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杨不留行
独立评论者,财经分析师
IP属地:上海
+关注
帖子 · 130
帖子 · 130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31 11:44
从“网上卖钢”到“钢铁生态”:我在找钢总部看到的产业互联网真相
去了趟找钢,我才明白原来它的模式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对这家公司也是一知半解,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直到这次找钢举办的上市公司走访调研活动,我才对这家公司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次参加活动的人还挺多,也能感觉到找钢对这次活动的重视,这个活动我觉得还挺不错的,主要是帮助更多的投资者更加清晰的认识找钢。 说实话,去之前,我对找钢的印象还停留在“网上卖钢铁的”。想着他们办公楼里,是不是都摆着钢材样品,人人穿着工装。 真到了他们上海总部,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窗明几净,开放式办公,年轻人对着电脑敲代码,氛围跟别的互联网公司没啥两样。 这次去,不仅和他们几位员工聊了下,还和创始人王东董事长,以及董事秘书孟龙了解了下,而且他们对找钢股价的下跌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们介绍的很详细,这也让我对找钢的认识更加清楚了。 董秘孟龙带着我们在展厅参观,公司里有块巨大的屏幕,上面各种数字、地图、曲线在跳动。他看我没太明白,就在一旁给我解释。 “你看,这是全国各个仓库的实时库存,那边是正在运输的货车位置。这个价格曲线,是我们根据成交数据算出来的。”他指着屏幕说,“以前买卖钢材,价格一天变三回,现在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大家心里都有个准数,做决定就容易多了。” 听他这么一讲,我才感觉到,这跳动的屏幕背后,其实是整个中国钢铁市场的实时脉搏。 既然公司这么好,为什么股价会跌这么多?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疑惑的,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我找到了答案: 市场的疑虑主要来自财报 由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客户预付款项等会计处理,其利润表受到了“扭曲”,使得单纯看市盈率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根据管理层透露,账面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几乎全都是优先股导致。并且强调,这种扭曲是暂时的,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后,下一个财报将真实反映其盈利能力。 其次是海外业务方面,根据这次调研获得的数据,找钢的海外业务预计将贡献可观的利润,
看
2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从“网上卖钢”到“钢铁生态”:我在找钢总部看到的产业互联网真相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31 10:26
港股上市前夕,赛力斯亮“成绩单”
即将登陆港交所的赛力斯发布最新季报。 10月30日晚,赛力斯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30万辆。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 业内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2024年实现盈利之前,赛力斯曾连续亏损了4年。经历中国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浪潮,赛力斯通过与**合作拥抱行业巨变,产品和品牌已经得到市场认可,2025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再次证明了公司正处于健康发展阶段。 另外,10月30日晚,赛力斯还介绍,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7日开启港股招股,计划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后将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为后续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动能。 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赛力斯港股招股书 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 根据10月30日公告,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1.33亿元,同比增长1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下降1.74%;基本每股收益1.49元。赛力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基本每股收益3.34元。 赛力斯介绍,2025年以来,赛力斯和**合作的问界品牌加速产品迭代,多款车型相继上市。从问界新M5 Ultra到问界M9 2025款,再到覆盖家庭用户需求的问界M8及全新问界M7,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受到市场认可及用户喜爱。 根据赛力斯统计,截至目前,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其中,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元级销量冠军;全新问界M7上市36天交付突破
看
31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港股上市前夕,赛力斯亮“成绩单”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30 12:05
医学媒体称GFH375为首个获得胰腺癌临床POC的KRAS抑制剂,劲方电话会拆解亚组疗效数据
01 主线剧情并未下线 在许多热点领域,中国biotech正展示全球竞争力。例如MNC争相布局的KRAS G12D,刚刚结束的ESMO大会,为我们撕开了一个观察窗口。 具体而言,劲方医药的GFH375,在会上交出的答卷,足以冲击全球KRAS G12D抑制剂开发格局。 支撑这一判断的有两个关键。其一,尽管没有直接的头对头对比,但GFH375的入组患者当中的后线(三线及以上)比例显著偏高。一方面,95.5%的患者入组时已合并肿瘤转移(均为IV期),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78.8%)、肺部(28.8%)和腹膜(28.8%);另一方面,68.2%的患者既往已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以化疗为主),其中1/3患者还接受过免疫治疗。对于经多线治疗的患者,往往意味着更难治疗,而GFH375仍能展现优秀疗效,恰恰印证了突出的潜力。参考其他一线RAS抑制剂联合疗法的胰腺癌疗效数据,GFH375未来步入一线联合治疗的前景也更值得期待。 其二,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GFH375在59名可评估患者里实现了40.7%的客观缓解率(ORR),远高于当前标准治疗的化疗药物(6%-17%)。如下图所示,其已公布的样本数据最大,且ORR处于全球KRAS G12D靶向药的领先位置。在二线及以上人群中单药的领先疗效,也将为业已开展的GFH375、化疗一线PDAC联合疗法奠定基础。 和ASCO报告公布的23名PDAC患者样本数据相比,ESMO报告的样本量在一个季度内增长数倍,不仅展现了临床速度背后的患者需求、稳定疗效,且仍保持了稳定的ORR水准。对于存在高度未满足需求的“癌王”治疗,在开发周期不断内卷的全球竞速中,速度差+时间差+疗效优势,足以预示产品拥有BIC的实力和未来前景。 在10月27日劲方医药和合作伙伴Verastem Oncology举办的电话汇报会中,劲方医药展示的该研究二线和
看
3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医学媒体称GFH375为首个获得胰腺癌临床POC的KRAS抑制剂,劲方电话会拆解亚组疗效数据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23
从汽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是主角吗?
激光雷达(LiDAR)完成了从实验室技术到汽车产业核心感知设备的跨越,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崛起,激光雷达正迎来它的“赛道扩展”——从汽车赛道感知部件,转型为支撑机器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李一帆在 IROS 2025 上的演讲的内容做一些梳理,将创新与可量产的商业模式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智能机器进入规模化时代。 从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拓展 激光雷达最初的黄金舞台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承担着车辆的“眼睛”角色,通过高速扫描获取环境的三维点云,实现精准测距与障碍物识别。 从2015年到2020年,这项技术在车规量产化上经历了完整的“从昂贵原型到成本可控”的进化。 激光雷达从一台六万美元的复杂设备,降到数百美元的高可靠传感器,这为它进入更广阔的机器人世界奠定了基础。 汽车与机器人之间的技术逻辑存在“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感知的本质:机器需要理解环境、感知障碍、规划路径;变化的是应用场景的维度与复杂度。 汽车主要在二维世界中行驶,遵循规则明确的道路系统,而机器人则生活在“非结构化的三维世界”中。 机器人不仅要避免碰撞,更要与环境交互。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碰撞”是失败;但对于服务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甚至人形机器人而言,物理接触往往是任务的一部分。 激光雷达技术在机器人中重新定义自己的使命,是成为机器人对环境理解的关键感知层。 以美团的配送机器人为例,其任务不仅包括在道路上安全移动,还涉及穿梭于行人之间、感知台阶、识别障碍物形状与材质等,这对激光雷达在点云密度、反射率识别以及空间语义化处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器人行业缺乏海量数据积累,也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机器人需要更高自主性与自适应能力的传感系统。 激光雷达由此承担起“环境建模器”的角色,采集数据并为AI决策提供高质量、结构化的输入,使激光雷达逐步成为机器人智能架构的基础设施。 机器人行业的软
看
41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从汽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是主角吗?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23
上市21天交付破万!赛力斯超级增程铸就全新问界 M7 爆款基因
最新消息,全新问界M7上市仅21天,交付量便突破10000台,是名副其实的国民SUV。持续热销与稳定交付的背后,是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强力支撑,用实绩诠释赛力斯“技术为王”的发展逻辑。 作为增程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导者,赛力斯早在2016年率先布局增程技术研发。过去八年,赛力斯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历经多次迭代,不断突破增程系统的能效与性能边界,最终打造出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赋予产品差异化的硬核竞争力。 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基于“赛翼(C2E)增程架构”与“RoboREX智能控制技术”赋能,具有静谧无感、高集成、高效率三大行业领先优势。最高热效率44.8%、噪音感知频次降低90%、油电转化率3.65kWh/L,相当于1L油可发3.65度电,可以说,该系统从噪音感知、燃油消耗、续航里程、加速能力等多维度,全面升级了用户的全场景驾乘体验,为全新问界M7的市场表现注入核心动力。 技术的成熟度,最终需通过市场与行业双重检验。目前,赛力斯增程器业务已与25家行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仅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增程器销量突破20万台,稳居行业前列。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可靠性与普适性,更彰显其在增程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以超强技术实力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从技术研发的持续深耕,到市场热销的亮眼表现;从技术边界的不断突破,到对行业发展的深度赋能,赛力斯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锚点,让新能源汽车在续航、能效、驾乘体验上的顾虑不再成为用户选择的障碍。未来,赛力斯将继续深耕智能电动领域,为更多用户提供高效、静谧、舒适的出行体验,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赛力斯(601127)$
$赛力斯(09
看
1.36万
回复
6
点赞
1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上市21天交付破万!赛力斯超级增程铸就全新问界 M7 爆款基因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22
疗效优于海外竞品!劲方GFH375挺进胰腺癌一线,峰值销售可观
劲方医药宣布GFH375联合疗法治疗KRAS 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试验首例患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入组。 “不可成药”抗癌靶点再突破 沙利文数据显示G12D突变亚型在KRAS突变中占比最高(近30%),2025年全球KRAS G12D突变新发患者预计接近138万;同时,科研文献显示近四成胰腺癌患者存在KRAS G12D突变,未满足临床需求巨大,预计2025年全球胰腺癌药物市场规模将增至数十亿。胰腺癌当前标准治疗非常有限且效果不佳。化疗作为主流方案,其疗效已触及瓶颈,例如,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仅能延长半年左右。免疫疗法等其他治疗途径也因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而屡屡受挫,响应率极低。 GFH375单药疗法于2024年6月获批进入I/II期试验,GFH375/VS-7375今年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可用于一线及后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KRAS G12D突变型PDAC患者。根据刚刚结束的ESMO会议口头报告,GFH375单药试验中59例晚期及后线患者(近70%为3线及以上)接受首剂GFH375治疗距数据截止日至少4个月、并接受至少一次治疗后评估:客观缓解率为40.7%,疾病控制率为9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2个月,4个月总生存率为92.2%。 港股18A近年来募资之冠 已达成多项BD授权 本月,公司管线中的分子胶泛RAS抑制剂GFH276也在国内临床获批进入I/II期临床研究,进度位于国内泛RAS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GFH375则位于口服KRAS G12D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中美多项单药及联合疗法研究展现了该产品治疗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瘤种的优秀初步疗效,国内单药疗法也将进入针对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性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及与国内外伙伴的临床、商业合作,目前劲方管线中多个原研产品的开发速度位
