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不留行

独立评论者,财经分析师

IP属地:上海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9-10

      给石头科技割草机算笔账:出货42.9万台即可盈亏平衡,50万台可贡献超3亿净利润

      9 月 5 日,柏林 IFA 展启幕当天,石头科技把一台 RockMow Z1 开上展台,也把自己开进了一个千亿元规模的新赛道。 几乎同一时间,IDC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全球清洁机器人报告,比较亮眼的是全球割草机器人出货量达234.3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27.2%,正式预示了石头科技的新增长引擎正在到来。 在此之前,石头科技已凭借硬实力在清洁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领域分别以 15.2%、20.7% 的市场份额拿下全球双料第一。如今携三年磨一剑的割草机产品叩响欧洲千亿室外草坪市场,石头科技恰好集齐了资本市场青睐的所有要素:高增速、低渗透、技术复用、渠道复制,为新增长曲线铺垫了坚实基础。 简单算笔账,42.9万台出货量,石头科技的割草机器人业务就能达到盈亏平衡;出货量达50万台,可贡献3亿以上净利润。 对于坐拥渠道、产品力和品牌优势的石头科技,在割草机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中完成上述出货目标并非难事。 要知道,根据IDC预测,2026年割草机器人全球出货量将达1100万台,假设石头科技仅占据5%份额,出货量也将达到55万台。 赛道:欧洲后院的室外草坪空间有多大? 割草机器人这一轮爆发,背后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首先,欧美地区人工割草成本高昂,单次费用通常在30-50美元/欧元,家庭用户转向机器人替代显得顺理成章。据国泰海通测算,欧洲智能割草机器人的潜在市场规模约300万台,年销售额可达82.92亿元。但目前除了欧洲渗透率相对较高外,美国市场仍低于5%,增长空间广阔。 另一方面,激光雷达与SLAM算法等技术已步入成熟量产阶段,性能日趋稳定,成本持续下探。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出货量将达3210万台,同比增长28.2%,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6%。行业仍处早期,窗口期大约还有三到五年。 能力:从室内到室外的“降维打击” 石头科技将自己在扫地机器人中积累的“
      439评论
      举报
      给石头科技割草机算笔账:出货42.9万台即可盈亏平衡,50万台可贡献超3亿净利润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9-09

      走进安路科技,低调务实稳健派的纯血FPGA厂商

      中国FPGA产业“从0到1”的前生今世 谈到芯片领域,复旦系和清华系是绕不开的话题,清华系的代表紫光赵伟国,韦尔虞仁荣,复旦系的代表复旦微电蒋国兴,和今天的主角安路科技创始人章开和、文余波,同样源于复旦电工系。 上海复旦,这个国内微电子圣地,诞生了两家FPGA龙头。 作家方方说过: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们偏偏处在一个尘土飞扬的时代之中。 国内FPGA从0到1正是这些微电子学霸们的数十年著作。 全世界都知道,FPGA巨头们扎堆在美国山巅上依次坐着——Xilinx、Altera、Lattice、Actel、Atmel、Avago、Cypress……人人手里握着一把“绝世神兵”。 Xilinx 那把叫“千万门级”,16 nm 的刀锋薄到可以切开光子,全球 FPGA 第一高手;Actel 练的是“反熔丝”内功,耐辐射、抗单粒子,卫星、飞船、火星车都得喊它一声师父。 其余众家,也都各有神通:工业级、军工级、宇航级,层层递进。芯片强国欧洲,日本,韩国,也曾殚精竭力发展自己的FPGA,最后都铩羽而归。而中国,一开始就受到了全世界最严格的禁运不公平待遇,所以反而逼出了中国人自己的FPGA。 2010 年前后,国内十几家 FPGA 公司像雨后春笋般从张江、南山、中关村的地缝里钻出来:国营的、民营的、合资的、上市的,一夜之间群雄并起插满神州,中国人掀起了FPGA的创业潮流, 2011 年,安路科技正式成立。创业初期,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诸多难题。公司的办公场地简陋,资金常常捉襟见肘,每一笔开支都需要精打细算。然而,创始团队们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 2014 年实现首款 EAGLE 系列 FPGA 芯片量产销售,同年发布自主开发 FPGA 专用 EDA 软件。 十年时间,安路带着技术人的执念,2021年以国产FPGA芯片第一股光环,强势登陆科创板。 垂直领域几百亿市公
      187评论
      举报
      走进安路科技,低调务实稳健派的纯血FPGA厂商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9-02

      杉杉股份:穿越周期的“双龙头”,一场漂亮的盈利反转?

