就会为实物电商产生大概13个亿的收入,经营性利润在5亿以上。 在此分析框架内,单日的补贴是可以平衡的,这也是淘宝闪购比友商更为在意交易订单主要原因(GTV并不是第一要素)。 对于淘宝闪购其实有两个重要考核指标:1)能为主站带来更大的转化,将我们这里的理论模型变成现实;2)培养其他品类的闪购习惯,如服装服饰,3C。  
      730评论
      举报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7-10

      拿下60%增量市场,淘宝闪购的反内卷突围

      图片 自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从业者等相关人士无不翘首以盼消费“大反攻”,其中尤其对线下零售寄予厚望,尽管不时有亮点出现,且预期令人振奋,但线下零售企业仍然处于非常的内卷阶段(如茶饮企业仍大打价格战),行业迫切需要新的增量。 7月初,淘宝闪购启动了500亿平台消费券计划,表面上看是给消费者发放购物券,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全新购物场景,从点外卖到送万物,无论是奶茶、咖啡,还是手机、蚊帐,甚至风扇、空调都可以半小时送到家,无论是街边餐厅,还是便利店都可以接入,通过500亿消费券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习惯新场景。 根据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宣布的最新数据,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按照这个数据推算,整个服务业消费电商行业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2亿单,连美团的数据也从8000万单增长到1.2亿单,淘宝闪购更是拿下了行业增量市场的约60%份额,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关于互联网企业在此角逐的分析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本文我们不妨站在线下零售商的角度来评判上述行业变化,以期对行业有更为明确的价值,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补贴不等于烧钱,更不等于价格战,如果能够撬动消费增量,对于行业商家增长的会有杠杆效应; 其二,零售业正在经历新的商业模式变革,能否带来增量当是大考; 其三,平台禀赋决定短期效率。 百亿补贴和500亿补贴:效果不尽相同 当淘宝闪购宣布500亿补贴计划后,业内相当部分观点认为此乃“某平台百亿补贴的放大版”,两者逻辑和结果一致,只有规模不同而已,果真如此吗? 图片 由于茶饮企业为两次“战役”媒体关注的主力赛道,我们特盘点整理了四月以来代表茶饮企业股价的波动情况,两次补贴的效果就藏在上述图表中。 2025年4月中旬,某平台高调发起外卖大战后,茶饮新贵蜜雪冰城和古茗旋即获得利好,股价获得2-5成左右的涨幅,只是对比之下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的茶百道和奈雪的
      916评论
      举报
      拿下60%增量市场,淘宝闪购的反内卷突围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