看
22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疗效优于海外竞品!劲方GFH375挺进胰腺癌一线,峰值销售可观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21
多品牌赋能 + 成本优化双驱动,蔚来四季度攻坚单季盈利:从规模收获迈向周期穿越
日前,蔚来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CEO李斌将“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列为个人VAU首要目标,为接下来70余天的全面冲刺定调。据了解,为了实现盈利,公司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行动。 李斌将盈利目标清晰地拆解为一个公式:盈利=销售额×毛利率-费用。围绕这个公式,他在内部会议上锁定了三项核心行动: 1.重点车型营销推动与交付保障:全力提升乐道L90和全新ES8等高毛利车型的销量。其中,全新ES8在12月的月销目标高达1.5万辆以上。 2.供应链保供与降本:确保核心部件稳定供应,并通过技术手段(如使用自研芯片节省成本)和管理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3.高质量软件版本交付:通过按时交付高质量的车联网软件版本,提升用户体验,强化口碑传播,从而间接支持销量。 对于现阶段的蔚来而言,想实现单季度盈利这个具体目标并不难,因为蔚来的爆款车型已经起势了。更重要的是蔚来在冲击盈利目标的过程中所锻造出的强大组织能力。一个现实问题是,2026年初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退坡(从全额免征变为减半征收),这会提前透支2025年四季度的需求,但也可能导致2026年一季度销量的下滑,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蔚来需要发起一场极限压力测试,让自己真正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 蔚来进入收获期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的成效已经直接体现在销量和财务数据上。 销量方面持续攀升。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87,071辆)相比2024年同期的61,855辆,实现了约40.8%的同比增长。同时,9月单月交付量也达到了34,749辆,同比增长64.1%。 乐道L90成为蔚来历史上“销量破万最快的车型”,全新ES8也获得市场热烈反响。萤火虫品牌在交付三个月后即实现超1万辆交付。 基于多品牌战略带来的规模效应,蔚来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亏损环比大幅收窄超30%。 目前蔚来三季度财报还没有公布, 但是三季度销量的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
看
777
回复
3
点赞
5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多品牌赋能 + 成本优化双驱动,蔚来四季度攻坚单季盈利:从规模收获迈向周期穿越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17
地平线余凯的“冷思考”:自动驾驶是场“沉重创业”,但终将驶向万亿蓝海
10月16日,2025第八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盛大举行,在全体会议上,一场关于《自动驾驶热潮下的冷思考——安全与发展》的圆桌对话引发行业关注。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与蔚来李斌、大众中国吴博锐、Momenta曹旭东同台,共同探讨了自动驾驶产业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路径,为行业勾勒出一幅兼具理性与希望的发展图景。 使命在肩,安全与美好并重的自动驾驶征程 余凯博士一开场便强调了自动驾驶行业沉甸甸的责任感。当下,智能驾驶行业因激烈竞争和公众事件备受大众关注。从业者们既肩负着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的使命,又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从业者感慨,离开这一行业后人生轻松许多,这从侧面反映出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每日紧绷的状态,每一刻都背负着厚重的责任,甚至在睡梦中都难以放松。 地平线自创业伊始,就将“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作为使命,坚持将所有美好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余凯博士以自己的出行经历为例,在驾驶中遭遇堵车、加塞等各种复杂状况,出行体验既不美好也不安全。然而,即便面临诸多困难,他依然坚信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自动驾驶技术必将在未来取得巨大进步。 面对未来,余凯给出了地平线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三年推动 “hands off”,五年推动 “eyes off”,十年推动 “minds off”。从五年前辅助驾驶的初级状态,到如今城区NOA的广泛应用,技术进步实实在在、触手可及。尽管前方还有艰难险阻,但余凯博士充满信心,认为行业一定能够跨越重重障碍,实现既定目标。这种对行业发展的坚定信念,源于对用户产品和对用户美好出行的向往,激励着地平线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前行。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余凯博士 在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产业参与者众多,各方如何携手共进、明确责任,将安全技术真正落地,也是当下亟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余凯指出,当前首要任务是“在价值观层面对齐”:行业是否怀有敬畏之心,是将其视
看
1,05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地平线余凯的“冷思考”:自动驾驶是场“沉重创业”,但终将驶向万亿蓝海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14
赛力斯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至29.41亿元,问界全系车型累计交付超14.7万辆
据招股书,赛力斯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公司凭借近四十年的行业经验和运营优化,实现了多项业务里程碑。 1986年,赛力斯从弹簧和减震器业务开启了第一次创业,并扩展到摩托车业务;2003年,公司抓住自主品牌汽车崛起机遇,与东风汽车合资进入整车制造领域;2016年,公司全面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于2021年发布问界品牌,树立了“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定位,并推出了系列车型。 赛力斯的核心品牌问界自推出以来,旗下车型销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推出问界M5、问界M7、问界M8和问界M9四款车型。其中问界M5创下上市当年新品牌单车交付量破万的最快纪录;问界M7成为中国市场30万元级最畅销自主品牌车型,2024年交付量约20万辆;问界M9则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2024年交付量逾15万辆;公司于2025年4月发布的问界M8,亦获得市场追捧,正式上市后仅24小时大定即突破3万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问界品牌在2024年下半年以82%的NPS净推荐值登顶新能源汽车口碑榜首,且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总交付量达38.71万辆,同比增长268%。 赛力斯具备“垂直上量”的高质量交付能力。公司的“超级工厂”及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可保障公司问界系列产品的高质量敏捷交付,支撑了问界M9实现上市10个月生产超15万辆的“上市即上量”。公司高度重视质量控制,问界系列产品市场质量表现成为行业标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连续三年获得新能源汽车品牌新车质量表现第一名。 公司的问界品牌已形成包括问界M9、问界M8、问界M7和问界M5四款车型的产品矩阵,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市场覆盖,以精准价格梯度与场景化功能组合,全面抢占高端用户市场。 在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的“新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受到市场欢迎,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增长
看
989
回复
5
点赞
1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赛力斯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至29.41亿元,问界全系车型累计交付超14.7万辆
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
·
10-13
禾赛科技:引领激光雷达迈入百万台时代,透视产业新变局
近期,禾赛科技股价出现回调,部分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但从产业视角看,这种短期波动更像是高速发展途中的一次“呼吸调整”,而非趋势逆转,个人觉得不用过于担心。 9 月底,禾赛科技年度第 100 万台激光雷达正式下线。这一数字不仅是禾赛自身的产能里程碑,更标志着激光雷达行业从 “小众昂贵、难以量产” 的技术探索期,正式迈入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新阶段。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年产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的这一步跨越,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产业链成熟度的全面提升。 从全球视角回望,激光雷达此前长期被贴上 “高成本、低量产” 的传感器标签,如今百万级年产能的落地,意味着其已彻底突破制造瓶颈。这一突破并非偶然:一方面源于禾赛在自研核心零部件、自动化产线搭建及全流程质量管控上的持续深耕;另一方面,更是智能电动车行业对高阶感知硬件需求爆发的直接体现,当智能驾驶从 “可选配” 走向 “核心竞争力”,激光雷达的规模化便成为必然。 百万台下线:激光雷达行业迈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 2025 年第二季度,禾赛交出了一份极具行业信号意义的业绩答卷:营收达 7.1 亿元,同比增幅超 50%;净利润 4410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 7210 万元净亏损实现根本性扭亏为盈。这一转变不仅是财务数字的优化,更反映出公司运营逻辑的深层升级,正从规模优先转向规模与盈利平衡。 连续 5 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印证了市场对激光雷达需求的持续性;利润转正则标志着行业期待已久的规模效应正式显现。在当前激光雷达行业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的背景下,禾赛的盈利突破具有强烈的参考价值:它向市场证明,激光雷达企业完全可以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从市场份额来看,禾赛的领先地位同样稳固。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主激光雷达装机量共计 86.2 万颗,其中禾赛以 28.4 万颗的装机量拿下 33% 的市场份额,
看
1,145
回复
6
点赞
14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禾赛科技:引领激光雷达迈入百万台时代,透视产业新变局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087602178931600","uuid":"4087602178931600","gmtCreate":1624499115551,"gmtModify":1729232047386,"name":"杨不留行","pinyin":"yblxyangbuliuxing","introduction":"独立评论者,财经分析师","introductionEn":"","signature":"财经领域从业人员","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2,"status":2,"fanSize":274,"headSize":23,"tweetSize":130,"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1,"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success","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8.03","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1","templateUu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name":"星级创作者","description":"累计发表精华帖>=3(或有料帖>=10),且30天内发表过至少一篇精华帖(或4篇有料帖)并参与过评论","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866dcf97a73be1c330f85862546aedc","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f5c5fa8e2c7683bb5a7fce8753ee456","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1,"redirectLink":"https://www.laohu8.com/activity/market/2023/star-contributors/","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8.0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7}],"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1,"location":"上海","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95006887731248,"gmtCreate":1761882292038,"gmtModify":176188496116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从“网上卖钢”到“钢铁生态”:我在找钢总部看到的产业互联网真相","htmlText":"去了趟找钢,我才明白原来它的模式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对这家公司也是一知半解,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直到这次找钢举办的上市公司走访调研活动,我才对这家公司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次参加活动的人还挺多,也能感觉到找钢对这次活动的重视,这个活动我觉得还挺不错的,主要是帮助更多的投资者更加清晰的认识找钢。 