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思辨财经
知名TMT分析员
IP属地:北京
+关注
帖子 · 374
帖子 · 374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7-28
日订单连续破9000万,淘宝闪购翻盘已是新常态
图片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于7月28日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7月14日,该数据为超8000万单,虽然营销活动理性了很多,但两周之内数据再次刷新,由此来看,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已经非常接近,两大平台之间已由追赶模式进入齐头状态。 外卖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判断新兴平台的增长将持续,不单在餐饮行业,而且将重构整个零售行业发展格局。 外卖进入势均力敌时代 2025年之前,美团可谓是外卖行业当之无愧的寡头(市占率超过70%),历经几个月战争之后,行业格局可谓有了翻天覆地变化。 有朋友或许有很大困惑,美团在7月12日曾宣布其单日数据达到1.5亿单,较之淘宝闪购如今的9000万单优势仍然突出,何来接近呢? 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齐”数据维度,淘宝闪购的9000万单乃是剔除0元购及自提,而美团的1.5亿单中拼好饭超过3500万单,神抢手则超过5000万单。 后者神抢手恰是美团此次补贴的核心“载体”,其本质是将外卖商品转化为标准化团购券,用户多通过“到店自取”或“外卖配送”两种方式完成核销。 神抢手其本质乃是平台的“集采模式”, 以茶饮为例,美团凭借平台规模优势向品牌商批量采购时,成本可压缩至售价一半左右水平;在此基础上,平台再进行额外补贴便可以让用户以0元购得。 从实际操作来看,本次补贴重点选择“到店自取”模式,可以在提高单量这一单维度同时减轻平台的运力成本。 因此以上分析,我们把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进行“对齐”处理: 1)美团所公布1.5亿日订单数据中,拼好饭和神抢手共计超过8500万单,若其中有6成交易是0元购或者到店自提完成,(尤其考虑神抢手用户的调性以及平台引导),保守估计应该在5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剔除0元购和到店自取订单(与淘宝闪购同一数据维度)后美团的1.5亿数据当在1亿左右; 2)淘宝闪购如今日交易量超过9000万
看
2,148
回复
评论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日订单连续破9000万,淘宝闪购翻盘已是新常态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7-18
如何看待最近的淘宝闪购大补贴行为? 1,为何淘宝闪购要在7月后开启500亿补贴? 7月处于618和双十一两个大促之间,是实物电商的传统淡季。7月开启大战,一方面不影响主站的收入,平台可以将流量灌向闪购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淡季练兵,培养新的业务。 Q3实际上成了淘宝闪购发力的关键窗口期,如果能够在此期间养成用户习惯,其对近期财报的影响是相对可控的(没有一些人夸张的那么大); 2.淘宝闪购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淘宝闪购日单量达到8000万单之后,晚点披露阿里高层希望“稳定在 8000 万单”(有说是马云),巩固好基础,再往上冲,也就是说8000万的日订单是高层近期的目标,推测下来其市占率应该在50%上下(45-50之间水平),也就是说淘宝闪购的目标不是当老大,而是实现订单量的攀升。 依此去看,阿里将战争控制在Q3的意图还是很明显的,这再次说明财报基本可控。 3.有媒体称淘宝闪购日补贴高峰在4-5亿水平,这账怎么算? 我们只算一个简单的账吧 如果淘宝闪购可以稳定在日订单8000万的水平,假如其中有2000万可以到主站,每个用户在主站有5个点击行为,保守有1个亿的点击量。 由于是淡季,我们把CPC(单次点击收入)定位1块钱(非常保守的数字),那就是10个亿的收入,按照广告货币化率倒推GMV,大概有250亿的GMV,假如100亿的天猫交易,那就会产生大概3-4亿的佣金收入。 仅以为主站CPC和佣金收入,淘宝闪购就会为实物电商产生大概13个亿的收入,经营性利润在5亿以上。 在此分析框架内,单日的补贴是可以平衡的,这也是淘宝闪购比友商更为在意交易订单主要原因(GTV并不是第一要素)。 对于淘宝闪购其实有两个重要考核指标:1)能为主站带来更大的转化,将我们这里的理论模型变成现实;2)培养其他品类的闪购习惯,如服装服饰,3C。
看
18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7-10
拿下60%增量市场,淘宝闪购的反内卷突围
图片 自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从业者等相关人士无不翘首以盼消费“大反攻”,其中尤其对线下零售寄予厚望,尽管不时有亮点出现,且预期令人振奋,但线下零售企业仍然处于非常的内卷阶段(如茶饮企业仍大打价格战),行业迫切需要新的增量。 7月初,淘宝闪购启动了500亿平台消费券计划,表面上看是给消费者发放购物券,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全新购物场景,从点外卖到送万物,无论是奶茶、咖啡,还是手机、蚊帐,甚至风扇、空调都可以半小时送到家,无论是街边餐厅,还是便利店都可以接入,通过500亿消费券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习惯新场景。 根据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宣布的最新数据,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按照这个数据推算,整个服务业消费电商行业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2亿单,连美团的数据也从8000万单增长到1.2亿单,淘宝闪购更是拿下了行业增量市场的约60%份额,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关于互联网企业在此角逐的分析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本文我们不妨站在线下零售商的角度来评判上述行业变化,以期对行业有更为明确的价值,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补贴不等于烧钱,更不等于价格战,如果能够撬动消费增量,对于行业商家增长的会有杠杆效应; 其二,零售业正在经历新的商业模式变革,能否带来增量当是大考; 其三,平台禀赋决定短期效率。 百亿补贴和500亿补贴:效果不尽相同 当淘宝闪购宣布500亿补贴计划后,业内相当部分观点认为此乃“某平台百亿补贴的放大版”,两者逻辑和结果一致,只有规模不同而已,果真如此吗? 图片 由于茶饮企业为两次“战役”媒体关注的主力赛道,我们特盘点整理了四月以来代表茶饮企业股价的波动情况,两次补贴的效果就藏在上述图表中。 2025年4月中旬,某平台高调发起外卖大战后,茶饮新贵蜜雪冰城和古茗旋即获得利好,股价获得2-5成左右的涨幅,只是对比之下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的茶百道和奈雪的
看
57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拿下60%增量市场,淘宝闪购的反内卷突围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6-20
京东单挑OTA,但携程也没那么简单
图片 6月18日京东官方正式宣布进军在线酒旅业务,甚至于酒店商家参与“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享受最高三年0佣金,传言许久的靴子终于落地。 京东之前,觊觎在线酒旅业务的企业可谓是不胜枚举,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乃至其后的抖音都推出过自己的OTA产品(飞猪在2017年就打过低佣金策略),最初市场也都对此寄予了厚望,但都未能动摇该赛道的绝对寡头携程,百度的去哪儿最终与携程合并,携程成为同程在线(腾讯为大股东)的第二大股东。 在梳理OTA行业现状时,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携程究竟有何本领,能抵挡住互联网巨头们的轮番的进攻,京东会是那个例外么? 受京东杀向OTA赛道影响,我们对行业尤其是携程又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析。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携程为代表的OTA赛道真是非常赚钱,这也符合所谓的坡长雪厚理论,其主要金主当属酒店业,进一步细分为非连锁酒店业; 其二,携程以往击败各个对手,一靠资本化运作打造的行业联盟生态,二靠舍得花重金在流量采买上; 其三,京东打的低佣金牌有一定合理性,但中长期考验更大的预算投入。 携程高佣金率的主要金主:酒店业 头部企业对OTA赛道虎视眈眈,其潜台词只有一个:这实在是一个堪称暴利的行业,佣金率乃是相当之高的。 一般来说,平台佣金率=佣金收入/总交易额,携程2024年交易额为1.2万亿元,净营收为533亿元,综合佣金率为4.4%,对比之下其佣金率不及海外同类企业Booking.com,Expedia的零头(后者多在13%左右),但现实情况是要复杂许多的。 作为以机+酒(机票+酒店)为主要服务形态的平台,携程为用户提供: 1)交通产品 以机票和火车票为主,此部分产品上游议价能力强、价格透明度高,抽佣空间最小,尤其航司“提直降代”和取消“前返”“后返”后,佣金空间被压缩。携程既难以向航司或铁路总局抽佣,又难以直接加价售卖,因此多采用在原票价基础上搭售抢票、保
看
52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京东单挑OTA,但携程也没那么简单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6-19
“价格力”仍在显学中:淘天为何反向“扶优”?