      在新能源行业整体承压、母公司债务重整尚未落定的多重不确定性中,杉杉股份走出了一条难得的逆势曲线——营收稳健增长,净利润实现十倍爆发,核心主业盈利能力大幅修复。 先看核心数据,上半年营收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暴涨1079.59%;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05.24%;两大核心主业合计实现净利润4.15亿元;第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91.69%。 不得不说,在当下市场环境中,这样的成绩单,含金量不低。 杉杉做对了什么? 表面看,是“负极材料+偏光片”双核心战略的持续显效。但往深处看,其实是管理定力与精细化运营的双重胜利。 先说负极材料。这块业务杉杉早已做到全球第一,但并没有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相反,它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通过云南一体化基地的工艺升级,石墨化自供率稳步提升,成本结构持续优化;硅碳、硬碳等新型负极材料也已实现量产,匹配头部电池厂商的下一代产品需求。 这意味着,杉杉的负极业务已从“规模领先”迈入“技术+成本”双驱动的阶段。它不再只是电池产业链中的供应商,而是逐渐成为参与定义下一代电池材料的关键角色。 偏光片业务则是另一个被市场低估的亮点。全球大尺寸LCD偏光片市场份额34%,电视、显示器均位居第一——基本盘非常稳固。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杉杉正在高端产品线上持续突破,Mini LED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始批量出货。 随着面板行业周期回暖,偏光片价格有望企稳回升。叠加高端产品放量,这块业务的盈利弹性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大。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人”。 去年11月,周婷接任董事长。当时外界不乏质疑之声:媒体人出身,能否驾驭杉杉这样一家拥有复杂制造业底盘和资本背景的上市公司? 不到一年,她用业绩回应了质疑。 从上半年动作来看,周婷的管理风格非常务实:对内狠抓降本增效、强化内控审计;对外积极沟通银
      296评论
      举报
      杉杉股份:穿越周期的“双龙头”,一场漂亮的盈利反转?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8-05

      极智嘉-W:上半年收入同比预增27%-32% 亏损大幅收窄

      中证智能财讯极智嘉-W(02590)8月5日发布盈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9.95亿元至10.30亿元,同比增长约27%至32%。   报告期内,预计净亏损额约为4500万元至5500万元,同比收窄约90%至92%;预计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会计准则计量)约为1000万元至2000万元,同比收窄约90%至95%。   公司表示,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报告期内仓储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交付量增加。经调整亏损大幅收窄,一方面是由于仓储移动机器人业务提升带来的收入和毛利增长,另一方面是受欧元兑人民币升值影响,汇兑收益增加较多。   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8月底前发布中期业绩公告。 $极智嘉-W(02590)$
      1.25万1
      举报
      极智嘉-W:上半年收入同比预增27%-32% 亏损大幅收窄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7-08