说实话,去之前,我对找钢的印象还停留在“网上卖钢铁的”。想着他们办公楼里,是不是都摆着钢材样品,人人穿着工装。 真到了他们上海总部,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窗明几净,开放式办公,年轻人对着电脑敲代码,氛围跟别的互联网公司没啥两样。 这次去,不仅和他们几位员工聊了下,还和创始人王东董事长,以及董事秘书孟龙了解了下,而且他们对找钢股价的下跌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们介绍的很详细,这也让我对找钢的认识更加清楚了。 董秘孟龙带着我们在展厅参观,公司里有块巨大的屏幕,上面各种数字、地图、曲线在跳动。他看我没太明白,就在一旁给我解释。 “你看,这是全国各个仓库的实时库存,那边是正在运输的货车位置。这个价格曲线,是我们根据成交数据算出来的。”他指着屏幕说,“以前买卖钢材,价格一天变三回,现在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大家心里都有个准数,做决定就容易多了。” 听他这么一讲,我才感觉到,这跳动的屏幕背后,其实是整个中国钢铁市场的实时脉搏。 既然公司这么好,为什么股价会跌这么多?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疑惑的,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我找到了答案: 市场的疑虑主要来自财报 由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客户预付款项等会计处理,其利润表受到了“扭曲”,使得单纯看市盈率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根据管理层透露,账面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几乎全都是优先股导致。并且强调,这种扭曲是暂时的,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后,下一个财报将真实反映其盈利能力。 其次是海外业务方面,根据这次调研获得的数据,找钢的海外业务预计将贡献可观的利润,","listText":"去了趟找钢,我才明白原来它的模式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对这家公司也是一知半解,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直到这次找钢举办的上市公司走访调研活动,我才对这家公司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次参加活动的人还挺多,也能感觉到找钢对这次活动的重视,这个活动我觉得还挺不错的,主要是帮助更多的投资者更加清晰的认识找钢。 说实话,去之前,我对找钢的印象还停留在“网上卖钢铁的”。想着他们办公楼里,是不是都摆着钢材样品,人人穿着工装。 真到了他们上海总部,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窗明几净,开放式办公,年轻人对着电脑敲代码,氛围跟别的互联网公司没啥两样。 这次去,不仅和他们几位员工聊了下,还和创始人王东董事长,以及董事秘书孟龙了解了下,而且他们对找钢股价的下跌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们介绍的很详细,这也让我对找钢的认识更加清楚了。 董秘孟龙带着我们在展厅参观,公司里有块巨大的屏幕,上面各种数字、地图、曲线在跳动。他看我没太明白,就在一旁给我解释。 “你看,这是全国各个仓库的实时库存,那边是正在运输的货车位置。这个价格曲线,是我们根据成交数据算出来的。”他指着屏幕说,“以前买卖钢材,价格一天变三回,现在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大家心里都有个准数,做决定就容易多了。” 听他这么一讲,我才感觉到,这跳动的屏幕背后,其实是整个中国钢铁市场的实时脉搏。 既然公司这么好,为什么股价会跌这么多?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疑惑的,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我找到了答案: 市场的疑虑主要来自财报 由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客户预付款项等会计处理,其利润表受到了“扭曲”,使得单纯看市盈率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根据管理层透露,账面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几乎全都是优先股导致。并且强调,这种扭曲是暂时的,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后,下一个财报将真实反映其盈利能力。 其次是海外业务方面,根据这次调研获得的数据,找钢的海外业务预计将贡献可观的利润,","text":"去了趟找钢,我才明白原来它的模式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对这家公司也是一知半解,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直到这次找钢举办的上市公司走访调研活动,我才对这家公司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次参加活动的人还挺多,也能感觉到找钢对这次活动的重视,这个活动我觉得还挺不错的,主要是帮助更多的投资者更加清晰的认识找钢。 说实话,去之前,我对找钢的印象还停留在“网上卖钢铁的”。想着他们办公楼里,是不是都摆着钢材样品,人人穿着工装。 真到了他们上海总部,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窗明几净,开放式办公,年轻人对着电脑敲代码,氛围跟别的互联网公司没啥两样。 这次去,不仅和他们几位员工聊了下,还和创始人王东董事长,以及董事秘书孟龙了解了下,而且他们对找钢股价的下跌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们介绍的很详细,这也让我对找钢的认识更加清楚了。 董秘孟龙带着我们在展厅参观,公司里有块巨大的屏幕,上面各种数字、地图、曲线在跳动。他看我没太明白,就在一旁给我解释。 “你看,这是全国各个仓库的实时库存,那边是正在运输的货车位置。这个价格曲线,是我们根据成交数据算出来的。”他指着屏幕说,“以前买卖钢材,价格一天变三回,现在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大家心里都有个准数,做决定就容易多了。” 听他这么一讲,我才感觉到,这跳动的屏幕背后,其实是整个中国钢铁市场的实时脉搏。 既然公司这么好,为什么股价会跌这么多?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疑惑的,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我找到了答案: 市场的疑虑主要来自财报 由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客户预付款项等会计处理,其利润表受到了“扭曲”,使得单纯看市盈率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根据管理层透露,账面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几乎全都是优先股导致。并且强调,这种扭曲是暂时的,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后,下一个财报将真实反映其盈利能力。 其次是海外业务方面,根据这次调研获得的数据,找钢的海外业务预计将贡献可观的利润,","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11da5ac8c5834c72f4f9a5f78038e","width":"1267","height":"95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934c15a7654a0c7285c61d6b909638e","width":"1267","height":"95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082c7acf91177df9432253aea799972","width":"1269","height":"95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50068877312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4988721013176,"gmtCreate":1761877618717,"gmtModify":1761877652877,"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港股上市前夕,赛力斯亮“成绩单”","htmlText":"即将登陆港交所的赛力斯发布最新季报。 10月30日晚,赛力斯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30万辆。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 业内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2024年实现盈利之前,赛力斯曾连续亏损了4年。经历中国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浪潮,赛力斯通过与**合作拥抱行业巨变,产品和品牌已经得到市场认可,2025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再次证明了公司正处于健康发展阶段。 另外,10月30日晚,赛力斯还介绍,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7日开启港股招股,计划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后将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为后续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动能。 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赛力斯港股招股书 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 根据10月30日公告,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1.33亿元,同比增长1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下降1.74%;基本每股收益1.49元。赛力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基本每股收益3.34元。 赛力斯介绍,2025年以来,赛力斯和**合作的问界品牌加速产品迭代,多款车型相继上市。从问界新M5 Ultra到问界M9 2025款,再到覆盖家庭用户需求的问界M8及全新问界M7,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受到市场认可及用户喜爱。 根据赛力斯统计,截至目前,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其中,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元级销量冠军;全新问界M7上市36天交付突破","listText":"即将登陆港交所的赛力斯发布最新季报。 10月30日晚,赛力斯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30万辆。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 业内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2024年实现盈利之前,赛力斯曾连续亏损了4年。经历中国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浪潮,赛力斯通过与**合作拥抱行业巨变,产品和品牌已经得到市场认可,2025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再次证明了公司正处于健康发展阶段。 另外,10月30日晚,赛力斯还介绍,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7日开启港股招股,计划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后将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为后续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动能。 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赛力斯港股招股书 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 根据10月30日公告,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1.33亿元,同比增长1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下降1.74%;基本每股收益1.49元。赛力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基本每股收益3.34元。 赛力斯介绍,2025年以来,赛力斯和**合作的问界品牌加速产品迭代,多款车型相继上市。从问界新M5 Ultra到问界M9 2025款,再到覆盖家庭用户需求的问界M8及全新问界M7,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受到市场认可及用户喜爱。 根据赛力斯统计,截至目前,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其中,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元级销量冠军;全新问界M7上市36天交付突破","text":"即将登陆港交所的赛力斯发布最新季报。 10月30日晚,赛力斯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30万辆。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 业内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2024年实现盈利之前,赛力斯曾连续亏损了4年。经历中国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浪潮,赛力斯通过与**合作拥抱行业巨变,产品和品牌已经得到市场认可,2025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再次证明了公司正处于健康发展阶段。 