图片 过去几年”价格力“一度成了零售业的一大显学,从业者无不将此奉为圭臬,低价开始流传在商家,网红直播间以及媒体中间,做电商首先要低价(商品次之)。长期以来商家之间尚多集中于产品、服务、口碑等诸多要素,但在这一阵风潮中一概化繁为简为“低价”。 一些平台方也乐见商家“内卷”,后者提供的低价商品可作为平台获客的最佳手段(尤其是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用户群体),这也是短视频带货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正当行业沉浸在“低价狂欢”时,淘天在今年618前后却反其道而行,力推商家“扶优”,将流量、激励等资源倾斜向提供好产品、好服务的优质商家,并推行了一系列”反内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拟上线“真实体验分”,该指标与搜索、推荐、营销、广告等核心场域直接挂钩; 2)升级并重构现有店铺体系,针对店铺框架,淘宝将根据消费者使用习惯进行全面简化; 3)基于AI进行下一代店铺探索,根据相关媒体知披露,6月底,一家国际知名美妆品牌将成为淘宝天猫首个AI店铺。 在罗列上述举措时,我心里也甚是狐疑,毕竟不少平台还在坚持价格力优先,直播间的最低价喊得正凶,淘天当前采取此措施究竟是引领新时代,还是逆潮流而行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结束上轮去库存工作,且站在新一轮的主动加库存的起点,市场价格传导受“内卷化”惯性思维影响甚大,延缓了新周期的到来,淘天此时在商家供给侧主打“扶优”是符合大周期背景的; 其二,当行业采取以低价换取高订单,以订单规模驱动GMV总量时,淘天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更加重视商家的真实成交以及真实成交给商家带来的利润,单纯的流量玩法退出舞台,以此来提高优质商家的获得感,可加速平台的生态走向高质量发展; 其三,淘天新一轮增长由此开启,线上零售也将进入新阶段。拼的是增长质量,拼的是良性公平的行业生态。 内卷思维延迟新经济周期到来 零售市场内卷化与宏观经济周期性密切相关,这也是
看
67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价格力”仍在显学中:淘天为何反向“扶优”?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6-18
小米250亿市场预算背后的权力迁徙
图片 今年4月之后,围绕小米营销和公关方面产生了一些话题,主要聚焦于:小米傲慢了,雷军膨胀了,小米不是媒体的好朋友了等等,一时雄霸各种热搜。 上述观感都颇有几分道理,造车过于顺利也确实给小米带来了不一样的气质,而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小米是怎样一步步“忘记”初心的?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今年春天小米的一系列舆论风波虽起于汽车业务,深层原因实则是内外利益的重新洗盘; 其二,2025下半年年手机业务毛利率将继续承压,家电的蜜月期也将进入尾声,此两大业务将以“守”为主,内部预算仍然将倾斜于汽车业务; 其三,小米不如重新找回与粉丝打交道的初心。 市场费用流向造车:小米内外权力再分配 小米发迹于手机业务,彼时管理层主要面临: 1)智能手机虽然已是如火如荼,但仍然是“中华酷联”靠合约机打天下的时代; 2)小米以高性价比闻名(也就是低价策略),毛利率非常之薄(手机毛利率多在3%上下)。 此时小米若要与行业寡头硬碰硬,首先需要的就是巨额的预算(渠道铺设,品牌广告等等),这对于毛利率非常之薄的手机业务是非常勉强的,当时的小米损益表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于是小米另辟蹊径走了粉丝经济的社群营销。 关于米粉运营的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我们不再赘述,在此只提供一个视角: 正是在捉襟见肘的预算背景下,小米选择了ROI非常之高的粉丝经济做法,与媒体做朋友,与用户交心,让小米在低毛利率的业务中获得了持续经营的能力。 此逻辑几乎成为当时一大显学,许多企业其后都做起来粉丝经济文章(甚至茅台都搞了茅粉节),但成功者甚是寥寥,原因也非常简单,小米与粉丝打成一片是在预算约束背景下实现的,姿态足够低,对粉丝足够真诚,相比之下许多企业手握重金,只是将粉丝节视为“花预算”的一种形式而已,高下自然立判。 如今小米已非当初那个屠龙少年,2024年市场预算超过250亿元(与研发费用几乎在同一水平),理论上财大气粗之后企业应该有更好的舆论
看
1,23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小米250亿市场预算背后的权力迁徙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6-03
外卖价格战:警惕“补贴红利”背后的产能过剩陷阱
图片 在今年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中,许多朋友(尤其餐饮从业者)对此抱以相当积极的态度,逻辑也非常简单,京东以补贴重打价格战,商家必然可享受“补贴红利”。在此“红利”影响下,餐饮业的CFO们都在忙不迭修改企业财务模型,行业中一时弥漫着乐观向上的气氛。 本文我们可能要给大家泼冷水了,以补贴打响的价格战短期内确实可以提高总需求,给行业带来久违的繁荣感,但假若商家以当前数据对未来进行规划,其后(尤其补贴停止后)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因此我本人对此番价格战是非常警惕的。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对用户端的补贴极有可能会扭曲企业正常的发展路径,结果就是未来产能被动过剩,商家承担后果; 其二,当前本地生活业所迫切的,并非是用户补贴来提振需求,而是优化和调整企业经营成本,做好此部分门槛更高; 其三,劝告商家此时多冷静。 对用户补贴恐导致产能过剩 开篇观点许多朋友可能会不服,甚至会嗤之以鼻,为了充分证明我们的“反直觉”是科学的,我们会从经济模型和实例两方面进行论证。 图片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乃是经济学一大常识,在上图中我们标注为P1。补贴打响价格战后,会引入新的需求(不点奶茶的开始喝了,自己做饭的也点外卖了),此时需求曲线开始右移,线下企业扩张相对滞后(门店建设需要时间),此时价格中枢开始上行到P2。 此时一方面消费者确实会享受补贴福利,另一方面随着价格中枢的上移(商家开始有不同程度涨价行为),消费者的获得感会慢慢减弱。 对于企业来说,需求端的扩张和价格中枢的上移(店铺流水放大)会让管理层重燃扩张之雄心,简单来说就是加速增加产能(线下开店节奏加快),以重新平衡供需关系,理想状态当然是:门店扩张——价格中枢回落到最初的P1——企业收获规模效应的利润。 但在现实中,补贴带来的是冲动消费和福利敏感型用户,待补贴撤去之后(这几乎是确定的),总需求大概率会回落到初始阶段水平,而此时产能已经扩张
看
8,873
回复
4
点赞
3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外卖价格战:警惕“补贴红利”背后的产能过剩陷阱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5-28
关于快手估值问题市场人士真是纠结已久,作为年利润超150亿元的短视频平台(仍然是当前最大的流量企业之一),市盈率当前居然不足15倍。 2024年可灵推出且开始进行商业化之后(其后霸榜多国下载榜单前列),相当部分市场人士倾向于为快手赋予AI概念,这会是推动快手股价上涨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么理论何时能照进现实呢? 我们先看:市场对可灵的预期靠谱吗? 此前快手披露自商业化开始(2024年7月)至2025年2月,可灵收入累计达1亿元,但2025年Q1该部分收入已经高达1.5亿元,也就是说3月后可灵的收入是呈加速增长的。 我此前曾预测可灵短期内月度营收增速能达到4-8倍,对应年化收入应该在6-10.8亿人民币,如今回看此预测大致是客观的(与美国对标企业Runway成长性相当)。 那么如何对可灵估值呢? 中信建投用可灵对快手内容渗透率做模型,预测可该部分年度收入中期规模会在97亿元上下,考虑到目前AI类企业市销率在10-15倍之间,我们保守估计此部分业务估值也会是千亿元规模,是目前快手市值一半的水平。 市场到底还在等什么? 可灵之所以能有如此大潜力,除去市场熟悉的,快手依托站内庞大的内容创作生态,有诸多经验可以从视觉大模型领域,去解决内容生产的质量与效率问题,比如创作者借助可灵AI这样的工具,创作活力是会有明显提升的; 到本季度直播业务同比增长14%,有一个新的视角值得关注: 此前观察此指标我们一直从DAU,MAU等数据入手,但这些数据往往较为笼统(代表总用户数),并不完全代表创作者的活跃量级 而这次直播的增长启示,如今直播业务增速重新回归,说明快手的内容生态也在重新强化,作为快手传统业务之一,其特有的社区属性曾经打造了多个代表性网红,只是其后电商的光芒遮蔽了直播业务,这部分背后所代表的内容创作者、乃至内容公司,未来是否也会发展成为可灵的用户,而可灵从商业角度与内容工
看
1,88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5-27
重走扩张路线:阿里“复兴”进展到哪了?
图片 2023年以来,“复兴”开始逐渐成为市场与舆论对阿里的主要叙事。简单来说,通过激烈的人事和业务变动,阿里经营重点在由“求量”到“求质”转移,加之近期下重注在AI领域,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也开始恢复(2025年阿里股价从最低80港币上下,一度上涨至150港币)。 2025年Q1(2025财年Q4)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主要理由集中在:总营收和资本开支低于市场预期,一些人对阿里”复兴“的进度和成色产生了怀疑。 那么到底阿里2025年Q1财报如何,企业“复兴”进展如何呢?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2022年之后阿里进入了以优化效率为主的系列改革(ROIC为主要锚定指标),这是扩大投资的前置条件; 其二,2025财年阿里资本支持大幅攀升,其驱动力不仅仅来自于对未来的押注,亦是前一阶段业务和资本配置优化后的结果,这也是资本市场所期待的; 其三,全站推广让淘天找到增长新抓手,扩张要依托于效率的改善速度。 扩张的前提条件:ROIC重回双位数 2023新财年开启时,蔡崇信曾表示:阿里的运营 ROIC(投资资本回报率,用于评估公司是否通过其投资创造价值)为一位数,集团的目标是将其提升到两位数。 在财务分析中,ROIC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其所对应的指标便是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当企业经营良好之时,其投入资本的回报率(ROIC)是应该大于成本的(WACC)。 图片 根据valueinvesting.io测算,阿里的WACC大概在8%上下,结合上图很容易发现,2022财年之后阿里的WACC就开始低于ROIC,此时企业投入资本产生的回报率要低于成本,考虑到彼时特殊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对商家的让利和补贴力度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在追求“生态战略“时也需要提高资本的投入规模(资产负债表随之进入膨胀),双重因素叠加严重制约了资本回报率的表现。 资本投入与产出开始出现倒挂
看
1.11万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重走扩张路线:阿里“复兴”进展到哪了?