      中国飞鹤业绩:导火索是库存与补贴,但真正的危机是结构性困境

      7月7日,中国飞鹤股价单日暴跌17.02%,88亿港元市值一日内蒸发。今日开盘再次下探,二级市场的激烈反应,源于公司前一日那份“净利润腰斩”的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综合净利润预计仅10-1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9亿元骤降逾35%,最高降幅近半。 尽管公司归咎于生育补贴、去库存、政府补助减少及资产减值四重因素,但市场敏锐地嗅到了更深层次的风险气息。 生育补贴与渠道清库存,业绩预期下调的直接导火索。  飞鹤于今年4月高调推出12亿元生育补贴计划,向孕家庭发放奶粉兑换券,试图提前锁定消费者。然而这一策略迅速引发伊利、君乐宝等巨头跟进“补贴大战”,16亿元补贴计划相继抛出。行业性混战导致飞鹤的抢份额意图大打折扣,补贴成本计入销售费用,反而成为利润的拖累。 网友对此辛辣评价:“1500元生育补贴对养育成本而言,无异于劳斯莱斯10元优惠券”。更关键的是公司主动实施的渠道去库存——为贯彻“鲜萃活性营养”战略,飞鹤大幅削减婴配粉渠道库存。这直接导致产品降价、毛利率承压,叠加销售费用攀升,最终造成净利润率崩塌。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从2020年的69天恶化至2024年的114天,库存顽疾已非一日之寒。 比短期业绩下滑更值得警惕的,是飞鹤深陷的渠道萎缩与模式困局。  2024年报暴露一个尖锐矛盾:公司77.1%的乳制品收入依赖线下渠道,但其覆盖的终端零售网点数量却从2020年的超11万个锐减至2024年的7.7万个,萎缩近30%。 传统经销网络持续收缩,而线上转型未见显著成效。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婴配粉线上渠道增长12.3%,线下却下滑1.4%,飞鹤的渠道结构与此趋势显著错配。反观竞争对手君乐宝,其创新打造的连锁直营模式通过厂家直连门店、砍掉中间环节、定制高毛利产品等策略,正在重构渠道效率。 飞鹤虽坐拥婴配粉市场20%的份额,但伊利市占率已逼近至17.
      3,875评论
      举报
      中国飞鹤业绩:导火索是库存与补贴,但真正的危机是结构性困境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7-04

      智能座舱界“黑马”冲刺港股!镁佳股份如何用4年拿下12家主机厂?

      近日,背后站着清华系技术天团的镁佳股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以9.3亿美元估值冲刺港股。 招股资料显示,成立于2018年的镁佳股份是一家创新驱动的领先汽车科技公司,专注于研发并交付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助力主机厂打造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 值得重视的是,从2022年首款车型量产至今,镁佳股份的解决方案已覆盖奇瑞、长安、东风等12家主机厂,48个定点项目,甚至在全球市场与清华大学资本深度绑定,商业化潜力不容小觑。 技术筑底:“汽车+计算机”复合研发团队——不拼人多拼效率 如果说传统汽车的核心是发动机与变速箱,那么智能汽车的灵魂无疑是“软件定义”能力。而镁佳股份的角色,正是为车企提供“灵魂”的“技术外包商”——这种外包不是简单的代码堆砌,而是以“智能座舱+X”为支点,撬动整个汽车智能化生态。 首先,技术底色上,镁佳股份以“工程师红利”打破行业效率瓶颈 不同于大多同行通过不断扩张团队规模或加大投入力度来推动创新的方式,镁佳股份选择了更难同时也更具价值的一条路径:打造一种以高效、敏捷和深厚技术专长为核心的组织基因。 其工程师团队横跨汽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深入融合AI等前沿科技,加速推动发全周期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拥有“汽车+计算机”复合背景的团队,让镁佳股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数倍的研发效率,并使其能持续向主机厂客户提供更高效、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这种优质组织基因的优势在镁佳股份以“模块化+可复用”两大理念构建软件架构时得到充分印证。 回过头来看,镁佳股份的技术及产品的成功基于两大核心理念: “智能座舱+X”产品矩阵理念:以高性能智能座舱为核心,无缝融合AI语音交互、DMS/OMS监测、ADAS泊车、OTA升级等专为智能网联汽车量身定制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即插即用”的模块化设计更是能让主机厂能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定制功能。 模块化软件架构:通过预开发、可复用的基础
      636评论
      举报
      智能座舱界“黑马”冲刺港股!镁佳股份如何用4年拿下12家主机厂?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7-03