另外,10月30日晚,赛力斯还介绍,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7日开启港股招股,计划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后将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为后续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动能。 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赛力斯港股招股书 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 根据10月30日公告,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1.33亿元,同比增长1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下降1.74%;基本每股收益1.49元。赛力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基本每股收益3.34元。 赛力斯介绍,2025年以来,赛力斯和**合作的问界品牌加速产品迭代,多款车型相继上市。从问界新M5 Ultra到问界M9 2025款,再到覆盖家庭用户需求的问界M8及全新问界M7,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受到市场认可及用户喜爱。 根据赛力斯统计,截至目前,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其中,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元级销量冠军;全新问界M7上市36天交付突破","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7b36348dfa51c125aca35e7be7803d2","width":"1080","height":"154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4af6ce11877e1d58e7226141360a2f8","width":"1080","height":"81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628059e8957bb62dd442ca11dbaf28e","width":"1080","height":"60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49887210131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1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4663305961888,"gmtCreate":1761797144536,"gmtModify":1761799131354,"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医学媒体称GFH375为首个获得胰腺癌临床POC的KRAS抑制剂,劲方电话会拆解亚组疗效数据","htmlText":"01 主线剧情并未下线 在许多热点领域,中国biotech正展示全球竞争力。例如MNC争相布局的KRAS G12D,刚刚结束的ESMO大会,为我们撕开了一个观察窗口。 具体而言,劲方医药的GFH375,在会上交出的答卷,足以冲击全球KRAS G12D抑制剂开发格局。 支撑这一判断的有两个关键。其一,尽管没有直接的头对头对比,但GFH375的入组患者当中的后线(三线及以上)比例显著偏高。一方面,95.5%的患者入组时已合并肿瘤转移(均为IV期),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78.8%)、肺部(28.8%)和腹膜(28.8%);另一方面,68.2%的患者既往已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以化疗为主),其中1/3患者还接受过免疫治疗。对于经多线治疗的患者,往往意味着更难治疗,而GFH375仍能展现优秀疗效,恰恰印证了突出的潜力。参考其他一线RAS抑制剂联合疗法的胰腺癌疗效数据,GFH375未来步入一线联合治疗的前景也更值得期待。 其二,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GFH375在59名可评估患者里实现了40.7%的客观缓解率(ORR),远高于当前标准治疗的化疗药物(6%-17%)。如下图所示,其已公布的样本数据最大,且ORR处于全球KRAS G12D靶向药的领先位置。在二线及以上人群中单药的领先疗效,也将为业已开展的GFH375、化疗一线PDAC联合疗法奠定基础。 和ASCO报告公布的23名PDAC患者样本数据相比,ESMO报告的样本量在一个季度内增长数倍,不仅展现了临床速度背后的患者需求、稳定疗效,且仍保持了稳定的ORR水准。对于存在高度未满足需求的“癌王”治疗,在开发周期不断内卷的全球竞速中,速度差+时间差+疗效优势,足以预示产品拥有BIC的实力和未来前景。 在10月27日劲方医药和合作伙伴Verastem Oncology举办的电话汇报会中,劲方医药展示的该研究二线和","listText":"01 主线剧情并未下线 在许多热点领域,中国biotech正展示全球竞争力。例如MNC争相布局的KRAS G12D,刚刚结束的ESMO大会,为我们撕开了一个观察窗口。 具体而言,劲方医药的GFH375,在会上交出的答卷,足以冲击全球KRAS G12D抑制剂开发格局。 支撑这一判断的有两个关键。其一,尽管没有直接的头对头对比,但GFH375的入组患者当中的后线(三线及以上)比例显著偏高。一方面,95.5%的患者入组时已合并肿瘤转移(均为IV期),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78.8%)、肺部(28.8%)和腹膜(28.8%);另一方面,68.2%的患者既往已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以化疗为主),其中1/3患者还接受过免疫治疗。对于经多线治疗的患者,往往意味着更难治疗,而GFH375仍能展现优秀疗效,恰恰印证了突出的潜力。参考其他一线RAS抑制剂联合疗法的胰腺癌疗效数据,GFH375未来步入一线联合治疗的前景也更值得期待。 其二,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GFH375在59名可评估患者里实现了40.7%的客观缓解率(ORR),远高于当前标准治疗的化疗药物(6%-17%)。如下图所示,其已公布的样本数据最大,且ORR处于全球KRAS G12D靶向药的领先位置。在二线及以上人群中单药的领先疗效,也将为业已开展的GFH375、化疗一线PDAC联合疗法奠定基础。 和ASCO报告公布的23名PDAC患者样本数据相比,ESMO报告的样本量在一个季度内增长数倍,不仅展现了临床速度背后的患者需求、稳定疗效,且仍保持了稳定的ORR水准。对于存在高度未满足需求的“癌王”治疗,在开发周期不断内卷的全球竞速中,速度差+时间差+疗效优势,足以预示产品拥有BIC的实力和未来前景。 在10月27日劲方医药和合作伙伴Verastem Oncology举办的电话汇报会中,劲方医药展示的该研究二线和","text":"01 主线剧情并未下线 在许多热点领域,中国biotech正展示全球竞争力。例如MNC争相布局的KRAS G12D,刚刚结束的ESMO大会,为我们撕开了一个观察窗口。 具体而言,劲方医药的GFH375,在会上交出的答卷,足以冲击全球KRAS G12D抑制剂开发格局。 支撑这一判断的有两个关键。其一,尽管没有直接的头对头对比,但GFH375的入组患者当中的后线(三线及以上)比例显著偏高。一方面,95.5%的患者入组时已合并肿瘤转移(均为IV期),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78.8%)、肺部(28.8%)和腹膜(28.8%);另一方面,68.2%的患者既往已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以化疗为主),其中1/3患者还接受过免疫治疗。对于经多线治疗的患者,往往意味着更难治疗,而GFH375仍能展现优秀疗效,恰恰印证了突出的潜力。参考其他一线RAS抑制剂联合疗法的胰腺癌疗效数据,GFH375未来步入一线联合治疗的前景也更值得期待。 其二,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GFH375在59名可评估患者里实现了40.7%的客观缓解率(ORR),远高于当前标准治疗的化疗药物(6%-17%)。如下图所示,其已公布的样本数据最大,且ORR处于全球KRAS G12D靶向药的领先位置。在二线及以上人群中单药的领先疗效,也将为业已开展的GFH375、化疗一线PDAC联合疗法奠定基础。 和ASCO报告公布的23名PDAC患者样本数据相比,ESMO报告的样本量在一个季度内增长数倍,不仅展现了临床速度背后的患者需求、稳定疗效,且仍保持了稳定的ORR水准。对于存在高度未满足需求的“癌王”治疗,在开发周期不断内卷的全球竞速中,速度差+时间差+疗效优势,足以预示产品拥有BIC的实力和未来前景。 在10月27日劲方医药和合作伙伴Verastem Oncology举办的电话汇报会中,劲方医药展示的该研究二线和","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46633059618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2200007304056,"gmtCreate":1761187193242,"gmtModify":1761188218752,"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从汽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是主角吗?","htmlText":"激光雷达(LiDAR)完成了从实验室技术到汽车产业核心感知设备的跨越,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崛起,激光雷达正迎来它的“赛道扩展”——从汽车赛道感知部件,转型为支撑机器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李一帆在 IROS 2025 上的演讲的内容做一些梳理,将创新与可量产的商业模式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智能机器进入规模化时代。  从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拓展 激光雷达最初的黄金舞台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承担着车辆的“眼睛”角色,通过高速扫描获取环境的三维点云,实现精准测距与障碍物识别。 从2015年到2020年,这项技术在车规量产化上经历了完整的“从昂贵原型到成本可控”的进化。 激光雷达从一台六万美元的复杂设备,降到数百美元的高可靠传感器,这为它进入更广阔的机器人世界奠定了基础。 汽车与机器人之间的技术逻辑存在“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感知的本质:机器需要理解环境、感知障碍、规划路径;变化的是应用场景的维度与复杂度。 汽车主要在二维世界中行驶,遵循规则明确的道路系统,而机器人则生活在“非结构化的三维世界”中。 机器人不仅要避免碰撞,更要与环境交互。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碰撞”是失败;但对于服务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甚至人形机器人而言,物理接触往往是任务的一部分。 激光雷达技术在机器人中重新定义自己的使命,是成为机器人对环境理解的关键感知层。 以美团的配送机器人为例,其任务不仅包括在道路上安全移动,还涉及穿梭于行人之间、感知台阶、识别障碍物形状与材质等,这对激光雷达在点云密度、反射率识别以及空间语义化处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器人行业缺乏海量数据积累,也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机器人需要更高自主性与自适应能力的传感系统。 激光雷达由此承担起“环境建模器”的角色,采集数据并为AI决策提供高质量、结构化的输入,使激光雷达逐步成为机器人智能架构的基础设施。 机器人行业的软","listText":"激光雷达(LiDAR)完成了从实验室技术到汽车产业核心感知设备的跨越,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崛起,激光雷达正迎来它的“赛道扩展”——从汽车赛道感知部件,转型为支撑机器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李一帆在 IROS 2025 上的演讲的内容做一些梳理,将创新与可量产的商业模式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智能机器进入规模化时代。  从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拓展 激光雷达最初的黄金舞台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承担着车辆的“眼睛”角色,通过高速扫描获取环境的三维点云,实现精准测距与障碍物识别。 从2015年到2020年,这项技术在车规量产化上经历了完整的“从昂贵原型到成本可控”的进化。 激光雷达从一台六万美元的复杂设备,降到数百美元的高可靠传感器,这为它进入更广阔的机器人世界奠定了基础。 汽车与机器人之间的技术逻辑存在“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感知的本质:机器需要理解环境、感知障碍、规划路径;变化的是应用场景的维度与复杂度。 汽车主要在二维世界中行驶,遵循规则明确的道路系统,而机器人则生活在“非结构化的三维世界”中。 机器人不仅要避免碰撞,更要与环境交互。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碰撞”是失败;但对于服务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甚至人形机器人而言,物理接触往往是任务的一部分。 激光雷达技术在机器人中重新定义自己的使命,是成为机器人对环境理解的关键感知层。 以美团的配送机器人为例,其任务不仅包括在道路上安全移动,还涉及穿梭于行人之间、感知台阶、识别障碍物形状与材质等,这对激光雷达在点云密度、反射率识别以及空间语义化处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器人行业缺乏海量数据积累,也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机器人需要更高自主性与自适应能力的传感系统。 激光雷达由此承担起“环境建模器”的角色,采集数据并为AI决策提供高质量、结构化的输入,使激光雷达逐步成为机器人智能架构的基础设施。 机器人行业的软","text":"激光雷达(LiDAR)完成了从实验室技术到汽车产业核心感知设备的跨越,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崛起,激光雷达正迎来它的“赛道扩展”——从汽车赛道感知部件,转型为支撑机器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李一帆在 IROS 2025 上的演讲的内容做一些梳理,将创新与可量产的商业模式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智能机器进入规模化时代。 从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拓展 激光雷达最初的黄金舞台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承担着车辆的“眼睛”角色,通过高速扫描获取环境的三维点云,实现精准测距与障碍物识别。 从2015年到2020年,这项技术在车规量产化上经历了完整的“从昂贵原型到成本可控”的进化。 激光雷达从一台六万美元的复杂设备,降到数百美元的高可靠传感器,这为它进入更广阔的机器人世界奠定了基础。 汽车与机器人之间的技术逻辑存在“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感知的本质:机器需要理解环境、感知障碍、规划路径;变化的是应用场景的维度与复杂度。 