思辨财经
思辨财经
·
05-16
京东“中兴”:闪购是绕不过去的
图片 随着创始人的高调回归,京东近期颇有点“中兴”的味道。公司在业务方面上马了企图心十分之大的外卖业务,总营收增速也出现了上扬的势头,一切又好像回到了先前热火朝天的场面。 舆论场中京东大有重回C位的势头,但反观资本市场表现则又是另外一番场景,截至撰稿时企业市盈率仍然在10倍以下徘徊,这显然又不是一家高成长性公司该有的定价。 舆论和资本市场的割裂和拧巴,究竟是市场错看了京东,还是企业还有什么隐藏的秘密不曾被发现呢?这让我们十分好奇。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京东“中兴”不仅有“国补”红利因素,亦有自营采销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双重利好之下,京东营收和利润双双回暖; 其二,京东高调布局外卖,实为被动保护自己的护城河; 其三,出口转内销红利不好消化。 “中兴”二件套:国补和采销 2025年Q1京东总营收同比增长15.8%,达3011亿元,较之上年同期77亿元的经营利润,该期增至105亿元。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京东在本季度均斩获颇丰,实现了量价齐飞的大好局面。 对上述现象的解读,市场多将 “国补”视为主要变量,京东特有的优势(3C占比大和企业架构)能快速吃到国补和地方的家电补贴红利,2024下半年至此开启了京东的一段美好时光。 此类观点已经成为市场一大共识,我们也不再赘述,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京东自营业务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 图片 在2020-2022年这一特殊周期内,京东自营占比和毛利率呈现了双双下降的势头(开放平台成长迅速),一方面彼时主流零售平台都在努力为商家纾困,进行了流量补贴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京东在降价甩库存,这很大程度上稀释了平台的盈利能力,出于对未来风险的警醒,企业去库存以降低经营负担。 2023年之后上述路径开始被打破,自营占比和毛利率开始同步,直至2025年Q1自营占比已经回到了近两年高点(自营增长速度大于开放平台),这显然是反直觉的:理论上自营毛利
看
2,49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京东“中兴”:闪购是绕不过去的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71026833038682","uuid":"3571026833038682","gmtCreate":1607932810852,"gmtModify":1685334413768,"name":"思辨财经","pinyin":"sbcjsibiancaijing","introduction":"知名TMT分析员","introductionEn":"","signature":"做价值投资的门徒","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6,"status":2,"fanSize":6052,"headSize":1,"tweetSize":374,"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3,"level":{"id":4,"name":"文化虎","nameTw":"文化虎","represent":"学有所成","factor":"发布3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3条优质帖","iconColor":"8867FB","bgColor":"BDC5FF"},"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1.23","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1","templateUu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name":"星级创作者","description":"累计发表精华帖>=3(或有料帖>=10),且30天内发表过至少一篇精华帖(或4篇有料帖)并参与过评论","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866dcf97a73be1c330f85862546aedc","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f5c5fa8e2c7683bb5a7fce8753ee456","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1,"redirectLink":"https://www.laohu8.com/activity/market/2023/star-contributors/","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10.0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7},{"badge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1","templateUu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name":"周度最佳创作者","description":"每周获得最佳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71475ceaf67d40016c8cfa16c08c8b3","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a6336061b9ba82ba9177c7ec476f5f2","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7,"allocatedDate":"2023.04.03","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4},{"badgeId":"e2c640e5de444f3b84fa7170b007e676-1-DDL","templateUuid":"e2c640e5de444f3b84fa7170b007e676","name":"“叮咚”人气虎","description":"一周内发布的“叮咚”相关帖子优质程度排名前3","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ba70f50467799d43bcf1b3972785b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ecd4bad5ec93214c9325a5452cdd1b5","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DDL","stampPosition":0,"hasStamp":1,"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07.05","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2},{"badgeId":"e2c640e5de444f3b84fa7170b007e676-1-JD","templateUuid":"e2c640e5de444f3b84fa7170b007e676","name":"“京东”人气虎","description":"一周内发布的“京东”相关帖子优质程度排名前3","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ba70f50467799d43bcf1b3972785b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ecd4bad5ec93214c9325a5452cdd1b5","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JD","stampPosition":0,"hasStamp":1,"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01.26","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2},{"badgeId":"e2c640e5de444f3b84fa7170b007e676-1-01810","templateUuid":"e2c640e5de444f3b84fa7170b007e676","name":"“小米集团-W”人气虎","description":"一周内发布的“小米集团-W”相关帖子优质程度排名前3","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ba70f50467799d43bcf1b3972785b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ecd4bad5ec93214c9325a5452cdd1b5","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01810","stampPosition":0,"hasStamp":1,"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01.26","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2},{"badgeId":"e2c640e5de444f3b84fa7170b007e676-1-BABA","templateUuid":"e2c640e5de444f3b84fa7170b007e676","name":"“阿里巴巴”人气虎","description":"一周内发布的“阿里巴巴”相关帖子优质程度排名前3","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ba70f50467799d43bcf1b3972785b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ecd4bad5ec93214c9325a5452cdd1b5","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BABA","stampPosition":0,"hasStamp":1,"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01.26","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2}],"userBadgeCount":7,"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北京","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61542439657632,"gmtCreate":1753699678209,"gmtModify":1753707977166,"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title":"日订单连续破9000万,淘宝闪购翻盘已是新常态 ","htmlText":"图片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于7月28日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7月14日,该数据为超8000万单,虽然营销活动理性了很多,但两周之内数据再次刷新,由此来看,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已经非常接近,两大平台之间已由追赶模式进入齐头状态。 外卖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判断新兴平台的增长将持续,不单在餐饮行业,而且将重构整个零售行业发展格局。 外卖进入势均力敌时代 2025年之前,美团可谓是外卖行业当之无愧的寡头(市占率超过70%),历经几个月战争之后,行业格局可谓有了翻天覆地变化。 有朋友或许有很大困惑,美团在7月12日曾宣布其单日数据达到1.5亿单,较之淘宝闪购如今的9000万单优势仍然突出,何来接近呢? 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齐”数据维度,淘宝闪购的9000万单乃是剔除0元购及自提,而美团的1.5亿单中拼好饭超过3500万单,神抢手则超过5000万单。 后者神抢手恰是美团此次补贴的核心“载体”,其本质是将外卖商品转化为标准化团购券,用户多通过“到店自取”或“外卖配送”两种方式完成核销。 神抢手其本质乃是平台的“集采模式”, 以茶饮为例,美团凭借平台规模优势向品牌商批量采购时,成本可压缩至售价一半左右水平;在此基础上,平台再进行额外补贴便可以让用户以0元购得。 从实际操作来看,本次补贴重点选择“到店自取”模式,可以在提高单量这一单维度同时减轻平台的运力成本。 因此以上分析,我们把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进行“对齐”处理: 1)美团所公布1.5亿日订单数据中,拼好饭和神抢手共计超过8500万单,若其中有6成交易是0元购或者到店自提完成,(尤其考虑神抢手用户的调性以及平台引导),保守估计应该在5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剔除0元购和到店自取订单(与淘宝闪购同一数据维度)后美团的1.5亿数据当在1亿左右; 2)淘宝闪购如今日交易量超过9000万","listText":"图片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于7月28日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7月14日,该数据为超8000万单,虽然营销活动理性了很多,但两周之内数据再次刷新,由此来看,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已经非常接近,两大平台之间已由追赶模式进入齐头状态。 外卖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判断新兴平台的增长将持续,不单在餐饮行业,而且将重构整个零售行业发展格局。 外卖进入势均力敌时代 2025年之前,美团可谓是外卖行业当之无愧的寡头(市占率超过70%),历经几个月战争之后,行业格局可谓有了翻天覆地变化。 有朋友或许有很大困惑,美团在7月12日曾宣布其单日数据达到1.5亿单,较之淘宝闪购如今的9000万单优势仍然突出,何来接近呢? 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齐”数据维度,淘宝闪购的9000万单乃是剔除0元购及自提,而美团的1.5亿单中拼好饭超过3500万单,神抢手则超过5000万单。 