      线上调研中国平安随记:稳健分红锚定信心,科技养老构筑未来

      题记:非常感谢雪球调研团,6月27日,杨不留行随#雪球调研团#参加了中国平安的线上调研,与平安管理层深入交流,更全面了解中国平安分红的魔力。 回顾上半年的股市的风云变幻,老特发疯似的口水关税政策,俄乌没消停以色列伊朗又起波澜,本以为会打好久,川普一星期又把战争压住了,整个市场被耍的团团转,我币圈的很多朋友被反复蹂躏,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投资银行股半年不动的朋友,接连创下收益新高。 "越是面对复杂、严峻市场环境,企业越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坚定保持战略定力" 这是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话,从这个角度来说,做投资和做企业一样,在变幻的市场里,投资者与其追逐层出不穷的热点,不如笔锋向内,笃定一家公司,一个行业慢慢变富。 翻开平安的2025年上半年走势曲线,港股涨幅12.23%,A股涨幅8.86%,每股现金分红2.55元,平安的稳健增长和连续13年的分红,再次让很多投资者看到了希望。更值得一提的是,25年平安的分红日是6月30日,是国内上市险企分红最早的。 管清友说的很对,股票市场的本质是投资而不是投机,长期主义者借助它来对抗通胀。平安无论是在股价回报还是分红,都给予我们投资者可以说是又有碗里的,又有锅里的回报。 我在访谈中向平安管理层提出的问题是: 问题一:最近宏观外围环境不太平,特别是外围市场,那如果出现 全球面临长期低利率环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降至2.5%左右),那在未来2年平安是否有调整分红政策的计划? 问题二:平安是不是有一些政策,通过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储备等方式抵御外部风险,确保分红政策的可持续性?   一、分红十载何曾断?只缘活利似江滔!   结合管理层的回应,我对平安在股东回报承诺与战略纵深布局上的实践与规划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其中,平安对分红政策稳健性的坚定维护以及科技深度赋能养老战略的持续推进,构成了理解其长期投资价值的两个关键维度。 平安
      1.76万4
      举报
      线上调研中国平安随记:稳健分红锚定信心,科技养老构筑未来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7-01

      关于钢贸出海,有些感触我来补充一下

      从事钢铁贸易很多年,规模做的也还可以,我们近期开始寻求出海找第二增长曲线,有些感触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一带一路国家比较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尤其是中国的基建公司和中国制造业,伴随着中国的基建业和制造业出海相对来说比较靠谱。 其实,即便是央国企出海,也有一定难度,国外市场,没有中国市场这么卷,不卷的好处当然有很多,比如可能利润高,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举个例子,像在中东国家,当地的以前的钢贸商都是以巴基斯坦人、印巴人为主,服务没国内好,当地的节日很多,动不动就放假了,也从来不加班,契约精神也没我们国内那么强,说不供货就不供货了。 当地还处在大概中国钢贸的20年前,还是蛮荒时代,还存在一些不明确的感觉。所以,在国内市场被“规训”得很好的企业,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找钢在国内有大盘,有服务这些央国企的基础,首先有了信誉基础,再加上,服务标准也不会降低,这样就能让央国企的成本降低很多,所以这对找钢来说,确实又是一个好机会。 现在,找钢又上市了,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对于推动国际业务会有比较强的意愿,也对国内的一些钢厂有了影响力,如果能让国内公司在国外建设钢厂,这就能够解决钢贸商无法再国外采购的问题。很多时候,如果所有的采购都从国内走,流程长,那么意味着成本又增加了。 这也有可参考的标的,看看日本伊藤忠丸红这类做钢贸的公司,他们本来也是做贸易的,但伴随着日本制造业出海,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司,现在市值超过600多亿美元。从趋势上看,中国制造出海是必选项,那么伴随着这个浪潮,势必也会诞生一些全球化平台型的供应链公司来做服务,看看找钢能不能把握这样的机会。 $找钢集团-W(06676)$
      872评论
      举报
      关于钢贸出海,有些感触我来补充一下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7-01

      南酸枣糕撑起港股IPO!江西老字号齐云山能否吃遍天下?