汽车主要在二维世界中行驶,遵循规则明确的道路系统,而机器人则生活在“非结构化的三维世界”中。 机器人不仅要避免碰撞,更要与环境交互。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碰撞”是失败;但对于服务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甚至人形机器人而言,物理接触往往是任务的一部分。 激光雷达技术在机器人中重新定义自己的使命,是成为机器人对环境理解的关键感知层。 以美团的配送机器人为例,其任务不仅包括在道路上安全移动,还涉及穿梭于行人之间、感知台阶、识别障碍物形状与材质等,这对激光雷达在点云密度、反射率识别以及空间语义化处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器人行业缺乏海量数据积累,也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机器人需要更高自主性与自适应能力的传感系统。 激光雷达由此承担起“环境建模器”的角色,采集数据并为AI决策提供高质量、结构化的输入,使激光雷达逐步成为机器人智能架构的基础设施。 机器人行业的软","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7b6760b8f57f2fbe710af539f4c901b","width":"828","height":"46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c946d4b0e507f84b20ff588b130dcfe","width":"828","height":"46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d52e81c7e07c4530500f8300fd28d6f","width":"828","height":"46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220000730405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1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2186467868768,"gmtCreate":1761184001617,"gmtModify":1761526093203,"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上市21天交付破万!赛力斯超级增程铸就全新问界 M7 爆款基因","htmlText":"最新消息,全新问界M7上市仅21天,交付量便突破10000台,是名副其实的国民SUV。持续热销与稳定交付的背后,是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强力支撑,用实绩诠释赛力斯“技术为王”的发展逻辑。 作为增程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导者,赛力斯早在2016年率先布局增程技术研发。过去八年,赛力斯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历经多次迭代,不断突破增程系统的能效与性能边界,最终打造出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赋予产品差异化的硬核竞争力。 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基于“赛翼(C2E)增程架构”与“RoboREX智能控制技术”赋能,具有静谧无感、高集成、高效率三大行业领先优势。最高热效率44.8%、噪音感知频次降低90%、油电转化率3.65kWh/L,相当于1L油可发3.65度电,可以说,该系统从噪音感知、燃油消耗、续航里程、加速能力等多维度,全面升级了用户的全场景驾乘体验,为全新问界M7的市场表现注入核心动力。  技术的成熟度,最终需通过市场与行业双重检验。目前,赛力斯增程器业务已与25家行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仅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增程器销量突破20万台,稳居行业前列。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可靠性与普适性,更彰显其在增程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以超强技术实力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从技术研发的持续深耕,到市场热销的亮眼表现;从技术边界的不断突破,到对行业发展的深度赋能,赛力斯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锚点,让新能源汽车在续航、能效、驾乘体验上的顾虑不再成为用户选择的障碍。未来,赛力斯将继续深耕智能电动领域,为更多用户提供高效、静谧、舒适的出行体验,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a href=\"https://laohu8.com/S/601127\">$赛力斯(601127)$</a> <a href=\"https://laohu8.com/S/09927\">$赛力斯(09</a>","listText":"最新消息,全新问界M7上市仅21天,交付量便突破10000台,是名副其实的国民SUV。持续热销与稳定交付的背后,是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强力支撑,用实绩诠释赛力斯“技术为王”的发展逻辑。 作为增程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导者,赛力斯早在2016年率先布局增程技术研发。过去八年,赛力斯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历经多次迭代,不断突破增程系统的能效与性能边界,最终打造出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赋予产品差异化的硬核竞争力。 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基于“赛翼(C2E)增程架构”与“RoboREX智能控制技术”赋能,具有静谧无感、高集成、高效率三大行业领先优势。最高热效率44.8%、噪音感知频次降低90%、油电转化率3.65kWh/L,相当于1L油可发3.65度电,可以说,该系统从噪音感知、燃油消耗、续航里程、加速能力等多维度,全面升级了用户的全场景驾乘体验,为全新问界M7的市场表现注入核心动力。  技术的成熟度,最终需通过市场与行业双重检验。目前,赛力斯增程器业务已与25家行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仅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增程器销量突破20万台,稳居行业前列。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可靠性与普适性,更彰显其在增程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以超强技术实力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从技术研发的持续深耕,到市场热销的亮眼表现;从技术边界的不断突破,到对行业发展的深度赋能,赛力斯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锚点,让新能源汽车在续航、能效、驾乘体验上的顾虑不再成为用户选择的障碍。未来,赛力斯将继续深耕智能电动领域,为更多用户提供高效、静谧、舒适的出行体验,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a href=\"https://laohu8.com/S/601127\">$赛力斯(601127)$</a> <a href=\"https://laohu8.com/S/09927\">$赛力斯(09</a>","text":"最新消息,全新问界M7上市仅21天,交付量便突破10000台,是名副其实的国民SUV。持续热销与稳定交付的背后,是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强力支撑,用实绩诠释赛力斯“技术为王”的发展逻辑。 作为增程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导者,赛力斯早在2016年率先布局增程技术研发。过去八年,赛力斯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历经多次迭代,不断突破增程系统的能效与性能边界,最终打造出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赋予产品差异化的硬核竞争力。 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基于“赛翼(C2E)增程架构”与“RoboREX智能控制技术”赋能,具有静谧无感、高集成、高效率三大行业领先优势。最高热效率44.8%、噪音感知频次降低90%、油电转化率3.65kWh/L,相当于1L油可发3.65度电,可以说,该系统从噪音感知、燃油消耗、续航里程、加速能力等多维度,全面升级了用户的全场景驾乘体验,为全新问界M7的市场表现注入核心动力。 技术的成熟度,最终需通过市场与行业双重检验。目前,赛力斯增程器业务已与25家行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仅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增程器销量突破20万台,稳居行业前列。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可靠性与普适性,更彰显其在增程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以超强技术实力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从技术研发的持续深耕,到市场热销的亮眼表现;从技术边界的不断突破,到对行业发展的深度赋能,赛力斯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锚点,让新能源汽车在续航、能效、驾乘体验上的顾虑不再成为用户选择的障碍。未来,赛力斯将继续深耕智能电动领域,为更多用户提供高效、静谧、舒适的出行体验,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赛力斯(601127)$ $赛力斯(09","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5bb28407d4455033de1f58a6708f9a8","width":"500","height":"33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2,"commentSize":6,"repostSize":3,"link":"https://laohu8.com/post/4921864678687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55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4215313328797350","authorId":"4215313328797350","name":"小打小闹心平气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bc042a81c93b6ac25fa8c1622b797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4215313328797350","idStr":"4215313328797350"},"content":"21 天交付破万,不是销量也不是大定","text":"21 天交付破万,不是销量也不是大定","html":"21 天交付破万,不是销量也不是大定"},{"author":{"id":"4215313240797140","authorId":"4215313240797140","name":"挣点小零花花","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f19e7adf63a612538829df478f810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4215313240797140","idStr":"4215313240797140"},"content":"问界 M7 这波表现挺亮眼的[开心]","text":"问界 M7 这波表现挺亮眼的[开心]","html":"问界 M7 这波表现挺亮眼的[开心]"}],"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1915019805432,"gmtCreate":1761117283036,"gmtModify":1761117818955,"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疗效优于海外竞品!劲方GFH375挺进胰腺癌一线,峰值销售可观","htmlText":"劲方医药宣布GFH375联合疗法治疗KRAS 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试验首例患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入组。 “不可成药”抗癌靶点再突破 沙利文数据显示G12D突变亚型在KRAS突变中占比最高(近30%),2025年全球KRAS G12D突变新发患者预计接近138万;同时,科研文献显示近四成胰腺癌患者存在KRAS G12D突变,未满足临床需求巨大,预计2025年全球胰腺癌药物市场规模将增至数十亿。胰腺癌当前标准治疗非常有限且效果不佳。化疗作为主流方案,其疗效已触及瓶颈,例如,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仅能延长半年左右。免疫疗法等其他治疗途径也因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而屡屡受挫,响应率极低。 GFH375单药疗法于2024年6月获批进入I/II期试验,GFH375/VS-7375今年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可用于一线及后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KRAS G12D突变型PDAC患者。根据刚刚结束的ESMO会议口头报告,GFH375单药试验中59例晚期及后线患者(近70%为3线及以上)接受首剂GFH375治疗距数据截止日至少4个月、并接受至少一次治疗后评估:客观缓解率为40.7%,疾病控制率为9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2个月,4个月总生存率为92.2%。  港股18A近年来募资之冠 已达成多项BD授权 本月,公司管线中的分子胶泛RAS抑制剂GFH276也在国内临床获批进入I/II期临床研究,进度位于国内泛RAS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GFH375则位于口服KRAS G12D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中美多项单药及联合疗法研究展现了该产品治疗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瘤种的优秀初步疗效,国内单药疗法也将进入针对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性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及与国内外伙伴的临床、商业合作,目前劲方管线中多个原研产品的开发速度位","listText":"劲方医药宣布GFH375联合疗法治疗KRAS 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试验首例患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入组。 “不可成药”抗癌靶点再突破 沙利文数据显示G12D突变亚型在KRAS突变中占比最高(近30%),2025年全球KRAS G12D突变新发患者预计接近138万;同时,科研文献显示近四成胰腺癌患者存在KRAS G12D突变,未满足临床需求巨大,预计2025年全球胰腺癌药物市场规模将增至数十亿。