后者神抢手恰是美团此次补贴的核心“载体”,其本质是将外卖商品转化为标准化团购券,用户多通过“到店自取”或“外卖配送”两种方式完成核销。 神抢手其本质乃是平台的“集采模式”, 以茶饮为例,美团凭借平台规模优势向品牌商批量采购时,成本可压缩至售价一半左右水平;在此基础上,平台再进行额外补贴便可以让用户以0元购得。 从实际操作来看,本次补贴重点选择“到店自取”模式,可以在提高单量这一单维度同时减轻平台的运力成本。 因此以上分析,我们把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进行“对齐”处理: 1)美团所公布1.5亿日订单数据中,拼好饭和神抢手共计超过8500万单,若其中有6成交易是0元购或者到店自提完成,(尤其考虑神抢手用户的调性以及平台引导),保守估计应该在5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剔除0元购和到店自取订单(与淘宝闪购同一数据维度)后美团的1.5亿数据当在1亿左右; 2)淘宝闪购如今日交易量超过9000万","text":"图片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于7月28日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7月14日,该数据为超8000万单,虽然营销活动理性了很多,但两周之内数据再次刷新,由此来看,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已经非常接近,两大平台之间已由追赶模式进入齐头状态。 外卖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判断新兴平台的增长将持续,不单在餐饮行业,而且将重构整个零售行业发展格局。 外卖进入势均力敌时代 2025年之前,美团可谓是外卖行业当之无愧的寡头(市占率超过70%),历经几个月战争之后,行业格局可谓有了翻天覆地变化。 有朋友或许有很大困惑,美团在7月12日曾宣布其单日数据达到1.5亿单,较之淘宝闪购如今的9000万单优势仍然突出,何来接近呢? 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齐”数据维度,淘宝闪购的9000万单乃是剔除0元购及自提,而美团的1.5亿单中拼好饭超过3500万单,神抢手则超过5000万单。 后者神抢手恰是美团此次补贴的核心“载体”,其本质是将外卖商品转化为标准化团购券,用户多通过“到店自取”或“外卖配送”两种方式完成核销。 神抢手其本质乃是平台的“集采模式”, 以茶饮为例,美团凭借平台规模优势向品牌商批量采购时,成本可压缩至售价一半左右水平;在此基础上,平台再进行额外补贴便可以让用户以0元购得。 从实际操作来看,本次补贴重点选择“到店自取”模式,可以在提高单量这一单维度同时减轻平台的运力成本。 因此以上分析,我们把美团和淘宝闪购数据进行“对齐”处理: 1)美团所公布1.5亿日订单数据中,拼好饭和神抢手共计超过8500万单,若其中有6成交易是0元购或者到店自提完成,(尤其考虑神抢手用户的调性以及平台引导),保守估计应该在5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剔除0元购和到店自取订单(与淘宝闪购同一数据维度)后美团的1.5亿数据当在1亿左右; 2)淘宝闪购如今日交易量超过9000万","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a8225ad416f18a350de27ccd08d04af","width":"704","height":"47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0a472e6f04cc595bfd5aa45d99fc8fd","width":"900","height":"76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22c291f6efb697a0f4368456ed8a736","width":"830","height":"57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615424396576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14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7947649872128,"gmtCreate":1752840650531,"gmtModify":1752844232134,"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htmlText":"如何看待最近的淘宝闪购大补贴行为? 1,为何淘宝闪购要在7月后开启500亿补贴? 7月处于618和双十一两个大促之间,是实物电商的传统淡季。7月开启大战,一方面不影响主站的收入,平台可以将流量灌向闪购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淡季练兵,培养新的业务。 Q3实际上成了淘宝闪购发力的关键窗口期,如果能够在此期间养成用户习惯,其对近期财报的影响是相对可控的(没有一些人夸张的那么大); 2.淘宝闪购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淘宝闪购日单量达到8000万单之后,晚点披露阿里高层希望“稳定在 8000 万单”(有说是马云),巩固好基础,再往上冲,也就是说8000万的日订单是高层近期的目标,推测下来其市占率应该在50%上下(45-50之间水平),也就是说淘宝闪购的目标不是当老大,而是实现订单量的攀升。 依此去看,阿里将战争控制在Q3的意图还是很明显的,这再次说明财报基本可控。 3.有媒体称淘宝闪购日补贴高峰在4-5亿水平,这账怎么算? 我们只算一个简单的账吧 如果淘宝闪购可以稳定在日订单8000万的水平,假如其中有2000万可以到主站,每个用户在主站有5个点击行为,保守有1个亿的点击量。 由于是淡季,我们把CPC(单次点击收入)定位1块钱(非常保守的数字),那就是10个亿的收入,按照广告货币化率倒推GMV,大概有250亿的GMV,假如100亿的天猫交易,那就会产生大概3-4亿的佣金收入。 仅以为主站CPC和佣金收入,淘宝闪购就会为实物电商产生大概13个亿的收入,经营性利润在5亿以上。 在此分析框架内,单日的补贴是可以平衡的,这也是淘宝闪购比友商更为在意交易订单主要原因(GTV并不是第一要素)。 对于淘宝闪购其实有两个重要考核指标:1)能为主站带来更大的转化,将我们这里的理论模型变成现实;2)培养其他品类的闪购习惯,如服装服饰,3C。 ","listText":"如何看待最近的淘宝闪购大补贴行为? 1,为何淘宝闪购要在7月后开启500亿补贴? 7月处于618和双十一两个大促之间,是实物电商的传统淡季。7月开启大战,一方面不影响主站的收入,平台可以将流量灌向闪购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淡季练兵,培养新的业务。 Q3实际上成了淘宝闪购发力的关键窗口期,如果能够在此期间养成用户习惯,其对近期财报的影响是相对可控的(没有一些人夸张的那么大); 2.淘宝闪购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淘宝闪购日单量达到8000万单之后,晚点披露阿里高层希望“稳定在 8000 万单”(有说是马云),巩固好基础,再往上冲,也就是说8000万的日订单是高层近期的目标,推测下来其市占率应该在50%上下(45-50之间水平),也就是说淘宝闪购的目标不是当老大,而是实现订单量的攀升。 依此去看,阿里将战争控制在Q3的意图还是很明显的,这再次说明财报基本可控。 3.有媒体称淘宝闪购日补贴高峰在4-5亿水平,这账怎么算? 我们只算一个简单的账吧 如果淘宝闪购可以稳定在日订单8000万的水平,假如其中有2000万可以到主站,每个用户在主站有5个点击行为,保守有1个亿的点击量。 由于是淡季,我们把CPC(单次点击收入)定位1块钱(非常保守的数字),那就是10个亿的收入,按照广告货币化率倒推GMV,大概有250亿的GMV,假如100亿的天猫交易,那就会产生大概3-4亿的佣金收入。 仅以为主站CPC和佣金收入,淘宝闪购就会为实物电商产生大概13个亿的收入,经营性利润在5亿以上。 在此分析框架内,单日的补贴是可以平衡的,这也是淘宝闪购比友商更为在意交易订单主要原因(GTV并不是第一要素)。 对于淘宝闪购其实有两个重要考核指标:1)能为主站带来更大的转化,将我们这里的理论模型变成现实;2)培养其他品类的闪购习惯,如服装服饰,3C。 ","text":"如何看待最近的淘宝闪购大补贴行为? 1,为何淘宝闪购要在7月后开启500亿补贴? 7月处于618和双十一两个大促之间,是实物电商的传统淡季。7月开启大战,一方面不影响主站的收入,平台可以将流量灌向闪购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淡季练兵,培养新的业务。 Q3实际上成了淘宝闪购发力的关键窗口期,如果能够在此期间养成用户习惯,其对近期财报的影响是相对可控的(没有一些人夸张的那么大); 2.淘宝闪购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淘宝闪购日单量达到8000万单之后,晚点披露阿里高层希望“稳定在 8000 万单”(有说是马云),巩固好基础,再往上冲,也就是说8000万的日订单是高层近期的目标,推测下来其市占率应该在50%上下(45-50之间水平),也就是说淘宝闪购的目标不是当老大,而是实现订单量的攀升。 依此去看,阿里将战争控制在Q3的意图还是很明显的,这再次说明财报基本可控。 3.有媒体称淘宝闪购日补贴高峰在4-5亿水平,这账怎么算? 我们只算一个简单的账吧 如果淘宝闪购可以稳定在日订单8000万的水平,假如其中有2000万可以到主站,每个用户在主站有5个点击行为,保守有1个亿的点击量。 由于是淡季,我们把CPC(单次点击收入)定位1块钱(非常保守的数字),那就是10个亿的收入,按照广告货币化率倒推GMV,大概有250亿的GMV,假如100亿的天猫交易,那就会产生大概3-4亿的佣金收入。 仅以为主站CPC和佣金收入,淘宝闪购就会为实物电商产生大概13个亿的收入,经营性利润在5亿以上。 在此分析框架内,单日的补贴是可以平衡的,这也是淘宝闪购比友商更为在意交易订单主要原因(GTV并不是第一要素)。 对于淘宝闪购其实有两个重要考核指标:1)能为主站带来更大的转化,将我们这里的理论模型变成现实;2)培养其他品类的闪购习惯,如服装服饰,3C。","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794764987212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5112718377000,"gmtCreate":1752148286402,"gmtModify":1752148333165,"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title":"拿下60%增量市场,淘宝闪购的反内卷突围","htmlText":"图片 自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从业者等相关人士无不翘首以盼消费“大反攻”,其中尤其对线下零售寄予厚望,尽管不时有亮点出现,且预期令人振奋,但线下零售企业仍然处于非常的内卷阶段(如茶饮企业仍大打价格战),行业迫切需要新的增量。 7月初,淘宝闪购启动了500亿平台消费券计划,表面上看是给消费者发放购物券,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全新购物场景,从点外卖到送万物,无论是奶茶、咖啡,还是手机、蚊帐,甚至风扇、空调都可以半小时送到家,无论是街边餐厅,还是便利店都可以接入,通过500亿消费券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习惯新场景。 根据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宣布的最新数据,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按照这个数据推算,整个服务业消费电商行业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2亿单,连美团的数据也从8000万单增长到1.2亿单,淘宝闪购更是拿下了行业增量市场的约60%份额,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关于互联网企业在此角逐的分析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本文我们不妨站在线下零售商的角度来评判上述行业变化,以期对行业有更为明确的价值,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补贴不等于烧钱,更不等于价格战,如果能够撬动消费增量,对于行业商家增长的会有杠杆效应; 其二,零售业正在经历新的商业模式变革,能否带来增量当是大考; 其三,平台禀赋决定短期效率。 百亿补贴和500亿补贴:效果不尽相同 当淘宝闪购宣布500亿补贴计划后,业内相当部分观点认为此乃“某平台百亿补贴的放大版”,两者逻辑和结果一致,只有规模不同而已,果真如此吗? 图片 由于茶饮企业为两次“战役”媒体关注的主力赛道,我们特盘点整理了四月以来代表茶饮企业股价的波动情况,两次补贴的效果就藏在上述图表中。 2025年4月中旬,某平台高调发起外卖大战后,茶饮新贵蜜雪冰城和古茗旋即获得利好,股价获得2-5成左右的涨幅,只是对比之下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的茶百道和奈雪的","listText":"图片 自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从业者等相关人士无不翘首以盼消费“大反攻”,其中尤其对线下零售寄予厚望,尽管不时有亮点出现,且预期令人振奋,但线下零售企业仍然处于非常的内卷阶段(如茶饮企业仍大打价格战),行业迫切需要新的增量。 7月初,淘宝闪购启动了500亿平台消费券计划,表面上看是给消费者发放购物券,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全新购物场景,从点外卖到送万物,无论是奶茶、咖啡,还是手机、蚊帐,甚至风扇、空调都可以半小时送到家,无论是街边餐厅,还是便利店都可以接入,通过500亿消费券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习惯新场景。 根据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宣布的最新数据,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按照这个数据推算,整个服务业消费电商行业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2亿单,连美团的数据也从8000万单增长到1.2亿单,淘宝闪购更是拿下了行业增量市场的约60%份额,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关于互联网企业在此角逐的分析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本文我们不妨站在线下零售商的角度来评判上述行业变化,以期对行业有更为明确的价值,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补贴不等于烧钱,更不等于价格战,如果能够撬动消费增量,对于行业商家增长的会有杠杆效应; 其二,零售业正在经历新的商业模式变革,能否带来增量当是大考; 其三,平台禀赋决定短期效率。 