      当新茶饮、新消费抢占消费风口时,一家深耕南酸枣33年的老字号正在悄然谋求更大的资本舞台。 据港交所6月27日披露,江西齐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齐云山)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泰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资料显示,齐云山食品以“中国南酸枣之乡”的地理壁垒,在细分市场筑起护城河,却也因品类单一、渠道固化陷入增长瓶颈。 这场传统零食企业的资本化突围,能否重新造就又一个从特色区域龙头晋级为国民级零食大品牌的辉煌? 靠山吃山:崇义县养出的食品界"国字招牌" 总部位于江西省崇义县的齐云山,是南酸枣食品市场中当之无愧的龙头。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4按零售额计,齐云山**国南酸枣食品市场32.4%的份额,位居行业第一。于2024年按零售额计,齐云山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位列第九,市场份额0.6%。 而这一成就的背后,齐云山对地域特色的依附十分凸显。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崇义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中国南酸枣之乡”的独家称号。 借助这一地域资源优势,齐云山先是于1992年推出首创了首款南酸枣糕产品,再是以毗邻生产设施的南酸枣资源优先渠道,在维持供应链效率的同时减少原材料耗损成本,最终成功以独特“野生原味、酸甜韧滑”的口感和天然健康属性产品特色迅速打开市场,翻开了企业的新篇章,逐步在果类零食市场上崭露头角。 其旗舰产品南酸枣糕诞生33年,其中有28年连续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并于2018年获认可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借此齐云山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些荣誉与资质,就是齐云山最强硬的品牌形象与产品附加值壁垒。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南酸枣糕作为齐云山的核心大单品,始终贡献了8成以上的总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93亿元、2.09亿元、2.94亿元。 南酸枣粒产品虽然占比还小,2024年仅9.2%,但产品收入也从2022
      1,086评论
      举报
      南酸枣糕撑起港股IPO!江西老字号齐云山能否吃遍天下?
    • 杨不留行杨不留行
      ·06-30

      比亚迪欧洲市场做的好吗?

      仿佛变魔术一样,比亚迪 (BYDDY -1.08%)迅速、平稳、稳健地占领了中国电动汽车(EV)行业。2024年,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而且这家汽车制造商并没有放慢脚步。 比亚迪的下一个“魔术”是大举进军欧洲。然而,鉴于欧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热情正在下降,这是否是一个糟糕的时机? 比亚迪在欧洲的起步略显坎坷,后来调整了销售策略,将重点转向价格更亲民的车型。这一策略帮助比亚迪在欧洲主要市场获得了发展。据JATO Dynamics的报告,今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比亚迪之所以能取得领先地位,一方面得益于特斯拉车型阵容的老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政治冒险,后者让一些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失去了兴趣。 考虑到特斯拉多年来一直引领欧洲纯电动汽车 (BEV) 市场,而比亚迪直到 2022 年底才正式在欧洲市场开展业务,超越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堪称巨大。事实上,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Dataforce 的数据,尽管起步缓慢,但比亚迪在 2025 年前四个月的欧洲销量几乎翻了两番。目前,比亚迪在欧洲的月销量增长率约为 10%,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速度。 比亚迪能冲击欧洲吗?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如果你在这里取得成功,就意味着你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她还表示,比亚迪将在该地区投资高达200亿美元,并指出“欧洲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 比亚迪的战略包括在欧洲部署超快速充电网络,以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并增强消费者对充电基础设施可用性的信心。根据一些因素,比亚迪的充电系统最快可在五分钟内为车辆充电,续航里程可达 250 英里至 292 英里。 比亚迪最近还在欧洲推出了一款新车型——海豚冲浪 (Dolphin Surf),该车型有望成为其迄今为止在欧洲最畅销的车型。海豚冲浪是比亚迪最畅销电动汽
      1.36万评论
      举报
      比亚迪欧洲市场做的好吗?
     
     
     
     

    热议股票