胰腺癌当前标准治疗非常有限且效果不佳。化疗作为主流方案,其疗效已触及瓶颈,例如,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仅能延长半年左右。免疫疗法等其他治疗途径也因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而屡屡受挫,响应率极低。 GFH375单药疗法于2024年6月获批进入I/II期试验,GFH375/VS-7375今年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可用于一线及后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KRAS G12D突变型PDAC患者。根据刚刚结束的ESMO会议口头报告,GFH375单药试验中59例晚期及后线患者(近70%为3线及以上)接受首剂GFH375治疗距数据截止日至少4个月、并接受至少一次治疗后评估:客观缓解率为40.7%,疾病控制率为9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2个月,4个月总生存率为92.2%。  港股18A近年来募资之冠 已达成多项BD授权 本月,公司管线中的分子胶泛RAS抑制剂GFH276也在国内临床获批进入I/II期临床研究,进度位于国内泛RAS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GFH375则位于口服KRAS G12D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中美多项单药及联合疗法研究展现了该产品治疗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瘤种的优秀初步疗效,国内单药疗法也将进入针对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性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及与国内外伙伴的临床、商业合作,目前劲方管线中多个原研产品的开发速度位","text":"劲方医药宣布GFH375联合疗法治疗KRAS 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试验首例患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入组。 “不可成药”抗癌靶点再突破 沙利文数据显示G12D突变亚型在KRAS突变中占比最高(近30%),2025年全球KRAS G12D突变新发患者预计接近138万;同时,科研文献显示近四成胰腺癌患者存在KRAS G12D突变,未满足临床需求巨大,预计2025年全球胰腺癌药物市场规模将增至数十亿。胰腺癌当前标准治疗非常有限且效果不佳。化疗作为主流方案,其疗效已触及瓶颈,例如,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仅能延长半年左右。免疫疗法等其他治疗途径也因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而屡屡受挫,响应率极低。 GFH375单药疗法于2024年6月获批进入I/II期试验,GFH375/VS-7375今年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可用于一线及后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KRAS G12D突变型PDAC患者。根据刚刚结束的ESMO会议口头报告,GFH375单药试验中59例晚期及后线患者(近70%为3线及以上)接受首剂GFH375治疗距数据截止日至少4个月、并接受至少一次治疗后评估:客观缓解率为40.7%,疾病控制率为9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2个月,4个月总生存率为92.2%。 港股18A近年来募资之冠 已达成多项BD授权 本月,公司管线中的分子胶泛RAS抑制剂GFH276也在国内临床获批进入I/II期临床研究,进度位于国内泛RAS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GFH375则位于口服KRAS G12D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中美多项单药及联合疗法研究展现了该产品治疗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瘤种的优秀初步疗效,国内单药疗法也将进入针对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性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及与国内外伙伴的临床、商业合作,目前劲方管线中多个原研产品的开发速度位","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19150198054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1509330112808,"gmtCreate":1761018316221,"gmtModify":1761018349879,"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多品牌赋能 + 成本优化双驱动,蔚来四季度攻坚单季盈利:从规模收获迈向周期穿越","htmlText":"日前,蔚来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CEO李斌将“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列为个人VAU首要目标,为接下来70余天的全面冲刺定调。据了解,为了实现盈利,公司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行动。 李斌将盈利目标清晰地拆解为一个公式:盈利=销售额×毛利率-费用。围绕这个公式,他在内部会议上锁定了三项核心行动: 1.重点车型营销推动与交付保障:全力提升乐道L90和全新ES8等高毛利车型的销量。其中,全新ES8在12月的月销目标高达1.5万辆以上。 2.供应链保供与降本:确保核心部件稳定供应,并通过技术手段(如使用自研芯片节省成本)和管理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3.高质量软件版本交付:通过按时交付高质量的车联网软件版本,提升用户体验,强化口碑传播,从而间接支持销量。 对于现阶段的蔚来而言,想实现单季度盈利这个具体目标并不难,因为蔚来的爆款车型已经起势了。更重要的是蔚来在冲击盈利目标的过程中所锻造出的强大组织能力。一个现实问题是,2026年初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退坡(从全额免征变为减半征收),这会提前透支2025年四季度的需求,但也可能导致2026年一季度销量的下滑,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蔚来需要发起一场极限压力测试,让自己真正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 蔚来进入收获期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的成效已经直接体现在销量和财务数据上。 销量方面持续攀升。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87,071辆)相比2024年同期的61,855辆,实现了约40.8%的同比增长。同时,9月单月交付量也达到了34,749辆,同比增长64.1%。 乐道L90成为蔚来历史上“销量破万最快的车型”,全新ES8也获得市场热烈反响。萤火虫品牌在交付三个月后即实现超1万辆交付。 基于多品牌战略带来的规模效应,蔚来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亏损环比大幅收窄超30%。 目前蔚来三季度财报还没有公布, 但是三季度销量的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listText":"日前,蔚来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CEO李斌将“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列为个人VAU首要目标,为接下来70余天的全面冲刺定调。据了解,为了实现盈利,公司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行动。 李斌将盈利目标清晰地拆解为一个公式:盈利=销售额×毛利率-费用。围绕这个公式,他在内部会议上锁定了三项核心行动: 1.重点车型营销推动与交付保障:全力提升乐道L90和全新ES8等高毛利车型的销量。其中,全新ES8在12月的月销目标高达1.5万辆以上。 2.供应链保供与降本:确保核心部件稳定供应,并通过技术手段(如使用自研芯片节省成本)和管理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3.高质量软件版本交付:通过按时交付高质量的车联网软件版本,提升用户体验,强化口碑传播,从而间接支持销量。 对于现阶段的蔚来而言,想实现单季度盈利这个具体目标并不难,因为蔚来的爆款车型已经起势了。更重要的是蔚来在冲击盈利目标的过程中所锻造出的强大组织能力。一个现实问题是,2026年初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退坡(从全额免征变为减半征收),这会提前透支2025年四季度的需求,但也可能导致2026年一季度销量的下滑,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蔚来需要发起一场极限压力测试,让自己真正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 蔚来进入收获期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的成效已经直接体现在销量和财务数据上。 销量方面持续攀升。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87,071辆)相比2024年同期的61,855辆,实现了约40.8%的同比增长。同时,9月单月交付量也达到了34,749辆,同比增长64.1%。 乐道L90成为蔚来历史上“销量破万最快的车型”,全新ES8也获得市场热烈反响。萤火虫品牌在交付三个月后即实现超1万辆交付。 基于多品牌战略带来的规模效应,蔚来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亏损环比大幅收窄超30%。 目前蔚来三季度财报还没有公布, 但是三季度销量的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text":"日前,蔚来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CEO李斌将“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列为个人VAU首要目标,为接下来70余天的全面冲刺定调。据了解,为了实现盈利,公司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行动。 李斌将盈利目标清晰地拆解为一个公式:盈利=销售额×毛利率-费用。围绕这个公式,他在内部会议上锁定了三项核心行动: 1.重点车型营销推动与交付保障:全力提升乐道L90和全新ES8等高毛利车型的销量。其中,全新ES8在12月的月销目标高达1.5万辆以上。 2.供应链保供与降本:确保核心部件稳定供应,并通过技术手段(如使用自研芯片节省成本)和管理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3.高质量软件版本交付:通过按时交付高质量的车联网软件版本,提升用户体验,强化口碑传播,从而间接支持销量。 对于现阶段的蔚来而言,想实现单季度盈利这个具体目标并不难,因为蔚来的爆款车型已经起势了。更重要的是蔚来在冲击盈利目标的过程中所锻造出的强大组织能力。一个现实问题是,2026年初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退坡(从全额免征变为减半征收),这会提前透支2025年四季度的需求,但也可能导致2026年一季度销量的下滑,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蔚来需要发起一场极限压力测试,让自己真正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 蔚来进入收获期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的成效已经直接体现在销量和财务数据上。 销量方面持续攀升。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87,071辆)相比2024年同期的61,855辆,实现了约40.8%的同比增长。同时,9月单月交付量也达到了34,749辆,同比增长64.1%。 乐道L90成为蔚来历史上“销量破万最快的车型”,全新ES8也获得市场热烈反响。萤火虫品牌在交付三个月后即实现超1万辆交付。 基于多品牌战略带来的规模效应,蔚来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亏损环比大幅收窄超30%。 目前蔚来三季度财报还没有公布, 但是三季度销量的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96c14c17cb6b157cd2eb1ba31eb32c3","width":"541","height":"32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e0d2c9e4cee31aa82d8ecc8c6a2d7f1","width":"538","height":"40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1878e3301e5aba379e11b7043aedd90","width":"543","height":"27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5,"commentSize":3,"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15093301128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7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4129866926184540","authorId":"4129866926184540","name":"堂的手","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30b80eb6b226de4b1eeee85bd77a0c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4129866926184540","idStr":"4129866926184540"},"content":"离交卷还有70多天,全员冲刺,期待蔚来交出满意答卷","text":"离交卷还有70多天,全员冲刺,期待蔚来交出满意答卷","html":"离交卷还有70多天,全员冲刺,期待蔚来交出满意答卷"},{"author":{"id":"4130490900500940","authorId":"4130490900500940","name":"莫华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47abbcd3f86255762cafbcdaec929e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4130490900500940","idStr":"4130490900500940"},"content":"这增速太猛了,四季度盈利稳了","text":"这增速太猛了,四季度盈利稳了","html":"这增速太猛了,四季度盈利稳了"}],"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0102111023640,"gmtCreate":1760680770855,"gmtModify":1760681269515,"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地平线余凯的“冷思考”:自动驾驶是场“沉重创业”,但终将驶向万亿蓝海","htmlText":"10月16日,2025第八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盛大举行,在全体会议上,一场关于《自动驾驶热潮下的冷思考——安全与发展》的圆桌对话引发行业关注。