百亿补贴和500亿补贴:效果不尽相同 当淘宝闪购宣布500亿补贴计划后,业内相当部分观点认为此乃“某平台百亿补贴的放大版”,两者逻辑和结果一致,只有规模不同而已,果真如此吗? 图片 由于茶饮企业为两次“战役”媒体关注的主力赛道,我们特盘点整理了四月以来代表茶饮企业股价的波动情况,两次补贴的效果就藏在上述图表中。 2025年4月中旬,某平台高调发起外卖大战后,茶饮新贵蜜雪冰城和古茗旋即获得利好,股价获得2-5成左右的涨幅,只是对比之下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的茶百道和奈雪的","text":"图片 自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从业者等相关人士无不翘首以盼消费“大反攻”,其中尤其对线下零售寄予厚望,尽管不时有亮点出现,且预期令人振奋,但线下零售企业仍然处于非常的内卷阶段(如茶饮企业仍大打价格战),行业迫切需要新的增量。 7月初,淘宝闪购启动了500亿平台消费券计划,表面上看是给消费者发放购物券,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全新购物场景,从点外卖到送万物,无论是奶茶、咖啡,还是手机、蚊帐,甚至风扇、空调都可以半小时送到家,无论是街边餐厅,还是便利店都可以接入,通过500亿消费券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习惯新场景。 根据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宣布的最新数据,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按照这个数据推算,整个服务业消费电商行业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2亿单,连美团的数据也从8000万单增长到1.2亿单,淘宝闪购更是拿下了行业增量市场的约60%份额,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关于互联网企业在此角逐的分析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本文我们不妨站在线下零售商的角度来评判上述行业变化,以期对行业有更为明确的价值,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补贴不等于烧钱,更不等于价格战,如果能够撬动消费增量,对于行业商家增长的会有杠杆效应; 其二,零售业正在经历新的商业模式变革,能否带来增量当是大考; 其三,平台禀赋决定短期效率。 百亿补贴和500亿补贴:效果不尽相同 当淘宝闪购宣布500亿补贴计划后,业内相当部分观点认为此乃“某平台百亿补贴的放大版”,两者逻辑和结果一致,只有规模不同而已,果真如此吗? 图片 由于茶饮企业为两次“战役”媒体关注的主力赛道,我们特盘点整理了四月以来代表茶饮企业股价的波动情况,两次补贴的效果就藏在上述图表中。 2025年4月中旬,某平台高调发起外卖大战后,茶饮新贵蜜雪冰城和古茗旋即获得利好,股价获得2-5成左右的涨幅,只是对比之下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的茶百道和奈雪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0a472e6f04cc595bfd5aa45d99fc8fd","width":"900","height":"76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4edb89513acfbc5643240ed5964fa02","width":"830","height":"5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af9846bef3c05b352ccafdaedd21e78","width":"830","height":"42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51127183770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7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8046954352968,"gmtCreate":1750413024659,"gmtModify":1750413994547,"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title":"京东单挑OTA,但携程也没那么简单","htmlText":"图片 6月18日京东官方正式宣布进军在线酒旅业务,甚至于酒店商家参与“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享受最高三年0佣金,传言许久的靴子终于落地。 京东之前,觊觎在线酒旅业务的企业可谓是不胜枚举,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乃至其后的抖音都推出过自己的OTA产品(飞猪在2017年就打过低佣金策略),最初市场也都对此寄予了厚望,但都未能动摇该赛道的绝对寡头携程,百度的去哪儿最终与携程合并,携程成为同程在线(腾讯为大股东)的第二大股东。 在梳理OTA行业现状时,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携程究竟有何本领,能抵挡住互联网巨头们的轮番的进攻,京东会是那个例外么? 受京东杀向OTA赛道影响,我们对行业尤其是携程又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析。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携程为代表的OTA赛道真是非常赚钱,这也符合所谓的坡长雪厚理论,其主要金主当属酒店业,进一步细分为非连锁酒店业; 其二,携程以往击败各个对手,一靠资本化运作打造的行业联盟生态,二靠舍得花重金在流量采买上; 其三,京东打的低佣金牌有一定合理性,但中长期考验更大的预算投入。 携程高佣金率的主要金主:酒店业 头部企业对OTA赛道虎视眈眈,其潜台词只有一个:这实在是一个堪称暴利的行业,佣金率乃是相当之高的。 一般来说,平台佣金率=佣金收入/总交易额,携程2024年交易额为1.2万亿元,净营收为533亿元,综合佣金率为4.4%,对比之下其佣金率不及海外同类企业Booking.com,Expedia的零头(后者多在13%左右),但现实情况是要复杂许多的。 作为以机+酒(机票+酒店)为主要服务形态的平台,携程为用户提供: 1)交通产品 以机票和火车票为主,此部分产品上游议价能力强、价格透明度高,抽佣空间最小,尤其航司“提直降代”和取消“前返”“后返”后,佣金空间被压缩。携程既难以向航司或铁路总局抽佣,又难以直接加价售卖,因此多采用在原票价基础上搭售抢票、保","listText":"图片 6月18日京东官方正式宣布进军在线酒旅业务,甚至于酒店商家参与“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享受最高三年0佣金,传言许久的靴子终于落地。 京东之前,觊觎在线酒旅业务的企业可谓是不胜枚举,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乃至其后的抖音都推出过自己的OTA产品(飞猪在2017年就打过低佣金策略),最初市场也都对此寄予了厚望,但都未能动摇该赛道的绝对寡头携程,百度的去哪儿最终与携程合并,携程成为同程在线(腾讯为大股东)的第二大股东。 在梳理OTA行业现状时,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携程究竟有何本领,能抵挡住互联网巨头们的轮番的进攻,京东会是那个例外么? 受京东杀向OTA赛道影响,我们对行业尤其是携程又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析。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携程为代表的OTA赛道真是非常赚钱,这也符合所谓的坡长雪厚理论,其主要金主当属酒店业,进一步细分为非连锁酒店业; 其二,携程以往击败各个对手,一靠资本化运作打造的行业联盟生态,二靠舍得花重金在流量采买上; 其三,京东打的低佣金牌有一定合理性,但中长期考验更大的预算投入。 携程高佣金率的主要金主:酒店业 头部企业对OTA赛道虎视眈眈,其潜台词只有一个:这实在是一个堪称暴利的行业,佣金率乃是相当之高的。 一般来说,平台佣金率=佣金收入/总交易额,携程2024年交易额为1.2万亿元,净营收为533亿元,综合佣金率为4.4%,对比之下其佣金率不及海外同类企业Booking.com,Expedia的零头(后者多在13%左右),但现实情况是要复杂许多的。 作为以机+酒(机票+酒店)为主要服务形态的平台,携程为用户提供: 1)交通产品 以机票和火车票为主,此部分产品上游议价能力强、价格透明度高,抽佣空间最小,尤其航司“提直降代”和取消“前返”“后返”后,佣金空间被压缩。携程既难以向航司或铁路总局抽佣,又难以直接加价售卖,因此多采用在原票价基础上搭售抢票、保","text":"图片 6月18日京东官方正式宣布进军在线酒旅业务,甚至于酒店商家参与“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享受最高三年0佣金,传言许久的靴子终于落地。 京东之前,觊觎在线酒旅业务的企业可谓是不胜枚举,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乃至其后的抖音都推出过自己的OTA产品(飞猪在2017年就打过低佣金策略),最初市场也都对此寄予了厚望,但都未能动摇该赛道的绝对寡头携程,百度的去哪儿最终与携程合并,携程成为同程在线(腾讯为大股东)的第二大股东。 在梳理OTA行业现状时,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携程究竟有何本领,能抵挡住互联网巨头们的轮番的进攻,京东会是那个例外么? 受京东杀向OTA赛道影响,我们对行业尤其是携程又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析。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携程为代表的OTA赛道真是非常赚钱,这也符合所谓的坡长雪厚理论,其主要金主当属酒店业,进一步细分为非连锁酒店业; 其二,携程以往击败各个对手,一靠资本化运作打造的行业联盟生态,二靠舍得花重金在流量采买上; 其三,京东打的低佣金牌有一定合理性,但中长期考验更大的预算投入。 携程高佣金率的主要金主:酒店业 头部企业对OTA赛道虎视眈眈,其潜台词只有一个:这实在是一个堪称暴利的行业,佣金率乃是相当之高的。 一般来说,平台佣金率=佣金收入/总交易额,携程2024年交易额为1.2万亿元,净营收为533亿元,综合佣金率为4.4%,对比之下其佣金率不及海外同类企业Booking.com,Expedia的零头(后者多在13%左右),但现实情况是要复杂许多的。 作为以机+酒(机票+酒店)为主要服务形态的平台,携程为用户提供: 1)交通产品 以机票和火车票为主,此部分产品上游议价能力强、价格透明度高,抽佣空间最小,尤其航司“提直降代”和取消“前返”“后返”后,佣金空间被压缩。携程既难以向航司或铁路总局抽佣,又难以直接加价售卖,因此多采用在原票价基础上搭售抢票、保","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cd6240a30a099107e3720913be4aeb4","width":"1080","height":"6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66222aecab84f4d4a607a398093c055","width":"830","height":"63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f919f631d7b98d96ee6f76bc4e987bf","width":"830","height":"47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80469543529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2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7610394001560,"gmtCreate":1750318213726,"gmtModify":1750319190995,"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title":"“价格力”仍在显学中:淘天为何反向“扶优”?","htmlText":"图片 过去几年”价格力“一度成了零售业的一大显学,从业者无不将此奉为圭臬,低价开始流传在商家,网红直播间以及媒体中间,做电商首先要低价(商品次之)。长期以来商家之间尚多集中于产品、服务、口碑等诸多要素,但在这一阵风潮中一概化繁为简为“低价”。 一些平台方也乐见商家“内卷”,后者提供的低价商品可作为平台获客的最佳手段(尤其是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用户群体),这也是短视频带货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正当行业沉浸在“低价狂欢”时,淘天在今年618前后却反其道而行,力推商家“扶优”,将流量、激励等资源倾斜向提供好产品、好服务的优质商家,并推行了一系列”反内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拟上线“真实体验分”,该指标与搜索、推荐、营销、广告等核心场域直接挂钩; 2)升级并重构现有店铺体系,针对店铺框架,淘宝将根据消费者使用习惯进行全面简化; 3)基于AI进行下一代店铺探索,根据相关媒体知披露,6月底,一家国际知名美妆品牌将成为淘宝天猫首个AI店铺。 在罗列上述举措时,我心里也甚是狐疑,毕竟不少平台还在坚持价格力优先,直播间的最低价喊得正凶,淘天当前采取此措施究竟是引领新时代,还是逆潮流而行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结束上轮去库存工作,且站在新一轮的主动加库存的起点,市场价格传导受“内卷化”惯性思维影响甚大,延缓了新周期的到来,淘天此时在商家供给侧主打“扶优”是符合大周期背景的; 其二,当行业采取以低价换取高订单,以订单规模驱动GMV总量时,淘天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更加重视商家的真实成交以及真实成交给商家带来的利润,单纯的流量玩法退出舞台,以此来提高优质商家的获得感,可加速平台的生态走向高质量发展; 其三,淘天新一轮增长由此开启,线上零售也将进入新阶段。拼的是增长质量,拼的是良性公平的行业生态。 内卷思维延迟新经济周期到来 零售市场内卷化与宏观经济周期性密切相关,这也是","listText":"图片 过去几年”价格力“一度成了零售业的一大显学,从业者无不将此奉为圭臬,低价开始流传在商家,网红直播间以及媒体中间,做电商首先要低价(商品次之)。长期以来商家之间尚多集中于产品、服务、口碑等诸多要素,但在这一阵风潮中一概化繁为简为“低价”。 一些平台方也乐见商家“内卷”,后者提供的低价商品可作为平台获客的最佳手段(尤其是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用户群体),这也是短视频带货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正当行业沉浸在“低价狂欢”时,淘天在今年618前后却反其道而行,力推商家“扶优”,将流量、激励等资源倾斜向提供好产品、好服务的优质商家,并推行了一系列”反内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拟上线“真实体验分”,该指标与搜索、推荐、营销、广告等核心场域直接挂钩; 2)升级并重构现有店铺体系,针对店铺框架,淘宝将根据消费者使用习惯进行全面简化; 3)基于AI进行下一代店铺探索,根据相关媒体知披露,6月底,一家国际知名美妆品牌将成为淘宝天猫首个AI店铺。 在罗列上述举措时,我心里也甚是狐疑,毕竟不少平台还在坚持价格力优先,直播间的最低价喊得正凶,淘天当前采取此措施究竟是引领新时代,还是逆潮流而行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结束上轮去库存工作,且站在新一轮的主动加库存的起点,市场价格传导受“内卷化”惯性思维影响甚大,延缓了新周期的到来,淘天此时在商家供给侧主打“扶优”是符合大周期背景的; 其二,当行业采取以低价换取高订单,以订单规模驱动GMV总量时,淘天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更加重视商家的真实成交以及真实成交给商家带来的利润,单纯的流量玩法退出舞台,以此来提高优质商家的获得感,可加速平台的生态走向高质量发展; 其三,淘天新一轮增长由此开启,线上零售也将进入新阶段。拼的是增长质量,拼的是良性公平的行业生态。 内卷思维延迟新经济周期到来 零售市场内卷化与宏观经济周期性密切相关,这也是","text":"图片 过去几年”价格力“一度成了零售业的一大显学,从业者无不将此奉为圭臬,低价开始流传在商家,网红直播间以及媒体中间,做电商首先要低价(商品次之)。长期以来商家之间尚多集中于产品、服务、口碑等诸多要素,但在这一阵风潮中一概化繁为简为“低价”。 一些平台方也乐见商家“内卷”,后者提供的低价商品可作为平台获客的最佳手段(尤其是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用户群体),这也是短视频带货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正当行业沉浸在“低价狂欢”时,淘天在今年618前后却反其道而行,力推商家“扶优”,将流量、激励等资源倾斜向提供好产品、好服务的优质商家,并推行了一系列”反内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拟上线“真实体验分”,该指标与搜索、推荐、营销、广告等核心场域直接挂钩; 2)升级并重构现有店铺体系,针对店铺框架,淘宝将根据消费者使用习惯进行全面简化; 3)基于AI进行下一代店铺探索,根据相关媒体知披露,6月底,一家国际知名美妆品牌将成为淘宝天猫首个AI店铺。 在罗列上述举措时,我心里也甚是狐疑,毕竟不少平台还在坚持价格力优先,直播间的最低价喊得正凶,淘天当前采取此措施究竟是引领新时代,还是逆潮流而行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结束上轮去库存工作,且站在新一轮的主动加库存的起点,市场价格传导受“内卷化”惯性思维影响甚大,延缓了新周期的到来,淘天此时在商家供给侧主打“扶优”是符合大周期背景的; 其二,当行业采取以低价换取高订单,以订单规模驱动GMV总量时,淘天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更加重视商家的真实成交以及真实成交给商家带来的利润,单纯的流量玩法退出舞台,以此来提高优质商家的获得感,可加速平台的生态走向高质量发展; 其三,淘天新一轮增长由此开启,线上零售也将进入新阶段。拼的是增长质量,拼的是良性公平的行业生态。 内卷思维延迟新经济周期到来 零售市场内卷化与宏观经济周期性密切相关,这也是","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351aa23a7c8ffffb22571708565ec7c","width":"830","height":"55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d0dc9e107cd1e10c9304885df0dc3a9","width":"830","height":"42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070f77b842ab5f577f51d6ede93fc9b","width":"640","height":"40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76103940015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7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7374503526568,"gmtCreate":1750260270122,"gmtModify":1750260663511,"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title":"小米250亿市场预算背后的权力迁徙","htmlText":"图片 今年4月之后,围绕小米营销和公关方面产生了一些话题,主要聚焦于:小米傲慢了,雷军膨胀了,小米不是媒体的好朋友了等等,一时雄霸各种热搜。 上述观感都颇有几分道理,造车过于顺利也确实给小米带来了不一样的气质,而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小米是怎样一步步“忘记”初心的?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今年春天小米的一系列舆论风波虽起于汽车业务,深层原因实则是内外利益的重新洗盘; 其二,2025下半年年手机业务毛利率将继续承压,家电的蜜月期也将进入尾声,此两大业务将以“守”为主,内部预算仍然将倾斜于汽车业务; 其三,小米不如重新找回与粉丝打交道的初心。 市场费用流向造车:小米内外权力再分配 小米发迹于手机业务,彼时管理层主要面临: 1)智能手机虽然已是如火如荼,但仍然是“中华酷联”靠合约机打天下的时代; 2)小米以高性价比闻名(也就是低价策略),毛利率非常之薄(手机毛利率多在3%上下)。 此时小米若要与行业寡头硬碰硬,首先需要的就是巨额的预算(渠道铺设,品牌广告等等),这对于毛利率非常之薄的手机业务是非常勉强的,当时的小米损益表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于是小米另辟蹊径走了粉丝经济的社群营销。 关于米粉运营的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我们不再赘述,在此只提供一个视角: 正是在捉襟见肘的预算背景下,小米选择了ROI非常之高的粉丝经济做法,与媒体做朋友,与用户交心,让小米在低毛利率的业务中获得了持续经营的能力。 此逻辑几乎成为当时一大显学,许多企业其后都做起来粉丝经济文章(甚至茅台都搞了茅粉节),但成功者甚是寥寥,原因也非常简单,小米与粉丝打成一片是在预算约束背景下实现的,姿态足够低,对粉丝足够真诚,相比之下许多企业手握重金,只是将粉丝节视为“花预算”的一种形式而已,高下自然立判。 如今小米已非当初那个屠龙少年,2024年市场预算超过250亿元(与研发费用几乎在同一水平),理论上财大气粗之后企业应该有更好的舆论","listText":"图片 今年4月之后,围绕小米营销和公关方面产生了一些话题,主要聚焦于:小米傲慢了,雷军膨胀了,小米不是媒体的好朋友了等等,一时雄霸各种热搜。 上述观感都颇有几分道理,造车过于顺利也确实给小米带来了不一样的气质,而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小米是怎样一步步“忘记”初心的?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今年春天小米的一系列舆论风波虽起于汽车业务,深层原因实则是内外利益的重新洗盘; 其二,2025下半年年手机业务毛利率将继续承压,家电的蜜月期也将进入尾声,此两大业务将以“守”为主,内部预算仍然将倾斜于汽车业务; 其三,小米不如重新找回与粉丝打交道的初心。 市场费用流向造车:小米内外权力再分配 小米发迹于手机业务,彼时管理层主要面临: 1)智能手机虽然已是如火如荼,但仍然是“中华酷联”靠合约机打天下的时代; 2)小米以高性价比闻名(也就是低价策略),毛利率非常之薄(手机毛利率多在3%上下)。 此时小米若要与行业寡头硬碰硬,首先需要的就是巨额的预算(渠道铺设,品牌广告等等),这对于毛利率非常之薄的手机业务是非常勉强的,当时的小米损益表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于是小米另辟蹊径走了粉丝经济的社群营销。 关于米粉运营的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我们不再赘述,在此只提供一个视角: 正是在捉襟见肘的预算背景下,小米选择了ROI非常之高的粉丝经济做法,与媒体做朋友,与用户交心,让小米在低毛利率的业务中获得了持续经营的能力。 此逻辑几乎成为当时一大显学,许多企业其后都做起来粉丝经济文章(甚至茅台都搞了茅粉节),但成功者甚是寥寥,原因也非常简单,小米与粉丝打成一片是在预算约束背景下实现的,姿态足够低,对粉丝足够真诚,相比之下许多企业手握重金,只是将粉丝节视为“花预算”的一种形式而已,高下自然立判。 如今小米已非当初那个屠龙少年,2024年市场预算超过250亿元(与研发费用几乎在同一水平),理论上财大气粗之后企业应该有更好的舆论","text":"图片 今年4月之后,围绕小米营销和公关方面产生了一些话题,主要聚焦于:小米傲慢了,雷军膨胀了,小米不是媒体的好朋友了等等,一时雄霸各种热搜。 上述观感都颇有几分道理,造车过于顺利也确实给小米带来了不一样的气质,而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小米是怎样一步步“忘记”初心的?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今年春天小米的一系列舆论风波虽起于汽车业务,深层原因实则是内外利益的重新洗盘; 其二,2025下半年年手机业务毛利率将继续承压,家电的蜜月期也将进入尾声,此两大业务将以“守”为主,内部预算仍然将倾斜于汽车业务; 其三,小米不如重新找回与粉丝打交道的初心。 市场费用流向造车:小米内外权力再分配 小米发迹于手机业务,彼时管理层主要面临: 1)智能手机虽然已是如火如荼,但仍然是“中华酷联”靠合约机打天下的时代; 2)小米以高性价比闻名(也就是低价策略),毛利率非常之薄(手机毛利率多在3%上下)。 此时小米若要与行业寡头硬碰硬,首先需要的就是巨额的预算(渠道铺设,品牌广告等等),这对于毛利率非常之薄的手机业务是非常勉强的,当时的小米损益表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于是小米另辟蹊径走了粉丝经济的社群营销。 关于米粉运营的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我们不再赘述,在此只提供一个视角: 正是在捉襟见肘的预算背景下,小米选择了ROI非常之高的粉丝经济做法,与媒体做朋友,与用户交心,让小米在低毛利率的业务中获得了持续经营的能力。 此逻辑几乎成为当时一大显学,许多企业其后都做起来粉丝经济文章(甚至茅台都搞了茅粉节),但成功者甚是寥寥,原因也非常简单,小米与粉丝打成一片是在预算约束背景下实现的,姿态足够低,对粉丝足够真诚,相比之下许多企业手握重金,只是将粉丝节视为“花预算”的一种形式而已,高下自然立判。 如今小米已非当初那个屠龙少年,2024年市场预算超过250亿元(与研发费用几乎在同一水平),理论上财大气粗之后企业应该有更好的舆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29ea3e166533db2b0f2ae74aba3a9cf","width":"661","height":"39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929f65202c465d39271309180b37bbf","width":"834","height":"52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3bf77e5128bb9ad196638e419866be1","width":"830","height":"34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73745035265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3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2027256483880,"gmtCreate":1748939659916,"gmtModify":1748943073331,"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title":"外卖价格战:警惕“补贴红利”背后的产能过剩陷阱","htmlText":"图片 在今年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中,许多朋友(尤其餐饮从业者)对此抱以相当积极的态度,逻辑也非常简单,京东以补贴重打价格战,商家必然可享受“补贴红利”。在此“红利”影响下,餐饮业的CFO们都在忙不迭修改企业财务模型,行业中一时弥漫着乐观向上的气氛。 本文我们可能要给大家泼冷水了,以补贴打响的价格战短期内确实可以提高总需求,给行业带来久违的繁荣感,但假若商家以当前数据对未来进行规划,其后(尤其补贴停止后)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因此我本人对此番价格战是非常警惕的。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对用户端的补贴极有可能会扭曲企业正常的发展路径,结果就是未来产能被动过剩,商家承担后果; 其二,当前本地生活业所迫切的,并非是用户补贴来提振需求,而是优化和调整企业经营成本,做好此部分门槛更高; 其三,劝告商家此时多冷静。 对用户补贴恐导致产能过剩 开篇观点许多朋友可能会不服,甚至会嗤之以鼻,为了充分证明我们的“反直觉”是科学的,我们会从经济模型和实例两方面进行论证。 图片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乃是经济学一大常识,在上图中我们标注为P1。补贴打响价格战后,会引入新的需求(不点奶茶的开始喝了,自己做饭的也点外卖了),此时需求曲线开始右移,线下企业扩张相对滞后(门店建设需要时间),此时价格中枢开始上行到P2。 