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与蔚来李斌、大众中国吴博锐、Momenta曹旭东同台,共同探讨了自动驾驶产业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路径,为行业勾勒出一幅兼具理性与希望的发展图景。 使命在肩,安全与美好并重的自动驾驶征程 余凯博士一开场便强调了自动驾驶行业沉甸甸的责任感。当下,智能驾驶行业因激烈竞争和公众事件备受大众关注。从业者们既肩负着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的使命,又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从业者感慨,离开这一行业后人生轻松许多,这从侧面反映出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每日紧绷的状态,每一刻都背负着厚重的责任,甚至在睡梦中都难以放松。 地平线自创业伊始,就将“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作为使命,坚持将所有美好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余凯博士以自己的出行经历为例,在驾驶中遭遇堵车、加塞等各种复杂状况,出行体验既不美好也不安全。然而,即便面临诸多困难,他依然坚信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自动驾驶技术必将在未来取得巨大进步。 面对未来,余凯给出了地平线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三年推动 “hands off”,五年推动 “eyes off”,十年推动 “minds off”。从五年前辅助驾驶的初级状态,到如今城区NOA的广泛应用,技术进步实实在在、触手可及。尽管前方还有艰难险阻,但余凯博士充满信心,认为行业一定能够跨越重重障碍,实现既定目标。这种对行业发展的坚定信念,源于对用户产品和对用户美好出行的向往,激励着地平线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前行。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余凯博士 在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产业参与者众多,各方如何携手共进、明确责任,将安全技术真正落地,也是当下亟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余凯指出,当前首要任务是“在价值观层面对齐”:行业是否怀有敬畏之心,是将其视","listText":"10月16日,2025第八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盛大举行,在全体会议上,一场关于《自动驾驶热潮下的冷思考——安全与发展》的圆桌对话引发行业关注。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与蔚来李斌、大众中国吴博锐、Momenta曹旭东同台,共同探讨了自动驾驶产业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路径,为行业勾勒出一幅兼具理性与希望的发展图景。 使命在肩,安全与美好并重的自动驾驶征程 余凯博士一开场便强调了自动驾驶行业沉甸甸的责任感。当下,智能驾驶行业因激烈竞争和公众事件备受大众关注。从业者们既肩负着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的使命,又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从业者感慨,离开这一行业后人生轻松许多,这从侧面反映出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每日紧绷的状态,每一刻都背负着厚重的责任,甚至在睡梦中都难以放松。 地平线自创业伊始,就将“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作为使命,坚持将所有美好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余凯博士以自己的出行经历为例,在驾驶中遭遇堵车、加塞等各种复杂状况,出行体验既不美好也不安全。然而,即便面临诸多困难,他依然坚信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自动驾驶技术必将在未来取得巨大进步。 面对未来,余凯给出了地平线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三年推动 “hands off”,五年推动 “eyes off”,十年推动 “minds off”。从五年前辅助驾驶的初级状态,到如今城区NOA的广泛应用,技术进步实实在在、触手可及。尽管前方还有艰难险阻,但余凯博士充满信心,认为行业一定能够跨越重重障碍,实现既定目标。这种对行业发展的坚定信念,源于对用户产品和对用户美好出行的向往,激励着地平线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前行。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余凯博士 在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产业参与者众多,各方如何携手共进、明确责任,将安全技术真正落地,也是当下亟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余凯指出,当前首要任务是“在价值观层面对齐”:行业是否怀有敬畏之心,是将其视","text":"10月16日,2025第八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盛大举行,在全体会议上,一场关于《自动驾驶热潮下的冷思考——安全与发展》的圆桌对话引发行业关注。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与蔚来李斌、大众中国吴博锐、Momenta曹旭东同台,共同探讨了自动驾驶产业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路径,为行业勾勒出一幅兼具理性与希望的发展图景。 使命在肩,安全与美好并重的自动驾驶征程 余凯博士一开场便强调了自动驾驶行业沉甸甸的责任感。当下,智能驾驶行业因激烈竞争和公众事件备受大众关注。从业者们既肩负着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的使命,又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从业者感慨,离开这一行业后人生轻松许多,这从侧面反映出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每日紧绷的状态,每一刻都背负着厚重的责任,甚至在睡梦中都难以放松。 地平线自创业伊始,就将“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作为使命,坚持将所有美好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余凯博士以自己的出行经历为例,在驾驶中遭遇堵车、加塞等各种复杂状况,出行体验既不美好也不安全。然而,即便面临诸多困难,他依然坚信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自动驾驶技术必将在未来取得巨大进步。 面对未来,余凯给出了地平线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三年推动 “hands off”,五年推动 “eyes off”,十年推动 “minds off”。从五年前辅助驾驶的初级状态,到如今城区NOA的广泛应用,技术进步实实在在、触手可及。尽管前方还有艰难险阻,但余凯博士充满信心,认为行业一定能够跨越重重障碍,实现既定目标。这种对行业发展的坚定信念,源于对用户产品和对用户美好出行的向往,激励着地平线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前行。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余凯博士 在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产业参与者众多,各方如何携手共进、明确责任,将安全技术真正落地,也是当下亟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余凯指出,当前首要任务是“在价值观层面对齐”:行业是否怀有敬畏之心,是将其视","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81ba0856a7ff4e6cb0b5c95cfc6189d","width":"486","height":"32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a13fc75f3b94a5ec36727730ef3c882","width":"498","height":"37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3a5b97fa912b4d066ff3ff517faca7b","width":"457","height":"30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01021110236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5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8975496810880,"gmtCreate":1760406432709,"gmtModify":17615260924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赛力斯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至29.41亿元,问界全系车型累计交付超14.7万辆","htmlText":"据招股书,赛力斯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公司凭借近四十年的行业经验和运营优化,实现了多项业务里程碑。 1986年,赛力斯从弹簧和减震器业务开启了第一次创业,并扩展到摩托车业务;2003年,公司抓住自主品牌汽车崛起机遇,与东风汽车合资进入整车制造领域;2016年,公司全面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于2021年发布问界品牌,树立了“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定位,并推出了系列车型。 赛力斯的核心品牌问界自推出以来,旗下车型销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推出问界M5、问界M7、问界M8和问界M9四款车型。其中问界M5创下上市当年新品牌单车交付量破万的最快纪录;问界M7成为中国市场30万元级最畅销自主品牌车型,2024年交付量约20万辆;问界M9则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2024年交付量逾15万辆;公司于2025年4月发布的问界M8,亦获得市场追捧,正式上市后仅24小时大定即突破3万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问界品牌在2024年下半年以82%的NPS净推荐值登顶新能源汽车口碑榜首,且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总交付量达38.71万辆,同比增长268%。 赛力斯具备“垂直上量”的高质量交付能力。公司的“超级工厂”及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可保障公司问界系列产品的高质量敏捷交付,支撑了问界M9实现上市10个月生产超15万辆的“上市即上量”。公司高度重视质量控制,问界系列产品市场质量表现成为行业标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连续三年获得新能源汽车品牌新车质量表现第一名。 公司的问界品牌已形成包括问界M9、问界M8、问界M7和问界M5四款车型的产品矩阵,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市场覆盖,以精准价格梯度与场景化功能组合,全面抢占高端用户市场。 在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的“新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受到市场欢迎,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增长","listText":"据招股书,赛力斯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公司凭借近四十年的行业经验和运营优化,实现了多项业务里程碑。 1986年,赛力斯从弹簧和减震器业务开启了第一次创业,并扩展到摩托车业务;2003年,公司抓住自主品牌汽车崛起机遇,与东风汽车合资进入整车制造领域;2016年,公司全面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于2021年发布问界品牌,树立了“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定位,并推出了系列车型。 赛力斯的核心品牌问界自推出以来,旗下车型销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推出问界M5、问界M7、问界M8和问界M9四款车型。其中问界M5创下上市当年新品牌单车交付量破万的最快纪录;问界M7成为中国市场30万元级最畅销自主品牌车型,2024年交付量约20万辆;问界M9则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2024年交付量逾15万辆;公司于2025年4月发布的问界M8,亦获得市场追捧,正式上市后仅24小时大定即突破3万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问界品牌在2024年下半年以82%的NPS净推荐值登顶新能源汽车口碑榜首,且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总交付量达38.71万辆,同比增长268%。 赛力斯具备“垂直上量”的高质量交付能力。公司的“超级工厂”及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可保障公司问界系列产品的高质量敏捷交付,支撑了问界M9实现上市10个月生产超15万辆的“上市即上量”。公司高度重视质量控制,问界系列产品市场质量表现成为行业标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连续三年获得新能源汽车品牌新车质量表现第一名。 公司的问界品牌已形成包括问界M9、问界M8、问界M7和问界M5四款车型的产品矩阵,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市场覆盖,以精准价格梯度与场景化功能组合,全面抢占高端用户市场。 在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的“新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受到市场欢迎,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增长","text":"据招股书,赛力斯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公司凭借近四十年的行业经验和运营优化,实现了多项业务里程碑。 1986年,赛力斯从弹簧和减震器业务开启了第一次创业,并扩展到摩托车业务;2003年,公司抓住自主品牌汽车崛起机遇,与东风汽车合资进入整车制造领域;2016年,公司全面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于2021年发布问界品牌,树立了“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定位,并推出了系列车型。 