此时一方面消费者确实会享受补贴福利,另一方面随着价格中枢的上移(商家开始有不同程度涨价行为),消费者的获得感会慢慢减弱。 对于企业来说,需求端的扩张和价格中枢的上移(店铺流水放大)会让管理层重燃扩张之雄心,简单来说就是加速增加产能(线下开店节奏加快),以重新平衡供需关系,理想状态当然是:门店扩张——价格中枢回落到最初的P1——企业收获规模效应的利润。 但在现实中,补贴带来的是冲动消费和福利敏感型用户,待补贴撤去之后(这几乎是确定的),总需求大概率会回落到初始阶段水平,而此时产能已经扩张","listText":"图片 在今年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中,许多朋友(尤其餐饮从业者)对此抱以相当积极的态度,逻辑也非常简单,京东以补贴重打价格战,商家必然可享受“补贴红利”。在此“红利”影响下,餐饮业的CFO们都在忙不迭修改企业财务模型,行业中一时弥漫着乐观向上的气氛。 本文我们可能要给大家泼冷水了,以补贴打响的价格战短期内确实可以提高总需求,给行业带来久违的繁荣感,但假若商家以当前数据对未来进行规划,其后(尤其补贴停止后)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因此我本人对此番价格战是非常警惕的。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对用户端的补贴极有可能会扭曲企业正常的发展路径,结果就是未来产能被动过剩,商家承担后果; 其二,当前本地生活业所迫切的,并非是用户补贴来提振需求,而是优化和调整企业经营成本,做好此部分门槛更高; 其三,劝告商家此时多冷静。 对用户补贴恐导致产能过剩 开篇观点许多朋友可能会不服,甚至会嗤之以鼻,为了充分证明我们的“反直觉”是科学的,我们会从经济模型和实例两方面进行论证。 图片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乃是经济学一大常识,在上图中我们标注为P1。补贴打响价格战后,会引入新的需求(不点奶茶的开始喝了,自己做饭的也点外卖了),此时需求曲线开始右移,线下企业扩张相对滞后(门店建设需要时间),此时价格中枢开始上行到P2。 此时一方面消费者确实会享受补贴福利,另一方面随着价格中枢的上移(商家开始有不同程度涨价行为),消费者的获得感会慢慢减弱。 对于企业来说,需求端的扩张和价格中枢的上移(店铺流水放大)会让管理层重燃扩张之雄心,简单来说就是加速增加产能(线下开店节奏加快),以重新平衡供需关系,理想状态当然是:门店扩张——价格中枢回落到最初的P1——企业收获规模效应的利润。 但在现实中,补贴带来的是冲动消费和福利敏感型用户,待补贴撤去之后(这几乎是确定的),总需求大概率会回落到初始阶段水平,而此时产能已经扩张","text":"图片 在今年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中,许多朋友(尤其餐饮从业者)对此抱以相当积极的态度,逻辑也非常简单,京东以补贴重打价格战,商家必然可享受“补贴红利”。在此“红利”影响下,餐饮业的CFO们都在忙不迭修改企业财务模型,行业中一时弥漫着乐观向上的气氛。 本文我们可能要给大家泼冷水了,以补贴打响的价格战短期内确实可以提高总需求,给行业带来久违的繁荣感,但假若商家以当前数据对未来进行规划,其后(尤其补贴停止后)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因此我本人对此番价格战是非常警惕的。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对用户端的补贴极有可能会扭曲企业正常的发展路径,结果就是未来产能被动过剩,商家承担后果; 其二,当前本地生活业所迫切的,并非是用户补贴来提振需求,而是优化和调整企业经营成本,做好此部分门槛更高; 其三,劝告商家此时多冷静。 对用户补贴恐导致产能过剩 开篇观点许多朋友可能会不服,甚至会嗤之以鼻,为了充分证明我们的“反直觉”是科学的,我们会从经济模型和实例两方面进行论证。 图片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乃是经济学一大常识,在上图中我们标注为P1。补贴打响价格战后,会引入新的需求(不点奶茶的开始喝了,自己做饭的也点外卖了),此时需求曲线开始右移,线下企业扩张相对滞后(门店建设需要时间),此时价格中枢开始上行到P2。 此时一方面消费者确实会享受补贴福利,另一方面随着价格中枢的上移(商家开始有不同程度涨价行为),消费者的获得感会慢慢减弱。 对于企业来说,需求端的扩张和价格中枢的上移(店铺流水放大)会让管理层重燃扩张之雄心,简单来说就是加速增加产能(线下开店节奏加快),以重新平衡供需关系,理想状态当然是:门店扩张——价格中枢回落到最初的P1——企业收获规模效应的利润。 但在现实中,补贴带来的是冲动消费和福利敏感型用户,待补贴撤去之后(这几乎是确定的),总需求大概率会回落到初始阶段水平,而此时产能已经扩张","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e0c7a1f701d3036bd3d8f6659f4787c","width":"1080","height":"67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0275d609e82be0564d19009532495f8","width":"830","height":"55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66fe37a56a00c5e20a9b504fd5682cd","width":"830","height":"40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3,"commentSize":4,"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20272564838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87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4088626949262520","authorId":"4088626949262520","name":"Inmoretion","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b1c0fdec2b419399e39fd0a7b103ef63","crmLevel":8,"crmLevelSwitch":0,"idStr":"4088626949262520","authorIdStr":"4088626949262520"},"content":"这种全靠砸钱打起来的竞争不可能持续长久,就看下半场双方怎么出招,京东又能分到多少蛋糕","text":"这种全靠砸钱打起来的竞争不可能持续长久,就看下半场双方怎么出招,京东又能分到多少蛋糕","html":"这种全靠砸钱打起来的竞争不可能持续长久,就看下半场双方怎么出招,京东又能分到多少蛋糕"}],"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9784522895624,"gmtCreate":1748397369980,"gmtModify":1748398770359,"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htmlText":"关于快手估值问题市场人士真是纠结已久,作为年利润超150亿元的短视频平台(仍然是当前最大的流量企业之一),市盈率当前居然不足15倍。 2024年可灵推出且开始进行商业化之后(其后霸榜多国下载榜单前列),相当部分市场人士倾向于为快手赋予AI概念,这会是推动快手股价上涨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么理论何时能照进现实呢? 我们先看:市场对可灵的预期靠谱吗? 此前快手披露自商业化开始(2024年7月)至2025年2月,可灵收入累计达1亿元,但2025年Q1该部分收入已经高达1.5亿元,也就是说3月后可灵的收入是呈加速增长的。 我此前曾预测可灵短期内月度营收增速能达到4-8倍,对应年化收入应该在6-10.8亿人民币,如今回看此预测大致是客观的(与美国对标企业Runway成长性相当)。 那么如何对可灵估值呢? 中信建投用可灵对快手内容渗透率做模型,预测可该部分年度收入中期规模会在97亿元上下,考虑到目前AI类企业市销率在10-15倍之间,我们保守估计此部分业务估值也会是千亿元规模,是目前快手市值一半的水平。 市场到底还在等什么? 可灵之所以能有如此大潜力,除去市场熟悉的,快手依托站内庞大的内容创作生态,有诸多经验可以从视觉大模型领域,去解决内容生产的质量与效率问题,比如创作者借助可灵AI这样的工具,创作活力是会有明显提升的; 到本季度直播业务同比增长14%,有一个新的视角值得关注: 此前观察此指标我们一直从DAU,MAU等数据入手,但这些数据往往较为笼统(代表总用户数),并不完全代表创作者的活跃量级 而这次直播的增长启示,如今直播业务增速重新回归,说明快手的内容生态也在重新强化,作为快手传统业务之一,其特有的社区属性曾经打造了多个代表性网红,只是其后电商的光芒遮蔽了直播业务,这部分背后所代表的内容创作者、乃至内容公司,未来是否也会发展成为可灵的用户,而可灵从商业角度与内容工","listText":"关于快手估值问题市场人士真是纠结已久,作为年利润超150亿元的短视频平台(仍然是当前最大的流量企业之一),市盈率当前居然不足15倍。 2024年可灵推出且开始进行商业化之后(其后霸榜多国下载榜单前列),相当部分市场人士倾向于为快手赋予AI概念,这会是推动快手股价上涨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么理论何时能照进现实呢? 我们先看:市场对可灵的预期靠谱吗? 此前快手披露自商业化开始(2024年7月)至2025年2月,可灵收入累计达1亿元,但2025年Q1该部分收入已经高达1.5亿元,也就是说3月后可灵的收入是呈加速增长的。 我此前曾预测可灵短期内月度营收增速能达到4-8倍,对应年化收入应该在6-10.8亿人民币,如今回看此预测大致是客观的(与美国对标企业Runway成长性相当)。 那么如何对可灵估值呢? 中信建投用可灵对快手内容渗透率做模型,预测可该部分年度收入中期规模会在97亿元上下,考虑到目前AI类企业市销率在10-15倍之间,我们保守估计此部分业务估值也会是千亿元规模,是目前快手市值一半的水平。 市场到底还在等什么? 可灵之所以能有如此大潜力,除去市场熟悉的,快手依托站内庞大的内容创作生态,有诸多经验可以从视觉大模型领域,去解决内容生产的质量与效率问题,比如创作者借助可灵AI这样的工具,创作活力是会有明显提升的; 到本季度直播业务同比增长14%,有一个新的视角值得关注: 此前观察此指标我们一直从DAU,MAU等数据入手,但这些数据往往较为笼统(代表总用户数),并不完全代表创作者的活跃量级 而这次直播的增长启示,如今直播业务增速重新回归,说明快手的内容生态也在重新强化,作为快手传统业务之一,其特有的社区属性曾经打造了多个代表性网红,只是其后电商的光芒遮蔽了直播业务,这部分背后所代表的内容创作者、乃至内容公司,未来是否也会发展成为可灵的用户,而可灵从商业角度与内容工","text":"关于快手估值问题市场人士真是纠结已久,作为年利润超150亿元的短视频平台(仍然是当前最大的流量企业之一),市盈率当前居然不足15倍。 2024年可灵推出且开始进行商业化之后(其后霸榜多国下载榜单前列),相当部分市场人士倾向于为快手赋予AI概念,这会是推动快手股价上涨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么理论何时能照进现实呢? 我们先看:市场对可灵的预期靠谱吗? 此前快手披露自商业化开始(2024年7月)至2025年2月,可灵收入累计达1亿元,但2025年Q1该部分收入已经高达1.5亿元,也就是说3月后可灵的收入是呈加速增长的。 我此前曾预测可灵短期内月度营收增速能达到4-8倍,对应年化收入应该在6-10.8亿人民币,如今回看此预测大致是客观的(与美国对标企业Runway成长性相当)。 那么如何对可灵估值呢? 中信建投用可灵对快手内容渗透率做模型,预测可该部分年度收入中期规模会在97亿元上下,考虑到目前AI类企业市销率在10-15倍之间,我们保守估计此部分业务估值也会是千亿元规模,是目前快手市值一半的水平。 市场到底还在等什么? 可灵之所以能有如此大潜力,除去市场熟悉的,快手依托站内庞大的内容创作生态,有诸多经验可以从视觉大模型领域,去解决内容生产的质量与效率问题,比如创作者借助可灵AI这样的工具,创作活力是会有明显提升的; 到本季度直播业务同比增长14%,有一个新的视角值得关注: 此前观察此指标我们一直从DAU,MAU等数据入手,但这些数据往往较为笼统(代表总用户数),并不完全代表创作者的活跃量级 而这次直播的增长启示,如今直播业务增速重新回归,说明快手的内容生态也在重新强化,作为快手传统业务之一,其特有的社区属性曾经打造了多个代表性网红,只是其后电商的光芒遮蔽了直播业务,这部分背后所代表的内容创作者、乃至内容公司,未来是否也会发展成为可灵的用户,而可灵从商业角度与内容工","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978452289562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8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9527319191888,"gmtCreate":1748325334963,"gmtModify":1748326117491,"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title":"重走扩张路线:阿里“复兴”进展到哪了?","htmlText":"图片 2023年以来,“复兴”开始逐渐成为市场与舆论对阿里的主要叙事。简单来说,通过激烈的人事和业务变动,阿里经营重点在由“求量”到“求质”转移,加之近期下重注在AI领域,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也开始恢复(2025年阿里股价从最低80港币上下,一度上涨至150港币)。 2025年Q1(2025财年Q4)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主要理由集中在:总营收和资本开支低于市场预期,一些人对阿里”复兴“的进度和成色产生了怀疑。 那么到底阿里2025年Q1财报如何,企业“复兴”进展如何呢?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2022年之后阿里进入了以优化效率为主的系列改革(ROIC为主要锚定指标),这是扩大投资的前置条件; 其二,2025财年阿里资本支持大幅攀升,其驱动力不仅仅来自于对未来的押注,亦是前一阶段业务和资本配置优化后的结果,这也是资本市场所期待的; 其三,全站推广让淘天找到增长新抓手,扩张要依托于效率的改善速度。 扩张的前提条件:ROIC重回双位数 2023新财年开启时,蔡崇信曾表示:阿里的运营 ROIC(投资资本回报率,用于评估公司是否通过其投资创造价值)为一位数,集团的目标是将其提升到两位数。 在财务分析中,ROIC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其所对应的指标便是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当企业经营良好之时,其投入资本的回报率(ROIC)是应该大于成本的(WACC)。 图片 根据valueinvesting.io测算,阿里的WACC大概在8%上下,结合上图很容易发现,2022财年之后阿里的WACC就开始低于ROIC,此时企业投入资本产生的回报率要低于成本,考虑到彼时特殊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对商家的让利和补贴力度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在追求“生态战略“时也需要提高资本的投入规模(资产负债表随之进入膨胀),双重因素叠加严重制约了资本回报率的表现。 资本投入与产出开始出现倒挂","listText":"图片 2023年以来,“复兴”开始逐渐成为市场与舆论对阿里的主要叙事。简单来说,通过激烈的人事和业务变动,阿里经营重点在由“求量”到“求质”转移,加之近期下重注在AI领域,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也开始恢复(2025年阿里股价从最低80港币上下,一度上涨至150港币)。 2025年Q1(2025财年Q4)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主要理由集中在:总营收和资本开支低于市场预期,一些人对阿里”复兴“的进度和成色产生了怀疑。 那么到底阿里2025年Q1财报如何,企业“复兴”进展如何呢?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2022年之后阿里进入了以优化效率为主的系列改革(ROIC为主要锚定指标),这是扩大投资的前置条件; 其二,2025财年阿里资本支持大幅攀升,其驱动力不仅仅来自于对未来的押注,亦是前一阶段业务和资本配置优化后的结果,这也是资本市场所期待的; 其三,全站推广让淘天找到增长新抓手,扩张要依托于效率的改善速度。 扩张的前提条件:ROIC重回双位数 2023新财年开启时,蔡崇信曾表示:阿里的运营 ROIC(投资资本回报率,用于评估公司是否通过其投资创造价值)为一位数,集团的目标是将其提升到两位数。 在财务分析中,ROIC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其所对应的指标便是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当企业经营良好之时,其投入资本的回报率(ROIC)是应该大于成本的(WACC)。 图片 根据valueinvesting.io测算,阿里的WACC大概在8%上下,结合上图很容易发现,2022财年之后阿里的WACC就开始低于ROIC,此时企业投入资本产生的回报率要低于成本,考虑到彼时特殊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对商家的让利和补贴力度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在追求“生态战略“时也需要提高资本的投入规模(资产负债表随之进入膨胀),双重因素叠加严重制约了资本回报率的表现。 资本投入与产出开始出现倒挂","text":"图片 2023年以来,“复兴”开始逐渐成为市场与舆论对阿里的主要叙事。简单来说,通过激烈的人事和业务变动,阿里经营重点在由“求量”到“求质”转移,加之近期下重注在AI领域,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也开始恢复(2025年阿里股价从最低80港币上下,一度上涨至150港币)。 2025年Q1(2025财年Q4)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主要理由集中在:总营收和资本开支低于市场预期,一些人对阿里”复兴“的进度和成色产生了怀疑。 那么到底阿里2025年Q1财报如何,企业“复兴”进展如何呢?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2022年之后阿里进入了以优化效率为主的系列改革(ROIC为主要锚定指标),这是扩大投资的前置条件; 其二,2025财年阿里资本支持大幅攀升,其驱动力不仅仅来自于对未来的押注,亦是前一阶段业务和资本配置优化后的结果,这也是资本市场所期待的; 其三,全站推广让淘天找到增长新抓手,扩张要依托于效率的改善速度。 扩张的前提条件:ROIC重回双位数 2023新财年开启时,蔡崇信曾表示:阿里的运营 ROIC(投资资本回报率,用于评估公司是否通过其投资创造价值)为一位数,集团的目标是将其提升到两位数。 在财务分析中,ROIC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其所对应的指标便是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当企业经营良好之时,其投入资本的回报率(ROIC)是应该大于成本的(WACC)。 图片 根据valueinvesting.io测算,阿里的WACC大概在8%上下,结合上图很容易发现,2022财年之后阿里的WACC就开始低于ROIC,此时企业投入资本产生的回报率要低于成本,考虑到彼时特殊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对商家的让利和补贴力度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在追求“生态战略“时也需要提高资本的投入规模(资产负债表随之进入膨胀),双重因素叠加严重制约了资本回报率的表现。 资本投入与产出开始出现倒挂","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2f994cd0ebfbd11b3ed32aaf3e02fa4","width":"1050","height":"70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d6aee6e05b5c17963e2148e9bbfc94e","width":"830","height":"43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8e721bac6d76b0388986cd4fd7641da","width":"830","height":"44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95273191918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12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5690811199760,"gmtCreate":1747405973416,"gmtModify":1747623662305,"author":{"id":"3571026833038682","authorId":"3571026833038682","name":"思辨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6d4903b31d0aa5c76f99c3e1519f08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1026833038682","authorIdStr":"3571026833038682"},"themes":[],"title":"京东“中兴”:闪购是绕不过去的","htmlText":"图片 随着创始人的高调回归,京东近期颇有点“中兴”的味道。公司在业务方面上马了企图心十分之大的外卖业务,总营收增速也出现了上扬的势头,一切又好像回到了先前热火朝天的场面。 舆论场中京东大有重回C位的势头,但反观资本市场表现则又是另外一番场景,截至撰稿时企业市盈率仍然在10倍以下徘徊,这显然又不是一家高成长性公司该有的定价。 舆论和资本市场的割裂和拧巴,究竟是市场错看了京东,还是企业还有什么隐藏的秘密不曾被发现呢?这让我们十分好奇。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京东“中兴”不仅有“国补”红利因素,亦有自营采销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双重利好之下,京东营收和利润双双回暖; 其二,京东高调布局外卖,实为被动保护自己的护城河; 其三,出口转内销红利不好消化。 “中兴”二件套:国补和采销 2025年Q1京东总营收同比增长15.8%,达3011亿元,较之上年同期77亿元的经营利润,该期增至105亿元。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京东在本季度均斩获颇丰,实现了量价齐飞的大好局面。 对上述现象的解读,市场多将 “国补”视为主要变量,京东特有的优势(3C占比大和企业架构)能快速吃到国补和地方的家电补贴红利,2024下半年至此开启了京东的一段美好时光。 此类观点已经成为市场一大共识,我们也不再赘述,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京东自营业务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 图片 在2020-2022年这一特殊周期内,京东自营占比和毛利率呈现了双双下降的势头(开放平台成长迅速),一方面彼时主流零售平台都在努力为商家纾困,进行了流量补贴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京东在降价甩库存,这很大程度上稀释了平台的盈利能力,出于对未来风险的警醒,企业去库存以降低经营负担。 2023年之后上述路径开始被打破,自营占比和毛利率开始同步,直至2025年Q1自营占比已经回到了近两年高点(自营增长速度大于开放平台),这显然是反直觉的:理论上自营毛利","listText":"图片 随着创始人的高调回归,京东近期颇有点“中兴”的味道。公司在业务方面上马了企图心十分之大的外卖业务,总营收增速也出现了上扬的势头,一切又好像回到了先前热火朝天的场面。 舆论场中京东大有重回C位的势头,但反观资本市场表现则又是另外一番场景,截至撰稿时企业市盈率仍然在10倍以下徘徊,这显然又不是一家高成长性公司该有的定价。 舆论和资本市场的割裂和拧巴,究竟是市场错看了京东,还是企业还有什么隐藏的秘密不曾被发现呢?这让我们十分好奇。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京东“中兴”不仅有“国补”红利因素,亦有自营采销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双重利好之下,京东营收和利润双双回暖; 其二,京东高调布局外卖,实为被动保护自己的护城河; 其三,出口转内销红利不好消化。 “中兴”二件套:国补和采销 2025年Q1京东总营收同比增长15.8%,达3011亿元,较之上年同期77亿元的经营利润,该期增至105亿元。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京东在本季度均斩获颇丰,实现了量价齐飞的大好局面。 对上述现象的解读,市场多将 “国补”视为主要变量,京东特有的优势(3C占比大和企业架构)能快速吃到国补和地方的家电补贴红利,2024下半年至此开启了京东的一段美好时光。 此类观点已经成为市场一大共识,我们也不再赘述,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京东自营业务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 图片 在2020-2022年这一特殊周期内,京东自营占比和毛利率呈现了双双下降的势头(开放平台成长迅速),一方面彼时主流零售平台都在努力为商家纾困,进行了流量补贴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京东在降价甩库存,这很大程度上稀释了平台的盈利能力,出于对未来风险的警醒,企业去库存以降低经营负担。 2023年之后上述路径开始被打破,自营占比和毛利率开始同步,直至2025年Q1自营占比已经回到了近两年高点(自营增长速度大于开放平台),这显然是反直觉的:理论上自营毛利","text":"图片 随着创始人的高调回归,京东近期颇有点“中兴”的味道。公司在业务方面上马了企图心十分之大的外卖业务,总营收增速也出现了上扬的势头,一切又好像回到了先前热火朝天的场面。 舆论场中京东大有重回C位的势头,但反观资本市场表现则又是另外一番场景,截至撰稿时企业市盈率仍然在10倍以下徘徊,这显然又不是一家高成长性公司该有的定价。 舆论和资本市场的割裂和拧巴,究竟是市场错看了京东,还是企业还有什么隐藏的秘密不曾被发现呢?这让我们十分好奇。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京东“中兴”不仅有“国补”红利因素,亦有自营采销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双重利好之下,京东营收和利润双双回暖; 其二,京东高调布局外卖,实为被动保护自己的护城河; 其三,出口转内销红利不好消化。 “中兴”二件套:国补和采销 2025年Q1京东总营收同比增长15.8%,达3011亿元,较之上年同期77亿元的经营利润,该期增至105亿元。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京东在本季度均斩获颇丰,实现了量价齐飞的大好局面。 对上述现象的解读,市场多将 “国补”视为主要变量,京东特有的优势(3C占比大和企业架构)能快速吃到国补和地方的家电补贴红利,2024下半年至此开启了京东的一段美好时光。 此类观点已经成为市场一大共识,我们也不再赘述,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京东自营业务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 图片 在2020-2022年这一特殊周期内,京东自营占比和毛利率呈现了双双下降的势头(开放平台成长迅速),一方面彼时主流零售平台都在努力为商家纾困,进行了流量补贴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京东在降价甩库存,这很大程度上稀释了平台的盈利能力,出于对未来风险的警醒,企业去库存以降低经营负担。 2023年之后上述路径开始被打破,自营占比和毛利率开始同步,直至2025年Q1自营占比已经回到了近两年高点(自营增长速度大于开放平台),这显然是反直觉的:理论上自营毛利","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516345e631f71f13377b5b69dd14ed2","width":"650","height":"41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e6694efea37a257c3bd873503465b20","width":"724","height":"43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94862c1ceb93280cccaba60e01ebb70","width":"830","height":"63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56908111997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49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