赛力斯的核心品牌问界自推出以来,旗下车型销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推出问界M5、问界M7、问界M8和问界M9四款车型。其中问界M5创下上市当年新品牌单车交付量破万的最快纪录;问界M7成为中国市场30万元级最畅销自主品牌车型,2024年交付量约20万辆;问界M9则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2024年交付量逾15万辆;公司于2025年4月发布的问界M8,亦获得市场追捧,正式上市后仅24小时大定即突破3万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问界品牌在2024年下半年以82%的NPS净推荐值登顶新能源汽车口碑榜首,且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总交付量达38.71万辆,同比增长268%。 赛力斯具备“垂直上量”的高质量交付能力。公司的“超级工厂”及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可保障公司问界系列产品的高质量敏捷交付,支撑了问界M9实现上市10个月生产超15万辆的“上市即上量”。公司高度重视质量控制,问界系列产品市场质量表现成为行业标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连续三年获得新能源汽车品牌新车质量表现第一名。 公司的问界品牌已形成包括问界M9、问界M8、问界M7和问界M5四款车型的产品矩阵,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市场覆盖,以精准价格梯度与场景化功能组合,全面抢占高端用户市场。 在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的“新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受到市场欢迎,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增长","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a67312e296ce1f7cf5e74101a562a89","width":"1080","height":"55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2,"commentSize":5,"repostSize":2,"link":"https://laohu8.com/post/4889754968108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8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4090740707034800","authorId":"4090740707034800","name":"在能力圈内做事","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13210ead37534ccd6a5658b225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4090740707034800","idStr":"4090740707034800"},"content":"国产品牌真的站起来了","text":"国产品牌真的站起来了","html":"国产品牌真的站起来了"},{"author":{"id":"4090740743034830","authorId":"4090740743034830","name":"直到一万点","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59c8222232d6c94040e0b42a79fe75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4090740743034830","idStr":"4090740743034830"},"content":"看完招股书最大感受:这已经不是车企,更像是科技公司,期待港股表现!","text":"看完招股书最大感受:这已经不是车企,更像是科技公司,期待港股表现!","html":"看完招股书最大感受:这已经不是车企,更像是科技公司,期待港股表现!"}],"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8642226815032,"gmtCreate":1760324781142,"gmtModify":1760324822309,"author":{"id":"4087602178931600","authorId":"4087602178931600","name":"杨不留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ae974067125cf4a8b3fe37be4a5b81f","crmLevel":1,"crmLevelSwitch":1,"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602178931600","idStr":"4087602178931600"},"themes":[],"title":"禾赛科技:引领激光雷达迈入百万台时代,透视产业新变局","htmlText":"近期,禾赛科技股价出现回调,部分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但从产业视角看,这种短期波动更像是高速发展途中的一次“呼吸调整”,而非趋势逆转,个人觉得不用过于担心。 9 月底,禾赛科技年度第 100 万台激光雷达正式下线。这一数字不仅是禾赛自身的产能里程碑,更标志着激光雷达行业从 “小众昂贵、难以量产” 的技术探索期,正式迈入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新阶段。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年产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的这一步跨越,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产业链成熟度的全面提升。 从全球视角回望,激光雷达此前长期被贴上 “高成本、低量产” 的传感器标签,如今百万级年产能的落地,意味着其已彻底突破制造瓶颈。这一突破并非偶然:一方面源于禾赛在自研核心零部件、自动化产线搭建及全流程质量管控上的持续深耕;另一方面,更是智能电动车行业对高阶感知硬件需求爆发的直接体现,当智能驾驶从 “可选配” 走向 “核心竞争力”,激光雷达的规模化便成为必然。 百万台下线:激光雷达行业迈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 2025 年第二季度,禾赛交出了一份极具行业信号意义的业绩答卷:营收达 7.1 亿元,同比增幅超 50%;净利润 4410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 7210 万元净亏损实现根本性扭亏为盈。这一转变不仅是财务数字的优化,更反映出公司运营逻辑的深层升级,正从规模优先转向规模与盈利平衡。 连续 5 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印证了市场对激光雷达需求的持续性;利润转正则标志着行业期待已久的规模效应正式显现。在当前激光雷达行业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的背景下,禾赛的盈利突破具有强烈的参考价值:它向市场证明,激光雷达企业完全可以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从市场份额来看,禾赛的领先地位同样稳固。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主激光雷达装机量共计 86.2 万颗,其中禾赛以 28.4 万颗的装机量拿下 33% 的市场份额,","listText":"近期,禾赛科技股价出现回调,部分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但从产业视角看,这种短期波动更像是高速发展途中的一次“呼吸调整”,而非趋势逆转,个人觉得不用过于担心。 9 月底,禾赛科技年度第 100 万台激光雷达正式下线。这一数字不仅是禾赛自身的产能里程碑,更标志着激光雷达行业从 “小众昂贵、难以量产” 的技术探索期,正式迈入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新阶段。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年产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的这一步跨越,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产业链成熟度的全面提升。 从全球视角回望,激光雷达此前长期被贴上 “高成本、低量产” 的传感器标签,如今百万级年产能的落地,意味着其已彻底突破制造瓶颈。这一突破并非偶然:一方面源于禾赛在自研核心零部件、自动化产线搭建及全流程质量管控上的持续深耕;另一方面,更是智能电动车行业对高阶感知硬件需求爆发的直接体现,当智能驾驶从 “可选配” 走向 “核心竞争力”,激光雷达的规模化便成为必然。 百万台下线:激光雷达行业迈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 2025 年第二季度,禾赛交出了一份极具行业信号意义的业绩答卷:营收达 7.1 亿元,同比增幅超 50%;净利润 4410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 7210 万元净亏损实现根本性扭亏为盈。这一转变不仅是财务数字的优化,更反映出公司运营逻辑的深层升级,正从规模优先转向规模与盈利平衡。 连续 5 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印证了市场对激光雷达需求的持续性;利润转正则标志着行业期待已久的规模效应正式显现。在当前激光雷达行业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的背景下,禾赛的盈利突破具有强烈的参考价值:它向市场证明,激光雷达企业完全可以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从市场份额来看,禾赛的领先地位同样稳固。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主激光雷达装机量共计 86.2 万颗,其中禾赛以 28.4 万颗的装机量拿下 33% 的市场份额,","text":"近期,禾赛科技股价出现回调,部分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但从产业视角看,这种短期波动更像是高速发展途中的一次“呼吸调整”,而非趋势逆转,个人觉得不用过于担心。 9 月底,禾赛科技年度第 100 万台激光雷达正式下线。这一数字不仅是禾赛自身的产能里程碑,更标志着激光雷达行业从 “小众昂贵、难以量产” 的技术探索期,正式迈入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新阶段。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年产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的这一步跨越,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产业链成熟度的全面提升。 从全球视角回望,激光雷达此前长期被贴上 “高成本、低量产” 的传感器标签,如今百万级年产能的落地,意味着其已彻底突破制造瓶颈。这一突破并非偶然:一方面源于禾赛在自研核心零部件、自动化产线搭建及全流程质量管控上的持续深耕;另一方面,更是智能电动车行业对高阶感知硬件需求爆发的直接体现,当智能驾驶从 “可选配” 走向 “核心竞争力”,激光雷达的规模化便成为必然。 百万台下线:激光雷达行业迈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 2025 年第二季度,禾赛交出了一份极具行业信号意义的业绩答卷:营收达 7.1 亿元,同比增幅超 50%;净利润 4410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 7210 万元净亏损实现根本性扭亏为盈。这一转变不仅是财务数字的优化,更反映出公司运营逻辑的深层升级,正从规模优先转向规模与盈利平衡。 连续 5 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印证了市场对激光雷达需求的持续性;利润转正则标志着行业期待已久的规模效应正式显现。在当前激光雷达行业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的背景下,禾赛的盈利突破具有强烈的参考价值:它向市场证明,激光雷达企业完全可以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从市场份额来看,禾赛的领先地位同样稳固。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主激光雷达装机量共计 86.2 万颗,其中禾赛以 28.4 万颗的装机量拿下 33% 的市场份额,","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0bc5a918d43d6f14e7d4be6709c0634","width":"855","height":"41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aac74a823b4136f6a9dd3f5b1f2b960","width":"1242","height":"80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3a517de8fcda426e9841262e155fef5","width":"552","height":"29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4,"commentSize":6,"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886422268150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4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4090735880032520","authorId":"4090735880032520","name":"棋哥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adb7b949e2f488d261f50c9272bca31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4090735880032520","idStr":"4090735880032520"},"content":"规模有了,盈利也有了,后面关键是别让毛利率被价格战拖下水,能稳住就算赢。[微笑]","text":"规模有了,盈利也有了,后面关键是别让毛利率被价格战拖下水,能稳住就算赢。[微笑]","html":"规模有了,盈利也有了,后面关键是别让毛利率被价格战拖下水,能稳住就算赢。[微笑]"},{"author":{"id":"4090461945924660","authorId":"4090461945924660","name":"长的是文采","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9080acf9595799ab03581f4aa7842f9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4090461945924660","idStr":"4090461945924660"},"content":"L4市占六成,Robotaxi独家订单落袋,自动驾驶头部公司都用它,技术口碑就是现成的护城河。","text":"L4市占六成,Robotaxi独家订单落袋,自动驾驶头部公司都用它,技术口碑就是现成的护城河。","html":"L4市占六成,Robotaxi独家订单落袋,自动驾驶头部公司都用它,技术口碑就是现成的护城河。"}],"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